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粵教版選擇性必修3語文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1頁
2025年粵教版選擇性必修3語文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2頁
2025年粵教版選擇性必修3語文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3頁
2025年粵教版選擇性必修3語文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4頁
2025年粵教版選擇性必修3語文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粵教版選擇性必修3語文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六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7題,共14分)1、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古今意義相同的一組是()A.其意氣之盛B.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C.至于誓天斷發,泣下沾襟D.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以”與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以致天下之士A.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眾,叩關而攻秦B.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C.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D.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勢3、下列句子中與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項是()A.忠而被謗B.故內惑于鄭袖C.是以見放D.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4、下列句中全都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①非及鄉時之士也②百有余年矣③逸豫可以亡身④乃幽武置大窖中⑤爾其無忘乃父之志⑥流血漂槽⑦畔主背親A.①②④⑦B.②⑤⑦C.①③⑤D.②⑥⑦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活用現象不同的一項是()A.惠等哭,輿歸營杖漢節牧羊,臥起操持B.單于壯其節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C.反欲斗兩主,觀禍敗盡歸漢使路充國等D.其一人夜亡,告之武能網紡繳6、下列句子中是被動句的一項是()A.梁,吾仇也B.請其矢,盛以錦囊C.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D.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7、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A.弄飯(lòng)贖罪(shú)磐石(pán)蛻變(tuì)B.驚駭(hài)游說(shuì)骷髏(gū)殺戮(lù)C.焦灼(zhuó)錠殼(dìng)真諦(dì)諾言(nuò)D.贗品(yàn)賬簿(bó)拯救(zhěng)鐐銬(liào)評卷人得分二、其他(共5題,共10分)8、【難點】如何理解盧梭在本文的觀點?9、解釋下列加點字。

明。

(13)明于治亂_______

(14)讒諂之蔽明也_______

(15)明道德之廣崇_______10、婦女們商量去探望丈夫時說的話,各具特色,細心體會婦女們的話,然后選一個恰當的詞概括各自反映的個性特征。①“聽說他們還在這里沒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②“我有句要緊的話,得和他說說。”③“聽他說,鬼子要在同口安據點”水生的女人說。④“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們快去快回來。”⑤“我本來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頭啊!”11、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虞常等七十余人欲發;其一人夜亡,告之。

(2)君因我降;與君為兄弟;今不聽吾計,后雖欲復見我,尚可得乎?

(3)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復誰為乎?12、本文《為了忘卻的記念》題目中的“記念”和“忘卻”是否矛盾?評卷人得分三、古代詩歌閱讀(共1題,共2分)13、閱讀下面詩歌回答問題。使青夷軍入居庸三首【其二】高適古鎮青山口,寒風落日時。巖巒鳥不過,冰雪馬堪遲。出塞應無策,還家賴有期。東山足松桂,歸去結茅茨。【注釋】①青夷軍,唐戍邊軍隊。此詩歌是四十七歲的高適送兵往青夷軍,歸途入居庸關時所作,他曾到邊塞尋求避身之路,但未成功。②東晉謝安在時局混亂時退居東山,相機而作。

(1)前兩聯描繪了怎樣的景象?有何作用?

(2)后兩聯抒發了詩人哪些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評卷人得分四、句子默寫(共1題,共7分)14、古詩文默寫。

(1)四圍山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

(2)世人皆濁,____________?眾人皆醉,________________?

(3)乃如左丘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_______________。

(5)漁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雁陣驚寒,______________。評卷人得分五、現代詩歌閱讀(共1題,共8分)15、下面這首小詩在網絡上被許多人轉發、推薦。請品讀該詩,說明其被推薦的理由。要求:寫3點理由,字數60字左右。一碗油鹽飯佚名前天,我放學回家,鍋里有一碗油鹽飯。昨天,我放學回家,鍋里沒有一碗油鹽飯。今天,我放學回家,炒了一碗油鹽飯,放在媽媽的墳前。評卷人得分六、語言表達(共3題,共15分)16、下面文段有四處語言表達的問題;請指出有問題的句子的序號并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

①流行語的變遷與時代發展休戚相關。②從“互聯網+”到“區塊鏈”,③一次又一次的技術革新不斷增加著生產生活的疆域。④從“港珠澳大橋”到“兩彈一星”,⑤中國科技的跨越式發展,成為新中國70年輝煌歷程的生動注腳。⑥流行語持續更新,歸根結底是因為時代在變化、國家在發展的因素。⑦流行語選擇愈多樣、變化愈快速,⑧越說明我們這個時代充滿了進步的多樣性,⑨越說明中國具有發展的無限可能。17、詩歌常運用即事感懷;小中見大的寫法來抒情言志。請運用這種寫法,從下列“物語”中任選一則,用問句的形式寫一首思索人生的小詩,4~8行。

物語示例:(1)竹每攀登一小步,都做一次小結。過分地謙虛,終究不能成為棟梁。(2)浮萍緊密地生活在一起,是因為具有團結精神。每移動一步,都是隨波逐流。(3)蟬每一次演唱,都充滿了激情。過分地追求聲勢,終究不能登上舞臺。(4)牛每前進一步,都有一個踏實的腳印。過分地忍耐,終究要生活在皮鞭之下。18、根據下列句子的語境選詞填空。

①該進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集保稅展示、商品交易物流倉儲、通關服務于一體,__________10月份已吸引來自26個國家的400多個品牌;2500多種單品入駐。(截止/截至)

②馬克思和恩格斯是世界上為了崇高事業共同合作的__________。(典范/典型)

③她從不刻意__________自己;有一種純樸自然之美。(裝飾/妝飾)

④凡是看過金山野柳海岸奇石的人,莫不驚嘆大自然__________的奇妙!(巧奪天工/鬼斧神工)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7題,共14分)1、B【分析】【分析】

【詳解】

本題考查理解文言文實詞;虛詞用法及意義的能力。

A項;“意氣”,古義:意志和氣概,志趣和性格;今義:由于主觀和偏激而產生的情緒。

B項;“憂勞”古今義相同,憂慮勞苦。

C項;“至于”,古義:為兩個詞,“到了的結局”;今義:為一個詞,作動詞,表示達到某種程度,或作介詞,表示另提一事。

D項;“從事”,古義:泛指―般屬官;今義:指投身到事業中去,或按某種辦法處理。

故選B。2、C【分析】【分析】

【詳解】

本題考查理解文言虛詞意思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以致天下之士”中“以”放在動詞前面;是連詞,表目的,來。

C項;“以弱天下之民”中“以”也是連詞,表目的,可以譯為“來”。

A項;“嘗以十倍之地”中“以”是介詞,用。

B項;“以為桂林;象郡”中“以”是介詞,把。

D項;“然秦以區區之地”中“以”是介詞,憑借。

故選C。3、D【分析】【分析】

【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判斷文言句式的能力。

A項;被動句,“被”表被動;

B項;被動句,“于”表被動;

C項;被動句,“見”表被動;

D項;定語后置句,應為“察察之身”。

故選D。4、B【分析】【分析】

【詳解】

本題考查理解通假字意思的能力。

①鄉;同“向”;②有,同“又”;⑤無,同“毋”;⑦畔,同“叛”。故①②⑤⑦含有通假字。

故選B。5、D【分析】【分析】

【詳解】

本題考查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用法的能力。

A項;均為名詞作動詞,“輿”指用車載送,“杖”指執;拄。

B項;均為意動用法,“壯”指認為豪壯,“樂”指認為快樂。

C項;均為使動用法,“斗”是使相斗,“歸”是使歸。

D項;“夜”是名詞作狀語,在夜間;“網”是名詞作動詞,結網。

故選D。6、D【分析】【分析】

【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結合“;也”分析,為判斷句。

B.正常語序為“請其矢;以錦囊盛”,“以錦囊”為狀語,為狀語后置句。

C.正常語序為“還矢先王;而以成功告”,“以成功”為狀語,為狀語后置句。

D.“為”表被動;為被動句。

故選D。7、C【分析】【詳解】

本題考查識記字音的能力。

A項,弄飯(nòng);

B項,骷髏(kū);

D項,賬簿(bù)。

故選C。二、其他(共5題,共10分)8、略

【分析】【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作者中文本中觀點的分析和評價能力。做這種題的關鍵是整體把握文本;了解作者的主要觀點,從時代的眼光;階級的局限性、歷史的發展、觀點本身的影響力和作用等角度去分析和評價。盧梭中文中的主要觀點是:人類在進入社會狀態之前,曾生活在一種“自然狀態”中。“自然人”有兩種天然的感情:關切自身的保存及對自己同類的同情和憐憫。亦即自愛和愛人。而“自愛”和“愛人”是“自然人”對外界認知發展的不同階段,要明白這兩個階段的作用:正是這雙重感情的共同結合和彼此協調,使人擁有一顆“好善厭惡”之心。

盧梭的性善論具有積極意義,是反封建的,具有資產階級啟蒙思想的意味;但我們也要看到他思想的局限性,那就是將“自愛”“良知”等人性本身的東西歸之“天賦”,即上天賜予的,這種說法帶有唯心主義色彩,太過抽象、玄妙。【解析】盧梭設想;虛構了一個人類社會的初始狀態;即“自然狀態”和生活在自然狀態下的“自然人”。他認為,人類在進入社會狀態之前,曾生活在一種“自然狀態”中。“自然人”有兩種天然的感情:關切自身的保存及對自己同類的同情和憐憫。亦即自愛和愛人。

那么;是不是由于人的自愛或“自私”,就使人變惡了呢?盧梭不同意這種觀點。他認為,由于自然人過著孤獨;離群索居的生活,而且他們的需要又少,且極易滿足。因此,自然人在對自身保存的關切時,只涉及自身而不涉及與他人的關系。因而自愛不可能使其成為作惡的原因。

相反;自然人又從自愛之中直接產生出另一種感情,即在我們愛自己的同時,也愛幫助我們生存的人,亦即“愛人”。因為,自然人是軟弱的,只有在愛自己的同時,也愛幫助自己生存的他人——給自己以幫助和關心的人,才能真正保證做到愛自己。可見,愛他人,也是人類應有的另一種天然感情。正是這雙重感情的共同結合和彼此協調,使人擁有一顆“好善厭惡”之心。

盧梭的性善與宗教源罪說是針鋒相對的,充滿著反封建的戰斗精神,具有進步的歷史意義。但他把自愛、良心等歸之于天賦,并將之普遍化為超階級超時代的抽象物,反映出他的思想局限。9、略

【分析】【詳解】

本題考查理解文言實詞在句中含義的能力。

句意為“明曉國家治亂的道理”。“于治亂”為介詞結構;作狀語,故“明”作動詞,“明曉”的意思。

句意為“被讒言和諂媚之辭蒙蔽了聰明才智”。“蔽”為動詞;故“明”為名詞,形容詞活用,作賓語,“視力”的意思。

句意為“闡明道德的廣闊崇高”。“道德之廣崇”,為名詞性短語,故“明”為動詞,作謂語,“闡明”的意思。【解析】①.動詞,明曉②.名詞,視力③.動詞,闡明10、略

【分析】【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語言的能力。

五個句子是《荷花淀》中五位婦女的對話,都運用了語言描寫的手法,能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展示人物形象。①②句,為了能去看望自己的丈夫,她們以送衣服過去或者有話要傳達為借口,表現了她們機敏多智、質樸憨厚、直爽開朗的性格特征。③句,水生的女人想問題比較全面,表現出她的穩重謹慎的特點。④句,表現了這位女人的心急口快,想見自己丈夫的急切心情。⑤句,表現了這位女人明明自己想去見丈夫,又不好意思直接說出來的忸怩羞澀的性格特點。【解析】①機敏多智;②直爽開朗;③穩重謹慎;④心急口快;⑤忸怩羞澀而又十分可愛。11、略

【分析】【詳解】

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注意以下關鍵詞的翻譯:

(1)發:發動;動手。夜:在夜間。亡:逃跑。告之,省略主語。

(2)因:通過。為:結為。“雖;即使。”尚乎:還能嗎。

(3)春秋:年紀。亡(第一個):沒有。大臣亡罪夷滅者,定語后置句。夷,滅。誰為,賓語前置。【解析】(1)虞常等七十余人將要動手;其中一人在夜間逃跑,向(單于)告發了這件事。

(2)你通過我投降;(我)與你結為兄弟;今天(你)不聽我的安排,以后即使想再見我,還能得到機會嗎?

(3)并且皇上年紀老,法令沒有定規,無罪而全家被殺盡的大臣有幾十家,安危不可預料,你還為誰(守節)呢?12、略

【分析】【詳解】

本題考查賞析文章標題的能力。

魯迅把文章的題目擬為《為了忘卻的記念》,看起來似乎有點矛盾,既然“記念”,又“為了忘卻”,這該怎樣理解呢?文章的開篇交代了寫作的目的,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題目的意義。“只因為兩年以來,悲憤總時時來襲擊我的心,至今沒有停止;我很想借此算是竦身一搖,將悲哀擺脫,給自己輕松一下,照直說,就是我倒要將他們忘卻了。”在這里魯迅特別指出,悲哀是一種沉重的精神負擔,長時間沉浸在痛苦里,將會喪失勇氣和力量,但是悲憤卻應該牢記,化悲痛為力量,用戰斗來紀念烈士。再看結尾,就能夠看出“忘卻”其實是“擺脫”“擱置”的意思,化悲痛為力量,以其他更好的方式來紀念死者。《為了忘卻的記念》這個題目本身表現了魯迅深廣的憂憤心情和堅韌的戰斗精神。他以滿腔的悲憤告誡人們:千萬不要忘記烈士的鮮血!所以,與其說“記念”是“為了忘卻”,倒不如說是“為了戰斗”,而唯有戰斗,才是對烈士的最有價值的紀念。【解析】不矛盾。標題把“記念”和“忘卻”放在一起;看似矛盾,實際上寄寓了作者深切的感情;堅強的斗志和必勝的信念。“忘卻”二字的特定含義是“將悲哀擱置,讓自己輕松一下”。“為了忘卻”,正說明難以忘卻。烈士的往事歷歷在目,烈士的鮮血如在眼前,“兩年以來,悲憤總時時來襲擊我的心,至今沒有停止”。

對烈士最好的紀念,是踏著他們的血跡奮然前行,“夜正長,路也正長”,只有化悲痛為力量,才能奮然前行。紀念烈士,將烈士生前的言談舉止、音容笑貌記述下來,正是為了讓烈士永遠活在人們心里,讓后人永遠紀念他們。三、古代詩歌閱讀(共1題,共2分)13、略

【分析】【詳解】

(1)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景象及作用。立足文本前兩聯;首聯既點明了詩人觀察的時間和地點,也是對環境大背景的刻意渲染。頷聯寫詩人看到的景象,峰巒高聳;冰雪凄迷、路途艱險的景象,一副冰雪凄迷,前途艱難之狀,暗示了詩人對自己的仕途絲毫看不懂前景,感到無可奈何。

(2)試題分析:這是一道分析詩歌的情感的題目;是詩歌的常考的題目之一。答題時要注意結合詩歌的標題;注釋和詩中表情達意的重點字詞語進行分析。頸聯總結此次出塞的收獲,詩人看到時局混亂、陰暗,良臣進階無路,因此失分失望、憤懣,想到了暫居家中以修身養性。尾聯追述先賢在時局混亂時退居草莽,相機而作的故事。

點睛:詩歌的情感分析的題目一直是考試的重點,但是考核的難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不知道答題的突破口,答題時要注意結合詩中標題、注釋和詩中表情達意的重點句子作答,重點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詩歌中的重點詞語,這樣就能和給的答案無限接近。【解析】(1)描繪了冬日傍晚的居庸關寒風呼嘯;峰巒高聳、冰雪凄迷、路途艱險的景象。交代了時間、地點;渲染了荒寂、凄冷的氛圍,暗示了詩人前途渺茫的悲涼心境。

(2)①對此次出塞找不到安邊之策的失望。(不能施展抱負的無奈)②歸家有望的喜悅。③暫且歸隱,等待時機報效朝廷的愿望。四、句子默寫(共1題,共7分)14、略

【分析】【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名篇名句的能力。

這是一道直接對應的默寫題,學生只需在背誦的基礎上一一對應即可。但是要注意難寫字如“臆、淈、啜、醨、坳、蠡”等的寫法;要注意音近字的寫法,不可將答題空6中的“舒”誤寫為“抒”,不可將答題空7中的“覆”誤寫為“復”,不可將答題空10中的“衡”誤寫為“橫”;還要注意形近字的寫法,不可將答題空4中的“哺”誤寫為“浦”,不可將答題空10中的“浦”誤寫為“哺”。【解析】①.一鞭殘照里②.遍人間煩惱填胸臆③.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④.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⑤.退而論書策⑥.以舒其憤⑦.覆杯水于坳堂之上⑧.水淺而舟大也⑨.響窮彭蠡之濱⑩.聲斷衡陽之浦五、現代詩歌閱讀(共1題,共8分)15、略

【分析】【詳解】

此題考查學生把握詩歌內容和表現手法的能力。這類題;首先要求學生仔細閱讀詩歌,理解詩歌關鍵意象,充分理解詩歌內容及情感。繼而在此基礎之上,結合知識儲備,具體分析作品所運用的表現手法。

本詩是一首現代詩;共有3個詩節,10行,卻能被許多人轉發;推薦。從內容上,詩歌敘述了一個簡單的故事,母親在世時,每天為我炒“一碗油鹽飯”,母親去世后,就沒有了這碗“油鹽飯”,我懂事后,想念母親,炒了“一碗油鹽飯”放在母親的墳前。時間前后相承,“前天”“昨天”“今天”,內容層層鋪墊,感情逐層深入。從表現手法上,這首小詩,語言樸素,都是日常口語;意象單純,“一碗油鹽飯”;但意蘊豐富,把母親與孩子之間的愛,表現得生動可感。同時,這首詩,詩行整齊,結構勻稱,具有視覺美感。

【點睛】

鑒賞詩歌表達技巧題,要遵循以下答題步驟:①明確說出運用的手法是什么?(托物言志、用典、動靜結合、虛實結合、借古諷今、抑揚、想象、聯想、渲染、象征等);②結合詩句闡釋說明詩人運用了這種手法的依據(找到能體現該手法的關鍵詩句,并進行描述性說明);③分析運用的效果(此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或刻畫了什么形象,或表現了什么主旨)。【解析】①簡單的敘事,再現日常生活的細節,真摯感人。②時間前后相承,內容層層鋪墊,感情逐層深入。③語言樸素,意象單純,內涵豐富。④詩行整齊,結構勻稱,具有視覺美感。六、語言表達(共3題,共15分)16、略

【分析】【分析】

【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第①處,“休戚相關”指彼此間禍福互相關聯,而這里是強調流行語的變遷與時代發展關系緊密,不存在禍福,應改為“息息相關”;“息息相關”指呼吸相關聯,形容關系密切。第③處,“增加疆域”搭配不當,應將“增加”改為“拓展”。第④處,“從‘港珠澳大橋’到‘兩彈一星’”不符合時間順序,應改為“從‘兩彈一星’到‘港珠澳大橋’”。第⑥處,“是因為的因素”結構混亂,應刪去“的因素”。【解析】①“休戚相關”改為“息息相關”;③“增加”改為“拓展”;④“從‘港珠澳大橋’到‘兩彈一星’”改為“從‘兩彈一星’到‘港珠澳大橋’”;⑥刪去“的因素”。17、略

【分析】【詳解】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語言表達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需要審清題干要求,如本題“詩歌常運用即事感懷、小中見大的寫法來抒情言志”“用問句的形式寫一首思索人生的小詩”,分析材料內容,主要是“竹”“浮萍”“蟬”“牛”等的“物語”。結合“每攀登一小步,都做一次小結。過分地謙虛,終究不能成為棟梁”分析,可以寫竹的善于總結、扎實和竹子的空心等。結合“緊密地生活在一起,是因為具有團結精神。每移動一步,都是隨波逐流”分析,可以抓住浮萍的團結、隨波逐流來寫。結合“每一次演唱,都充滿了激情。過分地追求聲勢,終究不能登上舞臺”分析,可以抓住蟬的激情、有活力和過分追求形式等來寫。結合“每前進一步,都有一個踏實的腳印。過分地忍耐,終究要生活在皮鞭之下”分析,可以抓住牛的踏實和缺少反抗精神來寫。【解析】竹綠綠的一生,始終邁著向上的腳步。空空的竹心,留下了多少永遠的遺憾?18、略

【分析】【分析】

【詳解】

本題考查的是考生正確使用詞語的能力。做此類題要從三個方面綜合考慮分析即詞語的基本義;感情色彩和語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