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4單元王安石變法第1課社會危機四伏和慶歷新政學案新人教版選修1_第1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4單元王安石變法第1課社會危機四伏和慶歷新政學案新人教版選修1_第2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4單元王安石變法第1課社會危機四伏和慶歷新政學案新人教版選修1_第3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4單元王安石變法第1課社會危機四伏和慶歷新政學案新人教版選修1_第4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4單元王安石變法第1課社會危機四伏和慶歷新政學案新人教版選修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第1課社會危機四伏和慶歷新政學習目標重點難點1.概括北宋中期面臨的主要問題。2.探究北宋積貧積弱的緣由。3.分析慶歷新政曇花一現的緣由。1.重點:分析北宋“積貧積弱”局面形成的緣由及影響。2.難點:“慶歷新政”及其與王安石變法之間的關系。一、社會沖突的日益激化1.緣由(1)北宋初年,政府對兼并土地實行放任看法。(2)為解決財政困難,政府不斷增加賦稅,導致中小農戶賦稅沉重。(3)連年戰事和常見的自然災難,更加重了人民的苦難。2.表現各地農夫抗拒不斷發生,威逼著北宋王朝的統治。[特殊提示]不抑兼并與階級沖突激化的關系北宋實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實質上體現和維護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必定會導致兼并嚴峻,使貧富分化更為激烈,嚴峻影響了國家的賦稅收入,階級沖突激化。二、積貧積弱局面的形成1.積弱(1)緣由①集中軍權:設不同的機構管轄軍隊以相互牽制;常常換防各地駐軍,實行更戍法;造成軍隊戰斗力減弱。②集中行政權和財權:設立幾位宰相和參知政事,相互牽制;三司管財政,干脆對皇帝負責,減弱宰相權力;降低了政府的工作效率。(2)表現:北宋在與遼和西夏的斗爭中敗多勝少,簽盟約求茍安,形成“積弱”局面。2.積貧(1)冗兵:擴充軍隊和“荒年募兵”,使軍隊數量增加。(2)冗官:機構重疊,官職混濫。(3)冗費:軍費猛增,歲幣和官費開支浩大,北宋財政日益入不敷出。[特殊提示]北宋建國后加強中心集權的措施利弊共存(1)利:①使中唐以來藩鎮割據的基礎得以鏟除,維護了國家的統一。②有利于加強中心集權,維持社會穩定。③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2)弊:①機構重疊,官員數量龐雜,財政開支巨大。②調兵權與統兵權相互牽制,使軍隊作戰指揮不靈,戰斗力下降。③地方上財政困難,工作難以開展。三、曇花一現的慶歷新政1.背景社會沖突尖銳,北宋的統治奄奄一息。2.推行1043年,宋仁宗任用主見改革的范仲淹、富弼等人進行改革。3.核心:針對腐敗的官僚制度。4.措施(1)改革文官三年一次循資升遷的方法;定期考核政績,淘汰老病愚昧等不稱職者和在任犯罪者。(2)嚴格“恩蔭”制。(3)改革貢舉制,著重策論和操行。(4)慎選地方官吏。(5)減輕徭役,重視農桑。5.結果因觸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們的劇烈反對而失敗。[課中思索]閱讀教材P49“學思之窗”,思索:想一想,這種制度產生了什么影響?【提示】恩蔭制度指官宦子弟、親屬及門客不必通過科舉即可做官。其影響是使官員人數增加,出現冗官現象;造成政府效率低下,加重財政負擔,進一步激化了階級沖突。北宋中期積貧積弱的緣由[史料一]宋開國時,設官分職,尚有定數,其后薦辟之廣,恩蔭之濫……日增月益,遂至不行紀極。真宗咸平四年,有司言減天下冗吏十九萬五千余人,所減者如此,未減者可知也。——趙翼《廿二史札記》(1)史料一反映北宋中期出現了什么現象?影響如何?【答案提示】現象:冗官。影響:降低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增加了財政負擔,形成“積貧”局面。[問題剖析]留意史料一第一個句號前“恩蔭之濫”和第一個句號后“天下冗吏十九萬五千余人”的信息,據此分析冗官、冗費。[史料二]北宋政府為了防止內患,奉行養兵政策,每逢荒年,政府招募饑民當兵,災荒不斷,募兵不已。養兵之費,在天下十居七八。——《張載集》(2)史料二反映了北宋中期出現了什么現象?產生了什么影響?【答案提示】現象:冗兵。影響:軍隊戰斗力下降,政府財政負擔加重,形成“積弱”局面。[問題剖析]現象依據“募兵不已”可以回答;影響結合“養兵之費,在天下十居七八”的信息,從冗兵、冗費的角度分析。北宋中期積貧積弱的緣由(1)根本緣由:中心集權制度加強的弊端。(2)積貧緣由①以加強中心集權為目的的統治政策造成冗官、冗兵、冗費,官僚、軍費開支越來越大,政府財政困難。②封建制度的弊端:土地兼并嚴峻,一些官僚地主為了躲避賦稅,紛紛隱瞞土地數目,導致國家稅收大量損失;封建制度下的皇親國戚、達官貴人享有許多特權,他們奢侈揮霍,奢侈大量的財寶。(3)積弱緣由①皇帝對軍隊的嚴密限制造成了兵將分別和軍事實力下降。②統治者腐敗無能,對遼和西夏一味妥協退讓屈辱求和;統治者對老百姓肆意盤剝,農夫起義不斷,這使民族沖突和階級沖突交織在一起。慶歷新政曇花一現的緣由及其影響(1)緣由:①新政觸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引起他們的劇烈反對和誹謗,這是失敗的主要緣由。②最高統治者對改革者的懷疑,廢止新法。③改革措施太猛,規模太大,有些脫離實際。④改革沒有做必要的充分的思想動員,配套措施不到位。⑤改革沒有使農夫得到更多的實惠。(2)影響:揭開了北宋變法改革的序幕,并為王安石變法供應了借鑒。[課堂小結]知識網絡答題術語1.北宋中期面臨的主要社會問題是社會沖突激化、嚴峻的積貧積弱局面,封建統治出現危機。2.慶歷新政因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對而失敗。但它揭開了北宋變法改革的序幕,并為王安石變法供應了借鑒。3.范仲淹以其非凡的改革實踐影響當時,又以高尚的品德垂范后世,其心懷天下的精神給后人以深刻的啟示。1.北宋中期出現了嚴峻的社會危機。其根源有()①宋初加強中心集權的措施②不抑兼并的政策③重武輕文,地方割據嚴峻④經濟停滯不前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A[③④與史實不符,宋朝初期通過各種措施解決了唐中期以來的藩鎮割據問題,加強了中心集權,而且在經濟上取得了較大發展。]2.據史書記載,宋軍“終日嬉游廛市間,以鬻技巧、繡畫為業。衣服舉措,不類軍兵,習以成風,縱為驕惰”。下列相關的理解不正確的是()A.宋朝治軍留意兵員的素養B.宋朝軍隊的作風懶散C.宋代存在嚴峻的冗兵現象D.宋代軍隊戰斗力低下A[材料中“嬉游”“繡畫”“驕惰”都證明白宋兵素養和戰斗力的低下,A項表述不符合史實,符合題意。]3.北宋初的政治改革最終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費”的局面,這從反面證明白()A.分權、強兵弊端無窮B.政治改革要重視精兵簡政C.加強中心集權弊大于利D.機構改革要量財力而行B[北宋初年,統治者奉行養兵政策,每逢災荒年月,政府就把大量的流民編入軍隊,軍隊數量猛增;為了減弱官員的權力,朝廷實行一職多官,官僚機構膨脹臃腫。上述做法導致了國家財政的入不敷出,造成了北宋中期的社會危機。所以,在改革中要重視精兵簡政。]4.當時北宋的都城東京流傳著這樣的歌謠:“朝廷無憂有范君,京師無事有希文。”這句歌謠贊揚的人主持了什么改革()A.商鞅變法 B.慶歷新政C.王安石變法 D.孝文帝改革B[“范君”“希文”是指范仲淹,他的改革是慶歷新政。]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固邦本者,在乎舉縣令,擇郡守,以救生民之弊也;厚民力者,在乎復游散,去冗僭,以阜時之財也;重名器者,在乎慎選舉,敦教化,使代不乏材也;備戎狄者,在乎育將材,實邊郡,使夷不亂華也;杜奸雄者,在乎朝廷無過,生靈無怨,以絕亂之階也;明國聽者,在乎保直臣,斥佞人,以致君于有道也。——范仲淹《上執政書》材料二“慶歷新政”主要從明黜陟、抑僥幸、精貢舉、擇長官、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推恩信、重吩咐、減徭役十個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深得民心的改革治理措施。這些改革措施出臺以后,短短幾個月時間,成效隧然顯現,政治面貌面貌一新,臃腫的官僚機構起先消腫,權勢官員中無能的紈绔子弟從政升遷受到嚴格限制,憑資格晉升的官員與業績品德掛鉤,才能突出者予以破格提拔。——杜書文《“慶歷新政”何以夭折》?(1)依據材料一,歸納“慶歷新政”的相關背景。(2)依據材料二,將“慶歷新政”的十項內容歸納為三個方面,并簡述其成效(不得摘抄材料原句)。【解析】第(1)問,要依據“舉縣令,擇郡守”“復游散,去冗僭”“慎選舉,敦教化”“育將材,實邊郡”“保直臣,斥佞人”等信息,從政治、經濟、選官、民族關系等方面概括歸納。第(2)問,第一小問,依據“明黜陟、抑僥幸、精貢舉、擇長官、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推恩信、重吩咐、減徭役”等信息,從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