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主講人:滕飛翔江蘇醫藥職業學院基礎醫學部人/體/解/剖/生/理/學第三章
運動系統骨骼肌CONTENTS目錄骨骼肌的概述全身骨骼肌一二骨骼肌的概述一運動系統的肌均屬骨骼肌,全身共有600多塊,約占體重的40%,主要分布于頭頸、軀干和四肢。每一塊肌都有一定的形態、結構和功能,有豐富的血管、淋巴管,受一定的神經支配。骨骼肌的概述一(一)骨骼肌的形態分類
肌的形態多種多樣,根據其外形,可分為長肌、短肌、扁肌、輪匝肌。長肌呈長梭形或帶狀,多分布于四肢,收縮時運動幅度大。短肌短小,有明顯的節段性,收縮幅度小,主要分布于軀干深部。扁肌扁而闊,起運動和保護功能,多分布于軀干淺部。輪匝肌呈環形,多位于眼、口等孔裂的周圍,收縮時關閉。骨骼肌的概述一(二)骨骼肌的大體構造
骨骼肌由肌腹和肌腱構成。肌腹多位于肌的中部,色紅而柔軟,由骨骼肌纖維構成,具有收縮功能。肌腱位于肌的兩端,附于骨骼上,主要由致密結締組織構成,色白而強韌,無收縮功能,起力的傳遞作用。長肌的腱多呈條索狀;扁肌的腱多薄而寬闊,又稱腱膜。肌腹肌腱骨骼肌的概述一(三)骨骼肌的起止和配布一般肌都越過一個或多個關節,其兩端分別附于兩塊或兩塊以上骨面。通常把位于軀干的內側或四肢近側的一端稱起點,另一端稱止點。起止點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換,并不是固定不變的。起點止點骨骼肌的概述一大多數肌都成群配布在關節的周圍,其配布形式,與關節的運動軸密切相關,即在每一個運動軸的兩側,都配布有作用相反的兩群肌。配布在運動軸的同一側,完成同一動作的肌或肌群,稱協同肌。配布在運動軸兩側、作用完全相反的肌或肌群,互稱拮抗肌。骨骼肌的概述一(四)骨骼肌的輔助結構
1.筋膜
筋膜遍布全身,可分淺筋膜和深筋膜。(1)淺筋膜是皮膚深面的疏松結締組織,也稱皮下筋膜,內有脂肪、血管、淋巴管和神經等。淺筋膜具有保護深部結構和維持體溫的作用。淺筋膜骨骼肌的概述一(2)深筋膜是位于淺筋膜深面的致密結締組織,又稱固有筋膜,包裹每一塊骨骼肌或肌群。四肢的深筋膜伸入肌群,并附著于骨面,形成厚而致密的肌間隔,以分隔肌群。深筋膜還包繞血管、神經,形成血管神經鞘。肌間隔血管神經鞘深筋膜骨骼肌的概述一2.滑膜囊
為結締組織構成的密閉小囊,多存在于肌之間或肌腱與骨面之間,形扁壁薄,內含少量滑液,有減少摩擦的作用。骨骼肌的概述一3.腱鞘
腱鞘為套在長肌腱外面的結締組織鞘,腱鞘呈雙層套管狀,分為內、外兩層。內層包繞于肌腱的周圍;外層與周圍的結締組織相連。內、外兩層在鞘的兩端相互移行,形成一個封閉的腔隙,其內含有少量的滑液。其作用是使腱固定于一定的位置,當肌收縮時,腱鞘可減少肌腱與骨的摩擦。骨骼肌的概述一骨骼肌的概述一全身骨骼肌二全身骨骼肌包括頭肌、頸肌、軀干肌、和四肢肌。(一)頭肌
頭肌可分面肌和咀嚼肌兩部分。1.面肌面肌起于顱骨,止于皮膚,主要分布于面部的瞼裂、口裂等周圍。收縮時能牽動面部皮膚顯示出種種表情,故面肌又稱表情肌。主要的面肌有顱頂?。ㄕ眍~?。?、眼輪匝肌、和口輪匝肌。全身骨骼肌二(1)顱頂肌顱頂肌寬而薄,主要指枕額肌。位置:枕額肌位于顱頂部,左右各一,它有前、后兩肌腹,分別位于額部和枕部,被稱為額腹和枕腹。兩肌腹之間以帽狀腱膜相連,帽狀腱膜緊貼顱骨。枕額肌與顱部的皮膚和皮下組織緊密結合共同形成頭皮。作用:額腹收縮可提眉并形成抬頭紋,出現驚訝的面部表情。枕額肌全身骨骼肌二(2)眼輪匝肌位置:位于眼裂周圍,分為眶部、瞼部和淚囊部。瞼部纖維收縮時可眨眼,與眶部纖維共同收縮時使眼裂閉合;淚囊部纖維收縮可擴大淚囊。由于肌束與皮膚間的密切關系,眼外毗部可產生放射狀皺紋,稱為“爪形紋”(魚尾紋)。作用:眼輪匝肌收縮可產生煩惱和憂慮的表情。眼輪匝肌全身骨骼肌二(3)口輪匝肌位置:位于口裂周圍??谳喸鸭≥p度收縮,可使口唇關閉。用力收縮時,口唇向前撅起或伸出呈吸吮狀。作用:有縮小口裂的作用,收縮時閉口,可參與完成吃、喝動作。另外可產生冷淡或含蓄的表情??谳喸鸭∪砉趋兰《?.咀嚼肌位于顳下頜關節的周圍,參與咀嚼運動。淺層肌肉主要有咬肌和顳肌,可在體表摸到。深層肌包括翼內肌和翼外肌。全身骨骼肌二(1)淺層--咬肌位置:位于下頜骨的外面。起止:起自顴弓的下緣和內面;止于下頜角外側面的咬肌粗隆。作用:收縮時上提下頜骨,咬緊牙關。咬肌全身骨骼肌二(2)淺層--顳肌起止:起自顳窩內;止于下頜骨的冠突。作用:收縮時上提下頜骨,咬緊牙關。顳肌全身骨骼肌二(3)深層--翼外肌位置:位于顳下窩。起止:起于蝶骨大翼下面和翼突外側面;止于下頜頸。作用:一側收縮可使下頜骨移向對側,兩側同時收縮使下頜骨向前移,協助做張口運動。全身骨骼肌二(4)深層--翼內肌位置:位于下頜支內側面。起止:起于蝶骨翼突;止于下頜角內面。作用:雙側收縮可上提下頜骨,單側收縮則使下頜骨向對側運動。全身骨骼肌二(二)頸肌
頸肌位于顱和胸廓之間,根據位置可分為頸淺肌和頸外側肌、頸前肌與頸深肌三群。1.頸淺肌和頸外側?。?)頸闊肌位置:位于頸部淺筋膜中,薄而寬闊,屬皮肌。起止:起于胸大肌和三角肌表面的筋膜;向上止于口角等處。作用:收縮時可緊張頸部皮膚并下降口角。全身骨骼肌二(2)胸鎖乳突肌位置:位于頸的兩側、頸闊肌深面。起止:起于胸骨柄和鎖骨胸骨端,肌纖維斜向后上方;止于顳骨乳突。作用:該肌一側收縮,使頭向同側傾斜,面部轉向對側;兩側同時收縮,使頭后仰。全身骨骼肌二2.頸前?。?)舌骨上肌群位置:位于舌骨與下頜骨和顱骨之間,參與組成口底。數量和分類:每側4塊,包括二腹肌、莖突舌骨肌、下頜舌骨肌和頦舌骨肌。作用:上提舌骨,協助吞咽;當舌骨固定時,可下降下頜骨,協助張口。全身骨骼肌二(2)舌骨下肌群位置:位于舌骨與胸骨和肩胛骨之間,喉、氣管和甲狀腺的前方。數量和分類:每側4塊,包括淺層的胸骨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深層的胸骨甲狀肌和甲狀舌骨肌。作用:下降舌骨和喉,參與吞咽運動。全身骨骼肌二3.頸深肌頸深肌群位于脊柱頸部的兩側和前方,分內、外側兩群。(1)內側群主要有頭長肌和頸長肌。作用是屈頭、頸。全身骨骼肌二(2)外側群分類:由前向后依次有前、中、后斜角肌。起止:三塊肌肉均起自頸椎橫突,其中前、中斜角肌止于第1肋,后斜角肌止于第2肋。作用:當胸廓固定時,雙側收縮可使頸前屈;一側收縮可使頸向同側屈;頸椎固定時,可上提肋,助深吸氣。全身骨骼肌二斜角肌間隙:前、中斜角肌與第1肋圍成一個三角形間隙,稱斜角肌間隙,有鎖骨下動脈和臂叢通過。全身骨骼肌二斜角肌間隙臂叢(三)軀干肌
軀干肌包括背肌、胸肌、膈、腹肌和會陰肌。1.背肌背肌位于軀干后面,可分為淺深兩層。淺群多為寬大的扁肌,主要有斜方肌、背闊肌、菱形肌和肩胛提肌。深群主要有豎脊肌。全身骨骼肌二(1)淺群1)斜方肌位置:位于背上部,為三角形扁肌,左、右側相合成斜方形。起止:起自上項線、枕外隆凸、項韌帶、第7頸椎棘突和全部胸椎棘突;止于鎖骨外側1/3、肩峰和肩胛岡。作用:整肌收縮,可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攏;如肩胛骨固定,兩側同時收縮時,可使頭后仰。該肌癱瘓時出現“塌肩”。全身骨骼肌二斜方肌2)背闊肌位置:位于背下部和胸的后外側部,為全身最大的扁肌,呈三角形。起止:起自下6個胸椎棘突、全部腰椎棘突、骶正中嵴及髂嵴后部等處,肌束向外上方集中;止于肱骨體上部前面。作用:該肌收縮,可使臂內收、旋內和后伸;當上肢上舉固定時,可引體向上。全身骨骼肌二背闊肌3)菱形肌位置:位于斜方肌深面,為菱形扁肌。起止:起自第6、7頸椎及上4個胸椎橫突;止于肩胛骨內側緣。作用:牽拉肩胛骨向內上,以靠近脊柱。全身骨骼肌二4)肩胛提肌位置:位于斜方肌深面,呈帶狀。起止:起自上4個頸椎棘突;止于肩胛骨上角。作用:上提肩胛骨。如肩胛骨固定,可使頸向同側屈。全身骨骼肌二(2)深群--豎脊肌位置:又稱骶棘肌,為背肌中最長、最大的肌,縱列于棘突兩側的溝內。起:豎脊肌總肌束起自骶骨背面、腰椎棘突、髂嵴后部及腰背筋膜。止:總肌束向上,由內向外逐漸分為并列的三個縱行肌柱:1)外側為髂肋肌,止于肋骨肋角下緣;2)中間為最長肌,止于頸椎和胸椎橫突、顳骨乳突;3)內側為棘肌,止于胸椎和頸椎棘突。作用:使脊柱后伸和仰頭,單側收縮使脊柱側屈。全身骨骼肌二膈為主要的呼吸肌。收縮時,膈穹窿下降,胸腔容積擴大,吸氣;舒張時,膈穹窿復位,胸腔容積變小,呼氣。膈與腹肌同時收縮,可增加腹內壓,協助排便、咳嗽、嘔吐和分娩等活動全身骨骼肌二4.腹肌腹肌位于胸廓下部和骨盆上緣之間。包括腹前外側群的三塊扁?。ǜ雇庑奔?、腹內斜肌、腹橫?。┖透怪奔。购笕旱难郊?。全身骨骼肌二全身骨骼肌二1腹橫肌2腹內斜肌3腹外斜肌4腹直?。?)前外側群1)腹外斜肌位置:位于腹前外側壁最淺層。起:以8個肌齒起自下8位肋的外面。止:肌束斜向前內下方,小部分止于髂嵴,大部分至腹直肌外側緣移行為腹外斜肌腱膜,并向內包繞腹直肌,構成腹直肌鞘的前層,止于白線。作用:增加腹壓,前屈脊柱及防止骨盆過度前傾。全身骨骼肌二全身骨骼肌二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緣卷曲增厚連于髂前上嵴與恥骨結節之間,稱腹股溝韌帶。全身骨骼肌二在恥骨結節外上方形成三角形裂孔,稱腹股溝管淺環,又稱腹股溝管淺環(皮下環),男性有精索通過,女性有子宮圓韌帶通過。2)腹內斜肌位置:位于腹外斜肌的深面。起:起自胸腰筋膜、髂嵴和腹股溝韌帶外側1/2。止:肌束自后向前呈扇形再開,至腹直肌的外側緣附近移行為腹內斜肌腱膜,分為前、后兩層包裹腹直肌,參與構成腹直肌鞘,止于白線。作用:增加腹壓。全身骨骼肌二3)腹橫肌位置:位于腹內斜肌的深面。起:起自下6對肋軟骨的內面、胸腰筋膜、髂嵴和腹股溝韌帶外側1/3。止:肌束橫向內側,在腹直肌外側緣附近移行為腹橫肌腱膜,參與構成腹直肌鞘后層,止于白線。作用:有維持和增加腹壓,協助咳嗽,排便分娩等生理功能。在體育運動中,腹肌還參與完成憋氣動作。全身骨骼肌二4)腹直肌位置:位于腹前壁正中線兩側,為上寬下窄的帶狀多腹肌。形成結構:周圍包有腹外斜肌、腹內斜肌和腹橫肌腱膜形成的腹直肌鞘。起止:起自恥骨聯合和恥骨嵴;止于胸骨劍突和第5~7肋軟骨的前面。該肌的肌束上下縱行,其前部有3~4條橫行的腱性結構,稱腱劃。作用:增加腹壓,前屈脊柱及防止骨盆過度前傾。全身骨骼肌二腹直?。?)后群后群有腰大肌和腰方肌。腰大肌將在下肢肌中敘述。1)腰方肌位置:位于腹后壁、腰椎兩側,呈長方形,其后方是豎脊肌。起止:起自髂嵴后部;止于第12肋和第1~4腰椎橫突。作用:收縮時下降和固定第12肋,并使脊柱側屈。全身骨骼肌二腰方?。?)腹肌形成的結構1)腹直肌鞘為包裹腹直肌的纖維性鞘,它由腹外斜肌、腹內斜肌和腹橫肌腱膜構成,分前、后兩層。鞘的上2/3,前層由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內斜肌腱膜的前層構成,后層由腹內斜肌的后層與腹橫肌腱膜構成。鞘的下1/3,由于腹直肌鞘后層下部缺如,其下端游離,約在臍下4~5cm水平,形成一凸向前下方的弧形下緣,稱弓狀線(半環線)。弓狀線以下腹直肌后面與腹橫筋膜相貼。全身骨骼肌二全身骨骼肌二弓狀線以上:弓狀線以下:2)白線由兩側腹直肌鞘的纖維在正中線交織而成,自劍突直達恥骨聯合。白線的上部較寬、下部極窄,結構堅韌,血管稀少。手術時經此入腹速度快、出血少、利于縫合。白線約中點處有臍環,是腹壁的薄弱點,易發生臍疝。全身骨骼肌二白線3)腹股溝管位于腹股溝韌帶內側半的稍上方,是腹前壁下部一個斜行間隙,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宮圓韌帶通過。腹股溝管有兩個口和四個壁。兩個口:內口稱腹股溝管深(腹)環,位于腹股溝韌帶中點上方約1.5cm處;外口稱腹股溝管淺(皮下)環。全身骨骼肌二四個壁:前壁為腹外斜肌腱膜和部分腹內斜?。缓蟊跒楦箼M筋膜和部分腹膜;上壁為腹內斜肌和腹橫肌的弓狀下緣;下壁為腹股溝韌帶。在病理情況下,腹腔內容物可經腹股溝管深環進入腹股溝管,再經淺環突出,形成腹股溝斜疝。全身骨骼肌二全身骨骼肌二4)腹股溝三角又稱海氏三角,位于腹前壁的下部,其內側界是腹直肌的外側緣,外側界是腹壁下動脈,下界是腹股溝韌帶。全身骨骼肌二如果腹腔內容物不經過深環,直接從腹股溝三角突出,就會形成腹股溝直疝。全身骨骼肌二5.會陰肌指封閉小骨盆下口的肌群。全身骨骼肌二女性盆底上面觀(三)四肢肌
四肢肌包括上肢肌和下肢肌。上肢肌數目多而細小,下肢肌數目少而粗壯,這形態上的差異,與它們的功能相適應。全身骨骼肌二1.上肢肌上肢肌按其所在部位,分為肩肌、臂肌、前臂肌和手肌。(1)肩肌肩肌配布于肩關節周圍,均起自上肢帶骨,越過肩關節,止于肱骨上端,有三角肌、肩胛下肌、岡上肌、岡下肌、大圓肌、小圓肌。1)三角肌位置:肩部,呈底向上尖向下的三角形。全身骨骼肌二起止:起自鎖骨外側1/3、肩峰和肩胛岡,肌束從前、后、外側三面包圍肩關節,止于肱骨體外側的三角肌粗隆。作用:收縮時可使肩關節外展。肌注部位:該肌的外上1/3部,肌質豐厚,且無重要的血管、神經經過,是臨床上肌內注射常選部位當肩關節脫位時,肩部則成“方形肩”。全身骨骼肌二(2)臂肌位于肱骨周圍,分為前、后兩群。前群主要為屈肌,有肱二頭肌、喙肱肌、肱肌;后群為伸肌,有肱三頭肌。1)前群--肱二頭肌起止:近側端有長、短兩個頭。長頭起自肩胛骨盂上結節,短頭起自肩胛骨喙突;兩頭均止于橈骨粗隆。作用:屈肘關節,也可協助屈肩關節。全身骨骼肌二2)前群--喙肱肌位置:位于肱二頭肌短頭的后內方。起止:起自肩胛骨喙突,止于肱骨中部內側。作用:收縮使肩關節前屈和內收。全身骨骼肌二3)前群--肱肌位置:位于肱二頭肌下半部的深面。起止:起自肱骨體下半的前面,止于尺骨粗隆。作用:收縮屈肘關節。全身骨骼肌二4)后群--肱三頭肌近側端有長頭、內側頭和外側頭三個頭。起止:長頭起自肩胛骨盂下結節,外側頭和內側頭分別起自肱骨后面橈神經溝外上方和內下方的骨面;止于尺骨鷹嘴。作用:收縮可伸肘關節,與肱二頭肌互為拮抗肌。全身骨骼肌二(3)前臂肌位于橈、尺骨周圍,數目較多,分前、后兩群。1)前群位置:位于前臂的前面和內側,共9塊,由淺至深分4層。最淺的第1層有5塊,由橈側向尺側依次為肱橈肌、旋前圓肌、橈側腕屈肌、掌長肌和尺側腕屈肌。全身骨骼肌二第2層有1塊,為指淺屈肌。第3層有2塊,分別為位于尺側的指深屈肌和位于橈側的拇長屈肌。第4層有1塊,為旋前方肌。作用:前群的作用是屈腕、屈指和旋前。全身骨骼肌二2)后群位置:位于前臂后面及外側,共10塊肌,分淺、深兩層。淺層共5塊,由橈側向尺側依次為橈側腕長伸肌、橈側腕短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和尺側腕伸肌。深層共5塊,自上外側向下內側依次為旋后肌、拇長展肌、拇短伸肌、拇長伸肌、示指伸肌。作用:后群的作用是伸腕、伸指和旋后。全身骨骼肌二(4)手肌位置:主要位于手的掌面,分為外側、內側和中間三群。外側群較發達,共同形成的豐滿隆起稱魚際。外側群肌收縮可使拇指作內收、外展、屈和對掌運動(拇指指腹與其他各指指腹相對的動作稱對掌)。內側群共同形成小魚際,其主要作用是屈小指和使小指外展;中間群可使第2、3、4指作內收和外展運動。全身骨骼肌二2.下肢肌下肢肌按部位分為髖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1)髖肌分布于髖關節的周圍,可分前、后兩群。全身骨骼肌二1)前群--髂腰肌由髂肌和腰大肌結合而成。起止:髂肌起自髂窩,腰大肌起自腰椎體側面和橫突,兩肌匯合止于股骨小轉子。作用:髂腰肌收縮時可使髖關節前屈和旋外。下肢固定時,髂腰肌可前屈軀干。全身骨骼肌二2)后群淺層--臀大肌后群淺層有臀大肌,起自髂骨翼外面和骶骨背面,止于髂脛束和股骨的臀肌粗隆,收縮時可使大腿后伸并旋外。臀大肌位置表淺,略呈四邊形,肌質厚實,外上1/4部無重要的神經和血管通過,為肌內注射最常選部位。全身骨骼肌二3)后群深層--梨狀肌深層有臀中肌、臀小肌和梨狀肌等。梨狀肌起自骶骨前面,向外穿坐骨大孔止于股骨大轉子。作用是使髖關節旋外。梨狀肌將坐骨大孔分隔成梨狀肌上孔和梨狀肌下孔,孔內有血管和神經通過。全身骨骼肌二梨狀?。?)大腿肌分為前群、后群和內側群。1)前群--股四頭肌位置:位于大腿的前面。是全身最大的肌,以4個頭起始,即股直肌、股內側肌、股外側肌和股中間肌,股中間肌位于股直肌的深面。全身骨骼肌二股四頭肌起止:除股直肌起自髂前下棘外,其余3頭分別起自股骨粗線和前面,向下移行為股四頭肌腱,包繞髕骨后延續為髕韌帶;止于脛骨粗隆。作用:主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美容儀器在皮膚保養技術的研究進展考核試卷
- 棉花加工機械的精密加工技術考核試卷
- 蔬菜加工實驗室安全操作規程考核試卷
- 藝術品市場國際化推廣考核試卷
- 石棉制品在工業加熱設備的保溫考核試卷
- 礦山機械智能傳感器研發考核試卷
- 航運物流服務質量評價考核試卷
- 貨代企業客戶關系深化與價值創造考核試卷
- 椎管內麻醉護理要點
- 高性能工業設備定期檢查及預防性維護保養協議
- 2025年廣東江門公用水務環境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重大隱患判定標準解讀》
- 認知障礙患者進食問題評估及處理
- 2024年中華醫學會招聘真題
- 兒童肥胖營養管理課件
- 夏季八防安全培訓課件
- 拋石擠淤方案
- 疫苗產業政策研究-深度研究
- 考研英語必背5500詞匯
- 消防安全知識培訓(完整版)
- 2025年底幫安全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