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詩歌內容-2025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古代詩歌閱讀原卷版_第1頁
理解詩歌內容-2025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古代詩歌閱讀原卷版_第2頁
理解詩歌內容-2025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古代詩歌閱讀原卷版_第3頁
理解詩歌內容-2025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古代詩歌閱讀原卷版_第4頁
理解詩歌內容-2025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古代詩歌閱讀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備戰202s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古代詩歌閱讀(全國通用)

專題08:理解詩歌內容

【課標要求】

古詩詞的賞析就是對其從內容到形式進行全面的評價、鑒別和賞析。《課標》明確指出:誦讀古詩詞,

能正確理解基本內容。但因為詩歌具有語言凝練、言簡義豐的特點,還借助留白等表現手法藝術地表現主

旨,因而考生在理解詩詞內容時,存在以譯代析、表達生硬,只抓一點、不顧整體等問題。

【考查重點】

古詩詞閱讀要深化內容理解與情感體驗,要求深入理解古詩詞的主題、意象、意境以及作者表達的情

感,通過對詩歌的語言、結構、修辭手法等要素的分析,把握作品的藝術特點和思想內涵。引導從作者的

創作背景出發,結合歷史情境和個人情感,體悟詩詞所蘊含的文化信息和人生哲理。

【主要題型】

理解詩歌內容命題方式通常有:

1.某一句詩有哪些含義?

2.詩中的某個詞語,內涵是什么?

3.用自己的話概括詩中主人公為何產生這樣的情感?

4.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詩人產生某種情感的原因。

5.這首詩歌,刻畫了XX的哪些特點?

6.本詩以時間為序寫了詩人的所見所聞所為,請簡要概括。

7.詩詞中的哪各細節具有XX的特點,請你歸納。

8.結合全文內容,談談“XX”體現在哪些方面?

9.“XX”的原因是什么?

【重點提示】

內容理解,就是理解詩句所敘何事,所詠何人,所寫何景等,有時也要求考生根據對詩詞內容的理解

作簡單的推斷,概括,分析,探究等,這類題目常見的提問方式是“某個詞,指的是什么?“某個詞,包含

哪些含義”或“寫出某句詩的大意”等。

【解題技巧】

古詩鑒賞考查對古詩詞內容、語言、形象、情感主旨及藝術技巧的理解及運用,復習時,應在完成對

教材詩歌梳理的基礎上,分專題進行訓練,歸納總結答題技巧,并適當在練習中鞏固和拓展。

一'答題思路

1.看是否曲解原意,張冠李戴。設題有時會故意擴大原意,把部分說成整體,把特殊說成一般,把動

態(景)說成靜態(景),反之亦然。

2.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說。如把某句詩的特點說成是全詩的特點,把委婉含蓄說成直抒胸臆,把

視覺說成聽覺,把喜悅說成悲傷。

3.看是否無中生有,橫生枝節。選項中的表述結論,在原詩詞中找不到佐證材料,找不到根據。

二'常見錯誤類型

(1)語言風格類:故意譯錯詞語、句意,或對詩歌的語言風格判斷錯誤。

(2)意境意象類:對詩歌的意象的含義判斷錯誤,或對意境的概括錯誤。

(3)技巧手法類:對詩歌運用的寫作技巧類型或作用判斷錯誤,虛實、動靜互換。

(4)思想情感類:拔高情感、轉移情感。

三、解題方法歸納

常見錯誤類型理解詩歌內容一個原則:忠實于文本。所有詩詞的答案都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都是從

原文中歸納概括出來的。

很多問題的題干都有“結合全詩內容”等類似的文字,那么就是給考生提示,答案需要從全文去找,

從詩詞的整體考慮,不能夠單獨化、碎片化。

四、三個步驟

①劃區域,分層次;

②找關鍵,明要點;

③抓重點,規范答。

考點一:詞句含義類

1、賞析某個詞語。

點撥:一般要注意詞語在描慕情狀、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答題一般要先解釋詞義,再描述其所描繪的

情狀,進而探究其深層情思。

格式:①先解釋詞義,②采用了……手法,③描繪了……情狀④表達了……思想情感。

2、賞析名句(包括含義、手法、形象、畫面、情感、哲理等)

答題思路:(1)這句話是什么意思;(2)運用什么手法;3)有什么效果;(4)刻畫了什么形象。(5)描繪

了什么畫面;(6)抒發了什么情感;(7)表達了什么哲理。(不一定面面俱到)

【例題剖析】

[例1](2024?四川瀘州?中考真題)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小題。

瀘川紀行①

杜甫

自昔瀘川負盛名,歸途邂逅慰老身。

江山照眼靈氣出,古塞城高紫色②生。

代有人才探翰墨,我來系纜結詩情。

三杯入口心自愧,枯腸③無字謝主人。

【注】①杜甫于代宗永泰元年(765年)從成都乘船東下,路過了瀘州,創作《瀘川紀行》一詩。瀘川即

指瀘州。②紫色:可解為紫氣,即祥瑞之氣。③枯腸:一作"枯口"。

【問題】本詩開篇寫瀘州久負盛名,請結合全詩概括“盛名”體現在哪些方面。

考點二:形象分析類

鑒賞景物形象“3步驟”:

步驟一:找意象,組畫面(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要聯想、想象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步驟二:析特點,悟意境(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概括時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如孤寂冷

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

步驟三:表感情,明作用(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據意境氛圍的特點來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景物

暗含的寓意。答案要具體,切忌空洞,答題時應盡量點出描繪的意象和意境所表達的感情,點明其在創設

背景、表情達意、表現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

【例題剖析】

【例1】(2024?廣西,中考真題)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胃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

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

凍死亦足!

【問題】這首詩交織著詩人的種種痛苦和強烈的渴望,請根據詩歌內容寫出你的理解。

考點三:要素提煉類

結合詩句的理解,根據內容提煉出要素。

【例題剖析】

【例1】(2024?福建,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發渝州卻寄韋判官

司空曙

紅燭津亭夜見君,繁弦急管兩紛紛。

平明分手空江轉,惟有猿聲滿水云。

【問題】這是一首贈別詩,請寫出分別的時間、地點和贈別的對象。

【例2】(2024?陜西沖考真題)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問題】詩歌前兩句借事(物)起興,請簡述這兩句所記之事。

考點四:主旨理解類

常見主題(思想情感)

田園詩:熱愛、向往悠閑平靜自由的生活,表達恬淡閑適的心情。

寫景詩:描繪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達對自然美景的熱愛贊美之情。

送別詩:依依不舍的留戀;對友人的思念;勸勉安慰的豁達坦陳心志,的告白。

邊塞詩:渴望建功立業、保家衛國的決心;壯志難酬、報國無門的悲憤;久居邊關思念親人的憂傷、孤獨。

行旅詩:游子漂泊在外(久戍邊關、久宦在外)的孤獨寂寞和對家鄉親人的思念。

詠物詩:借某物的特點來表達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

懷古詩:悲嘆懷才不遇的感慨;抒發昔盛今衰的憤慨;憂國傷時,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層人民

的疾苦。

閨怨詩:對丈夫的思念,離別的孤獨寂寞之感;對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附:詩歌常見的感情基調或風格:清新、明麗、低沉、幽怨、哀傷、凄涼、剛勁、積極消極、浪漫、

現實、豪邁、奔放、委婉

【例題剖析】

【例(2024?內蒙古赤峰?中考真題)賞讀《尋南溪常道士》,完成詩歌后面的問題。

尋南溪常道士

劉長卿

一路經行處,莓苔見屐痕?。

白云依靜渚②,芳草閉閑門。

過雨看松色,隨山到水源。

淡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

【注釋】①震痕:古人游山多穿屐,此處指足跡,②渚:水中的小洲I。

【問題】詩人在“望自然”的同時也在“望自我"。請結合"白云依靜渚,芳草閉閑門"一聯,談談你的理解。

【例2】(2024?黑龍江?中考真題)閱讀古詩文,完成下面小題。

登飛來峰

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問題】體會詩中結尾兩句的含義。

理解詩歌內容解題思路與方法

詩歌具有語言凝練言簡意豐的特點,常常因此而省略許多內容;又由于聲律和修辭上的需要,常會打亂

語序。所以,理解古詩的基本內容時,常常需要像讀文言文一樣,要抓住重要信息,補充省略的內容,還原

句子順序,從整體上加以把握。理解古詩要做到四必看”:必看題目(識題定類),必看作者(知人論世),必看

注釋(關注典故),必看名句(賞析重點)。要學會“泡”,從詩中提取出“人、時、地、事、景、物、情、理”

等相關信息。還要學會歸類整理,比較鑒別,最終做到不僅要努力把握古詩以少量字詞包孕著的豐富的含

義,而且要努力去尋求詩句之外包含的不盡的韻味。這樣才能算真正地讀懂詩歌。

一、看標題,明意思。

“題者,額也;目者,眼也。”標題是文章的眼睛和文章的內容密切相關,往往是作品內容的高度概括,

很多詩詞標題就是文章的主旨。學生要明白標題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從閱讀詩歌題目開始來讀懂詩歌

內容。如《江城子?密州出獵》題目是“密州出獵”(“江城子”是詞牌名,與內容無關),交代了寫作的

主要內容。

二、看注解(小序),探緣由。

詩歌是詩人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抒發的特定的情感,注釋和小序往往解說作品的寫作原因、背景,所

以,通過注解和小序就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詩歌的內容和情感。注解一方面解釋詩歌當中難以理解的詞語,

另一方面也會向讀者傳遞詩歌當中隱含的內容和信息,特別是在考試試卷中,注釋往往是出題人給考生的

暗示。

三、看作者,知人論世。

知人論世,就是說,要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處的時代背景。

其實,許多詩所表達的主旨和思想感情都與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所處的時代有關。我們要關注著名詩人的相

關遭遇、境況,所處朝代國勢、朝政……

如介紹詩歌是作者被貶某地時所作,則要考慮是否有懷才不遇、報國思用等情感;如介紹作者常年旅

居外地,則要考慮羈旅愁思、思鄉懷人之情;如介紹作者是南宋詩人(或朝代已滅亡),則要考慮收復失地

之心...

四、看字詞,把握“情感關鍵字”。

詩歌中有一些能夠幫助我們把握作品思想內容的字眼,我們稱之為“情感關鍵字”。閱讀時準確抓住情

感關鍵字,無疑對正確理解分析詩歌的思想內容有重要的作用。如《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

《錢塘湖春行》:最愛湖東行不足。

五、看意象,把握特定含義。

在詩歌中,總有一些特定的意象代表特定的含義,也往往寄托著特定的情感。

六、看典故,取用原來意義。

古詩很講究用典。典故是指詩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來歷出處的詞語。用典既可使詩歌語言精練,

又可增加內容的豐富性,增加表達的生動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簡意豐、耐人尋味的效果,增強作品的表

現力和感染力。典故有正用和反用兩種,正用就是取典故的原來意義入詩文,反用則在詩文中反用原典的

意義。

七、看尾句,卒章顯志。

詩歌的結尾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或以景結句、或以情結句、或以理結句、或以問結句。不論以什么形

式結尾,詩人都喜歡在結尾這個地方用點心機,因為結尾在全詩中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如:馬致遠的《天

凈沙?秋思》: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又如:文天祥《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八、品詩句,通內容。

1.讀字詞,通大意。要過語言字詞關,能順暢無礙地讀懂詩歌的字面含義。句要一聯一聯地讀,詞要

一句一句地讀,必須掃清文字理解的障礙。古代詩歌的語言屬于文言,文言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

詞類活用的現象比較普遍,還涉及古代文化常識,就更增加了閱讀的難度。積累的工作非一日之功,貴在

長期堅持。

2.辨語序,補省略。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特別是詩歌,它是經過提煉的最精粹的語言。“言有盡而意無窮”,因為聲律要求

和修辭的需要,詩詞的創作需要押韻、考慮平仄的變化等,所以詩歌的語言凝練、富于變化。辨析語序的

倒裝,就要從事理上,從上下文的內容上還原顛倒的語序。如“秦時明月漢時關”應該理解為“秦漢時的

明月照著秦漢時的關塞”。辨析句子內容的省略要用想象和聯想去填補詩人留下的空白。在閱讀時采用“補

白”的方法,依據上下文或全詩的情感主旨去揣測省略的內容,讀出“言外之意

3.析意象,曉含義。

用意象表達情感是詩歌的一大特點。一方面,學生應積累那些經過歷代詩人的反復繼承、運用和發展,

積淀了豐富的象征意蘊,符號化了的意象。另一方面,注意相同的意象在詩人眼中是不一樣的。如對柳樹

的吟詠,“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詠柳》)“亂

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曾鞏《詠柳》)對同一事物不同的

態度反映詩歌表達情感的不同。“詩言志”,只有讀懂了情感,才真正讀懂了詩歌。古代詩歌表達情感往往

不是直白的,而是借助某些具體的意象或意象群“興寄”,如梅花、竹、柳、松樹等,含不盡之意,見于言

外,形成含蓄的美。如陸游《卜算子?詠梅》,表面上寫的是梅花,實際上,作者運用興寄手法,借物抒情,

物我同一,以梅花自比,表現不愿茍合于流俗的清高孤傲和遭遇打擊后的凄涼無奈。

4.抓詩眼,悟情感。

“詩眼”即全詩最精彩和關鍵性的詩句。也有人把詩眼說成“句中眼”,指一句詩或一首詩中最精煉傳

神的一個字,即全詩主旨所在。據此可知,詩眼就一首詩而言是一聯或某一句;就一句話而言是某一個字。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其中后兩句是為人傳誦的

名句。一個“低”字,抓住了景物的特點,而一個“近”字則賦予了景物以感情。詩人為何不說江清“人

近月”而說江清“月近人”呢?當然,除了要符合音韻、格律上的要求之外,更重要的是因為“日暮客愁新”,

所以月亮成了一個能理解詩人痛苦和愁情的伴侶,它要主動靠攏來陪伴、安慰漂泊流浪之人。

1.(2024?湖北武漢?模擬預測)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小題。

旅夜書懷①

〔唐〕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橘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注釋】①本詩寫于唐代宗永泰年間。當時杜甫辭去節度使參謀職務,返回成都草堂。后來,劍南節度使

嚴武去世,杜甫失去了依靠,遂攜家由成都乘舟東下,經嘉州(今四川樂山)、渝州(今重慶市)至忠州(今

重慶忠縣)。此詩約為途中所作。

下列對本詩內容和情感的理解和分析,不氐俄的一項是()

A.第一、二句描寫微風吹拂小草、月夜停船的近景,展示詩人內心的孤獨和無奈。

B.第三、四句描寫平野遼闊、大江浩蕩的遠景,體現詩人開闊的胸襟和內心的欣喜。

C.第五、六句抒寫自己因為文章寫得好而出名的自嘲,也對政治上失意而深感不平。

D.最后兩句中,詩人以沙鷗自比,深刻地表現了詩人內心漂泊無依的感傷情懷。

2.(2024?遼寧撫順?模擬預測)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小題。

【甲】

過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

立春日感懷①

明?于謙

年去年來白發新,匆匆馬上②又逢春。

關河③底事空留客?歲月無情不貸人。

一寸丹心圖報國,兩行清淚為思親。

孤懷激烈難消遣,漫把金盤簇五辛④。

[注釋]①這首詩是作者在擊退了瓦剌入侵后第二年的一個立春日在前線所寫。②馬上:指在征途或在軍隊

里。③關河:關山河川,這里指邊塞上。④簇五辛:簇,攢聚的意思。五辛,指五種辛味的菜。《本草綱

目》:"元旦、立春,以蔥、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葉雜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謂之五辛盤。”

下面對兩首詞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詩頷聯對仗工整,比喻貼切,真實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和詩人的遭遇。

B.乙詩尾聯緊承"為思親"而來,"簇五辛"呼應了首聯中的“又逢春"。

C.甲乙兩詩都是述志詩,甲詩尾聯直接抒發胸中正氣,乙詩頸聯間接抒發報國丹心。

D.甲乙兩詩都有發問和慨嘆,甲詩感慨國破家亡和身世坎坷,乙詩感慨歲月蹉跖。

3.(2024?湖北武漢?模擬預測)閱讀下面的宋詩,完成小題。

鄂州南樓

范成大①

誰將玉笛弄中秋?黃鶴歸來識舊游。

漢樹有情橫北渚,蜀江無語抱南樓。

燭天燈火三更市,搖月旌旗萬里舟。

卻笑妒鄉②垂釣手③,武昌魚好便淹留。

【注釋】①范成大:平江府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②妒鄉:茄妒鄉,西晉文學家張翰在洛陽擔任齊

王司馬冏的屬官時,因秋風起而思念家鄉吳中的茄菜羹和妒魚膾,于是決定辭宮回鄉。本詩作者范成大亦

是吳郡人,故云。③垂釣手:釣魚翁,作者自謂。

下列對本詩內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點出詩人中秋出游,在南樓上聽到悠揚笛聲,不由想到此地關于黃鶴的傳說。

B.頷聯著力刻畫南樓優美風景,南樓隔江遙對多情的漢陽樹,長江默默斜抱著南樓。

C.頸聯展現鄂州商業的發達和城市的繁華熱鬧,夜市開放到深更,江面也喧鬧非凡。

D.尾聯詩人毫不掩飾自己對繁華的鄂州與美味武昌魚的流連,愿意長久地居住在此。

4.(2024?天津南開?三模)下面對《過零丁洋》一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過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首聯中的"一經"指儒家經典,"干戈"指兵器。這兩句的意思是:我艱苦的生活經歷從讀書入仕開始,

以微薄的兵力與元軍苦戰了四年。

B.頷聯以“風飄絮"比喻破碎的國家如風中飄散的柳絮,無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

浮萍漂泊無依,時起時沉。

C.頸聯中巧妙地借“惶恐灘"和"零丁洋”兩個地名,一語雙關,寫出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危苦。

D.尾聯以磅礴的氣勢、高亢的情調含蓄地表明了詩人舍生取義的決心,充分體現了詩人的民族氣節,

是千古傳誦的名句。

5.(2024?湖北武漢?模擬預測)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小題。

野興

陸游【宋】①

小雨迎藜杖,微風入葛巾。寧甘結襪系,不作拜車塵。

施藥鄉鄰喜,忘機鳥雀馴。家山又初夏,好在不贊②身。

①詩歌寫于詩人被罷官多年的晚年時期。②寬:有錢財。

下列對本詩內容或情感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用白描手法刻畫出一位頭戴葛巾、手拄藜杖,在微風細雨中悠閑行走的老者形象。

B.頷聯用張釋之為王生結襪和潘岳諂媚高官的典故,表達詩人不愿趨炎附勢的人生態度。

C.頸聯中詩人為鄉鄰施藥治病,與鳥雀相伴相依,自己獲得了生活的喜悅和內心的和順。

D.尾聯詩人表示已到初夏也無懼炎熱,只因自己并非身份高貴之人,流露出晚年的凄涼。

6.(2024?山東青島?二模)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小題。

雁門太守行

李賀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下列對李賀《雁門太守行》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詩記寫戰事,表達了將士報效朝廷的忠心。以表濃重顏色的詞語寫戰爭場景是本詩的突出特色。

B.前兩句既是寫景也是記事,句中的"壓""摧"二字寫出了敵軍氣勢之盛,"開"字表現了守城將士的雄

姿。

C."角聲""秋色"從聽覺和視覺角度渲染了戰爭的氣氛,“燕脂”是指塞上的泥土在夜色下凝成胭脂色,

寫出了邊塞風光的壯美。

D."易水”運用荊軻《易水歌》的典故,烘托了戰爭的悲壯,表現了將士們舍身報國的豪情。

7.(2024?湖北武漢?模擬預測)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小題。

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

劉長卿

一路經行處,莓苔見履痕。

白云依靜渚,春草閉閑門。

過雨看松色,隨山到水源。

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

下列對本詩內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根的一項是()

A.首聯中"莓苔"和"履痕"寫出了雨后山中人跡罕至,呼應了詩題中的"尋"和"隱居"。

B.頷聯中"依"寫出環境冷清,"閉"寫出春草瘋長遮蔽門戶,凸顯隱居處破敗荒蕪。

C.頸聯"過”寫雨后松樹翠綠的顏色,"隨"寫山道峰湖路轉,有曲徑通幽的遐思。

D.尾聯寫詩人雖尋訪不遇,但已體會到寧靜、恬適的情趣,無需與道人再言"禪意"。

8.(2024?遼寧錦州?二模)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小題。

【甲】次北固山下【乙】寒夜江口泊舟

王灣儲光羲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寒潮信未起,出浦纜孤舟。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一夜苦風浪,自然增旅愁。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吳山遲海月,楚火照江流。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欲有知音者,異鄉誰可求。

下面對兩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次北固山下》頸聯妙在作者通過擬人手法,在描寫景物和節令之中,蘊含著一種自然的理趣。

B.”吳山遲海月"中"遲"字用得精妙,遲遲望不見月亮,揭示出詩人因山川相阻而不能望月思鄉的悲涼愁

緒。

C.兩詩首聯敘事,"客路""出浦",點出詩人離家出游的處境,漂泊羈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間。

D.兩詩尾聯都由寫景轉為抒情,前者抒發了詩人身在異鄉,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后者透露出詩人雖身

處異鄉卻尋到知音的喜悅和感慨。

9.(2024?湖北武漢?二模)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小題。

自洛之越

孟浩然

遑遑三十載,書劍兩無成。

山水尋吳越,風塵厭洛京。

扁舟泛湖海,長揖謝公卿。

且樂杯中物,誰論世上名。

下列對本詩內容和思想情感的理解,不乏硬的一項是()

A.首聯詩人感慨人到中年,歲月蹉腕,勤勉一生卻一事無成,內心感到落寞。

B.頷聯表明詩人想去吳越,醉心山水之間,他已經厭倦洛陽京城的滿眼風塵。

C.頸聯中詩人以傲岸不屈的姿態,瀟灑告別官場,到吳越之地泛舟尋山問水。

D.詩歌尾聯,詩人在飲宴的過程中反省了自己,意識到應該在世間留下清名。

10.(2024?新疆?一模)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九月二十八日五鼓起坐,抽架上書,得九域志①,法然有感

陸游

一事無成老已成,不堪歲月又崢噪。

愁生新雁寒初下,睡起殘燈曉尚明。

天地何由容丑虜,功名正恐屬書生。

行年七十初心在,偶展輿圖②淚自傾。

[注]①九域志:北宋歷史地理名著,記載了當時的疆域政區等信息。②輿圖:地圖。

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一事無成老已成"中"一事無成"與"老已成”有著強烈的對比,暗含了詩人因年事已高而功業無成的失

望與遺憾。

B."不堪歲月又崢喋"的"不堪"指不能承受,"歲月又崢噪”指年華不斷流逝,這是詩人因年復一年的蹉花

而發出的感慨。

C."愁生新雁寒初下”是說秋天一到大雁從北地飛來,詩人觸景生愁,這個愁與范仲淹見到"衡陽雁去"

所生之愁是一樣的。

D.頸聯意思是說要完成收復失地的大業,恐怕還是需要志在報國的書生的,這是年紀老大而壯心不已

的詩人真誠的期盼。

11.(2024?湖北武漢?模擬預測)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小題。

送人游塞

齊己(唐)

槐柳野橋邊,行塵暗馬前。秋風來漢地,客路入胡天。

雁聚河流濁,羊群瑣①草膻。那堪隴頭宿,鄉夢逐潺溪。

注:①磺:沙漠

下列對本詩內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