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海南省天一聯考高三二模考試語文試題考生注意: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考生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閱讀(72分)(一)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中國古代詩歌,很多是可以入樂,可以被之管弦的,不入樂的也一定可以吟誦,所以很講究節(jié)奏,那是音樂性上的節(jié)奏。小說的節(jié)奏主要是結構上的節(jié)奏,就是張弛徐疾的變化,敘述和描寫的調配。長篇小說藝術上要豐滿,不但內容不宜過于集中,情節(jié)不宜過于單純,就是情節(jié)推進的速度也要多有變化。小說家們常用的情節(jié)延宕技巧,歌德肯定過其“戲劇價值”,就是說,它容易造成戲劇性的效果,造成節(jié)奏感。《水滸傳》里時遷偷甲一回,細寫徐寧家丫環(huán)折疊各種衣服。容與堂本評點者對此不很滿意,說“《水滸傳》文字巧處亦在太密,瑣處亦在太密”。金圣嘆則持不同意見。他一再贊賞這一回閑細之筆,分析了細寫衣服產生的藝術作用。小說家的目的不是最終向讀者交代情節(jié)的結局,他還要設法求得文筆的跌宕。情節(jié)延宕,結構便搖曳生姿。小說的節(jié)奏要激起讀者心理、情緒上相應的節(jié)奏,兩個方面的應和就是共鳴,使讀者感覺愉悅。金圣嘆對武松打虎一回批語說:“奔過亂林,便應跳出虎來矣,卻偏又生出一塊青石,幾乎要睡。使讀者急殺了,然后放出虎來,才子可恨如此。”情節(jié)延宕造成讀者的期待與緊張,讀者引發(fā)的好奇心愈盛,其后也就得到更大的滿足。在情節(jié)發(fā)展過程中,某一細節(jié)、某一對話或場面反復出現,也是造成節(jié)奏感的常用技巧。反復,如同音樂演唱或演奏中打拍子,是小說節(jié)奏的明顯標志。茅盾說茹志鵑的《百合花》富于節(jié)奏感,很重要的原因就在這個六千多字的短篇竟有三個細節(jié)在其中反復出現。例如,通訊員肩膀處衣服的破口,寫了三次。這個細節(jié)幾次出現,把作品分成幾個樂章,又構成樂曲的主旋律。它每出現一次,就使作品的思想和情感升到新的梯級,最后深深地打動讀者。反復就形成前后呼應,在一條主線上產生由弱到強的變化。結構的形式美中很重要的一項是多樣統(tǒng)一。反復不能是簡單的重復,有反復還要有對比。毛宗崗說,《三國演義》一書有笙簫夾鼓、琴瑟間鐘之妙。他正是拿音樂上的節(jié)奏來類比小說的節(jié)奏,說的是情節(jié)與場面的緊張和輕松、意境和風格的剛和柔,應該交替、配合。當代小說家姚雪垠講到他對長篇小說美學的思考和探索,特別講到各部分的銜接要峰回路轉,轉換境界,他用“
”來表達他的追求。這也可見節(jié)奏在小說家心中的重要地位。(摘編自王先霈《小說的節(jié)奏》)材料二:中國古典小說作為中國傳統(tǒng)敘事文學的杰出代表,節(jié)奏是其美感傳達的重要途徑。它既能夠通過刺激讀者的注意力來長時間保持讀者的閱讀興趣,又能通過其表現形態(tài)來反映獨特的古典式敘事意趣。節(jié)奏最初作為音樂的主要元素出現,它在音樂領域的解釋是時間流程中規(guī)律性出現的強弱長短現象,中國古代傳世典籍中有關節(jié)奏的集中論述最早見于《樂記》。節(jié)奏是隨著對音樂整體的探討而被推向理論前臺的,因此,在構建中國古典小說節(jié)奏理論體系時,我們不妨以音樂理論中關于節(jié)奏的種種界定為參照系。音樂節(jié)奏體系有三個基本要素,即節(jié)拍、速度、力度。節(jié)拍是音樂大廈的基石,它是指音樂中每隔一定時間重復出現的強音與弱音的組合,它們按照一定的次序反復出現,形成規(guī)律性的強弱變化。在小說中,由于相似的情節(jié)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我們也能夠找到某些重復性的因素,例如《三國演義》中的“三顧茅廬”“七擒孟獲”,《水滸傳》中的“三打祝家莊”等。基于藝術門類之別,類似音樂節(jié)拍的重復可以在音樂、舞蹈、建筑等表現性藝術中明確發(fā)揮作用,而對于小說這類再現型藝術而言,則很難找到施展的空間,故此從節(jié)拍的角度切入中國古典小說節(jié)奏研究并不合適。在音樂節(jié)奏構成三要素中,真正與小說節(jié)奏關系密切的是速度與力度。小說的時間可以分為素材時間和敘述時間兩種。既然是時間藝術,那么小說節(jié)奏的運行必定會與時速密切相關。孤立地考慮素材時間并沒有太大的意義,只有將素材時間與敘述時間作對比,從兩種時間的長、短、快、慢對位中發(fā)掘作者的藝術匠心,并體悟其中的深意,才是研究者真正需要做的。因此,在中國古典小說節(jié)奏速度測量體系中,素材時間與敘述時間的比例大小就是我們確立的評價坐標。此外,還有另外一個評價體系不容忽視,那就是心理學的評價體系。小說時間是主觀與客觀的統(tǒng)一,也是生理與心理的統(tǒng)一,其審美效果的傳達離不開讀者感情與思想的參與。以小說節(jié)奏論,敘述運動在讀者心理上引起的情緒波動才是節(jié)奏感生發(fā)的源泉。懸念和沖突造成緊張的情緒,懸念的打開和沖突的平息使人情緒變得松弛,心理緊張與松弛的交替行進就構成了情緒節(jié)奏的一種表現形式。若論實際的審美效果,情緒節(jié)奏也許比時間節(jié)奏來得更為重要,中國古典小說跌宕感的產生亦多得力于此。小說節(jié)奏構成中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力度。在小說中,隨著情節(jié)的推進,矛盾沖突一個接一個發(fā)生,又一個接一個解決,接受者的情緒會在沖突的結與解中有規(guī)律地上下波動。中國古代小說明顯的敘事特征在于一貫崇尚構設起伏蜿蜒、如怒蛇出穴一般夭矯難測的情節(jié),特別注重以“奇”與“曲”的審美風范吸引人、打動人、感染人。考索中國的傳統(tǒng)文論,可以找到一個與節(jié)奏力度比肩的理論范疇,這就是“文勢”。音樂節(jié)奏中,音調上行則節(jié)奏力度漸強,音調下行則節(jié)奏力度漸弱;在小說節(jié)奏表現中,文勢蓄積的高與低、泄勢的疾與緩,就在很大程度上標識了力度表現的強與弱、力度變化的快與慢。喜極、怒極、悲極、樂極等一系列極端情緒的獲得,都離不開作者對文勢的精心營構,它是控制小說節(jié)奏力度表現的有力手段。(摘編自鄧百意《論中國古典小說節(jié)奏理論的體系構建》)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中國古代的詩歌和小說都講究節(jié)奏,但是這兩種節(jié)奏的內涵并不完全相同。B.中國古典小說從傳世典籍《樂記》中汲取有關節(jié)奏的理論,取得了杰出的成就。C.小說是時間藝術,處理好素材時間與敘述時間的比例關系,小說就能取得成功。D.中國傳統(tǒng)文論中有“文勢”的概念,這是中國小說節(jié)奏論起源較早的有力證明。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家各具匠心,通過多種方法來營構節(jié)奏感,這樣可以激起讀者心理和情緒上反應。B.對于某種寫作技巧在小說中運用,不同學者看法各異,可見文學評論具有一定的主觀性。C.材料一引用毛宗崗評《三國演義》“笙簫夾鼓、琴瑟間鐘”之語,旨在表明該書注重節(jié)奏感。D.文勢的高低、疾緩可以標識小說力度的強弱、快慢,是作者在小說中控制節(jié)奏的重要手段。3.下列選項,最適合出現在材料一第四段畫線處的一項是()A.前路縱橫山影峨,笑將禿筆舞婆娑。B.暮年不減風云趣,百萬雄兵彩墨中。C.山根道路隨流轉,嶺上煙云共翠浮。D.方看驚濤奔急峽,忽隨流水繞芳坡。4.兩則材料在論述時都談到音樂的節(jié)奏,作用有何不同?請簡要概括。5.梔子花文學社的小剛同學打算創(chuàng)作一篇微型小說《遛狗》,向校報投稿。小說講述王阿姨因遛狗而與小區(qū)鄰居發(fā)生糾紛,最終和解的故事。請結合材料,為小剛同學提供三條使小說具有節(jié)奏感的策略,并設計相關情節(jié)加以說明。【答案】1.A2.C3.D4.①材料一用音樂的節(jié)奏引出小說節(jié)奏,并與之類比,幫助讀者直觀理解小說節(jié)奏的概念。②材料二簡述音樂節(jié)奏的構成要素,從音樂節(jié)奏體系三要素的角度解讀小說節(jié)奏,為構建中國古典小說節(jié)奏理論體系提供參照。5.①適時插入閑筆(情節(jié)延宕)。如在寫王阿姨遛狗時,插入關于鄰里日常瑣事的閑筆,豐富文章內容,在讀者心中積累期待感。②設計反復出現的細節(jié)。如多次出現狗狗脖子上的項圈,由嶄新到松弛,再到斷裂,不斷推進故事情節(jié)。③設置多重沖突(一波三折)。如王阿姨與鄰居之間因狗引發(fā)的沖突逐步升級,直至最終和解,讓讀者緊張與松弛的心理交替行進。【解析】【導語】本文分析了小說節(jié)奏的重要性,通過類比音樂節(jié)奏,探討了小說結構的多樣性和情緒節(jié)奏的表現。材料一強調小說節(jié)奏在情節(jié)推進和讀者心理共鳴中的作用,結合實例分析情節(jié)延宕和反復的重要性。材料二則從傳統(tǒng)節(jié)奏理論出發(fā),細致探討小說節(jié)奏的構成要素及其影響,尤其是速度、力度和“文勢”對小說跌宕感的貢獻。【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中國古典小說從傳世典籍《樂記》中汲取有關節(jié)奏的理論”錯誤,曲解文意。由材料二第二段可知,文章的意思是傳世典籍《樂記》中有關于節(jié)奏的集中論述,我們今天在構建中國古典小說節(jié)奏理論體系時可以以此為參考。C.“處理好素材時間與敘述時間的比例關系,小說就能取得成功”錯誤,過于絕對。根據材料二第四段,恰當地處理素材時間與敘述時間的比例大小是作品成功的因素之一。五、六段指出小說要想取得成功,還要看是否調動了讀者的心理和情緒、小說節(jié)奏力度的控制情況等。D.“這是中國小說節(jié)奏論起源較早的有力證明”錯誤。材料二只是說“可以找到一個與節(jié)奏力度比肩的理論范疇”,并未說它起源的早晚。故選A。【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C.“旨在表明該書注重節(jié)奏感”錯誤。材料一引用毛宗崗評《三國演義》“笙簫夾鼓、琴瑟間鐘”之語,旨在說明“結構的形式美中很重要的一項是多樣統(tǒng)一”,而不是“旨在表明該書注重節(jié)奏感”。故選C。【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第四段畫線處強調“各部分的銜接要峰回路轉,轉換境界”。A.展示了樂觀精神以及對寫作的熱愛。B.表示即使人到晚年,仍對文學充滿熱情。C.寫的是對自然景觀的感受,也可暗示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對意境的追求。D.描繪自然景色的變化,喻指小說創(chuàng)作要在緊張和輕松之間自由轉換,形成節(jié)奏感。故選D。【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比較、分析和概括的能力。①材料一談到音樂的節(jié)奏,是將小說的節(jié)奏與音樂性上的節(jié)奏進行類比,如“小說的節(jié)奏主要是結構上的節(jié)奏,就是張弛徐疾的變化,敘述和描寫的調配。長篇小說藝術上要豐滿……就是情節(jié)推進的速度也要多有變化”,以說明小說節(jié)奏主要是結構上的張弛徐疾變化,同時用“反復,如同音樂演唱或演奏中打拍子,是小說節(jié)奏的明顯標志”,通過與音樂中打拍子類比,說明反復是小說節(jié)奏的明顯標志,從而闡述小說節(jié)奏的特點和營造方式。②材料二談到音樂的節(jié)奏,是將音樂節(jié)奏的基本要素節(jié)拍、速度、力度作為參照系,構建中國古典小說節(jié)奏理論體系。如“在構建中國古典小說節(jié)奏理論體系時,我們不妨以音樂理論中關于節(jié)奏的種種界定為參照系”,通過分析音樂節(jié)奏要素與小說節(jié)奏的關系,如“在小說中,由于相似的情節(jié)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我們也能夠找到某些重復性的因素……基于藝術門類之別,類似音樂節(jié)拍的重復……從節(jié)拍的角度切入中國古典小說節(jié)奏研究并不合適”“在音樂節(jié)奏構成三要素中,真正與小說節(jié)奏關系密切的是速度與力度”,來探討中國古典小說節(jié)奏的相關理論。【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運用文中信息,探究某些問題并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①運用情節(jié)延宕技巧,適時插入閑筆。在寫王阿姨遛狗這一主要情節(jié)時,插入鄰里日常瑣事,比如描寫鄰里之間在樓道里的寒暄,在鍛煉時為一點小事發(fā)生小摩擦等。這些內容看似和王阿姨遛狗沒有直接關系,但豐富了故事發(fā)生的背景,讓讀者感受到這個社區(qū)生活的煙火氣和真實感;在閱讀主線情節(jié)時,這些閑筆會引發(fā)他們的好奇心,想弄明白這些瑣事和主線情節(jié)到底有什么關聯,由此在讀者心中積累期待感。②設計反復出現的細節(jié)。如反復描寫狗狗脖子上的項圈,形成一種呼應和暗示,強化讀者對其的印象。可以從嶄新開始寫起,到隨著時間流逝,項圈變舊變松弛,為遛狗時狗狗掙脫繩索埋伏筆,再到最終斷裂,沒有拴狗繩的情況下,王阿姨遛狗可能會引發(fā)矛盾,暗示著故事即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從而不斷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③設置多重沖突(一波三折)。在小說中設置多個層次的矛盾沖突,使情節(jié)不是一帆風順地發(fā)展。如王阿姨與鄰居之間因狗引發(fā)沖突,一開始可能只是鄰居抱怨狗狗叫聲擾民,王阿姨不以為然,這是沖突的初步顯現;接著可能發(fā)展到鄰居因狗狗在小區(qū)隨地大小便而與王阿姨發(fā)生激烈爭吵,沖突升級;最后可能出現一些意外事件,比如狗狗救了鄰居家的小孩,從而使雙方最終和解,沖突得到解決。這些沖突的逐步升級和最終解決,構成了情節(jié)的一波三折,讓讀者的情緒隨著情節(jié)的起伏而變化,緊張與松弛的交替行進,沉浸在故事之中。(二)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鄉(xiāng)居艾青我搬到鄉(xiāng)間來了,住在一個農人家里,我的隔壁是一個豬欄。房間是低矮的,站起來,伸手可以觸到瓦片。在傾斜著的屋頂中間,嵌了兩片明瓦,整天,陽光從這透明的洞里射進來,直到微濕的泥地上,成了兩片淺黃色,于是,時間就以無比悠閑的腳步,移動著……房子的四壁是泥墻,上面遺留著已經破爛的白報紙,在這白報紙上,有著許多土黃的條紋,顯然,這是被雨水沖化了的墻土流到上面所留下的痕跡。那唯一的小窗,從傾斜著的頂屋的最低部分垂直下來,占了最矮的一面泥墻的中上部,恰好占了那泥墻的六分之一的空間。而窗子外面是小天井,對面是被柴煙熏得烏黑了的廚房。當我來租這房子的時候,這房子原有的房客已搬走了,但還留下一副電話機,而屋瓦的上空也還橫著一條未曾拆去的電話線。房東告訴我說,那房客是在航空機關里做事的,隨時有電話來報告敵機的襲擊情形,所以,房東說,如有警報,總是先知道的。房間里充滿著的,是何等強烈的豬欄的奇臭啊。這氣味,是如此辛烈,如此復雜,如此放任地蒸發(fā)著而沒有一刻停止啊……而我終于住下了,同時,我還很安謐,好像只有這樣,我才能和生活抱得更緊一點,我的情感也顯得更伏貼,像那些畜生之于土地一樣。我的房東是一個農夫,他的妻子和他的弟媳在坐著撿毛芋,他的兩個孩子就匍匐在那鋪在地面的席子上。那個六七十歲的老婦是他的母親,今天只有她一個人在家時,我去討開水,和她談起來了,她告訴我,她有三個兒子,第三個出門十年了,打仗去了,已經兩三年沒有消息了,她說這話的時候竟那么平靜,像述說一只雞死掉一樣,似乎在她的觀念里,戰(zhàn)爭是一種再平凡不過的,而且是宿命的事。房東指給我一個解手的地方,離他的房子十丈多遠,石塊堆成兩尺多高的短墻,糞坑就朝天仰開著,而當我在方便時,前后竟毫無遮蔽。但是,這究竟是何等奇異的變動啊,這一切都滯留在最粗陋的條件里的村莊,這原是只有幾代都生長在這里的人居住的村莊,現在已增加了十倍以上的村民了,而這些村民,來自如此不同的遙遠的地域,有著如此不同的身份,戰(zhàn)爭把他們搗散了,卻又重新把他們匯集在一起。黃昏的時候,樹下坐著一些男女,他們口音的繁雜所給我們的感覺真是何等怪異啊……柚子樹結出的果實已經很大了,在那些樹枝與樹枝之間,搭著一根一根的竹竿,上面飄曬著無數雜色的衣服,那么多的西裝襯衫,那么多的女子的旗袍和一些零亂的布片啊……而在較遠的處所,那更長的一根竹竿上,卻很整齊地飄曬著幾十件中國兵士的草黃色的軍服。那些留聲機唱片的聲音,從混合著植物的氣味和動物的氣味的空氣里飄散開來,一曲《西班牙的戀歌》之后,接上了那到處都可以聽見的《璇宮艷史》里的歌片,及其他的等等,我好像看見那些旋律與音韻,它們從那石階拾級而上,轉進了星布著畜糞的石鋪的小巷,在那一頭母牛嚙草的空地盤旋一圈,就向田野與空曠消逝了。這些原是只能聽見幾種家畜的單調鳴叫的中國的小村莊,現在已由于那些異邦的名歌而富有現代風味了。昨天我來這村莊找房的時候,看見在一座房子的中堂①里鋪了很多床鋪,軍用毯是那么整齊而又平妥地放在一邊,而那些鋼盔——這些每次看到時都使我肅然起敬的東西,就壓在每條軍用毯的中央,靜寂而又堅定。早晨,我走在村邊,有著兩群士兵在田堤上,散亂而沉默,有的用望遠鏡在凝視遠方的山峰,有的用測量器在測量那些山和田野的地形……他們顯得如此肅穆,像在舉行著一個比結婚與送喪更莊嚴的禮節(jié)。有人勸告我不要在這村莊停留,我追問了他的理由,他終于說這村的背后是我們的高射炮陣地,但這消息竟如此蠱惑了我,我是應該安然地,比任何地方比任何時候更安然地住在這里了,我并且愿望著敵機的到來——我想,在那些樹蔭濃密的地方,在那些田野上,將會發(fā)出舒泄了中華民族的憤恨的,任何力量也難于壓制的暴叫聲來。如今,我更能欣賞中國的風景了,我似乎在每條河流的邊上,每一個山峰里,每個樹林的深處,都看到了一些東西。這些東西像是蟄伏著的,它們蟄伏著,像死了一樣的靜寂,卻沒有一秒鐘不以可怕的驚覺去等待那使它們突然躍起,或是突然嗥鳴起來的一剎那,那一剎那所發(fā)出的美麗是亙古未有的。如此,我在中國的土地上生活著,而感到無比的幸福。一九三九年八月(有刪改)【注】①中堂:正中的廳堂;廳堂的中央。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A.第一段開門見山,直接入題,簡潔明了;“我的隔壁是一個豬欄”設置懸念,能夠激發(fā)讀者的好奇心,使人想要一探究竟。B.老婦人對于第三個兒子的一去不返已經木然、無動于衷,因而在講述他出門當兵的事情時,“竟那么平靜,像述說一只雞死掉一樣”。C.“西裝襯衫”和“旗袍”說明了村莊中某些避難者的身份,他們在國難當頭還攜帶留聲機,聽靡靡之音,這是令作者感到不滿的。D.村莊中匯集了不同身份、地域的人,村莊的背后又是“我們的高射炮陣地”,可見這里是十分安全的,“我”可以“更安然地住在這里”。7.對文中寫到“房子”的幾個段落,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從對“房子”的相關描述中可以看出,戰(zhàn)時農村的衰敗、落后給了“我”很深的印象。B.“時間”被賦予了人情感和動作,它的“無比悠閑”暗示了“我”此時的心情。C.房東介紹房間電話機與警報的信息,可能是認為,這有助于讓“我”下定決心租住。D.房子低矮、潮濕而又破舊,但“我”仍然租住下來,這能使“我”更接近生活。8.有人說,場景是文學的畫布。本文的畫面感是通過哪些場景體現出來的?請加以概括。9.文章結尾說“如此,我在中國的土地上生活著,而感到無比的幸福”,你認為作者為何“感到無比的幸福”?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答案】6.A7.B8.①環(huán)境惡劣的房屋(條件粗陋的村莊)。②晾曬衣服的柚子樹。③由留聲機引發(fā)的聯想。④鋪設床鋪的中堂。⑤散布士兵的田野。9.①作者盡管遷徙流離,生活條件極差,住在高射炮陣地前面的村莊還存在生命危險,但沒有成為亡國奴,他仍是生活在“中國的土地上”,因此“感到無比的幸福”。②作者在居住的鄉(xiāng)村里,看到了熱愛生活且堅韌的民眾,忙于戰(zhàn)爭準備工作的士兵,親身感受到了凝聚的民族力量,他相信中國是有希望和前途的,因此“感到無比的幸福”。【解析】【導語】《鄉(xiāng)居》通過對鄉(xiāng)村生活細膩樸實的描寫,勾勒出一個戰(zhàn)時背景下中國鄉(xiāng)村的眾生百態(tài)。作者用富有畫面感的場景展現農村的落后、戰(zhàn)爭的飽受沖擊以及避難民眾的雜糅光景,將日常與非常態(tài)交織,形成強烈的對比與張力。與此同時,作者在平淡敘事中注入深沉的愛國情感,透過中國鄉(xiāng)土的安靜蟄伏孕育出蓄勢待發(fā)的力量,傳遞對生命的敬畏與家園的熱愛。【6題詳解】本題考查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分析鑒賞的能力。B.“老婦人對于第三個兒子的一去不返已經木然、無動于衷”錯誤。老婦人“說這話的時候竟那么平靜”,不意味著她對兒子毫無牽掛、毫不關心,只是“似乎在她的觀念里,戰(zhàn)爭是一種再平凡不過的,而且是宿命的事”。C.“聽靡靡之音,這是令作者感到不滿的”錯誤。從作者對留聲機、音樂的敘述和描寫中看不出“感到不滿”。D.“可見這里是十分安全的”錯誤。村莊背后是“我們的高射炮陣地”,說明這里是敵機侵襲的必經之路,居住者并不安全。且“村莊中匯集了不同身份、地域的人”并不能給人安全感。故選A。【7題詳解】本題考查對文本重要語段情感內容、藝術手法分析鑒賞的能力。B.“暗示了‘我’此時的心情”表述錯誤,當時正值戰(zhàn)亂,“我”的心情不是悠閑的。故選B。【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分析環(huán)境的能力。①結合“房子的四壁是泥墻,上面遺留著已經破爛的白報紙,在這白報紙上,有著許多土黃的條紋,顯然,這是被雨水沖化了的墻土流到上面所留下的痕跡”“這一切都滯留在最粗陋的條件里的村莊,這原是只有幾代都生長在這里的人居住的村莊……黃昏的時候,樹下坐著一些男女,他們口音的繁雜所給我們的感覺真是何等怪異啊”可知,有環(huán)境惡劣的房屋和條件粗陋的村莊。②結合“柚子樹結出的果實已經很大了,在那些樹枝與樹枝之間,搭著一根一根的竹竿,上面飄曬著無數雜色的衣服,那么多的西裝襯衫,那么多的女子的旗袍和一些零亂的布片啊……而在較遠的處所,那更長的一根竹竿上,卻很整齊地飄曬著幾十件中國兵士的草黃色的軍服”可知,有晾曬衣服的柚子樹。③結合“那些留聲機唱片的聲音,從混合著植物的氣味和動物的氣味的空氣里飄散開來……我好像看見那些旋律與音韻,它們從那石階拾級而上,轉進了星布著畜糞的石鋪的小巷,在那一頭母牛嚙草的空地盤旋一圈,就向田野與空曠消逝了”可知,有由留聲機引發(fā)的聯想。④結合“在一座房子的中堂里鋪了很多床鋪,軍用毯是那么整齊而又平妥地放在一邊,而那些鋼盔——這些每次看到時都使我肅然起敬的東西,就壓在每條軍用毯的中央,靜寂而又堅定”可知,有鋪設床鋪的中堂。⑤結合“有著兩群士兵在田堤上,散亂而沉默,有的用望遠鏡在凝視遠方的山峰,有的用測量器在測量那些山和田野的地形”可知,有散布士兵的田野。【9題詳解】本題考查理解文本重要語句含意的能力。①“如此,我在中國的土地上生活著,而感到無比的幸福”,句中“在中國的土地上生活著”,暗示在戰(zhàn)亂中,作者沒有成為亡國奴,依然能夠在充滿生活氣息的中國主導的土地上生活,盡管“搬到鄉(xiāng)間”,“住在一個農人家里”,房間里有強烈的豬欄的奇臭,“村的背后是我們的高射炮陣地”,遷徙流離,生活條件極差,住在高射炮陣地前面的村莊還存在生命危險,但他仍是生活在“中國的土地上”,因此“感到無比的幸福”。②作者在居住的鄉(xiāng)村里,聽到房東說“她有三個兒子,第三個出門十年了,打仗去了”,看到“不同的身份,戰(zhàn)爭把他們搗散了,卻又重新把他們匯集在一起”的民眾,還有“那些鋼盔——這些每次看到時都使我肅然起敬的東西,就壓在每條軍用毯的中央,靜寂而又堅定”,“那些田野上,將會發(fā)出舒泄了中華民族的憤恨的,任何力量也難于壓制的暴叫聲來”,民眾熱愛生活且堅韌,士兵忙于戰(zhàn)爭準備工作,作者親身感受到了凝聚的民族力量,他相信中國是有希望和前途的,中華民族定會雪恥,因此“感到無比的幸福”。(三)閱讀III(本題共5小題,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凡與敵戰(zhàn),若地利已得,士卒已陣,法令已行,奇兵已設,要當割棄性命而戰(zhàn),則勝。若為將臨陣畏怯,欲要生,反為所殺。法曰:“幸生則死。”春秋時,楚子伐鄭,晉師救之,與戰(zhàn)于敖、鄗之間。晉趙嬰齊使其徒先具舟于河,欲敗而先濟,故將士懈,卒不可勝。(節(jié)選自《百戰(zhàn)奇略·生戰(zhàn)》)材料二:田單將攻狄,往見魯仲子。仲子曰:“將軍攻狄,不能下也。”田單曰:“臣以五里之城,七里之郭,破亡余卒,破萬乘之燕,復齊墟。攻狄而不下,何也?”上車弗謝而去。遂攻狄,三月而不克之也。齊嬰兒謠曰:“大冠若箕,修劍拄頤,攻狄不能,下壘枯丘。”田單乃懼,問魯仲子曰:“先生謂單不能下狄,請聞其說。”魯仲子曰:“將軍之在即墨,坐而織蕢,立則丈插,為士卒倡曰:“可往矣!宗廟亡矣!云曰尚矣①!歸于何黨矣!”當此之時,將軍有死之心,而士卒無生之氣,聞若言,莫不揮泣奮臂而欲戰(zhàn),此所以破燕也。當今將軍東有夜邑之奉,西有菑上之虞,黃金橫帶,而馳乎淄、澠之間,有生之樂,無死之心,所以不勝者也。”田單曰:“單有心,先生志之矣。”明日,乃厲氣循城,立于矢石之所及,援枹鼓之,狄人乃下。(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齊策六》)材料三:韓信與張耳以兵數萬,欲東下井陘擊趙。趙王、成安君陳余聞漢且襲之也,聚兵井陘口,號稱二十萬。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趙軍望見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將之旗,鼓行出井陘口,趙開壁擊之。于是信、張耳詳棄鼓旗,走水上軍。水上軍開入之,復疾戰(zhàn)。趙果空壁爭漢鼓旗,逐韓信、張耳。韓信、張耳已入水上軍,軍皆殊死戰(zhàn),不可敗。信所出奇兵二千騎共候趙空璧逐利則馳入趙壁立漢赤幟二千。趙軍已不勝,不能得信等,欲還歸壁,壁皆漢赤幟,而大驚,以為漢皆已得趙王將矣,兵遂亂,遁走,趙將雖斬之,不能禁也。于是漢兵夾擊,大破虜趙軍,斬成安君泜水上,禽趙王歇。(節(jié)選自《史記·淮陰侯列傳》)【注】①云曰:魂魄。尚,同“喪”,喪失。10.材料三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信所出奇兵A二千騎B共候C趙空壁D逐利E則馳入趙壁F立漢G赤幟二千。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凡,凡是,與《項脊軒志》“軒凡四遭火”的“凡”意思不同。B.謝,告辭,與《鴻門宴》“噲拜謝,起,立而飲之”的“謝”意思相同。C.所以,……原因,與《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所以動心忍性”的“所以”意思不同。D.詳,通“佯”,與《屈原列傳》“乃令張儀詳去秦”的“詳”意思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晉國軍隊去救鄭國時,預料到會失敗,就預先在河邊準備好了渡船,這一做法讓軍心產生懈怠,最后果然沒有取勝。B.齊國童謠說田單不能攻下狄國,而且會傷亡慘重,田單聽后感到害怕,去找魯仲子,向他請教不能攻下狄國的原因。C.戰(zhàn)勝燕國后,田單東面有租賦之奉,西面有游觀之樂,腰帶裝飾著黃金,駕車馳騁,沉于享樂,沒有赴死的決心。D.和趙國交戰(zhàn)時,韓信、張耳使用計謀引誘趙國軍隊出兵追擊,并派人進入趙軍營壘,然對其進行夾擊,大敗趙國。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若為將臨陣畏怯,欲要生,反為所殺。(2)信建大將之旗,鼓行出井陘口,趙開壁擊之。14.材料一說:“要當割棄性命而戰(zhàn),則勝。”材料二、三中哪些內容體現了這個觀點?請簡要概括。【答案】10.BEF11.B12.A13.(1)如果作為將領臨到作戰(zhàn)時畏懼膽怯,想要貪生,反而會被敵人殺害。(2)韓信豎起大將的旗幟,敲著鼓走出井陘口,趙軍打開營壘攻擊漢軍。14.①材料二中,田單和士卒有戰(zhàn)死之心,攻破燕國;在攻打狄地時,田單又站在弓箭,石頭能打到的地方,不懼死亡,鼓舞士氣,最后攻下狄地。②材料三中,韓信背水一戰(zhàn),全軍殊死戰(zhàn)斗,最終打敗趙國。【解析】【導語】本文以三則材料展示了古代戰(zhàn)爭中的領導決策和士氣對勝負的影響。材料一強調將領勇氣和生命割舍的重要性,通過楚子與晉戰(zhàn)役的例子,揭示將領生死決斷對軍心的關鍵作用。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別描述田單和韓信善于利用策略和時機,證明勝利依賴于勇氣與智慧。整體表達了決心與謀略在戰(zhàn)爭中不可或缺的觀點。【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韓信派出兩千名奇兵,一起等到趙軍全部離開營壘去追逐戰(zhàn)利品,就飛奔沖入趙軍的營壘,豎起兩千面漢軍的紅色旗幟。“信所出奇兵二千騎”中主謂賓結構完整,“奇兵二千騎”為定語后置,故在B處斷開;“共候趙空壁逐利”中“候”的賓語是“趙空壁逐利”這一情況,動賓結構完整,故在E處斷開;“則馳入趙壁”與前文“共候趙空壁逐利”是承接關系;“立漢赤幟二千”動賓結構完整,中間不應斷開,故在兩句間的F處斷開。故選BEF。【1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象的理解能力。A.正確。凡是/總共。句意:凡是與敵人作戰(zhàn)時。/項脊軒一共遭過四次火災。B.錯誤。意思不同,告辭/感謝。句意:登上車子沒有告辭就離開了。/樊噲拜謝后,起身,站著把酒喝了。C.正確。……的原因/用來……。句意:這就是您能夠打敗燕國的原因。/用來使他心里受振動,使他性情堅忍。D.正確。通“佯”,假裝。句意:于是韓信、張耳假裝丟棄了軍旗和戰(zhàn)鼓。/于是讓張儀假裝離開秦國。故選B。【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A.“預料到會失敗”錯誤,張冠李戴。從材料一“晉趙嬰齊使其徒先具舟于河,欲敗而先濟,故將士懈,卒不可勝”可知,準備好渡船是為了萬一失敗后方便逃跑。故選A。【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生”,求生,貪生;“為所”,表被動。(2)“建”,豎立;“鼓”,擊鼓;“壁”,營壘。【1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材料二:田單在即墨時,“坐而織蕢,立則丈插,為士卒倡曰:‘可往矣!宗廟亡矣!云曰尚矣!歸于何黨矣!’”,此時將軍有死之心,士卒無生之氣,大家聽了他的話都揮淚奮臂想要作戰(zhàn),所以能攻破燕國;田單在攻打狄地時,起初三月不克,后來在魯仲子的提醒下,田單“厲氣循城,立于矢石之所及,援枹鼓之”,有了赴死的決心,激勵士氣,親臨戰(zhàn)場,最終攻下了狄地。這些都體現了將領和士兵有了不怕死的決心就能取得勝利。②材料三:韓信和張耳與趙軍作戰(zhàn)時,背水布陣,“軍皆殊死戰(zhàn),不可敗”,士兵們都抱著必死的決心進行戰(zhàn)斗,加上韓信的策略,最終大破趙軍。這體現了士兵們割棄性命而戰(zhàn),從而取得勝利,符合“要當割棄性命而戰(zhàn),則勝”的觀點。參考譯文:材料一:凡是與敵人作戰(zhàn)時,如果已經占據了有利地形,士兵已經列好陣勢,法令已經施行,奇襲部隊已經部署停當,此時關鍵的就應當是舍棄生命拼死戰(zhàn)斗,這樣就能取得勝利。如果作為將領在陣前時畏懼怯懦,一心想要活命,反而會被敵人殺害。兵法上說:“心存僥幸企求活命,就會死亡。”春秋時期,楚莊王討伐鄭國,晉國軍隊前去援救鄭國,與楚軍在敖、鄗之間交戰(zhàn)。晉國的趙嬰齊派他的部下預先在黃河邊上準備好船只,打算在作戰(zhàn)失敗時率先渡河逃跑,因此晉軍將士心懷懈怠,最終沒能取得勝利。材料二:田單將要進攻狄城,去拜見魯仲連。魯仲連說:“將軍您進攻狄城,是會攻不下來的。”田單說:“我曾憑借五里見方的內城,七里見方的外城,率領著戰(zhàn)敗后殘余的士兵,打敗了擁有萬輛戰(zhàn)車的燕國,收復了齊國的故地。現在進攻狄城卻攻不下來,這是為什么呢?”(田單)登上車子沒有告辭就離開了。于是去進攻狄城,三個月卻沒能攻克。齊國的兒童唱著歌謠說:“大帽子像簸箕,長寶劍撐著下巴,進攻狄城攻不下,士兵們死在荒野壘下。”田單聽后感到害怕,便去問魯仲連說:“先生您說我攻不下狄城,請讓我聽聽您的說法。”魯仲連說:“將軍您在即墨的時候,坐著就編織草筐,站著就手持農具,為士兵們做出榜樣說:‘可以出發(fā)上戰(zhàn)場了!國家就要滅亡了!魂魄已經喪失了!我們還能回到哪里去呢!’在那個時候,將軍您有戰(zhàn)死的決心,而士兵們也沒有活著的念頭,聽到您這樣的話,沒有一個不揮淚振臂,奮勇想要作戰(zhàn),這就是您能夠打敗燕國的原因。如今將軍您東面有夜邑豐厚的租賦收入,西面有菑上的游樂,腰系黃金的帶鉤,在淄水、澠水之間駕車馳騁,享受著活著的樂趣,沒有拼死作戰(zhàn)的決心,這就是您不能取勝的原因。”田單說:“我有決一死戰(zhàn)的決心了,先生您就等著瞧吧。”第二天,(田單)就振奮精神,巡視城防,站在敵人的弓箭和石塊能夠射到的地方,拿起鼓槌擊鼓,狄城終于被攻下了。材料三:韓信和張耳率領幾萬軍隊,想要向東攻下井陘關攻打趙國。趙王、成安君陳余聽說漢軍將要來襲擊他們,就在井陘口聚集軍隊,號稱有二十萬兵力。韓信就先派一萬人出發(fā),出了井陘口,背靠河水擺開陣勢。趙軍遠遠望見這種情況,都大笑起來。天剛亮,韓信豎起大將的旗幟,擊鼓進軍從井陘口出擊,趙軍打開營壘出營攻擊他們。于是韓信、張耳假裝丟棄了軍旗和戰(zhàn)鼓,逃向水邊的漢軍陣地。水邊陣地的軍隊打開營門放他們進去,然后又與趙軍激烈戰(zhàn)斗。趙軍果然全部離開營壘去爭奪漢軍的軍旗和戰(zhàn)鼓,追逐韓信、張耳。韓信、張耳已經進入水邊的漢軍陣地,漢軍都拼死作戰(zhàn),趙軍無法打敗他們。韓信派出的兩千名奇兵,一起等到趙軍全部離開營壘去追逐戰(zhàn)利品的時候,就飛奔沖入趙軍的營壘,豎起兩千面漢軍的紅色旗幟。趙軍已經不能取勝,又不能俘獲韓信等人,想要退回營壘,卻看到營壘上插滿了漢軍的紅色旗幟,于是大為驚恐,以為漢軍已經全部俘獲了趙王及其將領,軍隊于是大亂,紛紛逃跑,趙軍的將領即使斬殺逃兵,也不能制止這種混亂局面。于是漢軍前后夾擊,大敗趙軍,在泜水岸邊斬殺了成安君陳余,活捉了趙王趙歇。(四)閱讀IV(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送馬朝請①使廣西孔平仲海水揚波今合清,秋風千里使華②行。言皆有道非徒發(fā),事若無心③更不生。談笑從容懷遠俗,琴書瀟灑寄高情。佇聞靜勝諸蠻服,何必樓船十萬兵。【注】①朝請:官名,即奉朝請。②使華:借指使臣。③無心;沒有成見。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前兩句點明了送別的背景和時間,友人在秋風中踏上千里征途,具有畫面感。B.從“言皆”句來看,馬朝請平日出言慎重,議論都合乎道義,不會妄言謬語。C.頸聯“談笑從容”“琴書瀟灑”寫出詩人送別友人時的溫馨場景,表現了他們情趣的高雅。D.本詩融議論、抒情于一體,以質樸易懂的語言表達了對馬朝請的欣賞、贊美。16.本詩為送別詩,詩中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哪些期待之情?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答案】15.C16.①期待友人出言有道,做事公正無私,不存成見,恰當處理事務。②期待友人在出使時,以從容態(tài)度與當地民眾交流,安撫風俗,且以琴書展現高雅情懷。③期待友人以文治讓少數民族歸服,不依靠武力征伐。【解析】【導語】這首送別詩情辭懇切,涵義深遠,展現了詩人對友人的高度欣賞與依依惜別之情。詩中通過寫朋友言行合道、有擔當,期待其談笑從容化解邊地紛爭,以文德勝于武功,表達出詩人崇尚仁政的理想。【1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C.“寫出詩人送別友人時溫馨場景”錯誤。頸聯“談笑從容懷遠俗,琴書瀟灑寄高情”描繪的是詩人想象友人馬朝請前往廣西任職后,與當地民眾談笑風生,從容地安撫遠方的風俗,以琴書相伴,瀟灑地寄托自己的高雅情懷,并非是“詩人送別友人時的溫馨場景”。故選C。【1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①“言皆有道非徒發(fā),事若無心更不生”,是希望友人說話都合乎道義,不空發(fā)議論,做事沒有成見,公正無私,這樣就不會引發(fā)不必要的事端,表達對友人正直品質的肯定,及能夠以恰當的言行在廣西順利開展工作的期待。②“談笑從容懷遠俗,琴書瀟灑寄高情”,不僅是寫友人情趣高雅,更是期待友人到廣西后,能夠以談笑從容的姿態(tài)與當地民眾交流,談笑風生中安撫遠方的風俗,與他們友好相處,展現出良好的精神風貌和文化素養(yǎng)。③“佇聞靜勝諸蠻服,何必樓船十萬兵”,詩人期待友人能夠憑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以和平、文治的方式使廣西的各個少數民族歸服,而不是依靠武力鎮(zhèn)壓,表達了對友人能力的信任和對和平治理的期望。(五)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班會上,張老師引用《<論語>十二章》中的“______,_____”兩句,告誡同學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既要善于向他人學習,也要經常反省自己。(2)演奏《二泉映月》時,當如泣如訴的樂音暫時消歇,聽眾于無聲中仿佛領略到更多的韻味。這種情境,與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兩句何其相似。(3)張華創(chuàng)作寫景散文,想引用視聽結合的寫景詩句,同桌告訴他,“______,_____”兩句就很好。【答案】①.見賢思齊焉②.見不賢而內自省也③.別有幽愁暗恨生④.此時無聲勝有聲⑤.風急天高猿嘯哀⑥.渚清沙白鳥飛回(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錯字詞:焉、省、幽愁、猿、嘯、哀、渚。二、語言文字運用(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對于中學生而言,有兩種好習慣,即閱讀的習慣和寫日記的習慣。一旦養(yǎng)成,就終身受益。這里只說一說寫日記的好處。每個人都只有一次人生,你如果熱愛人生,就一定會無比珍惜自己的經歷,珍惜其中的歡樂和痛苦,因為它們是你真正擁有的東西。令人遺憾的是,這一切不可避免地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失去。(A),很多人會選擇用攝影和錄像保存生活中的若干場景。(B),文字的容量要大得多,所以,我認為寫日記是更好的留住自己經歷的辦法。通過寫日記,我們仿佛把逝去的一個個日子放進了保險柜,有一天打開這個保險柜,往事便
①
,仿佛剛剛發(fā)生。人活在世上,(C),比如,上學時和同學交往,而且要過內心生活。你讀到了一本使你感動的書,你看到了一片使你淘醉的風景,你遇到了一件使你高興或傷心的事,在這些時候,你心中也許有一些不愿或者不能對別人說的感受,只能把它們鎖進靈魂秘室,你就用筆對自己說。當你這樣做的時候,你是在寫日記,同時也就是在過內心生活了。有的人只習慣于與別人共處,和別人說話,自己對自己卻
②
,一旦獨處就難受得要命。然而,人必須學會傾聽自己的心聲,自己與自己交流,這樣才能遂漸形成一個較有深度的內心世界,而寫日記正是幫助我們達到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我們在人世間不能沒有朋友,真正的友誼使我們在困難時得到幫助,在痛苦時得到慰藉。不過,請不要忘記,在所有的朋友之外,每個人還可以擁有一個特殊的朋友,那就是日記。在某種意義上,它是你的最忠實的朋友。沒有人——包括你最親密的朋友——是你的專職朋友,唯有日記可以說是。別的朋友總有忙于自己的事情而不能關心你的時候,而日記卻能隨時聽從你的召喚,永遠不會拒絕傾聽你的訴說。18.請在文中畫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19.文中第四段有多處錯別字,請找出兩處并加以改正。20.請在文中括號內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21.畫波浪線的句子既說“所有的朋友”,又說還有“特殊的朋友”,這句話前后是否自相矛盾?請簡述理由。22.下列各句中的破折號,和文中破折號作用不相同的一項是()A.我那時并不知道這所謂猹的是怎么一件東西——便是現在也沒有知道——只是無端的覺得狀如小狗而很兇猛。B.早些定了親,也許不會出這岔子?——商會長是不是肯真心幫忙呢,只有懇求他設法——可是林大娘又在打呃了,咳,她這病!C.這種表達熱情的方式——為死者縫好衣服上的破洞——正表現了農民的純樸的思想感情,而不是知識分子的感情。D.夏洛克,人家都以為——我也是這樣想——你不過故意裝出一副兇惡的姿態(tài),到了最后關頭,就顯出你的仁慈惻隱來。【答案】18.①歷歷在目②無話可說19.(1)“淘醉”改為“陶醉”;(2)“遂漸”改為“逐漸”。(或“秘室”改為“密室”)20.A.為了留住它們B.與圖像相比C.不但要過外部生活21.不矛盾。“所有的朋友”指的是生活中與我們交往的其他人,而“特殊的朋友”指的是日記,日記扮演的是獨特的角色,是專職的朋友。兩者含義不同,因此不矛盾。22.B【解析】【1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①根據語境“通過寫日記,我們仿佛把逝去的一個個日子放進了保險柜,有一天打開這個保險柜,往事便……仿佛剛剛發(fā)生”,應填寫形容往事清晰如在眼前的情景,因此可填“歷歷在目”。歷歷在目:表示遠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過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現在眼前?。②根據原文“有的人只習慣于與別人共處,和別人說話,自己對自己卻……,一旦獨處就難受得要命”,由“卻”可知有語意轉折,與前文“和別人說話”相反,即沒有話可說,因此應填“無話可說”。無話可說:表示沒有話可以說。【1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識記現代常用規(guī)范漢字,辨析形近字的能力。(1)“陶醉”表示很滿意地沉浸在某種境界或思想活動中?,這里指看到一片令自己可以沉浸其中的風景。應將“淘醉”改為“陶醉”。(2)“逐漸”表示漸漸,表示程度或數量逐步緩慢增減?,這里指的是人學會自己與自己交流,才能漸漸形成一個有深度的內心世界。應將“遂漸”改為“逐漸”。(3)“密室”指用于秘密活動的房間,房間多為密閉。這里指將心中那些不愿或者不能對別人說的感受封鎖進靈魂私密的地方。應將“秘室”改為“密室”。【2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A.根據前文所填寫的人的經歷都會隨時間流逝而失去,以及后文“很多人會選擇用攝影和錄像保存生活中的若干場景”可知,本處應填引出人們?yōu)榱肆糇〗洑v而采取的行動,因此應填“為了留住經歷(它們)”。B.根據前文“很多人會選擇用攝影和錄像保存生活中的若干場景”和后文“文字的容量要大得多,所以,我認為寫日記是更好的留住自己經歷的辦法”可知,本處應填文字與攝影和錄像相比是更優(yōu)的選擇,因此應填“與圖像相比”。C.根據后文“比如,上學時和同學交往,而且要過內心生活”可知,本處應填“而且”關聯詞“不但”引導的句子,“與同學交往”且與“內心生活”相對,即“外部生活”,因此應填“不但要過外部生活”。【2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理解句子,賞析句子的表達效果的能力。根據前文提到的“真正的友誼”可知,“所有的朋友”指的是現實生活中的朋友,可以在困難時幫助我們,痛苦時安慰我們,但不能總是專注于我們;而“特殊的朋友”指的是日記,根據“而日記卻能隨時聽從你的召喚”可知,它可以隨時記錄我們的心情和經歷,成為我們最忠實的傾聽者,是由我們主導操控的。兩者含義不同,屬于不同的范疇,因此并不矛盾?。【2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文中破折號的作用是解釋說明,解釋說明日記是沒有人可以替代“專職朋友”。A.“便是現在也沒有知道”及“只是無端的覺得狀如小狗而很兇猛”是對“我那時并不知道這所謂猹的是怎么一件東西”的解釋說明,表示自己對猹一直不了解,只有猜想,破折號表示解釋說明,與文中作用相同。B.“商會長是不是肯真心幫忙呢,只有懇求他設法”與前面“早些定了親,也許不會出這岔子?”及“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江蘇省鎮(zhèn)江市第一中學2025屆高三數學試題第三次診斷考試試題含解析
- 遼寧省營口中學2025年初三下學期第一次調研化學試題試卷含解析
- 2025年職業(yè)技能鑒定考試試題及答案詳解
- 三亞航空旅游職業(yè)學院《力學與結構基礎》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杉達學院《工業(yè)物流與供應鏈管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稅務代理人職業(yè)資格考試試卷及答案
- 2025年外貿業(yè)務員考試試題及答案
- 呂梁學院《文化產業(yè)經濟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廈門理工學院《軟件架構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寧德師范學院《信號與系統(tǒng)分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GB/T 14054-1993輻射防護用固定式X、γ輻射劑量率儀、報警裝置和監(jiān)測儀
- 辦公室5S管理標準(圖片版)課件
- 《中醫(yī)學》消渴-課件
- 《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第六章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fā)展的第一個重大成果
- 粵教版地理七年級下冊全冊課件
- 工商企業(yè)管理專業(yè)模擬實訓報告
- 八年級英語15篇完形填空(附答案)
- 《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課件第四講 社會矛盾研究方法
- 會寶嶺選礦廠集中控制技術方案
- 第13講巧解弦圖與面積
- 畢業(yè)設計(論文)-CK6150總體及縱向進給和尾座部件的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