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2065-2024 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統計分析與風險交流工作規范_第1頁
DB36-T 2065-2024 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統計分析與風險交流工作規范_第2頁
DB36-T 2065-2024 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統計分析與風險交流工作規范_第3頁
DB36-T 2065-2024 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統計分析與風險交流工作規范_第4頁
DB36-T 2065-2024 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統計分析與風險交流工作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36DB36/T2065—2024前言 2規范性引用文件 3術語和定義 4一般要求 25信息來源與分析 26監督抽檢信息風險等級劃分 37監督抽檢信息風險交流 5參考文獻 DB36/T2065—2024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江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提出并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江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江西省質量和標準化研究院、江西省檢驗檢測認證總院食品檢驗檢測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羅斌、熊錚、楊璇、劉鈞、李雨露、彭雯婧、呂晶、盧素珍、祝愛艷、郝苗、羅晨煖、董艷、趙怡昕、淦露、彭小強、羅文翔。DB36/T2065—2024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統計分析與風險交流工作規范本文件規定了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統計分析與風險交流工作的一般要求、信息來源與分析、監督抽檢信息風險等級劃分、監督抽檢信息風險交流。本文件適用于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統計分析與風險交流工作。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276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2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3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2992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3165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獸藥最大殘留限量GB31650.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41種獸藥最大殘留限量DB36/T1478食品安全抽檢監測核查處置工作規范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foodsafetysupervisionandsamplinginformation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按照法定程序和食品安全標準等的規定,實施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獲得的食品樣品信息、檢驗信息及判定信息。3.2監督抽檢信息風險等級劃分risklevelclassificationbasedonsupervisionandsampling根據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風險指標類型與風險可能性類型,通過矩陣法劃分,用于引導分類開展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風險交流工作。3.3監督抽檢信息風險交流riskcommunicationbasedonsupervisionandsamplinginformation以監督抽檢信息風險等級為引導,組織各利益相關方,就食品安全風險信息進行交流溝通的過程。3.4風險可能性類型theprobabilityofriskoccurrence由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不合格率、年度內同一企業檢出同類食品多批次不合格情況、同一企業同類食品連續多年檢出不合格的情況三個因素共同界定。DB36/T2065—20244一般要求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風險交流基本原則:科學、客觀、及時、公開。5信息來源與分析5.1信息來源通過“國家食品安全抽樣檢驗信息系統”和“江西省食品安全抽檢監測數據統計分析平臺”獲取相5.2分析內容5.2.1不合格食品的統計分析5.2.1.1不合格食品的統計分析應根據實際對不同因素開展分析,找出風險的特點、趨勢,為風險交流提供指引。分析因素包括但不限于:a)食品種類;c)生產經營企業;d)環節、區域、場所;e)包裝類型;f)時間維度??筛鶕枰捎枚嘁蛩鼐C合分析。5.2.1.2圍繞食品種類和不合格項目開展統計分析。食品種類參照抽檢任務運用的“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實施細則”劃分,可根據分析需要在食品大類、食品亞類、食品次亞類、食品細類四級分類中選擇具有風險代表性的一級(即在該級食品分類中,所分析的風險問題不存在明顯的食品種類風險差異)開展分析。食品種類通常與不合格項目關聯分析,可以根據需要采用一類食品與一個不合格項目的關聯分析、一類食品與多個不合格項目的關聯分析、一個不合格項目與多類食品的關聯分析等方式。5.2.1.3圍繞生產經營企業開展統計分析。可從下列三個方面進行:a)按企業類型分析,分析不同企業等級間的食品安全風險差異,或小作坊與其他企業間的風險差異等。企業等級參照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的“落實食品安全屬地管理責任平臺”或按照《統計上大中小微型企業劃分辦法(2017)》(國統字〔2017〕213號)劃分;b)按風險類型分析,對當年度檢出不合格食品在3批次及以上的生產企業,跟蹤抽檢繼續被檢出不合格食品的生產企業等可能存在系統性食品安全風險的情形開展深入分析;c)按企業區域分析,分析食品安全風險在不同區域的生產或經營企業間的差異與聚集性,按企業區域分析時抓取數據不得限制任務來源,應納入其他地區對當地生產或經營企業的食品抽檢數據,獲得更全面的數據信息。5.2.1.4圍繞環節、區域、場所開展統計分析。環節、區域、場所可采取獨立分析或關聯分析;不同場所間(例如:餐飲環節各場所、“四小”相關場所)可做歸類分析;校園食品分析可將學校/托幼食堂作一類,其他各場所合并歸為一類開展分析。DB36/T2065—20245.2.1.5圍繞包裝類型開展統計分析。食品的氧化酸敗以及微生物等可能受包裝影響的指標可考慮分析包裝類型間的差異。5.2.1.6圍繞時間維度開展統計分析。分析食品安全風險在季節、月份間的變化與聚集性,分析食品安全風險隨流通時間長短的變化,分析食品安全風險在風險交流與風險防控工作前后的變化。5.2.2合格食品的統計分析5.2.2.1壓線風險分析。通過設定閾值進行“壓線”風險分析(例如:將閾值設置為最大限值的80%分析食品抽檢合格項接近判定標準的程度,對潛在的食品安全風險進行預警。5.2.2.2累計風險分析。分析同一食品不同項目的累計值或與判定標準的接近程度(例如:同一食品的各項食品添加劑或各項農獸藥殘留累計值分析潛在食品安全風險。5.2.3趨勢分析5.2.3.1不合格率趨勢分析。通過統計三年以上的數據形成食品不合格率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分析不合格率的穩定性及變化趨勢,對未來趨勢進行預測并預警。5.2.3.2檢測結果的趨勢分析。通過歷史數據形成食品檢測項目檢測結果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分析檢測結果的變化趨勢,分析不同檢測項目檢測結果的關聯變化,對風險趨勢及潛在風險進行預測并預警。5.2.3.3構建風險地圖。對不同區域的不合格食品及項目指標進行熱力圖可視化,直觀分析區域風險趨勢。6監督抽檢信息風險等級劃分6.1等級劃分依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食品動物中禁止使用的藥品及其他化合物清單》《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名單》(第1-6批),農業農村部發布的“禁限用農藥名錄”,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發布的致癌物清單,GB2760、GB2761、GB2762、GB2763、GB29921、GB31650、GB31650.1等相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國家食品安全抽樣檢驗信息系統”及“江西省食品安全抽檢監測數據統計分析平臺”的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數據及分析結果。6.2風險指標劃分風險指標劃分參照表1,根據食品安全風險程度從重到輕劃分為一類、二類、三類、四類,無法通過表1直接劃分的采用專家評估法劃分。表1風險指標劃分DB36/T2065—2024表1風險指標劃分(續)6.3風險可能性類型劃分風險可能性類型,根據其發生的可能性分為7個類型,以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不合格率、多批次不合格情況以及連續不合格情況作為定級標準,參照表2劃分。表2風險可能性類型劃分6.4風險等級劃分6.4.1監督抽檢信息風險等級由高到低劃分5個等級,分別是S、H、M、L、A,采用風險指標和風險可能性類型作為分級依據,根據表3采用矩陣法劃定等級。表3風險等級劃分DB36/T2065—20246.4.2如某一食品存在兩個或兩個以上風險指標類型,應以各風險指標類型中風險等級最高的作為該食品的風險等級。7監督抽檢信息風險交流7.1分類開展風險交流按照監督抽檢信息風險等級分類開展風險交流:a)風險等級為L及以上的,應組織開展信息通報;b)風險等級為M及以上的,應組織開展部門內風險交流;c)風險等級為H、S的,應組織開展部門間風險交流、區域間風險交流;d)風險等級為S的,除采取上述措施外,市、縣級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應逐級上報至省級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7.2信息通報7.2.1信息通報內容信息通報內容應包括但不限于:a)不合格食品標示的名稱、食品分類、生產日期或批次批號等食品相關信息;b)不合格指標項目及判定結果信息;c)不合格食品的標稱生產企業名稱或被抽樣單位名稱,及其屬地信息,食用農產品還應包含抽樣環節備注的溯源信息;d)有必要通報的其他信息。7.2.2信息通報范圍各級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應依職責主動將相關信息通報同級相關部門,信息通報范圍如下:a)校園專項和抽樣場所為“學校/托幼食堂”的食品監督抽檢不合格信息應向教育主管部門通報。其中,涉及食用農產品的通報范圍應包含農業農村部門,涉及非法添加物質的通報范圍應包含公安部門;b)食用農產品監督抽檢不合格信息應向農業農村部門通報。其中,涉及重金屬污染的通報范圍應包含生態環境部門,涉及非法添加物質的通報范圍應包含公安部門;c)進口食品監督抽檢不合格信息應向海關部門通報;d)集中清洗消毒復用餐飲具監督抽檢不合格信息應向衛生健康部門通報;e)大米監督抽檢不合格信息應向糧食和物資儲備部門通報;f)景區景點(旅游專項)食品監督抽檢不合格信息應向文化和旅游部門通報;g)必要時可向行業主管等其他部門通報相關信息。7.3風險交流7.3.1基本要求縣級以上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應根據實際需要組織有關監管部門、食品生產經營者、食品檢驗機構、認證機構、食品行業協會、消費者協會、新聞媒體、行業專家等利益相關方,就食品安全風險信息進行交流溝通。7.3.2部門內風險交流DB36/T2065—20247.3.2.1交流內容交流內容應包括但不限于:a)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情況;b)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統計分析情況(統計分析參照“5.2分析內容”,下同c)日常監管工作中發現的有關食品安全風險情況;d)其他部門通報的有關食品安全風險情況;e)圍繞風險問題研討形成相關風險管理措施。7.3.2.2交流范圍與交流方式交流范圍包括執法稽查、食品協調、食品生產、食品經營、特殊食品、新聞宣傳等有關食品安全監管單位,必要時可邀請食品生產經營者、食品檢驗機構、行業專家等利益相關方。交流方式包括風險會商、交流研判、溝通交流、信息簡報等。涉及食品行業系統性食品安全風險問題的,交流內容及交流范圍可參照DB36/T1478及其他有關文件要求執行。7.3.3部門間風險交流7.3.3.1基本要求風險等級為H以上且涉及其他行政主管部門的,應向同級食安辦通報相關信息,并提出組織部門間風險交流的建議。7.3.3.2交流內容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總體情況,校園食品、食用農產品、進口食品、集中清洗消毒復用餐飲具、大米、景區景點食品等監督抽檢信息統計分析情況,日常監管工作中發現的有關食品安全風險情況。7.3.3.3交流范圍食安辦組織有關行政主管部門以風險會商或其他方式開展風險交流。7.3.4區域間風險交流7.3.4.1基本要求風險等級為H以上且涉及其他區域的,應參照區域協作機制組織開展區域間風險交流。7.3.4.2交流內容交流內容應包括但不限于:a)區域性、行業性重大食品安全風險及行業潛規則等區域共性問題;b)食品安全抽檢、數據質量評價、承檢機構考核等環節獲得的承檢機構評價信息;c)食品安全抽檢監測信息及相關統計分析信息;d)食品安全風險研判信息;e)其他食品安全風險信息;f)食品安全抽檢、風險交流、核查處置等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和區域共性問題的研究成果或處置案例;DB36/T2065—2024g)食品安全風險分析方法、風險交流技術手段、信息化技術應用、核查處置能力等先進經驗與技h)食品安全消費提示、風險解析、視頻資料等食品安全科普宣傳資料;i)其他創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工作亮點。7.3.4.3交流范圍參照各地區域協作機制執行。7.3.5風險交流效果評估7.3.5.1開展風險交流及落實風險管理措施后,應對相關食品組織跟蹤抽檢,并針對跟蹤抽檢結果參照“5.2分析內容”開展風險交流效果評估。7.3.5.2風險交流效果評估結果表明食品安全風險有升高趨勢的,重新執行“6監督抽檢信息風險等級劃分”程序,并參照“7監督抽檢信息風險交流”程序強化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工作。7.3.5.3風險交流效果評估結果表明食品安全風險未見明顯變化的,重新執行“7監督抽檢信息風險交流”程序強化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工作。7.3.5.4風險交流效果評估結果表明食品安全風險有降低,但監督抽檢信息風險等級依然在M及以上的,進一步落實風險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