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浙江省強基聯盟2025年2月高三年級聯考試題和答案_第1頁
歷史-浙江省強基聯盟2025年2月高三年級聯考試題和答案_第2頁
歷史-浙江省強基聯盟2025年2月高三年級聯考試題和答案_第3頁
歷史-浙江省強基聯盟2025年2月高三年級聯考試題和答案_第4頁
歷史-浙江省強基聯盟2025年2月高三年級聯考試題和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浙江強基聯盟2025年2月高三聯考考生注意:1.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2.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一、選擇題I(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2分,共12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1.作為我國第一個錄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世界遺產委員會稱其為“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以稻作農業為經濟支撐,并存在社會分化和統一信仰體系的早期區域性國家”。這一遺址是A.仰韶遺址B.二里頭遺址C.河姆渡遺址D.良渚遺址A.絲織技術進步B.社會風尚嬗變C.商業資本集聚D.四民社會解體3.1915年8月,梁啟超在上海《大中華》月刊發表文章《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此文被后人認為作用“不下于蔡鍔領導的護國之役”。促使梁啟超發表此文的事件是A.光緒帝下詔“百日維新”B.袁世凱意欲復辟帝制C.革命黨人組織二次革命D.陳獨秀發起新文化運動【歷史第1頁(共8頁)】4.下列新中國歷史事件應列入1955年大事年表的有①中共八大召開②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憲法頒布③提出“求同存異”方針④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5.1849年,英國考古學家萊爾德在發掘尼尼微的亞述王宮遺址時,發現了近三萬“冊”泥版書。這些泥版書上的文字最可能是A.象形文字B.楔形文字C.印章文字D.瑪雅文字6.論及某一事件爆發的重要原因,外交家基辛格認為:“歐洲國家把均勢轉變為武器競賽,卻未能意識到現代科技與大規模征兵,已使爆發全面戰爭成為國家安全以及整個歐洲文明最大的A.英法百年戰爭B.拿破侖戰爭C.第一次世界大戰D.美蘇冷戰二、選擇題Ⅱ(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3分,共36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7.《鹽鐵論》指出:“今郡國有鹽、鐵、酒榷,均輸,就本者寡,趨末者眾。……愿罷鹽、鐵、酒榷、均輸,所以進本退末,廣利農業,便也。”對材料觀點的理解正確的是A.實行均輸平準以增加財政收入B.實施輕徭薄賦減輕百姓負擔C.提出征收財產稅以抑制工商業D.主張廢除鹽鐵官營以利民生【歷史第2頁(共8頁)】8.宋代《勸農文》記載:“佃戶既賴田主給佃生借以養活家口,田主亦借佃客耕田納租以供贍家計,二者相須,方能存立。今仰人戶遞相告誡,佃戶不可侵犯田主,田主不可撓虐佃戶。”該材料主要反映了宋代A.人身依附關系相對松馳B.農產品商品化進程加快C.土地買賣不受官府干預D.農村新的生產關系萌芽從施展?梗遼、沈之路,扼津、登之喉,臥榻養寇,京師豈能安枕?北洋三省,沿海水陸,永遠不能撤防,國用如何能支?”張之洞意在強調A.割地造成了嚴峻的國家局勢B.賠款導致政府財政入不敷出C.中國喪失了關稅自主的權力D.北洋艦隊覆滅致使海防空虛10.小明同學對抗戰期間發生的部分戰役進行梳理,制成下表。表中①②③對應正確的是時間空間戰果1937年①激戰三個月,粉碎了日軍“三個月亡華”的狂妄企圖1938年②中國官兵消滅日軍一萬余人,取得抗戰以來正面戰場的最大勝利③參戰部隊105個團,進行大小戰斗1800多次,斃傷日、偽軍2萬多人,破壞鐵路474千米,打破了日軍的“囚籠”A.忻口臺兒莊1939年B.上海臺兒莊1940年C.太原平型關1939年D.南京徐州1940年11.毛澤東在某次會議上提出:“我們希望四月或五月占領南京,然后在北平召集政治協商會議,成立聯合政府,并定都北平。”毛澤東發表該言論時的形勢是A.人民解放軍轉人戰略進攻B.國民黨主要軍事力量基本被摧毀C.遼沈戰役正處于關鍵時期D.人民解放軍占領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歷史第3頁(共8頁)】12.觀察下面的示意圖,圖中所示路線反映的史實是A.抗戰時期的民族工業內遷B.解放戰爭中的三大戰役C.新中國初期的大西南剿匪D.六七十年代的三線建設13.鄧小平在1984年的一次講話中指出:“我國是以社會主義經濟為主體的。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很大,吸收幾百億、上千億外資,沖擊不了這個基礎。”這一講話A.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B.開放14個沿海港口城市C.在廣東等地設立經濟特區D.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14.薄伽丘在《十日談》中描述道:“這場瘟疫……任你怎樣請醫服藥,這病總是沒救的。浩劫當前,這城里的法紀和圣規幾乎全部都蕩然無存了……城里的人們大難當前,丟下一切,只顧A.直接推動了青霉素的發現B.瓦解了基督教會在基層治理中的作用C.使人們更加關注現實世界D.使大洋洲的人口結構發生替代性變化15.16世紀歐洲的“價格革命”一直以來是學界研究的熱點問題。有一學者指出:“隨著人口、城市、貿易的發展,貨幣流通的速度大大提高。貴金屬在歐洲的存量并沒有以前預測的那樣充斥整個歐洲市場,而是源源不斷流向東方,并且深刻影響了中國明朝銀本位制度的變革。為應付這一貴金屬荒的挑戰,信貸的使用逐漸在整個歐洲擴大范圍,同前幾個因素一道,哄抬起16世紀歐洲的物價。”該學者意在說明“價格革命”A.在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產生B.主要源自于貴金屬的大量流入C.深刻影響中國明朝的貨幣政策D.加快歐洲資本原始積累的進程【歷史第4頁(共8頁)】16.20世紀20年代初,列寧與到訪的美國企業家哈默會談時說:“你們和我們可以互相取長補短。我們是個落后國家,資源豐富而未經開發。美國可以在這兒找到原料和銷售機器的市場,以后還可以在這里推銷工業產品。而我們需要美國的技術和方法,以及美國的工程技術A.蘇俄得到了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的承認B.蘇俄調整戰時共產主義政策C.經濟大危機迫使美國資本尋求海外市場D.蘇聯開始實施“一五計劃”志民主志民主A.初步建立了社會保險制度B.成為世界大戰歐洲策源地C.是美蘇冷戰的象征和前沿D.成為歐洲聯盟重要成員國18.翦伯贊先生曾經形象地比喻說:“研究歷史要有史料,但是史料不等于歷史。如同蓋房子要A.歷史學就是史料學B.史料是研究歷史的重要依據C.實物史料最為可靠D.歷史研究須甄別和詮釋史料三、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19題12分,20題12分,21題12分,22題16分,共52分)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僅僅過了幾年時間,清政府卻自己舉起了君主立憲的旗幟。端方在一個密折里報“善后之策”:“今日欲杜絕亂源,惟有解散亂黨;欲解散亂黨,則惟有于政治上導以新希望,……夫所謂于政治上導以新希望者,……實行立憲是也。”材料二它雖然順理成章地結束了清王朝的統治,但它并沒能阻止政治衰敗的進程。相反由于革命后權威危機的出現及其應對措施的失敗,這一衰敗進一步加速,幾達于政治分裂和社會解體的程度。20世紀初葉,中國現代化的基本條件因之而喪失殆盡。——摘編自孫立平《中國近代史上的政治衰敗過程及其對現代化的影響》(1)根據材料一,概括清政府“舉起君主立憲的旗幟”的原因與目的。結合所學,指出清政府“實行立憲”的結果及對當時政局的影響。(4分)(2)提煉材料二的主要觀點,并表明你對該觀點的態度(認同/不認同),簡要闡述理由。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阿姆河和印度河流域……曾歸波斯帝國所有,后來被亞歷山大征服,成為希臘化世界的一部分。……他們帶來了自己的文化并竭力保持其傳統,但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當地文化的影響。……那些繼希臘人之后統治此地的民族大多是從北方草原而來的游牧部落(如帕提亞人、斯基泰人、大月氏—貴霜人)。他們自身沒有帶來與定居文明相等的文化,只好對原來的希臘化文化遺產采取拿來主義的態度,所以,希臘化文明的薪火并未隨著希臘人的消失和游牧民族的到來倏然熄滅,而是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傳承和改造。——摘編自楊巨平《遠東希臘化文明的文化遺產及其歷史定位》利亞語,帶回巴格達。阿拉伯學者從各地來到巴格達,以極大的興趣研究西方文化,翻譯希上,中世紀阿拉伯學術研究的興起,應歸功于希臘文化。然而,阿拉伯人的翻譯的重要性遠遠超出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其影響后來反過來又波及歐洲。……阿拉伯語作品于11世紀中葉大量涌向西班牙,托萊多取代了巴格達的地位,成為歐洲的“翻譯院”,從阿拉伯語中把大量的希臘作品譯成拉丁語。【歷史第6頁(共8頁)】(1)根據材料一,概括亞歷山大帝國是如何在被征服地區進行文化建構的?歸納遠東希臘化文明在希臘人消失和游牧民族的到來后沒有“倏然熄滅”的原因。(6分)(2)根據材料二,指出阿拉伯翻譯中心的變遷,并結合所學,概述阿拉伯翻譯運動的文化影響。(6分)2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由于陰冷潮濕的歐洲……不適宜棉花種植,因此毫不奇怪,大部分棉花種植及生產都在中國和印度這些地區……但是到18和19世紀,這一局面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在寒冷、潮濕、泥濘且多雨的英格蘭會有國內的棉紡織工業,在過去看來并不合理。……一旦水力磨坊開始出現,英國制造商就利用這項充滿活力的發明“從東方人手中攫奪棉花帝國”。大幅提高的生產力意味著……印度人的優勢(低廉的勞動力成本)能夠被抵消。材料二英國紡織業的生產效率如此之高,使孟加拉的紡織業遭到摧毀。……在1900年,英國出口的成品棉約有78%返銷至印度。……像拉吉這類地區的農村經濟越依賴全球商品價格,市場的繁榮或蕭條對農民的影響就越具災難性。……坐在charka(手紡車)旁的莫罕達斯·甘地,是印度自立的象征,同英國殖民主義下機械化與全球化的世界形成對比。——上述材料均摘編自[美]斯文·貝克特《棉花帝國》(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概述18和19世紀英國棉紡織生產技術、生產組織形式和世界棉紡織工業中心的變化。(6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英國棉紡織品輸入對印度產生的危害,并結合所學,簡述甘地對此采取的具體措施及其積極作用。(6分)【歷史第7頁(共8頁)】2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1935年到1948年,是中共中央以延安為駐地,領導中國革命事業從低潮走向高潮、展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來看,延安十三年是起步時期,是建構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敘事體系的重要一環。延安十三年間,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在如此廣大的空間里進行長達十余年的局部執政和政權建設,“陜北已成為我們一切工作的試驗區,我們的一切工作在這里先行實驗”……為新中國成立后黨全面執政、長期執政積累了治黨治國治軍、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各方面的寶貴經驗。——摘編自耿化敏、郭蕊《延安十三年塑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歷史基因》(1)根據材料,結合所學,概述延安在中國革命歷史中的地位。(4分)(2)根據材料,結合史實,以“延安與中國共產黨”為主題,自擬題目,寫一篇歷史小論文。【歷史第8頁(共8頁)】浙江強基聯盟2025年2月高三聯考一、選擇題I(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2分,共12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123456DBBDBC1.D考查中華文明的起源。根據題干信息,該遺址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以稻作農業為經濟支撐,并存在社會分化和統一信仰體系的早期區域性國家”,可以排除其他選項。另外,良渚古城遺址于2019年7月6日被第43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且世遺會認為其展現了中國早期區域性國家形態。2.B考查提取材料信息能力。題干主要描述的是明代社會風氣在服飾、宴飲方面的變化,反映了明代社會風尚從崇尚樸素到崇尚奢靡的變化,故選B。并沒有提及絲織技術進步的相關內容,A選項不符合題意。題干中沒有涉及商業資本集聚的相關信息,沒有提到商業資本的流向、商業資本的規模等與商業資本集聚相關的3.B考查維護共和的斗爭。“百日維新”發生于1898年,故排除A。二次革命發生于1913年,故排除C。新文化運動開始于1915年,但新文化運動主要是思想文化領域的革新運動,陳獨秀發起新文化運動與梁啟超發表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的文章沒有直接關聯,故排除D。1915年,袁世凱意欲復辟帝制,這種倒行逆施的行為引起了很多人的反對。梁啟超發表《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對袁世凱復辟帝制的行為進行批判。這篇文章在輿論上對袁世凱復辟帝制起到了很大的抵制作用,故選B。4.D考查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重大歷史事件。根據1955年的時間限定,排除①(中共八大召開于1956年)②(頒布于1954年)。5.B考查世界古代文明。根據亞述位于西亞兩河流域,得出文字是楔形文字。6.C考查近代國際關系體系和一戰的原因。維也納體系維持了歐洲均勢,屬于一戰前的國際關系體系。隨著的殺傷力。各國進行大規模征兵,戰爭一旦爆發就容易發展成全面戰爭。這種全面戰爭的爆發對國家安全和歐洲文明構成了巨大威脅,這與題干中外交家基辛格的觀點相符,所以C選項正確。二、選擇題Ⅱ(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3分,共36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789DAABBDBCABCD便也”,意思是希望廢除鹽、鐵、酒的專賣和均輸制度,這樣可以促進農業發展(進本退8.A考查中國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農業經營方式。材料反映了宋代租佃制下地主和佃戶的關系,人身束縛減輕。材料沒有涉及農產品商品化、土地買賣。租佃制仍然是封建生產關系的一種形式。故選A。9.AA選項:從張之洞的言論整體來看,他主要是在強調割地造成的嚴峻國家局勢,該選項符合題意。B選項:題干中張之洞的言論未涉及賠款導致政府財政入不敷出的問題,他主要關注的是割地后的戰略和安全局勢。C選項:題干中沒有任何關于中國喪失關稅自主權的表述。D選項:題干中沒有提及北洋艦隊覆滅的事【歷史卷參考答案第1頁(共4頁)】11.B考查解放戰爭。根據題干信息的時間、定都北平等信息,可以得出該會議是七屆二中全會,此時三大戰役結束,渡江戰役尚未發起。故選B。12.D考查三線建設。根據路線箭頭指向西南和西北,反映的是三線建設時期工業的內遷。13.B考查對外開放的進程。根據1984年及講話內容可以排除其他三項。14.C考查古代疫病。材料反映的是黑死病影響人生觀,進而沖擊教會的宣教。人們在死亡面前,開始更多地關注現實世界,追求現世的幸福,人們的思想逐漸從神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更加關注人本身和現實世界。青霉素是20世紀才被發現的;雖然材料中提到“法紀和圣規幾乎全部都蕩然無存”,但這只是在瘟疫期間城市中的一種暫時現象,不能說明基督教會在基層治理中的作用被瓦解。在當時的社會,教會仍然有著強大15.A考查價格革命及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題干中提到隨著人口、城市、貿易發展,貨幣流通速度提高,貴金屬流向東方(即貴金屬存量并非充斥歐洲市場),信貸使用范圍擴大等諸多因素,這些因素共同哄抬起1616.B考查新經濟政策。題干中的時間是20世紀20年代初,1921年蘇俄開始實行新經濟政策。新經濟政策允許本國和外國資本家經營企業,這與列寧所說的“我們需要美國的技術和方法,以及美國的工程技術人員”相符合。蘇俄希望借助外國的技術、資金等來發展本國經濟。故選B。經濟大危機與一五計劃的時間與題干不符合。蘇俄得到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的承認無法從材料信息得出。17.C考查美蘇冷戰。該地圖反映的德國處于1949-1990年分裂時期。根據時間可以排除其他三個選項。18.D翦伯贊把史料比作磚瓦、布帛,指出史料要經過加工制作才能成為歷史,這意味著在歷史研究中,我們三、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19題12分,20題12分,21題12分,22題16分,共52分)19.(1)原因:資產階級革命運動高漲。(1分)結果:成立皇族內閣。(1分)影響:立憲派認識到清政府無意立憲,轉而(2)觀點:辛亥革命后中國政治衰敗加速,(1分)使中國現代化的條件喪失。(1分)(態度1分,理由5分,共6分)深入人心;推動政治民主化進程;鼓勵發展實業,民族資本主義在民國初年出現發展高力量,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奠定階級基礎。(態度1分,理由5分,共6分)【解析】本題考查辛亥革命的背景與評價,考查學生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和歷史解釋能力。清政府“實行立憲”的結果是1911年,清政府宣布組成第一屆責任內閣。影響:皇族內明清政府的立憲是一場騙局,并沒有真正實材料二的主要觀點是辛亥革命雖然結束了清王朝統治,但沒能阻止政治衰敗進程,反而中國現代化基本條件喪失殆盡。【歷史卷參考答案第2頁(共4頁)】原因:希臘化文明的包容性;游牧民族自身文化發展水平低;游牧民族對希族傳承和改造希臘文化。(4分)遺產,創造出阿拉伯文化。(2分,答出任意2點即可)對歐洲文化:保存和傳播希臘文化;推動歐洲(西班牙)學術研究;為文藝復興運動興起奠定文化條件。(2分,答出任意2點即可)(1)亞歷山大帝國在被征服地區進行文化建構的方式為:將希臘文化帶到被征服地區,同時不可避免地受到當地文化的影響,從而形成一種融合當地文化的希臘化文化建構方式。游牧民族自身沒有帶來與定居文明相等的文化,只好對原來的希臘化文化遺產采取拿來主義的態度。希臘種文化有一定的適應性和生命力。(2)根據材料信息,得出阿拉伯翻譯中心從巴格達變遷到托萊多。(2分)伯人的翻譯影響反過來波及歐洲,為歐洲文藝復興等文化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資源,促進了歐洲文化的復興和發展。生產組織形式:從手工工場到大工廠。(2分)棉紡織工業中心:從亞洲(中國、印度等地)轉移到歐洲(英國)。(2分)(2)危害:印度孟加拉等地的手工紡織業遭到摧毀;印度淪為英國的棉花產地和棉布傾銷地(印度被卷入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2分)積極作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英國工業品的輸入;喚起了印度人民的獨立意識。(2分)【解析】本題從棉紡織變遷視角考查工業革命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