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牛津上海版選擇性必修三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370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7題,共14分)1、唐代文獻中有“出身法”,即戶籍中門蔭或秀才、明經之類出身的標準。其影響可以在日本古代“官人出身法”以及新羅“讀書三品出身法”中看到類似的記載。材料反映了()A.中華文化的思想源頭B.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C.中外文化的密切合作D.中外文化的相互影響2、1912年誕生的軍樂《斯拉夫女人告別曲》,穿越了俄羅斯帝國—臨時政府—蘇聯—當代俄羅斯的歷史時空,在其歷史流傳過程中曾經伴隨著俄國政治分歧和國家動蕩,但最終則扮演了政治和解與民族和諧的重要角色。這說明音樂()A.影響政治審美B.助力集體記憶C.催生政治共情D.滿足藝術需求3、“希臘化時代”是近代史學創造的一個概念,指從亞歷山大帝國分裂到羅馬征服東地中海地區之間希臘世界的歷史(有時也從亞歷山大東侵算起),這是一個希臘文化不斷向東方傳播即東方在希臘人統治下不斷希臘化的過程。今天看來,這個理解不免簡單化,是因為()A.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頭但不是東方文明源頭B.東方希臘化的過程實質上也是東方羅馬化的過程C.野蠻的征服者總要被所征服地區先進文明所征服D.希臘文化向東傳播過程也是希臘文化東方化過程4、英國“湖畔派”三詩人中成就最高者為華茲華斯。他于1798年和柯勒律治合作發表了《抒情歌謠集》,二人從擁護法國革命發展為反對法國革命,前者寄情山水,在大自然里尋找慰藉,后者神游異域和古代,以夢境為歸宿。和該作品屬于同一創作風格的是()A.《詩經·氓》B.《百年孤獨》C.《九歌》D.《老人與?!?、在德意志第二帝國,大學教育注重基礎理論研究、應用科學研究及其同生產過程的聯系;教育對人才的評價,更傾向于對自然和社會的實際知識的掌握,而不是精神的、品格的修養。這反映出()A.啟蒙思想具有民族特色B.國家意志決定了教育發展方向C.西方人文精神出現倒退D.科教事業趨向世俗化和理性化6、“我將更多地遵從神而不是你們,只要我一息尚存,就不會停止去探尋真理,去勸誡和教育跟我偶然聚在一起的你們中的任何一個人,以我所慣用的方式規勸他:嘿,我的兄弟,你那么不關心智慧、真理以及你們靈魂改善的可能,難道對此你就沒有有一點憂慮嗎”這里的“我”()A.提出了“人是萬物的尺度”B.主要關注的是善的生活C.指出人的靈魂靠信仰得救D.推動歐洲進入理性時代7、宋明理學家“批判佛教的形式,卻把其精髓納入到儒學內部”,“捍衛的是正統儒學的尊嚴,卻利用了佛教的哲學思辨的智慧”。這表明,在宋明理學的理論建構過程中A.佛教曾成為社會主流思想B.儒佛思想在互補中出現融合C.佛教能主動適應社會現實D.儒學正統地位一度出現動搖評卷人得分二、判斷題(共1題,共2分)8、史實:荷馬史詩反映了前11—前9世紀希臘的社會面貌;人物形象生動,語言簡練樸實。
推論:荷馬史詩是歐洲第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A.正確B.錯誤評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題(共6題,共12分)9、(歷史選修2: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對殖民主義的致命打擊。戰爭期間;反法西斯同盟通過一系列聲明,宣言等,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獨立要求。1945年6月通過的《聯合國憲章》強調“促成國際合作,以解決國際間屬于經濟;社會、文化及人類福利性質之國際問題,且不分種族、性別、語言或宗教,增進并激勵對于全體人類之人權及基本自由之尊重。”二戰后,英帝國很快解體,法國也不得不承認印度支那、阿爾及利亞等法屬殖民地獨立。1955年萬隆亞非會議隆重舉行,通過《關于促進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引申和發展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了各國和平相處友好合作的十項原則,60年代非洲的民族獨立運動風起云涌,僅1960年就有17個非洲國家獨立,這一年被稱為“非洲年”。1945—1991年,全世界有90多個國家擺脫了殖民統治獲得獨立,以驚人的速度摧毀了世界殖民體系。
——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現代史編下》(1)根據材料;概括戰后世界殖民體系崩潰的原因。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世界殖民體系崩潰的歷史意義。1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呂思勉(1884-1957)是中國著名歷史學家。他學貫中西;治史嚴謹,一生著述宏富,為中國現代史學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其中最為突出的是他在中國通史學科建設上的開創性貢獻。1923年出版的《白話本國史》,采用白話文撰寫的方式,敘述了上起遠古時代,下迄1922年的中國歷史。1940年,他又出版了《呂著中國通史》,該書上冊分門別類地敘述中國文化史,下冊按時間順序敘述中國政治史。該書吸收了編年體;紀事本末體和典志體的優點而成功糅合于一體,使讀者既能對社會文化現象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又能把握歷史發展的大勢。呂思勉在該書的結尾時寫道:“我們現在所處的境界誠極沉悶,卻不可無一百二十分的自信心。豈有教萬萬的大族,數千年的大國、古國,沒有前途之理?”
——摘編自劉永祥《呂思勉與歷史編暴的新探索》等(1)根據材料;概括呂思勉通史著作編撰的特點。
(2)根據材料井結合所學知識,簡新呂思勉通史著作聯搜風格形成的原因。11、文化遺產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世界各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全人類文明的瑰寶。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保護不論屬于哪國人民的這類罕見且無法替代的財產;對全世界人民都很重要,考慮到部分文化或自然遺產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因而需作為全人類世界遺產的一部分加以保護,考慮到鑒于威脅這類遺產的新危險的規模和嚴重性,整個國際社會有責任通過提供集體性援助來參與保護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文化和自然遺產,這種援助盡管不能代替有關國家采取的行動,但將成為它的有效補充。
——摘編自《世界遺產公約》材料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1年《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就提出應將文化多樣性視為“發展的因素”之一;而文化遺產作為一種稀缺的不可替代的資源,是文化多樣性的重要構成,它不僅是人類以往文明的見證和產物,也是促進人類未來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也被視為“文化創作的源泉”。因此,促進人類和諧發展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不僅要實現人與自然生態的和諧共生,而且保護文化遺產是促進文化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幾岳钣裱犊沙掷m發展視角下文化遺產保護的法治進路思考》
請回答:
(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世界遺產面臨哪些威脅?并概括指出應如何保護世界遺產?
(2)據材料二指出;文化遺產具有怎樣的價值?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保護世界文化遺產應堅持怎樣的原則?
(3)綜合上述材料,從可持續發展的視角概括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12、說一說材料歷史的解讀:一段史話來自亞洲腹地的原始游牧民族蒙古人,對世界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們征服的規模無與倫比。這是文明社會所經受的最后一次,也是最為慘烈的游牧民族的野蠻攻擊,其后果十分嚴重。亞洲和大部分歐洲的政治組織都變換了。許多地區的人民被滅絕或四散,永遠改變了其種族特征。橫跨歐亞大陸的道路由一個政權所控制,旅行變得安全了。歷史的解讀:一段史話來自亞洲腹地的原始游牧民族蒙古人,對世界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們征服的規模無與倫比。這是文明社會所經受的最后一次,也是最為慘烈的游牧民族的野蠻攻擊,其后果十分嚴重。亞洲和大部分歐洲的政治組織都變換了。許多地區的人民被滅絕或四散,永遠改變了其種族特征。橫跨歐亞大陸的道路由一個政權所控制,旅行變得安全了。
請回答:指出材料所反映的歷史事件。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概括該事件對世界史產生的巨大影響?!幾越芨ダ铩ぐ屠湛死蛑骶帯短┪钍渴澜鐨v史地圖集》1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19世紀末以來;美國大陸內部人口的遷移開始變得更加頻繁這種大陸內部的人口遷移不僅使美國的“地理中心點”不斷向西遷移,也使“人口中心點”開始不斷由東部發達的大都市區向中西部的城市或人口聚集點遷移。20世紀頭十年美國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同時涌入了比之前任一時期都要多的移民。在一戰前,這種人口的增長是一種“自然選擇”的結果,即被美國發達的城市環境和充足的就業機會所吸引。1910年時的美國社會中白人占據著絕對優勢地位,這必然決定著美國聯邦政府的各項重大政策向以土生白人為主的美國人口主體傾斜,移民的被強制美國化就反映了這一正在得到加強的事實。1910年人口普查便是全面反映這個國家當時經濟;社會狀況和其所處時代特征的最為真實的畫卷。
——摘編自宋健《美國1910年人口普查研究》材料二2000年的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按戶調查的項目有23項;按人調查的項目有26項,比1990年人口普查時的21個項目增加了許多。這次人口普查采用了短表長表技術。短表內容包括有關人的自然屬性等基本指標和簡單的住房狀況指標,由全國90%的家庭填報;長表內容包括有關人口素質;經濟活動、婚姻、婦女生育狀況、住房狀況等指標,在全國抽取10%的戶填報。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日趨活躍,人們會因就業、就學、遷居等因素遷移、流動,人戶分離現象大量增加。針對這種情況,這次人口普查增設了《暫住人口調查表》,作為人口普查的附表。鑒于目前我國勞動力成本不斷提高,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都希望盡快地得到普查成果,這次人口普查采用了光電錄入技術。收到了節省人力、不受人工因素影響、精度高、錄入速度快等好處。
——摘編自《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內容、特點及意義》(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20世紀頭十年美國移民的特點,簡析美國進行1910年全國人口普查的時代背景。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我國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特點并分析其意義。14、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11月1日零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正式啟動。中外歷史上,人口的遷移;流動和人口增長對社會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材料一乾隆二十四年;清朝統一天山南北,為盡快恢復戰后新疆經濟,清政府實行各種形式的屯田,鼓勵內地民眾出關屯墾。新疆建省前后,清政府廢除民族隔離政策,鼓勵內地民眾前往天山南北屯墾;經商。道光二十二年,林則徐途經哈密,記道:“其語與華言大異,然能華言者亦多?!彪S著大量漢人進入新疆,加上清政府廣設義塾、開辦學堂,教授少數民族兒童學習漢語文,內地語言文化在新疆尤其是南疆得到廣泛傳播。1856年俄國人瓦里漢諾夫到喀什噶爾考察時發現當地維吾爾族“向中國人學到一些藝術和技藝,借用不少詞匯,中國的一些建筑、服裝、闊綽奢侈的用語和詞匯移入當地人的語言中,尤為眾多的詞匯借用于書面行文中
——趙海霞《論清代新疆民族遷徙及對民族關系的影響》材料二排外主義在美國存在了將近一個世紀后;在19世紀末由民間運動發展為一股要求限制移民的政治勢力,滲入到美國移民政策中,成為了國家政策。1882年通過了《排華法案》,1897年到1917年,國會又迫于“限制移民聯盟”的壓力,要求對移民強制進行讀寫測試,后來這一條也成為了法律。1921年,美國又出臺了《1921年移民法》,這部新的移民法規定,除了對移民強制進行讀寫測試,還對各國每年的移民數額進行限制,即每年各國移民美國的人數是1910年人口普查時該種族在美國人口的3%,這就意味著,之前已受到移民法限制而在美國人口中所占比例較小的非西歐民族受到了更嚴格的限制。
——瞿茜、李其榮《論二戰前美國移民政策中的排外主義》(1)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概括分析清朝人口流入新疆的原因及其意義。
(2)根據材料二與所學知識,概括美國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期移民政策中推行排外主義的特點及原因。評卷人得分四、簡答題(共3題,共24分)15、歷史語境中的語言和文化。
材料二16世紀;英語主要是英格蘭人的語言。到18世紀中后期,英語已擴展到英國的殖民地,并在國際商貿活動中廣泛使用。二戰后,英語逐漸超越其他語言,成為科教領域和眾多國際組織的通用語言,被稱為語言的“日不落帝國”。
(2)閱讀材料二,分析英語發展成為語言的“日不落帝國”的歷史原因。16、閱讀材料,探討在西方文化及價值觀沖擊下,中國青少年應該如何把握思想觀念的定位。17、美國將選擇孔子代表“世界傳統的一部分”的合理性何在?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7題,共14分)1、B【分析】【詳解】
根據材料可知,中國唐朝的“出身法”影響到古代日本的“官人出身法”以及新羅的“讀書三品出身法”,體現了中華文化影響力廣泛,反映了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B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未體現中華文化的思想源頭,排除A項;材料反映了中華文化影響了日本和新羅,但不能說明中外文化的密切合作,排除C項;材料反映了中華文化影響了日本和新羅,未體現外國文化影響中華文化,排除D項。故選B項。2、C【分析】【詳解】
根據材料可知,1912年的軍樂《斯拉夫女人告別曲》歷經俄羅斯帝國時期直到當代俄羅斯,其演變過程伴隨著國家政治發展,與政治產生共情,一直流傳至今,C項正確;“政治審美”是對政治制度的情感體驗,只能說明音樂影響政治,不能說明政治也影響音樂的流傳,無法完全體現題目主旨,排除A項;集體記強調一個特定社會群體之成員共享往事的過程和結果,而材料強調政治共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項;軍樂《斯拉夫女人告別曲》已經不僅僅是藝術需求了,而是具有政治意義,排除D項。故選C項。3、D【分析】【詳解】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從亞歷山大遠征到羅馬最終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間大約300年被稱為“希臘化時代”。在“希臘化時代”,被征服地區與希臘文化碰撞交流,這是一個希臘文化不斷向東方傳播即東方在希臘人統治下不斷希臘化的過程,也是希臘文化東方化過程,所以,單純地認為“希臘化時代只是希臘文化不斷向東方傳播即東方在希臘人統治下不斷希臘化的過程”的看法不免簡單化,因為被征服地區的本土文化與希臘文化的交流碰撞是相互的,D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對“希臘化時代”這一概念的理解,與希臘文明是否是東西方文明的源頭無關,排除A項;東方希臘化指的是東方文化受希臘文化影響較深,而不是受羅馬文化影響較深,排除B項;“野蠻的征服者總要被所征服地區先進文明所征服”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4、C【分析】【詳解】
根據材料“他于1798年和柯勒律治合作發表了《抒情歌謠集》,二人從擁護法國革命發展為反對法國革命,前者寄情山水”,可知二人從擁護法國革命發展為反對法國革命可知,二人對所謂的“理性王國”從希望轉為失望,結合材料“在大自然里是求慰藉”和所學知識可判斷,該作品屬于浪漫主義風格,《九歌》屬于浪漫主義作品,C項正確;《詩經·氓》為現實主義作品,排除A項;《百年孤獨》為魔幻現實主義作品,《老人與海》為現代主義作品,排除BD項。故選C項。5、D【分析】【詳解】
據材料可知,德意志第二帝國時期,大學教育對人的培養更傾向于培養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實際知識的掌握,而不是精神的、品格的修養”,體現了教育事業的世俗化和理性化,D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大學教育的世俗化和理性化,沒有體現啟蒙思想的內容,也沒有體現啟蒙思想的德國特色,排除A項;材料體現了教育的發展,但沒有體現教育發展的影響因素,且根據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決定教育發展方向的是經濟基礎的變化,排除B項;材料中大學教育的發展是人文精神的發展,并非倒退,排除C項。故選D項。6、B【分析】【詳解】
根據材料可知,材料關注人的智慧和理性,結合所學可知,蘇格拉底主要探討真善美,B項正確: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的是普羅塔戈拉,排除A項;指出人的靈魂靠信仰得救的是馬丁·路德,排除C項;歐洲進人理性時代是在啟蒙運動時期,蘇格拉底是古希臘的思想家,排除D項。故選B項。7、B【分析】【詳解】
材料表明;在宋明理學的理論建構過程中,理學家們在批判中接受了佛教的價值觀念,儒佛互補,直至佛教真正成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B項正確。佛教傳入中國后,中國本土化趨向雖明顯,但在中國歷史上始終沒有成為社會主流思想,A項錯誤;C項材料不能體現;儒學正統地位在這一時期并未發生動搖,D項錯誤。
點睛:通常而言,我們可以說宋明理學是三教合流的產物,就是強調理學以儒學為正宗,同時糅合了佛教和道教思想。材料就是表達這個意思。一般而言,材料很難標新立異的,所以掌握基礎知識,能沖抵一定閱讀能力的不足。二、判斷題(共1題,共2分)8、B【分析】【詳解】
荷馬史詩反映了前11—前9世紀希臘的社會面貌,人物形象生動,語言簡練樸實,是關于荷馬史詩內容的描述,不能得出荷馬史詩的地位,因此史實和推論邏輯不符,錯誤。三、材料分析題(共6題,共12分)9、略
【分析】【詳解】
第(1)小問;根據材料“戰后,英帝國很快解體,法國也不得不承認印度支那;阿爾及利亞等法屬殖民地獨立”可知二戰后各國人民的反抗斗爭促進了戰后世界殖民體系的崩潰;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二戰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衰落,促進了戰后世界體系的崩潰;“60年代非洲的民族獨立運動風起云涌,僅1960年就有17個非洲國家獨立”可知二戰后亞非拉地區經濟的發展和民族民主意識的廣泛傳播;“1945年6月通過的《聯合國究章》強調,促成國際合作,以解決國際間屬于經濟、社會、文化及人類福利性質之國際問題”可知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推動等角度結合材料內容回答。
第(2)小問,根據材料及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二戰后亞非拉地區的經濟發展及各國人民的反抗殖民主義的斗爭等促進了戰后殖民體系的崩潰,這有利于實現亞非拉的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推動世界朝著多極化趨勢發展,沖擊了兩極格局;同時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推動亞非拉地區的經濟進一步發展;有利于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等角度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窘馕觥浚?)原因:二戰前反法西斯同盟樹立的原則;各國人民的反抗斗爭;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衰落;二戰后亞非拉地區經濟的發展和民族民主意識的廣泛傳播;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推動;第三世界國家的聯合。
(2)意義:實現了亞非拉的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推動了世界多極化趨勢發展,沖擊了兩極格局;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有利于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10、略
【分析】【詳解】
(1)特點:根據材料中“吸收了編年體;紀事本末體和典志體的優點而成功糅合于一體”可知;將傳統歷史編纂方法的優點融于一體,史書體例有所創新;根據“我們現在所處的境界誠極沉悶,卻不可無一百二十分的自信心。豈有教萬萬的大族,數千年的大國、古國,沒有前途之理”可知,受進化論思想的影響,結合現實需要;根據“采用白話文撰寫的方式,敘述了上起遠古時代,下迄1922年的中國歷史”可知,采用白話文撰寫的方式,語言通俗易懂。
?(2)原因:根據“呂思勉(1884-1957)”,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民族危機的不斷加深;根據“1923年出版的《白話本國史”可知,新文化運動的影響;根據“學貫中西”可知,個人學識淵博,學貫中西。【解析】(1)特點:將傳統歷史編纂方法的優點融于一體;史書體例有所創新;受進化論思想的影響,結合現實需要;采用白話文撰寫的方式,語言通俗易懂。?
(2)原因:民族危機的不斷加深;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個人學識淵博,學貫中西。11、略
【分析】【分析】
【詳解】
(1)第一小問依據材料一和所學從戰爭;自然災害、經濟建設回答;第二小問依據材料一“國際社會有責任通過提供集體性援助來參與保護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文化和自然遺產,這種援助盡管不能代替有關國家采取的行動,但將成為它的有效補充”歸納回答。
(2)第一小問依據材料二“文化遺產作為一種稀缺的不可替代的資源,是文化多樣性的重要構成”歸納回答;第二小問依據所學從真實性和完整性回答。
(3)依據材料和所學從促進人類社會和諧發展和文化可持續發展角度思考回答?!窘馕觥?1)威脅:戰爭;自然災害、經濟建設。保護:有關國家采取行動,國際社會集體性援助。
(2)價值:是不可替代的資源,是文化多樣性的重要構成,是人類文明的見證和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原則:真實性和完整性。
(3)認識:促進人類社會和諧發展,促進文化可持續發展。12、略
【分析】【詳解】
事件:據題干“一段史話來自亞洲腹地的原始游牧民族蒙古人”“征服的規模無與倫比”;結合所學可知,材料反映的歷史事件是蒙古西征。
影響:據題干“這是文明社會所經受的最后一次,也是最為慘烈的游牧民族的野蠻攻擊,其后果十分嚴重”并結合所學可知,蒙古西征對亞歐大陸的經濟造成了巨大的破壞給被征服地區的社會經濟帶來嚴重破壞;據題干“許多地區的人民被滅絕或四散,永遠改變了其種族特征”并結合所學可知,客觀上推動了東西方的交流引發了較大規模的民族遷徙;據題干“橫跨歐亞大陸的道路由一個政權所控制,旅行變得安全了”,并結合所學可知,使亞洲內陸的民族分布產生了變化,一些被征服地區的文化面貌有所改變。【解析】示例:歷史事件:蒙古西征。
影響:給被征服地區的社會經濟帶來嚴重破壞;客觀上推動了東西方的交流引發了較大規模的民族遷徙;使亞洲內陸的民族分布產生了變化,一些被征服地區的文化面貌有所改變。13、略
【分析】【詳解】
(1)特點:根據材料一中“19世紀末以來;美國大陸內部人口的遷移開始變得更加頻繁”可知,更加頻繁;根據“美國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同時涌入了比之前任一時期都要多的移民”可知,城市人口的劇增和移民浪潮高漲;根據“‘人口中心點’開始不斷由東部發達的大都市區向中西部的城市或人口聚集點遷移”可知,大都市區的發展與“人口中心點”西移;根據“美國聯邦政府的各項重大政策向以土生白人為主的美國人口主體傾斜,移民的被強制美國化”可知,國家政策的“白人化”與移民被強制美國化。背景:根據材料一中“19世紀末以來,美國大陸內部人口的遷移開始變得更加頻繁”“被美國發達的城市環境和充足的就業機會所吸引”,結合所學知識,從當時美國經濟;政治、社會和國際環境等方面分析可知,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展,壟斷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美國中西部得到大規模開發,美國發達的城市環境和充足的就業機會,帝國主義國家矛盾尖銳,舊大陸動蕩不安,列強掀起瓜分世界狂潮,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形成。
(2)特點:根據材料二中“2000年的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按戶調查的項目有23項,按人調查的項目有26項,比1990年人口普查時的21個項目增加了許多”可知,普查項目增多,內容更加充實;根據“采用了短表長表技術”“基本指標和簡單的住房狀況指標,由全國90%的家庭填報”“人口素質、經濟活動、婚姻、婦女生育狀況、住房狀況等指標,在全國抽取10%的戶填報”可知,普查與抽樣調查相結合,統計范圍擴大,統計質量提高;根據“采用了光電錄入技術。收到了節省人力、不受人工因素影響、精度高、錄入速度快等好處”可知,增加了高新技術在人口普查中的運用,普查速度快。意義:根據所學知識,運用唯物史觀,從經濟、政治、國家管理和社會發展等方面分析可知,我國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適應了經濟體制改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為制定并實施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戰略需要和重要依據,有利于完善政府職能、治理體系,新技術的應用,提高了治理能力能力等。【解析】(1)特點:更加頻繁;城市人口的劇增和移民浪潮高漲;大都市區的發展與“人口中心點”西移;國家政策的“白人化”與移民被強制美國化。背景: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展;壟斷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美國中西部得到大規模開發;美國發達的城市環境和充足的就業機會;帝國主義國家矛盾尖銳,舊大陸動蕩不安。列強掀起瓜分世界狂潮,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形成。
(2)特點:普查項目增多,內容更加充實;普查與抽樣調查相結合;統計范圍擴大,統計質量提高;增加了高新技術在人口普查中的運用,普查速度快。意義:適應經濟體制改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為制定并實施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戰略需要和重要依據;完善政府職能、治理體系;新技術的應用,提高治理能力能力等。14、略
【分析】【分析】
【詳解】
(1)概括“清朝統一天山南北;為盡快恢復戰后新疆經濟”得出實現了對新疆的統一,新疆戰后經濟恢復發展的需要;根據“清政府廢除民族隔離政策”“清政府實行各種形式的屯田,鼓勵內地民眾出關屯墾”得出清政府廢除民族隔離政策,鼓勵開荒屯田;根據“鼓勵內地民眾前往天山南北屯墾;經商”,并結合所學可知清朝前期內地人口增長快,人地矛盾突出。
意義:根據“然能華言者亦多”“內地語言文化在新疆尤其是南疆得到廣泛傳播”得出促進了民族間的經濟;文化、技術交流;豐富自身文化的內涵;提升了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有利于民族融合;根據“清朝統一天山南北”得出有利于鞏固西北邊防,維護國家統一。
(2)特點:由“對移民強制進行讀寫測試”得出運用文化手段推行;由材料中的“成為了國家政策”得出由民間運動發展為國家政策;由材料中的《排華法案》;《1921年移民法》得出通過立法形式推行排外主義;由材料中的“非西歐民族受到了更嚴格的限制”得出對非西歐移民存在種族排外傾向。
原因:美國移民政策中推行排外主義政策的原因要從經濟原因;文化原因、美國自身的種族主義思潮等多角度分析。根據材料“排外主義在美國存在了將近一個世紀后”得出排外主義勢力發展、移民與美國文化存在差異、種族主義思潮影響、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中國普通型試劑架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日式八角錘數據監測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三氧化鉬行業發展趨勢分析及投資風險預測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新型門窗鎖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數字溫度計及恒溫器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乙酸丁酯行業運行新形勢與投資前景展望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紅鉗把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彩色花呢數據監測報告
- 肇慶市實驗中學高中歷史三:第課挑戰教皇的權威高效課堂教學設計
- 2025至2031年中國緩蝕增效劑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河北省縣市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醫療機構名單目錄地址2415家
- DB15T 1771-2019 草原沙蔥螢葉甲綜合防控技術規程
- 北航畢業設計論文模板
- 通用電氣EHS體系課件
- 婦幼智慧盆底中心建設方案-V1.1
- 金融集團監管原則和并表風險管理
- 有色金屬工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原則規定(試行)
- 教練技術一階段講義
- 玻璃配合料的制備
- 貴州省建設工程安全監督備案登記表
- 小型雕刻機結構設計說明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