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考語文備考之課外文言文考題一_第1頁
上海市中考語文備考之課外文言文考題一_第2頁
上海市中考語文備考之課外文言文考題一_第3頁
上海市中考語文備考之課外文言文考題一_第4頁
上海市中考語文備考之課外文言文考題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言文之人物傳記

(甲)

東坡歷仕四十余年,所在仁風惠政。墨跡才名,震耀天下。凡存其片紙只字者,無不奉

為至寶。每一游覽,所至之處或乞字或求詩紛紛不已。坡公曾不少辭,皆遂其所請而去。

東坡暮年,在毗陵①養病,門人邵民瞻,具錢五百千,為師置宅。已擇期,而未入屋。

坡公偶爾步月,忽聞一老婦哭聲甚哀。坡公曰:“異哉,此必有大難割之愛,觸于心而然也。”

遂推戶而入,問其何為?老婦曰:“吾有居屋,相傳百生,為子不肖,一旦售之于他人,所

以悲耳。”又問:“所得之價?”答:“已償債矣。”問:“屋在何所?”婦言其地,即五

百千所售之居。坡公側然日:“吾幸未入室。原亦不久居此,不須屋也。”即取券,對老婦

焚之。呼其子,奉母而還,自是,遂寄居門人之家。

卒之日,闔城士民之相識與不相識者,皆望空設祭,祝公超開。而杭州尤罷市哭奠三日,

愛立坡公祠于湖上,至今猶祭祀不絕云。坡公晚年,遨游吳會之地,殘于毗陵。

(節選自元代陳秀明注《東坡詩話》)

(乙)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②

宋?蘇軾

行歌野哭兩堪悲,遠火低星漸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歲,鄉音無伴苦思歸。

重衾腳冷知霜重,新沐頭輕感發稀。

多謝殘燈不嫌客,孤舟一夜許相依。

(注釋)①毗陵:即常州府。②宋神宗熙寧六年,蘇軾奉命往常州、潤州一帶賑饑,除

夕夜宿于常州城外。

1.下列句中加點詞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具錢五百千(具體)B.觸于心而然也(觸動)

C.已償債矣(償還)D.闔城士民之相識與不相識者(全)

2.(甲)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所至之處/或名字/或求詩紛紛/不己。

B.所至之/處或乞字/或求詩/紛紛不已。

C.所至之處/或乞字/或求詩/紛紛不已。

D.所至之/處或乞字/或求詩紛紛/不已。

3.參照《古代漢語詞典》對“遂”字的幾種解釋,段系全文品析下面兩個句子中“遂”

字的表達效果。

遂:A.田間水溝,水道。Bo通達。Co成功,順遂。Do稱心,如意。Eo于是,就。

(1)坡公曾不少辭,皆遂其所請而去。

(2)自是,遂寄居門人之家。

4.“以詩解詩”是常用的古詩閱讀方法,如回顧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的“布

衾多年冷似鐵”可以對比乙詩中的“”,對詩人的境遇更有感觸;而“新沐頭輕感

發稀”又可以與杜甫《春望》中的“”相關聯,讀出詩人的滿腹憂愁。

5.乙詩尾聯“多謝殘燈不嫌客,孤舟一夜許相依”與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中“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在表現手法和表達的情感上都有相似之處。請加以分析工

6.綜合甲乙詩文的閱讀,評價分析蘇軾的為人。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崔光兩則

(-)

后魏自太和遷都之后,國家殷富,庫藏盈溢,錢絹露積①于廊虎②間,不可校數。太后

賜百官負絹,任意自量。朝臣莫不稱力③而去。唯章武士融與陳留侯李崇,負絹過任④,蹶

倒傷踝。太后即不與之,令其空出,時人笑焉。崔光止取兩匹。太后問曰:“侍中何少?”

對曰:“臣有兩手,唯堪兩匹,所獲多矣。”朝貴服其清廉。

(選自《洛陽伽藍記》)

(二)

八月,獲禿鷲鳥于宮內,詔以示光。光表曰:“貪惡之鳥,野澤所育,不應入于殿廷。

臣聞野物入舍,古人以為不善。饕餐之禽,必資魚肉,一食之費,容過斤鎰。今春夏陽旱,

谷汆稍貴,窮窘之家,時有菜色。陛下為人父母撫之如傷豈可棄人養鳥留意于丑形惡聲哉!

衛侯好鶴,曹伯愛雁,身死國滅,可為寒心。愿遠師殷宗,近法魏祖,修德進賢,消災集慶,

放無用之物,委之川澤,取樂琴書,頤養神性。”明帝覽表大悅,即棄之池澤。

(選自《北史?列傳第三十二》)

注:①(露積)堆積后不加覆蓋。②(廊虎)走廊、廊屋。③(稱力)量力。④(過任)

力不勝任。

7.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1)庫藏盈溢()(2)太后賜百官負絹()

(3)衛侯妤鶴()(4)委之川澤()

8.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限斷二處)

陛下為人父母撫之如傷豈可棄人養鳥留意于丑形惡聲哉

9.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太后即不與之,令其空出,時人笑焉。

10.結合兩段文字,簡要分析崔光是個怎樣的人。

(甲)

歐陽修,幼敏悟過人.讀書輒成誦。及冠,嶷然①有聲。得唐韓愈遺稿于廢書篋中,讀

而心慕焉、修天資剛勁見義勇為,雖機阱②在前,觸發之不顧。放逐流離,至于再三,志氣

自若也。

修幼失父,母嘗謂曰:“汝父為史,常夜燭治官書,屢廢而嘆!百問之,則日:'死玳

也,我求其生不得爾‘,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則死者與我皆無恨,

夫常求其生,猶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語,吾耳熟焉。”修

聞而服之終身。

(節選自《宋史?歐陽修傳》,有刪改)

(乙)

蘇軾徙知徐州,河決河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匯于城下,漲不時泄,城將敗,

富民爭出避水,軾曰:“富民出,民皆奔走,吾誰與守?吾在是,水決不能百城。”驅使復

入,軾詣武衛營,呼卒長,曰:“河將害城,事急矣,雖禁軍且為我盡力。"卒長曰:“太

守猶不避涂潦③,吾儕④小人,當效命。”遂率其徒畚錨⑤以出,筑東南長堤,首起戲馬臺,

尾屬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⑥,軾廬于其上過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⑦以守卒全其城。

(節選自《宋史?蘇軾傳》,有刪改)

(注釋)①嶷然(yf):人品超群。②機阱:陷阱C③涂潦:洪水。④吾儕(chdi):

我們。⑤錨(cha):鍬。⑥版:筑墻用的夾板。⑦堵:古墻體單位,長與高各一丈為堵。

11.解釋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

(1)及冠,嶷然有聲(2)常夜燭治官書

(3)吾在是,水決不能百城(4)軾詣武衛營

12.請用7”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斷三處)

軾廬子其上過家不入使官吏分堵反守卒全其城。

13.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富民出,民皆奔走,吾誰與守?

14.參考詞典注釋,談談“猶”在下列句子中的表達效果。

(1)夫常求其生,猶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2)太守猶不避涂潦,吾儕小人,當效命。

《古代漢語詞典》“猶”的義項:①同,相同。②如同,好像。③還,仍。④宜,應。

⑤尚且。⑥連詞,表假設,譯為“如果”。

15.歐陽修、蘇軾兩人各自有著怎樣的為官之道?清結合甲乙兩文簡要分析。

閱讀卜面的文段,然后回答問題。

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鑲①,視之石也。因復更射之,終不能復入

石矣。廣所居郡聞有虎,嘗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騰傷廣,廣亦竟射殺之。廣廉,得

賞賜輒分其麾下,飲食與土共之。終廣之身,為二千石②四十余年,家無余財,終不言家產

事。廣之將兵,乏絕之處,見水,士卒不盡飲,廣不近水。士卒不盡食,廣不嘗食。

(節選自《史記?李將軍列傳第四十九》)

(注)①鐫:箭頭。②二千石:漢代官員的俸祿等級。

16.請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

①廣亦競射殺之()

②廣之將兵()

17.根據文段,簡要概括李廣是怎樣的一個人。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劉庭式娶盲女

齊人劉庭式未及第時,議娶其鄉人之女,既成約而未納幣也。后庭式及第,其女以疾,

兩目皆盲。女家躬耕,貧甚,不敢復言。或勸納其幼女,庭式笑曰:“吾心已許之矣。雖盲,

豈負吾初心哉!”卒娶盲女,與之偕老。

——吳曾《能改齋漫錄》

(乙)

朝士劉庭式,本田家。鄰舍翁甚貧,有一女,約與庭式為婚。后契闊①數年,庭式讀書

登科,歸鄉閭。訪鄰翁,而鄰翁已死;女因病雙瞽,家極困餓。庭式使人申②前好,而女子

之家辭以疾,仍以傭耕,不敢姻士大夫。庭式堅不可:“與翁有約,豈可以翁死子疾而背之?”

卒與成婚。……蘇子瞻愛其義,為文以美之。

——沈括《夢溪筆談》

(注釋)①契闊:離合,聚散,偏指離散。②申:陳述,說明,這里是“重新提出”的

意思。

18.閱讀兩文,寫出(甲)(乙)兩文中意思相近H勺句子并標出詞語。

后庭式及第

(1)

(2)

女因病雙瞽

(3)

豈可以翁死子疾而背之

女家躬耕

本田家

19.用原文填空。

劉庭式“卒娶盲女”的原因可用“(1)和(2)"兩個短語來概括。

20.“納”和“娶”都有把女子接來成親的意思。結合古代“娶妻納妾”的說法,分析

(甲)文畫線句中當事人說話和行動時的心理。

21.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說“蘇子瞻愛其義”,結合兩篇文章,闡述劉庭式的“義”

體現在哪些方面。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答題。

劉恕,字道原,筠州人。恕為學,自歷數、地里、官職、族姓至前代公府案牘,皆取以

審證①。求書不遠數百里,身就之讀且抄,殆忘寢食。偕司馬光游萬安山,道旁有碑,讀之,

乃五代列將。人所不知名者,恕能言其行事始終,歸驗舊史,信然。宋次道知亳州,家多書,

恕枉道②借覽。次道日具續為主人禮,恕曰:“此非吾所為來也,殊廢吾事。"悉去之。獨

閉閣,晝夜口誦手抄,留旬日,盡其書而去,目為之翳。家素貧,無以給旨甘③,一亳不妄

取于人。自洛南歸,時方冬,無寒具。司馬光遺以衣襪及故茵褥,辭不獲,強受而別,行及

潁,悉封還之。

(節選自《宋史?列傳?卷二百零三》,有刪改)

(注釋)①審證:仔細分析,認真求證。②枉道:繞道。③旨甘:美食。

22.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含義。

①偕司馬光游萬安山()

②歸驗舊史()

③次道日具餓為主人禮()

④悉封還之(>

2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組是()

A.皆取以審證/以刀劈狼首B.道旁有碑,讀之/水陸草木之花

C.盡其書而去/門人弟子填其室D.一亳不妄取于人/所惡有甚于死者

24.請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司馬光遺以衣襪及故茵褥,辭不獲,強受而別。

25.結合選文內容,簡要說說劉恕與我們學過的課又《送東陽馬生序》中的宋源有什么

相同之處。

“溫情我來講”環節中,小力打算選下文作為論據,請你幫忙理解。

太守髡①陳仲弓

潁川太守髡陳仲弓。客有問元方:“府君如何?”元方曰:“高明之君也。”“足下家

君如何?”曰:“忠臣孝子也。”客曰:“《易》稱:'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

其臭如蘭。'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謬也!故不相答。”

客曰:“足下但因似為恭,而不能答。”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

董仲舒放孝子符起。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客慚而退。

(注釋)①髡伙阿:古代一種把頭發剃光的刑罰。

26.根據全文推測陳仲弓和元方的關系是(父子/臣子)。

27.請根據提示,寫出加點字在文中的意思。

提示

示例

課內聯系法

(1)請選出與加點字意思相同的一項,并解釋其義。

足下言何其謬也!故不相答。()意思:

A.溫故而知新B.聞使君到,喜,故來奉迎

C.非親非故D.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語境猜讀法

(2)“足下但因似為恭,而不能答”,可根據“故不相答”和“而不能答”推測“但”

為__________

A.只,僅B.徒然C.只管,盡管

28.客人引用“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的目的是()

A.贊同元方對“府君”“家君”的評價。

B.反駁元方對“府君”“家君”的評價。

C.讓元方明白“府君”“家君”應同心同德。

29.“足下但因似為恭,而不能答”,客人這句話的潛在含義是()

A.元方沒有辦法回答這個問題。

B.元方態度太傲慢了才不回答問題。

C.元方太謙虛了不愿回答問題。

30.在《陳太丘與友期行》中,面對元方的話,“友人慚”;此文中,客人聽了元方的

話也“客慚而退”。請結合兩文內容,分別分析兩人“慚愧”的原因。

附:

元方日:“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足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漸。

----《陳太丘與友期行》

文言文閱讀

杜環,字叔循。其先廬陵人,侍父一元游宦①江東,遂家金陵。環尤好學,工書,重然

諾,好周人急。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張氏年六十余,哭九江城下,無

所歸。有識允恭者,憐其老,告之日:今安慶守譚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如其言,

附舟②詣譚。譚謝不納,母大困,從人至金陵,因訪一元家所在,問:一元今無恙否?道上

人對口:一元死已久惟子環存其家直鷺洲坊中。

母服破衣,雨行至環家。環方對客坐,見母,大驚,因問曰:母非常夫人乎?何為而至

于此?母泣告以故。環亦泣,扶就座,拜之,復呼妻子出拜。母問其平生所親厚故人及幼子

伯章。環知故人無在者,不足付,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日:天方雨,雨止為母訪之。茍

無人事母,環雖貧,獨不能奉母乎?愿母無他思。

環購布帛,令妻為制衣衾。自環以下,皆以母事之。越十年,環異地逢其子伯章,泣謂

之日:太夫人在環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見。伯章若無所聞,第③曰:吾亦知之,

但道遠不能至耳。環歸半歲,伯章來。母見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見母老,恐不能行,

竟紿④以他事辭去,不復顧。環奉母彌謹。然母愈念伯章,疾頓加。后三年,遂卒。環具棺

槨殮殯之禮,買地城南鐘家山葬之,歲時常祭其墓云.

(選自宋濂《杜環小傳》,有改動)

(注釋)①游宦:到外地做官。②附舟:搭船。③第:只。④紿:欺騙。

31.解釋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

(1)遂家金陵()

(2)母泣告以故()

(3)天方雨()

32.用“/”給文中畫橫線文字斷句。(限斷兩處)

一元死己久惟子環存其家直鷺洲坊中。

3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既而伯章見母老,恐不能行,竟紿以他事辭去。

34.小傳的記述較簡略,篇幅也較短,因此作者往往把筆墨集中在傳主的主要經歷上,

通過敘述一些典型事件體現人物特點。《杜環小傳》是否具有這樣的寫作特點?請結合內容

簡要分析。

文言文閱讀

秋七月,公主①嘗衣貼繡鋪翠福②入宮中,太祖謂曰:“汝當以此與我,自今勿復為此

飭③。”公主笑曰:“此所用翠羽兒何?"太祖曰:“不然主家服此宮闈戚里必相效。京城

翠羽價高,小民逐利,展轉販易,傷生浸廣,實汝之由。汝生長富貴,當念惜福,豈可造此

惡業之端?”主慚謝。主因侍坐,與皇后同言曰:“官家作天子日久,豈不能用黃金裝肩輿

④,乘以出入。”太祖笑日:“我以四海之富,宮殿悉以金銀為飭,力亦可辦。但念我為天

下守財耳!豈可妄用。古稱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茍以自奉養為意,使天下之人

何仰哉?當勿復言。”

(節選自《資治通鑒》)

(注)①公主:太祖之女。②襦(2):短襖,外套。③飭:裝飾。④肩輿:指抬的小

轎。

35.用“/”給下面句子斷句。(限斷兩處)

不然主家服此宮闈戚里必相效

36.解釋文中加點的詞。

(1)衣;(2)幾何;(3)念:

37.翻譯文中畫線句子。

我以四海之富,宮殿悉以金銀為飭,力亦可辦。

38.說說短文所蘊含的道理。

常熟有桑悅者,字民譯。書過目,輒焚棄,曰:“已在吾腹中矣。”為諸生,上謁監司,

曰“江南才子”。監司大駭,延之校書,預刊落①以試悅。文意不屬者,索筆補之。學士丘

溶重其文,屬使者善遇之,使者至,問:“悅不迎,豈有恙乎?”長吏皆銜②之,曰:“無

恙,自負才名不肯謁耳。”使者遣吏召不至,益兩使促之。悅怒臼:“始吾謂天下未有無耳

者,乃今有之。與若期,三日后來,瀆③則不來矣。”使者恚,欲收悅,緣溶故,不果。三

日來見長揖使者使者怒悅脫帽竟去。使者下階謝,乃已。所著書,頗行于世。

(注)①刊落:削除,刪去。②銜:怨恨。③瀆:生慢。

39.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預刊落以試悅

A.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三峽》)

B.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而去(《小石潭記》)

C.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

40.請用三條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

三日來見長揖使者使者怒悅脫帽竟去。

41.請簡要概括桑悅是一個怎樣的人?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孔)禎①,高宗時為蘇州長史。曹王明②為刺史,不循法度,禎每進諫。明日:“寡

人天子之弟,豈失于為王哉!”禎曰:“恩寵不可侍,大王不奉行國命,恐今之榮位,非大

王所保,獨③不見淮南之事④乎?”明不悅。明左右有侵暴下人者,禎捕而杖殺之。明后果

坐法,遷于黔中,謂人曰:“吾愧不用孔長史言,以及于此!”

(選自《舊唐書?文苑傳》)

(注釋)①楨(zhen):孔禎,越州山陰人,唐高宗時為蘇州長史。②曹王明:曹恭王

李明,唐太宗李世民之十四子。③獨:豈,難道。④淮南之事:西漢淮南王劉安謀反敗露,

被迫自殺。

42.解釋文中加點的詞的含義。

(1)明不悅悅:

(2)遷于黔中遷:

43.請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明左右有侵暴下人者,禎捕而杖殺之。

44.結合選文,簡要分析孔禎是個怎樣的人。

孫叔敖埋蛇

孫叔敖為嬰兒之時,嘗出游,見兩頭蛇,殺而埋之,歸而泣,憂而不食。母問其故。叔

敖對日:“兒聞見兩頭蛇者必死。向①吾見之,恐去母而死也。”母日:“蛇今安在?”日:

“恐他人又見,殺而埋之矣。"母曰:“無憂。吾聞有陰德②者,天報以福,汝不死也。”

及長,為楚令尹③,未治④而國人信其仁也。

(選自《新序》)

注釋:①向:剛才。②陰德:暗中有德于人的行為。③令尹:官職,指楚國的國相。④

治:治理,管理。

45.解釋下列句中加點字詞。

(1)嘗出游(2)母問其故

(3)蛇今安在(4)叔敖對曰

46.下列選項中與“殺而埋之”中“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擇其善者而從之B.人不知而不慍

C.學而時習之D.溫故而知新

47.翻譯下面的句子,

及長,為楚令尹,未治而國人信其仁也。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陸績懷橘

陸績,三國時吳人也。官至太守,精于天文、歷法。其父康,曾為廬州太守,與袁術交

好。績年六,于九江見袁術。術令人出橘食之。績懷三枚,臨行拜辭術,而橘墜地。術謂日:

“陸郎作客而懷橘,何為耶?”績跪下對曰:“是橘甘,欲懷而遺母。”術奇之,后常稱說。

48.下列選項中與“欲懷而遺母”中“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陸郎作客而懷橘B.學而時習之

C.三十而立D.博學而篤志

49.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曾為廬州太守(2)績懷三枚

(3)術謂曰⑷績跪下對曰

50.翻譯下面句子。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是橘甘,欲懷而遺母。

51.“陸績懷橘”的原因是“"。這表現了陸績是一個—的孩子。

班彪①字叔皮,扶風安陵人也。彪既才高而好述作,遂專心史籍之間。彪復辟司徒玉況

府。時,東宮初建,諸王國并開,而官屬未備,師保多闕。彪上書奏,帝納之。后察司徒廉

為望都長,吏民愛之。建武三十年,年五十二,卒官。所著賦、論、書、記、奏事合九篇。

論曰:班彪以通儒上才,傾側危亂之間,行不逾方,言不失正,仕不急進,貞不違人,

敷②文華以緯國典,守賤薄而無悶容。何其守道恬淡之篤也。

(選自《后漢書?班彪列傳》,有刪節)

(注釋)①班固(公元32年一公元92年),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陜西咸陽東北)人,

東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②敷:鋪敘。

52.解釋加點詞語。

(1)后察司徒廉為望都長

(2)行不逾方

53.下列句式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建武三十年,年五十二,卒官。

A.班彪字叔皮,扶風安陵人也。B.天子為動,改容式車。

C.所著賦、論、書、記、奏事合九篇。D.甚矣,汝之不惠!

54.將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彪既才高而好述作,遂專心史籍之間。

55.選文中的班彪是一個怎樣的人?請進行概括(至少三點)。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景公問晏子曰:“古之蒞國治民者,其任人何如?”晏子對曰:"地不同生①,而任之

以一種②,責其俱生不可得;人不同能,而任之以一事,不可責遍成。責焉無已,智者有不

能給;求焉無履③,天地有不能贍也。故明王之任人,諂諛不邇乎左右,阿黨④不治乎本朝。

任人之長不強其短任人之工不強其拙。此仃.人之大略也。”

(節選自晏子《晏子春秋?內篇問》)

(注釋)①生:性質,質地。②種(zhbng):莊稼,③倭(ydn):滿足。④阿黨:徇

私枉法。這里指徇私枉法的人。

56.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其任人何如(任用)

B.責其俱生不可得:全,都)

C.故明王之任人(因此,所以)

D.此任人之大略也(謀略)

57.請用三條“/”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

任人之長不強其短任人之工不強其拙

58.請根據選文簡要概括晏子的用人主張。

蘇秦乃洛陽人,學縱橫之術,說秦王,書十上,而不為用,資用匱乏,去秦而歸。負書

擔囊,形容枯槁,面目焦黑,狀有愧色。

至家,妻不下紅,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蘇秦乃嘆日:“妻不以我為夫,嫂不以我為

叔,父母不以我為子,此皆秦之罪也!”乃發憤讀書,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期年,趙王封其為武安君,受相印,人隨其后,以抑強秦。后卒合齊、楚、燕、趙、魏、

韓抗秦,佩六國相印。

59.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①去秦而歸________②引錐自刺其股

60.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說秦王,書十上,而不為用。

61.從這篇小短文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答出2點即可)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昭帝即位。數年,匈奴與漢和親。漢求武等,匈奴詭言武死。后漢使復至匈奴,常惠請

其守者與俱,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道。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

言武等在某澤中。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單于。單于視左右而驚,謝漢使曰:“武等實在」……

武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盡白。

(注釋)常惠:蘇武出使匈奴的副使,與蘇武一同被扣留十九年。具自陳道:自己詳盡

地述說。上林:上林苑,故址在今陜西西安市附近,是漢朝皇帝游玩、射獵的園林。讓:責

備。

62.下列選項中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常惠請其守者與俱俱:一起。

B.武留匈奴凡十九歲凡:總共。

C.言天子射上林中言:說。

D.武等實在實在:誠實;不虛假。

63.下列選項中虛詞的意思或用法錯誤的一項是S

A.單于視左右而驚而:表轉折。

B.匈奴與漢和親與:連詞,和。

C.后漢使復至匈奴復:又。

D.言武等在某澤中在:表示處于什么地方。

64.下面對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常惠教給漢朝使者一個絕妙的計謀,說漢皇帝從射下來的系在大雁腳上的帛書知道

蘇武等還活著。

B.蘇武等人被匈奴扣留了十九年,匈奴單于還是不肯放他們回去。

C.蘇武等人最終得以釋放,當初他們壯年出使,等到回來時,胡須、頭發全都白了。

D.漢朝使者戳穿了單于的謊言,單于卻故作驚訝的樣子,表現了單于的虛偽狡詐。

65.將下面文言語句翎譯成現代漢語。

①漢求武等,匈奴詭言武死。

②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單于。

閱讀下面幾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孝文且崩時,誡太子曰:“即有緩急,周亞夫真可任將兵。”文帝崩,拜亞夫為車蔚將

軍。

孝景三年,吳楚反。亞夫以中尉為太尉,東擊吳楚。因自請上曰:“楚兵剽輕①,難與

爭鋒。原以梁委之,絕其糧道,乃可制。”上許之。

太尉既會兵滎陽,吳方攻梁,梁急,請救。太尉引兵東北走昌邑,深壁而守。梁日使使

請太尉,太尉守便宜②,不肯往。梁上書言景帝,景帝使使詔救梁。太尉不奉詔,堅壁不出,

而使輕騎兵弓高侯等絕吳楚兵后食道。吳兵乏糧,饑,數欲挑戰,終不出。夜,軍中驚,內

相攻擊擾亂,至于太尉帳下。太尉終臥不起。頃之,復定。后吳奔壁東南限,太尉使備西北。

」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吳兵既俄,乃引而去。太射出精兵追擊,大破之。吳王湃③

棄其軍,而與壯士數千人亡走,保于江南丹徒。漢兵因乘勝,遂盡虜之,降其兵,購吳王千

金。月余,越人斬吳王頭以告。凡相攻守三月,而吳楚破平。于是諸將乃以太尉計謀為是。

由此梁孝王與太尉有郤④,

歸,復置太尉官。五方,遷為丞相,景帝甚重之。景帝廢栗太子,丞相固爭之,不得。

景帝由此疏之。

(節選自《史記?絳侯周勃世家》)

(注)①剽輕:強悍輕捷。②便宜:指有利國家,合乎時宜之本。③湃(bi):吳王劉湃。④

郤(xi):同“隙”,裂痕。

66.下面哪一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

A.絕其糧道天下獨絕(《與朱元思書》)

B.上許之雜然相許(《愚公移山》)

C.太尉既會兵滎陽將軍亞夫持兵揖口(《周亞夫軍細柳》)

D.而與壯士數千人亡走國恒亡(《生于優患,死于安樂》)

67.下面各句括號中是補出的省略成分,哪一項不正確()

A.文帝崩,(太子)拜亞夫為車騎將軍。

B.楚兵剿輕,(梁兵)難與(楚兵)爭鋒。

C.吳兵乏糧,饑,數欲挑戰,(太尉)終不出。

D.己而其精兵果奔西北,(吳兵)不得入。

68.下列選項中與文意不符的是哪一項()

A.針對吳楚叛軍勇悍輕捷的特點,周亞夫果斷制定了作戰策略:堅守不出,挫其銳氣,

并伺機截斷敵軍糧道。

B.當梁國遭受吳楚軍隊攻擊時,周亞夫堅決不出兵救援,甚至違抗景帝的詔令,也因

此與梁孝王結下了仇怨。

C.吳軍糧道被截斷,又無法迅速結束戰斗,便在夜里發生了騷亂,一宜抵達周亞夫的

營帳前,他卻不為所動。

D.周亞夫耗時三月平定吳楚叛亂。后景帝任命他為丞相。因太子廢立問題產生分歧,

逐漸失去景帝的信任。

G9.周亞夫被文帝譽為“真將軍”。閱讀本文后,你對這位“真將軍”有了哪些新的認

識?

70.側面描寫是刻畫人物常用的手法之一。請從選文中任選一例,簡要分析它的作用。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

范仲淹學學

晏丞相殊留守南京,仲淹遭母憂,寓居城下。晏公請掌府學,仲淹常宿學中,訓督學者,

皆有法度,勤勞恭謹,以身先之。夜課諸生讀書,寢食皆立時刻,往往潛至齋舍洞之。見有

先寢者,詰之,其人紿云:“適疲倦,暫就枕耳。”仲淹問:“未寢之時,觀何書?”其人

亦妄對。仲淹即取書問之.其人不能對,乃罰之。出題使諸生作賦,必先自為之,欲知其難

易,及所當用意,亦使學者準以為法。由是四方從學者幅湊。其后宋人以文學有聲名于場屋

朝廷者,多其所教也。

(注釋)母憂:母親的喪事。府學:古代府級官辦教育機構。IN(xiong):刺探,察

看。紿(d6i):撒謊。輻湊:車輻湊集于轂上,比喻人或物集聚一處。場屋:科舉考場。

71.下列選項中加點詞語意思不相同的一項是()

A.見有先寢者懷民亦未攜

B.往往潛至齋舍洞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

C.其人亦妄對有兩人鋪氈對坐

D.由是四方從學者輻湊人知從太守游而樂

72.下列選項中“之”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仲淹即取書問之B.見有先寢者,詰之

C.未寢之時D.以身先之

73.下面對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短文用“總一分”的結構,前兩句先交代范仲淹“掌學”的原因,并概括其“掌學”

的主要特點,為下文具體敘述做鋪墊。

B.短文舉范仲淹認真察問、懲罰“先寢者”和“出題使諸生作賦,必先自為之”的具

體事例,照應前文中的“有法度”和“以身先之”,有力地突出了人物形象。

C.最后兩句,概括范仲淹“掌學”產生的良好教育效果,簡潔凝練,深化了主旨。

D.“以身先之”,容易讓人聯想到范仲淹《岳陽樓記》中的那句千古名言一一先天下

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74.將下面文言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仲淹即取書問之,其人不能對,乃罰之。

②其后宋人以文學有聲名于場屋朝廷者,多其所教也。

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終軍,字子云,濟南人也。少好學,以辯博能屬文聞于郡中。年十八,選為博士弟子。

至府受遣,太守聞其有異材,召見軍。甚奇之,與交結,軍揖太守而去,至長安上書言事。

武帝異其文,拜軍為謁者給事中。

元鼎中,博士徐偃使行風俗。偃矯制①,使膠東、魯國鼓鑄鹽鐵。還,奏事,徙為太常

丞。御史大夫張湯劾偃矯制大害,法至死。偃以為《春秋》之義,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

存萬民,專之可也。湯以致其法,不能訕其義。有詔下軍問狀,軍詰偃曰:"古者諸侯國異

俗分,百里不通,時有聘會之事,安危之勢,呼吸成變,故有不受辭造命專己之宜;今天下

為一,萬里同風,故《春秋》‘王者無外’。偃巡封域之中,稱以出疆,何也?且鹽鐵,郡

有余臧,正二國廢,國家不足以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萬民為辭,何也?偃直矯作威福,以

從民望,干名采譽,此明圣所必加誅也。”偃窮設。

初,軍從濟南當詣博士,步入關,關吏予軍軍問:“以此何為?”吏曰:“為復

傳③,還當以合符。”軍曰:“大丈夫西游,終不復傳三。”棄^而去。軍為謁者,使行郡

國,建節東出關,關吏識之,曰:“此使者乃前棄^生也。”

適值發使匈奴,軍自請曰:“軍無橫草之功,得列宿衛,食祿五年。邊境時有風塵之警,

臣宜被堅執銳,當矢石,啟前行。鴛下不習金革之事,今聞將遣匈奴使者,臣愿盡精厲氣,

奉佐明使,畫吉兇于單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④,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竊不勝憤懣。”

詔問畫吉兇之狀,上奇軍對,擢為諫大夫。

南越與漢和親,乃遣軍使南越,說其王,欲令入朝,比內諸侯。軍自請:“愿受長緩,

必羈南越土而致之闕下。”軍遂往說越王,越土聽許,請舉國內屬。越相呂嘉不欲內屬,發

兵攻殺其王及漢使者,皆死。軍死時年二十余,故世謂之“終童”。

(選自《漢書》,有刑節)

(注)①矯制:假借帝王的命令。②xu,古時出入關卡的憑證,用帛制成。③傳:

zhudn,憑證。④孤于外官:孤,遠;外官,指使者之職。

75.下面哪一組句子沒有通假字?()

A.臣宜被堅執銳B.窺谷忘反

C.兩岸連山,略無闕處D.至于夏水褰陵,沿溯阻絕

76.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

(1)武帝異其文

(2)至府受遣

(3)偃以為《春秋》之義

(4)適值

77.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御史大夫張湯劾偃矯制大害,法至死。

(2)此使者乃前棄生也。

78.請結合原文說說少年英才一一終軍的人物形象。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大鐵椎傳

[清]魏禧

時雞鳴月落,星光照曠野,百步見人。客馳下,吹豬篥①數聲。頃之,賊二十余騎四面

集,步行負弓矢從者百許人。一賊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揮椎賊應聲落馬馬首裂。眾賊環而進,

客奮推左右擊,人馬仆地,殺三十許人。宋將軍屏息觀之,股栗②欲墮。忽聞客大呼曰:“吾

去矣。”塵滾滾東向馳去,后遂不復至。

(選自《古代散文選》一書,有刪節)

(注釋)①塔篥(bi11):古代用竹做管,用蘆葦做嘴的樂器。②栗:發抖,哆嗦。

79.請用“/”為文中畫線的語句斷句。(限兩處)

客大呼揮椎賊應聲落馬馬首裂

80.大鐵椎的勇敢是如何表現的?請用自己的話回答(不少于2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題。

陶侃少孤貧。建興三年,侃在廣州無事,輒朝運百凳①于齋外,暮運之于齋內。人問其

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過爾優逸,恐不堪事,故自勞耳。”

太寧三年,五月,以陶侃為征西大將軍,都督②荊、湘、雍、梁四州請軍事。荊州之刺

史、荊州之士女③相慶。侃性聰敏恭勤,終日斂膝危坐,軍府眾事,檢攝無遺,未嘗少閑。

常語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陰,至于眾人,當惜分陰。豈可但逸游荒醉?生無益干時,

死無聞于后。是自棄也!”

侃在軍四十一年,明毅善斷,識察纖密,人不能欺;自南陵迄④于白帝,數千里中,路

不拾遺。

(節選自《晉書?陶侃傳》)

(注)①鏈(pi):磚。②都督:統領。③士女:泛指百姓。④迄:至U,至。

81.解釋句中加點字

①故自勞耳

②豈可但逸游荒醉

③恐不堪事

④明毅善斷

82.下列選項中的“之”和例句中的“之”用法和意義不相同的一項是()

例:荊州之士女

A.暮運之于齋內B.山川之美

C.實是欲界之仙都D.春冬之時

83.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侃性聰敏恭勤,終日斂膝危坐。

(2)生無益于時,死無聞于后。是自棄也!

84.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陶侃對自己要求嚴格,不貪圖安逸清閑,常常早上把磚從書房運出去,晚上又運回

來。

B.從“荊州之刺史、荊州之士女相慶”,可以看出陶侃為官深得人心。

C.陶侃在生活上不拘小節,但他治軍嚴謹,反對不正之風。

D.陶侃辦事嚴肅認真,為人精明果敢,觀察事物組致周密,別人欺騙不了他。

帝①置酒洛陽南宮。上②曰:“列侯諸將毋敢隱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項

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對曰:“陛下仁而敬大,項羽慢而侮人,然陛下使人攻城

略地,所降下者因以與之,與天下同其利也;項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

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③;鎮

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

信。此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為

我所禽也。”群臣說服。

(選自《史記?高祖本紀》)

(注釋):①指漢高祖劉邦:②尊指劉邦;③張良,字子房,劉邦的謀士。

85.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帝置酒洛陽南宮(安排)B.給餉饋(提供)

C.夫運籌帷幄之中1大丈夫)D.群臣說服(通“悅”,高興)

86.請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

項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

87.結合選文,簡要分析劉邦是個怎樣的人。

吾母姓鐘氏,名令嘉,出南昌名族。十八,歸先府君①。時府君年四十余,任俠好客,

樂施與,散數千金,囊篋蕭然②,越二載,生鈴,家益落,歷困苦窮乏,人所不能堪者,吾

母怡然無愁整狀,戚黨③人爭賢之。

徐九齡,母授《禮記》《周易》《毛詩》,皆成誦.暇更錄唐宋人詩,教之為吟哦聲。

母與鈴皆弱而多病,鈴每病,母即抱鈴行一室中,未嘗寢;少痊,輒指壁間詩歌,教兒低吟

之以為戲。

先府君茍有過,母必正色婉言規。或怒不聽,則屏息,俟怒少解,復力爭之,聽而后止。

先府君在客邱,督性學甚急,梢怠,即怒棄之,數口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撲之令跪讀至熟乃

已未嘗倦也。鈴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足益以嚴。

(節選自蔣士佐《忠推堂集》,有刪改)

(注釋)①歸:古代女子出嫁叫“歸”。先府君:指作者已去世的父親。②囊篋肅然:

這里是“錢物都用空”的意思。③戚黨:親戚和鄉鄰。

88.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家益落(更加)B.戚黨人爭賢之(認為……賢能)

C.先府君茍有過(有且)D.俟怒少解(等到,等待)

89.請用7”給文中畫線句子斷句。

吾母垂涕撲之令跪讀至熟乃已未嘗倦也。

90.結合選文,簡要分析鐘氏是個怎樣的人。

鄭燮,號板橋,清乾隆元年進士,以畫竹、蘭為長。曾任范縣令,愛民如子。室無賄賂,

案無留牘。公之余輒與文士暢飲詠詩,至有忘其為長吏者。調濰縣,值歲荒,人相食。燮開

倉賑濟,或阻之,燮曰:“此何時若輾轉申報民豈得活乎?上有譴,我任之。”即發谷與民,

活萬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91.下列句中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的一項是()

A.至有忘其為長吏者(他,指鄭板橋)

B.值歲荒(遇到)

C.燮開倉賑濟,或阻之(或者)

D.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離開)

92.請用“/”給文中畫線句子斷句。

此何時若輾轉申報民豈得活乎?

93.結合選文,簡要分析鄭板橋是個怎樣的人。

田弘,字廣略,高平人也。魏永安中,陷于萬俟丑奴。爾朱天光入關,弘自原州歸順,

授都督。及太祖初統眾,弘求謁見,乃論世事,深被引納,即處以爪牙之任。平蜀之后,梁

信州刺史蕭韶等各據所部,未從朝化,詔弘討平之。又討西平叛羌及鳳州叛氐等,并破之。

弘每臨陣摧鋒直前身被一百余箭破骨者九,馬被十矛,朝廷壯之。信州群蠻反,又詔弘與賀

若敦等平之。弘雖武將,而動遵法式,百姓頗安之。

(選自《周書?田弘傳》,有刪改)

9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及太祖初統眾(剛剛)

B.弘求謁見(拜見)

c.即處以爪牙之任:為壞人效力的人)

D.未從朝化(聽從)

95.請用三條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

弘每臨陣摧鋒直前身被一百余箭破骨者九

96.結合選文,簡要分析田弘是個怎樣的人。

閱讀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問題。

王生者,善為黃老言①,處士②也。嘗召居廷中,三公九卿盡會立,王生老人,E“吾

襪解③”,顧謂張廷尉④:“為我結襪!”釋之跪而結之。既已,人或謂王生曰:“獨奈何

廷辱張廷尉,使跪結襪?"王生曰:"吾老且賤,自度⑤終無益于張廷尉。張廷尉方今天下

名臣,吾故聊辱廷尉,使花結襪,欲以重之。”諸公聞之,賢王生而重張廷尉。

(節選自《史記?張氏之馮唐列傳》)

(注釋)①黃老言:黃老之學。黃老,黃帝與老子。②處士:有德才而隱居不愿做官的

人。③解:同“懈”,松懈。④張廷尉:即張釋之。廷尉,古代官職名。⑤度:揣測,估量。

97.請解科下列加點詞的意思。

①善為黃老言

②顧謂張廷尉

98.王生為什么讓張釋之跪下來結襪帶?你覺得張輝之是個怎樣的人?

趙簡子死,未葬,中牟入齊。已葬五日,襄子起兵攻圍之。未合而城自壞者數十丈。襄

子擊金而退之。軍吏諫曰:“君誅中牟之罪而城自壞是天助我何故去之?"襄子曰:''吾聞

之叔向曰:'君子不乘人于利,不迫人于險。‘使之治城,城治而后攻之。”中牟聞其義,

乃請降。

(節選自《淮南子?道應訓》)

9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未合而城自壞者數十丈(包圍)B.襄子擊金而退之(退兵)

C.不迫人于險(逼迫,脅迫)D.中牟聞其義(傳聞)

100.請用“/”給下列句子斷句。

君誅中牟之罪而城自壞是天助我何故去之?

101.請結合選文簡要分析,中牟為什么不戰而歸順襄子?

周敦頤,字茂叔,道州營道人,以舅龍圖閣學士鄭向任①,為分寧主簿。有獄②久不決,

敦頤至,一訊立辨,邑人驚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薦之,調南安軍司理參軍。有囚法

不當死,轉運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眾莫敢爭敦頤獨與之辯。不聽,乃委手版③,歸,

將棄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④乎!殺人以媚人,吾不為也。”逵悟,囚得免。

(注)①任:推薦。②獄:案件。③手版:笏板,是古時大臣上朝時手中所持的狹長板

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項,④仕:指做官。

10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不同的一項是()

A.以舅龍圖閣學士鄭向任以我酌油知之B.將棄官去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C.部使者薦之康肅笑而遣之D.吾不為也惟吾德馨

103.請用三條“/”給文中畫線句子斷句。

逵酷悍吏也眾莫敢爭敦頤獨與之辯。

104.本文敘事寫人,通過“速決一獄”和兩件事,分別表現了周敦頤、

的性格特點。

公子與魏王博

公子①與魏王博②,而北境傳舉烽,言“趙寇至,旦入界”。魏王釋博,欲召大臣謀。

公子止王曰:“趙王田獵耳,非為寇也。”復博如故。王恐心不在博居頃復從北方來傳言,

曰:“趙王獵耳,非為寇也。”魏王大驚,曰:“公子何以知之?”公子曰:“臣之客有能

深得趙王陰事③者,趙王所為,客輒以報臣,臣以此知之。”是后,魏王畏公子之賢能,不

敢任公子以國政。

(選自《史記?魏公子列傳》)

(注釋)①公子:指信陵君。②博:指下棋。③陰事:私事

105.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且入界(將要)B.魏王釋博(解釋)

C.趙王田獵耳,非為寇也(入侵、侵略)D.客輒以報臣(報告、告訴)

106.請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

王恐心不在博居頃復從北方來傳言

107.魏王為什么不敢把國政交給公子管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文翁,廬江舒人也。少好學,通《春秋》,以郡縣吏察舉。景帝末,為蜀郡守,仁愛好

教化。見蜀地辟陋有蠻夷風,文翁欲誘進之,乃選郡縣小吏開敏有材者張叔等十余人親自飭

①厲,遣詣京師,受業博士,或學律令。減省少府用度,買刀布蜀物,委計吏②以遺博士。

數歲,蜀生皆成就還歸文翁以為右職用次察舉官有至郡守刺史者。

又修起學宮于成都市中,招下縣子弟以為學宮弟子,為除更徭,高者以補郡縣吏,次為

孝悌、力田③。常選學宮僮子,使在便坐受事。每出行縣,益從學宮諸生明經飭行④者與俱,

使傳教令,出入閨閣。縣邑吏民見而榮之,數年,爭欲為學宮弟子,富人至出錢以求之。由

是大化,蜀地學于京師者比齊魯焉。至武帝時,乃令天下郡國皆立學校宮,自文翁為之始云。

文翁終于蜀,吏民為立祠堂,歲時祭祀不絕。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注釋:注:①飭:同政,告誡,命令。②計吏:考使。③孝悌、力田:主管德行教化的

官職。④飭行:行為謹嚴合禮。

108.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3處。

蜀生皆成就還歸文翁以為右職用次察舉官有至郡守刺史者

109.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

(1)以郡縣吏察舉。舉:

(2)遣詣京師。詣:

(3)委計吏以遺博士。遺:

(4)為除更徭。除:

110.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見蜀地辟陋有蠻夷風,文翁欲誘進之。

(2)每出行縣,益從學宮諸生明經飭行者與俱,使傳教令,出入閨閣。

111.簡單概述文翁在蜀地的主要教化措施和作用。

蘇秦

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弊,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羸滕履蹣,

負書擔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狀有愧色。歸至家,妻不下^,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

蘇秦喟嘆曰:“妻不以我為夫嫂不以我為叔父母不以我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發書,陳

篋數十,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摩。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曰:“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

以說當世之君矣。”

(節選《史記?蘇秦列傳》)

注釋:(1)說不行:指連橫的主張未得實行。(2)嬴(lei):纏繞。(3)滕(teng):

綁腿布。(4)踽(ju<9草鞋。(5)橐(tu6):囊。(6)犁:通"釐”(H),黑色.(7)

(ren):紡織機。

11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字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十二章))

B.是皆秦之罪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十二章))

C.引錐自刺其股/屠自后斷其股(《狼》)

D.期年,揣摩成/陳太丘與友期行,過中不至。(《陳太丘與友期行》)

113.請用三條“/”給劃線句斷句。

妻不以我為夫嫂不以我為叔父母不以我為子是皆秦之罪也。

114.我們中國有個成語故事出自這篇短文,故事的主人公是東漢時期的孫敬和文中的

蘇秦,請寫出這個故事的名稱,并結合原文談談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什么精神。

范蠡事①越王勾踐,既苦身戮力,與勾踐深謀二十余年,競滅吳,報會稽②之恥。北渡

兵于淮以臨齊、晉,號令中國,以尊周室,勾踐以霸,而范蠡稱上將軍。

還反國,范蠡以為大名之下,難以久居,且勾踐為人可與同患難與處安,為書辭勾踐曰:

“臣聞主憂臣勞,主辱臣死。昔者君工辱于會稽,臣所以不死,為此事也。今既以雪恥,臣

請從會稽之誅。”勾踐日:“孤將與子分國而有之。不然,將加誅于子。”范部曰:“君行

令,臣行意。”乃裝輕寶珠玉,自與其屬乘舟而去,終不反。于是勾踐表會稽山以為范蠡奉

邑。

(節選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有刪改)

(注釋)①事:侍奉②會稽:古地名,春秋時期吳國、越國故地。

11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且勾踐/為人可/與同患難與處安

B.且勾踐為人/可與同患/難與處安

C.且勾踐為人可/與同患難/與處安

D.且勾踐/為人可與同患/難與處安

116.下列對選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范薪盡心竭力侍奉越王勾踐,最終滅了吳國,被封為上將軍。

B.勾踐稱薪以后,范蠡寫信辭別,請求死罪,是明智保身之舉。

C.范蠡認為勾踐在會稽受辱時,自己免于一死,是因為有幸逃脫。

D.勾踐把會稽山作為范蕊的封邑,是對他的表彰。

117.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乃裝輕寶珠玉,自與其屬乘舟而去,終不反。

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題。

六一居士初謫滁山①,自號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將退休于潁水之上②,則又更號六一

居士。

客有問曰:“六一,何謂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