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1月高考浙江歷史真題解析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8小題,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選擇題I: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2分,共12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1.據王國維研究,手定周制者,“實惟周公”。史謂,周公“敬天保民”,“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據此分析,西周禮樂制度的中心點在于A.天
B.地
C.人
D.法C禮樂制度:維護(人類)社會等級秩序的工具回歸教材:選必3第1課2.大運河開鑿之始,其形猶如一張弓,隨時空流轉,運河變為不再走弓背,而是“裁彎取直”,直接走弓弦。這一條運河,就是今天人們熟知的京杭大運河。大運河“裁彎取直”的變化是在A.隋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C回歸教材:綱要上第11課西門大官人的家鄉:大運河取直后的沿岸重要城市,商品經濟發展。3.清末北京竹枝詞云:“巨艦飛來瞬息中,未從江海鼓腥風。全虧諸老能調護,半壁東南保障功。”時人謂:“沿江沿海安堵如故,皆張(之洞)、劉(坤一)二制軍調護之力。”材料從一個側面反映該事件A.嚴重動搖清政府的統治根基
B.推動湘淮系官僚集團崛起C.深刻影響洋務運動自強政策
D.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勢力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東南互保東南各省地方督撫不服從中央命令;百姓只知地方督撫,不知中央朝廷。A符合題意太平天國運動的影響,與材料無關19世紀60年代,與材料時間不符與材料無關,東南各省督撫與列強洽商“東南互保”協議,并未與列強對抗回歸教材:綱要上第18課6月21日朝廷宣戰之時,東南部的省級官員——廣東李鴻章、南京劉坤一、武漢張之洞和山東袁世凱——致拒絕承認其有效性,堅持認為它是一個亂命、未經皇室適當授權的非法詔令.....長江流域總督張之洞和劉坤一與上海的外國領事達成一項非正式的協定,大意是:作為省里的最高權威,他們將保護外國人的生命和財產,并在他們的管轄區內鎮壓拳民。——徐中約《中國近代史》4.當代中國有摶土造人說,在古代世界某地區也有泥巴發明說,人們制作的泥偶雕像、刻劃的符號生動有趣,如在泥板上用“
”符號代表食物、面包,并發明了60進制,用于測量土地、計算糧食產量。該地區位于A.東亞
B.西亞
C.南美
D.北非回歸教材:綱要下第1課楔形文字B5.有學者認為,在某些方面,希臘化文明的貢獻就在于保存之功。希臘化時代的學者們系統整理和研究了古典希臘的文學、史學、地理學作品,基本形成了人們今天看到的版本。下列傳世著作能體現希臘化時代“保存之功”的是A.《摩訶婆羅多》
B.《荷馬史詩》C.《查士丁尼法典》
D.《伊戈爾遠征記》B古代印度文明成就,與材料無關符合題意拜占庭帝國文明成就,與材料無關基輔羅斯時期最杰出的文學作品,與材料無關回歸教材:選必3第11課6.下圖所示漫畫,“地球修理工”滿臉憂愁地看著引擎蓋下面頻發的“山火、颶風和海嘯”而無從下手,該漫畫意在說明A.能源危機嚴重影響著全球化的進程B.國際社會消極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C.交通安全成為城市化進程中的普遍問題D.生態環境惡化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事態的嚴重性生態環境問題D符合題意不符合題目設問,該選項為漫畫的表面現象,并非漫畫反映的寓意表述有誤,山火、颶風和海嘯為傳統安全威脅材料未體現設問角度:理解漫畫寓意選擇題Ⅱ: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3分,共36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7.春秋戰國時期,文化上的一個明顯現象是學術從“學在官府”的制度體系里脫離出來,文化格局發生重大變化。能夠體現這一重大變化的是A.舊貴族體系的瓦解
B.變法運動成為時代潮流C.諸子百家學說出現
D.儒家學說成為主流思想時空觀念材料主旨,知識限定范圍學在官府到學在民間不符合材料主旨不符合材料主旨符合題意漢武帝尊崇儒術后儒學成為主流思想,與材料時間不符C8.下圖所示為唐中葉后城市之間的經濟交往及其商品流向。據此分析可知A.商品流向呈南北均衡
B.經濟重心逐漸南移C.長途和大額貿易興起
D.海上絲綢之路開辟時空觀念材料主旨:經濟現象經濟主要流向北方城市南方城市具有重要經濟地位B根據材料排除,商品流向主要為自南向北,南北并不均衡。符合題意明中后期興起,與材料時間不符西漢時期開辟,與材料時間不符9.1836年,某外文刊物發表旅華英人《迫切需要與中國締約》的文章,認為貿易增長起來,勢必要開辟新的門徑,但在中國卻受到了阻礙,提出“要和中國簽訂一個條約,這個條約必須是在刺刀尖下依照我們的命令締結,又必須在大炮的瞄準下發生效力”。據此,該文意圖A.要求英國武力對華進行市場擴張
B.維護英國壟斷資產階級的利益C.迫使中國增開沿海內陸貿易口岸
D.謀取對華貿易片面最惠國待遇時空觀念:第一次鴉片戰爭前夕史料實證邏輯關系:轉折關系材料主旨:主張用武力打開中國的市場大門A符合題意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出現,與材料時間不符表述有誤,未涉及內陸貿易口岸材料未體現10.1926年底,鄒韜奮接辦《生活》周刊,發表了大量討論升學、就業、婚姻等生活問題的文章。進入1930年代,他的言論“漸漸注意于社會的問題和政治的問題,漸漸由個人出發點轉到集體的出發點了”,將中國的唯一出路寄托于人民大眾。這一轉變緣于A.個人主義式微,集體主義漸長
B.生活問題不再是社會關注的焦點C.民族危機加深與國民黨統治腐敗
D.政治上分崩離析,軍閥混戰局面加劇時空觀念:國民大革命時期時空觀念:內憂(國民政府的腐敗統治);外患(日本的不斷侵略)設問角度:原因不符合題目設問,該選項為材料現象,并非材料現象的原因。過度延伸,個人的轉變不能代表社會符合題意表述有誤,應為減弱(國民政府完成形式上的統一)C11.觀察下圖。報紙“號外”報道的事件標志著A.局部抗戰開始
B.華北事變發生C.抗戰進入相持階段
D.二戰在亞洲的爆發1937.7.7,盧溝橋事變1931年九一八事變,與材料時間不符1935年,與材料時間不符1938.10武漢會戰結束后,與材料時間不符符合題意D回歸教材:綱要下第17課12.1992年下半年,國家物價局頒布了新的《價格管理目錄》,中央直接管理價格的商品由737種減少到89種,工業生產資料大部分并軌實行單一的市場價格,放開了原來尚未放開的工業消費品價格。上述舉措的出臺A.反映了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B.開啟了經濟體制改革新局面C.標志著以市場調節為主的價格機制形成D.順應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時空觀念:目標論提出后(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重視市場調節作用1956年,與材料時間不符材料未體現;知識性錯誤(應為中共十四大)材料未體現;作用過于夸大符合題意D13.有史著謂,達·伽馬從印度滿載而歸獲得豐厚利潤的消息,像“晴天霹靂”一樣震撼著威尼斯,可怕的預感籠罩石頭城。當時有威尼斯商人在日記中寫道:“收到此消息的時候,整個城市的人……都目瞪口呆,最聰明的人都認為,這是他們聽過的最壞的消息。”史著中“可怕的預感”是指A.傳統商路將因新航路開辟而中斷
B.價格革命會沖擊歐洲的封建制度C.“地圓說”的證實勢必動搖傳統信仰D.歐洲商業格局將要發生重大變化到達印度卡里庫特,開辟了到達東方的新航路地中海沿岸城市的經濟地位下降D符合題意,歐洲商貿中心由地中海沿岸逐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商業革命)麥哲倫環球航行,與材料無關與材料無關表述有誤,傳統商路并未中斷回歸教材:綱要下第7課14.17世紀90年代,英國議會根據《財政籌款特別法案》,批準成立英格蘭銀行。英王威廉三世與瑪麗二世成為其股東。該行宗旨“促進廣大公眾的利益”,規定軍費批文除需要議會通過,還需要國王印章。據此判斷,此時英國實行A.民主共和制
B.君主立憲制
C.責任內閣制
D.等級君主制時空觀念:1689年《權利法案》頒布,確立君主立憲制議會是國家的權力中心國王依然具有一定的權力B回歸教材:綱要下第9課15.位于太平洋東岸的舊金山,是華工漂洋過海登陸美國的第一站。1880年《哈潑斯周報》圖繪(見下圖),生動再現了舊金山唐人街慶賀新年的場景:其中有數位白人面孔,各商鋪的小伙子競相高挑鞭炮,爭奪頭彩,人們拱手作揖,互相拜年。作為史料,該圖反映了A.美國政府對華人移民的排斥政策
B.赴美華工對美國西部開發的貢獻C.美國社會充斥對多元文化的偏見
D.赴美華人保留和傳播著中華文化時空觀念:華工出國華工保留傳統中華文化華工傳播傳統中華文化D材料未體現材料未體現材料未體現符合題意回歸教材:選必3第7課16.1917年11月7日,隨著“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的一聲炮響,蘇維埃政權凱歌行進,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觀察下圖,蘇維埃政權最初的定都地,位于A.①
B.②
C.③
D.④彼得格勒A回歸教材:綱要下第17課德國為了減輕作戰壓力,支持列寧的革命活動17.社會信息化促進了世界各國間的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然而,右側漫畫中的美國卻“滿面笑容”地堆砌“數字壁壘”,使得其他國家應用程序(APP)的進入變得更加困難。該漫畫旨在反映A.社會信息化使信息安全的保護日益困難B.美國試圖阻礙數字信息的正常流通C.人際關系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D.美國熱衷于創造數字壁壘紀錄邏輯關系:轉折關系社會信息化具有積極作用(應當正常流通)美國故意阻礙數字信息的正常流通B設問角度:漫畫反映的實質符合題意材料未體現材料未體現;表述過于夸大不符合題目設問,該選項為漫畫的表面現象,并非漫畫反映的實質16.2024年3月,美國眾議院以國家安全為由通過法案,強制中國字節跳動公司出售旗下短視頻應用程序TikTok,否則將會封禁這款全美最受歡迎的APP。有人據此創作了如下漫畫,意在說明美國漫畫《美國政治的雙面游戲》A.濫用國際規則具有破壞性B.奉行叢林法則具有掠奪性C.維護國家安全具有緊迫性D.宣揚自由民主具有虛偽性江蘇省蘇州市八校聯考2024屆高三第三次模擬適應性檢測D表里不一(虛偽性)美國制定的規則,并非國際規則。政府故意擾亂市場競爭,材料未體現叢林法則(強調市場競爭)。符合題意該APP實際并未影響美國國家安全。解題關鍵:理解漫畫寓意【模擬試題】18.墓志銘是古代一種重要的文獻形式。據出土的唐朝《永泰公主墓志銘》載,“自蛟喪雄鍔,鸞愁孤影”,隱喻永泰公主為丈夫守寡而孤獨地生活。銘文并載,“(公主)珠胎毀月……以大足元年九月四日薨,春秋十有七。”意謂永泰公主是因懷孕患病去世。但據新、舊《唐書》和《資治通鑒》記載,永泰公主與其丈夫等人是因觸怒武則天而招致殺身之禍。兩種不同的史料記載,直讓人困惑于歷史的多重面孔:你的一面,我的一面和最真實的一面。文獻記載的這樣一種矛盾悖論,說明A.每一種陳述都是一種文本,反映出歷史建構的多元性B.史料記載體例的不同,影響歷史記錄與敘述的對與錯C.旁觀者清,時間越久越接近歷史的真相D.眼見為實,距離越近越接近歷史的真相邏輯關系:轉折關系不同的文本史料,對同一歷史人物的記載不同事情的真相無法得知A表述過于絕對表述過于絕對表述有誤,事情真相無法得知,也就不存在記錄與敘述的對與錯符合題意材料主旨:歷史敘述的多樣性,歷史建構的多元性。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19.以史為鑒觀治道,得失猶待后人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一
上謚曰孝文皇帝(北魏拓跋宏)……煥乎其有文章,海內生民咸受耳目之賜。加以雄才大略,愛奇好士,視下如傷,役己利物,亦無得而稱之。其經緯天地,豈虛謚也。——引自《魏書·高祖紀》(楊廣)負強富之資,逞無厭之欲……游幸不息……興師百萬,親征高麗,政繁賦重……廣兇問(死訊)至,(唐高祖)追惡謚曰煬(去禮遠眾曰煬)。——摘編自《歷代通略》材料二
洪武五年(1372),明太祖(謚高皇帝)以公侯、功臣及其奴仆冒犯國典,作鐵榜,申明律令,違者究治。其目節略如下:一、不得強占官民山場、湖泊、茶園等。二、管莊人等不得倚勢在鄉欺毆人民。三、屯田佃戶、奴仆及其親屬人等,不得倚勢凌民,侵奪財產。四、不得私托門下,隱蔽差徭。五、欺壓良善者,侵奪人田地、房屋、孳畜者,四犯與庶人同罪。六、不得受諸人投獻物業,四犯與庶人同罪。——據《續文獻通考》等摘編(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列舉事實說明拓跋宏“孝文”謚號非虛謚,楊廣之“煬”為惡謚的原因(6分)(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試對明太祖作鐵榜申誡舉措從背景、目的和作用三方面予以簡要評價。(6分)材料一
上謚曰孝文皇帝(北魏拓跋宏)……煥乎其有文章,海內生民咸受耳目之賜。加以雄才大略,愛奇好士,視下如傷,役己利物,亦無得而稱之。其經緯天地,豈虛謚也。——引自《魏書·高祖紀》(楊廣)負強富之資,逞無厭之欲……游幸不息……興師百萬,親征高麗,政繁賦重……廣兇問(死訊)至,(唐高祖)追惡謚曰煬(去禮遠眾曰煬)。——摘編自《歷代通略》(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列舉事實說明拓跋宏“孝文”謚號非虛謚,楊廣之“煬”為惡謚的原因(6分)拓跋宏答題思路:列舉史實來說明(用事實說話)孝孝文帝自身受儒家思想較深,推行孝道;孝文帝親政后,并未改弦更張,繼續貫徹執行馮太后推行的俸祿制、均田制、三長制等漢化政策;文勿忘“我”:從謚號本身出發孝文帝本人精通儒學,具備深厚的漢文化修養;孝文帝遷都洛陽,推行一系列的漢化政策;孝文帝通過改革促進民族交融和社會經濟發展,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作出重要貢獻。材料一
上謚曰孝文皇帝(北魏拓跋宏)……煥乎其有文章,海內生民咸受耳目之賜。加以雄才大略,愛奇好士,視下如傷,役己利物,亦無得而稱之。其經緯天地,豈虛謚也。——引自《魏書·高祖紀》(楊廣)負強富之資,逞無厭之欲……游幸不息……興師百萬,親征高麗,政繁賦重……廣兇問(死訊)至,(唐高祖)追惡謚曰煬(去禮遠眾曰煬)。——摘編自《歷代通略》(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列舉事實說明拓跋宏“孝文”謚號非虛謚,楊廣之“煬”為惡謚的原因(6分)楊廣答題思路:列舉史實來說明(用事實說話)煬(去禮)淫亂宮闈,違背倫理道德;好大喜功,貪得無厭;大興土木,巡游無度,窮奢極欲;勿忘“我”:從謚號本身出發煬(遠眾)即位后大肆殘害宗室,加劇統治階層內部矛盾;屢動兵戈,三征高麗;賦稅徭役沉重,過度壓榨和剝削百姓,導致階級矛盾尖銳。材料二
洪武五年(1372),明太祖(謚高皇帝)以公侯、功臣及其奴仆冒犯國典,作鐵榜,申明律令,違者究治。其目節略如下:一、不得強占官民山場、湖泊、茶園等。二、管莊人等不得倚勢在鄉欺毆人民。三、屯田佃戶、奴仆及其親屬人等,不得倚勢凌民,侵奪財產。四、不得私托門下,隱蔽差徭。五、欺壓良善者,侵奪人田地、房屋、孳畜者,四犯與庶人同罪。六、不得受諸人投獻物業,四犯與庶人同罪。——據《續文獻通考》等摘編(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試對明太祖作鐵榜申誡舉措從背景、目的和作用三方面予以簡要評價。(6分)答題主題答題內容答題方向明初經濟凋敝,公侯、功臣驕縱,違法亂紀,危害公私利益,政權尚不穩固。加強皇權;政治上約束公侯,整頓吏治;經濟上禁止公侯、功臣侵吞公私財產,防抑土地兼并,保護小農經濟;穩定社會,緩和矛盾。鐵榜作為一種法律文告,一定程度上震懾了公侯、功臣,促進了明初經濟的恢復和發展,鞏固了政權。但治標不治本,效果有限,難以長治久安。背景時空觀念:明朝初年目的作用【參考示例】(1)拓跋宏:孝文帝自身受儒家思想較深,推行孝道;孝文帝親政后,并未改弦更張,繼續貫徹執行馮太后推行的俸祿制、均田制、三長制等漢化政策;孝文帝本人精通儒學,具備深厚的漢文化修養;孝文帝遷都洛陽,推行一系列的漢化政策;孝文帝通過改革促進民族交融和社會經濟發展,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作出重要貢獻。楊廣:淫亂宮闈,違背倫理道德;好大喜功,貪得無厭;大興土木,巡游無度,窮奢極欲;即位后大肆殘害宗室,加劇統治階層內部矛盾;屢動兵戈,三征高麗;賦稅徭役沉重,過度壓榨和剝削百姓,導致階級矛盾尖銳。(2)明初經濟凋敝,公侯、功臣驕縱,違法亂紀,危害公私利益,加之政權尚不穩固。明太祖頒布鐵榜,希望以此加強皇權;政治上約束公侯,整頓吏治;經濟上禁止公侯、功臣侵吞公私財產,防抑土地兼并,保護小農經濟;穩定社會,緩和矛盾。鐵榜作為一種法律文告,一定程度上震懾了公侯、功臣,促進了明初經濟的恢復和發展,鞏固了政權。但治標不治本,實際效果有限,難以長治久安。20.“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土地、糧食,攸關國運民生。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一農民問題是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之一,而解決農民問題的關鍵又在于解決不合理的封建土地占有制度。國民黨雖然承襲了孫中山提出的“平均地權”和“耕者有其田”主張,也提出過若干解決土地問題的政策,但始終“為一種口號”,從未真正付諸實行。……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為了共同抗日,將沒收地主土地的做法改為實行減租減息的政策,經過在根據地廣泛而持續地減租減息,使農民得到了實利,獲得了廣大農民的支持。……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正式公布《中國土地法大綱》,成為中國共產黨在解放戰爭時期發布的綱領性文件之一。——摘編自汪朝光《中國近代通史》(第十卷)材料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經過長期不懈努力,我國糧食生產取得巨大成就”。新中國建立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用不足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世界22%的人口。1985年,我國糧食總產量為37911萬噸,比1978年增長24.39%。1990年,糧食總產量達到44624萬噸。2021年,我國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日報》2024年10月26日報道:“我國糧食產量已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今年預計首次超過1.4萬億斤,實現高位增產”。——據《歷史·選擇性必修2》等整理(1)根據材料一,指出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在解決農民問題上的本質差異。結合所學,簡述中國共產黨在全面抗戰和解放戰爭時期的土地政策的成效。(6分)(2)根據材料二,結合史實,概括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成功經驗。(6分)材料一
農民問題是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之一,而解決農民問題的關鍵又在于解決不合理的封建土地占有制度。國民黨雖然承襲了孫中山提出的“平均地權”和“耕者有其田”主張,也提出過若干解決土地問題的政策,但始終“為一種口號”,從未真正付諸實行。……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為了共同抗日,將沒收地主土地的做法改為實行減租減息的政策,經過在根據地廣泛而持續地減租減息,使農民得到了實利,獲得了廣大農民的支持。……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正式公布《中國土地法大綱》,成為中國共產黨在解放戰爭時期發布的綱領性文件之一。——摘編自汪朝光《中國近代通史》(第十卷)(1)根據材料一,指出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在解決農民問題上的本質差異。結合所學,簡述中國共產黨在全面抗戰和解放戰爭時期的土地政策的成效。(6分)本質差異:是否真正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否真正實現耕者有其田。全面抗戰時期:緩和了農民和地主之間的矛盾;鞏固和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成效:積極作用解放戰爭時期:使解放區億萬農民在政治上、經濟上獲得了解放;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為解放戰爭勝利提供了保障。材料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經過長期不懈努力,我國糧食生產取得巨大成就”。新中國建立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用不足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世界22%的人口。1985年,我國糧食總產量為37911萬噸,比1978年增長24.39%。1990年,糧食總產量達到44624萬噸。2021年,我國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日報》2024年10月26日報道:“我國糧食產量已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今年預計首次超過1.4萬億斤,實現高位增產”。——據《歷史·選擇性必修2》等整理(2)根據材料二,結合史實,概括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成功經驗。(6分)首要前提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制度創新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取消農業稅;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政策支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通過立法加強糧食治理;農業科技研究、推廣雜交育種新技術,提高糧食作物的單位面積產量;推動農業生產的現代化與儲備技術進步。【參考示例】(1)差異:是否真正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否真正實現耕者有其田。成效:全面抗戰時期:緩和了農民和地主之間的矛盾;鞏固和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解放戰爭時期:使解放區億萬農民在政治上、經濟上獲得了解放;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為解放戰爭勝利提供了保障。(2)經驗: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制度創新和政策支持: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取消農業稅;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通過立法加強糧食治理。堅持農業科技創新:研究、推廣雜交育種新技術,提高糧食作物的單位面積產量;推動農業生產的現代化與儲備技術進步。21.回眸近代科學革命的歷程,認識啟蒙運動與新技術革命對科學社會化的作用。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一18世紀,法國出現了一系列名傳后世的啟蒙哲人和思想流派。他們是封建舊制度的批判者,是資本主義新制度即資產階級“理性王國”的設計者。《百科全書》的出版,是法國啟蒙運動進入高潮的標志。它用民主思想反對專制統治,用科學的成果對抗宗教神學,使科學越來越為整個社會所了解,是一門“可怕的大炮”,從各個領域,向一切舊制度、舊傳統、舊觀念發動猛烈轟擊。啟蒙思想改變了民眾思考世界的思維方式,并傳播到世界各地。——摘編自高九江《啟蒙推動下的歐洲文明》等材料二
在開展“16世紀以來的科技革命”項目化學習時,經老師指導,有同學整理如下:(1)根據材料一,概括啟蒙運動的訴求,結合所學,簡述啟蒙思想家的“理性王國”設計理念對18、19世紀北美大陸的影響。(6分)(2)請根據材料二“擴展、帶動部分”的信息提示,完成表格中A.B.C三處“主要標志”的填寫,并聯系所學,概括18世紀至20世紀初科技革命的特點。(6分)材料一18世紀,法國出現了一系列名傳后世的啟蒙哲人和思想流派。他們是封建舊制度的批判者,是資本主義新制度即資產階級“理性王國”的設計者。《百科全書》的出版,是法國啟蒙運動進入高潮的標志。它用民主思想反對專制統治,用科學的成果對抗宗教神學,使科學越來越為整個社會所了解,是一門“可怕的大炮”,從各個領域,向一切舊制度、舊傳統、舊觀念發動猛烈轟擊。啟蒙思想改變了民眾思考世界的思維方式,并傳播到世界各地。——摘編自高九江《啟蒙推動下的歐洲文明》等(1)根據材料一,概括啟蒙運動的訴求,結合所學,簡述啟蒙思想家的“理性王國”設計理念對18、19世紀北美大陸的影響。(6分)答題方式主題主張、目的批判專制王權,希望建立資本主義制度;用科學成果對抗宗教神學,用民主思想反對專制統治;反對權威,宣揚理性主義,主張獨立思考,理性判斷。材料一18世紀,法國出現了一系列名傳后世的啟蒙哲人和思想流派。他們是封建舊制度的批判者,是資本主義新制度即資產階級“理性王國”的設計者。《百科全書》的出版,是法國啟蒙運動進入高潮的標志。它用民主思想反對專制統治,用科學的成果對抗宗教神學,使科學越來越為整個社會所了解,是一門“可怕的大炮”,從各個領域,向一切舊制度、舊傳統、舊觀念發動猛烈轟擊。啟蒙思想改變了民眾思考世界的思維方式,并傳播到世界各地。——摘編自高九江《啟蒙推動下的歐洲文明》等(1)根據材料一,概括啟蒙運動的訴求,結合所學,簡述啟蒙思想家的“理性王國”設計理念對18、19世紀北美大陸的影響。(6分)主題答題角度對美國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識日益增長,推動美國獨立戰爭;成為美國資本主義制度建設的理論依據,影響美國1787年憲法的制定;對美國對墨西哥鼓舞墨西哥民族民主運動。材料二
在開展“16世紀以來的科技革命”項目化學習時,經老師指導,有同學整理如下:(2)請根據材料二“擴展、帶動部分”的信息提示,完成表格中A.B.C三處“主要標志”的填寫,并聯系所學,概括18世紀至20世紀初科技革命的特點。(6分)A:牛頓經典力學B:蒸汽機C:內燃機材料二
在開展“16世紀以來的科技革命”項目化學習時,經老師指導,有同學整理如下:(2)請根據材料二“擴展、帶動部分”的信息提示,完成表格中A.B.C三處“主要標志”的填寫,并聯系所學,概括18世紀至20世紀初科技革命的特點。(6分)時間定位:兩次工業革命時期主題答題角度科學與技術的結合越來越緊密;技術革命以科學理論為指導;科技革命存在聯動效應;科技革命得益于關鍵領域的突破;科技革命涉及方面越來越多。【參考示例】(1)訴求:批判專制王權,希望建立資本主義制度;用科學成果對抗宗教神學,用民主思想反對專制統治;反對權威,宣揚理性主義,主張獨立思考,理性判斷。(2)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識日益增長,推動美國獨立戰爭;成為美國資本主義制度建設的理論依據,影響美國1787年憲法的制定;鼓舞墨西哥民族民主運動。A:牛頓經典力學;B:蒸汽機;C:內燃機。特點:科學與技術的結合越來越緊密;技術革命以科學理論為指導;科技革命存在聯動效應;科技革命得益于關鍵領域的突破;科技革命涉及方面越來越多。22.中華文明之生成既非一日之功,也非一成不變。在比較的視野和世界文明的大格局中,考演化之路徑,察歷史之創造。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何以中國?“中國”概念的變化,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它由最初標桿豎旗以示居處方位的中心概念——“余其宅茲中國”(銘文見于西周早期青銅器何尊),逐漸發展到文化和權力疊加的輻射概念——“溥天之下,莫非王土”,進而再到愈益清晰化的政區地理界分的民族國家疆域概念。有學者研究推測,早在陶寺文化就已經有了地中的觀念。約鑄于西周中晚期的遂公盨(又名豳公盨)銘文有“天命禹敷土(劃分土地),隨山浚川”等記載。生于斯,長于斯,共同的歷史記憶奠基了一個民族的文化認同與歷史認同。章太炎說:“國之有史久遠,則亡滅之難。”錢穆說:“斷斷無一國之人相率鄙棄其一國之史,而其國其族猶可以長存于天地之間者。”“欲其國民對國家有深厚之愛情,必先使其國民對國家已往歷史有深厚的認識。”——據錢穆《國史大綱》等整理(1)閱讀材料,結合所學,解讀何尊發現的意義,概括禹的歷史功績。(4分)(2)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從章太炎“國之有史久遠,則亡滅之難”的認識入手,例舉人類文明演進的相關史實,以“共同的歷史記憶”為主題,寫一篇歷史小論文。(要求:自擬標題,史實例舉充分,觀點陳述正確,結論合理)(12分)材料
何以中國?“中國”概念的變化,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它由最初標桿豎旗以示居處方位的中心概念——“余其宅茲中國”(銘文見于西周早期青銅器何尊),逐漸發展到文化和權力疊加的輻射概念——“溥天之下,莫非王土”,進而再到愈益清晰化的政區地理界分的民族國家疆域概念。有學者研究推測,早在陶寺文化就已經有了地中的觀念。約鑄于西周中晚期的遂公盨(又名豳公盨)銘文有“天命禹敷土(劃分土地),隨山浚川”等記載。生于斯,長于斯,共同的歷史記憶奠基了一個民族的文化認同與歷史認同。章太炎說:“國之有史久遠,則亡滅之難。”錢穆說:“斷斷無一國之人相率鄙棄其一國之史,而其國其族猶可以長存于天地之間者。”“欲其國民對國家有深厚之愛情,必先使其國民對國家已往歷史有深厚的認識。”——據錢穆《國史大綱》等整理(1)閱讀材料,結合所學,解讀何尊發現的意義,概括禹的歷史功績。(4分)答題方向:積極作用答題方向:偉大貢獻史料價值最早記載“中國”一詞的實物見證,研究“何以中國”的重要史料;文化自信豐富了中國的青銅文化,顯示了中華文明的輝煌燦爛和源遠流長。禹的歷史功績大禹治水,建立夏朝,劃分九州。【參考示例】意義:最早記載“中國”一詞的實物見證,研究“何以中國”的重要史料;豐富了中國的青銅文化,顯示了中華文明的輝煌燦爛和源遠流長。大禹的歷史功績:大禹治水,建立夏朝,劃分九州。材料
何以中國?“中國”概念的變化,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它由最初標桿豎旗以示居處方位的中心概念——“余其宅茲中國”(銘文見于西周早期青銅器何尊),逐漸發展到文化和權力疊加的輻射概念——“溥天之下,莫非王土”,進而再到愈益清晰化的政區地理界分的民族國家疆域概念。有學者研究推測,早在陶寺文化就已經有了地中的觀念。約鑄于西周中晚期的遂公盨(又名豳公盨)銘文有“天命禹敷土(劃分土地),隨山浚川”等記載。生于斯,長于斯,共同的歷史記憶奠基了一個民族的文化認同與歷史認同。章太炎說:“國之有史久遠,則亡滅之難。”錢穆說:“斷斷無一國之人相率鄙棄其一國之史,而其國其族猶可以長存于天地之間者。”“欲其國民對國家有深厚之愛情,必先使其國民對國家已往歷史有深厚的認識。”——據錢穆《國史大綱》等整理(2)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從章太炎“國之有史久遠,則亡滅之難”的認識入手,例舉人類文明演進的相關史實,以“共同的歷史記憶”為主題,寫一篇歷史小論文。(要求:自擬標題,史實例舉充分,觀點陳述正確,結論合理)(12分)知識限定范圍:中國史、世界史物質方面的共同記憶;精神文化方面的共同記憶;文明的延續性文化認同答題題型物質和精神文化方面雙重屬性的共同記憶。【參考示例1】標題:長城是中華民族的共同歷史記憶論述:長城,這一橫跨中國遼闊地域的古老建筑,不僅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更是我們共同的歷史記憶。長城的修建始于先秦時期,諸侯國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襲,開始在邊境地區修筑城墻。秦始皇統一六國后,為抵御匈奴,將這些城墻連接起來,并進行大規模的擴建,初步形成了萬里長城。此后,歷代王朝不斷對長城進行修繕和擴建,特別是明朝時期,長城的防御體系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完善。長城不僅是軍事防御工程,更是中華民族的歷史見證。它見證了中華民族在抵御外敵入侵、保衛家園過程中的英勇與智慧。長城的存在,使得中原地區得以免受北方游牧民族的頻繁侵擾,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和發展提供了相對穩定的環境。長城不僅具有軍事價值,更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它是中華民族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精神的象征。長城的修建過程中,無數勞動人民付出了艱辛的努力,他們的智慧和汗水凝聚成了這道雄偉的防線。同時,長城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它見證了中華民族與周邊民族的交流與融合。長城作為中華民族的共同歷史記憶,深深地烙印在每個人的心中。無論是身處中原還是邊疆,無論是漢族還是少數民族,長城都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它承載著中華民族的自豪與榮耀,也提醒著我們銘記歷史、珍惜和平。綜上所述,長城是中華民族的共同歷史記憶,它見證了中華民族的歷史變遷和發展,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價值。在未來的歲月里,我們應該繼續傳承和弘揚長城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參考示例2】標題:黃河是中華民族的共同歷史記憶論述: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早在新石器時代,黃河沿岸的居民就已經開始從事農業生產,孕育出了原始的農耕文明。這些早期的文明遺址,如半坡文化、仰韶文化等,都位于黃河流域,證明了黃河在中華民族誕生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黃河多次泛濫成災,給沿岸居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然而,正是這些災難促使中華民族不斷與黃河抗爭,發展出了獨特的治水文化和水利工程。從大禹治水到現代的三門峽水庫,中華民族在治理黃河的過程中,展現出了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的精神。這些治水活動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防火門材料采購合同
- 苗木供應購銷合同
- 飛機票轉讓合同
- 工程風險規避闡明合同
- 建筑勞務承包合同示范
- 飛機零部件采購協議
- 通信網絡協議與數據傳輸原理測試卷
- 農業生態循環經濟生產方案合同
- 郵件營銷策略制定和執行服務協議
- 電子商務平臺物流服務協議
- 帶狀皰疹性腦膜腦炎的治療及護理
- 2023年擴散膜行業市場需求分析報告及未來五至十年行業預測報告
- 老年患者預防燙傷
- 2024年江蘇綠色東海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GB/T 43564-2023中小學合成材料面層田徑場地
- 知行合一:王陽明傳
- 廣告宣傳欄及雕塑采購項目服務投標方案(技術標)
- 國開《Windows網絡操作系統管理》形考任務4-配置故障轉移群集服務實訓
- 波浪理論基礎圖解
- 角的度量說課PPT
- 肥皂盒模具畢業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