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課時雙測過關七全球聯系的初步建立與世界格局的演變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1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課時雙測過關七全球聯系的初步建立與世界格局的演變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2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課時雙測過關七全球聯系的初步建立與世界格局的演變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3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課時雙測過關七全球聯系的初步建立與世界格局的演變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4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課時雙測過關七全球聯系的初步建立與世界格局的演變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5課時雙測過關(七)全球聯系的初步建立與世界格局的演化A級——學業水平達標練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16分)1.“公元1500年前后,當西方進行海外擴張時,這種傳統的地區自治便起先讓位于全球統一。各個種族不再相互隔絕,因為成千上萬的人自愿或不自愿地移居到新的大陸。”這段話表明1500年前后的世界()A.歐洲人口大量移居美洲 B.各地聯系逐步加強C.隔絕狀態被完全的打破 D.移民促進文化溝通解析:選B依據所學及材料,“公元1500年前后,當西方進行海外擴張時,這種傳統的地區自治便起先讓位于全球統一”推斷,應當指的是新航路的開拓,早期殖民擴張推動了世界聯系的加強,故B項正確。2.從16世紀初起先的一段時間里,歐洲各國進行的國際貿易由輸出、交換或生產、獲利組成。下表三組“商品”在甲、乙、丙三地流淌。請推斷甲、乙、丙分別是當時的哪三個地區()組別甲乙丙商品內容鹽、火器、五金、酒、布糖、煙草、玉米奴隸A.歐洲、美洲、非洲 B.亞洲、美洲、非洲C.亞洲、美洲、歐洲 D.歐洲、亞洲、非洲解析:選A依據題干表格中三個地區商品交易的內容,推斷該國際貿易為三角貿易,歐洲從美洲獲得糖、煙草、玉米等商品,非洲為美洲種植園供應勞動力(奴隸),歐洲供應鹽、火器等商品,故A項正確。3.自16世紀50年頭起先,歐洲的自然科學家把數千種未知物種進行了分類,確定了適應歐洲不同氣候和土壤的少部分物種,其中的一些食物物種對歐洲人的飲食習慣產生了重要影響。這反映出()A.科學的發展促進了世界物種溝通B.世界聯系加強影響人類物質生活C.歐洲飲食結構改變引發商業革命D.新航路開拓促進世界貿易的發展解析:選B依據材料“其中的一些食物物種對歐洲人的飲食習慣產生了重要影響”并結合所學學問可知,世界聯系加強影響人類物質生活,B項正確。4.新航路開拓后在歐洲引起的“價格革命”是指()A.歐洲商品運往美洲導致物價上漲B.美洲貨物運到歐洲導致物價上漲C.美洲金銀涌入歐洲導致物價上漲D.歐洲金銀運往美洲導致物價下降解析:選C新航路開拓引起“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其中價格革命是指西班牙從美洲掠奪大量的貴金屬到歐洲,引起歐洲的物價上漲,加速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封建主義的衰落,故C項正確。5.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說道:“地理大發覺和海外地區的開拓促進了新的植物、新的動物、新的恒星甚至新的人們和新的人類社會相繼被發覺,全部這些都向傳統的思想和設想提出了挑戰。”由此可見()A.人文主義思想已成為思想界的主流B.近代科學推動了殖民擴張C.新航路開拓拓寬了人類的探討領域D.遠航探險促進了經濟發展解析:選C依據材料中的“促進了新的植物、新的動物、新的恒星甚至新的人們和新的人類社會相繼被發覺”說明新航路的開拓開闊了人們的眼界,拓寬了人類的探討領域,故C項正確。6.《金融的邏輯》一書中寫道:“新航路開拓后,航海貿易風險太大,可能有些船會沉沒,船員沿途可能死去,假如由眾多個人共同參股集資,每位股東的責任最多是損失掉所投入的股金,不擔當更多的風險。”以上現象反映新航路開拓后歐洲出現了()A.海上貿易頻繁 B.商品價格上漲C.經營方式變革 D.商路中心轉移解析:選C材料中“參股集資”(股份制公司)是經營方式變革的表現,故C項正確。7.新航路的開拓引發了一場“商業革命”,下列現象屬于歐洲“商業革命”范疇的是()A.歐洲與其他地區間商品溝通加強B.新興資產階級因物價上漲而獲利C.出現一批壟斷組織限制商品生產D.歐洲貿易中心轉移到地中海沿岸解析:選A商業革命是指新航路開拓后,在歐洲商業領域出現了一些新改變,它加強了歐洲與世界其他地區的經濟文化溝通,同時也促進了歐洲內部各地區之間的商業發展,貿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故A項正確。8.17~18世紀的英格蘭人們曾以喝啤酒和麥芽酒的形式喝掉他們谷物總產量的一半,后來他們又轉向喝中國茶,茶水里還要添加從牙買加舶來的食糖,從最低層的農夫到最高層的貴族,英格蘭人普遍消費茶葉,而且消費量極大。材料反映了當時英格蘭()A.生產力水平和消費水平較高B.起先崇尚東方人的生活方式C.貴族與平民的界線日益模糊D.主動發展與東部的海外貿易解析:選D茶葉之所以在英國大量的能夠被消費,這與海外貿易以及與東部的貿易相關,故D項正確。二、非選擇題(共14分)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近代歐洲始終在尋求向外進行商業擴張的機會。16世紀,世界全部地區的主要貿易路途已經開通,歐洲各國劃分了不同的貿易路途。17世紀,世界貿易的改變更為快速。在1600年,亞洲貿易的3/4幾乎都在陸上進行,其貿易路途主要是通過中東到達地中海。但是到17世紀末,由于荷蘭與英國的興起,海上貿易取代了陸上貿易,歐洲和亞洲的貿易就轉到了海上。商業優勢很快從地中海轉移到北歐,全球范圍的商品市場已經初步形成。——摘編自李世安、孟廣林等《世界文明史》材料二王朝斗爭與商業斗爭交織在一起,是從封建時代向資本主義時代過渡時期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中世紀,歐洲的封建大國進行了連綿起伏的王朝斗爭,王朝斗爭的起因和目的大多為領土宗教紛爭、爭奪霸權、掠奪財寶、保持榮譽等。地理大發覺后,在16世紀起先的商業斗爭是近代早期的一個新現象。商業斗爭主要是為了爭奪尚未被占據的歐洲以外的地區,后起的荷蘭、英國、法國之間也由于商業利益和殖民地的沖突和爭奪發生沖突和斗爭。——摘編自劉德斌《國際關系史》(1)依據材料一,指出16~17世紀國際貿易的改變。(6分)(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分析近代早期國際商貿對于歐洲歷史發展的影響。(8分)解析:第(1)問,結合材料一,我們可以看出由于新航路開拓,16~17世紀主要貿易路途由陸上轉變到海上;貿易中心由地中海區域轉移到大西洋沿岸;貿易范圍由地區性變為世界性貿易,貿易發展更為快速。第(2)問,材料二反映的應當是近代西方國家之間的斗爭,從本質上講都屬于商業斗爭與早期的殖民擴張親密相關,我們可以聯系到近代新航路開拓以后,列強殖民擴張的各種因素來闡述它產生的影響。答案:(1)改變:主要貿易路途由陸上轉變到海上;貿易中心由地中海區域轉移到大西洋沿岸;貿易范圍由地區變為世界性貿易(或全球范圍的商品市場已經初步形成);貿易發展更為快速。(2)新航路開拓后,國際貿易引發了不同于王朝斗爭的商業斗爭;推動了早期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促進了資本的原始積累;促進歐洲向資本主義的過渡;推動了近代歐洲民族國家的形成;影響了近代歐洲的國家關系格局。B級——選考實力提升練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16分)1.16世紀以來,人口的遷徙加速了疾病在全球范圍內的傳播,僅美洲和大洋洲就約有1億人死于歐洲人所帶來的天花、麻疹和白喉。這一現象的出現()A.加速美洲原有社會結構解體B.助力西方早期殖民擴張起先C.導致世界人口分布趨于平衡D.抑制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擴張解析:選A依據材料信息可知歐洲疾病傳入美洲,造成土著居民大量死亡,加速美洲原有社會結構解體,促進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擴張,故選A項,解除D項;B項說法錯誤,解除;材料未涉及世界其他地區人口分布,解除C項。2.有英國學者認為,近代歐洲礦業和金屬的各項技術發展,得益于科學者無幾,但很有助于科學。但是開拓全世界的歷次重要遠洋航行,情形就不然了,這些是為了光榮和利益服務而有意識地最初應用天文和地理科學而獲得的成果。該學者意在說明,當時歐洲()A.科學和技術尚未真正的結合B.技術發展促進了科學的進步C.遠航順應了追求利益的共識D.科學發展助力遠洋航行勝利解析:選D依據材料“但是開拓全世界的歷次重要遠洋航行,情形就不然了,這些是為了光榮和利益服務而有意識地最初應用天文和地理科學而獲得的成果”可知該學者意在說明,當時歐洲科學發展助力遠洋航行勝利,故選D項。3.新航路開拓后,世界市場可劃分為中心區、邊緣區和半邊緣區(如圖)。這反映了()A.價格革命導致西北歐貿易中心地位的確立B.新航路的開拓導致美洲淪為貿易邊緣地區C.英國、荷蘭、法國漸漸成為貿易半邊緣區D.不同貿易區域劃分是國際分工差異的體現解析:選D依據題干圖示中的中心區在西北歐,邊緣區在美洲,半邊緣區在歐洲,并結合所學可知,反映了不同貿易區域劃分是國際分工差異的體現,故D項正確;導致西北歐貿易中心地位的確立是商業革命,故A項錯誤;新航路的開拓是美洲淪為貿易邊緣區的因素之一,不全面,解除B項;英國、荷蘭、法國漸漸成為貿易中心區,C項錯誤。4.馬克思說道:“美洲的發覺、繞過非洲的航行,給新興的資產階級開拓了新天地。東印度和中國的市場、美洲的殖民化、對殖民地的貿易、交換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業、航海業和工業空前高漲,因而使正在崩潰的封建社會內部的革命因素快速發展。”可見,新航路開拓與早期殖民擴張產生的最重要的影響是()A.推動統一世界市場初步形成B.加速了新舊社會的轉型更替C.顛覆了歐洲生產、生活方式D.促進了資本原始積累的進程解析:選B由材料“使正在崩潰的封建社會內部的革命因素快速發展”可以看出新航路開拓和早期殖民擴張加速了當時的社會轉型,故B項正確;A項不符合材料的主旨,解除;C項中的“顛覆”表述不精確;材料未涉及資本原始積累的表現,故D項錯誤。二、非選擇題(共14分)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529年,廣州重開市舶貿易,澳門成為中國朝廷允許外國商船停岸的八大海港之一。16世紀中期以來形成了以澳門為中心的三條國際貿易航線(如表)。航線航線上主要商業活動備注葡萄牙里斯本—印度果阿—澳門葡萄牙人將經過廣州轉運到澳門的中國貨物運返歐洲,如絲、絹、細工木器、漆器和陶器等,又由歐洲運來毛織品、玻璃制品等以白銀為最大宗,1585~1591年,經果阿運到澳門的白銀約90萬兩澳門—日本長崎每年初夏,葡萄牙商人東渡日本,將生絲、綢緞等中國貨物運往長崎,然后待秋季返航澳門,運回日本的白銀、土特產等明政府鑒于“倭寇禍烈”,嚴禁中日通商澳門—菲律賓馬尼拉—墨西哥澳門的葡萄牙商人以及華商,將生絲、綢緞等運到馬尼拉,再由西班牙商人將這些貨物和少量菲律賓貨物運到拉美,將拉美白銀運回歐洲,再運回澳門購買中國的絲貨和其他貨物中國與美洲貿易的最早航線,構成了以中國絲貨和世界各地的白銀為大宗交易的國際海上絲綢大循環——“絲銀之路”材料二16世紀中葉以后,澳門曾是西學東漸和中學西漸的重要橋梁和通道。傳教士在澳門開創的遠東第一所西方式的高校——圣保羅學院,成為遠東漢學家和西學人才的搖籃。利瑪竇等傳教士并經澳門進入中國內地進行傳教活動,把西方國家的科學文化傳入中國,又將中國的儒家經典和歷史、文學、醫學、工藝和工藝美術傳到歐洲。——摘編自《話說澳門》等(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絲銀之路”的特點及其形成緣由。(6分)(2)依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學問,簡要評析“絲銀之路”對中國和世界產生的影響。(8分)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須要結合表格中的航運活動可以得出主要以土特產品為主,中國在貿易中處于出超地位,且以澳門為中心,再結合材料“葡萄牙人將經過廣州轉運到澳門的中國貨物運返歐洲”“葡萄牙商人東渡日本”“澳門的葡萄牙商人以及華商”等信息分析歸納即可。其次小問,依據題干所給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可以從新航路的開拓和世界聯系加強、中國對外開放以及中國傳統手工業的旺盛等方面分析歸納即可。第(2)問,解題時緊扣“絲銀之路”“對中國和世界”等關鍵信息,因此須要分為對中國與世界的影響,對中國可以從文化溝通、傳統手工業的旺盛、沒有發生商業革命與價格革命等,對世界的影響可以從全球貿易、世界的緊密聯系等角度分析歸納即可。答案:(1)特點:流通商品以各地特色產品為主;中國在當時世界貿易中居于出超地位;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