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解剖學課件_第1頁
動物解剖學課件_第2頁
動物解剖學課件_第3頁
動物解剖學課件_第4頁
動物解剖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歡迎光臨動物解剖學緒論第一章運動系統第二章被皮系統第三章內臟學第四章脈管學第五章神經系統第六章感覺器官第七章內分泌系統2、分類:大體解剖學、顯微解剖學(組織學)3、學習內容:運動、被皮、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心血、淋巴、神經、感官等三、組織學1、概念:是研究動物各組織器官的微細結構及其與功能關系的科學2、研究內容:細胞、基本組織、器官組織上篇:解剖學第一章運動系統運動系統由骨、骨連結、肌肉三部分組成一、骨及骨連結1、骨的類型:長骨、扁骨、短骨、不規則骨2、骨器官的構造:由骨膜、骨質(骨密質、骨松質)、骨髓(紅、黃骨髓)、血管、神經等構成。3、各構造的主要功能:A、骨膜:具有營養保護作用、修補和再生骨質作用。B、骨質:支架作用C、骨髓(分紅、黃髓兩種):紅骨髓:造血(重要的造血器官)。黃骨髓:貯存營養(脂肪)。4、骨的化學組成:由有機質和無機質兩種化學成分組成有機質:骨膠原無機質:磷酸鈣、碳酸鈣、氟化鈣5、骨連結:骨之間借纖維結締組織、軟骨或骨組織相連。連結有兩大類:直接連結:纖維連結、軟骨連結、骨性結合。間接連結(關節):關節的構造包括關節面及關節軟骨、關節囊、關節腔三部分。6、關節的類型:按構成關節的骨數,可分為單關節、復關節。7、骨的作用:支架作用、保護作用、支重作用。二、肌肉1、肌器官的構造:構成肌器官的主要部分是:肌纖維、結締組織、血管、淋巴和神經。2、肌肉的組成肌纖維肌束。。。。。。。。。。肌肉。。。。。包圍肌纖維的結締組織稱肌內膜包圍肌束的結締組織稱肌束膜半羽狀肌、羽狀肌、復羽狀肌C、據肌肉的功能特點、感覺物性、運動性分為:骨骼肌(橫紋肌)、平滑肌、心肌。D、據肌肉收縮時對關節的作用,可分為伸肌、屈肌、肉收肌、外展肌。5、肌肉的輔助器官:筋膜、粘液囊、腱鞘、滑車、籽骨。6、骨骼肌肉的作用:A、肌肉收縮、引起肢體運動。B、連接作用。C、保護作用等。第二章被皮系統被皮包括皮膚和由皮膚衍生而形成的特殊器官如蹄、角、毛、乳腺、皮脂腺、汗腺、羽毛、冠、喙、爪等第一節皮膚一、皮膚的作用1、保護體內組織,防止異物侵害和機械損傷作用,是重要的保護器官。2、具有感覺、調節體溫、分泌、排泄廢物以及貯存營養物質的作用。3、某些特殊器官有防御作用等。二、皮膚的結構1、表皮:表皮位于皮膚的最表層,由角化的復層扁平上皮構成,表皮內無血管、淋巴,但有豐富的神經末梢。從真皮攝取營養。2、真皮:位于表皮下,是皮膚最厚的一層,由致密結締組織構成,內含豐富的神經、血管、淋巴、法腺、皮脂腺等3、皮下組織:皮膚借皮下組織與深部肌肉或骨膜相連。含有大量的脂肪,形成脂肪組織。第二節毛毛是一種角化的表皮結構,有彈性,有保溫作用。1、不同種動物毛的分布牛、馬毛均勻分布,綿羊毛成組分布,豬皮三根一組,其中一根較長稱主毛2、毛的結構:毛干、毛根(毛囊、毛乳頭、毛球)。3、換毛:持續性換毛、季節性換毛、年齡性換毛。第三節皮膚腺一、汗腺:位于皮下組織、真皮內,開口于毛囊。無毛的皮膚則開口于表皮。綿羊、馬的汗腺發達,牛面部顯著,豬趾間發達。二、皮脂腺:分布真皮內,分泌皮脂,有滋潤皮膚和被毛作用。三、特殊皮腺:鼻唇腺、眶下竇等。3、乳鏡:在乳房的后部到陰門之間,有明顯的帶有線狀毛流的皮膚褶,稱乳鏡。4、各種家畜的乳頭數:牛4個,羊2個,馬2個,豬5—8對。第五節蹄一、牛(羊)蹄的構造:牛羊蹄每趾端有4個蹄(偶蹄),同學須認識如下部位:主蹄(2個):蹄冠、蹄匣、蹄球、蹄底、肉蹄。懸蹄(2個):結構與主蹄相似二、馬蹄的構造:馬蹄趾端只有1個蹄(單蹄),學生須認識主要部位名稱:蹄匣:蹄壁、蹄底、蹄叉(枕叉)肉蹄:肉壁、肉底、肉枕蹄冠。第六節角角基、角體、角尖第三章內臟學一、內臟的概念內臟是指大部份位于胸、腹、骨盆腔內的管道系統,經一端或兩端的開口與外界相通,在神經系統和體液的調節下,直接參加機體新陳代謝和生殖的功能活動系統。包括: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四個系統。二、內臟的一般形態和結構1、管狀器官的形態和結構:包括食管、胃、腸、氣管、膀胱等,其管壁的組成由內向外順次為:A、粘膜:上皮:保護分泌、吸收等作用固有膜:支持和固定上皮作用粘膜肌層:收縮時可促進粘膜活動,有利于物質吸收,調節血液和腺體分泌物的排出。B、粘膜下層:由疏松結締組織構成,內含有豐富的A、N、淋巴管、腺體等C、肌膜:分內環行肌,外縱行肌2層,口、食管、膀胱、肛門等由橫紋肌構成,胃、腸、氣管,由平滑肌構成,內外肌的收縮促進食物向前運動。D、外膜:體腔外管狀器官稱外膜,體腔內管狀器官稱漿膜。2、實質器官的一般形態和結構A、包含器官:肺、肝、腎、胰腺、卵巢等。B、結構:實質器官由實質和間質組成。實質:是實質性器官實現其功能的主要成分。間質:在實質器官的外表以及實質之間,有聯系和支架作用,是結締組織。4、腹膜褶系膜:連腹腔頂壁與腸管。網膜:連胃與其它臟器之間,分大網膜、小網膜。回盲韌帶:子宮闊韌帶:盲結韌帶:膀胱則韌帶:第一節:消化系統一、消化系統的器官組成:1、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大腸、肛門。2、消化腺:唾液腺、肝、胰、胃腺、腸腺等。二、消化系統的作用:1、從外界攝取食物2、消化食物,吸收營養3、將食物殘渣排出體外。酵、分解纖維素的作用。皺胃的功能同2雙胃:禽類有2個胃,分別為腺胃、肌胃。腺胃分泌消化液、肌胃起磨碎食物的作用。單胃:豬、馬、犬、人等。其功能同2。五、小腸:分段:12指腸、空腸、回腸作用:食物進行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六、大腸:分段:盲腸、結腸(初袢、向心回、離心回、終袢)、直腸。作用:消化纖維素、吸收水分、形成和排出糞便。七、肛門:具有排出糞便的功能。八、唾液腺:種類:壁內腺(唇腺、頰腺、舌腺)、腮腺、頜下腺、舌下腺。功能:分泌唾液,其有浸潤飼料、利于吞咽、清潔口腔和參與消化等作用。九、肝:是體內最大的腺體。作用及功能:1、分泌膽汁;2、合成蛋白質、糖原等;3、貯存糖原、維生素、鐵等;4、解毒及參與體內防衛體系;5、胎兒時期是造血器官。四、肺功能:是吸入空氣和血液中二氧化碳進行交換的場所五、胸膜:縱隔膜、橫隔膜

第三節沁尿系統一、沁尿系統的器官組成腎、輸尿管、膀胱、尿道二、腎:左右各1個,牛為有溝多浮頭腎,豬為平滑多乳頭腎,馬羊平滑單乳頭腎。功能為泌尿。二、公畜生殖器官由睪丸、附睪、輸精管、尿生殖道、副性腺、陰莖、陰囊、包皮組成。1、睪丸:是產生精子和雄性激素的器官2、附睪:貯存精子的作用3、副性腺:包括精囊腺、前列腺、尿道球其分泌物有營養和增強精子活動的作用。4、陰莖:交配器官5、精索:由神經、血管、淋巴管、平滑肌、輸精管等組成。第四章脈管學脈管系統又稱循環系統,是體內的管道系統。由血管系統和淋巴系統兩部分組成脈管系統的主要機能是輸運。1、從消化系統吸收的營養物質和肺吸進的氧氣,運送到全身各部組織、細胞,供其生理活動的需要。2、把組織、細胞產生的代謝產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運送到肺、腎、皮膚排出體外3、運送體內各種內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到全身各組織,參與體液調節。4、保護機體和調節體溫作用。第一節心血管系統由心臟和血管(A、V、毛細血管)組成一、心臟1、外部:心基、心耳、心冠、左縱溝、右縱溝、心尖、左右心房、左右心室2、心腔構造及血液心肺循環路徑:(前、后腔靜脈)---右心房---三尖瓣(右心室口)---右心室---半月瓣---主動脈---肺小動脈—毛細血管—肺泡---靜脈---肺靜脈---左心房---二尖瓣(左心室口)---左心室---半月瓣---主動脈小3、心臟血管:心臟本身的血液循環稱冠狀循環.右冠狀動脈主動脈根左冠狀動脈右冠狀溝室間溝心尖左冠狀溝心尖毛細血管毛細血管心中靜脈心大靜脈右心房4、心壁構造:心外膜、心肌、心內膜。5、心臟的傳導系統和神經:A、傳導系統結構:竇房結、房室結、房室結構間束和房室束及其分支等。B、傳導系統功能:產生并傳導心博動的沖動到整個心臟,以協調心房肌和心室肌,按一定的順序進行舒縮,維持心臟正常活動的節律。竇房結是心跳動的起捕點。C、心臟神經:交感神經,興備心跳加快加強。副交感神經,興備心跳減弱減慢。6、心包:包在心臟外的一層組織膜,起保護心臟作用。7、心臟的功能:體循環(大循環):向全身輸送動脈血液和回收靜脈血液。肺循環(小循環):向肺輸送靜脈血和回收動脈血。冠狀循環:向心臟輸送動脈血液和回收靜脈血液。二、血管動物機體、A、V伴行、A在深位、V在淺位。1、動脈:投影請學生看132頁圖4-10、133頁簡表。2、靜脈:門靜脈:收集胃、小腸、大腸、胰、脾等處靜脈血液,與肝A一起經肝門入肝,分支匯入竇狀隙,最后又集合注入后腔靜脈。3、胎兒血液循環:看圖146頁--血流模式圖第二節淋巴系統淋巴系統由淋巴管、淋巴器官、淋巴組成.。淋巴循環路徑:圖表147頁。一、淋巴:1、組成:淋巴是無色或微黃色的液體,由淋巴漿和淋巴細胞組成,在未通過淋巴結的淋巴內沒有淋巴細胞。2、乳糜:小腸絨毛內的毛細淋巴管尚可吸收脂肪,其淋巴呈乳白色,故稱乳糜。二、淋巴管1、據其口徑大小分為:毛細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淋巴導管(胸導管、右淋巴導管)。2、乳糜池:位于最后胸椎和第2、3腰椎腹則,在主動脈和右膈腳之間。3、淋巴管功能:協助體液回流心臟。三、淋巴器官:包括器官:胸腺、脾、淋巴結、血淋巴結、扁桃體等。1、胸腺A、部位:149頁圖4-29B、生長情況:家畜出生后胸腺仍繼續生長到性成熟期最大,以后漸退化。C、功能:產生T淋巴細胞,分泌胸腺素。2、淋巴結:

A、形態:淋巴結在淋巴管的經路上,淋巴結為灰黃色圓形或橢圓形小體,直徑2—3厘米,至長幾十厘米等,每個淋巴結均有輸入和輸出淋巴管。B、淋巴結的功能:產生B、T淋巴細胞。過濾、吞噬淋巴液中的細菌等異物參與機體免疫反應C、動物機體上的主要淋巴結下頜淋巴結頸淺淋巴結髂下淋巴結腹股溝淺淋巴結國淋巴結腸系膜淋巴結髂內淋巴結(位置看150—151圖)3、脾:是體內最大的淋巴器官A、位置:略B、功能:有造血、貯血、濾過血液,參與體免疫活動等機能。C、形態:豬脾:狹長,紫紅色較軟牛脾:扁橢圓形,藍紫色羊脾:鈍三角形,紅紫色,質軟馬脾:扁平鐮刀形,藍紅色4、血淋巴結直徑5—12毫米,分布主動脈附近,臟器的表面,血液循環的通路上。功能:有濾過血液的作用。第五章神經系統1、神經系統的組成:腦、脊髓、神經節和分布于全身的神經2、神經系統的功能:其借感覺器官或感受器接受體內、外各種刺激,通過反射方式,借效應器支配和調節各器官的功能活動3、神經系統的分類:中樞神經:腦、脊髓外周神經:軀體神經、內臟神經4、神經元:A、概念:是神經系統構造和功能的基本單位。B、構造:由神經體、突起構成,神經元之間借突觸彼此相連。5、神經系統的基本活動方式:反射,反射是機體在神經系統參與下,對刺激所發生的全部應答性反應。6、反射活動的結構是反射弧反射弧的組成:感受器、傳入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組成。7、中樞部分的灰質和白質:白質:泛指神經纖維聚集的地方,大部分神經纖維有髓鞘呈灰白色。灰質:泛指神經元胞體及其樹突集聚的地方。8、神經元核:由功能和形態相似的神經細胞體和樹突集聚而成的灰質團。9、神經纖維束:起止、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經纖維組合在一起的神經束。10、神經節:外周神經元細胞體聚集形成神經節。神經節分類:感覺神經節、植物神性經節。11、根據神經傳導沖動的性質可將神經分為:感覺神經、運動神經、混合神經。第一節中樞神經一、脊髓:1、脊髓位于椎管內,上下略扁的圓柱形,前端與延髓相連,后端到達薦骨中部,逐漸變細呈圓錐形稱脊髓圓錐。脊髓在頸后和胸前部較粗稱頸膨大,在腰薦部也較粗,稱腰膨大。膨大部含有大量的神經細胞體。2、脊髓的內部結構:中部灰質、周圍為白質,灰質中央有一條中管。灰質:由神經元的胞體構成,橫斷面呈蝶形,有一對背側角和一對腹側角。白質:由神經纖維構成,其上皮灰質分為左、右對稱的三對索。3、脊髓的功能:傳導功能:如傳導信息到大腦。反射功能:如排尿、排糞等。二、腦:腦位于顱腔內,后端與脊髓相連。腦可分為大腦、小腦、腦干三部分。一)腦干:由后向前依次分為延髓、腦橋、中腦、間腦。1、延髓:延髓為腦干的末段,后端在枕骨大孔處與脊髓相連,前端與腦橋相接,背側為小腦。2、腦橋:位延髓前方,背側為小腦腳。3、中腦:位于、腦橋前方,內有中腦導水管,背側內四迭體,腹側為大腦腳。4、間腦:位于中腦、大腦之間,被兩側大腦半球所遮蓋,內有第3腦室。間腦主要可分為丘腦和下丘腦二)小腦:近似球形,位于大腦后方,位于延髓和腦橋的背側。分左右兩側的小腦半球。功能為參與調節隨意運動。小腦表面為灰質,深部為白質。三)大腦:分左右2個半球,連接2個半球的纖維板稱胼胝體。表面為皮質,深部為白質。腦表面稱凹陷為腦溝,凸起處為腦回。1、大腦的外形:A、背外側面:額葉(運動區)、枕葉(視覺區)、顳葉(聽覺區)、頂葉(一般感覺區)。B、內側面:胼胝體C、底面:嗅球、嗅回、嗅三角、梨狀葉、海馬、齒狀回等。2、大腦半球的內部結構:兩側大腦半球的表面覆蓋著一層灰質稱大腦皮質,皮質深部為白質。在大腦基底部有一些灰質團塊稱基底神經核。半球內各有一個內腔稱側腦室。A、基底神經節:是皮層下運動中樞,主要由尾狀核和豆狀核構成。B、白質:半球內的白質由以下3種纖維構成:連合纖維聯洛纖維投射纖維四)腦室側腦室(2個,在大腦內)第3腦室(間腦)中腦導小管(中腦)第四腦室(小腦、腦橋、延腦之間)脊髓中央管。三、腦脊髓傳導經1、上行傳導徑:傳導感覺、淺部溫覺、痛覺和觸覺沖動到大腦皮質,小腦皮質或腦干中的反射中樞。2、下行傳導經:傳導大腦皮質、小腦皮質或腦干反射中樞的神經沖動至腦干中的腦神經運動核和脊髓腹角運動神經元,管理骨髓肌的運動。3、內臟傳導束:內臟感覺束,傳導內臟的感覺沖動(起自痛覺等感受器)至丘腦。此傳導束傳遞層次多,故傳遞速度慢。進入脊髓的內臟感覺,可借中間神經元、內臟神經元發生內臟反射,也可與體神經元聯系形成軀體反射。四、腦脊髓和腦脊液循環一>腦脊髓膜:由內向外依次為軟膜(其上的血管稱脈絡縱)、蛛網膜、硬膜。二>腦脊液循環1、循環路徑:腦室—第四腦室—蛛網膜下腔—硬腦膜中的靜脈竇—靜脈2、產生:由各腦室脈絡叢產生的無色透明液體,充滿腦室,脊髓中央管,蛛網膜下腔。3、作用:營養腦、脊髓和運走代射產物的作用,還起緩沖和維持恒定顱內壓的作用。五、腦脊髓的血管血—腦屏障:腦內的毛細血管能限制某些物質進入腦組織,其結構基礎是腦內毛細血管結構。血腦屏障的作用:防止毒物和有害物質進入腦內損害神經細胞,同時也有維持神經系統內環境的相對恒定,以保證神經細胞的正常功能。第五章神經系統

第二節

外周神經

注:1、帶下劃線部分為教學重點內容

2、帶綠色字體為難點教學內容外周神經分類1、據功能性質可分為:傳入神經(感覺神經)、傳出神經(運動神經)、混合神經。2、據分布不同可分為:軀體神經、內臟神經,其內臟神經據其功能不同又可分為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一、腦神經腦神經,從腦干發出,有的是感覺神經,有的是運動神經,有的是混合神經,共有12對。12對腦神經分別為:嗅神經、視神經、動眼神經、滑車神經、三叉神經、外展神經、面神經、前庭耳蝸神經、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副神經、舌下神經。二、脊神經為混合神經,可分為:頸神經:8對,分布頸部及前肢。胸神經:13—18對,分布胸及前肢。腰神經:6—7對,分布在腰、腹部。薦神經:4—5對,分布后肢及臀部。尾神經:5—6對,分布臀部和尾部。與生產聯系比較重要的脊神經是:1、臂神經叢:位于肩關節內側,由第6、7、8頸神經及第1、2胸神經的腹側支構成。2、坐骨神經:為體內最粗最長的神經,扁而寬,自坐骨大孔穿出盆腔,經大轉子后側、半膜肌和半腱肌之間向下伸延到后肢。三、內臟神經分布于內臟、血管、皮膚、平滑肌、心肌、腺體等處。內臟神經包括感覺神經(傳入神經)和運動神經(或傳出神經、植物神經)(一)、內臟感覺神經內臟感覺神經(傳入神經)傳導內臟的牽張、平滑肌痙攣至大腦;對觸覺、切割或燒灼等刺激無感覺;內臟感覺的傳入途徑分散,定位不準確。(二)、植物神經(傳出神經)1、一般特征①支配平滑肌、心肌、腺體的活動②1—2個神經元③節前是有髓纖維,節后是無髓纖維。④不受意識直接控制,有相對自主性。⑤分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2、交感神經①頸部交感神經②胸部交感神經③腰部交感神經④薦尾部交感神經3、副交感神經①顱部副交感神經:有面、動眼、舌咽、迷走3支神經。迷走神經:是混合神經,腦神經中最長,分布最廣;發自延髓的迷走神經背核;主要分布于咽、喉、食管、胃、腸、肝、胰、肺、心、腎等。②薦部副交感神經第六章感覺器官1、感受器:是感覺神經末梢的特殊裝置,感受體內外的各種刺激。2、感受器分為:外感受器、內感受器、本體感受器三大類。3、感覺器官:指機體含有感受器的器官。第一節視覺器官一、視覺器官的功能感受光的刺激,經神經傳至中樞,而引起視覺。二、視覺器官結構:眼球、輔助器官(一)、眼球:由眼球壁、內容物兩部分組成1、眼球壁:分三層①纖維膜:眼球外殼前1\5為透明角膜,后4\5為鞏膜。②血管膜:眼球壁中層,由后向前分為脈絡膜、睫狀體、虹膜,虹膜中的圓孔稱瞳孔。③視網膜:血管膜內的一層膜,有感光作用。2、內容物包括晶狀體、眼房水、玻璃體,它們與角膜一起組成眼的折光系統。(二)、眼的輔助器官包括眼瞼、淚器、眼球肌、眶骨膜。1、眼瞼:分上眼瞼、下眼瞼,眼臉外部為皮膚,里襯瞼結膜,瞼結膜折轉覆蓋于鞏膜前部為球結膜。位于眼內角的半月形結膜褶稱第三眼瞼(或瞬膜)。2、淚器:包括淚腺、淚道淚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