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暖泉小學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運用)
學科:數學
任課班級:三年級
任課老師:馬德寶
2024年9月1日
人教版數學小學三年級上冊教學支配
一、學情分析
這一屆三年級學生已運用了兩年的試驗教材,對一些基礎性的數學學問有了初步的相識。學生已經比較習
慣于新教材的學習思路和學習方法,大多數學生相識到數學學問無處不在,生活中到處有數學。這為學生
對本冊的學習打下了重要的基礎,也為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實力和實踐實力創建了條件。
二、教材分析
這冊試驗教材對于教學內容的編排和處理,是以整套試驗教材的編寫思想、編寫原則等為指導,力求使教
材的結構符合教化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兒童的年齡特征,體現了前幾冊試驗教材同樣的風格與特點。所以
本冊試驗教材仍舊具有內容豐富、關注學生的閱歷與體驗、體現學問的形成過程、激勵算法多樣化、變更
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等特點。同時,由于教學內容的不同,本試驗教材還具有下面幾
個明顯的特點。
1.改進筆算教學的編排,體現計算教學改革的理念,重視培育學生的數感。
計算是幫助人們解決問題的工具,是小學生學習數學須要駕馭的基礎學問和基本技能。本冊試驗教材的教
學中有接近二分之一的內容是計算的教學內容(27課時),并且大量的是筆算的教學內容。當前的義務教
化數學課程改革中,筆算是被減弱的內容,不僅“降低了筆算的困難性和嫻熟程度”,《標準》中還提出:
提倡算法多樣化、避開程式化地敘述“算理”等改革理念。本冊試驗教材在處理筆算教學內容時,留意體
現《標準》計算教學改革的理念,在內容編排的依次、例題的支配、素材的選擇等各個方面都實行了新的
措施。
(1)細心設計教學依次,加大教學的步伐。計算的教學依次要符合兒童學習計算的認知規律,同時符合
計算學問本身發展的規律。試驗教材仍舊依據計算教學的基本依次支配教學內容,但是依據《標準》中有
關計算教學的改革理念和教學目標(困群性和嫻熟要求大大降低),重新支配教學的詳細步驟,因而削減
了教學的課時數和例題數。這樣就明顯加大了筆算教學的步伐,節約了教學的時間,留給學生更大的探究
和思索空間。
(2)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獲得對筆算過程與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現文字概括形式的計算法則。總結、理
解并且記憶計算法則,是以往筆算教學的重要環節。當前的數學課程改革,強調讓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理
解概念和法則,避開機械記憶。因此,在筆算教學中,本冊試驗教材依據學生已有基礎,提出一些啟發性
的問題,引導學生利用學問的遷移,“拾級而上”逐步理解筆算的算理,駕馭筆算的方法。而不再出現文
字概括形式的計算法則,只是在適當的時候(如整理和復習時),讓學生通過小組探討溝通,總結筆算時
應留意的問題。這樣,一方面避開了學生在不完全理解算理、算法的狀況下,機械地記憶“計算法則”,
減輕了學生記憶的負擔:另一方面,也與算法多樣化的理念相吻合,激勵學生采納不同的方法計算,培育
學生多樣、敏捷的解決問題實力。
(3)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理解計算的意義和作用,培育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實力和良好的數感。計算
是幫助人們解決問題的工具,只有在解決問題的詳細情境中才能真正體現出它的作用。所以,應當把計算
與實際問題情境聯系起來,將計算作為解決問題的一個組成部分,這樣才能使學生較為深刻地理解為什么
要計算,知道什么時候選擇什么方法進行計算更合理。這對于培育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實力和良好的數
感都是特別有利的。本冊試驗教材的計算教學部分,仍舊與前幾冊教材一樣,留意在現實的問題情境中教
學計算,將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理解計算的意義和作用。
(4)筆算與估算結合教學,加大估算教學的力度。估算的學習對培育學生的數感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
估算也具有重要的好用價值,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只須要估算結果。所以,估算是《標準》中要加強
的計算教學內容。木冊試驗教材中大多數計算教學的例題都展示了筆算和估算兩種算法。這樣的支配,既
適時地教學了估算,體現了“加強估算”、“提倡算法多樣化”的改革理念,又可培育學生“能為解決問
題而選擇適當的算法”的實力,從而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數感。
2.量與計量的教學聯系生活實際,重視學生的感受和體驗。
3.初步相識簡潔的分數(分母小于10),會讀、寫分數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稱,初步相識分數的大小,會
計算簡潔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4.初步相識平行四邊形,駕馭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
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并會進行測量。
5.相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相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
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二1000千克:相識時間單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時間觀念,知道1分=60秒,
會進行一些有關時間的簡潔計算。
6.初步體驗有些事務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能夠列出簡潔試驗全部可能發生的結果,知
道事務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對?些簡潔事務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簡潔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形成發覺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和全面地思索問題的意識,初步形
成視察、分析及推理的實力。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愛好,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念。
9.養成細致作業、書寫整齊的良好習慣。
10.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親密聯系,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學問解決問題的實力
四、主要教學措施
1、重視教學情景的創設,關注學生的生活閱歷,供應豐富的感性材料,加強學生的操作活動,結合生活
實際幫助學生建立有關的數學概念。
2、培育學生估測、估算的意識,重視培育學生的估測、估算實力。
3、讓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學習計算,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4、運用“遷移”法進行教學,培育學生舉一反三的實力。
5、引導學生獨立思索、合作溝通,讓學生體驗探究的樂趣。恰當、適時地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重視
培育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實力。
6、重視直觀教學,充分發揮教具、學具的作用。
7、留意學生對計算過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打下扎實的學問基礎。
8、讓學生充分經驗猜想、試驗、驗證的過程,主動建構數學學問。
五.數學學科學習支配進度表
一、時、分、秒(4課時)
秒的相識1課時時間的計算1課時
練刁n//u////////n//1課時復刁1課時
二、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5課時)
兩郵加兩位數.............1課時兩位數減兩位數..............1課時
筆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1課時力口、減法的估算1課時
口復aaaaaitaniiaaauaa1課時
三、測量(8課時)
毫米、分米的相識”3課時千米的相識2課時
噸的相識”1課時解決問題1課時
復IIIIIIII?UIIIIIIIIIIUUU1時
四、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6課時)
1、力口,去"”II//ititIIIIuIIHH2課時2、法"IIIIIIIIIIIIIIH?IIIIIIIIIIII時
整理和復習1課時
五、倍的相識(4課時)
倍的相識""""""""Huu1課時解決問題2課時
復IIIIIIIIHIIII"""""""1課時
六、多位數乘一位數(11課時)
1、口算乘法""""""""""""""1課時2、筆算乘法“8課時
整理和復習1課時數"7"^^碼1課時
七、長方形和正方形(4課時)
l^wiiii//itititituuiiiiniiiiiiiiii1
四ItIIHIIItItIIIIIIIIIIIIIIIIIt"1課時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1課時復HIIunnfiftnIIifunnitit1課時
八、分數的初步相識(5課時)
1、分數的初步相識...........2課時2、分數的簡潔計算1課時
3、分數的簡潔應用........“““I課時復IIIIIIIIfifi??itIIIIititIIn1
九、數學廣角一集合(1課時)
十、總復習(4課時)
第一單元《時、分、秒》
第1課時《時、分、秒》
教學目標:
1.相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體會秒在生活中的應用。
2.通過視察、體驗等活動.使學生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3.通過教學,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親密聯系,同時滲透珍惜時間、交通平安等思品教化。
教學分析:
時間單位“秒”學生們并不生疏,在生活中有接觸。1分=60秒,學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時間
單位比較抽象,不像K度、重量單位那樣簡潔用詳細的物體表現出來。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課
教學的重點,而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不僅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亦是難點。教學中,留意
聯系生活,喚醒學生的生活閱歷,留意給足學生視察、發覺、探究、體驗的時間和空間,留意多媒體課件
的有效運用,以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1.知道時間單位秒,理解并駕馭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主題圖:
同學們,你看到了什么?你們看,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讓我們一起倒計時,十、九、八、七、六、五、
四、三、二、一!
2.揭示:計量很短的時間,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
3.板書課題:秒的相識。
二、操作體驗,探究新知
1.談話:你都知道哪些關于秒的學問?你是怎么知道的?
2.結合學生回答引導探究。
(1)相識秒針。
①出示鐘面(沒有秒針):你看到了些什么?(時針、分針、12個數字、12個大格,60個小格。)
②出示鐘面(有秒針):它與剛才的鐘面有什么不同?(多了??根指針。)揭示:鐘面上最長最細的針就
是秒針。
③視察鐘面,秒針還有什么特點?(最細最長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學具鐘面上的秒針,指給同桌看看。
(2)相識1秒和幾秒。
①揭示:秒針走1小格的時間是1秒。
②秒針走2小格的時間是幾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針走1圈的時間呢?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課件演示秒針走動1圈,學生邊視察邊說出時間: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課件演示,學生細致視察鐘面,想一想,你有什么發覺?
③學生匯報,老師引導:秒針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針走一圈的同時,分針走了幾小格?也就是幾分
鐘?你發覺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發覺時、分、秒這三個單位間有什么關系?(1時=60分,1分=60秒)
(3)相識秒表和秒的計時方法。
①課件出示。
這是秒表。一般在體育運動中用來記錄以秒為單位的時間。
②介紹秒表的計時方法。
③課件出示。
有的電子表可以顯示到秒。你知道這個電子表顯示的時刻嗎?(6時55分57秒)
④讀出電子表上的時刻。
⑤你還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記錄以秒為單位的時間?
(4)體驗1分鐘、1秒和幾秒
①1分鐘有多長?
課件播放《時間像小馬車》,猜猜播放多長時間?
課件驗證。
②學生閉眼感受1分鐘。
③1分鐘能做哪些事?
@1秒原委有多長呢?
出示鐘表滴答聲,學生閉眼感受。
⑤1秒鐘能做哪些事?
學生暢談,課件出示。
一秒鐘,獵豹在草原上可飛奔28米;
一秒鐘,蜂鳥振翅55次;
1秒鐘,地球繞太陽轉動29.8千米,從太陽接收486億千瓦的能量,太陽系在銀河系內運行220千米,宇
宙空間里有79個星體發生爆炸結束其“生命”。
⑥感受幾秒
師吟誦《明日歌》。猜一猜,老師用了多長時間?你是怎么想的?
計時驗證。
師吟誦《長歌行》。估一估,老師用了多長時間?你是怎么估的?
三、課堂練習,鞏固新知
1.課本第6頁第2題。2.課本第6頁第1題。3.課本第6頁第3題。
4.課本第7頁第7題。
四、全課總結,升華新相識
1.課件播放《長歌行》,說說你從中知道什么。
2.你還知道哪些關于時間的名言警句?
3.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不清晰的嗎?
第2課時《時間的換算及計算》
教學目標:
1、通過加深學生對時間單位的相識,發展學生的時間觀念。
2、會進行一些簡潔的時間計算。
3、養成遵守和疼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難點:
時間單位的簡潔轉換和求經過時間的方法。
教具準備:時鐘模型、投影儀、課件
教學過程:
一、猜謎嬉戲引入:
1、猜謎語:矮子走一步,高個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個走半天。
2、學生猜出謎底后,老師拿出一個鐘面模型,提問: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個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針走一小格的時間是多少”?“分針走一圈的時間是多少”?“時針走一大格的時間是多少”?“時
針走一圈的時間是多少”?
③“1時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老師演示課件,撥出不同的時刻,讓學生讀出時間。如:5時,3時20分,6時,9時50分等。
4、引出課題:我們已經學會看時間,但如何計算經過的時間呢,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時間的計算”。(板
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1”:2時=()分
(1)老師:1時等于……?(學生答)那2時呢?
(2)學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饋
a、60+60=120分
b、2時就是2個60分,即60X2=120分
(4)老師小結。
2、完成第4頁“做一做”
先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訂正時,可以指名學生說一說得數是多少?是怎樣想出來的?然后老師小結出
時間轉換的方法。
方法(1)時、分、秒是從大到小的單位,像百位、十位、個位一樣;
方法(2)時、分、秒中從小單位向相鄰大單位換算,即秒向分換算,分向時換算是滿六十進一,進位原理
與個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進位類似。
60秒=1分(10個1=1個10)
60分=1時(104*10=1個100)
反過來也是一樣的。
3、教學例2:
(1)老師投影例2的情境圖,要求學生細致視察圖,說說圖意:小明7時30分別家,7時45分到校。
(2)師: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多少時間呢?
(3)學生探討回答,試著讓學生歸納出計算時間的各種方法:
a、分針從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鐘。
b、45-30=15,是15分鐘。
4、小結
5、請一至兩名學生說說自己從幾點出門到學校是幾點。讓臺下的學生幫忙算一算。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第5頁“做一做”。
集體訂正時,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鐘表上實際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時少()分,1時比45分多()分。
(2)一節課是()分,課間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時。
3、競賽:
老師口頭報時刻,如:3時至3時45分,經過幾分?學生搶答,看誰搶答得快,老師賜予嘉獎。
四、全課總結,回來評價:
老師:現在是幾時幾分?我們剛才是從9時起先上課,從上課到現在經過了幾分?一節課40分鐘很快就過
去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是啊,時間就像金子那樣珍貴,我們要珍惜每一分時間,
多學一點本事,長大更好地建設祖國。
其次單元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
第1課時《兩位數加兩位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駕馭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2、能夠從生活中發覺數學問題,整理、分析數據,解決實際問題。
3、培育學生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提高思維的敏捷性。
教學重點:
1、正確地進行兩位數加法的口算。
2、能夠依據詳細狀況選擇適當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培育學生的門算實力。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用兩位數加、減整十或一位數。
26+3048+2049-2056+328-9
24+935-2046-798-9078+9二、探究新知
二、探究新知
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口算方法。
(1)視察教材第9頁的主題圖,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消息?
學生匯報。(一至五年級參與“世博會”的各班人數)
(2)出示問題:一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
(3)提問: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求一共多少張車票就是求一年級一共有多少人,一年級一班35人,二班34人,用加法計算,列式:35+34o
(4)這個算是如何計算?相互溝通算法。
師:我們學習過兩位數加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通過視察我們知道35+34中的兩個加數沒有一個是整
十數或一位數,但是我們是否可以把它們轉化成我們學習過的加法然后進行計算呢?假如可以怎么計算?
生:可以把其中的一個加數拆分成整十數加一位數。比如34可以看成30+4,先算35+30=65,再算65+4=69.
師:除了這種方法以外,還有別的方法嗎?
生1:還可以拆分另一個加數35,把35看成30+5,先算30+34=64,再算64+5=69.
生2:除此之外,同時把這兩個加數拆成整十數加一位數,然后進行計算也很簡便,34看成30+4,35看成
30+5,先算30+30=60,4+5=9,再算60均=69。
2、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口算方法。
(1)出示問題:二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
(2)列式計算:39+44
(3)學生嘗試計算39+44,并說說算法。
經學生自由探討,大致有以下幾種方法。
A、39+40=7979+4=83
B、30+44=7474+9=83
C、30+40=709+4=1370+13=83
3、匕較算式,發覺規律。
師:對比兩個算式,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相同點:都是兩位數加兩位數。
不同點:前者個位數相加不進位,后者人位數相加進位。
三、鞏固練習
1、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54+21=15+55=61+39=35+66=23+28=32+46=
53+36二37+54=15用5:18+26=41+56=13+29=
2、春節小明用壓歲錢買一個玩具汽車3g元,買一個天線寶寶75元,問他一共用去多少錢?組織學生分組
練習,并在小組內互檢。
四、課堂小結
1、在這一節課中,我們學習了兩位數加兩位數,以及它們的計算方法,我們要利用這個計算方法,嫻熟地
進行計算。
2、你還有哪些疑問的地方?
第3課時《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
教學目標:
1、學習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能正確進行計算,駕馭筆算方法。
2、培育學生遷移舊學問解決新問題的意識和實力。
3、培育學生的計算實力。
教學重點:
1、正確計算幾百幾十加減兒百幾十。
2、培育學生解決問題及計算的實力。
教學難點:
駕馭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口算和筆算的算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口算卡。
教學步驟:
一、新課導入
1、口算。
53+6=85-5=67為二72-6=
20+40+3000=900-700+80=300+20+60=
80-60+200=100+400+50=900-300-200=
2、口答。
(1)6個百和7個十組成的數是多少?
67個十組成的數是多少?
(2)540是由幾個百和幾個十組成的?
540是由多少個十組成的?
3、拆數嬉戲。
(1)把下列各數拆成整百和整十數。
360480520790210
(2)把下列各數拆成整百和一百幾十的數。
720270450840910
二、探究新知
1、幾百幾十加幾百幾十的筆算方法。
(1)出示教材例3的第(1)問題。從題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要求的問題是什么?
(2)列式計算:380+550
(3)探究算法。(學生自由發表看法)
算法1:38+55=93,所以380+550=930。
算法2:300+500=80080+50=130800+100+30=930
算法3:因為38個十加55個十等于93個十,所以380+550=930。
師:同學們提出了這么多計算方法,很厲害,事實上除了用口算的方法計算之外,還有一種筆算的方法,
可以更加簡便地計算出結果,我們一起天看看。
師板書筆算豎式:
百十個
380
+150
530
在豎式計算加法時各數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哪一位上滿十向前一位進一。
提問:A、豎式中的十位為什么寫3呢?
B、為什么百位上不是8?(百位上3+5=8,還要加上從十位進上來的1,所以是9)
留意:為了不遺漏加上滿十進上來的一,通常狀況下會在相應的數位上標上一個小一點的“1”,如十位相
加為13,十位上寫3,向百位進一,在百位上寫一個小一點的1,百位相加為8,再加上進上來的1,百位
寫9。
2、幾百幾十減幾百幾十的筆算方法。
(1)出示教材例3的第(2)問題,從題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要求的問題是什么?
(2)列式:550-380
(3)探究算法。(學生自由發表看法)
算法1:55-38=17,所以550=380=170。
算法2:55個十減38個十等于17個十。
師:同樣的,這樣的問題除了口算外還可以列豎式進行計算。
師板書筆算豎式:
百十人
■
550
-380
170
師介紹,豎式計算減法,從個位減起,遇到不夠減的從上一位退一當十接著減。如550-380,個位相減為
0,十位不夠減,從百位上借1,則十位上多了10個十,加上原來的5個十,是15個十,減去8個十,十
位上為7,同時百位上退1后剩下4,減3,為1。
追問:為什么百位上是1?
留意:為了不遺漏從某數位上推掉的1,通常會在此數位上寫上一個退位點。
3、總結算法。
小結:用豎式計算加法時,須要留意相同數位必需對齊,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算到這位時,不要忘了加
上進上來的“1”。豎式計算減法時,從個位減起,哪一位上不夠減,就向上一位借一當十,合起來再減。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三”第1題。
請學生板演,然后集體訂正。
2、完成“練習三”第2題。
(1)學生獨立思索,解決問題
(2)老師指名回答,說說怎么想的。
3、完成“練習三”第3題。
小組內以開火車的方式說答案,看誰說的又快又準。
4、完成“練習三”第4題。
先說說解題思路,然后指名回答。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收獲了哪些學問?在筆算加減法時須要留意什么?
第4課時《估算》
教學目標:
1、體會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增加估算的意識及實力,并能結合詳細情境進行估算。
2、在解決簡潔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親密聯系,媽加應用數學的意識。
3、培育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以及合作、交往的意識,產生對數學的主動情感,初步形成獨立思索的習慣。
教學重點:駕馭加、減法估算的方法。
教學難點:培育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解決問題的實力。
教學步驟:
一、新課導入
1、填空。
(1)試驗小學今年有學生1021人,約是()人。
(2)小明家到學生有492米,約是()米。
(3)一臺電視機售價是1095元,約是()元。
(4)學校圖書館又買來新書702本,約是()本。
小結:這種揣測大約數量的過程叫估計。
2、結合生活實際,了解估算。
(1)小紅想買一支5元的鋼筆,一個4元的筆記本,你能快速說一說小紅大約要帶多少錢嗎?
(2)一盆花25朵,一盆花33朵,一共大約幾十朵花?(多媒體出示圖片)
總結:剛才的過程不僅估計了價錢和數貴還進行了計算,就是一種估算。(板書:估算)
二、探究新知
1、閱讀與理解。
提問:視察教材第15頁圖文,題中的問題是什么?解決這個須要利用哪些信息?組織學生讀題,并思索。
(1)六個年級的學生共約多少人?
(2)怎么才能使電影院里坐得下六個年級的學生?
2、分析與解答。
師:怎么解決六個年級的學生同時看巨暮電影坐得下的問題呢?
生:先求出六個年級的總數,然后將總人數與電影院的座位數進行比較,小于座位數時能坐得下。
師:六個年級的總人數是221+239,這是我們沒有學過的運算,它等于多少呢?
師明確要向知道總人數是否小于座位數,除了計算出221+239的精確值外,還可以進行估算,然后比較大
小。
學生在小組內探討溝通估算的方法,然后溝通。
生1:221大于200,239也大于200,221-239確定大于400,但還是不確定是否大于441。
生2:這樣的估算差距有點的,可以把221看成220,239看成230,221大于220,239大于
230,220+230=450,221+239確定大于450,450比441,坐不下。
師:同學們回答得很好,估算時,實行的策略不同,估算的結果也不同。這兩種方法都是估算,但是其次
種方法更加合理,假如電影院的座位數時390個,那么剛剛提到的估算哪個更好呢?(學生1的方法)所
以,我們在進行估算時,要多視察,然后選擇合理的估算策略。
3、回顧與反思。
(1)說一說你是怎么估算的,你的估算合理嗎?
(2)假如兩個旅行團分別有196名和226名團員,這兩個旅行團同時看巨幕電影坐得下嗎?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三”第6題。
先讓學生估算出寫在魚身上的得數,再填一填將魚分別寫在相應的框里,然后在小組中溝通。
2、完成“練習三”第8題。
要求學生視察題目,弄清晰題目要求,再按要求進行估算,把結果寫在教材上,然后相互溝通。、
3、完成“練習三”第13題。
依據條件想一想能夠提出哪些問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習了哪些學問?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第5課時《整理和復習》
教學目標:
1、通過梳理學問點一級詳細的題目練習,讓學生進一步駕馭本單元所學的U算、筆
算的方法,能夠正確、嫻熟地計算。
2、通過創設詳細情境,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估算的方法和意義,能依據詳細的狀況選擇合適
的估算策略。
3、培育學生總結、歸納及敏捷運用學問的實力。
教學重點:
正確、嫻熟地計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
教學難點:
能夠進行合理的估算并能運用所學學問解決問題。
教學步驟:
一、復習導入
1、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口算方法。
(1)提問:怎么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
小結:兩位數加兩位數,可以把其中一人加數拆成整十數和一位數,然后與另一個加數依
次相加,這樣口算更加快捷。
(2)提問:怎么口算兩位數減兩位數?
小結:兩位數減兩位數,可以把減數拆成整十數和一位數,然后從被減數中依次減去,這
樣口算比較便捷。
2、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筆算。
提問:計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筆算須要留意什么?
小結:列豎式時,數位對齊,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減,從個位加(減)起,哪一位上
滿十向前進一(哪一位上不夠減向前一位退一當十),主要不要漏加進來的一(不要漏減
走的一)。
3、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
(1)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可以用兩位數的加減法進行口算。如650+340其實就是65
個十減34個十,等于31個十。
(2)方式雖然不同,一個口算,一個筆算,但是運算的算理一樣,都是滿十進一,退一當
十。
(給學生自由發言,只要合理都賜予確定)
二、基本練習
1、口算。
52+35:86-34=47+33=36+20二
23+69=62-18=70-26=65-15=
學生獨立思索后,指名回答,說說II算思路。
提問:口算時要留意什么?哪些地方簡潔出錯?
2、計算。
650+340=370+480=390+250=520+300=
840-560=750-540=440-150=600-240=
分組活動,看哪一組最快最準做完?然后各組委派一人匯報結果。可以選擇口算的方法,
也可以選擇列豎式的方法。
3、估算。
(1)出示教材第19頁第2題課件,組織學生讀題,從中獲得信息。思索:如何列式計算?
(2)學生溝通后板書:632-441.
(3)提問:這個和我們例4中的估算有什么不一樣?如何進行估算呢?
(4)學生探討估算的方法,然后溝通算法。
算法一:632大約是600,441大約是400,600-400=200,大約多200個座位。
算法二:把632看成620,441看成440,620-440=180,大約多180個座位。
估算的方法不局限于一種,只要學生回答的合情合理,均賜予確定。并比較這些估算的方
法有什么不同,哪種更合理。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四”的第1題。
兩人一組,輪番出題計算,比一比,看誰算得又快又準,相互之間評一評。
2、完成“練習四”的第2題。
比較每一題的大小。此題不能干脆進行比較,需先進行加、減法的計算,得出結果后才能
把左右兩邊進行比較。
3、完成“練習四”的第3題。
細致視察圖文,明確須要解決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所需的條件,然后依據詳細狀況合理
地進行估算。并想一想,提出其他的數學問題并解答。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梳理了哪些學問?本單元的學問中你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學生發言,老師點評,解疑答惑。
第三單元《測量》教案教學設計
第1課時《毫米的相識》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驗視察、比劃、測量等學習活動,明確毫米產生的實際意義,使他們初步相識新的長度單位亳
米,建立1亳米的概念,會用亳米作單位進行測量,并能駕馭亳米與厘米間的關系,進行簡潔的換算。
2、借助詳細的測量活動,進一步培育學生的動手操作實力,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進一步發展估測意識。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親密聯系,學會與他人合作,從而獲得主動的學習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建立較為精確的“1亳米”的概念。
教學難點:
理解厘米與亳米之間的進率。
教學準備:
老師準備課件、米尺;學生準備書、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幣、一張銀行借記卡、小棒等。
教學步驟: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復習米和厘米,引導學生用手勢來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長。
2、估計數學書的寬和厚大約是多少,動手測量驗證。
3、組織溝通測量結果,引出亳米產生的意義。
4、揭示課題“亳米的相識”。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建立“1亳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來表示。設疑:關于亳米,你已經知道了哪些學問?(學生思索、溝通)
②在學生溝通的基礎上,重點探討“】亳米”有多長,請學生在尺上相互指指,從哪里到哪里是1亳米。
再請持有不同看法的同學向全班匯報、溝通。
揭示:為了看得更清晰些,我們把尺子用放大鏡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
一小格的長度,就是1亳米(邊介紹邊月課件演示)
然后,請學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亳米有多長。
③思索:現在你覺得亳米與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
1厘米=10亳米
④請學生想一想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亳米。(老師準備1分硬幣、電話卡和銀行借記卡,請學生量一
量厚度,加深對“1亳米”的體驗。)
⑤引導學生用手勢來表示1亳米有多長,并談談自己的感受。
⑥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單位。(學生舉例,老師供應一些資料)
⑦學生填寫數學書的厚和寬并反饋。
2、面線段。(3厘米7毫米長的線段。)
提問:用直尺畫線段時須要留意什么?如何畫出3厘米7毫米長的線段?
學生可能有以下幾種畫法:
A、利用刻度尺先畫出3厘米的線段,再接著畫出7亳米。
B、在刻度尺上輸出37毫米(3厘米二30亳米),然后畫線段。
學生操作,老師巡察引導,留意線段從“0”刻度起先畫和不從“0”刻度起先畫的畫法區分。
三、實踐應用,鞏固新知
1、學生依據本課的新內容完成“做一做”第1、2題。
第1題讓學生依據圖示讀出刻度尺所測晝的物體長度。明確先1厘米1厘米地鼠,不滿1厘米的再1亳米
1亳米地數,這樣的方法更加的快捷便利。學生讀數,再指名匯報。
第2題讓學生先估算,再測量,然后集體訂正,指名說說理由。
2、完成“練習五”第2題。
以亳米為單位測量出每條邊的長度,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課外延長。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學會了什么?請你用手勢表示1毫米大約有多長。
米不是最大的長度單位,亳米也不是最小的長度單位,假如你們有愛好,希望你們到書中或網上查查看。
第2課時《分米的相識》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懂得測量不同長度的物體要用合適的長度單位,相識長度單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長
度觀念,并學會用其量物體的長度。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使學生經驗測量的過程,發展測量技能。
3、讓學生在學習中能主動求知,在獨立思索的基礎上加強與同學的溝通,培育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細心、
細致的學習習慣,并在學習中獲得自信。
教學重點:
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教學難點:
駕馭用分米量的方法,建立1分式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
課件、直尺、米尺、紙條。
教學步驟:
一、復習導入
師:誰來說說我們已經學習了哪些長度單位?(米、厘米、亳米)
練習:請填上適當的長度單位。(課件乜示)
一只螞蟻長約5(亳米)一只長頸鹿高約2(米)
一只小花貓高約40(厘米)一頭大灰狼長約8()
質疑:一頭大灰狼長約8(),學過的長度單位都不能用。8米太長,8厘米太短了。
師:當長度一個比1米小而又比10厘米大。用什么單位來計量最好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必需相識
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分米)
二、探究新知
1、相識分米。
談話:你怎么知道的?大家知道為什么叫分米嗎?
講解并描述:是的,用米表示太長,用厘米表示太短,于是人們創建了長度單位“分米”。人們把10厘米
看作1分米。請小摯友拿出直尺,找出10厘米,這一段長度就是1分米。
1分米有多長?用手勢表示一下。(黑板上貼出1分米長的紙條)
提問:分米和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
1分米等于10厘米。(板書)
2、找尋生活模型,建立“1分米”的表象。
提問: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
3、相識幾分米。
談話:拿出1米長的線,估一估,取出其中一部分,表示1分米.用手中的線段與直尺比一比,相差遠的
再調整一下。
溝通:用線表示出2分米、5分米。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4、米和分米的進率。
以分米為單位測測長為1米的木條,數一數1米中有幾個1分米,猜想米與分米之間的進率。
質疑:米與分米之間是什么關系?
1米等于10分米。(板書)
小結:到現在為止我們一共相識了四種長度單位,你知道它們之間各有什么關系嗎?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0亳米
1分米=100毫米
5、實踐活動。
(1)現在同位合作,借助手中工具測量我們課桌的長、寬、高,比一比誰測量得精確。
(2)指名匯報溝通.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五”第5題。
讓學生先估計再測量,最終集體反饋訂正。
2、完成“練習五”第6題。
學生獨立完成。
溝通時說說是怎么畫的,畫線段時要留意什么。
3、完成“練習五”第7題。
填上合適的單位或數。
組織溝通。
四、課堂總結
在這節課中你有什么收獲?
五、布置作業
請同學們回家也做個小小測量員,任選幾樣自己喜愛的物品,先估一估它的長度,再實際測量一下。
第3課時《長度單位的換算》
教學目標:
1、了解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潔的單位換算,理解已學過的長度單位中相鄰單位之間的
換算方法。
2、組織有效的學習活動,在活動中提高參與學習的意識和實力,培育學生簡潔推理的實力,形成
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學重點:
會進行簡潔的單位換算。
教學難點:
能說出換算時的思索過程。
教學準備:
課件、口算卡片。
教學步驟:
一、復習舊知
1、復習長度單位。
(1)讓學生說一說我們已經學過了哪些長度單位。
(2)提問各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關系是什么。把這些長度單位依據從小到達的依次進行排列。
2、學生口答下列問題。
1厘米=()亳米10亳米=()厘米
1分米二()厘米10厘米;()分米
1米二()分米10分米=()米
3、思索后回答,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1)2個1厘米里面有幾個1亳米?
(2)5個10厘米里面有幾個1分米?
4、談話:剛才我們復習了前面學習的學問,接著就來看一看今日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單位
之間的換算)
二、探究新知
教學例3
1、畫米和亳米之間的換算。
出示教材5角硬幣的圖片。
提問:從圖中我們知道一個5角硬幣的直徑長度是多少?(板書:2厘米)
假如換成用亳米作單位又是多少呢?(板書:2厘米=()亳米)
我們可以怎樣想?依據提示探討。
(1)1厘米是()亳米?
(2)2厘米是()個10毫米?
(3)就是()亳米?
讓學生探討,并指名回答。(讓同學連起來說一說。)
(4)學生回答2厘米就是2個10毫米,即20毫米厚,組織學生動手量一量,驗證2厘米與20毫米的長
度關系。
小結:當我們要把以厘米為單位的長度換算成以毫米微單位的長度時,我們依據1厘米等于10毫米,想
幾厘米就是幾個十亳米,也就是幾十亳犬就可以了。
2、庖米與分米之間的換算。
出示教材課桌圖片。
談話:從圖中我們知道了課桌的高度是80厘米,它以厘米為單位,這樣的長度假如以分米為單位,是幾
分米?你們能依據剛才換算厘米和亳米的步驟來說一說80厘米二()分米嗎?
學生獨立思索后,探討溝通,老師提問:
(1)10厘米是1分米,80厘米有()個10厘米?
(2)()個10厘米就是()分米?
(3)80厘米等于()分米?
(4)在學生回答了80厘米里面有8個10厘米,即8分米后,組織學生動手量一量,驗證80厘米與8分
米之間的長度關系。
小結:當我們要把以厘米為單位的長度換算成以分米為單位的長度時,我們依據10厘米等于1分米,想
幾十厘米里面有幾個10厘米,也就是幾分米。
思索:把分米換算成米,該怎么想呢?
3、組織練習。
50毫米=()厘米20分米=()米
40亳米二()厘米300厘米;()米
20厘米3亳米;()亳米80厘米+8分米二()分米
(同桌溝通,選一題說說自己的想法,相互作出評價,全班溝通)。
4、歸納總結。
提問:比較剛剛學習的厘米換算成亳米與厘米換算成分米的狀況,它們有哪些相同和不同點?你發覺了什
么?
(1)它們之間的進率都是10o
(2)厘米換算成毫米,是將高級單位換算成低級單位計量,換算時乘以單位間的進率。
(3)厘米換算成分米,是將低級單位換算成高級單位計量,換算時除以單位間的進率。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五”第4題。
先說一說這些題目與教材中的例3有什么不同?應當怎么想?請同學分2人小組探討,把結果填在書本上。
然后指名學生回答。
2、完成“練習五”第8題。
請同學之間相互說一說以不同長度單位計量的長度應當怎么比較大小,老師提示應當先統一長度單位。學
生獨立完成,指名回答,其他同學細致聽。
3、完成“練習五”第10題。
引導學生思索下列問題:(1)繩子對折再對折,將繩子平均分成了幾份?(4份)
(2)求每段繩子多長,就是求什么?怎樣列式?(4分米+4=1分米)
(3)假如這根繩子長2分米,你知道怎么算嗎?
四、課堂小結
1、剛才我們學習的是長度單位的簡潔換算,在進行長度單位換算時,要先想換算的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
率,再依據進率來推算結果。
2、你還有那些懷疑或不明白的地方?
第4課時?千米的相識、換算和估測》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已經相識了米、分米、厘米及亳米的基礎上學習長度單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實際生活中
的應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公里)等于1000米。
2、駕馭千米和米的換算方法。
3、通過教學,培育學生的視察、想象實力和合理推理的實力以及實際測量和估測實力。
4、滲透教學學問來源于生活實踐的思想,培育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千米與米之間的換算以及距離的估測。
教學難點:
千米與米之間的換算以及距離的估測。
教學準備:課前領學生到操場里走100義的路1次,并計下所需的時間及步數。
教學步驟:
一、導入,初步感知:
1、說說我們已學過哪些長度單位?(板書: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你喜愛的方式表示1米、1厘米。
2、下列測量活動用什么長度單位合適?
(1)測量鉛筆的長度。
(2)測量硬幣的厚度。
(3)測量課桌的高度。
(4)測量教室的長。
(5)測量佛山到廣州的路程。
師:假如要測量佛山到廣州的路程,我們可以選用哪個長度單位來測量呢?
3、揭示課題:用米測量太麻煩了。佛山到廣州的距離比較遠,我們須要用更大的長度單位來測量,今日
我們就來相識一個新的長度單位一一千犬。(邊說邊板書)
二、學習新知
(一)導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見過“千米”,(教學例4)如:
(1)出示四張畫片,學生視察探討,說標記的意思。
圖1:火車已經行駛了180千米。
圖2:馬路上汽車限速每小時60千米。
圖3;離南京還有98千米。
圖4:地圖上的1厘米、2厘米、3厘米分別表示實際長度16千米、32千米、48千米。
(2)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邵陽市重點中學2024-2025學年初三5月畢業班模擬考試數學試題含解析
- 江蘇省鹽城市響水實驗、一中學2025屆初三下學期零診模擬生物試題含解析
- 廊坊衛生職業學院《成衣制作工藝》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師范大學科學技術學院《prote軟件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延壽縣2025屆數學四年級第二學期期末質量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歐美設計規范釋義一雙語》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天津石油職業技術學院《珠寶專業英語》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塔里木職業技術學院《測井資料解釋課程設計》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遼寧稅務高等??茖W校《影像診斷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馬關縣2024-2025學年數學三下期末綜合測試模擬試題含解析
- 美國學生閱讀技能訓練
- 網絡安全服務項目服務質量保障措施(實施方案)
- 生產加工型小微企業安全管理考試(含答案)
- 青少年科技創新比賽深度分析
- 世界近代武器革新圖鑒(1722-1900)英國篇
- 安標受控件采購管理制度
- 亞低溫的治療與護理
- 危險化學品企業設備完整性 第2部分 技術實施指南 編制說明
- 防高墜自查自糾臺賬
- GB/T 4437.1-2023鋁及鋁合金熱擠壓管第1部分:無縫圓管
- 市政工程消耗量定額 zya1-31-2015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