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學魯科版優化訓練:第一章第節元素周期表的應用_第1頁
高一化學魯科版優化訓練:第一章第節元素周期表的應用_第2頁
高一化學魯科版優化訓練:第一章第節元素周期表的應用_第3頁
高一化學魯科版優化訓練:第一章第節元素周期表的應用_第4頁
高一化學魯科版優化訓練:第一章第節元素周期表的應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第三節元素周期表的應用5分鐘訓練(預習類訓練,可用于課前)1.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元素之間的內在聯系,反映了元素性質與其原子結構的關系,在哲學、自然科學、生產實踐各方面都有重要的意義.例如人們可以根據元素周期律,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屬元素與非金屬元素分界線附近尋找()A.耐高溫的合金材料B.制農藥的元素C.作催化劑的元素D.作半導體材料的元素解析:耐高溫、耐腐蝕的合金材料及催化劑一般是過渡元素及其化合物;制農藥的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右上角;金屬是電的良導體,非金屬一般是絕緣體,那么金屬元素與非金屬元素分界線附近能找到的是半導體材料。答案:D2.對于核電荷數為37的元素,下列描述正確的是()A。某單質在常溫下跟水反應不如鈉劇烈B.其碳酸鹽易溶于水C。其原子半徑比鉀原子半徑小D.其氫氧化物不能使Al(OH)3溶解解析:37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第ⅠA族,是Rb元素,為不常見元素。解答的關鍵是根據該元素所在族的其他元素的性質,找出遞變規律,加以推測判斷。由于Rb與Na、K為同一主族,其性質與Na、K相似,且原子半徑要比Na、K大,根據K與水反應比Na與水反應劇烈的事實,可知Rb與水反應比K更劇烈,且RbOH的堿性比NaOH、KOH更強,所以能使Al(OH)3溶解.K2CO3的溶解度比Na2CO3大,都易溶于水,Rb2CO3應比K2CO3更易溶。答案:B3.下列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最弱的是()A。SiB。PC。SD。Cl解析:根據同一周期內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與原子結構的關系,同周期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堿性逐漸減弱,酸性逐漸增強,Si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H2SiO3的酸性最弱。答案:A4。下列敘述肯定能說明金屬A比金屬B的活潑性強的是()A.A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比B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少B。A原子的電子層數比B原子的電子層數多C.1molA從酸中置換H+生成的H2比1molB從酸中置換H+生成的H2多D。常溫時,A能從水中置換出氫,而B不能解析:選項A只指出A、B兩種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的多少,而沒有指明它們的電子層數的多少,因而不能確定A、B的金屬性強弱,如Ag呈+1價,最外層有一個電子,而鎂最外層電子數比Ag多,金屬性卻是鎂強于銀。選項B中指出了A、B原子的電子層數的多少,但電子層數少的不一定比電子層數多的原子的金屬性弱,如鈉比銅少一個電子層,但鈉比銅活潑。選項C中說明了等物質的量的A、B金屬與酸反應生成氫氣的多少,未說明與酸反應的快慢,與酸反應生成氫氣多的金屬活潑性不一定強,如1molAl比1molNa與足量酸反應時生成的氫氣多,而Na比Al活潑.選項D正確,因為只有很活潑的金屬(如Na、K、Ca等)在常溫下與水反應,而較不活潑的金屬在常溫下不與水反應.答案:D5.查閱元素周期表,指出下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鈉________________;氯________________;硅________________;鋁________________;金________________;銅________________;鋅________________;鈦________________.解析:學會查閱元素周期表,熟悉周期表的結構。答案:第三周期ⅠA族第三周期ⅦA族第三周期ⅣA族第三周期ⅢA族第六周期ⅠB族第四周期ⅠB族第四周期ⅡB族第四周期ⅣB族10分鐘訓練(強化類訓練,可用于課中)1.超重元素“穩定島”的假設預言:自然界中可能存在著原子序數為114的元素的穩定同位素208X。1999年人們發現了114號元素,有力地支持了“穩定島"學說.請你根據已知的元素周期律預測208X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A.第八周期Ⅷ族B。第七周期ⅥA族C.第七周期ⅣA族D。第六周期ⅠB族解析:根據已有的元素周期律,第七周期如果排滿,應排到118號,即118號元素應位于第七周期0族(第18列),由此可知114號元素應位于同一周期,第ⅣA族(第14列).答案:C2.1869年,門捷列夫把已經發現的幾十種元素按照相對原子質量的大小排成一行,又按照性質的相似性排列一列,終于制成了一個表,這就是最初的著名的元素周期表。在此基礎上經過對比研究,他又成功地預測了當時尚未發現的幾種元素并很快得到了實驗的證實,轟動了化學界。根據以上所說,你認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門捷列夫在研究中運用了分類的方法B.門捷列夫在研究中運用了比較和預測的方法C。實驗對門捷列夫的研究仍然具有重大意義D。相對原子質量等于原子序數解析:門捷列夫在研究中充分運用了分類法、比較法和預測法。門捷列夫雖然沒有運用實驗的方法研究元素周期表,但每一種元素的發現和相對原子質量的測定等,都需要實驗,而且他的預測只有經過實驗證實才能得到驗證.所以實驗對于門捷列夫同樣重要。D項是錯誤的說法。相對原子質量的大小不等于原子序數,原子序數等于元素的核電荷數。答案:D3。酸根所含電子數比硝酸根的電子數多10,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R原子的電子層數比N的電子層數多1B.中R的化合價與中的N的化合價相等C.和只能被還原,不能被氧化D.R和N為同族元素解析:從“酸根所含電子數比硝酸根的電子數多10”可得出R元素的原子序數應比N大10,所以是.進而可推出A、B是正確的,D是錯誤的.氯酸根離子既可以被氧化(轉化為高氯酸根離子),也可以被還原成低價態,所以C也是錯誤的.答案:AB4。天然存在的金屬鈁(Fr)極微量,它的21個已知同位素都有放射性,它是堿金屬元素中最重的元素,根據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預言其性質,其中不正確的是()A.在已知元素中它具有最大的原子半徑B。在空氣中燃燒時,生成氧化物Fr2OC.氧化物的水化物是極強的堿D。單質的熔點比鈉的熔點高解析:由元素周期律知同周期原子半徑最大的在左側,同主族原子半徑最大的在下邊,故A正確.堿金屬族中,從上到下,金屬性逐漸增強,對應水化物的堿性增強,單質的熔沸點逐漸降低,在空氣中燃燒應該生成更復雜的氧化物。答案:BD5.1999年1月,俄美科學家聯合小組宣布合成出114號元素中的一種同位素,該同位素原子的質量數為298。以下敘述不正確的是()A.該元素位于第七周期B.該元素位于第ⅢA族C.該元素為金屬元素,性質與82Pb相似D.該元素原子含有114個電子和184個中子解析:114號元素位于ⅣA族。由原子序數確定元素位置的規律:基本公式:原子序數-區域尾序數(10,18,36,54,86)=差值,對于18號以前的元素,若0<差值≤7時,元素在下一周期,差值為主族序數;若差值為0,則元素在尾序數所在的周期,一定為零族元素。對于19號以后的元素分三種情況:①若差值為1—7時,差值為族序數,位于Ⅷ族左側。②若差值為8、9、10時,為Ⅷ族元素。③若差值為11—17時,再減去10最后所得差值,即為Ⅷ族右側的族序數。答案:B6.同周期的三種元素X、Y、Z,已知它們的最高價含氧酸的酸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HXO4>H2YO4>H3ZO4,則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A.非金屬性X>Y>ZB。X、Y、Z形成的陰離子還原性逐漸增強C。原子半徑X〈Y〈ZD.X、Y、Z的氣態氫化物穩定性由弱到強解析:此題考查了元素“位-構—性"三者之間的關系.根據已知條件:酸性HXO4>H2YO4>H3ZO4,結合元素周期律,即可確定三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對位置,然后再運用元素周期律,判斷選項中的各項性質或結構描述的正誤。答案:D7。砷為第四周期ⅤA族元素,根據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測,砷不可能具有的性質是()A.砷在通常狀況下是固體B.可以有+3、—3、+5等多種化合價C。As2O5對應水化物的酸性比H3PO4弱D.砷的還原性比磷弱解析:由砷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砷與磷同主族,且在磷的下一周期。磷為固體,砷為固體.磷有-3、+3、+5等多種化合價,砷為非金屬,與磷的主要化合價相同。同一主族由上到下非金屬性逐漸減弱,故含氧酸的酸性逐漸減弱,單質的還原性逐漸增強.答案:D8。X、Y、Z均為短周期元素,它們的原子核外最外層電子數依次為1、6、6,Z位于Y的上一周期,則X、Y、Z三種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可能為()A。X2YZ4B。XY2Z3C.X3YZ4D。X解析:根據Y、Z的最外層的電子數都為6,可以推導出Y、Z為O和S,而X可以是H、Li、Na,由此可知只有選項A符合題意.答案:A9。比較下列物質酸性或堿性強弱(用“>”或“〈”表示)。酸性:H2SiO3____________H3PO4H2CO3____________H2SiO3堿性:NaOH____________LiOHKOH____________Ca(OH)2解析:根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元素性質遞變規律進行判斷,即可得出正確的答案。答案:<>>>10.A、B、C、D、E、F為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同周期的短周期元素。已知:A、C、F三種原子的最外層共有11個電子,且這三種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兩兩之間皆能反應,均能生成鹽和水;D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比次外層電子數少4;E元素原子的次外層電子數比最外層多3。(1)寫出下列元素的符號: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2)B的單質在F的單質中燃燒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C元素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分別與A、F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根據各元素均為同周期的短周期元素,A、C、F三種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兩兩之間皆能反應生成鹽和水,可推知一種元素為鋁。因A、B、C、D、E、F原子序數由小到大,故只能是C為鋁元素,由此A應為鈉元素,B則為鎂元素。再根據A、C、F三種元素原子的最外層共有11個電子,可確定F是氯元素。D和E的原子序數應介于13到17之間,依據D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比次外層電子數少4,E元素原子的次外層電子數比最外層多3,可推知D為硅,E為磷.答案:(1)NaMgAlSiPCl(2)發出耀眼的白光,產生白色的煙Mg+Cl2MgCl2(3)OH—+Al(OH)3====[Al(OH)4]-Al(OH)3+3H+====Al3++3H2O30分鐘訓練(鞏固類訓練,可用于課后)1。下列各表中的數字代表的是原子序數,表中數字所表示的元素與它們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相符的是()解析:我們知道,周期表中第ⅡA族和ⅢA族并不相鄰,因此A、B選項中的4號(ⅡA族的鈹)和5號(ⅢA族的硼)的位置關系是錯誤的;C選項中1號氫和2號氦的位置關系是錯誤的;因此答案選D。答案:D2。短周期元素分別為X、Y和Z,已知X元素原子的最外層只有1個電子,Y元素原子的M電子層上的電子數是它的K層和L層電子總數的一半,Z元素原子的L層上的電子數比Y元素原子的L電子層上的電子數少2個,則三種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分子式不可能的是()A。X2YZ4B。XYZ3C.X3YZ4D。X4Y解析:Y元素原子的M層有電子,則K層和L層電子數之和為10,M層電子數為5是P。Z元素L層未滿,則為6個電子,所以Z為O,則選項中Y元素化合價為+5價即可。答案:A3。下列對鹵素的說法不符合遞變規律的是()A.F2、Cl2、Br2、I2的氧化性逐漸減弱B.HF、HCl、HBr、HI的熱穩定性逐漸減弱C.F-、Cl—、Br-、I-的還原性逐漸增強D。鹵素單質按F2、Cl2、Br2、I2的順序顏色變淺,密度增大解析:從F→I原子半徑依次增大,單質氧化性逐漸減弱,則陰離子的還原性逐漸增強,氫化物的穩定性逐漸減弱,鹵素單質按F2、Cl2、Br2、I2的順序顏色逐漸變深,密度增大.由鹵族元素的性質遞變規律,可類推到氧族、氮族等含非金屬元素的族。答案:D4.兩種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層數之比與它們的最外層電子數之比相等,在周期表的前10號元素中滿足上述關系的元素有()A.1對B.2對C。3對D。4對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元素周期表的熟悉情況,特別是原子結構的變化規律。前10號元素最多有兩個電子層,電子層數之比為1∶2或1∶1,但只要同一主族最外層電子數相同而電子層數不同,故比值為1∶2才滿足。答案:B5.砹是原子序數最大的鹵族元素,根據鹵素性質的遞變規律,對砹及其化合物的敘述,正確的是()A。與H2化合能力:At2>I2B。砹在常溫下為白色固體C。砹原子的最外電子層上有7個電子D.砹易溶于水,難溶于四氯化碳解析:從F到At,元素的非金屬性逐漸減弱,與H2化合能力逐漸減弱,A不正確。由F到I,單質的顏色依次加深,I2是紫黑色固體,則砹為黑色固體,B不正確。鹵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層上都有7個電子,C正確。將At2比作I2,由I2微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可推知,At2微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D不正確.答案:C6.在等物質的量的短周期金屬A和B中,分別加入足量的酸,A中加入鹽酸,在B中加入稀硫酸,反應完全后,生成氫氣的體積分別為V(A)和V(B),而且V(A)≠V(B)。若要確定反應生成物A和B的化合價,至少還需要知道的數據是()A。V(A)∶V(B)的值B.V(A)或V(B)的值C。A(或B)的物質的量D.鹽酸或硫酸的物質的量濃度解析:題目涉及了一定的知識面,包括元素周期表、金屬與酸的反應、物質的量以及化合價等,均為學生較熟悉的知識.在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元素的金屬單質都處于金屬活動順序表內氫以前,因而它們與鹽酸、稀硫酸都可以發生置換反應.由于所用的酸都是過量的,因此用什么酸以及所用的酸的濃度是多少無關緊要,這樣就首先排除了選項D。從金屬單質與過量酸進行置換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中可以看出,當金屬的物質的量相同時,而金屬元素的化合價不同,生成的氫氣體積也不同。這種判斷是解決本題的重要關鍵.由上述判斷可知,只要知道了V(A)與V(B)之比,就可以知道兩種金屬元素的化合價.這是因為,若m、n分別是A、B的化合價,下式可以成立:m/n=V(A)/V(B),由于A、B兩元素的化合價只可能是+1、+2或+3,知道了他們化合價之比,也就可確定出它們的化合價.答案:A7。X、Y是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中的兩種元素。下列敘述能說明X的非金屬性比Y強的是()A.X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比Y原子多B。X的氫化物的沸點比Y的氫化物的沸點低C.X的氣態氫化物比Y的氣態氫化物穩定D。Y的單質能將X從NaX的溶液中置換出來解析:第三周期元素,從左到右,最外層電子數依次增加,元素的非金屬性逐漸增強,A可選。元素的非金屬性與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有關--氣態氫化物越穩定,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C可選。元素的非金屬性與氣態氫化物的熔沸點無關,B不可選.Y的單質能將X從NaX的溶液中置換出來,表明非金屬性:Y>X,D不可選。答案:AC8。已知鈹(Be)的原子序數為4。下列對鈹及其化合物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鈹的原子半徑大于硼的原子半徑B.氯化鈹分子中鈹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是8C。氫氧化鈹的堿性比氫氧化鈣的弱D。單質鈹跟冷水反應產生氫氣解析:雖然鈹(Be)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質對于同學是陌生的,但是我們可以運用所學的知識(同周期和同主族元素性質遞變規律)推理得知.Be是4號元素,B是5號元素。兩者同一周期,左邊的半徑較大,所以鈹的原子半徑大于硼的原子半徑;鈹原子的最外層只有2個電子,與氯原子共用,形成2對共用電子,最外層電子數只有4;鈹與鎂、鈣是同主族,鎂、鈣都在其下面,氫氧化鈹的堿性應比氫氧化鎂弱,Mg尚難與冷水反應產生氫氣,單質鈹更不可能與冷水反應。答案:AC9。下列物質的性質遞變規律正確的是()A。O、S、Na的原子半徑依次增大B。LiOH、KOH、CsOH的堿性依次減弱C。H2CO3的酸性比H3BO3的酸性強D。Cl—、Br-、I—的還原性依次減弱解析:A.O、S、Na的原子半徑依次增大,正確.B.LiOH、KOH、CsOH的堿性依次減弱,錯誤,應是依次增大。C.H2CO3的酸性比H3BO3的酸性強,正確.同周期元素B、C、N非金屬性依次增強,酸性依次增強:H3BO3<H2CO3<HNO3。D.錯誤,同周期元素Cl、Br、I氧化性依次減弱,則有Cl—、Br-、I—的還原性依次增強。答案:AC10.化合物A、B、C都只含有兩種元素,且A、B均含X元素。已知一定條件下可發生反應:A+B——X+C,X是一種單質,由此可知X元素()A.一定是金屬元素B.一定是非金屬元素C。可能是金屬元素,也可能是非金屬元素D.無法確定解析:根據題意:(1)A、B、C都是化合物;(2)A、B均含X元素;(3)反應生成單質X,可以推知該反應為“歸中型"氧化還原反應。即化合物A、B中X元素的化合價“一高一低"(一個高于0價、一個低于0價),兩者共同作用生成X單質(化合價為0).由于金屬元素在化合物中只呈現正價態,不可能有負價態,因此可以肯定X不是金屬元素;只有非金屬元素在化合物中才既可呈正價態,又可呈負價態,并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發生歸中反應.例如:2H2S+SO2====3S+2H2O,4NH3+6NO====5N2+6H2O,所以X應該是非金屬,即該題的答案為B。若對“歸中型"氧化還原反應及元素性質的認識不夠深入,本題易錯選C或D.答案:B11。(基礎題)下列單質中,最容易跟氫氣發生反應的是()A。O2B.N2C。F2解析:用非金屬與氫反應的難易判斷非金屬性強弱的逆向應用。答案:C12。在主族元素X、Y、Z中,X與Y兩元素的原子核外電子層數相同;X的原子半徑大于Y的原子半徑,X與Z兩原子的陽離子具有相同的電子結構,Z的離子半徑大于X的離子半徑,則X、Y、Z三種元素的原子序數最大的是()A。XB。YC.ZD。無法判斷解析:XY同周期,原子半徑X>Y。所以,原子序數Y>X。相同電子層結構的離子,原子序數越大,離子半徑越小。原子序數X>Z。答案:B13。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作半導體材料的元素大多數位于周期表中金屬和非金屬的交界處B.農藥中常含有的元素通常在元素周期表的右上方區域內C。作催化劑材料的元素通常在元素周期表的左下方區域內D。在周期表過渡元素中可尋找到耐高溫和耐腐蝕的合金材料解析:元素周期表沿金屬和非金屬的交界處劃了一條線,即金屬與非金屬的分界線,在此線附近尋找作半導體材料,在元素周期表的右上方區域內的非金屬元素中尋找作農藥的元素,在周期表過渡元素中可尋找到耐高溫和耐腐蝕的合金材料及催化劑材料,在元素周期表的中間區域內,在元素周期表的左下方區域內是一些典型的金屬元素。答案:C14.某元素X的核外電子數等于核內中子數,將3.2g該元素單質與氧氣充分作用,可得到6。4g化合物XO2,該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第三周期B.第二周期C.第ⅣA族D。第ⅥA族解析:本題關鍵是由3。2g該元素單質與氧氣反應可得到6.4g化合物XO2,先求出X為何種元素。本題需通過計算,先求出X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再根據核外電子數等于中子數,推知該元素的質子數等于中子數,推得質子數即知該元素的種類,進而確定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設X為M:,M=32,質子數,為硫元素。其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第ⅥA族。說明:要想確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只需確定該元素的質子數。答案:AD1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Li、Na、K原子的電子層數依次增多,最高正價依次升高B.Si、P、S、Cl的原子序數依次增大,最低負價依次降低C.Li、Be、B、C的最外層電子數依次增多,最高正價依次升高D。所有的元素都有0價和負價,但是不一定有正價解析:逐項分析.A.錯誤.Li、Na、K原子的電子層數分別為2、3、4,電子層數依次增多是正確的;但它們的最外層電子數都為1,最高正價都為+1,最高正價依次升高是錯誤的。B.錯誤。Si、P、S、Cl的原子序數分別為4、5、6、7,原子序數依次增大是正確的;但其最低負價分別為—4、-3、—2、—1,-4<—3<-2<-1,由-4到-1化合價逐漸升高,最低負價依次降低是錯誤的。C.正確。Li、Be、B、C的最外層電子數分別為1、2、3、4,最外層電子數依次增多是正確的,它們的最高正價分別為+1、+2、+3、+4,最高正價依次升高也是正確的。D.錯誤.所有的元素都有0價,但是不一定有正價(如F元素);金屬沒有負價,故所有的元素都有負價是錯誤的.答案:C16.在第三周期元素及其單質和化合物中,原子半徑最小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氧化性最強的單質是________________,還原性最強的單質是________________;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中,最強的酸是____________,最強的堿是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兩性氫氧化物是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題關鍵是弄清電子層數相同時,最外層電子數越多,半徑越小,所以從左到右原子半徑逐漸減小。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非金屬性逐漸增強,金屬性逐漸減弱。非金屬性越強,氧化性越強,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越強;金屬性越強,還原性越強,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堿性越強.答案:ClCl2NaHClO4NaOHAl(OH)317.已知元素的電負性跟元素的原子半徑一樣,也是元素的一種基本性質.下表給出了14種元素的電負性:元素AlBBeCClFLiMgNNaOPSSi電負性1。52.01.52。52.84.01.01。23.00.93.52。12.51.7試根據上表數據,結合元素周期律知識完成下列問題:元素的電負性具有的變化規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元素的電負性也是元素的一種基本性質,因而隨原子序數的遞增應該呈周期性變化。將表中14種元素按原子序數從小到大重新排列,應該能夠觀察出元素電負性的周期性變化規律:元素LiBeBCNOFNaMgAlSiPSCl原子序數345678911121314151617原子序數(或核電荷數)逐漸增大電負性1.01.52.02.53。03。54。00.91.21。51.72.12.52.8變化規律元素的電負性逐漸增大元素的電負性逐漸增大答案:隨著元素原子序數(或核電荷數)的遞增,元素的電負性呈現周期性變化:重復由小到大的變化18.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試根據元素周期律完成下列問題.族周期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一①二②③④⑤⑥三⑦⑧⑨⑩(1)表中元素⑩的氫化物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____,此氫化物的還原性比元素⑨的氫化物的還原性________________。(填“強”或“弱”)(2)某元素原子的核外K層電子數比L層電子數少5,則該元素的元素符號是__________,其單質與⑦的反應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俗稱為“礬"的一類化合物通常含有共同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已知某些不同族元素的性質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如元素③與元素⑧的氫氧化物有相似的性質。寫出元素③的氫氧化物與NaOH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如表中與元素⑦的性質相似的不同族元素是____________。(填元素符號)解析:(1)⑩號元素為Cl元素,⑨號元素是S元素,其氫化物的穩定性:HCl>H2S,因為同周期元素自左向右,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逐漸增強,還原性逐漸減弱(稀有氣體除外)。(2)核外K層電子數比L層電子數少5,則L層電子數比K層電子數多5,K、L層電子數分別為2、7,該元素是F元素。⑦號元素為Mg,F2與Mg反應生成MgF2.(3)俗稱為“礬”的一類化合物是指含有結晶水的硫酸鹽,如CuSO4·5H2O(藍礬)、FeSO4·7H2O(綠礬)等,它們共同含有的元素是S、O、H。(4)元素周期表中左上右下對角相鄰的元素的化學性質往往相似,如③(Be)和⑧(Al)、②(Li)和⑦(Mg)等.題目已經告知:元素③與元素⑧的氫氧化物有相似的性質,因此仿照Al(OH)3與NaOH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寫出Be(OH)2與NaOH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