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巢湖市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七年級期末歷史試卷(文字版含答案)_第1頁
安徽省巢湖市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七年級期末歷史試卷(文字版含答案)_第2頁
安徽省巢湖市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七年級期末歷史試卷(文字版含答案)_第3頁
安徽省巢湖市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七年級期末歷史試卷(文字版含答案)_第4頁
安徽省巢湖市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七年級期末歷史試卷(文字版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2024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測七年級歷史試題注意:請在答題卡上作答,在試卷上作答無效!溫馨提示:本試卷共四大題,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請將正確選項填涂在答題卡上。)1.實證我國有百萬年人類史的化石遺址是()A.元謀人遺址 B.北京人遺址 C.山頂洞人遺址 D.半坡遺址2.實證我國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材料是()A.傳說材料 B.古代史籍 C.良渚等遺址 D.現代歷史著作3.《禮記》中所記載“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的社會局面,可能出現在()A.山頂洞人時期 B.堯舜時期 C.西周時期 D.商朝時期4.《史記》中記載:“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國號曰夏后,姓姒氏。”材料反映的史實標志()A.華夏族的形成 B.中國王朝的產生 C.禪讓制的確立 D.分封制的實行5.夏桀、商紂敗亡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災害 B.制度落后 C.貴族內訌政變奪權 D.統治殘暴失去民心6.以下是春秋戰國時期時代特征示意圖,圖示中“大變革”處的內容應該是()A.文明起源 B.國家產生 C.社會轉型 D.政權分立7.有學者認為,青銅器在商周時期被視為“政治的權力”標志。商朝時期青銅器主要用作A.農具 B.禮器 C.食具 D.貨幣8.《三字經》中“贏秦氏,始兼并。傳二世,楚漢爭。高祖興,漢業建”這段材料不包括的史實是()A.秦統一中國 B.楚漢戰爭 C.西漢建立 D.文景之治9.成語“一箭之仇”、“尊王攘夷”、“老馬識途”等與下列哪個歷史人物相關()A.齊桓公 B.晉文公 C.秦穆公 D.楚莊王10.《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有一幅自勉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此對聯所涉及歷史事件分別發生在()A.春秋和秦末 B.春秋和戰國 C.戰國和漢初 D.秦末和春秋11.如果在一部反映秦朝歷史的電視劇中,有這樣兩個鏡頭:①皇帝和諸侯王商討反擊匈奴奪取河套的戰略;②皇帝在批閱竹木簡奏章。從史實來看()A.①②都正確 B.①②都錯誤 C.①正確,②錯誤 D.①錯誤,②正確12.據《漢書·食貨志》記載,西漢剛建立時“民失作業,而大饑懂。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為此,漢初統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使漢初的經濟逐漸得以恢復和發展?()A.開通絲綢之路 B.“罷黜百家尊崇儒術”C.休養生息 D.“以法為教以吏為師”13.東漢中后期,皇帝即位時大多年幼,以致大權旁落造成嚴重的政局混亂。其突出表現是()A.地方反叛中央 B.遷都頻繁 C.外戚和宦官交替專權 D.少數民族入侵14.正確計算和識讀歷史年代是初中生學習歷史應具備的基本技能。請你指出公元前221年秦統一中國是()A.公元前3世紀前期 B.公元前3世紀后期C.公元前2世紀前期 D.公元前2世紀后期15.曹操《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描述的是什么時期的戰亂情形()A.東漢末年軍閥混戰 B.秦朝末年戰亂C.西晉末年八王之亂 D.三國并立時期的戰亂16.《宋書》(公元488年成書)記載:“江南……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莊稼成熟),則數郡忘饑……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材料反映的現象是()A.東晉南朝時期經濟重心出現南移趨勢 B.兩漢時期江南經濟迅速發展起來C.戰國時期江南經濟發展水平趕上北方 D.南方經濟發展阻礙了南北統一17.中醫中藥在抗擊新冠疫情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開創中醫臨床理論體系,提倡預防疾病的古代醫學家是()A.黃帝 B.扁鵲 C.華佗 D.張仲景18.小明同學為某單元設計如下的示意圖,請你根據所學知識判斷該單元的主題是()A.中國境內的人類活動 B.早期國家的產生與社會變革C.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 D.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19.下列對官渡之戰、淝水之戰的比較,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都是以少勝多的戰役 B.戰后都使我國北方陷人分裂和混亂狀態C.這兩次戰役間隔了近兩個世紀 D.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驕傲使人失敗20.培根曾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倫理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以下列舉不屬于“明智”的是():A.以自己好惡評價歷史人物 B.善于從遺跡、文獻和傳說中獲取歷史信息C.用發展的眼光看歷史問題 D.吸取歷史經驗教訓,陶冶品格,涵養智慧二、辨析改錯(10分,每小題2分,判斷1分,改正1分)21.辨別下列史實的正誤。在【】內正確的打“√”,錯誤的打“×”,并加以改正。(1)公元前1046年,周文王建立周朝,定都鎬京,史稱“西周”。【】改正:(2)戰國后期,秦國蜀郡太守管仲主持修建都江堰綜合性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為沃野,直至今天仍發揮著巨大作用。【】改正:(3)祖沖之是我國南北朝時期的一位杰出科學家,他在數學、天文歷法和機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改正:(4)三國時期,魏國船隊曾到達夷洲,加強了該地區與大陸的聯系。【】改正:(5)《農政全書》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改正:三、材料解折題(請仔細閱讀材料,結合所學回答下列問題。本大題共2小題,2題14分,23題16分,共30分)22.改革與創新是一個民族和國家發展的必由之路。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回答問題(14分)。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壞井田,開阡陌,急耕戰之賞……傾鄰國而雄諸俟。……至于始皇,遂并天下。——《漢書》(1)材料一中“壞井田,開阡陌,”是什么意思(2分)?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指出“商君改革所產生的影響(2分)材料二《全球通史》中描述:“新皇帝廢除此前的王國和諸侯,將廣闊的國土劃分為若干行政區,每一行政區都配備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負責的官員”。(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指出這位“新皇帝”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2分)這-開創性的制度對后世產生了怎樣的深遠影響?(2分)材料三孝文帝明知鮮卑游牧故習,萬不足統治中華,又兼自身深受漢化熏染,實對漢文化衷心欣幕,乃努力要將一個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氣呵熟,使其整體的漢化。——錢穆《國史大綱》(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為“使其整體的漢化”孝文帝推行了哪些措施?(答出一點即可,2分)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4)綜合上述改革與創新,你從中得到什么啟示?(2分)23.(16分)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然騫鑿空,諸后使往者皆稱(贊揚、提及)博望侯(張騫被封博望侯),以為質于外國。——《漢書》(1)材料一中的“鑿空”是指什么事件?(2分)材料二(2)請結合所學將材料二中絲綢之路路線中的A、E兩處填寫完整,A處是()、E處是()。(4分)材料三(西漢)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設西域都護,以安遠侯鄭吉為都護,都護府設在烏壘城(今新疆輪臺)。漢王朝的號令頒于西城,始自張騫而成于鄭吉。——摘編自《漢書》(3)根據材料三結合所學說明該機構設置有什么重大意義?(4分)材料四……中國精美的絲綢是()這條商路上運輸最多的商品,而石榴、葡萄、胡麻、胡桃、胡豆、胡蘿卜等西域物產,也是()在漢朝時通過這條商路傳到內地的,在中原很多地區得到推廣種植。這些作物的引進,不僅增加了我國農作物的種類,更對我國的農業生產及飲食結構的變化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歷史上的外來作物引進》(4)根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說說這條商路的開通有何重要意義?(4分)材料五中國愿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同所有“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的友好合作。中國愿同世界各國分享發展經驗,但不會干涉他國內政,不會輸出社會制度和發展模式,更不會強加于人。我們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不會重復地緣博弈的老套路,而將開創合作共贏的新模式;不會形成破壞穩定的小集團,而將建設和諧共存的大家庭。——習近平在“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發表主旨演講(5)根據材料五,用一至兩個關鍵詞提煉出我國提出“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目的。(2分)四、活動與探究(共20分)24.請你運用所學的歷史知識與技能,完成“感受中國傳統文化之美”的主題探究活動。【感受傳統文化藝術篇】圖(a)圖(b)(1)圖(a)的文字是我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它被稱為什么?(2分)圖(b)是東晉時期誰的書法作品?(2分)【感受傳統文化思想篇】(2)請把下面的表格補充完整。(8分)學派代表人物主要思想A老子人們應順應自然;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儒家孔子BC實行“仁政”,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D韓非子反對空談仁義,強調以法治國,樹立君主權威A:B:C:D:董仲舒向漢武帝建議說:只要與孔子的思想學術不相一致的思想觀點,國家要限制打擊它們,那些歪門邪道的思想學術沒有市場后,國家的主流思想價值和法律才可明確,老百姓才會知道應該遵守什么樣的思想和法律,這樣才有利于治理好國家。——摘編自《漢書》(3)漢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議,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產生了什么影響(2分)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4)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談談你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體會(2分)2023—2024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測七年級歷史試題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在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意,每小題2分,計40分)題號12345678910答案ACBBDCBDAD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CCBAADDBA二、辨別改錯(10分,每小題2分,判斷1分,改正1分。先判斷正誤,正確的在括號里打√,錯誤的在括號里打×并改正)21.(1)【×】把“周文王”改為“周武王”(2)【×】把“管仲”改為“李冰”(3)【√】(4)【×】把“魏國”改為“吳國”(5)【×】把“《農政全書》”改為“《齊民要術》”三、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22題14分,23題16分,共30分)22.(14分)(1)“壞井田、開阡陌”的意思是()廢除井田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土地買賣。(2分)使秦國一躍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國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答出一點即可,2分)(2)郡縣制(2分):開創了此后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2分)(3)漢化措施:使用漢語、以漢服代替鮮卑服、改鮮卑姓為漢姓、鼓勵鮮卑貴族與漢人貴族聯姻等(2分,任答一點即可)作用:促進了民族交融,也增強了北魏的實力。(2分)(4)改革與創新是社會發展的動力:改革與創新促進國家富強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23.(16分)23.(1)張騫通西域(2分)(2)A:長安(2分)E:大秦(2分)(3)西域都護的設置,表明漢中央政權對西域地區進行有效的管轄:標志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其管轄范圍包括今新疆及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廣大地區。(4分)(4)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和文化交流,起了極大的促進作用。(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