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個人避震與自救知識
從唐山等震區人們的感受來看,從地震發生到房屋破壞,一般約有十幾秒鐘的預警時間,大震的預警現象主要有:地面的顛動、地聲、地光,建筑物的晃動等。大震的預警現象和預警時間大震時人們的感受抓住時機科學避震
大震的預警現象,預警時間和避震空間的存在,是人們震時能夠自救求生的客觀根底,只要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識,事先有一定準備,震時又能抓住預警時機,選擇正確的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間,就有生存的希望。避震要點
震時是跑還是躲,我國多數專家認為:震時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離到平安地方,是應急避震較好的方法。避震應選擇室內結實、能掩護身體的物體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開間小、有支撐的地方,室處開闊、平安的地方。在家庭怎樣避震
地震預警時間短暫,室內避震更具有現實性,而室內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間,往往是人們得以幸存的相對平安地點,可稱其為避震空間。這主要是指大塊倒塌體與支撐物構成的空間。室內易于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是:
炕沿下、鞏固家具附近;
內墻墻根、墻角;
廚房、廁所、儲藏室等開間小的地方。在學校怎樣避震
正在上課時,要在教師指揮下迅速抱頭、閉眼、躲在各自的課桌下。
在操場或室外時,可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筑物或危險物。
不要回到教室去。震后應當有組織地撤離。千萬不要跳樓!不要站在窗外!
不要到陽臺上去!必要時應在室外上課。在公共場所怎樣避震
聽從現場工作人員的指揮,不要慌亂,不要擁向出口,要防止擁擠,要避開人流,防止被擠到墻壁或柵欄處。
避開高大建筑物或構筑物:
樓房,特別是有玻璃幕墻的建筑;
過街橋、立交橋;高煙囪、水塔下。
避開危險物、高聳或懸掛物;
變壓器、電線桿、路燈等;
廣告牌、吊車等。避開其他危險場所:
狹窄的街道;
危舊房屋,危墻;
女兒墻、高門臉、雨篷下;
磚瓦、木料等物的堆放處。在野外怎樣避震如果被埋壓怎么辦
積極參加互救活動
救人方法:
挖掘被埋壓人員時應保護支撐物,以防進一步倒塌傷人;
使傷者先暴露頭部,去除其口鼻內異物,保持呼吸暢通,如有窒息,立即進行人工呼吸;
被壓者不能自行爬出時,不可生拉硬扯,以免造成進一步受傷;脊椎損傷者,搬運時,應用門板或硬擔架;
當發現一時無法救出的存活者,應立下標記,以待救援。
救人原那么:
先救近,后救遠;
先救易,后救難;
先救青壯年和醫務人員,以增加幫手。在災后特殊環境下怎樣生活
注意飲食和個人衛生。積極投入恢復重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西安信息職業大學《軌道交通通信系統》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至2031年中國手挽繩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地埋方管籃球架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機械設備購買合同協議范本
- 2025至2030年中國銑削機夾刀片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轎車用減震器油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碟形閥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智能顆粒自動包裝機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石首鋁單板施工方案電話
- 氮氣管線施工方案
- 水庫運行安全風險評估-全面剖析
- 第二單元 聲現象(大單元教學設計)(新教材)2024-2025學年八年級物理上冊同步備課系列(人教版2024)
- 美好家園《8未來城市》課件 -2024-2025學年浙人美版(2024)初中美術七年級下冊
- 2025年廣東科貿職業學院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必考題
- 2025年地鐵英文面試題及答案
- 2025年鐘山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適應性測試題庫1套
- 施工員述職報告
- 個人顧問合同范本
- 2025屆湖南省長沙市長郡二十校聯盟高三第二次預熱演練語文試題
- 股份制公司運營方案
- 電氣自動化設備安裝與維修專業調研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