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版PEP七年級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1頁
2025年人教版PEP七年級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2頁
2025年人教版PEP七年級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3頁
2025年人教版PEP七年級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4頁
2025年人教版PEP七年級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人教版PEP七年級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六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6題,共12分)1、張老師在介紹宋朝市民生活的講座中多次提及當時的娛樂場所。他提及的娛樂場所應該是A.茶館B.瓦舍C.戲院D.酒店2、有人說:“2000年前,絲綢是中國的名片;1000年前,瓷器是中國的名片;500年前,茶葉是中國的名片”。其中與“絲綢是中國的名片”有關的歷史事件是()A.張騫通西域B.商鞅變法C.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D.江南的開發3、“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骨無辜鑄佞(nìng)臣”。對聯中“忠骨”指的是誰()A.鄭成功B.岳飛C.戚繼光D.左宗棠4、【題文】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

(1)把中國文化傳到西方(2)宣揚國威(3)加強與海外聯系(4)到達非洲東海岸、紅海沿岸(5)促進南洋的開發A.(1)(2)(3)B.(2)(3)(4)C.(3)(4)(5)D.(2)(3)5、奠定了三國鼎立局面形成基礎的戰役是A.巨鹿之戰B.官渡之戰C.淝水之戰D.赤壁之戰6、19、下列連線錯誤的是()A.阿保機—遼B.阿骨打—金C.元昊—西夏D.成吉思汗—元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共8題,共16分)7、“四大發明“是古代中國對世界文明發展的貢獻,其中出自宋代的兩項發明是:______、______。8、宋朝把中央集權強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權大大加強。______(判斷對錯)9、安史之亂,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導致了唐朝的滅亡。______(判斷對錯)10、戰國時期;我國開始出現鐵農具。

判斷:______;改正______。11、賈思勰撰寫的《______》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祖沖之創制的《______》是當時最先進的歷法。12、【題文】思想解放是社會改革開放的先導;先進的思想推動社會進步,落后的思想阻礙社會進步。辨別下列史實的正誤。在提前括號內正確的寫“對”錯誤的寫“錯”,并加以改正。

(1)“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商鞅這一治國主張代表了諸子百家中縱橫家的觀點。

【】改正:

(2)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理論成果;在中共七大上成為黨的思想。

【】改正:

(3)著有《農政全書》;提出農業是立國之本主張的人是賈思勰。

【】改正:

(4)“我不想變成上帝.屬于人的那種光榮對于我就是足夠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凡人的幸福。”這句話體現了人文主義思想。

【】改正:13、公元前27年;凱撒實行元首制,實際上成了羅馬第一個皇帝,羅馬進入帝國時期.

錯誤:______;

訂正:______.14、南北朝時期最著名的石窟有山西大同的云岡石窟和河南洛陽的______石窟。評卷人得分三、判斷題(共8題,共16分)15、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其《馬可·波羅行紀》中寫到:“外國巨價異物及百物之輸入此城者,世界諸城無能與比。”這里說的“此城”是指臨安。16、“仁”的思想源于孟子,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7、唐都長安既是當時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會。______(判斷對錯)18、(請你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長平之戰,桂陵之戰,城濮之戰都是發生在戰國時期的著名戰役。19、公元前2070年禹的兒子啟建立了黃河流域的第一個國家──夏。()20、公元前1600年,武王與商軍在牧野決戰,商軍倒戈,周軍占領商朝,商朝滅亡。T.正確F.錯誤21、三過家門而不入的主人公是鯀。______(判斷對錯)22、公元前256年,秦國蜀郡郡守李冰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一座綜合性的水利樞紐,發揮出了防洪、灌溉、水運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后,成都平原成為沃野,被稱為“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天府之國”。______(判斷對錯)評卷人得分四、材料題(共1題,共7分)23、根據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戰國初期,關東各國對秦十分鄙視,《史記?秦本紀》記載:“秦僻在雍州,不與中國諸侯之會盟,夷翟遇之”。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即位后的秦孝公任命商鞅為左庶長,在秦國全面推行新法。秦國經過商鞅的變法,迅速發展起來。《史記?商君列傳》記載:“行之十年,秦民大悅。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于公戰,怯于私斗,鄉邑大治”。秦國建立了井然的社會秩序,收到富國強兵的效果之后,隨之展開了一系列對外戰爭。——節選《中國古代史》(1)根據上述材料,指出商鞅變法的目的?(2)閱讀以上材料提煉一個觀點,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評卷人得分五、識圖題(共4題,共28分)24、閱讀下列圖片請回答:

(1)結合圖片和所學知識回答,和兩宋并立的少數民族政權各有哪些?

(2)遼與北宋、西夏與北宋以及金與南宋之間的議和的內容有什么相似之處?

(3)從圖一到圖二說明政權關系發生了哪些變化?

(4)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兩宋時期民族關系有何特點?舉例說明25、下面四幅圖片人物是戰國時期思想家,觀看圖片并閱讀相關文字介紹,回答問題。

圖一:墨子,墨家的創始人,代表作《墨子》。他主張“兼愛”“非攻”。要求人們互愛互利,反對各國相互攻伐兼并、殘害生命。他還提出要選賢能的人治理國家,并批判貴族的奢侈生活,提倡節儉。圖二:孟子,戰國時期的儒家代表,代表作《孟子》。孟子主張實行“仁政”,要求統治者不要過分盤剝人民;還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認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并反對一切非正義的戰爭。圖三:莊子,道家學派代表,代表作《莊子》。他發展老子的思想,主張“道法自然”,認為大自然是一個整體,不能加以分割和破壞,人應該與自然和諧發展。強調治國要順應自然和民心。人生應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獨立的人格。圖四:韓非子,法家學派代表,代表作《韓非子》。他主張實行“法治”,反對空談仁義,強調以法治國,樹立君主的權威,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當時,各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聚眾講學,研討學術,著書立說。他們提出各種政治主張和治國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學說解決社會問題。各學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觀點不同,學派之間展開激烈的辯論,相互抨擊;同時又相互影響,取長補短。(1)從圖片和文字介紹中,你能獲得哪些歷史信息?(寫出三點即可)信息點一:____________信息點二:____________信息點三:____________(2)圖文介紹反映出戰國時期出現了怎樣的局面?26、兩幅圖是我國原始農耕時代的兩種房屋樣式,仔細觀察后回答問題。

(1)你知道圖1是什么房屋樣式嗎?房子的建造者是我國哪一原始居民?

(2)你知道圖2是什么房屋樣式嗎?我國的哪一原始居民住在里面?

(3)如果你有可能到圖1所示的房屋里去做客,能夠吃到的主食是什么?如果到圖2所示的房屋里做客,能夠吃到的主食又是什么?27、識讀下列圖片

圖1圖2工匠制作青銅器想象圖。

請回答:(1)圖1的名稱是什么?

(2)這一文物的出土地由此得名“鼎都”,你知道這一文物的出土地點嗎?

(3)根據所學知識并結合兩幅圖片,想一想青銅器在這一時期有何特點。評卷人得分六、簡答題(共4題,共40分)28、請分別回答兩漢時、魏晉南北朝時的選官制度。隋朝科舉制產生的標志及其特征。29、A.退避三舍B.問鼎中原C.圍魏救趙。

D.魚腹丹書E.破釜沉舟F.指鹿為馬。

3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8分)“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李白(1)秦王是指誰?(1分)(2)材料贊揚了秦王的什么功績?(2分)(3)秦王鞏固統一的措施有哪些?(5分)31、唐朝前期,經濟發展迅速,社會呈現繁榮景象。農業方面發明并推廣了一些重要的生產工具。請列舉唐代發明并推廣的農業生產工具兩件。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6題,共12分)1、B【分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宋朝的社會文化生活的準確識記,解題時抓住“宋朝市民”“娛樂場所”,據此可以推斷除濕瓦舍,依據已學知識可知由于城市的繁榮,宋代市民階層不斷擴大,隨之市民的文化生活也豐富起來,瓦舍應運而生。故選B。考點: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下冊·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瓦舍【解析】【答案】B2、A【分析】根據所學可知;漢武帝統治時期,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開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強了漢朝與西域各國的聯系,為后來絲綢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中國的絲綢成為絲綢之路上“中國的名片”。故與“絲綢是中國的名片”有關的歷史事件是張騫通西域。

故選:A。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張騫出使西域的相關內容。

解答本題注意識記絲綢之路開辟的意義。【解析】A3、B【分析】“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歌頌的是岳飛抗金的功績,詩中的“忠骨”指的是岳飛,“佞臣”指的是秦檜夫婦。

故選:B。

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岳飛抗金的相關內容;應重點掌握岳飛抗金的歷史。

解答此題要牢記岳飛抗金的史實及課本中岳飛墓前的對聯內容。【解析】B4、D【分析】【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考察學生對鄭和下西洋目的的認識;結合所學知識,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為了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系,也是為了宣揚國威,因此(1)(4)(5)不符合題意,排除,本題選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察學生對中外航海活動的分析對比能力,鄭和下西洋時間之長、規模之大、范圍之廣都是空前的。對發展中國與亞洲各國家政治、經濟和文化上友好關系,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新航路開辟后使世界連接為一個整體,是世界被發現的時代,同學們要對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開辟的時間,規模,意義和影響進行分析比對,特別要注意和西歐早期的殖民擴張進行對比,以區分它們之間的根本不同。【解析】【答案】D5、D【分析】本題考查赤壁之戰的相關內容。巨鹿之戰的雙方是秦軍和項羽軍隊,官渡之戰的雙方是曹操和袁紹,淝水之戰的雙方是前秦和東晉。奠定三國鼎立局面基礎的是赤壁之戰。故選D。【解析】D6、D【分析】本題考查對遼、金、西夏、元朝建立者的識記。916年,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遼);1115年,女真族杰出首領完顏阿骨打建立金;1038年,黨項族的杰出首領元昊建立西夏;1271年,忽必烈改蒙古國號為元,正是建立元朝,成吉思汗統一蒙古。由此分析,D連線錯誤,符合題意,可以排除ABC。故選D。【解析】D二、填空題(共8題,共16分)7、略

【分析】我國的四大發明是:造紙術;火藥、指南針和印刷術.北宋時;制成了指南針,并開始用于航海事業.南宋時指南針廣泛用于航海,還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為后來歐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動創造了條件.北宋畢昇用黏土做成陶活字,用來排版發明的活字印刷術,這種方法既經濟,又省時,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

故答案為:

指南針;活字印刷術.

本題主要考查北宋時期出現的指南針和活字印刷術.

本題以指南針和印刷術為依托,考查學生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我國的四大發明.【解析】指南針;活字印刷術8、略

【分析】宋太祖首先在軍事上解除禁軍將領的兵權;牢牢地控制軍隊,并控制對軍隊的調動,使禁軍將領有握兵之重而無發兵之權;經常調換軍隊將領,使兵不識將,將不專兵;在中央,宋太祖為防止宰相權力過大,采取分化事權的辦法,削弱相權;宋朝宰相往往不止一人,宰相之下設若干副宰相,并設立多重機構,分割相權。在地方,為加強控制,派文臣擔任各地州縣的長官,實施三年一換的制度,還在各州府設立通判,以分知州的權力;下令取消節度使收稅的權力,稅收由中央掌控,后來又在地方設置轉運使,把地方財賦收歸中央。通過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權強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權大大加強。宋朝把中央集權強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權大大加強,這個表述是正確的。

故答案為:

√。

本題考查了宋朝強化中央集權。宋朝把中央集權強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權大大加強。

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的具體措施和影響。【解析】√9、略

【分析】安史之亂持續八年之久;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尤其是北方地區遭到浩劫;唐朝的國勢由盛轉衰;唐朝中央權力衰微,安史舊將和內地節度使權勢加大,逐漸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唐朝后期,統治腐朽,宦官專權,藩鎮割據的態勢越來越嚴重,中央已無力控制藩鎮.人民賦稅沉重,生活困苦,又遇到連年的災荒,爆發了大規模的起義.起義軍在黃巢的領導下,攻入長安,建立政權,給唐朝統治以致命的打擊.原為將領的朱溫與其他藩鎮聯合鎮壓了黃巢起義.907年,朱溫建立后梁政權,唐朝滅亡.安史之亂導致了唐朝的滅亡的表述是錯誤的.

故答案為:×.

本題考查了安史之亂.開元末年之后;唐玄宗追求享樂,任人唯親,朝廷日趨腐敗.

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安史之亂的影響.【解析】×10、略

【分析】春秋時期;我國開始出現鐵農具,到戰國時,鐵農具使用范圍擴大,鐵農具和牛耕的推廣,使土地利用率和農作物的產量顯著提高.

故答案為:

×;把戰國時期改為春秋時期.

本題以我國開始出現鐵農具為切入點;主要考查其出現的時期.

本題主要考查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判斷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的相關史實.【解析】×;把戰國時期改為春秋時期11、齊民要術綴術【分析】北朝的賈思勰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農學家;著有《齊民要術》,這是我國現存第一部完整的農業科學著作,在世界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祖沖之是我國南朝宋;齊之際著名的數學家,科學家。其主要貢獻在數學、天文歷法和機械三方面。在數學方面,他寫了《綴術》一書,祖沖之算出圓周率的數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相當于精確到小數第7位,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成就。比歐洲人早了約1000年。

故答案為:

齊民要術;綴術。

本題主要考查賈思勰的《齊民要術》;祖沖之的《綴術》的相關史實。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賈思勰的《齊民要術》、祖沖之的《綴術》的相關史實。【解析】齊民要術綴術12、略

【分析】【解析】

試題分析:(1)結合所學可知;商鞅的變法思想體現了諸子百家中法家的思想,其變法內容中如編制戶口,加強刑罰,建立縣制等都體現出中央集權的思想。故應將縱橫家改為法家。

(2)本題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改正。在1945年的中共七大上;毛澤東思想被定為黨的指導思想;1992年的中共十五大上鄧小平理論被定為新時期黨的指導思想。

(3)賈思勰的著作為《齊民要術》;總結了我國北方勞動人民的生產經驗,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業科學著作。《農政全書》的作者為我國明朝時期的徐光啟。

(4)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藝復興的理解。文藝復興是一場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其核心是人文主義。故本題是正確的。

考點: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上冊·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中華文化的勃興【解析】【答案】(1)錯將“縱橫家”改為“法家”

(2)錯將“鄧小平理論”改為“毛澤東思想”或將“七大”改為“十五大”

(3)錯將“賈思勰”改為“徐光啟”

(4)√13、略

【分析】公元前27年;屋大維建立了羅馬帝國,獨攬國家大權,稱為元首.屋大維是歷史上的第一位“元首”.羅馬帝國在屋大維統治下,發動多次侵略戰爭,疆域不斷擴大,公元2世紀,羅馬成為地跨歐;亞、非的大帝國,地中海成為它的內湖.不是凱撒建立的羅馬帝國.

故答案為:

錯誤:凱撒:改正:屋大維.

本題考查羅馬帝國的建立.識記羅馬帝國建立的歷史人物.

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能力,準確掌握教材基礎知識即可作答.【解析】凱撒;屋大維14、龍門【分析】南北朝時期最著名的石窟有山西大同的云岡石窟和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為了宣傳佛教;北朝的統治者令人在許多地方劈山削崖,開鑿石窟,雕造佛像,為后人留下了精湛而輝煌的石窟藝術。山西大同的云岡石窟和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是著名的兩大石窟。這些宏偉精巧的雕像,繼承了秦漢以來的造型藝術的傳統風格,同時吸收了佛教藝術的優點,是中外文化交融的產物。

故答案為:

龍門。

本題考查了石窟藝術。石窟藝術是中外文化交融的產物。

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山西大同的云岡石窟和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解析】龍門三、判斷題(共8題,共16分)15、×【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馬可波羅的史實。元朝時,馬可波羅曾來到中國大都,不是臨安。【解析】【答案】錯16、×【分析】本題考查孔子的思想主張。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論語·衛靈公》,是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而不是孟子的。意思是: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強加給別人。故本題說法錯誤,故選F。【解析】F17、√【分析】唐長安城內分為坊和市;分別是居民的住宅區和商業區;唐都長安規劃整齊,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北的大明宮含元殿,氣勢宏偉,富麗堂皇。它既是當時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故答案為:√。

本題以唐朝的都城長安為切入點;考查的是盛唐的社會氣象。

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盛唐社會氣象的相關知識點。【解析】√18、×【分析】【分析】戰國時期;各國之間戰爭較春秋時期更為頻繁,發生于這一時期的的著名戰役有:桂陵之戰;馬陵之戰和長平之戰等,而城濮之戰發生于公元前7世紀后期的春秋時期,是晉楚之間的爭霸戰爭。故本題城濮之戰錯誤。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發生于戰國時期的著名戰役。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春秋戰國的紛爭19、×【分析】【分析】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定都陽城,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故答案為:錯誤。

【點評】本題考查夏朝。本題主要考查夏朝的建立。考查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能力。20、×【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學生對牧野之戰相關知識的掌握。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發動了牧野之戰,周武王聯軍與商朝軍隊在牧野進行的決戰。牧野之戰終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確立了西周王朝的統治,為西周時期禮樂文明的全面興盛開辟了道路。所以本題錯誤。故選F。【解析】F21、×【分析】大禹治水非常專心;據說他在外黃河水患13年,三次經過自己家的大門,也顧不上回家看看。這反映了大禹持之以恒的優秀品質。也因此演化出一個成語:三過家門而不入。舜年老時,采用禪讓制把部落聯盟首領的位置讓給治水有功的禹。

故答案為:

×。

本題考查傳說中的英雄人物的名字;要把握大禹的貢獻。

本題考查學生對傳說中人物名字的準確識記能力。注意掌握大禹治水的傳說。【解析】×22、√【分析】都江堰修筑前;岷江水患不斷,成都平原旱澇無常。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筑了都江堰。都江堰是一座綜合性的水利樞紐,發揮出防洪;灌溉、水運等多方面的作用。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成為沃野,被稱為“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天府之國”。2200多年來,都江堰一直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故題干表述正確。

故答案為:√。

本題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相關史實。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相關史實。【解析】√四、材料題(共1題,共7分)23、略

【分析】(1)本題考查商鞅變法。根據上述材料,商鞅變法的目的富國強兵。(2)本題考查學生的概括能力。根據本題材料內容可知,改革是強國之路。改革是實現國家富強的重要途徑。成功的改革能使國家強大起來。改革要是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秦國通過商鞅變法,封建制度在秦國確立,促進封建經濟的發展,加強軍隊的戰斗力,使秦國很快成為戰國七雄中最富強的國家,為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要把變法放在當時特定的歷史環境中;采用生產力標準和實踐標準;看變法(改革)是否順應歷史發展潮流,推動社會的發展。【解析】(1)富國強兵(2)觀點:改革是強國之路。改革是實現國家富強的重要途徑。成功的改革能使國家強大起來。改革要是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五、識圖題(共4題,共28分)24、略

【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了和兩宋并立的少數民族政權。結合圖片和所學知識,10世紀初,契丹族首領阿保機建立遼政權;960年,趙匡胤建立北宋;11世紀前期,黨項族首領元昊建立西夏;12世紀初期,女真首領阿骨打建立金政權;金先滅遼,又于1127年滅北宋,同年,南宋建立。1206年,蒙古國建立。因此,與北宋并立的少數民族政權有:遼、西夏和金。與南宋并立的少數民族政權有:西夏、金和蒙古政權。(2)本題主要考查了遼與北宋、西夏與北宋以及金與南宋之間的議和的內容的相似之處。根據所學知識,遼與北宋議和,遼朝撤兵,宋朝給遼歲幣;西夏與北宋議和,元昊向宋稱臣,宋給西夏歲幣;金與南宋議和,南宋向金稱臣,并給金歲幣,雙方以淮水至大散關一線劃定分界線。故遼與北宋、西夏與北宋以及金與南宋之間的議和的內容的相似之處是宋送歲幣。(3)本題主要考查了從圖一到圖二政權關系的變化。通過觀察兩幅圖片并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得出遼政權被金政權滅亡,北宋滅亡,南宋開始。(4)本題主要考查了兩宋時期民族關系的特點。根據所學知識,民族政權并立存在,宋、遼、西夏、金、蒙古,各族政權相繼建立。和戰交替,有戰有和,和為主流,兩宋政權多次同少數民族政權交兵,但最終以“歲幣”等方式換取和平,形成和議局面。兩宋時期與少數民族政權有三次“和議”活動:遼宋“和議”——澶淵之盟、北宋和西夏“和議”、南宋和金的“和議”。戰爭有南宋與金之間的郾城大戰等。【解析】(1)與北宋并立的少數民族政權有:遼;西夏和金。與南宋并立的少數民族政權有:西夏、金和蒙古政權。

(2)宋送歲幣。(3)遼被金滅亡;北宋滅亡,南宋開始。

(4)有戰有和,和為主流。如澶淵之盟、郾城大戰。25、略

【分析】(1)本題考查百家爭鳴。根據本題圖片和文字內容可知,我們獲得如下信息,如歷史時期,他們都屬于戰國時期;他們都是著名的思想家,并且形成了不同的學派,提出了不同的治國主張;他們有自己的代表作品等內容。(2)本題考查百家爭鳴。春秋戰國時期,社會急劇變化,許多問題亟待解決,各學派紛紛著書立說,發表意見,并相互辯論,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學術繁榮局面。【解析】(1)可從歷史時期、思想家、學派、代表作、政治主張、治國方略等方面回答。(寫出其中任意三點即可)

(2)百家爭鳴

26、略

【分析】(1)本題考查半坡居民生活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識讀圖片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所學可知:圖1房子為半地穴圓形房屋,為半坡居民建造,適合北方寒冷干燥的氣候,起到防風、保暖的作用。故為:半地穴式圓形房屋;半坡居民。(2)本題考查河姆渡居民生活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識讀圖片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所學可知:圖2為干欄式房屋,為河姆渡居民建造,適合南方多雨、潮濕的環境。能夠通風、防潮。故為:干欄式建筑,河姆渡人。(3)本題考查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培植的農作物的相關知識。根據所學可知:半坡居民培植了粟,河姆渡居民培植了水稻。我國也是最早種植粟和水稻的國家。所以去圖1半坡居民房屋里可以吃到粟,去圖2河姆渡居民房屋里可以吃到水稻。【解析】(1)半地穴式圓形房屋;半坡居民(人)。(2)干欄式建筑;河姆渡人(居民)。(3)粟;水稻。27、略

【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青銅器的相關史實。中國古代的青銅技術產生和發展于夏、商時期,晚商至西周時期,逐步走向鼎盛。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是目前我國已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是商王權力的象征。題中圖1就是出土于殷墟(河南安陽)的司母戊鼎。(2)本題考查的是司母戊鼎的相關史實。殷墟(河南安陽)出土的司母戊鼎是目前我國已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是商王權力的象征。(3)本題考查的是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從圖2可知:當時青銅鑄造業的規模宏大。從圖1可知:青銅器的工藝高超精美。從所學知識可知:當時青銅器的種類繁多。總之,當時中國的青銅器鑄造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解析】(1)司母戊鼎。(2)安陽(殷墟)。(3)規模大、品種多、工藝精美。六、簡答題(共4題,共40分)28、略

【分析】

本題考查的是古代中國的選管制度;明確兩漢時;魏晉南北朝時的選官制度和隋朝科舉制產生的標志及其特征.

解答本題注意將歷史上同類知識和相似知識進行前后聯系,概括歸納,分析比較.【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先秦時期選官制度為世官制度;戰國時期,軍功爵制度;兩漢時期的選官制度是察舉制;魏晉南北朝時的選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度.隋唐以后到清朝時期,是科舉制度.隋文帝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選拔官員,到隋煬帝時,設進士科,科舉制正式形成.科舉制的基本特征是分科考試;擇優錄取、公平公正.

故答案為:

兩漢:察舉制;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度;隋煬帝時,設進士科;分科考試、擇優錄取、公平公正.29、(1)春秋晚期魯國人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提出“仁”的學說,主張“愛人”,要求統治者體察民情,愛惜民力,“為政以德”,以“禮”成為行為規范,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學說記錄在《道德經》里。老子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善于從正反兩方面思考問題,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儒家在戰國時期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提出“春秋無義戰”,籠統地反對一切戰爭。要求統治者用“仁政”治國,輕徭薄賦;主張不要過分捕撈魚鱉,要按時令進山伐樹,自然資源得以持續利用,符合當今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思想。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和“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觀念。戰國時期道家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莊子主張治理國家要順其自然,“無為而治”,認為人應該和自然和諧發展,他批評孔子在魯國想要恢復西周制度的做法,就是陸地上推船,勞而無功。墨家的創始人是戰國時期的墨子,他主張“兼愛”(希望人們互助互愛)和“非攻”(反對侵略戰爭,支持正義戰爭),符合今天構建和諧世界的思想。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戰國末期的韓非,他主張改革,提倡法治。他提出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深受秦國國君的賞識。

(2)城濮之戰時;晉楚兩軍相遇在中原戰場上。決戰前,晉軍以報答楚王為名,“退避三舍”,駐軍城濮,巧妙地避開了楚軍鋒芒,誘敵深入,大敗楚軍。楚莊王問鼎中原,傳說古代夏禹鑄造九鼎,代表九州,作為國家權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為傳國重器,為得天下者所據有。春秋時楚莊王北伐,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詢問九鼎的重量,大有奪取周朝天下之勢。戰國時(公元前353年)魏國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國求救于齊國。齊將田忌、孫臏率軍救趙,趁魏國都城兵力空虛,引兵直攻魏國。魏軍回救,齊軍乘其疲憊,于中途大敗魏軍,遂解趙圍。破釜沉舟反映的是公元前207年,項羽的起義軍與秦將章邯率領的秦軍主力部隊在巨鹿展開大戰;項羽不畏強敵,引兵渡漳水。渡河后,項羽命令全軍:“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最終巨鹿一戰,項羽大破秦軍主力。魚腹丹書是選自《史記》中《陳涉世家》里的,在魚肚子里裝上丹書,一種收買人心的迷信做法,在大澤鄉起義里有記載。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指鹿為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于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

故答案為:

(1)

。人物老子孔子莊子孟子韓非墨子思想BAECFD(2)

。人物孫臏楚莊王晉文公陳勝吳廣項羽趙高成語CBADEF【分析】

(1)本題考查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及主張。

(2)本題考查的是相關人物與成語。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及主張和歷史上相關人物與成語。【解析】【小題1】(1)春秋晚期魯國人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提出“仁”的學說,主張“愛人”,要求統治者體察民情,愛惜民力,“為政以德”,以“禮”成為行為規范,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學說記錄在《道德經》里。老子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善于從正反兩方面思考問題,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儒家在戰國時期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提出“春秋無義戰”,籠統地反對一切戰爭。要求統治者用“仁政”治國,輕徭薄賦;主張不要過分捕撈魚鱉,要按時令進山伐樹,自然資源得以持續利用,符合當今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思想。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和“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觀念。戰國時期道家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莊子主張治理國家要順其自然,“無為而治”,認為人應該和自然和諧發展,他批評孔子在魯國想要恢復西周制度的做法,就是陸地上推船,勞而無功。墨家的創始人是戰國時期的墨子,他主張“兼愛”(希望人們互助互愛)和“非攻”(反對侵略戰爭,支持正義戰爭),符合今天構建和諧世界的思想。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戰國末期的韓非,他主張改革,提倡法治。他提出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深受秦國國君的賞識。

(2)城濮之戰時;晉楚兩軍相遇在中原戰場上。決戰前,晉軍以報答楚王為名,“退避三舍”,駐軍城濮,巧妙地避開了楚軍鋒芒,誘敵深入,大敗楚軍。楚莊王問鼎中原,傳說古代夏禹鑄造九鼎,代表九州,作為國家權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為傳國重器,為得天下者所據有。春秋時楚莊王北伐,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詢問九鼎的重量,大有奪取周朝天下之勢。戰國時(公元前353年)魏國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國求救于齊國。齊將田忌、孫臏率軍救趙,趁魏國都城兵力空虛,引兵直攻魏國。魏軍回救,齊軍乘其疲憊,于中途大敗魏軍,遂解趙圍。破釜沉舟反映的是公元前207年,項羽的起義軍與秦將章邯率領的秦軍主力部隊在巨鹿展開大戰;項羽不畏強敵,引兵渡漳水。渡河后,項羽命令全軍:“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最終巨鹿一戰,項羽大破秦軍主力。魚腹丹書是選自《史記》中《陳涉世家》里的,在魚肚子里裝上丹書,一種收買人心的迷信做法,在大澤鄉起義里有記載。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指鹿為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于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

故答案為:

(1)

。。人物老子孔子莊子孟子韓非墨子思想BAECFD(2)

。人物孫臏楚莊王晉文公陳勝吳廣項羽趙高成語CBADEF【小題2】30、略

【分析】試題分析:(1)本題的回答要建立在對材料的解讀的基礎之上。分析材料,詩詞描寫的是秦的統一。結合所學,自商鞅變法之后,秦國逐漸成為戰國時期最為強大的國家,長平之戰后,六國再也無力抵御秦國的攻勢。公元前221年,秦國統一六國,建立秦朝,秦王嬴政自稱始皇帝。(2)分析材料,“六合”指的是上、下和東、西、南、北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秦王掃六合”指秦王嬴政橫掃天下,統一六國之意。結合所學,公元前230年——前221年,秦國先后滅掉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完成了統一。(3)秦統一六國之后,建立起中央集權制度,確立了我國兩千多年王朝統治的基本體制。在政治上,廢分封、立郡縣,建立起中央集權統治;在經濟上,統一貨幣和度量衡、車軌;在文化上,統一文字;在軍事上,修筑長城,抵御匈奴;在思想上,焚書坑儒。考點: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上冊·統一國家的建立?“秦王掃六合”【解析】【答案】(1)秦始皇或者嬴政(2)統一六國或統一天下(3)政治上:創立中央集權制經濟上: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文化上:統一文字思想上:焚書坑儒軍事上:擊匈奴,修長城修靈渠31、(1)唐朝已經用分科考試選拔人才;這是科舉制;這種制度正式確立的標志是進士科的設立;在武則天統治時期,完善了科舉制度,創立了殿試制度。為了改變魏晉以來選拔人才的弊端,隋文帝開始用分科考試的辦法選拔官員,而隋煬帝時期正式創立進士科,這標志著科舉制度的誕生,科舉制對后世影響深遠。唐朝時,唐太宗重視人才的培養和選拔,擴充國學的規模,擴建學舍,增加學員。武則天大力提倡科舉,增設殿試和武舉。

(2)唐太宗統治時;之所以出現政治比較清明的盛世景象,與他廣開言路;善于納諫是分不開的他重用的一位敢于直言進諫的大臣是魏征;唐太宗時期的統治被稱為貞觀之治。唐太宗注意任用賢才和虛心納諫,他任命富于謀略的房玄齡和善斷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稱“房謀杜斷”,他還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魏征前后向他進諫二百多次,是最著名的諫臣,受到唐太宗的器重。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訓,知人善任,虛心納諫,經濟上輕徭薄賦,發展生產,改善民族關系,積極對外交往,在位20余年,政治清明,經濟發展,史稱“貞觀之治”。

(3)唐太宗說“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這體現了他開明的民族政策;如:文成公主入藏(或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聯姻)。唐太宗實行以較開明的民族政策,贏得各族的擁戴。北方各族和西域的首領來到長安,尊奉他為各族的“天可汗”,唐朝通過和親;冊封少數民族首領、在邊疆地區設置機構、任用少數民族貴族為官等方式加強與少數民族關系。如唐朝初年,唐太宗派大臣護送文成公主入藏與吐蕃贊普松贊干布成婚,促進了漢藏兩族友好關系的發展,維護了和平,密切了雙方經濟文化交流。

(4)唐朝時實行對外開放政策中外友好往來比較頻繁;如:遣唐使來華,玄奘西行,鑒真東渡。隋唐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