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三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與發展規劃綱要TOC\o"1-2"\h\u3466第一章總體規劃與目標設定 3178191.1產業結構調整總體目標 393711.1.1指導思想 361361.1.2總體目標 3232861.1.3經濟增長目標 341381.1.4產業布局目標 3137531.1.5區域發展目標 3303281.1.6社會發展目標 3238431.1.7環境保護目標 414045第二章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4100321.1.8總體目標 4106581.1.9調整原則 410871.1.10調整措施 4312271.1.11總體目標 4178511.1.12發展原則 4252291.1.13發展措施 5141011.1.14總體目標 5304541.1.15優化原則 59201.1.16優化措施 5109651.1.17總體目標 5306871.1.18開發原則 525401.1.19開發與保護措施 525588第三章農村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629249第四章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6192921.1.20現狀分析 6267391.1.21優化目標 7150121.1.22優化措施 780991.1.23現狀分析 756671.1.24建設目標 7229341.1.25建設措施 751411.1.26現狀分析 7104961.1.27完善目標 7256551.1.28完善措施 8120591.1.29現狀分析 8229181.1.30建設目標 8304491.1.31建設措施 820187第五章農村勞動力轉移與培訓 825608第六章農村產業扶貧與社會保障 1013961.1.32政策目標與原則 1059611.1.33政策內容與實施 10298641.1.34培訓目標與任務 1011251.1.35培訓方式與措施 11318301.1.36體系建設目標 117601.1.37體系建設措施 11143001.1.38成果鞏固目標 12169621.1.39成果鞏固措施 1223947第七章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 12315361.1.40政策制定背景 12140691.1.41政策內容 12235481.1.42污染防治任務 13247211.1.43具體措施 13168381.1.44生態農業發展目標 13131831.1.45具體措施 13142691.1.46生態補償原則 1347271.1.47具體措施 1412506第八章農村金融與投資 14233381.1.48目標與原則 14225941.1.49體系建設內容 1419411.1.50投資政策目標 14301381.1.51投資政策內容 14100151.1.52信貸市場需求分析 1538091.1.53信貸市場發展策略 15218821.1.54保險市場發展現狀 15294441.1.55保險市場完善措施 1517812第九章農村治理與公共服務 1537861.1.56治理理念更新 15269181.1.57治理體系完善 1635951.1.58治理能力提升 16167981.1.59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16178051.1.60公共服務供給優化 1634501.1.61農村社會秩序維護 16275161.1.62農村社會矛盾化解 16238791.1.63農村文化傳承與創新 1773881.1.64農村文化設施建設 17138041.1.65農村文化教育普及 1724386第十章實施保障與監測評估 17209611.1.66政策制定與完善 1724501.1.67財政支持與稅收優惠 17249591.1.68金融政策傾斜 1750301.1.69土地政策支持 17272901.1.70建立健全領導協調機構 1830611.1.71明確部門職責 18107391.1.72加強上下級聯動 18111951.1.73建立監測指標體系 18116001.1.74定期開展評估 1813361.1.75加強信息報送與發布 18213041.1.76加強風險評估 18258491.1.77建立風險預警機制 1814461.1.78完善應急預案 1916051.1.79加強政策宣傳與培訓 19第一章總體規劃與目標設定1.1產業結構調整總體目標1.1.1指導思想本規劃綱要以國家關于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方針政策為指導,緊密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充分發揮農村資源優勢,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發展。1.1.2總體目標(1)優化產業結構布局,提高農業產值和效益,實現農業現代化。(2)發展農村第二、第三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農民就業。(3)強化產業鏈條,提高農村產業協同發展水平,實現產業融合發展。(4)加強科技創新,提高農村產業整體競爭力,助力鄉村振興。第二節農村經濟發展目標1.1.3經濟增長目標(1)保持農村經濟增長速度,實現農村經濟總量持續增長。(2)提高農村產業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1.1.4產業布局目標(1)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發展特色農業,提高農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2)推進農村第二、第三產業發展,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3)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村公共服務水平。1.1.5區域發展目標(1)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發揮各地區資源優勢,實現區域經濟互補。(2)加強區域間產業合作,促進產業鏈條延伸,實現產業集聚發展。第三節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目標1.1.6社會發展目標(1)提高農村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水平,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2)加強農村社會治理,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3)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農民社會保障水平。1.1.7環境保護目標(1)嚴格執行環保法律法規,加強農村環境監管,保證農村環境安全。(2)推進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3)加強農村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提高農村環境質量。第二章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第一節糧食作物結構調整1.1.8總體目標糧食作物結構調整旨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優化品種結構和區域布局,提升糧食質量與效益。1.1.9調整原則(1)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優化品種結構。(2)堅持以資源環境為基礎,合理配置生產要素。(3)堅持科技創新,提高糧食生產水平。(4)堅持政策引導,促進農民增收。1.1.10調整措施(1)優化品種結構,發展優質糧食作物。(2)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提高生產效率。(3)加強糧食生產科技創新,提升產量和品質。(4)實施糧食生產區域布局調整,發揮區域優勢。第二節經濟作物發展策略1.1.11總體目標經濟作物發展策略旨在提高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優化產業結構,增加農業附加值。1.1.12發展原則(1)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優化品種結構和生產布局。(2)堅持科技創新,提高經濟作物生產水平。(3)堅持政策扶持,發揮區域特色和優勢。1.1.13發展措施(1)加強品種選育,推廣高效益經濟作物。(2)提升生產技術,提高經濟作物產量和品質。(3)建立健全市場體系,拓寬銷售渠道。(4)加強政策引導,促進農民增收。第三節畜牧業優化升級1.1.14總體目標畜牧業優化升級旨在提高畜牧業產值,保障肉類食品安全,促進農民增收,實現可持續發展。1.1.15優化原則(1)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優化產業結構。(2)堅持科技創新,提高畜牧業生產水平。(3)堅持政策扶持,發揮區域優勢。1.1.16優化措施(1)加強良種繁育,提高畜禽品種質量。(2)推廣標準化養殖技術,提高生產效率。(3)發展特色畜牧業,發揮區域優勢。(4)加強動物疫病防控,保障肉類食品安全。第四節漁業資源開發與保護1.1.17總體目標漁業資源開發與保護旨在保障漁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提高漁業產值,促進漁民增收,實現漁業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1.1.18開發原則(1)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優化漁業產業結構。(2)堅持科技創新,提高漁業生產水平。(3)堅持資源保護,實現漁業可持續發展。1.1.19開發與保護措施(1)加強漁業資源調查與評估,合理開發漁業資源。(2)推廣生態漁業技術,提高漁業生產效益。(3)建立漁業資源保護區,保護漁業生態環境。(4)加強漁業執法監管,維護漁業生產秩序。第三章農村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第一節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在于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前提下,要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同時要依托當地資源優勢,發展特色農業,增強農業的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強農業產業鏈建設,實現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程質量控制,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第二節農村小微企業培育農村小微企業在農村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為農村小微企業提供稅收優惠、融資支持和技術培訓等服務。鼓勵小微企業向農產品加工、農村服務業等領域拓展,促進農村產業多元化。同時要加強農村小微企業的信用體系建設,提高其信用等級,為小微企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信用環境。第三節農村電商發展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和發展,農村電商成為推動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力量。要加快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農村電商的服務能力和水平。鼓勵農民利用電商平臺銷售農產品,拓展市場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同時要加強電商人才的培訓,提升農民的電商意識和技能,促進農村電商的可持續發展。第四節農村旅游業開發農村旅游業是農村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新亮點。要充分利用農村的自然景觀、人文資源和農業特色,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旅游服務質量,打造鄉村旅游品牌。同時要注重旅游與農業、文化、教育等產業的融合發展,形成產業鏈條,帶動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第四章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第一節農村交通網絡優化1.1.20現狀分析農村交通網絡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和關鍵。當前,我國農村交通網絡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還存在一些問題,如道路等級低、通行條件差、交通擁堵等。1.1.21優化目標根據我國農村經濟發展需求,農村交通網絡優化目標為:提高農村道路等級,改善通行條件,提高交通便捷性,促進農村與城市的互聯互通。1.1.22優化措施(1)加大農村道路建設投入,提高農村道路等級。(2)推進農村道路養護管理,保證道路通行安全。(3)優化農村公共交通體系,提高公共交通服務水平。(4)推進農村交通信息化建設,提高交通管理效率。第二節農村能源建設1.1.23現狀分析農村能源建設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農村能源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果,但仍然存在能源供應不足、能源結構不合理等問題。1.1.24建設目標農村能源建設目標為:提高農村能源供應能力,優化能源結構,促進能源可持續發展。1.1.25建設措施(1)加強農村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能源供應能力。(2)優化農村能源結構,推廣清潔能源利用。(3)加大農村能源科技創新力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4)加強農村能源政策宣傳,提高農民能源意識。第三節農村水利設施完善1.1.26現狀分析農村水利設施是保障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用水的重要基礎設施。當前,我國農村水利設施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還存在一些問題,如水源不足、水利設施老化等。1.1.27完善目標農村水利設施完善目標為:保障農村供水安全,提高農業水利化水平,促進農村水資源合理利用。1.1.28完善措施(1)加強農村水源保護,提高水源利用率。(2)加大農村水利設施建設投入,提高設施覆蓋率。(3)推進農村水利設施管理體制改革,提高管理水平。(4)加強農村水利技術創新,提高水利設施利用效率。第四節農村信息化建設1.1.29現狀分析農村信息化建設是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國農村信息化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農村信息基礎設施仍需加強,信息傳播渠道不暢等問題依然存在。1.1.30建設目標農村信息化建設目標為:建立健全農村信息基礎設施,提高農村信息服務水平,促進農村信息資源共享。1.1.31建設措施(1)加強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網絡覆蓋率。(2)優化農村信息服務體系,提高信息服務能力。(3)推進農村信息資源整合,促進信息資源共享。(4)加強農村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提高信息化應用水平。第五章農村勞動力轉移與培訓第一節勞動力轉移就業政策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政策的制定,旨在推動農村勞動力從傳統農業向非農產業轉移,提高農村勞動力的就業質量和收入水平。為此,需實施以下策略:(1)完善勞動力轉移政策框架:構建涵蓋勞動力輸出、輸入和回流的全過程管理服務體系,保證勞動力轉移的有序性和效率。(2)建立多元化就業渠道:鼓勵和支持農村勞動力向工業、服務業、建筑業等非農產業轉移,同時開拓國內外就業市場。(3)優化就業環境:加強勞動法律法規的執行,保障農村勞動力合法權益,提升非農就業的吸引力。(4)實施就業援助政策:針對就業困難的農村勞動力群體,提供就業援助和職業介紹服務,促進其就業。第二節農村勞動力培訓體系農村勞動力培訓體系的構建,是提升勞動力素質和技能,增強其就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以下為培訓體系的主要內容:(1)職業技能培訓:依據市場需求,開展針對性的職業技能培訓,提升農村勞動力的就業技能。(2)創業培訓:鼓勵農村勞動力參與創業培訓,培養其創業意識和能力,促進自主創業。(3)終身教育體系:建立終身教育體系,為農村勞動力提供持續學習的平臺,適應不斷變化的就業市場。(4)培訓質量監控:建立健全培訓質量監控機制,保證培訓內容的實用性和有效性。第三節勞動力市場信息服務勞動力市場信息服務是連接勞動力供需雙方的重要橋梁。以下為勞動力市場信息服務的主要內容:(1)信息平臺建設:建立覆蓋城鄉的勞動力市場信息平臺,實時發布就業信息,提高信息透明度。(2)信息采集與處理:加強勞動力市場信息的采集和處理,保證信息的準確性和時效性。(3)信息咨詢服務:提供專業的信息咨詢服務,幫助農村勞動力了解市場動態,合理規劃職業發展。(4)信息共享機制:建立信息共享機制,促進勞動力市場信息的互聯互通。第四節勞動力就業創業支持勞動力就業創業支持是激發農村勞動力就業創業活力的重要措施。以下為勞動力就業創業支持的主要內容:(1)資金支持:為農村勞動力提供創業資金支持,降低創業門檻。(2)政策扶持:實施稅收減免、貸款貼息等政策,鼓勵農村勞動力就業創業。(3)技術服務:提供技術指導和服務,幫助農村勞動力解決創業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4)市場開拓:協助農村勞動力開拓市場,提高其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第六章農村產業扶貧與社會保障第一節產業扶貧政策1.1.32政策目標與原則產業扶貧政策旨在發揮農村產業優勢,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扶持和項目帶動,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實現穩定增收,逐步擺脫貧困。產業扶貧政策遵循以下原則:(1)堅持市場導向,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2)堅持因地制宜,充分發揮貧困地區的資源優勢。(3)堅持創新驅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4)堅持協同發展,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1.1.33政策內容與實施(1)加大資金投入。應加大對貧困地區的財政支持力度,保證產業扶貧資金充足、精準。(2)優化產業布局。根據貧困地區的資源條件和市場需求,優化產業結構,發展特色優勢產業。(3)推進產業扶貧項目。鼓勵企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參與產業扶貧項目,帶動貧困人口就業和增收。(4)完善政策體系。建立產業扶貧政策評估和調整機制,保證政策效果持續發揮。第二節貧困人口技能培訓1.1.34培訓目標與任務貧困人口技能培訓旨在提高貧困人口的就業技能和創業能力,幫助他們實現穩定就業和持續增收。培訓任務包括:(1)開展實用技能培訓。根據市場需求和貧困人口實際需求,開展種植、養殖、加工、服務等實用技能培訓。(2)提高培訓質量。加強培訓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培訓設施水平,保證培訓效果。(3)拓展培訓渠道。充分利用線上線下資源,為貧困人口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培訓服務。1.1.35培訓方式與措施(1)主導。應承擔貧困人口技能培訓的主體責任,制定培訓計劃,保證培訓資源充足。(2)社會參與。鼓勵企業、社會組織等參與貧困人口技能培訓,形成社會、市場共同參與的培訓格局。(3)政策激勵。對參與貧困人口技能培訓的企業、社會組織給予稅收優惠、資金扶持等政策支持。(4)跟蹤服務。對培訓后的貧困人口進行跟蹤服務,幫助他們實現穩定就業和持續增收。第三節社會保障體系建設1.1.36體系建設目標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旨在為貧困人口提供基本生活保障,降低貧困風險,助力脫貧攻堅。體系建設目標包括:(1)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保證貧困人口養老保險全覆蓋,提高養老保險待遇水平。(2)建立健全醫療保險制度。擴大醫療保險覆蓋范圍,提高醫療保險報銷水平。(3)加強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證貧困人口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減少因病、因教等致貧現象。1.1.37體系建設措施(1)政策引導。制定和完善社會保障政策,保證社會保障體系覆蓋全體貧困人口。(2)資金保障。加大財政投入,保證社會保障資金充足。(3)社會參與。鼓勵企業、社會組織等參與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形成社會、市場共同參與的局面。(4)督促落實。加強對社會保障政策的督促檢查,保證政策落到實處。第四節脫貧成果鞏固1.1.38成果鞏固目標脫貧成果鞏固旨在保證貧困人口穩定脫貧,防止返貧現象發生。成果鞏固目標包括:(1)穩定就業。保證貧困人口實現穩定就業,提高收入水平。(2)提高生活質量。改善貧困人口生活條件,提高生活質量。(3)增強發展能力。提升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發展能力,防止因自然災害、市場波動等原因返貧。1.1.39成果鞏固措施(1)政策扶持。完善貧困人口扶持政策,保證政策持續發揮效益。(2)項目帶動。加大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投入,帶動貧困人口增收。(3)資源整合。整合各類扶貧資源,提高扶貧資金使用效益。(4)跟蹤監測。建立脫貧成果監測機制,及時發覺并解決貧困人口返貧問題。第七章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第一節生態環境保護政策1.1.40政策制定背景我國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生態環境保護已成為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與發展的重要任務。為貫徹落實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總體要求,保證農村生態環境質量逐步改善,有必要制定一系列生態環境保護政策。1.1.41政策內容(1)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制定和修訂,明確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責任主體、監管職責和法律責任。(2)嚴格環境準入制度:對新建、改建、擴建農村產業項目進行環境影響評價,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項目不得審批。(3)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合理配置水資源,保障農村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需求,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4)優化農業產業結構:鼓勵發展生態農業、綠色農業,減少化肥、農藥使用,提高農產品質量。(5)加強農村生態環境監測:建立健全農村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對生態環境質量進行實時監控。第二節農村污染防治1.1.42污染防治任務農村污染防治主要包括農業面源污染、生活污染和工業污染。針對這些污染源,應采取以下措施:1.1.43具體措施(1)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減少化肥、農藥使用;加強農業廢棄物回收處理,降低農業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2)生活污染防治:建立健全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和處理體系,提高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能力;加強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減少生活污水排放。(3)工業污染防治:加強農村工業企業的環境監管,保證污染物排放符合國家標準;淘汰落后產能,引導農村工業企業向園區集中。第三節生態農業建設1.1.44生態農業發展目標生態農業建設旨在實現農業生產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提高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1.1.45具體措施(1)推廣生態農業技術:運用生態學原理,優化農業生產模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2)發展綠色農業:推廣綠色生產方式,提高農產品質量,滿足市場需求。(3)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對從事生態農業生產的農民給予政策扶持和補貼,激發農民積極性。(4)加強生態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田水利、土壤改良、農業機械化等基礎設施水平。第四節生態補償機制1.1.46生態補償原則生態補償應遵循公平、合理、可持續的原則,保證生態環境保護和農村經濟發展相協調。1.1.47具體措施(1)建立生態補償制度:明確補償對象、補償標準、補償方式等,保障生態環境保護的合法權益。(2)完善生態補償政策:對生態環境敏感區域、重點生態功能區和農村生態環境脆弱區域給予優先支持。(3)加大財政投入:合理安排財政資金,支持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4)引導社會參與: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參與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形成企業、社會共同參與的格局。第八章農村金融與投資第一節農村金融體系建設1.1.48目標與原則農村金融體系建設旨在滿足農村經濟發展需求,推動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體系建設應遵循以下原則:公平、效率、可持續發展、風險可控。1.1.49體系建設內容(1)完善農村金融機構布局。加強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等金融機構建設,提高金融服務覆蓋率。(2)創新金融產品與服務。開發適合農村產業特點的金融產品,滿足農戶、農村企業及新型經營主體的融資需求。(3)加強政策支持。應加大對農村金融的政策扶持力度,引導金融機構增加農村信貸投放。(4)建立風險防控機制。加強農村金融風險監測和預警,防范系統性風險。第二節農村投資政策1.1.50投資政策目標農村投資政策旨在優化農村產業結構,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政策目標包括:加大農業投入、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優化投資結構。1.1.51投資政策內容(1)加大農業投入。應增加對農業的財政支出,用于支持農業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產業化經營等。(2)引導社會資本投入。鼓勵企業、金融機構、社會組織等投入農村產業,參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產業化經營等。(3)優化投資結構。合理配置農業投資,重點支持糧食生產、特色產業發展、農業現代化等領域。第三節農村信貸市場發展1.1.52信貸市場需求分析農村信貸市場需求主要包括:農業生產、農村企業、農民消費、農村基礎設施等。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信貸市場需求呈現多樣化、個性化的特點。1.1.53信貸市場發展策略(1)擴大信貸規模。加大農村信貸投放,滿足農村產業發展的資金需求。(2)創新信貸產品。針對農村產業特點,開發適合農村市場需求的信貸產品。(3)完善信貸服務。提高農村信貸服務水平,簡化信貸流程,降低信貸門檻。(4)加強信貸風險防控。建立健全農村信貸風險防控機制,降低信貸風險。第四節農村保險市場完善1.1.54保險市場發展現狀農村保險市場發展迅速,但保險產品種類較少,保險服務水平有待提高。1.1.55保險市場完善措施(1)豐富保險產品。開發適合農村產業特點的保險產品,滿足農民及農村企業的需求。(2)提高保險服務水平。加強農村保險隊伍建設,提高保險服務水平。(3)加大政策支持。應加大對農村保險的政策扶持力度,引導保險公司增加農村保險業務。(4)建立風險防范機制。加強農村保險風險監測和預警,防范系統性風險。第九章農村治理與公共服務第一節農村基層治理創新1.1.56治理理念更新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發展,農村基層治理理念需與時俱進。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地位,推動基層治理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1.1.57治理體系完善(1)建立健全農村基層治理組織架構,明確各級職責和權力邊界。(2)推進基層民主建設,加強村務監督,提高村務決策透明度。(3)加強村組織建設,發揮組織在基層治理中的領導作用。1.1.58治理能力提升(1)培育農村基層干部隊伍,提高其政策理解、執行和創新能力。(2)加強農村法治建設,提升農民法治意識,保障農村社會秩序穩定。(3)引入現代科技手段,提高基層治理效率。第二節公共服務體系建設1.1.59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1)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保障農民基本生活需求。(2)完善農村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體系,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3)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提高農民抵御風險能力。1.1.60公共服務供給優化(1)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吸引社會資本投入農村公共服務領域。(2)創新公共服務供給方式,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和效率。(3)強化公共服務監管,保證公共服務公平、公正、高效。第三節農村社會治理1.1.61農村社會秩序維護(1)加強農村法治建設,維護農村社會秩序穩定。(2)深入推進平安鄉村建設,預防和減少農村犯罪現象。(3)加強農村治安隊伍建設,提高農村社會治理水平。1.1.62農村社會矛盾化解(1)建立健全農村社會矛盾排查化解機制,及時妥善處理各類矛盾。(2)加強農村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提高農民心理健康水平。(3)推動農村社會治理與基層民主相結合,發揮群眾自治作用。第四節農村文化事業發展1.1.63農村文化傳承與創新(1)加強農村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2)推動農村文化創新發展,培育農村文化市場。(3)加強農村文化隊伍建設,提高農村文化服務水平。1.1.64農村文化設施建設(1)加大農村文化設施投入,完善農村文化基礎設施。(2)加強農村文化陣地建設,豐富農民文化生活。(3)推動農村文化產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傳統養生之道課件》課件
- 江蘇省宿遷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調研語文試卷(含答案)
- 2025年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中考二模道德與法治試卷(含答案)
- 玻璃門承建合同協議
- 環保物品采購合同協議
- 用戶公寓出租合同協議
- 電子器件購銷合同協議
- 電器大賣場合同協議
- 監測安全合同協議書模板
- 珠寶玉器購銷合同協議
- 職場人士健身與鍛煉技巧
- 918勿忘國恥銘記歷史課件-高一上學期主題班會
- 船舶英語考試練習題及答案1-2023-練習版
- 鋼結構廠房裝飾工程施工方案
- 2025年中國景泰藍擺件盒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公共關系學電子教案
- 王者榮耀考試試題及答案
- GB/T 5709-2025紡織品非織造布術語
- 杭州市市級機關事業單位招聘真題2024
- 高速公路消防知識
- Unit 3 Learning better Part B 【知識精研】人教PEP版英語三年級下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