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檢驗技術但婷18課件_第1頁
臨床檢驗技術但婷18課件_第2頁
臨床檢驗技術但婷18課件_第3頁
臨床檢驗技術但婷18課件_第4頁
臨床檢驗技術但婷18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臨床檢驗技術主講人:但婷岳陽職業技術學院目錄contents顯微鏡計數法1質量保證2方法學評價3臨床意義白細胞分類計數45參考區間白細胞分類計數對各種白細胞分別計數,即白細胞分類計數(differentialcount,DC)。白細胞分類計數的方法有顯微鏡分類計數法血細胞分析儀分類計數法(一)方法顯微鏡分類計數主要是將染色好的血涂片在油鏡下根據白細胞形態學特征逐個分別計數(一般計數100~200個白細胞),得出各種白細胞的相對比值或百分率,并注意觀察其形態的變化。(一)顯微鏡計數法1.簡要操作

血涂片制備染色低倍鏡下檢查油鏡下分類計數采血高倍鏡下檢查白細胞分類計數

最佳觀察部位:

體尾交界處頭體尾體尾交界2.報告方式(1)白細胞分類計數結果:以各種白細胞所占的比值或百分率表示,或者根據白細胞總數計算出各種白細胞的絕對值報告。(2)幼稚或異常白細胞:發現幼稚或異常白細胞,應計算在白細胞分類比值或百分率中。(3)有核紅細胞:血涂片中如見到有核紅細胞,應逐個計數,但不列入白細胞總數之內,而是報告分類計數100個白細胞的同時見到的有核紅細胞個數。(4)寄生蟲:如發現瘧原蟲等應報告。(5)紅細胞、血小板的形態:如有異常改變應報告。白細胞分類計數白細胞分類計數(二)質量控制1.標本抗凝血樣本應在采集后4小時內制備血涂片,時間過長可引起白細胞的形態改變。2.血涂片制備和染色如樣本中白細胞數量少時,需制備多張血涂片。3.鏡檢部位最好選擇在體尾交界處,且按照一定方式規律地移動視野,以免重復、遺漏或主觀選擇視野。4.鏡檢白細胞數量根據白細胞的總數而定。一般要求在油鏡下分類計數100個白細胞。體尾交界→→(三)方法學評價白細胞分類計數方法學評價方法評價顯微鏡分類法白細胞分類計數的參考方法,分類結果較準確;設備簡單、費用低廉;費時,結果的準確性取決于操作者個人的技術水平血細胞分析儀分類法快速、重復性好,但對于某些細胞不能識別,特別是白血病細胞、異型淋巴細胞和正常單核細胞;只能用于篩查,異常標本必須采用顯微鏡分類法進行復檢白細胞分類計數(四)參考區間白細胞分類計數參考區間(成人)白細胞百分率(%)絕對值(×109/L)中性分葉核粒細胞40~751.8~6.3嗜酸性粒細胞0.4~8.00.02~0.52嗜堿性粒細胞0~10~0.06淋巴細胞20~501.1~3.2單核細胞3~100.1~0.6注:本參考區間適用于靜脈血的儀器檢測方法。此參考區間來源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WS/T405-2012。

白細胞分類計數(五)臨床意義二者的臨床意義基本一致。(1)中性粒細胞生理性增多:①一天之內一般下午較上午高。②劇烈運動、情緒激動、嚴寒、暴熱。③新生兒。④妊娠5個月以上及分娩時。以上常為一過性增多⑤吸煙者平均白細胞總數比不吸煙者高。1.白細胞總數與中性粒細胞白細胞分類計數中性粒細胞病理性增高嚴重的組織損傷大量血細胞破壞

急性感染

急性大出血

惡性腫瘤

急性中毒

白血病

(2)中性粒細胞病理性增高白細胞分類計數中性粒細胞病理性減少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

某些感染:傷寒、副傷寒沙門菌

慢性理化損傷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

脾功能亢進

(3)中性粒細胞病理性減少白細胞分類計數1.生理變化白天較低,夜間較高,上午波動大,下午較恒定。2.病理變化(1)嗜酸性粒細胞增多:①超敏反應性疾病:如支氣管哮喘、蕁麻疹、過敏等。②寄生蟲病:如蛔蟲、鉤蟲等。③某些皮膚病:如銀屑病、濕疹等。④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⑤某些惡性腫瘤,如霍奇金病。⑥某些傳染病:如猩紅熱。⑦某些內分泌疾病,如腦垂體功能低下。2.嗜酸性粒細胞白細胞分類計數2.病理變化(2)嗜酸性粒細胞減少:①傷寒、副傷寒、大手術后。②長期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3.嗜酸性粒細胞計數的其它應用(1)觀察急性傳染病的預后。(2)觀察大手術和燒傷病人的預后。(3)腎上腺皮質功能測定。2.嗜酸性粒細胞白細胞分類計數(1)嗜堿性粒細胞增多①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常伴嗜堿性粒細胞增多,可達10%或更多。②嗜堿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嗜堿性粒細胞異常增多,可達20%以上,多為幼稚型。③過敏性疾病:潰瘍性結腸炎、超敏反應等。④骨髓纖維化和某些轉移癌。(2)嗜堿性粒細胞減少多無臨床意義。3.嗜堿性粒細胞白細胞分類計數(1)淋巴細胞病理性增多①絕對增多:某些病毒或細菌所致的傳染病,如風疹、流行性腮腺炎、傳單等;某些慢性感染,如結核病恢復期也可見淋巴細胞增多,但白細胞總數多正常;急、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淋巴細胞增多明顯,且可導致白細胞總數增高。②相對增多: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缺乏癥等淋巴細胞百分率相對增高。(2)淋巴細胞減少主要見于長期接觸放射線或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之后,在急性化膿性感染時由于中性粒細胞明顯增高可導致淋巴細胞相對減少。4.淋巴細胞白細胞分類計數(1)單核細胞增多正常兒童單核細胞較成人稍高病理性增多見于:①某些感染:如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瘧疾、黑熱病、急性感染的恢復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