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水文復習題1(含答案)_第1頁
工程水文復習題1(含答案)_第2頁
工程水文復習題1(含答案)_第3頁
工程水文復習題1(含答案)_第4頁
工程水文復習題1(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K2MG-E《專業技術人員績效管理與業務能力提升》練習與答案K2MG-E《專業技術人員績效管理與業務能力提升》練習與答案PAGEPAGE18K2MG-E《專業技術人員績效管理與業務能力提升》練習與答案PAGE填空:

1.工程水文學是水文學的一個重要分支,為(工程設計、施工、運行管理)提供水文依據的一門科學。

2.工程水文學的內容,根據在工程設計、施工、管理中的作用,基本可分為兩個方面:(水文分析與計算、水文預報)。

3.水資源是水文循環使陸地一定區域內平均每年產生的淡水量,通常用(多年平均年降雨量和多年平均年徑流量)描述。

4.根據水文現象變化的基本規律,水文計算的基本方法可分為:(成因分析法、數理統計法、地區綜合法)。

選擇:

1.水文分析與計算,是預計水文變量在的概率分布情況。

a、任一時期內b、預見期內c、未來很長的時期內d、某一時刻

2.水文預報,是預計某一水文變量在的大小和時程變化。

a、任一時期內b、預見期內c、以前很長的時期內d、某一時刻

3.水資源是一種

a、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b、再生資源

c、非再生資源d、無限的資源

判斷:

1.自然界中的水位、流量、降雨、蒸發、泥沙、水溫、冰情、水質等,都是通常所說的水文現象。√

2.水文現象的變化,如河道某一斷面的水位、流量過程,常常具有某種程度的多年變化周期、年變化周期等。√

1.水文現象有哪些基本規律和相應的研究方法?

答案:

水文規律,基本上可分為成因規律和統計規律兩類,相應地,水文計算方法則分為成因分析法和數理統計法。也有將水文規律分為三類的,即成因規律、統計規律和地區綜合規律,相應地,水文計算方法則分為成因分析法、數理統計法和地區綜合法。

計算:

1.將全球的陸地作為一個獨立的單元系統,已知多年平均降水量Pc=119000km3、多年平均蒸發量Ec=72000km3、試根據區域水量平衡原理(質量守恒原理)計算多年平均情況下每年從陸地流入海洋的徑流量R為多少?

答案:

根據水量平衡原理,對于全球的陸地區域,多年年平均得到的水量為多年年平均得到的水量為多年年平均降水量Pc,必然等于多年年平均流出的水量,即多年年平均蒸發量Ec與多年年平均流入海洋的徑流量R之和。由此可得:R=Pc-Ec=119000-72000=47000km3

2.將全球作為一個獨立的單元系統,當已知全球海洋的多年平均蒸發量Eo=505000km3、陸地的多年平均蒸發量Ec=72000km3,試根據全球的水量平衡原理推算全球多年平均降水量為多少?

答案:

對于全球來說,根據水量平衡原理,全球的多年年平均降水量P必然等于全球的多年年平均蒸發量,即收支平衡,由此可得:P=Eo+Ec=505000+72000=47000km3填空:

1.水文循環的外因是(太陽輻射和地球引力),內因是(水的固、液、氣三態的相互轉化)

2.水文循環的重要環節有(降雨、徑流、蒸發、下滲)

3.地面分水線與地下分水線在垂直方向彼此重合,且在流域出口河床下切較深的流域,稱為(閉合)流域;否則,稱(非閉合)流域。

4.單位河長的落差稱為(河道縱比降)。

5.流域平均單位面積內的河流總長度稱為(河網密度)。

6.閉合流域中,流域蓄水變量的多年平均值近視為(0)。

8.自記雨量計按傳感方式分為(稱重式、虹吸式、翻斗式)。

9.計算流域平均雨深的方法通常有(算術平均法、泰森多邊形法、等雨量線法)。

10.流域的總蒸發主要決定于(土壤)蒸發和(植被蒸發)和(水面蒸散發)。

11.包氣帶土壤中所能保持的水分最大量稱為(田間持水量)。

12.土壤中的水分按主要作用力的不同,可分為(吸濕水、薄膜水、毛管水、重力水)等類型。

選擇:

1.山區河流的水面比降一般比平原河流的水面比降。

a、相當b、小c、平緩d、大

2.甲流域為羽狀水系,乙流域為扇狀水系,其他流域下墊面因素和氣象因素均相同,對相同的短歷時暴雨所形成的流量過程,甲流域的洪峰流量比乙流域的。

a、洪峰流量小、峰現時間早b、洪峰流量小、峰現時間早

c、洪峰流量大、峰現時間晚d、洪峰流量大、峰現時間早

3.甲、乙兩流域除流域植被率甲大于乙外,其他流域下墊面因素和氣象因素均相同,對相同降雨所形成的流量過程,甲流域的洪峰流量比乙流域的。

a、洪峰流量大、峰現時間晚b、洪峰流量小、峰現時間早

c、洪峰流量大、峰現時間早d、洪峰流量小、峰現時間晚

4.流域的總蒸發包括。

a、水面蒸發、陸面蒸發、植物蒸散發b、水面蒸發、土壤蒸發、陸面蒸散發

c、陸面蒸發、植物蒸散發、土壤蒸發d、水面蒸發、植物蒸散發、土壤蒸發

6.E601型等水面蒸發器觀測的日水面蒸發量與那里的大水體日蒸發量的關系是

a、前者小于后者b、前者大于后者c、二者相等d、二者有一定的相關關系。

7.下滲容量(能力)曲線,是指

a、降雨期間的土壤下滲過程線

b、干燥的土壤在充分供水條件下得下滲過程線

c、充分濕潤后的土壤在降雨期間的下滲過程線

d、土壤的下滲累積過程線

8.決定土壤穩定入滲率fc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a、降雨強度b、降雨初期的土壤含水量c、降雨歷時d、土壤特性

9.一次降雨形成徑流的損失量包括。

a、植物截留,填洼和蒸發

b、植物截留,填洼、補充土壤缺水和蒸發

c、植物截留,填洼、補充土壤吸著水和蒸發

d、植物截留,填洼、補充土壤毛管水和蒸發

10.自然界中水文循環的主要環節是。

a、截留、填洼、下滲、蒸發

b、蒸發、降水、下滲、徑流

c、截留、下滲、徑流、蒸發

d、蒸發、散發、降水、下滲

11.某閉合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為950mm,多年平均徑流深為450mm,則多年平均年蒸發量為。

a、450mmb、500mmc、950mmd、1400mm

12.某流域面積為1000km2,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050mm,多年平均流量為15m3/s,該流域多年平均的徑流系數為。

a、0.55b、0.45c、0.65d、0.68

13.某水文站控制面積為680km2,多年平均年徑流模數為10L/(s·km2),則換算成年徑流深為。

a、315.4mmb、587.5mmc、463.8mmd、408.5mm

14.某閉合流域的面積為1000km2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050mm,多年平均蒸發量為

576mm,則多年平均流量為。

a、150m3/sb、15m3/sc、74m3/s

d、18m3/s

15.水量平衡方程式P-R-E=ΔW(其中P、R、E、ΔW分別為某一時段的流域降水量、徑流量、蒸發量和蓄水變量)適用于.

a、非閉合流域任意時段情況b、非閉合流域多年平均情況

C、閉合流域多年平均情況d、閉合流域任意時段情況

16.流域中大量毀林開荒后,流域的洪水流量一般比毀林開荒前

a、增大b、減少c、不變d、減少或不變

17.我國年徑流深分布的總趨勢基本上是

a、自東南向西北遞減b、自東南向西北遞增

c、分布其本均勻d、自西向東遞減

18.土層的包氣帶是指

a、土壤的表層b、地面到地下潛水面之間的土層

C、地面以下的整個土層d、地下潛水面以下的土層

19.某流域(為閉合流域)上有一場暴雨洪水,其凈雨量將

a、等于其相應的降雨量b、大于其相應的徑流量

C、等于其相應的徑流量d、小于其相應的徑流量

判斷:

1.計算時間的長短,對水量計算平衡方程有影響。√

2.虹吸式自記雨量計記錄的是降雨累積過程。√

3.用等雨深線法計算流域平均降雨量,適用于地形變化比較大的大流域。√

4.垂直平分法(即泰森多邊形法)假定雨量站所代表的面積在不同降水過程中固定不變,因此與實際降水空間分布不完全符合。√

簡答:

1.毀林開荒為什么會加劇下游的洪水災害?

答案:

①毀林開荒使山區的植被受到破壞,暴雨時將會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使下游河道淤塞,排水不暢;②裸露的坡地,下滲差,暴雨時產生地面徑流大,匯流速度快,使洪峰大大增高。

2.圍墾湖泊為什么會使洪水加劇?

答案:

圍墾湖泊,主要使湖泊的蓄洪容積大大減小;同時,被圍墾的土地,還要大量排漬,使河流洪水顯著加劇。

3.累積雨量過程線與降雨強度過程線有何聯系?

答案:

累積雨量過程線是降雨強度過程線的積分,可由逐時段的雨量沿時程累加求得;各時段的雨量可由累積雨量過程線差分得到,除以相應的時段長,得各時段雨強,從而繪出降雨強度過程線。

4.蒸發器折算系數K值的大小隨哪些因素而異?

答案:

蒸發器折算系數K值的大小主要隨下列因素影響而變化:①蒸發器的類型;②地理環境情況;③季節月份的不同。

5.影響土壤下滲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案:

影響土壤下滲的因素主要有:土壤地質性質、降雨、植被、流域地形及人類活動因素。

6.一場降雨洪水的凈雨和徑流在數量上相等,但有何區別?

答案:

凈雨和徑流過程不同,凈雨是扣除損失后的那一部分降雨,分布在整個流域上。凈雨是徑流的來源,徑流是凈雨的歸宿。凈雨經過流域匯流形成出口的徑流過程,降雨停止時凈雨便停止了,但降雨停止后徑流卻要延續很長時間。

7.一次降雨過程中,下滲是否總按下滲能力進行?為什么?

答案:

下滲能力是充分供水條件下得下滲率,而一次實際降雨過程并不都是充分供水,當降雨強度小于該時刻的下滲能力時,只能按降雨強度下滲,當降雨強度大雨或等于該時刻的下滲能力時,才能按下滲能力下滲。

8.影響徑流的因素中,人類活動措施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

在水文學中,人類活動包括影響水文循環的各類大規模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如修建水利水電工程,大面積灌溉和排水,各種水土保護措施,土地利用方式,都市化和工業化等活動。

9.流域降雨特性不同,對流域出口的洪水有哪些影響?

答案:

一般降雨量大,洪量也大。當降雨量相同,歷時愈短,則雨強愈大,所產生的洪峰流量也愈大,洪峰過程線成尖瘦形;暴雨中心位置在下游時,洪峰流量則較大,峰現時間較早;暴雨中心在上游時,洪峰流量就要小些,峰現時間較晚。

10.同樣暴雨情況下,為什么流域城市化后的洪水比天然流域的顯著增大?

答案:

與天然流域相比,流域城市化后,大量的透水面積,如林地、草地、農田變為不透水的面積,如房屋、街道、路面等,下滲大大變小;還有許多水塘、湖泊被填,調蓄容積減少。從流域水量平衡方程可知,這必然使徑流量比天然情況的顯著增大。另外,城市化后的排水渠道更為順暢,匯流速度加快,雨水更容易匯集、從而使洪峰增高。

計算:

1.已知某河從河源至河口總長L為5500m,其縱斷面如圖所示,A、B、C、D、E各點地面高程分別為48、24、17、15、14m,各河段長度l1、l2、l3、l4分另為800、1300、1400、2000m,試推求該河流的平均縱比降。

答案:

2.某流域如圖所示,流域面積300km2流域內及其附近有A、B、C三個雨量站,其上有一次降雨,他們的雨量依次為260mm、120mm和150mm,試繪出泰森多邊形圖,并用算術平均法和泰森多邊形法計算該次降雨的平均面雨量。(提示:A、C雨量站泰森多邊形權重分別為0.56、0.44)。

答案:

⑴算術平均法:按流域內的糧站的雨量計算:

⑵泰森多邊形法:有三站分布情況,作泰森多邊形于圖。可見B站離流域過遠,在流域內的代表面積為0,A、C站代表面積的權重分別為0.56、0.44故得:

3.某流域面積F=600km2其上有一次暴雨洪水,測得流域平均雨量=190mm,該次洪水的徑流總量W=8000×104m3試求該次暴雨的損失量為多少?

答案:

該次暴雨洪水的徑流深,因為損失量S就是不能形成河流洪水的那一部分降雨,故有

4.某流域面積F=300km2,從該地區的水文手冊中查得多年平均年最大洪峰流量模數=2.8m3/(s·km2),試求該流域的多年平均年最大洪峰流量Qm為多少?能否按所給資料推求多年平均年最大洪峰的洪量?

答案:

⑴計算多年年平均年最大洪峰流量⑵不能按所給資料推求多年平均年最大洪峰的洪量,因為洪峰流量是瞬時值,而洪量則對應于一定的時段。

5.某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積F=800km2,其上有一次降雨,流域平均雨量=230mm,形成的洪水過程如表,試求:1)該次洪水的徑流總量;2)該次洪水的徑流深;3)該次洪水的徑流模數。

答案:

由表資料計算如下:⑴該次洪水的徑流總量:

⑵該次洪水的徑流深:

⑶該次洪水的徑流系數:

6.某站控制流域面積F=121000km2,多年平均年降水量=767mm,多年平均流量=822m3/s,試根據這些資料計算多年平均年徑流總量、多年平均年徑流深、多年平均流量模數,多年平均年徑流系數。

答案:

⑴計算多年平均年徑流總量:

⑵計算多年平均年徑流深:

⑶計算多年平均流量模數:

⑷計算多年平均徑流系數:

7.某閉合流域面積F=1000km2,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400mm,多年平均流量=20m3/s,今后擬在本流域修建水庫,由此增加的水面面積ΔF=100km2,按當地蒸發皿實測的多年平均蒸發值器=2000mm,蒸發皿折算系數k=0.8,該流域原來的水面面積極微,可忽略。若修建水庫前后流域的氣候條件保持不變,試問建庫后多年平均流量’(m3/s)為多少?

答案:

⑴計算多年平均路面蒸發量:建庫前,流域中水面面積甚微,流域蒸發基本等于陸面蒸發,故:

⑵計算建庫后的陸面平均流域蒸發量:建庫后,流域的水面蒸發已不能忽略,因此:

⑶計算建庫后流域的多年平均徑流深:

⑷計算建庫后多年平均流量:

填空:

1.水位是指(河流、湖泊、水庫及海洋等水體的自由水面的高程)

2.我國現在統一規定的水準基面為(青島黃海基準面)

3.水位觀測的常用設備有(水尺、自記水位計)兩類。

4.水位的觀測包括(基本水尺水位和比降水尺水位)。

5.用流速儀施測某點的流速,實際上是測出流速儀在該點的(轉數)。

6.為了消除水流脈動的影響,用流速儀測速的歷時一般不應少于(100s)。

選擇:

1.水位觀測的精度一般準確到。

A1mB0.1mC0.01mD0.001m

2.當一日內水位較大時,由水位查水位流量關系曲線以推求日平均流量,其水位是用。

a、算術平均法計算的日平均水位

b、12時的水位

C、面積包圍法計算的日平均水位

d、日最高水位與最低水位的平均值

計算:

1.某河某站橫斷面如果所示,試根據所給測流資料該站流量和斷面平均流速。圖中測線水深h1=1.5m,h2=1.0m,h3=0.5m,V0.2,V0.6,V0.8分別表示測線在0.2h,0.6h,0.8h出的測點流速,α左,α右分別表示左右岸的岸邊系數。

答案:⑴垂線平均流速的計算:

⑵部分面積的計算:

⑶部分面積平均流速的計算:

⑷斷面流量的計算:

⑸斷面平均流速的計算:3.某水文站觀測水位的記錄如圖所示,試用面積包圍法計算該日的日平均水位。圖1-3-4某水文站觀測的水位記錄答案:填空計算經驗頻率的數學期望公式為(p=m/(n+1)*100%。

2.重現期是指(某隨機事件在長期過程中平均多少年出現一次)。

3.百年一遇的洪水是指(大于等于這樣的洪水在長期過程中平均100年出現一次。)

4.十年一遇的枯水年是指(小于等于這樣的年徑流量在長期過程中平均每10年出現一次)。

5.水文上研究樣本系列的目的是用樣本的:(頻率分布來估計總體的頻率分布)。

6.在水文分析計算中,相關分析的目的是(插補展延系列)。

7.相關系數r表示(依變量與自變量之間的相關密切程度)。8、皮爾遜III型頻率曲線,當、Cs不變,增大Cv值時,則該線左端部分上升,右端部分下降,有順時針轉動的趨勢。9、皮爾遜III型頻率曲線,當、Cv不變,增大Cs值時,則該線變彎,(即兩端上翹,中間下凹)。0、皮爾遜III型頻率曲線,當Cv、Cs不變,增大值時,則該線統一升高。

選擇:

1.水文統計的任務是研究和分析水文隨機現象的

a、必然變化特性b、自然變化特性c、統計變化特性d、可能變化特性

2.P=5%的豐水年,其重現期T等于年。

a、5b、50c、20d、95

簡答:

1.現行水文頻率計算配線法的實質是什么?簡述配線法的方法步驟。

答案:

配線法的實質認為樣本的經驗分布反映了總體分布的一部分,因此可用配線法推求總體分布,其步驟如下:①經過審核的實測水文資料,按變量由大到小的次序排列,以各變量的序號m,代入式中,計算其經驗頻率值P,并將(x,p)點繪在頻率格紙上;②以實測資料為樣本,用無偏估計值公式計算統計參數由于Cs抽樣誤差太大,一般當樣本容量不夠大時,常根據經驗估計Cs值;③選定線型,一般采用皮爾遜Ⅲ型曲線,如配合不好,可改用其他線型,如克~閔型等;④按計算的及假定Cs的幾個值,組成幾組方案,分別查皮爾遜Ⅲ型曲線的Ф值或Kp值表,并計算出各種頻率對應的Xp,最后以Xp為縱坐標,以P為橫坐標,將幾條理論頻率曲線點繪在有經驗點據的圖上⑤經分析比較,選一條與經驗頻率點配合較好的曲線作為計算成果。

計算:

1.已知某流域年徑流深R與年降雨量P成直線相關,并求得年雨量均值P=950mm,年平均徑流深=460mm,回歸系數RR/P=0.85,(1)列出R倚P的相關方程?(2)某年年雨量為1500mm,求年徑流深。

答案:

R倚P的相關方程:

年雨量P=1500mm時,年徑流深為:填空:

1.某一年的年徑流量與多年平均的年徑流量之比稱為(年徑流量的模比系數)

2.描述河川徑流變化特性時可用(徑流年內)變化和(徑流年際)變化來描述。

3.下墊面對年徑流的影響,一方面(通過流域蓄水量變化值影響年徑流的變化),另一方面(通過對氣候因素的影響間接地對年徑流量發生作用)。

4.水文資料的“三性”審查是指對資料的(可靠性、一致性、代表性)進行審查。

5.當年徑流系列一致性遭到破壞時,必須對受到人類活動影響時期的水文資料進行(還原)計算,使之(還原到天然)狀態。

6.流域的上游修建引水工程后,使下游實測資料的一致性遭到破壞,在資料一致性改正中,一定要將資料修正到引水工程建成(前)的同一基礎上。在缺乏實測徑流資料時,年徑流量的估算常用一些間接的方法(如參數等值線圖法、經驗公式法,水文比擬法等)。采用這些方法的前提是(設計流域所在的區域內有水文特征值綜合分析成果或參證站)

7.在一定的興利目標下,設計年徑流的設計頻率愈大,則相應的設計年徑流量就愈(小),要求的水庫興利庫容就愈(大)

8.年徑流設計成果合理性分析,主要是對(配線所得的均值、CV、cs)進行合理性分析。推求設計代表年年徑流量的年內分配時,選擇典型年的分配有二:(選擇年徑流量接近設計年徑流量的年份作為典型年;選擇分配情況對工程較為不利的年份作物典型年),在典型年的選擇中,當選出的典型年不只一個時,對灌溉工程,應該選取(灌溉需水期的徑流量相對較小,非灌溉期的徑流量相對較大的年份),在典型年的選擇中,當選出的典型年不只一個時,對水電工程,應該選取(枯水期較長徑流又較枯的年份)。

選擇:

1.流域中的湖泊圍墾以后,流域多年平均年徑流量一般比圍墾前。

a、增大b、減少c、不變d、不肯定

2.在年徑流系列的代表性審查中,一般將的同名統計參數相比較,當兩者大致接近時,則認為設計變量系列具有代表性。

a、參證變量長系列與設計變量系列

b、同期的參證變量系列與設計變量系列

c、參證變量長系列與設計變量同期的參證變量系列

d、參證變量長系列與設計變量非同期的參證變量系列。

3.在設計年徑流的分析計算中,把短系列資料展延成長系列資料的目的是

a、增加系列的代表性b、增加系列的可靠性

C、增加系列的一致性d、考慮安全

判斷:

1.細潤地區,降水量較多,年徑流系數較大,從而使年徑流量與年降水量關系密切。√

2.設計年徑流年內分配計算中,由于采用同一縮放倍比來縮放豐、平、枯水三種典型年,因此稱此為同倍比縮放法。×

3.減小年徑流系列的抽樣誤差,最有效的方法是提高資料的代表性。√

簡答:

1.人類活動對年徑流有哪些方面的影響?其中間接影響如修建水利工程等措施的實質是什么?如何影響年徑流及其變化?

答案:

有直接與間接兩方面的影響,直接影響如跨流域調水,間接影響如植樹造林,通過影響氣候和下墊面而對徑流產生影響。修建水利工程等措施的實質是改變下墊面性質而影響年徑流,它們將使蒸發增加,從而使年徑流量減少;調蓄能力增加,從而使徑流的年內、年際變化趨于平緩。

2.何謂保證率?若某水庫在運行100年中有85年保證了供水要求,其保證率為多少?破壞率又為多少?

答案:

保證率就是用水的保證程度,常用頻率表示。保證率為P=85%;破壞率為q=1-85%=15%。

3.怎樣選擇參證站?單站(一個站)的年雨量能否作為展延年徑流系列的參證變量?

答案:

參證站的參證變量應具備下列幾個條件:①參證變量與設計變量在成因上有密切的聯系;②參證變量與設計變量有一段相當長的平行觀測資料,以便建立相關關系;③參證變量必須具有長期的實測資料,以便展延設計站系列使之符合代表性的要求。若流域面積不大,單站的年雨量與流域平均年雨量有密切關系,且單站年雨量系列較長,可以考慮用點雨量,即單站雨量代替流域平均降雨量,以點雨量資料展延徑流系列。

4.缺乏實測資料時,怎樣推求設計年徑流量?

答案:

缺乏實測資料時,一般可采用水文比擬法或年徑流量統計參數等值線圖、分區圖法求得均值、Cv、Cs,并確定線型,推求年徑流理論頻率曲線,再由設計頻率查此曲線得設計年徑流量。

5.展延年徑流系列的關鍵是選取參證變量,簡述參證變量應具備的條件。

答案:

參證變量應具備下列幾個條件:①參證變量與設計變量在成因上有密切的聯系;②參證變量與設計變量有一段相當長的平行觀測資料,以便建立相關關系;③參證變量必須具有長期的實測資料,以便展延設計站系列使之符合代表性的要求。

6.推求設計年徑流量的年內分配時,應遵循什么原則選擇典型年?

答案:

選擇典型年的原則有二:①典型年的年徑流量應接近設計年徑流量;②對工程設計偏于安全。

7.簡述具有長期實測資料情況下,用設計代表年法推求年內分配的方法步驟。

答案:

方法步驟為:①根據長期年徑流系列進行頻率計算,推求設計年徑流量Qp;②按選擇代表年(典型年)的原則,在實際資料中選擇典型年Q典;③以K=Qp/Q典分別乘典型年各月的月徑流量,得設計年徑流的各月徑流量,即設計年徑流的年內分配。

計算:

1.某站1958~1976年個與徑流量列于表中,試結合KP表,求P=10%的設計豐水年、P=50%的設計平水年、P=90%的設計枯水年的設計年徑流量。

答案:

(1)將各年的年平均流量Q年由大到小排序,計算經驗頻率,并點繪在頻率格紙上。經驗頻率計算結果如表,經驗頻率點如圖。

(2)由表的Σqi=197.4和Σ(Ki-1)2=1.6310,得

(3)設Cs=2Cv由Cv=0.31查表得相應頻率P的KP值(內插),則,成果列下表。并繪于圖中,以實線表示。理論頻率曲線與經驗點據配合良好,相應將統計參數也最后確定下來。

(4)在圖中的P——Ⅲ型,理論頻率曲線上查出相應頻率為10%,50%,90%的設計年徑流量,或直接用表中的Q10%、Q50%、Q90%值。

填空:

1.設計洪水的標準按保護對象的不同分為兩類:第一類為保障(下游防護對象免除一定洪水災害)的防洪標準;第二類為確保水庫大壩等水工建筑物自身安全的洪水標準。

2.設計洪水的標準按保護對象的不同分為兩類:第一類為保障防護對象免除一定洪水災害的防洪標準;第二類為確保(水庫大壩等水工建筑物自身安全)的洪水標準。

3.設計永久性水工建筑物需考慮(正常運用標準)及(非常運用標準)兩種洪水標準,通常稱前者回設計標準,后者為校核標準。

4.通常用(洪峰、洪量、洪水過程線)三要素描述洪水過程。

5.洪水資料系列有兩種情況:一是系列中沒有特大洪水值,稱為(連續)系列;二是系列中有特大洪水值,稱為(不連續)系列。

6.用矩法計算不連續系列(N年中有a次特大洪水)統計參數時,假定實測洪水(n年)除去實測特大洪水(l次)后構成的(n—l)年系列的(均值)和(均方差)與除去特大洪水后的(N—a)年系列的相等。

7.在設計洪水計算中,洪峰及各時段洪量采用不同倍比,使放大后的典型洪水過程線的洪峰及各歷時的洪量分別等于設計洪峰和設計洪量值,此種放大方法稱為(同頻率放大)

8.在洪水峰、量頻率計算中,洪水資料的選樣采用(固定時段年最大值法)

9.采用典型洪水過程線放大的方法推求設計洪水過程線,兩種放大方法是(同頻率放大、同倍比放大)

10.洪水事件是隨機事件,某水庫按百年一遇洪水設計,在水庫運行期間,連續兩年發生等于、大于該標準洪水的可能性是(0.01%)11.入庫洪水包括入庫斷面洪水、區間路面洪水和庫面洪水。12.入庫洪水過程線較壩址洪水過程線,洪峰變大,峰現時間提前。13.分期設計洪水各分期的劃分是依據根據洪水季節性變化規律,將整個汛期劃分為若干個相互基本獨立的分期。14.分期洪水的選樣是采用年分期最大值法。15.洪水地區組成的計算方法有典型洪水地區分配法和同頻率控制地區組成法。

選擇:

1.設計洪水的三個要素是的概率分布情況。

a、設計洪水標準、設計洪峰流量、設計洪水歷時

b、洪峰流量、洪水總量和洪水過程線

c、設計洪峰流量、1d洪量、3d洪量

d、設計洪峰流量、設計洪水總量、設計洪水過程線

2.洪水峰、量頻率計算中,洪峰流量選樣的方法是。

a、最大值法b、年最大值法c、超定量法d、超均值法

3.確定歷史洪水重現期的方法是

a、根據適線確定b、按暴雨資料確定

c、按國家規范確定d、由歷史洪水調查考證確定

4.對特大洪水進行處理的內容是

a、插補展延洪水資料b、代表性分析

c、經驗頻率和統計參數的計算d、選擇設計標準

5.某河段已查明在N年中有a項特大洪水,其中l個發生在實測系列n年內,在特大洪水處理時,對這種不連續系列的統計參數和Cv的計算,我國廣泛采用包含特大制的矩法公式。該公式包括的假定是(a)

6.對設計站歷年水位流量關系曲線對比分析的目的是

a、檢查洪水的一致性b、檢查洪水的可靠性

c、檢查洪水的代表性d、檢查洪水的大小

7.對設計流域歷史特大洪水調查考證的目的是

a、提高系列的一致性b、提高系列的可靠性

C、提高系列的代表性d、使洪水系列延長一年

8.對設計站與上下游站平行觀測的流量資料對比分析的目的是

a、檢查洪水的一致性b、檢查洪水的可靠性

c、檢查洪水的代表性d、檢查洪水的大小

9.用典型洪水同頻率放大法推求設計洪水,則

a、峰不一定等于設計洪峰、量等于設計洪量

b、峰等于設計洪峰、量不一定等于設計洪量

C、峰等于設計洪峰、量等于設計洪量

d、峰和量都不等于設計值

10選擇典型洪水的原則是“可能”和“不利”,所謂不利是指

a、典型洪水峰型集中,主峰靠前b、典型洪水峰型集中,主峰居中

C、典型洪水峰型集中,主峰靠后d、典型洪水歷時長,洪量較大

判斷:

1.同倍比放大法不能同時滿足設計、設計峰量具有相同頻率。√

2.同倍比縮放法用洪量放大倍比計算出來的設計洪水過程線,不能保證各時段洪量同時滿足同一設計頻率的要求。√

3.在用同倍比放大法中,已求得洪峰放大倍比為KQ=1.5,洪量放大倍比為KW=1.2,則按峰放大后的洪量小于設計洪量,按量放大的洪峰大于設計洪峰。×

簡答:

1.什么叫設計洪水,設計洪水包括那三個要素?

答案:

符合設計標準要求的洪水稱為設計洪水。設計洪水三要素包括:設計洪峰流量、設計洪水總量和設計洪水過程線。

2.推求設計洪水有哪幾種途徑?

答案:

根據資料的不同,推求設計洪水的途徑有:由流量資料推求設計洪水;由暴雨資料推求設計洪水。對于小流域,還可用推理公式法、地區經驗公式法等。

3.洪水的峰、量頻率計算中,如何選擇峰、量樣本系列?

答案:

洪峰的選樣采用年最大值法,即一年只選一個最大洪峰流量,以保證樣本變量的獨立性。洪量選樣采用固定時段選取年最大值法,固定時段采用1d、3d、5d、7d、15d、3d,在設計時段以內,還必須確定一些控制時段,這些控制時段洪量應具有相同的設計頻率。同一年內所選取的控制時段洪量,可發生在同一次洪水中,也可不發生在同一次洪水中,關鍵是選取其年最大值。例如設計歷時為7d,可用1d、3d作為控制時段,1d洪量可能包含在3d之內,也可能不包含在3d之內,甚至可以不包含在同一場洪水之內。

4.什么叫特大洪水?特大洪水的重現期如何確定?

答案:

比一般洪水大得多的洪水稱為特大洪水,一般QN/時,QN可以考慮作為特大洪水處理。目前,特大洪水的重現期一般是根據歷史洪水發生的年代來大致推估。①從發生年代至今為最大:N=設計年份一發生年份十1;②從調查考證的最遠年份至今為最大:N=設計年份一調查考證期最遠年份十1。

5.在洪水計算中應用哪些方法來提高資料的代表性?為什么要對特大洪水進行處理?

答案:

提高洪水資料代表性的方法有:①插補延長洪水系列;②進行歷史洪水調查,對特大洪水進行處理。因特大洪水加人系列后,使之成為不連續的系列,因此在作經驗頻率計算和統計參數計算時要進行處理。

7.從哪幾方面分析論證設計洪水成果的合理性?

答案:

從水量平衡原理、雨洪徑流形成規律、水文現象隨時間和地區的變化規律、各種因素對洪水的影響、統計參數的變化規律、與國內外發生的大洪水進行對比等。

8.某河段已查明在N年中有a項特大洪水,其中個發生在實測系列n年內,在特大洪水處理時,對這種不連續系列的統計參數和Cv的計算,我國廣泛采用包含特大制的矩法公式。試分析該公式包括一些什么假定?這些假定與實際情況符合嗎?為什么?

答案:

公式中包含兩條假定:①;②。如果在N—n的缺測年份內,通過洪水調查,確實沒有漏掉特大洪水,這種假定認為是正確的。

9.選擇典型洪水的原則是什么?

答案:

總的原則可歸納為兩條,即“可能”和“不利”。所謂“可能”,是指這種洪水在設計條件下是有可能發生的;所謂“不利”,是指這種洪水需要較大的水庫調節庫容。一般可從以下幾方面考慮:①資料完整,精度較高,接近設計值的實測大洪水過程線;②具有較好的代表性,即在發生季節、地區組成、峰型、主峰位置、洪水歷時及峰、量關系等方面能代表設計流域大洪水的特性;③選擇對防洪不利的典型,具體地說,就是選“峰高量大、峰型集中、主峰偏后”的典型洪水。④如水庫下游有防洪要求,應考慮與下游洪水遭遇的不利典型。

10.典型洪水放大有哪幾種方法?它們各有什么優缺點?

答案:

典型洪水放大有同倍比法和同頻率法兩種。同倍比法又有按洪峰倍比和按某一歷時洪量的倍比之分,該方法簡單,計算工作量小,但按峰放大和按量放大結果不同,按峰放大,放大后的洪峰等于設計洪峰,但洪量就不一定等于設計洪量。同頻率法能使放大后的過程線,洪峰等于設計洪峰,各歷時洪量都等于相應的設計洪量,但計算工作量較大,如控制時段過多,放大后的洪水過程線變形較大。

11.設計洪水過程線的同頻率放大法和同倍比放大法各適用于什么條件?

答案:

同倍比放大法推求設計洪水過程一般只能使峰或某一控制時段的量符合設計要求。按峰放大時,適用于以峰為控制的水利工程,如橋涵、堤防工程等;按量放大時,適用于調節性能很好的大型水利工程。同頻率放大法推求設計洪水過程線的最大特點是洪峰和各時段洪量均符合同一設計頻率,該法適用于峰,量均起重要作用的水利工程。

12.用同頻率放大法推求設計洪水過程線有何特點?寫出各時段的放大倍比計算公式。

答案:

:同頻率放大法推求的設計洪水過程線的洪峰和各控制時段洪量均能符合設計頻率的要求,但其形狀與典型洪水的形狀相比,往往會有一定的差異。例如,推求7d設計洪水,選擇1d、3d為控制時段,設Qmp、W1p、W3p、W7p為設計洪峰流量和1d、3d、7d設計洪量;QmD、W1D、W3D、W7D為典型洪水洪峰流量和1d,3d,7d典型洪量,則各時段的放大比KQ,KW1,KW3-1,KW7-3為:

洪峰的放大倍比

1d洪量的放大倍比

3d之內,1d之外的洪量的放大倍比

7d之內,3d之外的洪量的放大倍比

13.典型洪水同頻率放大的次序是什么?

答案:

典型洪水同頻率放大的次序是:先放大洪峰,再放大短歷時洪量,再放大長歷時洪量,即由里向外。

計算:

1.某水庫屬中型水庫,已知年最大洪峰流量系列的頻率計算結果為=1650m、。試確定大壩設計洪水標準,并計算該工程設計和校核標準下的洪峰流量。給出P—Ⅲ型曲線模比系數Kp值表如表。

答案:

因為該水庫屬中型水庫,根據水利部2000年頒發的編號為SL252——2000的《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水庫工程為Ⅲ等,大壩為3級建筑物,設計洪水標準為100~50年一遇;校核洪水標準為1000~500年一遇。從工程的重要性考慮,最后選定按100年一遇洪水設計,1000年一遇洪水校核。設計洪峰流量為:

2.某水庫壩址處有1954~1984年實測年最大洪峰流量資料,其中最大的四年洪峰流四次為;15080m3/s,9670m3/s,8320m3/s和7780m3/s。此外,調查到1924年發生過一次洪峰流量為16500m3/s的大洪水,是1883年以來最大的一次洪水,且1883~1953年間其余洪水的洪峰流量均在10000m3/s以下,是考慮特大洪水處理,用獨立樣本法和統一樣本法分別推求上述五項洪峰流量的經驗頻率。

答案:

考證期系列長度N=1984-1883+1=102(年)實測系列長度n=1984-1984+1=31(年)

3.某水文站有1950~2001年的實測洪水資料,其中1998年洪峰流量2680m3/s,為實測期內的特大洪水。另根據洪水調查,1870年發生的洪峰流量為3500m3/s和1932年發生的洪峰流量為2400m3/s的洪水,是1850年以來僅有的兩次歷史特大洪水。現已根據1950~2001年的實測洪水資料序列(不包括1998年洪峰)球的實測洪峰流量系列的均值為560m3/s,變差系數為0.95。試用矩法公式推求1850年以來的不連續洪峰流量序列的均值及其變差系數為多少?

答案:

(1)計算不連續系列的均值

(2)計算不連續系列的變差系數

4.已求得某站三天洪量頻率曲線為:=2460(m3/s·d)、Cv=0.60,Cs=2Cv,選得典型洪水過程線如下表,試按量的同倍比法推求千年一遇設計洪水過程線。

答案:

5.已求得某站千年一遇洪峰流量和1天、3天、7天洪量分別為:

。選得典型洪水過程線如表。試按同頻率放大法計算千年一遇設計洪水過程線。

答案:

5已知某多年調節水庫逐年的余缺水量,試計算逐年的興利庫容,并推求P=75%設計保證率下的興利庫容。年份起止時間(月份)余水量[(m3/s)月]虧水[(m3/s)月]累積水量[(m3/s)月]庫容[(m3/s)月]79~805~10350011~48080~815~990010~440081~825~98610~534082~836~10180011~325083~844~1015011~450084~855~10130011~540085~866~98010~4100086~875~95010~344087~884~960010~4120088~895~1060011~567089~905~104011~4155090~915~95010~448091~925~912010~531092~936~10130011~336093~944~1010011~462094~955~10401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