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與腧穴》課件-手太陰肺經_第1頁
《經絡與腧穴》課件-手太陰肺經_第2頁
《經絡與腧穴》課件-手太陰肺經_第3頁
《經絡與腧穴》課件-手太陰肺經_第4頁
《經絡與腧穴》課件-手太陰肺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經絡與腧穴手太陰肺經概述引入肺居于胸腔,左右各一,其位最高,覆蓋著五臟六腑,因此有“華蓋”之稱。肺葉嬌嫩,不耐寒熱,易受邪侵,故又有“嬌臟”之稱。引入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主氣、司呼吸主宣發、肅降主朝百脈、主治節主通調水道稱為“相傅之官,治節出焉”引入肺的生理連屬肺在五行中屬金,與大腸相表里。在志為憂,在體合皮,其華在毛,開竅于鼻,涕為肺液01手太陰經脈循行02手太陰經脈病候03手太陰經主治概要經脈循行01PART一、經脈循行《靈樞·經脈》:肺手太陰之脈,起于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下循臑內,行少陰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內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魚,循魚際,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從腕后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靈樞·經脈》原文胃上口,賁門部氣管,喉嚨手厥陰心包經胸部外上方橈骨邊緣音“鬧”,前臂詞解一、經脈循行起始于中焦,向下聯絡大腸,回繞過來沿著胃的上口,通過橫膈,屬于肺臟,從“肺系”(肺與喉嚨相聯系的部位)橫行出于胸壁外上方(中府),出腋下,向下沿上臂內側前緣下行,到肘窩中,沿著前臂內側前緣,進入寸口,經過魚際,沿著魚際的邊緣,出拇指內側端(少商)。

手腕后方的支脈:從腕后列缺穴分出,直向食指內(橈)側端(商陽),與手陽明大腸經相接。語譯聯系臟腑器官一、經脈循行經脈走向:從胸走手,上肢內側前緣銜接經脈:起始于中焦,下接手陽明大腸經肺胃大腸臟腑氣管喉嚨器官臟腑當值,氣血流注時辰:寅時(3點到5點)經脈病候02PART《靈樞·經脈》:是動則病[1],肺脹滿,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2],甚則交兩手而瞀[3],此為臂厥[4]。是主肺所生病者[5],咳,上氣,喘喝[6],煩心,胸滿,臑臂內前廉痛厥,掌中熱。二、經脈病候《靈樞.經脈》原文指這一經脈發生異常變化就可能出現有關病癥指鎖骨上窩部。缺盆中,包括喉嚨部分音茂。指心胸悶亂,視力模糊而言指前臂經脈所過發生氣血阻逆的見癥指這一經脈(腧穴)能主治有關肺方面所發生的病癥氣喘聲粗。“喝”或誤作“渴”《靈樞·經脈》:氣盛[7]有余,則肩背痛,風寒汗出中風,小便數而欠[8];氣虛[9]則肩背痛、寒,少氣不足以息,溺色變[10]二、經脈病候指實癥、陽癥,與氣虛相對而言指呵氣。此處屬實證,當是指張口出氣指虛癥、陰癥,與氣盛相對而言溺,讀作尿。小便顏色異常《靈樞.經脈》原文本經發生異常變化則表現為下列病癥:肺部脹滿,膨膨氣喘、咳嗽,鎖骨上窩“缺盆”內(包括喉嚨部分)疼痛;嚴重的則交捧著兩手,感到胸部煩悶,視覺模糊。還可發生前臂部的氣血阻逆如厥冷、麻木、疼痛等癥。

本經所屬腧穴能主治有關“肺”方面所發生的病癥:如咳嗽,氣急,喘息氣粗,心煩不安,胸部滿悶,上臂、前臂的內側前緣(經脈所過處)疼痛或厥冷,或掌心發熱。二、經脈病候語譯本經氣盛有余的實癥,多見肩背疼痛,感冒風寒自汗出,傷風,小便頻數,張口噓氣;

本經氣虛不足的虛證,多見肩背疼痛怕冷,氣短、呼吸急促,小便的顏色異常。二、經脈病候語譯主治概要03PART

咳嗽、氣喘、少氣不足以息、咳血、胸悶、胸痛、咽喉腫痛、傷風等。01.本經腧穴主要治療胸、肺、咽喉部及肺臟有關病證:三、主治概要肩背部寒冷疼痛、肘臂攣痛、手腕痛等。02.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三、主治概要課堂小結01手太陰經脈循行02手太陰經脈病候03手太陰經主治概要重點掌握胸、肺、咽喉部及肺臟有關病證經脈遁行部位病證思考題01.請敘述手太陰肺經的經脈循行。02.手太陰經主治哪些病癥?經絡與腧穴手太陰肺經重點腧穴引入本經1名2穴,左右各11個穴位。首穴中府,末穴少商。本經腧穴1.中府2.云門3.天府4.俠白5.尺澤6.孔最7.列缺8.經渠9.太淵10.魚際11.少商引入本經腧穴主要治療胸、肺、咽喉部及肺臟有關病證:咳嗽、氣喘、少氣不足以息、咳血、胸悶、胸痛、咽喉腫痛、傷風等主治概要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肩背部寒冷疼痛、肘臂攣痛、手腕痛等。01中府02尺澤03孔最04列缺05太淵中府01PART一、中府—募穴在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線旁開6寸,平第1肋間隙。鎖骨下窩凹陷處(云門)下1寸。定位作用泄胸中熱,調理肺氣。一、中府—募穴主治應用治療喉痹配合谷,風府。治療外感咳嗽配大椎,肺俞。(1)咳嗽,氣喘,胸滿痛等肺系疾病。(2)肩背痛一、中府—募穴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內深刺,以免傷及內臟,引起氣胸。操作備考肺募穴一、中府—募穴尺澤02PART定位:

仰掌,微屈肘。在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二、尺澤—合穴主治:1.咳嗽,氣喘,咳血,咽喉腫痛等肺系疾病;

2.急性吐瀉,中暑,小兒驚風等急性病癥;3.肘臂攣痛。應用:二、尺澤—合穴肺系病咳嗽、氣喘配肺俞咽喉腫痛配少商咯血配魚際急癥吐瀉、中暑配委中。(點刺放血)外經病肘臂攣痛配曲池。(《聚英·玉龍賦》肘攣疼兮,尺澤合于曲池)操作:直刺0.5~1.2寸,或三棱針點刺出血。二、尺澤—合穴備考:手太陰肺經合穴孔最03PART01.定位伸前臂仰掌。在前臂掌面橈側,當尺澤與太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7.0寸作用:清熱宣肺、理氣止血三、孔最—郄穴02.主治1.咳嗽,氣喘,咳血,咽喉腫痛等肺系疾病;2.痔瘡出血;3.肘臂攣痛。三、孔最—郄穴三、孔最—郄穴肺系病應用:咯血配曲澤、肺俞、膈俞治療治療急性咳血。配肺俞、風門治療咳嗽氣喘。哮喘孔最溫針配定喘、天突、豐隆。外經病:肘臂攣痛配曲池操作:直刺0.5~1寸三、孔最—郄穴備考:手太陰經郄穴列缺04PART01.定位微屈肘,側腕掌心相對。在前臂橈側緣,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當肱橈肌與拇長展肌腱之間。簡便取穴法:兩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橈骨莖突上,食指尖下凹陷中是穴。作用:疏風解表、宣肺通絡。四、列缺絡穴、八脈交匯穴—通于任脈四、列缺絡穴、八脈交匯穴—通于任脈主治:1.咳嗽,氣喘,咽喉腫痛等肺系疾病;

2.頭痛,頸項強痛,齒痛,口眼喎斜等頭項部疾患;3.上肢不遂。配伍應用:配合谷、風門、風池治療傷風咳嗽等肺系病。配照海、太溪治療陰虛咽喉干痛、失音、咳嗽。配合谷、后溪治療頭痛,頸項強痛等頭項疾病四、列缺絡穴、八脈交匯穴—通于任脈操作:向上斜刺0.5~0.8寸備考:手太陰之絡穴,別走手陽明大腸經。八脈交會穴之一,通任脈。照海通陰蹺脈,合于肺系、咽喉、胸膈。太淵05PART01.定位伸前臂仰掌。在腕掌側橫紋橈側,橈動脈橈側凹陷處。作用:清熱宣肺、復脈通絡。五、太淵—腧穴、原穴、八會穴之脈會02.主治1.咳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