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02 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_第1頁
專題02 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_第2頁
專題02 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_第3頁
專題02 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_第4頁
專題02 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02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一.選擇題(共35小題)1.春秋后期,我國農業生產水平大幅度提高。這主要是因為()A.磨制石器大量運用 B.打制石器被淘汰 C.青銅工具運用廣泛 D.鐵制農具的出現2.文物是最鮮活的歷史,能反映出一個時代的文化。下列文物中,能反映商朝文化的是()A.司母戊鼎 B.兵馬俑 C.唐三彩 D.青花瓷3.《太史公自序》載:“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這段話反映的本質問題是()A.諸侯爭霸使諸侯國數目減少 B.諸侯國之間爭奪土地和人口互相殘殺 C.分封制動搖奴隸制度趨向崩潰 D.諸侯國棄國逃跑井田制崩潰4.新華社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近日在同國務院參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座談時說,近年來相繼發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溝油”、“染色饅頭”等事件,這些惡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誠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經到了何等嚴重的地步。誠信貫穿于中華倫理的發展中,成為中國價值體系中的核心因素,這可以追溯我國古代哪家思想?()A.法家 B.墨家 C.儒家 D.道家5.曠世珍寶“何尊”上的青銅銘文記載,武王滅商后告祭于天:“余其宅茲中國,自之辟民……”(意為:我將中國作為統治地,親自統治那里的民眾)。這是“中國”二字作為詞組首次出現。下列關于何尊的相關信息解讀正確的是()A.當時中國實行分封制 B.當時中國的統治區域包括今新疆地區 C.何尊上的文字被稱為銅文 D.何尊屬于農業生產工具6.《墨子?親士》中記載“入國而不存其士,則亡國矣。見賢而不急,則緩其君矣。非賢無急,非士無與慮國。緩賢忘士,而能以其國存者,未曾有也。”這反映墨子主張()A.兼相愛,交相利 B.尚賢 C.尚儉 D.為政以德7.戰國時期出現百家爭鳴局面的原因主要是()A.戰國時期,戰爭頻繁,社會急劇變化 B.有文化知識的士到處游說講學,形成不同學派 C.諸子百家相互辯駁,互相影響 D.統治者的鼓勵,推廣8.按照西周時的規定,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諸侯只可用七鼎但春秋時,鄭莊公卻享用九鼎,以后一些諸侯隨之效仿。這種情況說明()A.分封制已徹底瓦解 B.兼并戰爭連綿不斷 C.諸侯完全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D.周王室衰微,統治力大大降低9.戰國時期,為成都平原變為“天府之國”奠定了基礎,并在其后兩千多年一直發揮著巨大作用的工程是()A.都江堰的開鑿 B.長城的修筑 C.始皇陵的修建 D.靈渠的開鑿10.下列關于甲骨文的敘述,正確的是()A.它是刻寫在石塊、玉料上的文字 B.它記載的內容十分豐富,涉及祭祀、戰爭、官制等 C.它是我國古代最早、體系非常完整的文字 D.它的出現說明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夏朝開始11.如圖為“次”字的甲骨文,呈一跪坐的人張口而有東西濺出口外之狀。這是不被嘉許的行為,故有次等的含義。這表明商朝時期()A.刑法異常殘酷 B.非常注重禮節 C.思想封閉保守 D.文字已經成熟12.如圖《都江堰示意圖》可用于研究秦國()A.國力增強的原因 B.鞏固統一的措施 C.國內商業的繁榮 D.完成統一的影響13.2021年,四川省三星堆遺址的再次挖掘引起了世人的關注。考古學家指出,三星堆青銅器在種類、造型、紋飾、功用、藝術特點等方面均與中原地區出土的商、周青銅器有明顯不同。這反映出中華文明起源與發展的特征是()A.多元一體 B.開放創新 C.博大精深 D.兼收并蓄14.三星堆遺址位于四川省廣漢市三星堆鎮,是一處古蜀文明遺址。古蜀文明是中國商代青銅文明當中非常有特色的一支,保持著自己獨特的文化面貌,這就像一個花園中百花齊放、千姿百態,共同構成了青銅時代的中華文明。這段文字說明()A.中外交流構成中華文明 B.夏商周的青銅文明一脈相承 C.中國青銅文明的多樣性 D.中國青銅鑄造技術領先世界15.閱讀如圖的三幅不同時期的地圖,圖中的變化反映出()A.分封制度趨于完善 B.統一已成必然趨勢 C.民族交融趨勢加強 D.戰爭規模越來越小16.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成為沃野,被稱為“天府之國”。都江堰的作用有()A.防洪、灌溉 B.防洪、旅游 C.排沙、水運 D.旅游、灌溉17.中國的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使、會意、形聲、假借等多種造字方法。下列甲骨文屬于哪種造字方法()A.指事 B.形聲 C.會意 D.象形18.六份銅一份錫適宜鑄鐘鼎,五份銅一份錫適宜鑄斧頭,四份銅一份錫適宜鑄戈戟,三份銅一份錫適宜鑄刀劍。上述材料說明青銅器的高超工藝體現在()A.金屬原料配比 B.高溫焙燒技術 C.泥范制模方法 D.紋飾雕刻技術19.通過如表的《甲骨文字形舉例》,可以發現甲骨文()象形字會意字形聲字假借字日明河正借為征田從柄右借為佑A.具備了漢字的基本結構 B.字形不具延續和傳承性 C.造字法最主要為假借字 D.文字載體多數是青銅器20.春秋時期,貴族開始禁止用牛祭祀宗廟;戰國時期,秦國規定“盜牛者加(枷刑)”。這一現象反映了當時()A.祖先崇拜的消失 B.私有土地的出現 C.牛耕的出現 D.兼并戰爭的影響21.春秋期間,中原地區因社會發展較周邊各部族先進而自稱華夏。進入戰國后,內遷的各族部落逐步與華夏各部融合,而不再被視為蠻夷。說明春秋戰國時期()A.社會轉型完成 B.生產工具革新 C.社會變革劇烈 D.民族交融加速22.據《戰國策?秦策》載:秦“決裂阡陌,教民耕戰”。此策最重要的歷史影響是()A.增強秦國的戰斗力 B.發展了秦國的農業 C.推動了秦國的社會轉型 D.秦國確立土地私有制23.近年江西新干出土了一批商代青銅農具,有犁、耜、斧、鏟、鐮等,種類較為齊全。某些類型的農具還是首次發現,更無使用之痕。不少農具鑄有云紋、獸面紋、蟬紋等具有神秘意義的紋飾,絕非一般農具所能鑄刻。這反映出()A.青銅農具最早出現于江西新干 B.成套青銅農具有利于精耕細作 C.青銅農具基本不用于農業生產 D.全國經濟重心已經轉移到南方24.商朝的歷史之所以被認為是“信史”主要是因為()A.青銅鑄造技術的成熟 B.甲骨文發現并識讀 C.《史記》的明確記載 D.神話傳說得到驗證25.按照西周的規定,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諸侯只可用七鼎。但是春秋時,鄭莊公卻享用九鼎,以后一些諸侯競相效仿。下列哪一個不是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A.王室的衰微 B.諸侯的崛起 C.分封制的逐步瓦解 D.等級觀念的逐步廢除26.如圖反映的是七年級歷史上冊教材某一單元內容,最適合本單元的主題是()A.中國境內人類的活動 B.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C.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 D.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27.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寫道:“東周時期朝廷軟弱無力,列國相互混戰不休,表面上看來是個多事之秋。不過,這也是一個社會經濟發生根本變革從而永久地決定中國發展進程的時期。”其中“社會經濟發生根本變革”指的是()A.重農抑商的實施 B.牛耕推廣到全國 C.鐵制農具的使用 D.刀耕火種的消失28.從春秋爭霸到戰國七雄,歷史發展呈現的趨勢是()A.諸侯國的割據混戰日益擴大 B.人民遭受的災難更加深重 C.歷史向著統一的方向發展 D.諸侯國的數量越來越多29.《詩經?小雅北山》中有這樣的記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詩經?小雅大田》中有這樣的記載:“有苗姜萋,興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上述材料中出現從《詩經?小雅北山》到《詩經?小雅大田》變化的根本原因在于()A.中國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 B.青銅器的制造 C.水利工程的興修 D.鐵農具的出現和牛耕的使用30.《史記》記載:“……封臣謀士,而師尚父為首封。封尚父于營丘,曰齊。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魯。封召公奭于燕。”這反映了這一制度實施的依據是()A.血緣關系的遠近和功勞大小 B.實際控制的疆域的大小 C.進獻貢物的多少和為周王服役的情況 D.從天子、諸侯、卿大夫到士的級別的大小31.2017年11月24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網站發布消息,中國申報的甲骨文順利通過世界記憶工程國際咨詢委員會的評審,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這是因為甲骨文()A.是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古老文字 B.一脈相承發展到今天的漢字 C.是刻畫在陶器上的原始符號 D.是商朝人刻寫在石碑上的文字32.《詩經?召南》中有“文王之政,德如羔羊”的說法,羊以其善良知禮,外柔內剛成為青銅重器著力表現的對象。下列造型奇特的青銅器中哪一個符合這一說法?()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中華世紀鼎 D.盂鼎33.孔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深奧的學問)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孔子提倡的教學方法是()A.學習和思考相結合 B.啟發誘導 C.因材施教 D.要老老實實的學習態度34.胡錦濤總書記在十八大報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在當代中國,教育公平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之一。孔子的下列觀點中,最能體現這一思想的是()A.因材施教 B.有教無類 C.溫故知新 D.為政以德35.孟子之所以說“春秋無義戰”,最主要是因為這一時期的戰爭()A.阻礙了各民族交融 B.大大削弱了周王室的統治 C.不利于國家的統一 D.給人民帶來了災難和痛苦二.材料題(共7小題)36.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古代歷史上的大變革時期,在經濟、政治和文化領域都發生了劇烈的變化。閱讀材料,回答問題。【經濟——技術革新】材料一:(1)觀察上圖說說這些新的工具最早出現在我國什么時期?它把中國的物質文明由青銅時代推進到什么時代?【政治——制度變革】材料二:商君合并小都、小鄉、小邑、小聚為縣,設置縣令、縣承,共三十一個縣,由國君直接委派官員治理;努力從事農業生產,耕耘紡織送交糧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變法五年后,國家富強起來。——《史記?商君列傳》(2)材料二指什么事件?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這一變法中廢除舊的政治經濟體制,建立新的政治經濟體制的措施。(3)用材料中的一句話概括這一變法對秦國的影響。【文化——思想創新】材料三:春秋戰國時期,壟斷在貴族手中的文化教育逐步擴展。有些人創立學說,廣招學生,大辦私學,在思想、學術上形成了一個繁榮局面,成為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4)材料三中“繁榮局面”具體指什么?依據材料三,指出這一繁榮局面對后世產生了哪些深遠影響?(5)材料一、二、三之間有什么內在聯系?37.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提出“為政以德”的政治主張。孔子的思想以“仁”和“禮”為核心。材料二:中國傳統文化影響深遠,“兼愛”(互愛互利)、“非攻”(反對不義戰爭),“尚贊”(選賢舉能)等思想至今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行為。材料三:……現代國家固然需要強調依法治國,但也要強調以德治國。法治與德治必須結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堅持德治和法治統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會才能穩定有序。﹣﹣《中國傳統德治思想的現代選擇》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說一說孔子的政治和思想主張分別是什么?(2)材料二“兼愛”“非攻”是哪個學派的觀點?這個學派的創始人是誰?(3)根據材料三,請寫出現代化治國的方略是什么?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傳統思想文化?38.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重大的社會變革和文化轉折時期。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春秋時期,華夏大地上出現了多個政治實體并存的格局,身處亂象時代的孔子并未動搖對“天下共主”的追求,而是在規劃并指點著中國歷史如何重新通向大一統。﹣﹣摘編自閭小波《共識依賴:中華政治共識之傳承與更張》(1)材料一中“春秋時期,華夏大地上出現了多個政治實體并存的格局”反映出當時社會出現了什么現象?這一現象的出現產生了什么歷史影響?(2)材料一中的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從材料中找出孔子身處亂世所提政治主張的政治目的是什么?材料二古書上記載,春秋時期,人們已經用鐵農具來耕種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蘇等地的春秋墓葬中,發掘出一批鐵農具。此外,至遲在春秋末年,人們已使用牛來耕地。……戰國時期,鐵制農具和牛耕的使用進一步推廣,社會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統編人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3)材料二說明當時我國農業生產領域出現了什么新現象?這導致了哪一新興階級的勢力增強?材料三戰國時期,舊的社會制度進一步崩潰,新的社會制度逐步確立。此時的學術思想領域非常活躍,形成了不同的學派……他們提出各種政治主張和治國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學說解決社會問題。﹣﹣統編人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4)材料三的這種局面在歷史上稱為什么?這種局面的出現和材料一、二之間有什么內在聯系?結合秦朝的相關史實,說明這種局面對后世所產生的社會影響。39.百家爭鳴促進了思想和學術的繁榮。閱讀下列材料,請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小郵票,大舞臺】材料一:(1)《杏壇講學》表現了孔子教育上的成就,請舉出一例。孔子周游列國,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請寫出一點。(2)《道》是為紀念老子而發行的郵票。請你為郵票配上正確的文字注釋。【看新聞,學歷史】材料二:奠定中華民族精神的儒家、法家、道家等傳統思想……諸子百家就是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形成的……百家爭鳴不是坐而論道,而是與中國社會的實踐緊密相連,爭鳴的過程也是一個試錯的過程……而決定學派命運的是看這些學派是否符合天下大勢的走向。(3)“這樣一個大背景”指什么?為什么說“百家爭鳴不是坐而論道,而是與中國社會的實踐緊密相連?百家爭鳴有何影響?(4)當時的“天下大勢”是什么?40.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大觀園中,諸子百家熠熠生輝,儒道釋和諧共生……毫不夸張地說,優秀傳統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學上有大真,在倫理上有大善,在藝術上有大美。﹣﹣《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實現中國夢的精神力量》材料二:公元前2世紀,他的學說被宣布為帝國的官方教義,成為封建文化的正統思想。他創立的思想體系,在中國2000多年的歷史上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材料三:“法不阿貴……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韓非子》材料四: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問題一:春秋戰國時期思想領域出現的“熠熠生輝”的局面叫什么?請寫出墨家、道家代表人物各一位(注意題目要求的順序)問題二:材料二中的“他”是誰?他思想體系的核心和政治方面的主張分別是什么?他是如何打破貴族和王室壟斷教育的局面的?問題三: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思考面對戰亂和社會巨變,法家的韓非提出了怎樣的濟世良方?問題四:并據材料四說明習總書記號召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目的是什么?41.儒家思想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既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也極大地影響了亞洲乃至世界文化的發展,成為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墨家、法家、縱橫家等都開辦私學,聚徒講學,各家在講學活動中創立了新的學派,在理論上自成體系,標新立異。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規模比較大。儒家設立的私學,首推孔子。據史書記載:“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摘編自曲士培《中國大學教育史》(1)根據材料一,指出戰國時期思想領域出現了什么局面?結合所學知識說出墨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各一位。材料二孟子認為“大丈夫”是人生的最高目標,從理想人格的意義講,孟子所謂的“大丈夫”具備四種重要的德行,“惻隱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