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五單元晚清時期的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第17課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列強侵略的加劇學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1_第1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五單元晚清時期的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第17課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列強侵略的加劇學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1_第2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五單元晚清時期的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第17課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列強侵略的加劇學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1_第3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五單元晚清時期的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第17課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列強侵略的加劇學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1_第4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五單元晚清時期的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第17課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列強侵略的加劇學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第17課國家出路的探究與列強侵略的加劇課程標準學習重點核心素養相識列強侵華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概述晚清時期中國人民抗拒外來侵略的斗爭事跡,理解其性質和意義;相識社會各階級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概括太平天國運動的主要史實,理解相識農夫起義在民主革命時期的作用與局限性唯物史觀、歷史說明、史料實證識記洋務運動的內容,理解相識洋務運動對中國近代化的作用時空觀念、歷史說明、史料實證列舉1894年至1900年間西方列強的侵華史實,概述中國軍民抗拒外來侵略斗爭的事跡,體會中華民族英勇不屈的斗爭精神時空觀念、史料實證、家國情懷學問點一太平天國運動(一)太平天國運動的歷程1.打算:洪秀全提出了“拜上帝”的主見;他的同鄉馮云山到廣西荊山號召民眾加入拜上帝會,團結了很多窮苦農夫。【概念解讀】拜上帝教:是太平天國領袖洪秀全汲取西方基督教義、中國儒家大同思想和農夫的平均主義而創立的宗教,對廣闊勞動人民有很大的號召力。洪秀全以拜上帝會為組織形式,以會員為基本力氣,發動反清武裝起義,建立了太平天國。K2.經過(1)金田起義: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楊秀清等在廣西桂平金田村發動起義,建號太平天國。不久,洪秀全稱天王。(2)定都天京:1853年,太平軍占據南京,改南京為天京,定都于此。(3)軍事全盛:太平軍北伐、西征,占據湖北、江西、安徽的很多地方,軍事上達到鼎盛。(4)天京變亂:1856年,太平天國領導集團發生內訌,楊秀清、韋昌輝被殺,石達開出走,太平天國在政治、軍事上起先衰落。【構圖解史】天京變亂(5)后期防衛戰:洪仁玕、陳玉成、李秀成進入最高領導層,太平軍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在安慶戰役中敗于曾國藩統率的湘軍。(6)失敗:1864年,在湘軍、淮軍和外國人帶領的洋槍隊進攻下,天京等地被攻破,太平天國運動失敗。(二)太平天國的綱領1.《天朝田畝制度》(1)主見: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的主見。(2)結果: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未能實施。(3)影響: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全部制,反映了農夫追求社會財寶平均的志向。2.《資政新篇》(1)主見:提出新的社會經濟政策,試圖回答農夫革命應當向何處去的問題。(2)結果: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未能實施。【圖解歷史】《天朝田畝制度》與《資政新篇》的關系(三)太平天國的影響1.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引起了政治和權力結構的變更。2.隨著湘淮系官僚集團的崛起,中心權力下移,對此后歷史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史料實證】太平天國運動反映的時代特色史料一在中國,連綿起伏的起義已存在了約有十年之久,現在已匯合成為一個不行反抗的革命;不管造成那些起義的社會緣由是什么,不管那些起義帶有何種宗教的、朝代的或民族的形式,這一次革命爆發的緣由無疑的是由于英國大炮把名為鴉片的那種麻醉劑強加于中國所引起的。——摘編自1853年馬克思《中國的和歐洲的革命》史料二太平天國占據了中國大片江山。這中國大片江山是中國最繁華、最富庶的地區。西方侵略者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同等條約,攫取了很多侵略權益。但太平天國不予承認,使侵略者攫取的侵略權益在中國最繁華、最富庶的地區兌現不了。這就使西方列強把中國快速殖民地化的陰謀大大推遲了。——胡繩《從鴉片斗爭到五四運動》[研讀](1)史料一反映了洪秀全發動太平天國運動的特點。(2)史料二反映了太平天國運動的功績。[思索](1)馬克思所提到的“不行反抗的革命”指的是什么歷史事務?你怎樣理解這一歷史事務帶有“宗教的形式”?提示事務:太平天國運動。“宗教的形式”:洪秀全受西方宗教影響創立拜上帝教,把西方基督教義、中國儒家大同思想和農夫的平均主義結合起來,宣揚發動群眾。eq\a\vs4\al((2)據史料二,分析太平天國的歷史功績。)提示打擊了西方列強,客觀上阻擋了中國快速殖民地化。eq\a\vs4\al()太平天國運動體現的時代特色(1)起義背景新:以往的農夫起義多因土地兼并、政治黑暗、自然災難而發生;而太平天國運動則是因斗爭賠款加重了人民負擔而發生的。(2)起義形式新:過去的起義也有利用宗教的,但大多數是中國人自己的宗教;而太平天國利用的宗教是外來宗教與中國民間宗教相結合的拜上帝教。(3)革命任務新:太平天國運動在擔當傳統的反封建任務的同時,還擔當起反侵略的任務,成為民主革命的打算階段。(4)指導思想新:以洪仁玕為代表的先進人士,大膽地提出了發展資本主義的藍圖,在肯定程度上超越了農夫階級的局限性,具有進步意義。(5)對外交往新:太平天國曾與洋人打交道,當西方列強提出以國家利益為交換條件支持太平天國時,被拒絕了,這些現象都是以往的農夫起義所不曾遇到的新問題。(6)失敗緣由新:遭到中外反動勢力聯合鎮壓,這是以往的農夫運動所不曾遇到的新狀況。學問點二洋務運動1.背景(1)經過兩次鴉片斗爭,統治階級一些當權人物看到了歐美國家的船堅炮利。(2)清朝統治階級內部形成了洋務派。①目標:“求強”“求富”。②代表人物:奕、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③主見:他們認為開辦洋務新政,購置船炮器械,“可以剿發捻,可以勤遠略”。2.內容舉措實施創辦近代工業軍事工業江南機器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機器局民用工業上海輪船招商局、上海機器織布局、開平煤礦籌劃海防建成了以北洋艦隊為代表的新式海軍創辦近代教化開辦了培育翻譯和軍事人才的學校【特殊說明】洋務派前期創辦的軍事工業,雖然采納機器生產,但本質上屬于帶有資本主義因素的封建性質企業。洋務派后期創辦的民用工業,本質上屬于帶有封建因素的資本主義性質企業。3.結果:失敗。【特殊提示】只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而不變更原有落后的封建制度,是不行能達到“富國強兵”目的的。4.意義:洋務新政引進了資本主義國家的機器生產技術,是中國早期現代化的嘗試。【史料實證】洋務運動史料一況今日和議既成,中外貿易,有無交通,購買外洋器物,尤屬名正言順。①購成之后,訪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習,繼而試造,不過一二年,火輪船必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②可以剿發捻,可以勤遠略。史料二洋務運動,就其主觀動機而言,他們未必有真心打破舊軌,但他們的主見卻歷史地包含著逸出舊軌的趨向。——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研讀](1)史料一反映了洋務運動的緣由和目的。①說明洋務派學習西方的技術;②說明洋務運動的目的是“剿發捻”“勤遠略”。(2)史料二反映了洋務運動的影響:沖擊了封建制度,并產生了近代化因素。[思索]eq\a\vs4\al((1)據史料一,分析洋務運動出現的緣由和目的。)提示緣由:在西方列強的步步緊逼下,清政府面臨內憂外患,不得不正視并承認敵強我弱的事實,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目的: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抵擋外來侵略,維護封建統治。eq\a\vs4\al((2)史料二反映了洋務運動有哪些客觀作用?)提示在客觀上加速了自然經濟的解體,誘導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eq\a\vs4\al()洋務運動對中國近代化進程所起的作用(1)經濟上:洋務運動為中國近代化的發展供應了物質條件及管理閱歷;興辦的民用工業,對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起到了肯定的抵制作用,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邁出了中國經濟近代化的第一步。(2)政治上:洋務運動使中國社會的階級結構發生了變更,使中國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成長起來。(3)外交上:洋務運動使中國外交起先向近代化轉變。中國近代化第一個常設的外交機構——總理衙門的設立,加強了清朝與外國的聯系。(4)軍事上:洋務運動創建了近代海軍,起先了中國軍事近代化的歷程。(5)教化上:洋務運動設新式學堂,培育翻譯、科技、軍事方面的人才,還派遣留學生,加快了近代教化事業的發展。學問點三邊疆危機與甲午中日斗爭(一)邊疆危機1.概況(1)19世紀60年頭以后,中國西北、西南、東南邊疆地區平安遇到了嚴峻危機。(2)俄國、英國、日本、法國加強了對中國的侵略。2.左宗棠收復新疆(1)背景①1864年,新疆地區少數民族上層分子反對清政府,形成內亂局面。②英國支持的浩罕國軍事首領阿古柏趁機入侵,占據南疆和北疆部分地區。③俄國出兵占據伊犁地區。(2)概況: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發兵新疆平亂,1878年2月收復新疆南北兩路。(3)結果: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正式建省,使西北邊疆渡過了危機。【特殊說明】清軍收復新疆之戰,粉碎了英、俄勾結阿古柏侵占新疆的企圖,維護了中國的領土主權,打擊了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具有重大歷史意義。3.中法斗爭(1)背景:1883年8月,法國限制了越南,把侵略矛頭對準了中國。(2)經過①1884年8月偷襲馬尾軍港,炮毀福州造船廠。同年,法軍進攻臺灣,當地軍民在臺灣軍務大臣劉銘傳的領導下,嚴密布防,多次擊退法軍。②1885年3月,清軍在馮子材率領下取得鎮南關大捷,法軍敗退。(3)結果:李鴻章與法國駐華公使簽訂了《越南條款》,承認法國占據越南。(4)臺灣設省:1885年臺灣建省,清政府強化了對臺灣的管轄。【特殊提示】中法斗爭“中國勝而不勝”:中國是戰勝者,但基本上接受了法國的侵略要求,而法國作為斗爭的失敗者,卻基本實現了發動這次侵略斗爭的主要目的,不僅奪取了整個越南,而且打開了中國西南的門戶。(二)甲午中日斗爭1.背景(1)日本通過明治維新壯大了國力。(2)因朝鮮發生農夫起義,朝鮮國王懇求清政府出兵。日本趁機出兵朝鮮,蓄意挑起斗爭。【特殊提示】19世紀末,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加緊了瓜分世界的活動,這是日本侵華的根本緣由,也是西方列強支持日本侵華的緣由所在,從這一角度看,甲午中日斗爭爆發帶有必定性。2.過程(1)豐島戰役:日軍在牙山口外豐島偷襲清朝運兵船。1894年8月,甲午中日斗爭爆發。(2)平壤戰役:1894年9月,清軍在平壤大敗。(3)黃海戰役:北洋艦隊重創日本艦隊,北洋艦隊也在作戰中遭到重大損失。戰后,李鴻章發出“避戰保船”吩咐,北洋海軍失去了制海權。(4)威海衛戰役:1895年2月,日軍在山東半島登陸,摧毀了北洋艦隊基地威海衛軍港,北洋艦隊覆滅。3.結果:清軍戰敗,簽訂《馬關條約》(1)承認朝鮮獨立,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全部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2)賠款2億兩白銀。(3)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4)日本可以在中國通商口岸設廠制造。【構圖解史】《馬關條約》的內容4.影響(1)《馬關條約》喪權辱國,進一步把中國社會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2)甲午中日斗爭的失敗,證明白洋務運動的破產。【特殊說明】《南京條約》反映出列強對華經濟侵略方式以商品輸出為主,而《馬關條約》反映出列強對華經濟侵略方式則是以資本輸出為主。K5.臺灣人民反割臺斗爭(1)概況:1895年5至10月,臺灣義勇軍與以劉永福為首的黑旗軍一起,綻開了一波又一波抗拒日軍占據的武裝斗爭,重挫了日本占據軍。(2)意義:臺灣人民武裝抗日斗爭,表明白臺灣人民不屈服于日本的堅毅意志。【史料實證】甲午中日斗爭中國戰敗的緣由史料一在斗爭危急日益迫近的緊要關頭,清政府以財政驚慌為由,削減軍費預算;而甲午孝欽皇太后六旬萬壽慶典,先是修三海,共花費白銀600萬兩,其中挪用海軍經費437萬兩,后又修建頤和園,耗資1000萬兩,挪用海軍軍費750萬兩。史料二清政府自始即實行求歐洲列強干涉,速行終止中日斗爭之政策,李鴻章屢求各國代表救濟,且電訓其駐歐洲各國之使臣,使干脆懇求各駐在國之政府。[研讀]史料一、二分析了甲午斗爭中中國戰敗的緣由,留意抓住關鍵提示語句,如史料一中的“削減軍費預算”“挪用海軍軍費”和史料二中“實行求歐洲列強干涉,速行終止中日斗爭之政策”加以歸納。[思索]eq\a\vs4\al(依據史料一、二,分析說明甲午斗爭中中國戰敗的必定性。)提示①清政府的腐朽,是甲午戰敗的主要緣由。慈禧太后削減軍費開支,大搞萬壽慶典,不惜挪用軍費。②清政府外交上寄希望于歐洲列強的調和,不仔細備戰,奉行“避戰自保”政策。eq\a\vs4\al()甲午中日斗爭是列強侵華的轉折點的表現(1)此前主要是老牌的殖民國家,其中以英國為主;此后增加了日、德等新興帝國主義國家。(2)此前在侵華中以勾結為主,如兩次鴉片斗爭;此后以爭奪為主,如三國干涉還遼、日俄斗爭等。(3)此前是為打開中國門戶,進行商品輸出;此后要求瓜分中國,進行資本輸出。此前侵華主要是通過斗爭強迫清政府簽訂不同等條約,攫取特權,并在鎮壓人民起義的基礎上相互勾(4)結;此后列強對清王朝從勾結到政治瓜分,最終到“以華治華”。(5)戰前列強的侵略初步打開中國國門,使中國半殖民地社會起先;戰后列強侵略加劇,掀起瓜分中國狂潮,使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學問點四瓜分中國的狂潮1.“三國干涉還遼”:《馬關條約》簽訂后,俄、德、法“三國干涉還遼”。日本被迫歸還遼東半島,但向清政府索取3000萬兩白銀“贖遼費”。【特殊說明】“三國干涉還遼”這一事務的發生充分說明帝國主義在對外侵略的過程中,既勾結又斗爭,完全以自己的利益為轉移,以犧牲弱小國家的利益為交換條件。K2.瓜分中國的狂潮(1)劃分勢力范圍:各帝國主義國家紛紛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2)強占租借地:在從渤海到南海的中國沿海地區強租租借地:俄國強租旅大,英國租威海衛,德國租膠州灣,英國租香港新界,法國租廣州灣。(3)爭奪路礦權:列強還在中國大量掠奪鐵路和工礦利權。【史料實證】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狂潮的緣由及影響史料是役(甲午斗爭)后,日人資中國賠款以興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義歸遼,責報殊奢,而中國復乖于應付,于是俄據旅順、大連灣,英據威海衛,德據膠州,法據廣州灣,以互為鈐制。中國乃不國矣。——楊松《中國近代史資料選編》[研讀]史料反映了鴉片戰后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思索]依據史料并結合所學學問,說明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狂潮的緣由和影響。提示緣由:甲午斗爭中國戰敗。影響: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中華民族危機加深。金田起義標記著太平天國運動興起;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權;定都天京后,與清廷對峙;北伐、西征則標記著進入全盛時期。《天朝田畝制度》反映了農夫要求獲得土地的劇烈愿望,是幾千年來反封建斗爭的思想結晶。太平天國運動發生在新舊交替的時代,時代給予它反侵略的新內容和新意義,也顯示了農夫起義的局限性。洋務派打著“自強”“求富”的旗號,創辦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引進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生產方式,中國近代企業誕生。明治維新后,日本主動對外侵略擴張,挑起了甲午中日斗爭。甲午中日斗爭中國戰敗,簽訂了《馬關條約》,刺激西方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1.馬克思曾指出:“推動了這次大爆炸(即太平天國運動)的毫無疑問是英國的大炮。”對這句話的正確理解是()A.沒有英國的侵略就沒有太平天國運動B.英國的侵略加速了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C.只看到現象而沒有看到問題的本質D.馬克思高度評價英國侵略對中國革命的作用解析:選B。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除了階級沖突激化外,還有就是中國受到了外國的侵略。故選B項。2.太平天國的很多改革措施雖然具有空想性,但對廣闊的民眾卻具有吸引力。其中最具吸引力的是()A.產品上繳圣庫 B.建立民主政治C.興辦教化 D.平均安排土地解析:選D。太平天國運動是農夫運動,農夫最關切的是土地問題,平均安排土地滿意了農夫對土地的需求,故D項正確。3.范文瀾在概括太平天國革命失敗的根本緣由時說:“宗派、等級、享樂主義三種思想,總根源在農夫階級消極方面的狹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這些特性的反映,也確定了太平天國的必定崩潰。”下列各項最能體現“這些特性”的是()A.金田起義 B.定都天京C.天京變亂 D.提出《資政新篇》解析:選C。材料中提及的“特性”是農夫階級的局限性,天京變亂的根本緣由在于農夫階級的局限性。4.有學者說洋務運動適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其依據是洋務運動()A.開啟了中國的近代化 B.目的是維護統治C.使清政府內部沖突緩和 D.使中國強大起來解析:選A。近代中國的歷史發展潮流是實現近代化,故選A。5.甲午中日斗爭后,日本提出在華設廠,產品運往內地時,免收內地稅,美國提出各國貨物一律按中國的現行稅率納稅。這兩種要求的共同點是()A.日本和美國只加緊對中國進行商品輸出B.提中學國的關稅稅率C.為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創建了有利條件D.列強保障中國的關稅收入解析:選C。依據題干“甲午中日斗爭后”并結合所學學問可知,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國家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對市場的需求擴大,題干中日本提出在華設廠、美國提出各國貨物一律按中國的現行稅率納稅,均是在這一背景下,為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創建有利條件而實行的措施,故C項正確。6.作為“瓜分狂潮”開端事務“三國干涉還遼”,其中“三國”是指()A.美英法 B.俄英法C.俄日法 D.俄德法解析:選D。《馬關條約》的簽訂,損害了俄、德、法三國在華的侵略權益。俄、德、法三國向日本提出照會,并以武力強迫日本放棄遼東半島,故選D。教材答疑·名師指津1.教材P97“學思之窗”閱讀上述史料,你能理解洋務新政的目的嗎?提示對內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對外反抗外來侵略。2.教材P98“思索點”你能說說中國在甲午中日斗爭中失敗的緣由嗎?提示封建專制制度腐朽,自然經濟落后,軍事指揮失誤。3.教材P100“問題探究”比照《19世紀末帝國主義列強在華劃分勢力范圍示意圖》,談談你對毛澤東這段論述的相識。提示毛澤東這段論述深刻闡釋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加大資本輸出,企圖使中國成為它們的殖民地,是非正義的。4.教材P101“學習拓展”提示略。(建議用時:30分鐘)一、選擇題1.“賊做官,官做賊,清廷一片黑漆漆。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這一首歌謠描繪了()A.三元里抗英 B.太平天國運動C.義和團運動 D.黃海大戰解析:選B。依據題目中的關鍵詞“金田”可知,歌謠描繪的是太平天國運動的金田起義,故B項正確。2.“依據《天朝田畝制度》所宣布的目標,太平軍運動的確是一場深刻的社會革命:在這場革命中經濟競爭被完全殲滅;家庭被剝奪了它在經濟和社會上的重要作用。”這里的“社會革命”是指()A.推翻清政府專制統治B.擔當起反封建反侵略任務C.平均安排土地和產品D.提動身展資本主義的方案解析:選C。《天朝田畝制度》規定:平分土地,產品歸圣庫。這減弱了經濟競爭,降低了家庭生產的差距,故C項正確。3.有學者指出,太平天國革命以農夫作為革命的主力,但此時農夫已不是中世紀的封建農夫,他們具有資產階級民主派的特點,農夫以外還有新興的市民階級,這一社會力氣投入革命斗爭中,成為其核心和骨干。這一言論意在()A.點明太平天國運動的背景B.強調太平天國革命的影響C.指出太平天國革命的對象D.揭示太平天國運動的性質解析:選D。題干中的“太平天國革命以農夫作為革命的主力”揭示太平天國運動是農夫斗爭的實質,但又提及農夫已經和古代農夫有不同,除農夫外還有其他階層,這說明太平天國運動并非完全意義的農夫起義,故D項正確。4.“……中國內江外海之利,幾被洋人占盡,且海防非有輪船不能漸漸布置,須勸民自置……藉紓商民之困,而作自強之氣。”據此可知,洋務派興辦企業的主要目的是()A.擴大中外貿易交往 B.抵擋外侮求富求強C.發展官督商辦企業 D.發展資本主義經濟解析:選B。洋務運動的主要目的是自強求富、抵擋外侮,以維護清朝封建統治,洋務派興辦企業的主要目的不是擴大中外貿易交往,也不是發展官督商辦企業,更不是發展資本主義經濟,故選B。5.聞名史學家陳旭麓在《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中提出:“洋務運動,就其主觀動機而言,他們未必有真心打破舊軌,但他們的主見卻歷史的包含著逸出舊軌的趨向。”這里“包含著逸出舊軌的趨向”指的是()A.在肯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資本主義的經濟侵略B.有利于西學的傳播C.瓦解了自然經濟,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D.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解析:選C。材料中主要闡述了洋務運動“包含著逸出舊軌的趨向”,其中“舊軌”指的是封建統治秩序,而“逸出舊軌”就是指封建統治秩序的漸漸崩潰。洋務運動客觀上刺激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進一步瓦解了自然經濟,故C項符合題意。6.梁啟超說:“李鴻章之手段,專以聯某國制某國為主。夫天下未有徒恃人而可以自存者,必有我可獨立之道,然后可以致人而不致于人。”梁啟超的話意在強調甲午斗爭失敗的緣由是()A.清政府一味依靠國際調停,貽誤戰機B.清政府對斗爭沒有預見,缺乏充分打算C.西方列強對日本的縱容和支持D.清政府始終堅持避戰求和思想解析:選A。材料“專以聯某國制某國為主”說明梁啟超認為李鴻章過于依靠國際調停,這是導致甲午戰敗的主要緣由,B、C、D三項材料中沒有體現。7.近代一位詩人曾言:“和議知非策,瀛東棄可傷。墜天憂不細,籌海患難防。”又言:“初傳烽火照遼陽,忽見干戈滿家鄉。”這首詩反映的是()A.鴉片斗爭 B.其次次鴉片斗爭C.甲午中日斗爭 D.八國聯軍侵華斗爭解析:選C。“瀛東”指日本,“遼陽”是遼寧的一地名,而“籌海患難防”指的是洋務派籌辦海防不能救中國,由此分析可知這首詩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斗爭中國戰敗,故選C項。8.甲午中日斗爭后的《中外日報》指出:“我們在以前(指洋務運動時期)還講什么自強、求富,現在別再講那些門面話了,倒不如直截了當地講救亡。”這表明甲午中日斗爭()A.宣告了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破產B.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C.增加了中國人的民族危機意識D.促使學問分子關切中國的發展前途問題解析:選C。據材料“直截了當地講救亡”可知,甲午中日斗爭增加了中國人的民族危機意識,故C項正確。二、非選擇題9.近代以來列強發動一系列侵華斗爭,這是民族之殤,也激發了中華民族的民族民辦法識。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這場斗爭,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國起,是他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