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世紀版高三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1頁
2025年新世紀版高三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2頁
2025年新世紀版高三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3頁
2025年新世紀版高三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4頁
2025年新世紀版高三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新世紀版高三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六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9題,共18分)1、清末有輿論說:“中興名臣曾國藩僅賞侯爵,李鴻章不過伯爵,其余百戰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獎創辦實業之工商,斯誠稀世之創舉?!贝恕皠撆e”反映了()A.資本主義的萌芽B.重農抑商傳統的改變C.爵位制度的創設D.封建君主專制的加強2、2003年3月20日,美英繞過聯合國對伊拉克發動戰爭說明了A.霸權主義是破壞國際秩序、危害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B.國際法沒有普遍的約束力C.聯合國在霸權主義面前軟弱無力D.建立國際經濟政治新秩序是解決和平與發展的有效途徑3、有專家指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沒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而是實行家庭作業、統分結合、雙層經營,既發揮了集體統一經營的優越性,又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該專家意在強調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A.沒有擺脫計劃經濟的陰影B.保留了計劃經濟殘余C.體現原則性與靈活性的統一D.大大提高了農業產量4、明朝出現海瑞扶棺式的冒死硬諫,海瑞諫嘉靖,幾近痛罵,嘉靖帝礙于輿論,無可奈何。官僚集團或采取車輪戰術,或發動集體抗議,在君主屈尊求情下仍決不讓步。這說明明朝A.君主專制的高度強化B.士大夫民主意識覺醒C.天理綱常的禮法加強D.君主與士人共治天下5、“他的所有作品僅僅形成了一部書我們在這里看見,我們的整個現代文明的走向,一部了不起的書,他題作‘**’,其實就是題作‘歷史’也沒有什么?!毕铝锌梢蕴钊腩}中“**”的作品是()A.《人間喜劇》B.《悲慘世界》C.《在人間》D.《戰爭與和平》6、《大公報》載文說:“幾千年來,中國人所懷抱的觀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識和國家觀念,始終沒有打入我們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們從亡國滅種的危機中,開始覺悟了中國民族的整體性和不可分性。這是民族自覺史的開端,是真正的新中國國家的序幕。”該文發表的歷史背景是A.甲午戰爭爆發B.中華民國成立C.抗日戰爭爆發D.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1683年康熙帝命令清軍進入臺灣,對這件事最確切的的評價是()A.抵抗外來勢力的入侵。B.有利于多民族國家的統一C.撲滅反清武裝D.消滅明朝殘余軍事力量8、秦漢法律規定,對國有財物的出入賬目事項和保管情況要造籍登記,制作賬簿,形成會計報告,并以日、月、季、年的時間和以縣令長一一郡守一一丞相、御史或內史的行政次序逐級申報,接受上級的檢查和監督。這反映出秦漢時期A.封建國有經濟成為集權統治的經濟基礎B.官僚政治和集權政治的踐行C.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成為政府主要任務D.郡縣制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9、晉元帝司馬睿從南渡到登基,主要依靠出身望族的王導、王敦兄弟的支持。在此期間,王導聯合南北士族,運籌帷幄,政令己出;王敦則總掌兵權,專任征伐,形成了“王與馬,共天下”的格局。這說明當時A.門閥政治制約皇權B.外戚干政現象嚴重C.中央集權遭到削弱D.封建國家四分五裂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共8題,共16分)10、“在他們的繪畫語言里,自然物象已經開始解體,分解成色彩的組織,分解成光的組織,正是在這種組織里,畫家體味到了一些東西,說出了一些東西?!币闹械谋硎鲞m合用來作為圖片的解說詞____(判斷對錯)11、(2016秋?姜堰區期末)如圖是20世紀30年代美國一重大改革中的某項政策宣傳畫,為了執行這一政策,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興辦基礎公共工程。____(判斷對錯)12、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的成員之間存在文化和歷史的差異,對其發展有一定的影響。____(判斷對錯)13、西漢初期,丞相有選用官吏、彈劾百官以及執行誅罰的權力。凡有重要的政事,如立新君、立儲、封贈、賞罰等事,往往由皇帝委托丞相主持,召集百官集議,集議的結果由丞相領銜上奏于天子,再由皇帝和丞相共同決策定議。這表明西漢初期A.中央集權的程度出現弱化B.官員民主意識非常強烈C.相權承襲秦制并有增益D.官僚政治形態開始顯現14、三民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引領20世紀的中國社會巨變。(1)“民權主義”是三民主義的核心,其含義是什么?新三民主義中“民權主義”有了怎樣的發展?____(2)國共十年對峙時期和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對中國民主革命道路和進程作出怎樣的闡述?他的哪兩部文獻豐富發展了社會主義建設理論?____(3)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的思想路線是什么?1992年中共十四大確立的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什么?____(4)20世紀以來的三大思想理論成果的共同之處是什么?15、新航路的開辟打破了世界各地間相對孤立、分散、隔絕的狀態,促進了世界逐漸連成整體,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奠定了基礎。____(判斷正誤)16、上海歷史鉤沉。

(1)將下列有關上海歷史的大事年表填寫完整。

時間大事1291年A____1843年B____1854年租界單方面成立C____(機構)19世紀50年代以后上海取代廣州成為中國最重要的D____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租界)創辦:E____(刊物)F____年中國共產黨“一大”在上海(租界)召開(2)與上海租界設立相關的近代不平等條約是哪些?

(3)美國喬治亞理工大學盧漢超教授(上海史研究學者)指出:“大家都到租界里來;因為租界有自由,而且有法律的保護。但另一方面,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民族的恥辱。中國整個民族就是在非常尷尬的情況下掙扎,而且延續了差不多一百年。但是也不得不承認,他們的確是造成了一個比中國其他絕大部分地方都更先進的一個城市?!?/p>

--摘自紀錄片《外灘》第三集《城市之光》問題:盧教授在這段陳述中想要強調的主旨是什么?根據大事年表和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你如何看待租界?17、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是指逐步形成的具有歷史學科特征的思維品質和關鍵能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素養一時空觀念;指對事物與特定時間及空間的聯系進行觀察;分析的觀念。

(1)某班級制作歷史墻報;題目是“現代中國外交風云”。請按時間順序挑選出符合主題的圖片資料,并說明你的理由。

素養二歷史價值觀;指對歷史的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的辯證統一。

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盧溝橋,發生了有人向日本軍隊開槍的事件。第二天,中國方面繼續開槍,進入戰斗狀態。事件本身不過是一個小摩擦,雖然人們希望就地解決,但是與日本方面的沖突事件不斷發生,解決變得困難起來。

--(日)扶桑版《新歷史教科書》

1937年7月7日在北京郊外的盧溝橋;日本軍突然地攻擊的中國軍。這樣,所謂“七七”事變--日本對中國的不宣而戰的戰爭--就開始了。

--(日)井上清《日本的歷史》

(2)比較以上兩段材料的不同之處;并指出不同的原因。

素養三歷史解釋;指以史料為依據,以歷史理解為基礎,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斷。

(3)這幅漫畫形象地描繪了歐洲的百年歷程。結合所學;請你續寫對漫畫的理解,并為此作品起個適當的題目。

第一部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歐洲分成協約國和同盟國兩大陣營進行混戰,遍地戰火,歐洲經濟受到重創。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題目:____。評卷人得分三、判斷題(共5題,共10分)18、在新航路開辟的推動下,16、17世紀世界出現了第一個貿易高峰,依次填入表中甲、乙、丙三處的是亞洲、美洲、非洲。____(判斷對錯)

分組甲乙丙商品酒、鏡子、玻璃球玉米、煙草、蔗糖奴隸、象牙、珠寶19、“總統任期7年,是國家元首和軍隊的最高統帥,有權任命文武官員、締結條約、實行大赦等;經眾議院同意有權任命內閣,經參議院同意有權解散眾議院?!痹摋l文出自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____判斷對錯)20、1787年憲法是第一部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成文憲法。它強調加強國家權力,又在權力結構中突出“分權與制衡”原則,體現了一定的民主精神。____(判斷對錯)21、列寧在《四月提綱》中認為,不能采取暴力方式推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爭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權。____(判斷對錯)22、梭倫根據財產多寡,把公民分為四個等級,財產越多者等級越高、權利越大;頒布《解負令》,廢除奴隸制,其改革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礎。____(判斷對錯)評卷人得分四、簡析題(共2題,共12分)2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54年,英國國會議員諾斯科特、杜維廉提出了一項改革文官制度的方案,一是將政府中的行政工作分為智力工作和機械工作兩大類,前者由大學生來擔當,后者由低級人員來充任;二是初任人員均應在年輕時通過選拔考核;三是各部人員實行統一管理,并可在各部間互相轉調、提升;四是官員的提升以上級的考核報告為依據?!幾浴爸Z斯科特——杜維廉報告”材料二1883年1月16日美國國會通過了文官制度法,主要內容:成立由3人組成的美國文官委員會,其中必須有反對黨1人,任期6年。委員會負責制定文官管理細則;主管文官考試和錄用、保障文官權益等;通過公開考試擇優錄用文官,文官考核和工資以實績為依據,公布待補文官職位缺額;經考試錄用的文官實行常任制,由法律保障其職位,不得任意撤換;受到懲罰的文官,有權提出申訴等。文官委員會向總統負責,委員會的建議須總統批準后下達各行政部門執行。委員會任命主考官1人,并設地方考試委員會?!幾浴?883年彭德爾頓聯邦文官法》(1)結合材料一及所學知識,分析諾斯科特——杜維廉報告出臺的原因。(2)據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英美兩國文官制度遵循的原則。(3)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說明英美兩國推行文官制度的意義。2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54年,英國國會議員諾斯科特、杜維廉提出了一項改革文官制度的方案,一是將政府中的行政工作分為智力工作和機械工作兩大類,前者由大學生來擔當,后者由低級人員來充任;二是初任人員均應在年輕時通過選拔考核;三是各部人員實行統一管理,并可在各部間互相轉調、提升;四是官員的提升以上級的考核報告為依據。——摘編自“諾斯科特——杜維廉報告”材料二1883年1月16日美國國會通過了文官制度法,主要內容:成立由3人組成的美國文官委員會,其中必須有反對黨1人,任期6年。委員會負責制定文官管理細則;主管文官考試和錄用、保障文官權益等;通過公開考試擇優錄用文官,文官考核和工資以實績為依據,公布待補文官職位缺額;經考試錄用的文官實行常任制,由法律保障其職位,不得任意撤換;受到懲罰的文官,有權提出申訴等。文官委員會向總統負責,委員會的建議須總統批準后下達各行政部門執行。委員會任命主考官1人,并設地方考試委員會?!幾浴?883年彭德爾頓聯邦文官法》(1)結合材料一及所學知識,分析諾斯科特——杜維廉報告出臺的原因。(2)據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英美兩國文官制度遵循的原則。(3)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說明英美兩國推行文官制度的意義。評卷人得分五、辨析題(共2題,共12分)2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有的學者把明末反封建禮教稱之為“啟蒙思想”或“啟蒙主義”;泰州學派的支系;主張“唯情主義”的大戲曲家湯顯祖也被認為是“深具啟蒙思想的人”。這就容易使人們錯誤地以為16世紀明末的反封建禮教;主張個性解放的運動類似于發生在歐洲18世紀的“啟蒙運動”。我認為,上述兩種運動不僅在表現形式、而且在實質內容上都有不同,18世紀歐洲的“啟蒙運動”是以“喚起”理性為特征,而16世紀明末的反封建禮教的運動是以喚起人們的情感釋放為特征。前者的結果是:自然科學重大的突破、社會科學基礎的建立和資本主義民主制國家的建立。后者的結果是:雖有少數思想家仍然堅持反對封建專制禮教,但在清軍入關后封建專制禮教的強化和對批判禮教的文人學士無情的鎮壓,使反對封建專制的禮教浪潮被打斷了。

——北大教授湯一介《啟蒙在中國的艱難歷程》

評價材料中湯一介教授關于明末反對封建禮教和18世紀歐洲“啟蒙運動”的觀點。(要求:圍繞材料中的一種或兩種觀點展開評論;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清楚。)2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有的學者把明末反封建禮教稱之為“啟蒙思想”或“啟蒙主義”;泰州學派的支系;主張“唯情主義”的大戲曲家湯顯祖也被認為是“深具啟蒙思想的人”。這就容易使人們錯誤地以為16世紀明末的反封建禮教;主張個性解放的運動類似于發生在歐洲18世紀的“啟蒙運動”。我認為,上述兩種運動不僅在表現形式、而且在實質內容上都有不同,18世紀歐洲的“啟蒙運動”是以“喚起”理性為特征,而16世紀明末的反封建禮教的運動是以喚起人們的情感釋放為特征。前者的結果是:自然科學重大的突破、社會科學基礎的建立和資本主義民主制國家的建立。后者的結果是:雖有少數思想家仍然堅持反對封建專制禮教,但在清軍入關后封建專制禮教的強化和對批判禮教的文人學士無情的鎮壓,使反對封建專制的禮教浪潮被打斷了。

——北大教授湯一介《啟蒙在中國的艱難歷程》

評價材料中湯一介教授關于明末反對封建禮教和18世紀歐洲“啟蒙運動”的觀點。(要求:圍繞材料中的一種或兩種觀點展開評論;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清楚。)評卷人得分六、連線題(共3題,共24分)27、智者箴言智者箴言引領人類的思想。請將下列政治家、思想家與其言論相匹配。(用序號表示)馬基雅弗利A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荀子B我愛我師,我更愛真理。韓非C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亞里士多德D唯法為治。老子E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F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董仲舒G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劉秀H一個君主,要像獅子一樣的兇猛,像狐貍一樣的狡猾。李世民I我們的政體可以稱為民主政體,因為行政權不是掌在少數人手里。伯里克利J推明孔氏(孔子),抑黜百家。28、(26分)儒學在中國甚至是東亞、東南亞國家經歷了古代興盛、近代衰落、現代復蘇的發展道路。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下面是儒學經濟思想的部分相關言論:“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以農為本,不與農競業”;“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政在節財”;“奢則不孫(通“遜”)。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材料二:在過去,具有尊孔傾向的人往往將儒學的衰微歸罪于“五四”(注:包含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而反孔者們則將其歸功于“五四”。這兩種認識似都有問題。應該說,儒學在近代逐步衰微,乃是中國近代社會變革、社會轉型以及與之相應的文化革新、文化轉型的必然結局,材料三:韓國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為安身立命的倫理綱常,讓青少年以及所有的公民都從中感受到濃厚的道德熏陶和民族精神感染,從而形成一種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為韓國的繁榮提供精神動力。至今,儒教在韓國社會中仍然占有絕對的比重。儒教中包含的這種共同體意識在韓國的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概括儒學的經濟主張(不能照抄原文)。(6分)(2)據材料二并運用史實簡要論述,哪些因素導致了儒學在近代的衰落?(9分)(3)據材料三分析,韓國在吸收中國傳統文化過程中對本國產生了什么影響?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現階段中國加強同東亞、東南亞國家經濟合作的有利條件。(8分)(4)現在隨著人們財富的增長,極端利己主義、生態失衡、道德淪喪、食品安全等問題接踵而至。關于復興儒學對構建市場經濟體制的意義,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的認識。(3分)29、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詔令是議帝號,群臣相議秦王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號,號曰皇帝,并說:“朕為始皇帝,后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于萬世,傳之無窮。”秦王采納了群臣關于皇帝命為制,令為詔,天子自稱為朕的建議。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于上,丞相諳大臣皆受成事,倚辦于上。伯利克里說:“我們的制度是別人的典范,它之所以被稱之為民主政治,因為權力不掌握在少數人手里,而是由全體人民掌握?!薄稏|西方政治制度的差異》材料二英國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現代民主政策創新試驗方面的最大成就,是創造了一種全新的政策——立憲君主制,并以此淘汰了已成為社會發展桎梏的絕對君主制。新政體形式也還是13世紀末以來英國政府的傳統形式,但其實質內容已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妒澜缥拿魇贰凡牧先偟膩碚f,美國的民主之所以能夠做到“原則民主”與“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為它產生于對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華的綜合?!妒澜缥拿魇贰凡牧纤摹傍f片戰爭一陣疾風,吹蕩了沉寂的知識界,一批關心國家命運的仁人志士,看到了英美等國的政治體制與中國的不同之處;議會制度、總統禪讓等。他們的思想深處,滋生著對民主制度的欣幕和對專制制度的不滿之情。”——熊月之《中國近代民主思想史》材料五我認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v使有些可以從國外移來,也必然先與其本國傳統,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正發生相當的作用。否則無生命的政治,無配合的制度,決然無法長成。辛亥前后,人人言變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視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都自會隨制度而轉變。因此只想把外國現在制度,模仿抄襲。甚至不惜摧殘人事來遷就制度。我們若不著重本身人事,專求模仿別人制度,結果別人制度,勢必追隨他們的人事而變,我們也還得迫隨而變,那是何等的愚蠢。其實中國歷史上以往一切制度傳統,只要已經沿襲到一百兩百年的,也何嘗不與當時人事相配合。又何嘗是專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專制黑暗四字來抹殺?這是我想寫一部中國政治制度史之第二因。——摘自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序言請回答:(1)依據材料一,概括比較東西方兩種制度的不同特點。(2分)你怎么看待這種東西方政治制度的差異?(2分)(2)為什么說英國新政體既保留了“傳統形式”,又有“根本性的變化”?(2分)(3)結合所學知識談談怎樣理解美國民主“產生于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華的綜合”?(2分)雅典是古典民主的代表,美國是現代民主的代表。結合所學知識,扼要指出現代民主與古典民主的顯著不同。(2分)(4)根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近代政治民主化過程有何特點?(2分)(5)試概括錢穆先生的主要觀點并加以評析。(6分)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9題,共18分)1、B【分析】【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清末隨著近代企業創辦,重農抑商傳統思想的改變。題干材料出臺的大背景是:20世紀初,清朝統治集團的許多高官大吏及最高統治者意識到振興工商為國家富強之根基,在中國近代掀起一股重商社會思潮。盡管獲得這些殊榮者大多是工業巨子和富商大賈,但對掃除千百年來的賤商意識,改變商人的社會形象和社會地位,卻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故選擇B項。A項內容是在明末出現;C項實際上與材料無關;D項材料未體現。考點:清末重農抑商思想的改變?!窘馕觥俊敬鸢浮緽2、A【分析】【分析】國際法指適用主權國家之間以及其他具有國際人格的實體之間的法律規則的總體;國際法對加入和簽署的國家是具有法律拘束力的,故B項不正確;美英繞過聯合國,C項不正確;解決和平與發展的有效途徑有積極推動世界走向多極化,尊重各國和各國人民的意愿與利益,這是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要基礎;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凝聚各國人民的力量解決面臨的突出問題;尊重世界的多樣性,保證各國和睦相處;相互尊重。各國人民在自身的發展進程中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文明;正確引導經濟全球化,促進各國實現共同發展;樹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為核心的新安全觀,努力營造長期穩定的國際和平環境在,故D項不正確。美英繞過聯合國對伊拉克發動戰爭說明了霸權主義是破壞國際秩序、危害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故答案選擇A項。

【點評】“冷戰”結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形勢發展特點一超多強。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后,美國成為世界上惟一的超級大國,兩極對立的世界政治格局隨之結束。兩極格局結束后,世界形式的總趨勢是走向緩和,但天下并不太平,明顯呈現出緩和與緊張,和平與動蕩并存的局面。目前,世界格局中存在幾個主要的力量中心,暫時形成“一超多強”的局面。美國是世界惟一的超級大國。歐盟,日本,俄羅斯,中國等國家和國家聯盟是國際格局中的重要力量。從近期看,美國仍將保持世界惟一超級大國的地位,“一超多強”的局面還將繼續下去。但從長遠看,世界格局向多極化發展的趨勢是不可逆轉的。3、C【分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經濟體制改革,旨在考查學生對材料有效信息的準確解讀能力。根據材料文字“沒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發揮了集體統一經營的優越性,又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可知,該專家意在強調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體現原則性與靈活性的統一。A、B兩項表述都不符合題意,均排除;C項表述符合題意,正確;D項表述不符合題意,排除。4、A【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主要考查的是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海瑞扶棺式的冒死硬諫”“官僚集團或采取車輪戰術,或發動集體抗議”反映臣下冒死勸諫皇帝、多樣的勸諫方式,實質體現君主無上權威,故A項正確;封建士大夫勸諫為封建統治服務,而非有民主思想,故B項錯誤;臣下勸諫皇帝一定程度影響皇帝權威,與綱常不符,故C項錯誤;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下,士人協助皇帝治理天下,故D項錯誤。據此,BCD可排除,故選A?!窘馕觥俊敬鸢浮緼5、A【分析】A;《人間喜劇》展現了19世紀上半期法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堪稱資本主義的“社會百科全書”,與材料中“他的所有作品僅僅形成了一部書我們在這里看見,我們的整個現代文明的走向,其實就是題作‘歷史’也沒有什么”相符,故正確;

B;《巴黎圣母院》典型地表現了浪漫主義文學的特征;與材料中“其實就是題作‘歷史’也沒有什么”不符,故錯誤;

C;《在人間》是高爾基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二部;與材料中“他的所有作品僅僅形成了一部書”不符,故錯誤;

D;列夫?托爾斯泰的小說《安娜?卡列尼娜》等;都是享譽世界文壇的名著,與材料中“他的所有作品僅僅形成了一部書”不符,故錯誤;

故選A.

本題以關于作品的描述為考查背景材料;考查對《人間喜劇》知識點的掌握,考查對材料的綜合閱讀理解能力.

本題考查對《人間喜劇》及現實主義文學知識點的掌握,解答題目時掌握:、《人間喜劇》展現了19世紀上半期法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堪稱資本主義的“社會百科全書”,屬于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品.【解析】【答案】A6、C【分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抗日戰爭的知識屬較難題。從材料中可提取出“亡國滅種的危機”、“中國民族的整體性和不可分性”這些有效信息可以看出這是指的日本大規模侵華,即抗日戰爭。故選C。A項并非全民族的抗戰;BD項體現不出亡國滅種的危機;因此排除ABD三項??键c:新民主主義革命?抗日戰爭【解析】【答案】C7、B【分析】【解析】試題分析:分析題干,評價清軍收復臺灣這件事,1682年,康熙帝決定收復臺灣,命福建水師提督施瑯率軍進攻臺灣。第二年,鄭克塽投降,清政府隨即設臺灣府,下轄三縣,隸屬福建省。設總兵、副將駐守臺灣、澎湖。至此,在清初割據了42年的臺灣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維護了全國領土的完整,而C和D都是站在統治者的角度進行的評價,A項不對,鄭克塽不是外來勢力,這是中華民族內部的分裂,所以此題答案為B。考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康熙帝【解析】【答案】B8、B【分析】本題考查秦漢政治制度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分析理解及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材料中秦漢法律規定,官吏應對國有財物的賬目出入和保管嚴格登記、制作賬簿,并形成會計報告;同時規定將此報告按固定的時間順序和以縣令長——郡守——丞相、御史或內史的行政等級逐級申報,接受上級的檢查和監督。上述規定反映了秦漢時期官僚等級體制和集權管理政治的結合、踐行,故B正確;材料所述的對國有財產的保管程序,不是強調封建國有經濟的地位,故排除A;材料不是在闡述政府的主要任務,故C錯誤;材料也不是在說郡縣制的作用的,故D錯誤。故選B。【解析】【答案】B9、A【分析】本題考查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發展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結合材料信息來聯系所學知識解讀材料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根據材料所述,晉元帝司馬睿從南渡到登基,主要依靠出身望族的王導、王敦兄弟的支持,后形成了“王與馬,共天下”的格局,這表明當時的士族門閥政治制約著皇權,A項符合題意;B項同材料無關;材料未涉及中央集權的相關信息;材料說的是門閥和皇帝的關系,沒有國家狀態的信息,D項錯誤。故選A?!窘馕觥俊敬鸢浮緼二、填空題(共8題,共16分)10、錯【分析】【分析】本題以美術流派風格為考查背景材料,考查對現實主義美術知識點的掌握,考查對課本知識點的靈活運用的能力.【解析】【解答】由材料中“自然物象已經開始解體;分解成色彩的組織,分解成光的組織”,這是對印象畫派作品風格的描述,材料中的作品為《拾穗者》屬于現實主義風格的作品,以揭露社會現實為主要特點;

故錯誤.11、A【分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羅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解答此題的關鍵在于清楚海報所涉及的內容是羅斯福新政通過政府投資大規模興建公共工程,吸收大量勞動力,“以工代販”,解決失業人員就業問題.【解析】【解答】圖片材料反映的是羅斯福新政的措施之一;政府大力興辦公共工程,以解決失業問題.題干敘述正確.

故答案為A.12、對【分析】【分析】本題以亞太經合組織為考查背景材料,考查對亞太經合組織成員之間文化歷史差異知識點的掌握,考查對材料的綜合分析能力.【解析】【解答】依據課本知識可知:亞太經合組織成員之間存在歷史;文化的差異;對其經濟和集團化發展有一定的影響;

故答案為“對”.13、略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學生對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掌握,旨在考查準確解讀材料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根據材料“西漢初期,丞相有選用官吏、彈劾百官以及執行誅罰的權力”、“召集百官集議”、“皇帝和丞相共同決策定議”可以看出,漢承秦制,并且丞相的權力有所增強,C符合題意;材料沒有涉及中央集權,排除A;自秦朝以來,在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下,官員不可能存在強烈的民主意識,排除B;秦朝郡縣制的實行,官僚政治開始取代了貴族政治,排除D。故選C。【解析】C14、略

【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對孫中山三民主義的認識與理解,旨在考查知識遷移,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關于第一小問,考查的是孫中山三民主義中的民權主義,結合所學知識,民權主義是三民主義的核心,其含義是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關于第二小問,考查的是孫中山新三民主義中的民權主義,回憶、再現所學知識,可知民權主義有了新的發展,強調民權為一般平民所共有。(2)本題考查的是毛澤東思想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知識遷移,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審題的時候,要注意明確題干要求,避免作答不完整。關于“道路”的闡述,把握到“國共十年對峙”時間段,即1927年—1937年,把握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或者“工農武裝割據”理論)即可。關于“進程”的闡述,回憶、再現所學知識,把握到兩個階段,即民主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即可。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理論”,考查的是毛澤東思想的發展,回憶、再現所學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相關知識,把握到兩部文獻:《論十大關系》、《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3)本題考查的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及中共十四大知識點,旨在考查知識遷移,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本題涉及到兩個小問,總體上比較簡單。關于第一小問,考查的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回憶、再現所學知識,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以及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關于思想路線方面,把握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即可。關于第二小問,考查的是中共十四大,回憶、再現所學,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開,明確了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即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4)本題考查的是對孫中山三民主義、毛澤東思想以及鄧小平理論的認識與理解,旨在考查分析、認知的能力。正確解答本題,要注意明確題干“共同之處”要求,即相同之處,避免答非所問。通過審題,緊扣孫中山三民主義、毛澤東思想以及鄧小平理論的內涵展開,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認知,要注意把握到以下方面:與時俱進、實事求是、不斷創新等?!窘馕觥浚?)含義: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發展:強調民權為一般平民所共有。(2)道路:“工農武裝割據”(“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進程:民主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兩個階段。文獻:《論十大關系》、《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3)思想路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目標: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4)相同之處:與時俱進;實事求是;不斷創新。15、A【分析】【分析】本題考查新航路開辟的影響.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運用能力.【解析】【解答】結合所學可知;新航路的開辟打破了世界各地間相對孤立;分散、隔絕的狀態,促進了世界日益連成整體,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故本題正確.

故答案為正確.16、上海設縣上海開埠“市政委員會”或工部局對外貿易口岸《青年雜志》1921年【分析】【分析】本題考查列強入侵對中國的影響.考查有關上海歷史的史實;與上海租界設立相關的近代不平等條約;盧教授對租界認識的觀點;對租界的認識.需要掌握列強入侵對中國的影響;近代的不平等條約;租界等知識.【解析】【解答】(1)本小問的填空;依據表格中的時間和內容,結合所學可知,A是上海設縣;B是上海開埠;C是“市政委員會”或工部局;D是對外貿易口岸(中心);E是《青年雜志》;F是1921年.

(2)本小問的不平等條約;結合所學可知,與上海租界設立相關的近代不平等條約有1842年《南京條約》,1843年《虎門條約》,1845年《上海土地章程》.

(3)第一小問的主旨;依據材料二美國喬治亞理工大學盧漢超教授的言論可知,主旨是租界雖然承載了屈辱,但是人們通過租界也了解了西方的文明,通過租界也得到了一定的人權保護.第二小問的看待,依據材料一的表格和材料二的內容,結合所學可知,西方列強為攫取侵略利益,對廣大亞非拉地區實行殖民擴張和掠奪,在這個過程中,客觀上把工業文明(除科學技術外,還包括政治民主制;法律制度以及自由平等的觀念等)帶到了被征服的國家和地區,無情沖擊了原有的統治秩序.這是野蠻的侵略與先進文明的拓展奇特地交織在一起的歷史,租界是集中反映西方工業文明的地方,同時,租界也是中國主權淪喪與屈辱的表現.

故答案為:

(1)填空:A:上海設縣;B:上海開埠;C:“市政委員會”或工部局;D:對外貿易口岸(中心);E:《青年雜志》;F:1921年.

(2)條約:1842年《南京條約》;1843年《虎門條約》,1845年《上海土地章程》.

(3)主旨:租界雖然承載了屈辱;但是人們通過租界也了解了西方的文明,通過租界也得到了一定的人權保護.

看待:西方列強為攫取侵略利益,對廣大亞非拉地區實行殖民擴張和掠奪,在這個過程中,客觀上把工業文明(除科學技術外,還包括政治民主制、法律制度以及自由平等的觀念等)帶到了被征服的國家和地區,無情沖擊了原有的統治秩序.這是野蠻的侵略與先進文明的拓展奇特地交織在一起的歷史,租界是集中反映西方工業文明的地方,同時,租界也是中國主權淪喪與屈辱的表現.17、從戰爭到聯合”或“從分裂到聯合【分析】【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基礎知識的識記;和運用已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某班級制作歷史墻報,題目是“現代中國外交風云”.請按時間順序挑選出符合主題的圖片資料,并說明你的理由.

(2)本題考查學生比較以上兩段材料的不同之處并指出不同的原因.

(3)本題考查學生結合所學,這幅漫畫形象地描繪了歐洲的百年歷程,請你續寫對漫畫的理解,并為此作品起個適當的題目.【解析】【解答】(1)第一小問時間排序;得出圖1(1949年);圖6(1954年)、圖5(1979年)、圖3(2001年);第二小問理由,結合所學,圖4巴黎和會,涉及的是中國近代外交,不符合主題中的“現代”,另外,中國雖然奉行不結盟政策,但是沒有正式加入不結盟運動,圖2不結盟運動不符合主題的“現代中國外交”,所以圖2和圖4不符合主題要求.

(2)第一小問不同;據材料二中“有人向日本軍隊開槍的事件.第二天,中國方面繼續開槍,進入戰斗狀態”得出,一方指責中國挑起了戰爭,推卸日本的戰爭責任,否定歷史,據材料二“日本軍突然地攻擊的中國軍”得出另一方則基于史實,承認是日本發動的侵華戰爭;第二小問原因,結合所學,從不同的價值觀角度回答即可.

(3)第一小問理解;據材料三中圖二的“裂痕”,結合所學得出,二戰結束后,歐洲陷于美蘇的全面“冷戰”對峙中,雖然戰爭最終沒有爆發,但加劇了緊張的局勢,歐洲國家的關系出現了裂痕(或:二戰后,歐洲國家聯系日益緊密,逐漸走上聯合的道路,1967年成立了歐洲共同體,經濟合作不斷加強.圖中的裂痕表示關系正在愈合);據材料三中圖三“歐洲聯盟標志”,結合所學得出,冷戰結束后,歐洲的一體化向縱深發展,1993年歐洲聯盟正式成立,歐洲走向統一;第二小問題目,根據圖片中“混戰”“裂痕”“歐洲聯盟標志”,結合所學得出,“從戰爭到聯合”或“從分裂到聯合”.

故答案為:

(1)符合主題的時間排序:圖1;圖6、圖5、圖3.

挑選理由:“現代中國外交”指的是1949年到今天的中國外交發展歷史;圖1;圖6、圖5、圖3符合這一主題要求.圖2不結盟運動,中國雖然奉行不結盟政策,但是沒有正式加入不結盟運動.圖4巴黎和會,涉及的是中國近代外交,所以圖2和圖4不符合主題要求.

(2)不同:一方指責中國挑起了戰爭;推卸日本的戰爭責任,否定歷史;另一方則基于史實,承認是日本發動的侵華戰爭.

原因:不同的價值觀;使編寫者對事實做出了不同的判斷.

(3)第二部分:二戰結束后;歐洲陷于美蘇的全面“冷戰”對峙中,雖然戰爭最終沒有爆發,但加劇了緊張的局勢,歐洲國家的關系出現了裂痕.

(或:二戰后;歐洲國家聯系日益緊密,逐漸走上聯合的道路,1967年成立了歐洲共同體,經濟合作不斷加強.圖中的裂痕表示關系正在愈合)

第三部分:冷戰結束后;歐洲的一體化向縱深發展.1993年歐洲聯盟正式成立,歐洲走向統一.

題目:“從戰爭到聯合”或“從分裂到聯合”.

(開放性試題,史實準確,邏輯清晰,言之成理即可)三、判斷題(共5題,共10分)18、×【分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三角貿易,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運用的能力.【解析】【解答】本題考查三角貿易.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甲處應該是歐洲,此題錯誤.

故答案為:×19、√【分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1875年憲法》,考查學生對其內容的識記情況.【解析】【解答】根據《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1875年)的內容:立法權歸參議院和眾議院兩院行使.行政權歸內閣和總統.總統由國民議會選出;任期7年;可連選連任;總統是國家元首及軍隊最高統帥,總統與參眾兩院議員共有創議法律之權,總統征得參院同意可解散尚未屆滿的眾議院;內閣部長由總統任命,總統和內閣部長共同向議會負責.

故答案為:√20、√【分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1787年憲法》的意義,旨在考查學生再認再現已學知識的能力.【解析】【解答】結合已學知識1787年憲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成文憲法;在權力結構中突出“分權與制衡”原則,體現了一定的民主精神,保障了資產階級民主制度,奠定了美國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礎.將西歐啟蒙思想與美國實際相結合,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制度,鞏固了獨立戰爭的重大成果,帶來美國的長期穩定,促進了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建立起聯邦制國家,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相結合,在維護國家主權的同時,也有利于發揮地方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美國創立的聯邦制;三權分立制和民主(總統)共和制,對其它資本主義國家民主制度的建設也起到了示范作用.

故答案為:√.21、√【分析】【分析】本題考查的十月革命,考查學生對十月革命過程重大史實的識記.【解析】【解答】結合已學知識可知“四月提綱”:列寧提出了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轉變為社會主義革命的任務;爭取以和平方式奪權.

故答案為:√22、×【分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梭倫改革的主要措施.梭倫改革是雅典城邦乃至整個古希臘歷史上最重要的社會政治改革之一,它為雅典城邦的振興與富強開辟了道路,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礎.【解析】【解答】梭倫改革頒布《解負令》;廢除了債務奴隸制,并不是奴隸制.

故答案為:×四、簡析題(共2題,共12分)23、略

【分析】本題考查近代英美的文官制度改革,旨在考查分析提煉及運用材料信息和調動所學知識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1)考查近代英國文官制度方案提出的背景。依據材料一中英國國會議員諾斯科特、杜維廉方案提出的時代及其中的行政工作的分類、選拔考核的要求、統一管理和官員提升考核依據的規定,認識理解此前的英國政府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新要求;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概括諾斯科特——杜維廉報告出臺的原因,包括責任內閣制實行以來任人唯親的弊端,多黨制體制下政府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的不足、大工業時代政府工作的專業化和工作效率的需要等。(2)考查近代英美文官制度實行遵循的原則。材料一反映了英國文官制度方案所提出的行政工作的分類、選拔考核的要求、統一管理和官員提升考核依據的規定,材料二體現了美國文官制度法中的組織機構、考試錄用的辦法、職位常任及其法律保障等制度;依據以上理解概括歸納近代英美文官制度遵循的主要原則,即競爭考試,擇優錄用;職位分類,職務常任;統一管理,職業保險;價值中立,道德行政。(3)考查英美文官制度實行的意義和綜合概括能力。綜合以上兩則材料;認識和把握文官制度實施的時代背景和用人機制;管理辦法等新內容;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總結近代英美實行文官制度的重大意義,包括競爭機制引入減少政府中的腐敗現象,激發公職人員的積極性、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能,促進了文官的專業化和政府管理的科學化,使政府結構趨于完善等。

【解析】(1)原因:責任內閣制的形成,首相和大臣掌握官吏任免權,任人唯親,造成官吏腐敗;多黨制政治體制,政黨“分贓”不均,影響政府工作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大工業時代政府工作專業化及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的需要。(9分)(2)原則:競爭考試,擇優錄用;職位分類,職務常任;統一管理,職業保險;價值中立,道德行政。(8分)(3)意義:競爭機制引入文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政府中的腐敗現象;激發公職人員工作積極性,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能;促進了文官的專業化及政府管理的科學化;使政府結構趨于完善。(8分)24、略

【分析】本題考查近代英美的文官制度改革,旨在考查分析提煉及運用材料信息和調動所學知識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1)考查近代英國文官制度方案提出的背景。依據材料一中英國國會議員諾斯科特、杜維廉方案提出的時代及其中的行政工作的分類、選拔考核的要求、統一管理和官員提升考核依據的規定,認識理解此前的英國政府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新要求;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概括諾斯科特——杜維廉報告出臺的原因,包括責任內閣制實行以來任人唯親的弊端,多黨制體制下政府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的不足、大工業時代政府工作的專業化和工作效率的需要等。(2)考查近代英美文官制度實行遵循的原則。材料一反映了英國文官制度方案所提出的行政工作的分類、選拔考核的要求、統一管理和官員提升考核依據的規定,材料二體現了美國文官制度法中的組織機構、考試錄用的辦法、職位常任及其法律保障等制度;依據以上理解概括歸納近代英美文官制度遵循的主要原則,即競爭考試,擇優錄用;職位分類,職務常任;統一管理,職業保險;價值中立,道德行政。(3)考查英美文官制度實行的意義和綜合概括能力。綜合以上兩則材料;認識和把握文官制度實施的時代背景和用人機制;管理辦法等新內容;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總結近代英美實行文官制度的重大意義,包括競爭機制引入減少政府中的腐敗現象,激發公職人員的積極性、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能,促進了文官的專業化和政府管理的科學化,使政府結構趨于完善等。

【解析】(1)原因:責任內閣制的形成,首相和大臣掌握官吏任免權,任人唯親,造成官吏腐敗;多黨制政治體制,政黨“分贓”不均,影響政府工作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大工業時代政府工作專業化及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的需要。(9分)(2)原則:競爭考試,擇優錄用;職位分類,職務常任;統一管理,職業保險;價值中立,道德行政。(8分)(3)意義:競爭機制引入文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政府中的腐敗現象;激發公職人員工作積極性,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能;促進了文官的專業化及政府管理的科學化;使政府結構趨于完善。(8分)五、辨析題(共2題,共12分)25、第一種觀點:同意材料的觀點;明末反封建禮教與歐洲18世紀的啟蒙運動表現形式及其結果都不同。理由:西方的啟蒙思想是在資本主義經濟得到發展的前提下,在自然科學重大突破的情況下,以科學的理性來喚醒人性的理性,它推動了資產階級革命,并為資本主義社會秩序的構建提出了基本原則。而中國明末的反對封建禮教只是少數思想家對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不滿的情感釋放,既沒有引起社會的共鳴,也沒有推動社會的變革,同時也沒有對傳統和未來做出理性的說明,所以稱之為“啟蒙思想”或“啟蒙主義”是對其作用的夸大。

第二種觀點:不同意材料的觀點;認為明末反封建禮教與歐洲18世紀的啟蒙運動相似。

理由:中國明末的反對封建禮教同西方的啟蒙思想一樣,都是在商品經濟得到發展的背景下,對封建專制下人性的思考。盡管由于中國明清沒有西方發展起來的資本主義經濟,也沒有形成眾多的思想家,但同樣也推動了人們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同樣也起到了啟蒙的作用。(如有其他觀點,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分析】【分析】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據材料“上述兩種運動不僅在表現形式、而且在實質內容上都有不同,18世紀歐洲的“啟蒙運動”是以“喚起”理性為特征,而16世紀明末的反封建禮教的運動是以喚起人們的情感釋放為特征?!苯Y合所學知識即可評價湯一介教授關于明末反對封建禮教和18世紀歐洲“啟蒙運動”的觀點。例如,同意材料的觀點,明末反封建禮教與歐洲18世紀的啟蒙運動表現形式及其結果都不同。理由:西方的啟蒙思想是在資本主義經濟得到發展的前提下,在自然科學重大突破的情況下,以科學的理性來喚醒人性的理性,它推動了資產階級革命,并為資本主義社會秩序的構建提出了基本原則。而中國明末的反對封建禮教只是少數思想家對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不滿的情感釋放,既沒有引起社會的共鳴,也沒有推動社會的變革,同時也沒有對傳統和未來做出理性的說明,所以稱之為“啟蒙思想”或“啟蒙主義”是對其作用的夸大。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即可。26、第一種觀點:同意材料的觀點;明末反封建禮教與歐洲18世紀的啟蒙運動表現形式及其結果都不同。理由:西方的啟蒙思想是在資本主義經濟得到發展的前提下,在自然科學重大突破的情況下,以科學的理性來喚醒人性的理性,它推動了資產階級革命,并為資本主義社會秩序的構建提出了基本原則。而中國明末的反對封建禮教只是少數思想家對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不滿的情感釋放,既沒有引起社會的共鳴,也沒有推動社會的變革,同時也沒有對傳統和未來做出理性的說明,所以稱之為“啟蒙思想”或“啟蒙主義”是對其作用的夸大。

第二種觀點:不同意材料的觀點;認為明末反封建禮教與歐洲18世紀的啟蒙運動相似。

理由:中國明末的反對封建禮教同西方的啟蒙思想一樣,都是在商品經濟得到發展的背景下,對封建專制下人性的思考。盡管由于中國明清沒有西方發展起來的資本主義經濟,也沒有形成眾多的思想家,但同樣也推動了人們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同樣也起到了啟蒙的作用。(如有其他觀點,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分析】【分析】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據材料“上述兩種運動不僅在表現形式、而且在實質內容上都有不同,18世紀歐洲的“啟蒙運動”是以“喚起”理性為特征,而16世紀明末的反封建禮教的運動是以喚起人們的情感釋放為特征。”結合所學知識即可評價湯一介教授關于明末反對封建禮教和18世紀歐洲“啟蒙運動”的觀點。例如,同意材料的觀點,明末反封建禮教與歐洲18世紀的啟蒙運動表現形式及其結果都不同。理由:西方的啟蒙思想是在資本主義經濟得到發展的前提下,在自然科學重大突破的情況下,以科學的理性來喚醒人性的理性,它推動了資產階級革命,并為資本主義社會秩序的構建提出了基本原則。而中國明末的反對封建禮教只是少數思想家對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不滿的情感釋放,既沒有引起社會的共鳴,也沒有推動社會的變革,同時也沒有對傳統和未來做出理性的說明,所以稱之為“啟蒙思想”或“啟蒙主義”是對其作用的夸大。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即可。六、連線題(共3題,共24分)27、略

【分析】本題考查東西方的先哲的思想,主要考查學生對教材內容的記憶和理解以及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本題屬于基礎題。根據所學知識聯系東西方的政治家、思想家的思想及其時代背景,對應其言論,得出答案即可?!窘馕觥狂R基雅弗利——H韓非——D孟子——C亞里士多德——B老子——F孔子——E董仲舒——J劉秀——A李世民——G伯里克利——I28、略

【分析】試題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體現了財富來源要有合理性;材料“以農為本,不與農競業”體現了要重視農業;材料“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體現了要誠信;材料“政在節財”體現了要節儉。(2)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近代儒學衰落的認識。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從近代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等方面來分析儒學衰落的原因。儒學在近代衰落的原因:儒學不適應近代政治變革、救亡圖存的社會需要是衰落的社會根源;西學傳播,學堂興盛的沖擊,提倡西學必然審視、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