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村財務管理制度指南_第1頁
三農村財務管理制度指南_第2頁
三農村財務管理制度指南_第3頁
三農村財務管理制度指南_第4頁
三農村財務管理制度指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三農村財務管理制度指南TOC\o"1-2"\h\u4683第一章財務管理概述 365321.1財務管理概念 3289391.2財務管理任務與目標 4199861.2.1財務管理任務 4190941.2.2財務管理目標 479201.3財務管理原則 430247第二章財務組織結構 476502.1財務組織設置 4245712.1.1合理性原則 5270082.1.2精簡高效原則 5108682.1.3分級管理原則 5102992.2財務人員職責 585582.2.1財務經理 52352.2.2財務主管 5228222.2.3財務核算員 593642.2.4財務監督員 6239002.3財務部門內部管理制度 6234212.3.1財務預算管理制度 6150082.3.2財務核算管理制度 6224802.3.3財務報表管理制度 6150812.3.4財務分析管理制度 6251732.3.5財務審計管理制度 6143002.3.6財務人員培訓制度 623058第三章財務預算管理 6144603.1預算編制與審批 614883.1.1預算編制原則 6320143.1.2預算編制程序 7283703.1.3預算審批流程 7295653.2預算執行與監督 7302773.2.1預算執行要求 780683.2.2預算執行監督 890093.3預算調整與評價 875173.3.1預算調整條件 8217473.3.2預算調整程序 8232493.3.3預算評價 89865第四章資金管理 8168554.1資金籌集管理 8289834.2資金使用管理 9105384.3資金結算管理 94425第五章資產管理 9170145.1固定資產管理 9261155.1.1定義及范圍 9151205.1.2管理要求 1035845.1.3會計處理 10110965.2流動資產管理 10111475.2.1定義及范圍 1046565.2.2管理要求 1063275.2.3會計處理 10177135.3無形資產管理 10289935.3.1定義及范圍 10172875.3.2管理要求 10185645.3.3會計處理 112194第六章負債管理 11215086.1債務管理 1194176.1.1目的與原則 11223646.1.2債務分類與認定 11221246.1.3債務管理措施 11175566.2信貸管理 11268846.2.1目的與原則 11235936.2.2信貸業務范圍 1266086.2.3信貸管理措施 12128746.3擔保管理 12288006.3.1目的與原則 12274206.3.2擔保種類 12140726.3.3擔保管理措施 1319974第七章收入與支出管理 13204597.1收入管理 1341657.1.1收入來源 13275317.1.2收入確認 13310807.1.3收入核算 13211707.1.4收入分配 13226257.2支出管理 1410537.2.1支出范圍 14138917.2.2支出審批 14319227.2.3支出核算 14235397.2.4支出控制 1428057.3收支平衡管理 14108307.3.1收支預測 14202407.3.2收支平衡措施 141507.3.3收支平衡監控 1521524第八章成本費用管理 1528458.1成本核算 15216058.1.1目的與意義 15257458.1.2核算內容 1526758.1.3核算方法 1516168.2成本控制 15143678.2.1目的與意義 15104128.2.2控制措施 1688438.2.3控制方法 16312438.3成本分析與考核 16279408.3.1目的與意義 1631388.3.2分析內容 16220428.3.3考核指標 164518第九章財務報告與分析 17101689.1財務報告編制 1739929.1.1編制原則 1733659.1.2編制內容 1768219.1.3編制方法 17119369.2財務報告分析 1742059.2.1分析目的 17225859.2.2分析方法 1897069.3財務報告審計 18183119.3.1審計目的 1853309.3.2審計內容 18245679.3.3審計程序 1818729第十章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 181705810.1內部審計制度 181439610.1.1目的與原則 192811210.1.2審計內容與范圍 19527710.1.3審計程序與要求 192702410.2風險管理策略 192837610.2.1風險識別 192919610.2.2風險評估 19434510.2.3風險應對策略 192189210.3風險防范與處理 20489410.3.1風險防范措施 201102510.3.2風險處理程序 20第一章財務管理概述1.1財務管理概念財務管理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經濟活動中,對資金進行籌集、使用、分配、監督及管理的全過程。它旨在合理配置資源,提高經濟效益,保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可持續發展。財務管理涉及財務預測、財務決策、財務計劃、財務控制和財務分析等多個方面,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1.2財務管理任務與目標1.2.1財務管理任務農村財務管理的任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籌集資金:保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經濟活動中所需的資金來源,合理規劃資金結構,降低資金成本。(2)使用資金:合理安排資金使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實現資金的最大化利用。(3)分配收益:合理分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收益,保障成員利益,促進農村經濟發展。(4)監督與控制:對財務活動進行有效監督與控制,防范財務風險,保證財務安全。(5)財務分析:對財務活動進行分析,為決策提供依據,提高財務管理水平。1.2.2財務管理目標農村財務管理的主要目標包括:(1)保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財務安全,防止財務危機。(2)提高經濟效益,實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可持續發展。(3)維護成員利益,促進農村社會和諧穩定。1.3財務管理原則農村財務管理應遵循以下原則:(1)合法性原則:財務管理活動必須遵守國家法律法規,保證財務活動的合法性。(2)真實性原則:財務信息應當真實、完整、準確,不得有任何虛假記載。(3)透明度原則:財務信息應當向成員和社會公開,提高財務管理透明度。(4)效益性原則:財務管理應追求經濟效益,實現資金的最大化利用。(5)穩健性原則:在財務管理過程中,應保持謹慎,防止財務風險。(6)參與性原則:鼓勵成員參與財務管理,提高財務管理的民主性。第二章財務組織結構2.1財務組織設置農村財務組織是農村財務管理的核心機構,其設置應當遵循以下原則:2.1.1合理性原則財務組織設置應充分考慮農村財務管理的實際需求,保證財務組織結構合理、職能明確,有利于提高財務管理水平。2.1.2精簡高效原則財務組織設置應遵循精簡高效的原則,避免冗余和重復,保證財務組織運行高效、順暢。2.1.3分級管理原則財務組織設置應實行分級管理,明確各級財務組織的職責和權限,形成逐級負責、層層落實的管理體系。具體設置如下:(1)財務管理部門:負責農村財務管理工作的總體策劃、組織、協調和監督。(2)財務核算部門:負責農村財務核算、報表編制、財務分析等工作。(3)財務監督部門:負責對農村財務活動進行監督,保證財務管理的合規性。2.2財務人員職責財務人員是農村財務管理工作的實施者,其職責如下:2.2.1財務經理(1)負責組織、協調和領導財務管理部門工作。(2)制定和落實財務管理制度。(3)審核財務預算、決算,監督資金使用情況。(4)組織財務人員培訓,提高財務管理水平。2.2.2財務主管(1)負責財務核算部門的日常工作。(2)指導、監督財務核算工作,保證核算準確、及時。(3)負責財務報表的編制和審核。(4)參與財務分析和決策。2.2.3財務核算員(1)負責財務核算工作,保證核算數據準確、完整。(2)及時編制財務報表,提供財務信息。(3)參與財務分析和決策。2.2.4財務監督員(1)負責對農村財務活動進行監督,保證財務管理的合規性。(2)對財務核算結果進行審核,提出改進意見。(3)對財務管理制度執行情況進行檢查。2.3財務部門內部管理制度農村財務部門內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2.3.1財務預算管理制度明確財務預算的編制、審批、執行、調整和決算程序,保證預算管理的規范性。2.3.2財務核算管理制度規范財務核算流程,明確財務核算方法,保證核算結果的準確性。2.3.3財務報表管理制度規定財務報表的編制、審批、報送和存檔程序,保證報表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及時性。2.3.4財務分析管理制度明確財務分析的方法和程序,為決策提供有效的財務信息。2.3.5財務審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財務審計制度,保證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和權威性,促進財務管理的規范化和透明化。2.3.6財務人員培訓制度制定財務人員培訓計劃,提高財務人員業務素質,保證財務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第三章財務預算管理3.1預算編制與審批3.1.1預算編制原則農村財務預算編制應遵循以下原則:合法性、真實性、完整性、科學性和合理性。預算編制應充分體現農村財務管理的實際情況,保證預算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3.1.2預算編制程序預算編制應按照以下程序進行:(1)收集資料:財務部門應收集與預算編制相關的政策法規、財務報表、統計數據等資料。(2)預測分析:根據收集的資料,對農村財務收支進行預測分析,確定預算編制的初步方案。(3)草案編制:財務部門根據預測分析結果,編制預算草案。(4)征求意見:預算草案應征求相關部門和人員的意見,保證預算編制的全面性和準確性。(5)審批預算:預算草案經征求意見后,提交農村財務管理部門進行審批。3.1.3預算審批流程預算審批應遵循以下流程:(1)農村財務管理部門收到預算草案后,應進行初步審查,保證預算編制符合相關規定。(2)組織專家評審:農村財務管理部門組織專家對預算草案進行評審,提出修改意見和建議。(3)審批決定:農村財務管理部門根據專家評審意見,對預算草案進行修改完善,并作出審批決定。3.2預算執行與監督3.2.1預算執行要求預算執行應遵循以下要求:(1)嚴格執行預算:各部門和人員應按照預算規定的內容和標準進行財務活動。(2)保證預算執行進度:財務部門應定期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跟蹤分析,保證預算進度與實際需求相符。(3)預算調整:預算執行過程中,如遇到特殊情況,需對預算進行調整時,應按照規定的程序進行。3.2.2預算執行監督預算執行監督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內部監督:農村財務管理部門應建立健全內部監督機制,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監督。(2)外部監督:上級農村財務管理部門、審計部門等應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監督。(3)公眾監督:預算執行情況應向社會公開,接受公眾監督。3.3預算調整與評價3.3.1預算調整條件預算調整應滿足以下條件:(1)預算執行過程中,遇到特殊情況,導致預算無法按原計劃執行。(2)預算編制依據的政策法規、財務制度發生變化。(3)其他需要調整預算的情形。3.3.2預算調整程序預算調整應按照以下程序進行:(1)提出調整方案:財務部門根據實際情況,提出預算調整方案。(2)征求意見:預算調整方案應征求相關部門和人員的意見。(3)審批調整方案:農村財務管理部門對預算調整方案進行審批。3.3.3預算評價預算評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預算執行效果評價:評價預算執行情況與預期目標的差距,分析原因。(2)預算編制質量評價:評價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合理性和準確性。(3)預算管理機制評價:評價預算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和執行效果。第四章資金管理4.1資金籌集管理農村財務管理中,資金的籌集管理是一項的工作。應當依據國家和地方的政策,結合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資金籌集計劃。此計劃需明確籌集資金的用途、規模、期限、成本及還款方式等要素。在籌集資金的過程中,要注重合法合規,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財務制度執行。資金的來源應多元化,包括補助、農村集體資金、銀行貸款、社會捐贈等。同時要積極引導和鼓勵農村居民參與資金籌集,增強農村經濟的內在活力。針對資金籌集的具體操作,應當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保證資金籌集的透明度和安全性。財務管理部門要定期對資金籌集活動進行審計,防止出現違規操作和資金流失現象。4.2資金使用管理資金的使用管理是農村財務管理的核心環節,直接關系到農村經濟發展的效率和成果。資金使用管理應遵循經濟效益原則,保證資金投向符合農村經濟發展的長遠規劃。在資金使用前,必須進行嚴格的項目審批,對項目的可行性、預期效益和風險進行全面評估。審批通過后,要嚴格按照預算執行,保證資金使用的合規性和有效性。還需建立健全資金使用監管機制,對資金流向實施動態監控,保證資金用于既定用途。任何形式的資金挪用和浪費都是不允許的。對于大額資金使用,應實行集體決策,防止個人獨斷專行。4.3資金結算管理資金結算管理是農村財務管理中的末端環節,也是保證財務信息真實性和準確性的關鍵。農村財務管理部門應建立完善的資金結算制度,包括現金結算和銀行轉賬等。在進行資金結算時,必須嚴格遵守財務結算程序,保證每一筆資金的去向都有明確的記錄和憑證。對于現金結算,要建立現金日記賬,做到日清月結,防止現金流失。對于銀行轉賬,要定期與銀行對賬,保證賬務相符。同時要加強對資金結算的內部控制,防止出現結算錯誤和舞弊行為。對于財務報表中的資金結算項目,應定期進行審計,保證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和透明度。第五章資產管理5.1固定資產管理5.1.1定義及范圍固定資產是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為開展生產經營活動而持有的,使用年限超過一年,單價在一定金額以上的資產。固定資產包括但不限于土地、建筑物、機器設備、運輸工具等。5.1.2管理要求(1)建立固定資產臺賬,詳細記錄固定資產的名稱、數量、原值、凈值、使用狀態等信息。(2)定期進行固定資產清查,保證固定資產的實際情況與臺賬記錄相符。(3)加強對固定資產的維護保養,保證固定資產的正常使用。(4)對固定資產的購置、處置、報廢等環節進行嚴格審批,保證合規性。5.1.3會計處理固定資產的購置、處置、報廢等會計處理,應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進行。5.2流動資產管理5.2.1定義及范圍流動資產是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一年內可以轉換為現金或者用于消耗的資產。流動資產包括貨幣資金、短期投資、應收賬款、存貨等。5.2.2管理要求(1)建立健全流動資產管理制度,明確流動資產的管理責任。(2)加強貨幣資金管理,保證資金安全。(3)加強應收賬款管理,及時收回欠款,降低壞賬風險。(4)加強存貨管理,合理控制存貨規模,防止存貨積壓。5.2.3會計處理流動資產的購置、處置等會計處理,應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進行。5.3無形資產管理5.3.1定義及范圍無形資產是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持有的,沒有物理形態,但具有經濟價值的資產。無形資產包括專利權、商標權、土地使用權、非專利技術等。5.3.2管理要求(1)建立健全無形資產管理制度,明確無形資產的管理責任。(2)加強無形資產的購置、使用、處置等環節的管理,保證合規性。(3)對無形資產進行定期評估,合理確定無形資產的價值。(4)加強無形資產的保密工作,防止無形資產的流失。5.3.3會計處理無形資產的購置、處置等會計處理,應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進行。第六章負債管理6.1債務管理6.1.1目的與原則農村財務管理中的債務管理,旨在保證債務的合理使用、有效控制和風險防范。債務管理應遵循以下原則:(1)合法性原則:債務的形成、使用和管理應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及政策規定。(2)謹慎性原則:債務規模應控制在財務承受能力范圍內,避免過度舉債。(3)效益性原則:債務資金應用于經濟效益明顯的項目,保證資金的安全和增值。6.1.2債務分類與認定債務可分為短期債務、長期債務、有息債務和無息債務。具體分類如下:(1)短期債務:指償還期限在1年以內的債務。(2)長期債務:指償還期限超過1年的債務。(3)有息債務:指債務資金需支付利息的債務。(4)無息債務:指債務資金無需支付利息的債務。6.1.3債務管理措施農村財務管理部門應采取以下措施加強債務管理:(1)建立債務臺帳:詳細記錄債務的形成、使用、償還情況。(2)債務預算管理:將債務納入年度財務預算,合理預測債務規模和償債能力。(3)債務風險評估:定期對債務風險進行評估,保證債務風險處于可控范圍。(4)債務償還計劃:制定債務償還計劃,保證債務按時償還。6.2信貸管理6.2.1目的與原則信貸管理旨在保障農村金融機構的信貸資產安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信貸管理應遵循以下原則:(1)合法性原則:信貸業務應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及政策規定。(2)安全性原則:保證信貸資產的安全,降低信貸風險。(3)效益性原則:提高信貸資產的使用效益,促進農村經濟發展。6.2.2信貸業務范圍農村金融機構的信貸業務范圍包括:(1)農業生產貸款:支持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現代化。(2)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貸款: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改善。(3)農村消費貸款:滿足農村居民消費需求。(4)其他信貸業務:根據國家政策規定,開展其他信貸業務。6.2.3信貸管理措施農村金融機構應采取以下措施加強信貸管理:(1)信貸審批制度:建立完善的信貸審批制度,保證信貸資產安全。(2)信貸風險控制:加強信貸風險識別、評估和控制。(3)信貸資產質量監測:定期對信貸資產質量進行監測,保證信貸資產質量。(4)信貸政策宣傳:加強信貸政策宣傳,提高農村居民信貸意識。6.3擔保管理6.3.1目的與原則擔保管理旨在保障信貸資產的安全,降低信貸風險。擔保管理應遵循以下原則:(1)合法性原則:擔保行為應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及政策規定。(2)有效性原則:擔保物應具有實際價值,保證信貸資產安全。(3)適度性原則:擔保范圍應適度,避免過度擔保。6.3.2擔保種類擔保可分為以下幾種:(1)保證:擔保人對債務人的債務承擔履行保證責任。(2)抵押:債務人將其財產設定為債務的抵押物。(3)質押:債務人將其動產或權利質押給債權人。(4)留置:債權人因合同關系對債務人的財產享有留置權。6.3.3擔保管理措施農村金融機構應采取以下措施加強擔保管理:(1)擔保審查制度:建立完善的擔保審查制度,保證擔保物價值。(2)擔保合同管理:加強對擔保合同的管理,保證合同合法有效。(3)擔保物監管:對擔保物進行定期檢查,保證擔保物價值。(4)擔保風險防范:加強擔保風險識別、評估和控制。第七章收入與支出管理7.1收入管理7.1.1收入來源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收入主要包括土地流轉收入、發包收入、租賃收入、投資收益、補貼等。收入管理應當遵循合法、合規、透明、及時的原則。7.1.2收入確認收入確認應遵循以下原則:(1)收入實現原則:收入應當在經濟利益實現時確認。(2)權責發生制原則:收入應當在發生時確認,不論款項是否已經收到。(3)實際收入原則:收入應當以實際發生的金額為準。7.1.3收入核算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建立健全收入核算制度,保證收入真實、完整、準確。具體措施如下:(1)建立收入臺賬,詳細記錄各項收入的來源、金額、時間等信息。(2)定期對收入進行核對,保證收入數據的準確性。(3)按照財務會計制度要求,對收入進行分類、匯總、報告。7.1.4收入分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收入分配應遵循公平、合理、透明的原則。具體措施如下:(1)明確分配政策,制定分配方案。(2)按照分配方案,合理確定收入分配比例。(3)及時足額支付分配款項,保證成員權益。7.2支出管理7.2.1支出范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支出主要包括生產性支出、管理性支出、公益性支出等。支出管理應當遵循合法、合規、節約、有效的原則。7.2.2支出審批支出審批應遵循以下原則:(1)合法性原則:支出應符合法律法規和財務管理制度的要求。(2)合理性原則:支出應符合實際需要,不得超出預算范圍。(3)效益原則:支出應注重效益,提高資金使用效率。7.2.3支出核算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建立健全支出核算制度,保證支出真實、完整、準確。具體措施如下:(1)建立支出臺賬,詳細記錄各項支出的用途、金額、時間等信息。(2)定期對支出進行核對,保證支出數據的準確性。(3)按照財務會計制度要求,對支出進行分類、匯總、報告。7.2.4支出控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采取以下措施加強支出控制:(1)制定支出預算,明確支出范圍和標準。(2)建立支出審批制度,加強支出審批管理。(3)實行支出公示制度,提高支出透明度。7.3收支平衡管理7.3.1收支預測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定期進行收支預測,分析收入和支出情況,為收支平衡管理提供依據。7.3.2收支平衡措施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采取以下措施實現收支平衡:(1)優化收入結構,提高收入水平。(2)合理控制支出,降低成本。(3)加強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7.3.3收支平衡監控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建立健全收支平衡監控機制,定期對收支情況進行檢查和分析,保證收支平衡目標的實現。具體措施如下:(1)設立專門的收支平衡監控機構。(2)建立收支平衡監控指標體系。(3)定期發布收支平衡報告,接受成員監督。第八章成本費用管理8.1成本核算8.1.1目的與意義成本核算是農村財務管理中的重要環節,旨在真實、準確地反映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本費用情況,為決策提供依據。成本核算的目的是合理分配資源,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8.1.2核算內容成本核算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直接成本:指直接用于生產、經營活動的成本,如原材料、燃料、動力、人工等。(2)間接成本:指不能直接計入產品成本,但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成本,如管理費用、財務費用、銷售費用等。(3)期間成本:指在一定時期內發生的成本,如維修費、租賃費、保險費等。8.1.3核算方法成本核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直接成本法:將直接成本直接計入產品成本。(2)間接成本法:將間接成本按照一定的分配標準計入產品成本。(3)標準成本法:以預先設定的標準成本為依據,進行成本核算。8.2成本控制8.2.1目的與意義成本控制是農村財務管理的核心內容,旨在通過有效的方法和手段,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成本控制有助于提高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市場競爭力,促進可持續發展。8.2.2控制措施成本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預算控制:制定合理的成本預算,對實際發生的成本進行監控,保證成本控制在預算范圍內。(2)采購控制:通過合理的采購策略,降低原材料、設備等成本。(3)生產控制:優化生產流程,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4)銷售控制:合理制定銷售策略,提高銷售收入,降低銷售成本。8.2.3控制方法成本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標準成本法:以預先設定的標準成本為依據,進行成本控制。(2)目標成本法:以設定的目標成本為依據,進行成本控制。(3)成本分析:對成本結構進行分析,找出成本控制的潛在點。8.3成本分析與考核8.3.1目的與意義成本分析與考核是農村財務管理的重要環節,旨在評價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本控制效果,為改進成本管理工作提供依據。8.3.2分析內容成本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成本結構分析:分析成本構成,找出影響成本的主要因素。(2)成本變動分析:分析成本變動原因,制定相應的改進措施。(3)成本效益分析:分析成本與效益的關系,提高經濟效益。8.3.3考核指標成本考核指標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成本降低率:反映成本控制效果,計算公式為:(本期實際成本上期實際成本)/上期實際成本×100%。(2)成本利潤率:反映成本與利潤的關系,計算公式為:利潤/成本×100%。(3)成本收益率:反映成本與收益的關系,計算公式為:收益/成本×100%。第九章財務報告與分析9.1財務報告編制9.1.1編制原則農村財務管理中的財務報告編制,應遵循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規范性的原則。保證財務報告能夠客觀、全面地反映農村財務狀況,為決策提供依據。9.1.2編制內容財務報告主要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等。具體編制內容如下:(1)資產負債表:反映農村財務在特定時間點的資產、負債及所有者權益情況。(2)利潤表:反映農村財務在一定時期內的收入、支出及利潤情況。(3)現金流量表:反映農村財務在一定時期內的現金流入、流出及現金凈流量情況。9.1.3編制方法財務報告編制應采用權責發生制原則,按照以下方法進行:(1)資產負債表:根據會計憑證、賬簿記錄,將農村財務的資產、負債及所有者權益進行分類、匯總。(2)利潤表:根據收入、支出賬簿記錄,計算農村財務在一定時期內的收入、支出及利潤。(3)現金流量表:根據現金收入、支出賬簿記錄,計算農村財務在一定時期內的現金流入、流出及現金凈流量。9.2財務報告分析9.2.1分析目的財務報告分析的目的在于評估農村財務狀況,揭示財務風險,為決策提供參考。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評估農村財務的盈利能力。(2)評估農村財務的償債能力。(3)評估農村財務的運營能力。(4)評估農村財務的發展趨勢。9.2.2分析方法財務報告分析可采用以下幾種方法:(1)比率分析:通過計算財務比率,評估農村財務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運營能力等。(2)趨勢分析:對財務報告數據進行趨勢分析,了解農村財務的發展趨勢。(3)比較分析:將農村財務報告數據與其他單位或行業進行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