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監測與保護作業指導書_第1頁
環境監測與保護作業指導書_第2頁
環境監測與保護作業指導書_第3頁
環境監測與保護作業指導書_第4頁
環境監測與保護作業指導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環境監測與保護作業指導書TOC\o"1-2"\h\u16527第一章環境監測概述 3301951.1環境監測的定義與意義 316121.2環境監測的方法與分類 4281301.2.1環境監測方法 4119471.2.2環境監測分類 4352第二章環境監測技術 558942.1水質監測技術 515252.1.1水質監測指標 5240492.1.2水質監測方法 526422.1.3水質監測頻率和范圍 5164172.2大氣監測技術 597482.2.1大氣監測指標 6300932.2.2大氣監測方法 6319602.2.3大氣監測頻率和范圍 6227202.3土壤監測技術 6140492.3.1土壤監測指標 6126452.3.2土壤監測方法 69752.3.3土壤監測頻率和范圍 611812.4噪聲監測技術 682572.4.1噪聲監測指標 683512.4.2噪聲監測方法 7238952.4.3噪聲監測頻率和范圍 71707第三章環境監測設備 7249393.1水質監測設備 7116193.1.1水質分析儀 7213793.1.2水質監測站 799783.2大氣監測設備 7284793.2.1粉塵監測儀 7209623.2.2氣體監測儀 7116053.2.3空氣質量監測站 8122513.3土壤監測設備 8196743.3.1土壤采樣器 878313.3.2土壤污染監測儀 8112413.4噪聲監測設備 8179903.4.1噪聲監測儀 847113.4.2噪聲監測站 830156第四章環境監測數據采集 8266084.1數據采集方法 885684.2數據采集設備 9220714.3數據處理與分析 98289第五章環境監測質量保證 990565.1質量保證體系 9260805.2質量控制措施 10112855.3質量評價與審核 108137第六章環境保護政策與法規 11254506.1環境保護法律法規 11100446.1.1法律法規概述 11119876.1.2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體系 11249176.1.3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執行與監督 11262856.2環境保護政策 11220166.2.1政策概述 11184736.2.2環境保護政策體系 12140056.2.3環境保護政策的實施與評估 12193696.3環境保護標準 1271596.3.1標準概述 12109446.3.2環境保護標準體系 12142686.3.3環境保護標準的制定與實施 1231606第七章環境保護工程 13276927.1水污染防治工程 13129377.1.1工程概述 13290277.1.2工程設計 13114457.1.3工程施工 13189557.2大氣污染防治工程 1380197.2.1工程概述 1315537.2.2工程設計 1448087.2.3工程施工 1430127.3土壤污染防治工程 14239657.3.1工程概述 1489857.3.2工程設計 1433907.3.3工程施工 1471527.4噪聲污染防治工程 15209047.4.1工程概述 15285487.4.2工程設計 15275377.4.3工程施工 1532375第八章環境監測與保護管理 15227378.1環境監測與保護機構 15225468.1.1國家環境監測與保護機構 1564208.1.2地方環境監測與保護機構 1673458.2環境監測與保護職責 16299828.2.1組織實施環境監測 16236758.2.2評估環境質量 16177038.2.3制定環境保護政策 1673718.2.4監督管理環境保護工作 16222958.2.5宣傳教育與環境信息公開 16168908.3環境監測與保護制度 16234698.3.1環境監測制度 16185418.3.2環境保護法規制度 16148078.3.3環境保護責任制度 17202368.3.4環境保護考核制度 17250248.3.5環境信息公開制度 1718073第九章環境監測與保護案例分析 17177629.1水環境監測與保護案例 17298149.1.1案例背景 1727239.1.2監測內容與方法 17114799.1.3保護措施 17274499.2大氣環境監測與保護案例 1719259.2.1案例背景 1763919.2.2監測內容與方法 18111519.2.3保護措施 18289729.3土壤環境監測與保護案例 18290819.3.1案例背景 18246269.3.2監測內容與方法 18229669.3.3保護措施 1877929.4噪聲環境監測與保護案例 18309499.4.1案例背景 18313109.4.2監測內容與方法 18255169.4.3保護措施 1816113第十章環境監測與保護發展趨勢 19164810.1環境監測技術發展趨勢 19147010.1.1監測手段多樣化 19854910.1.2監測精度提升 192890510.1.3監測范圍擴大 19342310.2環境保護政策發展趨勢 193267810.2.1政策體系不斷完善 192247210.2.2政策導向更加明確 192885010.2.3政策激勵與約束并重 193058310.3環境監測與保護產業發展趨勢 20365910.3.1產業規模持續擴大 201058010.3.2技術創新驅動產業發展 202223310.3.3產業鏈整合與協同發展 201507010.3.4國際化發展 20第一章環境監測概述1.1環境監測的定義與意義環境監測是指通過對環境中的各種污染物、物理和生物因素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采樣、分析和評價,以掌握環境質量狀況、評估環境污染程度和趨勢,為環境管理、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提供科學依據的活動。環境監測具有以下意義:(1)為環境保護政策制定提供科學依據。通過環境監測,可以了解環境質量狀況,發覺環境問題,為部門制定環境保護政策、法規和規劃提供數據支持。(2)評估環境污染程度和趨勢。環境監測可以實時掌握環境污染狀況,分析污染來源和傳播途徑,為污染治理提供依據。(3)保障人體健康。環境監測可以及時發覺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為防范和減輕環境污染對人類健康的影響提供預警。(4)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環境監測有助于提高人們對環境保護的認識,引導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1.2環境監測的方法與分類1.2.1環境監測方法環境監測方法主要包括化學監測、生物監測、物理監測和遙感監測等。(1)化學監測:通過分析環境樣品中的化學成分,了解污染物的種類、濃度和變化趨勢?;瘜W監測方法包括實驗室分析和現場快速檢測等。(2)生物監測:利用生物對環境污染的敏感性,通過觀察生物種群、生理生態指標等,評估環境污染程度。生物監測方法包括生物指標監測、生物毒性試驗等。(3)物理監測:通過測量環境中的物理參數,如溫度、濕度、風速、噪聲等,了解環境污染狀況。物理監測方法包括儀器測量、遙感監測等。(4)遙感監測:利用遙感技術,對環境進行大范圍、快速、動態監測。遙感監測方法包括衛星遙感、航空遙感等。1.2.2環境監測分類根據監測對象和目的,環境監測可分為以下幾類:(1)大氣污染監測:對大氣中的污染物進行監測,如PM2.5、PM10、SO2、NOx等。(2)水污染監測:對地表水、地下水、飲用水等水體中的污染物進行監測,如重金屬、有機物、細菌等。(3)土壤污染監測:對土壤中的污染物進行監測,如重金屬、有機污染物、放射性物質等。(4)噪聲污染監測:對環境噪聲進行監測,包括交通噪聲、工業噪聲、生活噪聲等。(5)生態監測:對生態系統中的生物多樣性、生態環境狀況等進行監測。(6)放射性污染監測:對放射性物質在環境中的分布、遷移、累積等進行監測。(7)農業污染監測:對農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進行監測,如農藥、化肥等。(8)城市污染監測:對城市環境中的污染物進行監測,如空氣質量、水質、噪聲等。第二章環境監測技術2.1水質監測技術水質監測技術是環境監測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保證水資源的質量和安全。以下為水質監測技術的幾個關鍵方面:2.1.1水質監測指標水質監測指標包括物理指標、化學指標和生物指標。物理指標主要有水溫、pH值、濁度、電導率等;化學指標包括總氮、總磷、重金屬、有機物等;生物指標主要有細菌總數、大腸菌群、浮游動物等。2.1.2水質監測方法水質監測方法分為現場監測和實驗室監測。現場監測主要包括快速檢測儀器、在線監測系統等;實驗室監測則采用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譜法、色譜法等分析方法。2.1.3水質監測頻率和范圍水質監測頻率應根據水質狀況、污染源排放特征及環境保護要求來確定。監測范圍應涵蓋水源地、重點污染源、水環境敏感區域等。2.2大氣監測技術大氣監測技術是對大氣環境中污染物進行監測和評估的方法,以下為大氣監測技術的幾個關鍵方面:2.2.1大氣監測指標大氣監測指標包括常規污染物(如PM2.5、PM10、SO2、NO2、CO等)和特征污染物(如VOCs、重金屬等)。還需監測氣象參數(如溫度、濕度、風向、風速等)。2.2.2大氣監測方法大氣監測方法包括現場監測和實驗室監測?,F場監測主要采用便攜式監測儀器、自動監測站等;實驗室監測則采用氣相色譜法、質譜法、原子熒光光譜法等分析方法。2.2.3大氣監測頻率和范圍大氣監測頻率應根據大氣污染狀況、污染源排放特征及環境保護要求來確定。監測范圍應涵蓋城市空氣質量監測點、重點污染源、敏感區域等。2.3土壤監測技術土壤監測技術是對土壤環境中污染物進行監測和評估的方法,以下為土壤監測技術的幾個關鍵方面:2.3.1土壤監測指標土壤監測指標包括重金屬、有機污染物、土壤pH值、土壤質地等。其中,重金屬和有機污染物是土壤污染的主要指標。2.3.2土壤監測方法土壤監測方法包括現場監測和實驗室監測。現場監測主要采用便攜式儀器、土壤采樣器等;實驗室監測則采用原子吸收光譜法、氣相色譜法、高效液相色譜法等分析方法。2.3.3土壤監測頻率和范圍土壤監測頻率應根據土壤污染狀況、污染源排放特征及環境保護要求來確定。監測范圍應涵蓋重點污染源、敏感區域、農田等。2.4噪聲監測技術噪聲監測技術是對環境中噪聲污染進行監測和評估的方法,以下為噪聲監測技術的幾個關鍵方面:2.4.1噪聲監測指標噪聲監測指標包括聲級計、等效聲級、峰值聲級等。其中,等效聲級是反映環境噪聲水平的重要指標。2.4.2噪聲監測方法噪聲監測方法主要采用聲級計、噪聲監測儀等便攜式儀器?,F場監測時,需在規定時間內對指定位置的噪聲進行測量。2.4.3噪聲監測頻率和范圍噪聲監測頻率應根據噪聲污染狀況、污染源排放特征及環境保護要求來確定。監測范圍應涵蓋城市噪聲監測點、重點污染源、敏感區域等。第三章環境監測設備3.1水質監測設備水質監測設備是環境監測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幾種:3.1.1水質分析儀水質分析儀用于測定水中的化學成分、含量及污染程度。根據檢測項目不同,可分為以下幾種:pH計:用于測定水的酸堿度。電導率儀:用于測定水的電導率,反映水中溶解鹽的含量??傆袡C碳(TOC)分析儀:用于測定水中的有機物含量。總氮(TN)分析儀:用于測定水中的總氮含量。3.1.2水質監測站水質監測站是集水質監測、數據采集、傳輸、處理于一體的自動化監測系統。主要包括以下部分:水質監測傳感器:用于實時監測水中各項指標,如溶解氧、濁度、水溫等。數據采集與傳輸系統:將監測數據實時傳輸至監控中心。監控中心:對監測數據進行處理、分析、報警,實現水質預警。3.2大氣監測設備大氣監測設備主要用于監測空氣質量,包括以下幾種:3.2.1粉塵監測儀粉塵監測儀用于測定空氣中的顆粒物濃度,包括PM2.5、PM10等指標。3.2.2氣體監測儀氣體監測儀用于測定空氣中的有害氣體濃度,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3.2.3空氣質量監測站空氣質量監測站是集大氣監測、數據采集、傳輸、處理于一體的自動化監測系統。主要包括以下部分:氣體監測傳感器:用于實時監測空氣中的有害氣體濃度。數據采集與傳輸系統:將監測數據實時傳輸至監控中心。監控中心:對監測數據進行處理、分析、報警,實現空氣質量預警。3.3土壤監測設備土壤監測設備用于監測土壤中的污染物含量,主要包括以下幾種:3.3.1土壤采樣器土壤采樣器用于采集土壤樣品,以便進行實驗室分析。3.3.2土壤污染監測儀土壤污染監測儀用于快速測定土壤中的重金屬、有機污染物等指標。3.4噪聲監測設備噪聲監測設備用于監測環境噪聲水平,主要包括以下幾種:3.4.1噪聲監測儀噪聲監測儀用于實時監測環境噪聲水平,包括聲級計、聲級記錄儀等。3.4.2噪聲監測站噪聲監測站是集噪聲監測、數據采集、傳輸、處理于一體的自動化監測系統。主要包括以下部分:噪聲監測傳感器:用于實時監測環境噪聲水平。數據采集與傳輸系統:將監測數據實時傳輸至監控中心。監控中心:對監測數據進行處理、分析、報警,實現噪聲預警。第四章環境監測數據采集4.1數據采集方法環境監測數據采集是環境監測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準確性直接影響到環境監測結果的有效性。數據采集方法主要包括現場監測、自動監測和遙感監測?,F場監測是指監測人員直接進入監測區域,使用專業設備對環境質量進行實時監測。現場監測具有直觀、準確的特點,但受監測人員素質、設備功能等因素影響較大。自動監測是指利用自動化監測設備對環境質量進行連續監測。自動監測具有實時性強、數據量大等特點,但設備投入成本較高。遙感監測是指利用衛星、飛機等遙感平臺對環境質量進行監測。遙感監測具有范圍廣、速度快、成本低等特點,但受天氣、地表反射等因素影響較大。4.2數據采集設備數據采集設備的選擇應根據監測目的、監測項目和監測環境等因素進行。以下為常用數據采集設備:(1)環境監測儀器:包括氣體監測儀器、水質監測儀器、土壤監測儀器等,用于現場監測和自動監測。(2)遙感設備:包括衛星遙感、航空遙感等,用于遙感監測。(3)數據傳輸設備:包括有線傳輸設備、無線傳輸設備等,用于將監測數據傳輸至數據處理中心。(4)數據采集軟件:用于對監測數據進行采集、存儲和管理。4.3數據處理與分析環境監測數據采集完成后,需對數據進行處理與分析,以提取有用的信息,為環境管理提供依據。數據處理主要包括數據清洗、數據整合、數據轉換等環節。數據清洗是指對監測數據進行篩選、剔除異常值等操作,以保證數據的準確性。數據整合是指將不同來源、不同格式的監測數據整合為一個統一的數據集。數據轉換是指將監測數據轉換為適合分析處理的格式。數據分析主要包括統計分析、趨勢分析、相關性分析等。統計分析是指對監測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包括均值、標準差、變異系數等。趨勢分析是指對監測數據的時間序列進行分析,以了解環境質量變化趨勢。相關性分析是指對監測數據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行分析,以揭示環境因素之間的內在聯系。通過對環境監測數據的處理與分析,可以為環境管理提供科學依據,助力我國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第五章環境監測質量保證5.1質量保證體系環境監測質量保證體系旨在保證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為環境管理決策提供科學依據。質量保證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組織結構:明確環境監測質量保證的組織架構,設立專門的質保部門,負責制定、實施和監督質量保證工作。(2)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環境監測質量保證的管理制度,包括監測方法、數據采集、數據處理、數據審核等方面的規定。(3)人員培訓:加強監測人員的培訓,提高其業務素質和技術水平,保證監測工作的順利進行。(4)設備管理:對監測設備進行定期檢定、校準和維護,保證設備功能穩定、數據準確。(5)質量監督:對監測過程進行全程監督,保證監測數據的真實性和有效性。5.2質量控制措施為保證環境監測質量,采取以下質量控制措施:(1)采樣質量控制:嚴格按照采樣規范進行操作,保證采樣過程不受污染,樣本具有代表性。(2)實驗室質量控制:加強實驗室管理,對實驗室環境、儀器設備、試劑等進行嚴格控制,保證實驗數據的準確性。(3)數據審核:對監測數據進行嚴格審核,保證數據真實、完整、有效。(4)分析方法控制:采用標準化的分析方法,對監測項目進行準確、可靠的測定。(5)監測結果反饋:對監測結果進行分析,及時發覺問題并采取相應措施進行整改。5.3質量評價與審核質量評價與審核是環境監測質量保證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質量評價:對監測過程和數據進行定期評價,分析監測質量現狀,為質量改進提供依據。(2)內部審核:對監測工作進行全面、系統的內部審核,查找潛在問題,提高監測質量。(3)外部審核:接受外部審核機構對監測質量保證體系的審核,驗證監測數據的可靠性和準確性。(4)質量改進:根據質量評價和審核結果,制定針對性的質量改進措施,持續提高監測質量。第六章環境保護政策與法規6.1環境保護法律法規6.1.1法律法規概述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是我國環境管理的基本依據,主要包括憲法、環境保護法、環境保護單項法、環境保護相關法以及地方性環境保護法規等。這些法律法規為我國環境保護工作提供了法制保障,明確了環境保護的基本原則、目標和任務。6.1.2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體系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體系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憲法: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明確規定了國家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職責。(2)環境保護法:環境保護法是我國環境保護的基本法律,規定了環境保護的基本原則、制度、措施和法律責任。(3)環境保護單項法:包括水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噪聲污染防治法等,針對不同環境要素的污染防治進行具體規定。(4)環境保護相關法:如土地管理法、礦產資源法、城鄉規劃法等,涉及環境保護的相關內容。(5)地方性環境保護法規: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的地方性環境保護法規。6.1.3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執行與監督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執行與監督是保證法律法規有效實施的重要環節。各級企事業單位和公民應嚴格遵守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相關部門應加強執法監督,嚴厲打擊違法行為。6.2環境保護政策6.2.1政策概述環境保護政策是我國為實現環境保護目標,采取的一系列指導性、約束性和激勵性的措施。環境保護政策主要包括國家政策、地方政策和行業政策。6.2.2環境保護政策體系環境保護政策體系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國家政策:如國家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實施方案等,明確了我國環境保護的總體目標和任務。(2)地方政策: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國家政策,結合本地實際,制定的具體環境保護政策。(3)行業政策:針對不同行業的環境保護要求,制定的行業環境保護政策。6.2.3環境保護政策的實施與評估環境保護政策的實施與評估是保證政策有效性的關鍵。各級企事業單位和公民應積極參與政策實施,相關部門應定期對政策實施效果進行評估,及時調整和完善政策。6.3環境保護標準6.3.1標準概述環境保護標準是我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技術依據,包括環境質量標準、污染物排放標準、環境監測方法標準等。6.3.2環境保護標準體系環境保護標準體系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環境質量標準:規定了環境中各類污染物的濃度限值,保障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安全。(2)污染物排放標準:規定了企事業單位排放污染物的濃度限值和排放總量控制要求。(3)環境監測方法標準:規定了環境監測的技術方法,保證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可比性。6.3.3環境保護標準的制定與實施環境保護標準的制定與實施是提高環境保護水平的重要手段。相關部門應依據法律法規,科學制定環境保護標準,并加強標準的宣傳和培訓。企事業單位和公民應嚴格按照環境保護標準要求,加強環境保護工作。第七章環境保護工程7.1水污染防治工程7.1.1工程概述水污染防治工程旨在控制和減少水體污染,保障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本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包括城市污水處理廠、工業廢水處理設施等,對各類污水進行處理,保證達標排放。(2)污水收集與輸送系統:建立完善的污水收集與輸送系統,保證污水能夠有效輸送至處理設施。(3)水源保護: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防止污染物進入水源地,保障飲水安全。(4)水生態修復:對已污染水體進行生態修復,恢復水體生態功能。7.1.2工程設計(1)污水處理設施設計:根據污水的性質、水量等因素,選擇合適的處理工藝,保證污水處理效果。(2)污水收集與輸送系統設計:合理布局管網,降低輸送過程中的損失和污染。(3)水源保護工程設計:采取隔離、截污、生態修復等措施,保障水源安全。7.1.3工程施工(1)污水處理設施施工:按照設計要求,保證施工質量,保證設施正常運行。(2)污水收集與輸送系統施工:嚴格把控施工質量,保證管網安全、暢通。(3)水源保護工程施工:采取有效措施,減少施工過程中的污染。7.2大氣污染防治工程7.2.1工程概述大氣污染防治工程旨在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氣質量,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本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工業廢氣治理:對工業源排放的廢氣進行治理,減少污染物排放。(2)移動源污染治理:加強機動車尾氣治理,推廣新能源汽車。(3)城市揚塵污染治理:加強建筑工地、道路等揚塵污染治理。(4)大氣環境監測:建立健全大氣環境監測網絡,及時掌握空氣質量狀況。7.2.2工程設計(1)工業廢氣治理設計:根據廢氣成分、排放量等因素,選擇合適的治理工藝。(2)移動源污染治理設計:推廣新能源汽車,優化交通結構,減少尾氣排放。(3)城市揚塵污染治理設計:制定合理的揚塵污染控制措施,降低揚塵污染。7.2.3工程施工(1)工業廢氣治理施工:保證治理設施正常運行,減少污染物排放。(2)移動源污染治理施工:加強新能源汽車推廣,優化交通布局。(3)城市揚塵污染治理施工:嚴格執行揚塵污染控制措施,降低揚塵污染。7.3土壤污染防治工程7.3.1工程概述土壤污染防治工程旨在控制和修復土壤污染,保障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本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土壤污染調查與評估:對土壤污染狀況進行調查、評估,確定污染程度和范圍。(2)土壤污染修復:采用物理、化學、生物等方法對污染土壤進行修復。(3)土壤污染源頭控制:加強污染源治理,防止污染物進入土壤。7.3.2工程設計(1)土壤污染調查與評估設計:制定詳細的調查方案,保證調查數據的準確性。(2)土壤污染修復設計:根據污染類型、程度等因素,選擇合適的修復技術。(3)土壤污染源頭控制設計:制定源頭控制措施,減少污染物排放。7.3.3工程施工(1)土壤污染調查與評估施工:按照設計方案,開展土壤污染調查和評估工作。(2)土壤污染修復施工:保證修復工程順利進行,提高土壤質量。(3)土壤污染源頭控制施工:嚴格執行源頭控制措施,減少污染物排放。7.4噪聲污染防治工程7.4.1工程概述噪聲污染防治工程旨在降低噪聲污染,改善聲環境質量,保障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本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噪聲源頭控制:對噪聲源進行治理,降低噪聲排放。(2)噪聲傳播途徑控制:采取隔音、吸音等措施,減少噪聲傳播。(3)噪聲監測與評估:建立健全噪聲監測網絡,及時掌握聲環境質量狀況。7.4.2工程設計(1)噪聲源頭控制設計:根據噪聲源類型、排放量等因素,選擇合適的治理措施。(2)噪聲傳播途徑控制設計:制定合理的隔音、吸音方案,減少噪聲傳播。(3)噪聲監測與評估設計:建立完善的噪聲監測網絡,保證監測數據的準確性。7.4.3工程施工(1)噪聲源頭控制施工:保證治理措施正常運行,降低噪聲排放。(2)噪聲傳播途徑控制施工:嚴格執行隔音、吸音方案,減少噪聲傳播。(3)噪聲監測與評估施工:按照設計方案,開展噪聲監測與評估工作。第八章環境監測與保護管理8.1環境監測與保護機構環境監測與保護機構是環境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職責是負責組織、協調和實施環境監測與保護工作。我國環境監測與保護機構分為國家和地方兩個層級,具體如下:8.1.1國家環境監測與保護機構國家環境監測與保護機構主要包括生態環境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相關部門。生態環境部作為我國環境監測與保護工作的主管部門,負責制定環境監測與保護的政策、法規、標準和規劃,指導地方環境監測與保護工作。8.1.2地方環境監測與保護機構地方環境監測與保護機構主要包括省、市、縣(區)生態環境局(廳)、自然資源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等相關部門。地方環境監測與保護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環境監測與保護工作的組織、協調和實施。8.2環境監測與保護職責環境監測與保護職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8.2.1組織實施環境監測各級環境監測與保護機構應按照國家和地方環境監測方案,組織開展環境質量、污染源和生態環境監測,及時掌握環境狀況。8.2.2評估環境質量根據環境監測數據,對環境質量進行評估,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8.2.3制定環境保護政策依據環境監測與評估結果,制定環境保護政策、法規、標準和規劃,引導社會各方參與環境保護。8.2.4監督管理環境保護工作對各類環境保護設施、項目和活動進行監督管理,保證環境保護制度得到有效執行。8.2.5宣傳教育與環境信息公開開展環境保護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環保意識,及時公開環境信息,接受社會監督。8.3環境監測與保護制度環境監測與保護制度是保障環境質量、維護生態環境安全的重要手段。以下為我國環境監測與保護制度的主要內容:8.3.1環境監測制度環境監測制度包括環境質量監測、污染源監測和生態環境監測。各級環境監測與保護機構應按照國家和地方環境監測方案,定期開展監測工作,保證監測數據真實、準確。8.3.2環境保護法規制度環境保護法規制度包括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環境標準、環境保護規劃等。各級及有關部門應嚴格執行環境保護法規制度,保證環境保護工作依法進行。8.3.3環境保護責任制度環境保護責任制度明確各級企業和社會各方的環境保護責任,要求各方共同參與環境保護工作,共同承擔環境保護責任。8.3.4環境保護考核制度環境保護考核制度對各級有關部門和企業的環境保護工作進行考核,評估環境保護工作成效,推動環境保護工作不斷改進。8.3.5環境信息公開制度環境信息公開制度要求各級有關部門和企業定期公開環境信息,提高環境保護工作的透明度,接受社會監督。第九章環境監測與保護案例分析9.1水環境監測與保護案例9.1.1案例背景某地區位于我國南方,水資源豐富,但近年來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水環境質量逐漸惡化。為改善水環境,當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對水環境進行監測與保護。9.1.2監測內容與方法監測內容主要包括水質、水量、水生態等方面。監測方法包括現場采樣、實驗室分析、遙感監測等。9.1.3保護措施(1)實施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減少污染物排放;(2)加強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提高污水處理能力;(3)恢復和保護水生態系統,提高水體自凈能力;(4)加強水資源管理,合理調配水資源。9.2大氣環境監測與保護案例9.2.1案例背景某城市位于我國北方,大氣污染問題嚴重,尤其是冬季霧霾天氣頻發。為改善大氣環境,當地積極開展大氣環境監測與保護工作。9.2.2監測內容與方法監測內容主要包括大氣污染物濃度、氣象條件、污染源排放等。監測方法包括地面監測、無人機遙感監測、衛星遙感監測等。9.2.3保護措施(1)實施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減少污染物排放;(2)加強工業污染源治理,提高污染治理水平;(3)優化能源結構,推廣清潔能源;(4)加強城市綠化,提高城市空氣質量。9.3土壤環境監測與保護案例9.3.1案例背景某地區土壤污染問題嚴重,主要污染源為工業廢棄物和生活垃圾。為保護土壤環境,當地積極開展土壤環境監測與保護工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