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九單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單元評估課后作業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1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九單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單元評估課后作業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2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九單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單元評估課后作業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3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九單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單元評估課后作業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4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九單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單元評估課后作業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第九單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1.面對新中國的誕生,詩人胡風以一句“時間起先了”表達了自己的心聲,而這一句話也以其超群的藝術手法被譽為“開國的絕唱”。“時間起先了”是指(C)A.1954年憲法的制定B.黨的工作重心起先轉移C.進入人民當家做主的新時代D.中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解析:1954年憲法,與材料“新中國的誕生”“開國”時間上不符,故A項錯誤;中共七屆二中全會確定把黨的工作重心從農村轉移到城市,此時新中國尚未成立,與材料不符,故B項錯誤;新中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子,這與近代以來歷屆政府不同,故C項正確;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制度才建立起來,與材料時間不符,故D項錯誤。2.第一屆中心人民政府成立時,6位副主席中黨外人士有3位,56位政府委員中黨外人士有27位。這說明新中國建立了(C)A.無產階級專政 B.政治協商制度C.民主聯合政府 D.人民代表制度解析:依據材料,第一屆中心人民政府“6位副主席中黨外人士有3位……政府委員中黨外人士有27位”,體現的是多黨民主聯合的建國特色,故C項正確。3.新中國成立初期,黨和政府大幅度削減紙幣的流通,以米、油、煤、面粉和棉布五種基本貨物價格作為參照標準,對工人工資進行波動性調整。工人平均工資的數額不斷變更,但實際購買力不會下降。這一做法的目的是(B)A.集中全國人力物力開展工業建設B.穩定物價和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C.應對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孤立封鎖D.團結城市工人反對國民黨的統治解析:此時尚未開展工業化建設,這一做法與工業建設無關,故A項錯誤;這一做法保證了購買力,有利于穩定物價,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故B項正確;材料不能看出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孤立封鎖,故C項錯誤;新中國成立初,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已經結束,故D項錯誤。4.1951年10月,中國政府開展“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愛國宣揚運動。各地佛教團體制定愛國公約、開展物資捐獻,呼吁佛教徒隨時奔赴前線……甘肅油礦職工,進行增加產量、揀廢鐵、捐獎金等運動……四川省棉農發起1斤棉捐獻運動。這些現象表明(A)A.抗美援朝增加對祖國的認同B.新中國的國際地位空前提高C.工農群眾參戰熱忱極其高漲D.佛教徒具有光榮的愛國傳統解析:據材料中國政府開展愛國宣揚運動,各地佛教團體、甘肅油礦職工、四川棉農分別以不同方式呼應,踴躍參與,體現了人民對祖國的認同,故選A項;材料強調的是國內愛國宣揚運動,不能提高新中國的國際地位,抗美援朝的成功促成新中國的國際地位空前提高,解除B項;材料中工農群眾通過做好本職工作、搞捐獻運動的方式回應,沒涉及參戰,解除C項;材料不但有佛教徒還有工農,從材料中我們能看到佛教徒的愛國,但體現不出傳統,解除D項。5.1950年11月,中國政府派出代表團參與聯合國大會和安理睬,參與“美國侵略臺灣案”的探討,以表達中國政府立場,伍修權代表發言結束后,很多人上前同他熱情握手,向他表示歡迎和慶賀,這反映出(C)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得到認同B.新中國已復原聯合國合法席位C.中國和平外交政策得到贊許D.美國放棄了對臺灣的侵略政策解析:依據材料“伍修權代表發言結束后,很多人上前同他熱情握手,向他表示歡迎和慶賀”得出中國和平外交政策得到贊許,故C項正確。6.毛澤東在《為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而斗爭》的報告中指出,我們現在在經濟戰線上已經取得的一批成功,但這還不是根本的好轉。要獲得財政經濟狀況的根本好轉,須要三個條件,即:(一)土地改革的完成;(二)現有工商業的合理調整;(三)國家機構所需經費的大量節減。據此推斷,毛澤東作這個報告的時間最有可能是(B)A.1949年B.1950年C.1956年D.1958年解析:在新中國剛剛成立的1949年,中國的社會經濟歷經十四年抗日斗爭和三年的解放斗爭,已然處于崩潰的邊緣,不行能出現材料中“我們現在在經濟戰線上已經取得的一批成功”的狀況,故A項錯誤;在1950年前后,經過短暫的國民經濟復原,才會出現材料中像合理調整工商業等經濟舉措,故B項正確;在1956年前后,中國大陸的農業合作化已基本完成且工商業的改造已經接近完成,故C項錯誤;1958年前后據同理更不符合要求,故D項錯誤。7.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中國加快了工業化的步伐。奠定了中國工業化初步基礎的是(C)A.沒收官僚資本,建立國營經濟B.合理調整工商業,調整公私關系和勞資關系C.三大改造和“一五”安排的完成D.實行“銀元之戰”和“米棉之戰”解析:三大改造和“一五”安排的完成,特殊是東北工業基地建設的成就,變更了舊中國工業落后的面貌,奠定了中國工業化初步基礎。故選C。8.分析下圖所示的公私經濟成分比例狀況,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緣由是(A)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B.農業合作化運動的開展C.新中國完成土地改革D.“一五”安排優先發展重工業解析:結合所學學問,三大改造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到公有的轉變,與題目中的變更相符,故A項正確;B項表述屬于三大改造的一部分,不足以使工業總產值發生變更,故錯誤;土改的完成為“一五”安排奠定了基礎,并未實現生產資料的變更,故C項錯誤;“一五”安排優先發展重工業與生產資料全部制轉變無關,故D項錯誤。9.習近平在講話中強調中國夢歸根結底是人民的夢,堅持人民當家做主,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經之路。下列中國的各項民主制度中最能反映講話主旨的是(B)A.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C.“一國兩制”構想D.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解析: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側重于解決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之間的關系,A與題意不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體現人民的當家做主,故B正確;“一國兩制”構想針對港澳臺,C與題意不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針對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制度,D不符合題意。10.1952年底,新中國憲法起草工作起先啟動,毛澤東擔當憲法起草委員會主席并要求中心委員抽時間閱讀:1936年蘇聯憲法及斯大林報告,1918年蘇俄憲法,羅馬尼亞、波蘭、德國、捷克等國憲法,1913年天壇憲法草案,1923年曹錕憲法,1946年蔣介石憲法,法國1946年憲法。材料表明1954年憲法的制定(D)A.主要受蘇聯憲法的影響B.以資本主義憲法為反面材料C.確立了社會主義的原則D.具有歷史視野和世界眼光解析:材料反映了1954年憲法的制定除了借鑒蘇聯憲法外還借鑒了東歐、法國、德國等國憲法及中國近代憲法,具有橫向的中西結合和縱向的歷史結合,即具有歷史視野和世界眼光,故D正確。11.中共八大指出,當前國內主要沖突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沖突;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快速發展的須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意人民須要的狀況之間的沖突。兩對沖突的實質是(D)A.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沖突B.中華民族與帝國主義的沖突C.國家利益、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沖突D.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的沖突解析:中共八大指出的兩對主要沖突中“人民對于建立先進工業國的要求”與“人民對于經濟文化快速發展的須要”屬于先進的生產關系層面,“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與“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意人民須要的狀況”屬于落后的生產力層面,故中共八大兩對主要沖突的實質是先進的生產關系與落后的生產力之間的沖突,故D項正確。12.藝術創作反映了時代特征,右圖可以干脆用于探討的主題是(B)A.三大改造和“一五”安排 B.經濟建設中的“左”傾思想C.“文化大革命”的歷史 D.鄧小平全面整頓思想解析:圖片信息所指的是“三面紅旗”:1958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總路途、“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是建國初期經濟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失誤,本質上是“左”傾思想的體現。13.某學生搜集了以下相關資料:“一五”安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召開、“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和“文化大革命”。你認為他整理的主題是(B)A.政權鞏固 B.曲折探究C.改革創新 D.盛世華章解析:從題目中涉及的內容來看,既包括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經濟建設的正確探究,如“一五”安排、三大改造和中共八大召開;也包括重大的失誤,如“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和“文化大革命”,因此,他整理的主題是曲折探究。14.右圖是一本殘缺的歷史著作《“×××××”十年史》封面。封面設計者將“歷史”的拼音“Lishi”顛倒設計,以表達某種暗喻。據此推斷,這個“十年”應是(B)A.1956—1966年 B.1966—1976年C.1927—1937年 D.1977—1987年解析:視察圖片以及題干中的“Lishi”顛倒設計,可以聯想到這是一個“顛倒黑白”“是非不分”的時代,應當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5.長沙一市民在家中整理物品時,發覺一張其母親跳“忠”字舞的照片。據其母介紹,當時,為了表達對毛主席的忠誠,她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排練了這個“忠”字舞。據所學學問推斷,該照片拍攝的時間應是(D)A.新中國成立初期 B.三大改造時期C.“大躍進”時期 D.“文化大革命”時期解析:由關鍵信息“為了表達對毛主席的忠誠”結合所學可知,“忠”字舞是“文化大革命”時期個人崇拜的產物。16.新華社電:“這次衛星放射成功,是我國發展空間技術的一個良好開端……給反革命的美帝國主義和社會帝國主義以沉重的打擊,粉碎了他們壟斷空間技術的迷夢。”以下說法錯誤的是(D)A.標記著中國起先進入航天時代B.當時的輿論宣揚帶有深厚的“左”的色調C.打破了美、蘇等國對空間技術的壟斷D.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放射衛星的國家解析:依據材料和所學學問可知,A、B、C三項說法均符合史實;D項說法錯誤,中國是世界上第五個放射衛星的國家。17.1952年至1956年,北大提出的科研項目有100項,1956年至1957年有400項。從1958年8月1日起先算起,只用了40天的時間,科研成果就達到了3406項。材料說明(A)A.科技領域出現“大躍進”B.“雙百”方針推動科技發展C.社會主義制度凸顯優越性D.“向科學進軍”的口號初顯成效解析:依據材料信息“1958年”“只用了40天的時間,科研成果就達到了3406項”,遠遠超出以往的水平,這是受“大躍進”運動影響的結果。B、C、D三項均與此無關,解除。18.1969年,美國總統國家平安事務助理基辛格在年終記者款待會上宣稱:“無視八億人民(中國人民)這一件事,在我們看來就不行能建立和平了……因此,我們打算同他們對話。”材料中的“對話”體現在(C)A.簽訂《朝鮮停戰協議》B.邀請中國參與日內瓦會議C.謀求中美關系正常化D.共建亞太經濟合作組織解析:依據題意,基辛格看到了中國的力氣,主動謀求中美關系正常化,故C項正確。19.1973年起,中國接連加入或重返一些國際體育組織,如國際舉重聯合會、國際賽艇聯合會等,中國體育重新在世界體壇嶄露頭角。這一局面出現的重要因素是(C)A.“左”傾錯誤得到訂正B.起先步入世界外交舞臺C.外交領域實現新突破D.實行全方位的多邊外交解析:1973年中國正處于“文化大革命”十年動亂時期,“左”傾錯誤盛行,故A項錯誤;1954年,新中國首次以世界五大國之一的地位參與日內瓦會議,起先步入世界外交舞臺,故B項錯誤;20世紀70年頭,中國復原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中美關系起先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使外交領域實現新突破,故C項正確;實行全方位的多邊外交是在改革開放新時期,故D項錯誤。20.下面是一本書的部分書目,據此推斷該書的書名是(D)eq\x(\a\al(1.鄰家大哥記憶——中俄關系60年紀事,2.紅旗漫卷西風——中美建交秘聞1972—1978,3.鴨綠江水靜流淌——中朝關系60年紀事,4.香榭麗舍橄欖枝——中法建交始末,5.又見嵐山楓葉紅——中日和平友好條約30年記))A.《鄧小平的全方位外交》B.《兩極格局下的新中國外交》C.《周恩來的外交藝術》D.《新中國60年外交歷程》解析:《新中國60年外交歷程》,涉及1949—2009年的外交努力、成果,能夠涵蓋該書書目中全部信息,故D項正確。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21題20分,第22題20分,共40分)2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材料一:今日下大小事務,皆朕一人親理,無可旁貸。若將要務分任于他人,則斷不行行。所以無論巨細,朕必躬自斷之。——(清)康熙帝材料二:毛澤東說:“民國元年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在那個時期是一個比較好的東西;當然,是不完全的、有缺點的,是資產階級性的,但它帶有革命性、民主性。”材料三:第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國家。其次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54年)(1)依據材料一概括清朝政治體制的特點并指出其弊端。(4分)(2)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怎樣理解《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帶有革命性、民主性”?(4分)(3)依據材料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體現了怎樣的原則?其根本目的是什么?(6分)(4)綜合上述材料,簡要談談你對我國政治制度發展的相識。(6分)答案:(1)特點:皇權至上或君主專制。弊端:易產生政治腐敗,阻礙社會進步。(2)革命性和民主性:從法律上徹底否定了君主專制制度;確立了民主共和制。(3)原則:人民民主原則和社會主義原則。根本目的:保證人民當家做主。(4)相識:從專制到民主;在探究中不斷發展完善;必需符合本國國情;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人民才能當家做主。解析:第(1)題,第一小問,材料一反映的是皇權至上的政治制度,其次小問學生答出該制度弊端即可。第(2)題,依據題目要求“革命性、民主性”,結合《臨時約法》的意義回答即可。第(3)題,第一小問學生從材料中“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概括,其次小問學生答出本質目的是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第(4)題屬于開放性試題,學生圍圍著從專制到民主、符合國情等進行論述即可。2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現代化”一詞作為一個新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