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部分重點高中2024-2025學年高一12月四校聯考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1頁
浙江省部分重點高中2024-2025學年高一12月四校聯考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2頁
浙江省部分重點高中2024-2025學年高一12月四校聯考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3頁
浙江省部分重點高中2024-2025學年高一12月四校聯考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4頁
浙江省部分重點高中2024-2025學年高一12月四校聯考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浙江省部分重點高中2024—2025學年高一12月四校聯考語文試題考生須知:1.本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2.答題前,在答題卷指定區域填寫班級、姓名、考場、座位號及準考證號(填涂);3.所有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卷上,寫在試卷上無效。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

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司空圖《詩品》之“品”指詩的不同風貌。《詩品》雖分二十四品,卻并不分辨高下優劣,顯示等級差別,各品之間是平等的?!对娖贰返摹捌贰弊趾x,與謝赫、鐘嶸等人不盡相同,是指“品格”的意思,即是詩歌的藝術境界。二十四詩品就是二十四種不同藝術風貌的詩歌境界。清代性靈說的袁枚在《續詩品》序中說他很喜歡《詩品》,但是“惜其只標妙境,未寫苦心,為若干首續之”。其實,《二十四詩品》中也并非完全沒有講到創造詩歌意境的“苦心”,不過,重點是描繪詩境?!对娖贰返拿恳黄范际且栽姼璧男问絹砻枥L詩境的特點,這也是一種很特殊的文學批評方法?!对娖贰匪枥L的二十四種不同的詩境在思想內容和藝術表現方面,都有共同的特征。它們都是老莊的精神境界和理想人格在具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詩歌意境中之體現。二十四詩品在藝術風格上雖然是不同的,但每一品詩境都很充分地體現著老莊虛靜恬淡、超塵拔俗的精神與理想人格。例如《沖淡》一品云:“素處以默,妙機其微。飲之太和,獨鶴與飛。猶之惠風,荏苒在衣。閱音修篁,美曰載歸。遇之匪深,即之愈稀。脫有形似,握手已違。”平素處世靜默,棄絕功名利祿,胸中無“機心”,身不纏“機事”,和自然相契,與造化合一。《高古》一品中描寫的“畸人”,《自然》一品中描寫的“幽人”,《飄逸》一品中描寫的“高人”,也都有與沖淡之人類似的精神品格?!秾嵕场吩疲骸昂龇暧娜?,如見道心。情澗之曲,碧松之陰。一客荷樵,一客聽琴。遇之自天,泠然希音。”“實境”本來是很現實的,但是,《詩品》的“實境”只是具體景物構成的詩境是現實的,而其中所體現的精神和理想人格,則是超乎現實之上的,是一種非常人所有的理想境界?!对娖贰分兴鑼懙倪@種老莊的精神和理想人格,貫穿在二十四種不同的詩境之中,就其超然物外、清靜寡欲這一主要特征來說,與佛教哲學所提倡的精神境界是一致的?!对娖贰分兴枥L的不同風貌的二十四種詩境,從藝術方面來看,也都有其共同之處,這就是司空圖在《與極浦書》中所概括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這種詩歌意境的美學特征,例如《典雅》一品寫道:“玉壺買春,賞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鳥相逐,眠琴綠陰,上有飛瀑。落花無言,人淡如菊,書之歲華,其曰可讀。”這一品寫得很美:幽靜肅穆的修竹林中,“佳士”正坐在茅屋里酌酒賞雨。俄頃雨止,天空放晴,鳥兒歡逐,瀑布飛濺。“佳士”酒酣,眠琴于綠蔭之下,如陶淵明之撫無弦琴,不必有琴音而自有琴趣。“佳士”亦如“幽人”“高人”一般,具有沖和淡遠的精神境界,不過更突出了其典雅的風姿而已。作者描寫的這個“高韻古色”情景,使讀者產生了對“佳士”神韻的無窮遐想,他對世俗的一切紛擾早已棄絕,心與道契而順乎天然,故無憂無慮、瀟灑自如。這種具有耐人尋味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詩歌意境,才會使讀者感受到“味在咸酸之外”的“醇美”。(摘自張少康《司空圖論詩歌的“味外之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材料二如何理解“意象”與“意境”的關系及語義內涵?有一種看法是將“意象”看成是“意境”的材料,認為“意象”與“意境”的關系是局部與整體、材料與結構的關系。最早,袁行霈認為“意境的范圍比較大,通常指整首詩,幾句詩,或一句詩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只不過是構成詩歌意境的一些具體的、細小的單位”。古風大體大致也持這樣的看法。他認為,“象”,即物象,指單個自然景物;“境”,即眾象,指由多個自然景物所構成的藝術形象?!耙庀蟆笔侵浮耙狻迸c“象”的統一,即由主體之意(或情)與一個單純的自然景象(或景物)合構而成;“意境”是指“意”與“境”的統一,即由主體之意(或情)與若干個自然景象(或景物)合構而成。這些表述主要是從詩歌本文結構立場上看待“意象”與“意境”的區分。另一種看法則不然,它注意到從中國傳統美學的審美意識和審美經驗的高度把握二者的區分。比如,陳伯海認為,“意象”與“意境”之間更重要的差異不是局部與整體,而是象外與象內的界分,“意境”亦可以看成是“在意象的基礎上向著整體化與超越化的生成”。葉朗則認為,近代以來,很多人是在“意象”(即“情”“景”交融)的意義上理解和使用“意境”這一概念,這樣的理解,一方面看是正確的,因為任何藝術的本體都是“意象”,“意境”并不是和“意象”不同的另一種藝術本體。但是從另一方面說,“意境”是“意象”,但并不是任何“意象”都是“意境”,“意境”除了“意象”的一般規定性(如情景交融)之外,還有自己的特殊性。從審美活動的角度看就是,“所謂‘意境’,就是超越具體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場景,進入到無限的時間和空間,從而對整個人生、歷史、宇宙獲得一種哲理性的感受和領悟”,“‘意境’是‘意象’中最富于形而上意味的一種類型”。他的看法,可謂準確把握了“意境”審美內涵。(摘自毛宣國《意象與形象、物象、意境》)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

司空圖《詩品》的“品”字含義不完全同于謝赫、鐘嶸等人的理解,是指詩歌的藝術境界,二十四品也不分辨高低優劣。B.

袁枚說“惜其只標妙境,未寫苦心,為若干首續之”,可見《詩品》沒有講到創造詩歌意境的方法。C.《詩品》每一品詩境的思想內容都能超越具體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場景,充分地體現著老莊的精神與理想人格。D.

二十四品都以詩歌的形式來描繪詩境的特點,不僅是一種很特殊的文學批評方法,某種程度上,也暗合了“象外之象”的藝術特色。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

一部分學者認為“意境”與“意象”的關系是結構與材料、整體與局部的關系,古風所持觀點與之大致相同。B.

如果從詩歌本文結構立場上看待“意象”與“意境”的區分,就有可能忽略詩歌耐人尋味、引發讀者無限遐想的美學特征。C.

作者認為不能從“情”“景”交融的意義上去理解和使用“意境”概念,而應從審美角度去看。D.“意境”是“意象”中最富于形而上意味的一種類型,它往往能使讀者感受到“味在咸酸之外”的超越現實的“醇美”。3.下列選項不符合材料二中作者理解的“意境”內涵的一項是()A.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唐·王維《終南別業》)B.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唐·杜甫《登高》)C.

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唐·白居易《賣炭翁》)D.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宋·蘇軾《赤壁懷古》)4.材料一多處使用了引用論證,請簡要分析其論證效果。5.請根據兩則材料對“意境”的理解,談談你從中獲得的詩歌創作啟示。【答案】1.B

2.C

3.C4.①論證觀點,有的放矢。第一段引用袁枚之語,破立結合,進一步證明文章觀點。第二段和第三段引用《詩品》諸多詩句,分別證明其在思想內容、藝術手法上的共性。②以引用層層推進,形成縝密的論證邏輯。如引用《沖淡》與《實境》在直接表現與間接表現語意邏輯上的推進,三段引用則分別從總論與分論角度論證觀點。③增強文章可讀性、感染力和說服力,體現學者文論的典雅風度。5.①思想內容上,能體現超越現實的精神境界和理想人格,能對整個人生、歷史、宇宙獲得一種哲理性的感受和領悟。②藝術手法上,能運用虛實相生、時空對舉、情景交融等手法,營造耐人尋味的詩歌意境,引發讀者無限遐思聯想。【解析】【導語】這篇文章通過兩則材料深入探討了詩歌“意境”與“意象”的理論內涵及美學價值。材料一以司空圖《詩品》為核心,展示了二十四品詩境的多樣性與共性,著重呈現“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藝術特質,體現老莊哲學的精神內核。材料二則從意象與意境的關系入手,厘清兩者的審美區隔與哲學意味。文章既有理論分析,又輔以詩歌實例,邏輯清晰,引人深思,為理解詩歌藝術提供了系統的理論支撐?!?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可見《詩品》沒有講到創造詩歌意境的方法”錯,由材料一第一段“《二十四詩品》中也并非完全沒有講到創造詩歌意境的‘苦心’,不過,重點是描繪詩境”可知,《詩品》也有講到創造詩歌意境的“苦心”。故選B?!?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C.“不能從……而應從審美角度去看”錯,由材料二第三段“很多人是在‘意象’(即‘情’‘景’交融)的意義上理解和使用‘意境’這一概念,這樣的理解,一方面看是正確的”可知,作者并未否定從“情”“景”交融的意義上去理解和使用“意境”概念;原文說“注意到從中國傳統美學的審美意識和審美經驗的高度把握二者的區分”,而不是“應從審美角度去看”。選項說法絕對化。故選C?!?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耙饩场钡膬群撼骄唧w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場景,進入到無限的時間和空間,從而對整個人生、歷史、宇宙獲得一種哲理性的感受和領悟。A.通過“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畫面,詩人在有限的自然景象中融入了無限的精神體悟,寄托了一種曠達的心境?!八F處”象征人生的盡頭,“云起時”展現自然中超越現實的流動體驗,這種情景交融使讀者在山水之間感受到超越現實的哲理性和深邃境界,契合了“意境”中對人生和宇宙的深刻領悟與超然物外的感受。B.“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精妙地結合了悲秋的自然景致與他內心的孤獨和無奈,使詩歌超越了單純景象的描述,呈現出既個人化又具有廣泛共鳴的情感體驗。這種意境不僅來源于情景交融,還從更深層面反映了詩人對人生的深刻領悟。這樣的描寫讓讀者在欣賞自然之美的同時,能夠反思自身處境及人生哲理,實現了情景在有限文字中的無限延展,符合材料二中作者理解的“意境”內涵。C.雖有時間和空間,但沒有“無限”的特征,詩歌內容也僅寫實,而非引出對宇宙人生的遐思。D.此句描繪了滾滾東去的大江,將個人的思緒融入歷史長河,既有感慨英雄人物的事跡隨時間流逝而消逝的生命哲思,又有借自然之永恒反襯歷史與人生短暫的超然視角。這種情景交融的描寫,體現了詩人對宇宙、歷史的深刻領悟,營造出無限廣闊的意境,使人產生超越時空的哲理性感受,符合材料二中作者理解的“意境”內涵。故選C。【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證方法的效果的能力。①在第一段中,引用袁枚關于《詩品》的評論,能夠有效指出《詩品》描繪詩歌意境的特點及其局限性,通過這種破立結合的方式,強化論點,即《詩品》以描繪詩境為重點,但也觸及詩境創造的“苦心”。通過袁枚的話,論證不再泛泛,目標明確,因此論證的效果更加精準、深入。第二段引用《沖淡》和《高古》等詩句展示詩歌的老莊精神境界,證明這些詩在藝術表現方面的相通性。第三段引用《典雅》一品的文字,說明其藝術風格的共同特征,支持了關于詩品藝術風貌一致性的觀點。②材料一通過引用《沖淡》和《實境》的詩句,展示詩歌意境的直接和間接表現方法,形成語意邏輯上的推進?!稕_淡》描述的境界體現出老莊的精神品格,如“素處以默,妙機其微”,直接表現出詩境的意境特征。《實境》則說明詩歌意境雖源于現實,但藝術表現中超越現實,是理想人格的體現。此外,文章通過逐段引用與分析,既從總體上論述了《詩品》的精神內涵,又分別從個別品類具體展開,使層次分明,邏輯清晰,論證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詩歌美學特征。③引用的方式豐富了文章的表達,增強了理論的說服力和表達的生動性,使讀者更易理解、感受文論中的美學特征,同時展現了學者熟練駕馭文學經典的能力和典雅的風格,從而提升了文章的可讀性和感染力?!?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并談啟示的能力。①從思想內容上看,“意境”要求意象承載的應是更高層次的精神境界和理想人格,力求達到超越現實的高度,能夠讓讀者于詩文之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性。司空圖的《詩品》通過多種詩境,展現老莊的理想人格,如“沖淡”中的“獨鶴與飛”和“實境”中的“幽人”,這些都超越了現實,達到了與自然相契合的至高境界。同時,葉朗指出,“意境”應超越具體物象,進入無限時空,以哲理性視角理解人生、歷史、宇宙。這種哲理性的感受和領悟,為讀者提供了更深邃的精神體驗。②在藝術手法上,詩歌創作應追求“虛實相生”“時空對舉”“情景交融”,以多重意象來打造耐人尋味的詩歌意境。材料一從司空圖的《詩品》入手,強調在詩歌創作中,思想內容和藝術表現的共性是營造“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意境。這種意境通過凈化現實景物和理想化人物,體現超然物外的精神世界,使詩境具有耐人尋味的特質。材料二則進一步從理論闡釋出發,說明意象與意境的關系,強調通過情景交融、時空并置等藝術手法,達到超越具體物象的境界,從而在哲理上升華。葉朗的論述指出,意境不是簡單的意象元素的堆砌,而在于其形而上的深刻內涵。因此,在實際創作中,運用虛實對比和時空的交錯構建詩歌的立體性,使讀者能在有限的文字中獲得無限的思想啟迪和美感體驗,反映出詩歌藝術的深度與廣度。(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笨花(節選)鐵凝又是一個月亮先升起的黃昏。日本人來兆州后,笨花人不再注意這么好的月亮,這么好的黃昏了。黃昏里只剩下了一個雞蛋換蔥的,有消息說日本人進村先殺雞,笨花人就覺著,把雞讓給日本人,就不如自己先吃了。那個雞蛋換蔥的換不來雞蛋,吆喝一陣,也走了。月光里只剩下幾個牲口在街里咣當咣當地打滾兒,顯得格外寂寥。在寂寥的黃昏中,有人敲向家的門。走動兒來了,帶著一個背糞筐的紅臉大漢。來人不用走動兒介紹,倒自己介紹了自己:他叫尹率真。他先分析了目前的抗日形勢,說:“日本人現在按兵不動,只讓各村建立適應他們的政權稱作‘維持會’。可我們要抓住這個時機,把這個維持會利用起來,這就要有合適的人出面和日本人周旋,主動權要掌握在我們手里?!毕蛭某烧f:“有了。正有一個人等著這個差事哩?!鄙贂r,走動兒領來了瞎話。瞎話叼著短煙袋站在眾人面前,他看見眼前站著熟人向文成,還站著個生人,他不驚奇,也不寒暄。還是尹率真先說了話,他口氣溫和地對瞎話說:“這一定就是……”“這就是我瞎話叔。”向文成說。這時瞎話突然發話了:“你們找誰?”他問眾人,眼里故意閃爍著幾分疑惑。“找瞎話叔呀?!毕蛭某烧f?!澳銈兛烧义e了?!毕乖捳f,臉上是一本正經和嚴肅。一時間眾人對瞎話的話不解其意,不免互相對望起來。只有向文成笑了,說:“這就對了。”尹率真問道:“‘對了’該作何解釋?”向文成說:“你們想,瞎話叔要是說咱們找對了,不就變成實話了嗎?只有說找錯了才是瞎話。也算是出口成章吧?!苯又蛭某刹虐岩收嬲浇榻B給瞎話,瞎話才一掃剛才的“嚴肅”,露出一臉驚喜。于是瞎話就支應起了日本人。一天,笨花人又接到日本人來笨花的消息,這次是為突襲后方醫院而來。笨花人跟隨后方醫院轉移時,瞎話要求留下。向文成對瞎話說:“這次日本人進村不同往常,是沖著后方醫院來的,況且還收留了一個日本兵,所以我看這次日本人是來者不善?!毕乖捳f:“要不就說我得留下呢。村里有個人支應,總比沒有人支應強。”向文成想了想,認為瞎話留下雖有風險,但拖住日本人,對轉移出村的笨花人總會有好處。日本人進了村子,在空蕩的笨花村里挨家搜索。瞎話突然出現在街上。他兩手抄在袖管里,輕聲咳嗽著,若無其事地從東往西走。幾個日本兵發現了他,端著帶刺刀的三八槍向他走過去。瞎話站下,對日本兵笑著說:“你們來了,怎么不早說一聲兒,維持會正等著支應大日本皇軍呢。”日本人就愿意聽見“大日本皇軍”這幾個字,他們放下了槍,有人還認出了瞎話,知道他是這村維持會的人,就帶他去見倉本。倉本正在向家大西屋尋找后方醫院的痕跡。瞎話知道醫院已經暴露,再瞞也瞞不過倉本的眼睛,就搶先站到倉本身后說:“你是在找醫院吧?昨天還在哩,就在這大西屋?,F在走了,唉!”瞎話說完,還惋惜地嘆了口氣。倉本轉過身問瞎話醫院去了哪里。瞎話說去了東邊。倉本知道東邊是指什么地方,再看看空蕩蕩的大西屋,也不再向瞎話多問什么,當即命令日本兵點火燒大西屋,谷草垛也連帶著起了火,煙火籠罩了半個村子。“那個日本兵呢?”“走了?!薄暗侥睦锶チ??”“往西去了?!蔽鬟吺鞘裁匆馑迹俊拔鬟呌袀€火車站叫元氏。那個日本兵說,他要從元氏上火車回家?!眰}本聽出了瞎話的瞎話。近來,八路軍的“破路”運動開始后,京漢線早已斷了交通,元氏車站早就不通火車了。倉本冷笑著,就去摸腰里的戰刀。瞎話看見倉本摸刀并不意外,今天也許他等的就是這一刀。他面向倉本站定,竭力把自己那彎曲的脊背直起來,還自己動手扒開了自己的衣服領子。瞎話這帶有挑釁性的動作更激怒了倉本,倉本舉起刀來高喊著:“瞎話的干活!”瞎話對著倉本笑了笑,心想,就是瞎話的干活?,F在不說,還待何時?他將衣服領子扒得更開,不知怎么的,這時他突然想起了向文成講過的一個聊齋故事,那故事叫《好快刀》,說的是一個蒙冤的人在被官府砍頭時,當他那被砍下的頭滾出好遠后,那頭竟又回過臉向劊子手高喊一聲“好快刀!”瞎話不知自己的頭被砍下后,能不能滾好遠,能不能喊一聲“好快刀”。他盼著他的頭能夠喊出……日本人把空空的笨花村糟踐夠了,走了。笨花人又回到笨花。他們在茂盛店看見瞎話的尸體,他的頭離開身子很遠,短胡子被血染成紫紅。他大睜著眼,張著嘴。向文成看著瞎話的頭,也想起了那個聊齋故事。他只覺得瞎話是開口喊過“好快刀”的,那喊便是對日本人最大的蔑視。有村人把瞎話的頭抱過來,在脖腔上對接好。茂盛從店里卷出一領炕席,他們給瞎話入了殮。向文成和甘子明商量要為瞎話立碑,碑上總不能寫“向瞎話之墓”吧?!跋乖挕笔撬木b號,只是人們早已忘記了他的大名。甘子明就對向文成說:“來,咱倆也借此考驗一下各自對瞎話人品的評價。咱們每個人在手心里寫一個字”。兩人的字都寫出來了,互相一亮,兩人寫的都是個“實”字。向瞎話,號老實。(有刪改)【注】笨花是本土棉花。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一開始就將人們帶入了一個寧靜卻壓抑的氛圍中,月色美好,人們卻無心欣賞,小販沒有生意,只剩下牲口在打滾兒。B.瞎話叔第一次出場,先是故意反問眾人,引得人們不解其意,后又一掃“嚴肅”的神情,表現他愛說瞎話、愛開玩笑的特征。C.向文成雖然知道瞎話留下來有風險,但同時也意識到這是一次機會,體現了他的大局觀和果斷,也注定了瞎話的悲劇結局。D.這篇小說完全避開對戰爭的正面描寫,而是另辟蹊徑,描寫敵后戰場中普通老百姓與敵人的周旋,充分體現詩化小說特征。7.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多用人物對話展開故事情節,前半部分敘述平緩,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戰爭的殘酷;后半部分敘述節奏加快,使情節變得緊張。B.小說情節安排詳略得當,日本人掃蕩的具體細節并沒有展開,給人留下想象空間,作者將大量筆墨集中在對村民形象的塑造上面。C.小說綜合運用了語言、動作、心理描寫,塑造了以向文成和瞎話為代表的村民群像,以小見大,反映了抗日背景下的農村景象。D.小說以“笨花”為標題,一語雙關。既指出了故事發生的地點——笨花村,也象征普通村民身上呈現的善良、純樸的愛國情懷。8.請結合全文,分析瞎話這一人物形象。9.小說在結尾處兩次提及聊齋故事《好快刀》有何作用?【答案】6.A

7.C

8.①機智幽默。瞎話善于用說瞎話掩蓋真相,如與尹率真初次見面時,故意說“找錯人了”,化解了尷尬,展現出詼諧、幽默一面。②果敢無懼、勇于擔當。在得知日本人進村的消息后,他主動選擇留下來支應,表現了他臨危不懼、敢于直面危險的無畏精神。③忠誠愛國。他雖是村中平凡人物,卻用自己方式抗擊侵略,為保護村民和抗日力量付出了生命。

9.①豐富文章內容?!逗每斓丁分械墓适虑楣澟c瞎話處境相似,揭示了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對瞎話被砍殺的情節起到補充的作用。②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更加豐滿?!逗每斓丁分忻稍┑娜说暮敖新曮w現了其不屈的精神和從容赴死的慷慨,也正反映了瞎話對日本軍的蔑視和剛毅不屈的民族氣節。③升華了文章的主題。借用聊齋故事更起到諷刺的效果,表達了對日本侵略者的憤懣和對其暴行的控訴,也贊頌了以瞎話為代表的中國農民頑強不屈的抗戰精神。④給文章增添了神秘的色彩。瞎話盼望他的頭被砍掉也能喊出來,向文成也覺得瞎話的頭被砍后是開口喊過的,與聊齋故事不謀而合,增強了小說的神秘色彩。【解析】【導語】本文講述了笨花村的瞎話叔在敵后戰場上英勇機智地應對日本侵略者,為掩護后方醫院和村民轉移,不惜犧牲自己的故事。瞎話面對強敵,以機敏的“瞎話”周旋,最終以生命踐行了自己的抗日使命,贏得了村民的敬重。小說情節生動曲折,人物形象鮮活,生動地再現了普通百姓在民族危亡中的智慧與犧牲精神,抒發深沉的愛國情懷?!?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寧靜卻壓抑的氛圍”錯誤,小說開篇描繪的是日軍入侵下的笨花村蕭條、寂寥的場景,不是寧靜地氛圍。故選A?!?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C.“塑造了以向文成和瞎話為代表的村民群像”錯誤,小說主要人物是瞎話,其形象刻畫最為突出,塑造向文成等次要人物形象主要是襯托瞎話的形象,小說對村民群像的描寫不明顯。故選C?!?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①“瞎話”是她愛說瞎話而被人所取的綽號,表面愛說瞎話,甚至是反話,如與尹率真初次見面時,瞎話臉上是一本正經和嚴肅,回答說“你們可找錯了”,實則正是用看似反話的“瞎話”回答,正好回應了對方自己就是瞎話,幽默的回答,化解了尷尬,讓初次見面的氛圍十分融洽,體現出他的機智幽默。②在笨花人又接到日本人來笨花的消息后,瞎話說主動承擔留下來支應的任務,“要不就說我得留下呢。村里有個人支應,總比沒有人支應強”,瞎話明知留下來會有風險,但是拖住日本人,保護更多的人,還是主動承擔這一任務,體現出他的果敢無懼、勇于擔當。③瞎話雖然巧妙地用他一貫的“瞎話”瞞過了日本人,但是終究再瞞也瞞不過倉本的眼睛,最后慘死于日本人的屠刀之下,而在生命盡頭,想到的卻是聊齋故事《好快刀》,希望自己在死后能喊出一聲“好快刀”,因為他雖然沒能幸免,但是他用他的“瞎話”,他的果敢機智保護了更多的村民,體現出他純真而崇高的愛國精神。【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重要情節的作用的能力。①情節內容角度。結合對聊齋故事《好快刀》的介紹,“那故事叫《好快刀》,說的是一個蒙冤的人在被官府砍頭時,當他那被砍下的頭滾出好遠后,那頭竟又回過臉向劊子手高喊一聲‘好快刀’”,聯系瞎話此刻的處境,即將走向生命的盡頭,而死于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之下,在這特殊的時刻,他突然想起了《好快刀》的故事只是不知自己的頭被砍下后,能不能滾好遠,能不能喊一聲‘好快刀’,瞎話的處境和《好快刀》中的故事情節驚人相似,借此揭示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對瞎話被砍殺的情節起到補充的作用。②人物形象角度。聊齋故事《好快刀》,說的是一個蒙冤的人在被官府砍頭時,當他那被砍下的頭滾出好遠后,那頭竟又回過臉向劊子手高喊一聲“好快刀”,蒙冤人的喊出“好快刀”體現了其不屈的精神和從容赴死的慷慨;而瞎話雖然也正好處于被“砍頭”的急迫時刻,擔憂的卻不是被“砍頭”,而是不知自己的頭被砍下后,能不能滾好遠,能不能喊一聲“好快刀”,反映了瞎話對日本軍的蔑視和剛毅不屈的民族氣節。③文章主題角度。小說的主題是對日本侵略者殘暴行為的控訴,和對中國人不屈斗爭的歌頌、贊揚,小說結尾階段委婉曲折地介紹聊齋故事《好快刀》,和主人公瞎話面對日本侵略者時的堅決、果敢相契合,借瞎話的擔憂“不知自己的頭被砍下后,能不能滾好遠,能不能喊一聲‘好快刀’。他盼著他的頭能夠喊出”,表達對日本侵略者的憤懣和對其暴行的控訴,和贊頌了以瞎話為代表的中國農民頑強不屈的抗戰精神。④閱讀效果角度?!跋乖挷恢约旱念^被砍下后,能不能滾好遠,能不能喊一聲‘好快刀’。他盼著他的頭能夠喊出……”,體現了瞎話盼望他的頭被砍掉也能回到脖子上,并能夠喊出一聲“好快刀”;后來,向文成看著瞎話的頭,也想起了《好快刀》的故事。他覺得瞎話是開口喊過“好快刀”的,這喊聲,就是對日本人最大的蔑視,向文成的覺得,與聊齋故事《好快刀》不謀而合,增強了小說的神秘色彩。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題。雪堂記①[宋]蘇軾蘇子得廢圃于東坡之脅,筑而垣之,作堂焉,號其正曰“雪堂”。堂以大雪中為之,因繪雪于四壁之間,無容隙也。起居偃仰,環顧睥睨,無非雪者。蘇子隱幾②而晝瞑,栩栩然若有所適而方興也。未覺,為物觸而寤,其適未厭也,若有失焉。以掌抵目,以足就履,曳于堂下??陀兄炼鴨栒咴唬骸白邮乐⑷艘?,拘人耶?散人也而天機淺,拘人也而嗜欲深。今似系馬③而止也,有得乎而有失乎?”蘇子心若省而口未嘗言,徐思其應,揖而進之堂上。客曰:“嘻,是矣,子之欲為散人而未得者也。予今告子以散人之道。夫禹之行水,庖丁之投刀,避眾礙而散其智者也。是故以至柔馳至剛,故石有時以泐④。以至剛遇至柔,故未嘗見全牛也。予能散也,物固不能縛,不能散也,物固不能釋。名之于人,猶風之與影也,子獨留之。故愚者視而驚,智者起而軋,子之遇我,幸矣,吾今邀子為藩外之游,可乎?”蘇子曰:“予之于此,自以為藩外久矣,子又將安之乎?”客曰:“甚矣,子之難曉也。夫勢利不足以為藩也,名譽不足以為藩也,陰陽不足以為藩也,人道不足以為藩也。所以藩予者,特智也。智存諸內,發而為言,而言有謂也,形而為行,則行有謂也。人之為患以有身,身之為患以有心。是圃之構堂,將以佚子之身也?是堂之繪雪,將以佚子之心也?身待堂而安則形固不能釋心以雪而警則神固不能凝?!碧K子曰:“子之所言是也,然未盡也。余之此堂,追其遠者近之,收其近者內之,求之眉睫之間,是有八荒之趣。吾非取雪之勢,而取雪之意;吾非逃世之事,而逃世之機。吾不知雪之為可觀賞,吾不知世之為可依違。性之便,意之適,不在于他,在于群息已動,大明既升,吾方輾轉,一觀曉隙之塵飛。子不棄兮,我其子歸。”客忻然而笑,唯然而出,蘇子隨之。客顧而領之曰:“有若人哉。”——選自《蘇軾文集》(有刪改)【注】①本文作于元豐五年(1082年),蘇軾貶謫黃州的第三年;②隱幾:靠著幾案;③系馬:不能自由奔跑的馬;④泐:石依其紋理而裂開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身待堂A而安B則形固C不能釋D心以雪E而警F則神固G不能凝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是()A.“栩栩然若有所適而方興也”與“茍非吾之所有”兩句中的“所”用法相同。B.“蘇子心若省而口未嘗言”與“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兩句中的“省”意義相同。C.“子之遇我”與“句讀之不知”兩句中的“之”用法不同。D.“將以佚子之身也”中的“佚”與“舞幽壑之潛蛟”的“舞”用法相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圍繞“散人之道”和“藩外之游”的主客問難,深入辯論了彼此人生觀和生活方式的不同,體現了蘇軾從“失意”到“適意”的生存智慧。B.在“客人”看來,蘇軾在雪堂四周繪以雪景,希望達到怡心適意的效果,是用其智巧的表現,“心散而形拘”,本質上仍然是個“拘人”。C.蘇軾追求的是遠離機巧變詐的紛爭之地,不再計較世俗所追逐的虛名微利,構筑適于自己意趣的天地。D.語言上敘事簡練,描寫生動,說理透辟嚴謹,具有鮮明的思辨色彩;結構上蓄勢充分,層層深入;情感傾向上追求樸實閑淡的“適意”人生。13.請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予之于此,自以為藩外久矣,子又將安之乎?(2)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14.課文《赤壁賦》與《雪堂記》都采用了主客問答的形式,兩文中主人蘇軾的形象有什么不同,請結合文本加以分析?!敬鸢浮?0.BDF

11.B12.B

13.(1)我在這里,自認為在藩籬之外很久了,你又將到哪里去呢?(2)何況我和你在江中捕魚砍柴,以魚蝦為伴侶,以麇鹿為朋友,駕著一只小船,舉起酒杯互相勸飲。14.①《赤壁賦》中蘇軾在江上泛舟,借主客問答展現出從被貶的苦悶到豁達超脫的轉變,于水月間悟人生哲理,曠達釋然。②《雪堂記》里他于雪堂靜思,雖處困境卻追求內心意趣,堅守自我,在近遠之間探尋心靈安寧,淡定從容?!窘馕觥俊緦дZ】《雪堂記》通過蘇軾貶謫時期的生活境遇描寫和哲思表達,展示了他在逆境中的精神超脫與生存智慧。文章借主客問答深入探討“散人之道”,表現蘇軾由追求外物的適意轉向內心的自由。本篇語言簡練而富于哲理,描寫與議論結合緊密,構筑了一種遠離世俗、怡然自得的理想境界,凸顯蘇軾豁達灑脫的心靈世界?!?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身體依賴雪堂而得到安逸,本來不就能忘掉自己的形骸,心因為雪而感到清冷警醒,精神本來就不能專注?!吧泶枚病笔侵髦^結構,“身”是主語,“待堂而安”是謂語部分,所以第一處斷在B處;“心以雪而警”與“身待堂而安”結構對稱;“則形固不能釋”與“則神固不能凝”結構對稱。這四個句子都單獨成句,所以第二處斷在D處,第三處斷在F處。故選BDF?!?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詞語含義的能力。A.正確。均為助詞,與后面的動詞結合,構成名詞性結構。句意:欣然自得仿佛有一種舒適暢快的感覺在心中產生。/如果不是我應有的東西。B.“意義相同”說法錯誤。明白/檢查。句意:蘇子心里好像明白但是嘴上沒有說。/君子廣博地學習,并且每天檢查反省自己。C.正確。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助詞,提賓標志。句意:你遇到了我。/不知道句子停頓。D.正確。均為使動用法。通“逸”,使……安逸/使……起舞。句意:用來使你的身體安逸嗎?/能使深谷中的蛟龍起舞。故選B?!?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B.“心散而形拘”不正確,由文中“今似系馬而止也”“子之欲為散人而未得者也”可知,應該是“形散而心拘”。故選B【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翻譯能力。(1)“予”,我;“以為”,認為;“安”,哪里;“子又將安之乎”,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子又將之安乎”。(2)“漁樵”,捕魚砍柴;“侶”,以……為伴侶;“友”,以……為朋友;“屬”,勸人飲酒?!?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①在《赤壁賦》里,蘇軾與客泛舟于赤壁之下,從“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等內容,能感受到蘇軾內心有著被貶謫后的苦悶與惆悵。然而,隨著主客問答的推進,蘇軾以對水月的感悟,闡述了變與不變的人生哲理,展現出他從起初的消極情緒中走出來,達到一種豁達超脫、曠達釋然的心境,體現出他能在自然與哲理思索中化解內心的塊壘,實現精神上的升華,是一個在困境中不斷探尋心靈出口,最終實現自我超脫的形象。②《雪堂記》中,蘇軾身處被貶黃州的困境,在自己修筑且繪滿雪的雪堂里靜思。面對來客關于“散人”等言論的探討,他表明“追其遠者近之,收其近者內之,求之眉睫之間,是有八荒之趣”,展現出他并不為外界的種種藩籬所困,即便身處艱難之境,依然追求內心的意趣,堅守自我的本真,淡定從容地在身邊事物與內心世界之間尋找平衡,以獲得心靈的安寧,凸顯出他在困境中堅守內心、寧靜自處的形象特點。參考譯文:我在東坡的半腰處得到一座廢園,筑起矮墻把它圍起來,在那里建起草堂,把它的正堂命名為“雪堂”。草堂在大雪中建成,于是在四周的墻上畫滿雪景,不留下一絲空隙。起居俯仰,環顧睥視,所見的都是雪景。我靠著幾案在白天睡覺,欣然自得,仿佛有一種舒適暢快的感覺在心中產生。還未睡醒,被外物觸動而醒來,那夢中的愜意還沒有滿足,感覺就像丟了什么似的。用手揉揉眼睛,給腳穿上鞋子,拖著鞋子走到堂下。有客人到來,問我說:“你是世上閑散自由的人,還是為世事所拘束的人呢?閑散自由的人天賦的靈性少,為世事所拘束的人欲望多。如今你像被拴住的馬一樣停止不動,你是有所得還是有所失呢?”蘇子心里好像明白但是嘴上沒有說,一邊慢慢地想該如何應答,一邊拱手行禮把客人請到堂上。客人說:“唉,是的,你是想做閑散自由的人而不得的人。我現在告訴你做閑散自由的人的方法。大禹治水,庖丁解牛,是避開重重阻礙并且去除(自作聰明的)智慧。因此至柔的東西可駕馭至剛的東西,石頭到時候會依紋理而裂開。至剛的東西遇到至柔的東西,眼中不曾看到完整的牛。我能使內心自由,外物本來不能束縛我;我不能使內心自由,外物本來就不能釋懷。名聲對于人來說,就像風與影子一樣,只有你還不忍舍棄,所以愚笨的人看到你就會感到吃驚,聰明的人看到你就會處處排擠你。你遇到了我,太幸運了!我現在邀請你出世隱居,可以嗎?蘇子說:“我在這里,自認為在藩籬之外很久了,你又將到哪里去呢?”客人說:“你真是太難以讓你明白了!勢利不足以作為屏障,名譽不足以作為屏障,天地不足以作為屏障,為人之道也不足以作為屏障。所謂屏障,不過是智慧罷了。智慧存在心里,發出來的聲音,說話就有意義,具體到行動上,行動就有意義。人之所以有禍患,是因為有身體,身體之所以有禍患,是因為有思想。在這個園圃上建造雪堂,用來使你的身體安逸嗎?在雪堂墻壁上繪畫的雪景,用來使你的內心安適嗎?身體依賴雪堂而得到安逸,本來不就能忘掉自己的形骸,心因為雪而感到清冷警醒,精神本來就不能專注?!碧K子說:“你所說的是對的,但還有沒說盡的地方。我這個雪堂,追求的是使遠的景物變得近,把近的景物納入雪堂,追求在極小的空間里,能得到八方極遠之處的意趣。我不是取雪的姿態,而是取雪的意趣;我不是逃避世俗的事務,而是逃避世俗、官場的機詐。我不知道可以觀賞雪景,我不知道可以依順世俗。本性的安逸,內心的滿足,不在于別的,在于處于休息的事物開始活動,太陽已經升起,我正輾轉反側,初次看到拂曉時空際中的飛塵。你不拋棄我,我就和你一同歸去。”客人欣然而笑,答應著往外走,蘇子跟著他。客人轉過頭,點著頭說:“還有你這樣的人呀!”(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與毛令方尉游西菩提寺二首①其一推擠不去已三年,魚鳥依然笑我頑。人未放歸江北路,天教看盡浙西山。尚書清節衣冠后,處士風流水石間。②一笑相逢那易得,數詩狂語不須刪。其二路轉山腰足未移,水清石瘦便能奇。白云自占東西嶺,明月誰分上下池。黑黍黃粱初熟后,朱柑綠橘半甜時。人生此樂須天付,莫遣兒曹取次知?!咀ⅰ竣龠@組詩寫于熙寧七年(1074年)杭州通判任上,時詩人年三十九。是年,蘇軾因察看蝗災,過於潛,與毛、方二人同游西菩提寺,作此二詩。②尚書,用毛玠典故。毛玠典選舉,所用皆清正之士,故曹操嘗嘆曰:“用人如此,使天下人自治,吾復何為哉!”(《三國志·魏志·毛玠傳》)處士,用方干典故。唐末詩人方干,終身不仕,隱居于會稽鑒湖之濱,以漁釣為樂,時號“逸士”。15.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第一首前兩聯,詩人感慨萬端,杭州就任已三年,但屢遭排擠,仕途既難,于收斂鋒芒。B.杭州之任,形同放逐,但詩人樂得任性逍遙,并用毛、方二人之典切友人之姓,頗有深意。C.第二首前兩聯,詩人想象奇特、融情于景。頸聯則以色彩入筆,對仗工整,無斧鑿之痕。D.尾聯直說其樂:人生這種登臨訪勝之樂,要由上天賜予,不可讓兒輩隨便得知個中消息。16.這兩首詩歌情感豐富,請結合全詩概括?!敬鸢浮?5.A

16.其一:①借魚鳥之口自嘲,表達了詩人對仕途艱難的感慨;②表面曠達背后的憤懣;②對自己因寫詩而受到攻擊的自嘲與不滿,“不須刪”則顯得姿態超然。其二:①展現了西菩寺的無限奇妙風光,表達了對自然風景的喜愛;②“天付”暗寓詩人的憤慨;“莫遣”,暗寓詩人可能隨時受到非議、攻擊的感慨。【解析】【導語】這組詩描寫了詩人在仕途受挫之余與友人同游的閑適和豁達心態。第一首表達了雖受排擠卻以閑適態度面對人生的感慨。詩人借用典故描繪友人高潔品格,同時寄寓自己內心的追求。第二首景中有情,寫自然景致的秀麗與怡然,同時點明人生之樂的所得需有天命,使得全篇充滿曠達和超然之意。兩詩情景交融,意境深遠,也體現出詩人心性豁達、超脫世俗的精神境界。【1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的能力。A.“于是收斂鋒芒”錯誤。第一首詩前兩聯表達的是詩人仕途被排擠后的無奈心情,并未體現其收斂鋒芒的意思,而是借自然景物的變化寄托心境,隱含對現實的不滿。故選A?!?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思想感情的能力。其一:①“推擠不去已三年,魚鳥依然笑我頑”,詩人到杭州任,至此時已屆三年,但仍遭人排擠,故曰:“推擠不去已三年”。借“魚鳥”之口自嘲,表達了詩人對仕途艱難的感慨。②“人未放歸江北路,天教看盡浙西山”,詩人杭州之任,雖屬自愿請行,但也形同放逐,詩人說沒有放回江北的都城,老天有意讓我把浙西的山水遍游,這可是天教我“看盡浙西山”了。浙西這一帶是山明水秀之區,真夠詩人盡興游賞的了。頷聯在達觀之言的后面,強抑著內心的憤懣。③“尚書清節衣冠后,處士風流水石間。一笑相逢那易得,數詩狂語不須刪”,頸聯先贊美縣令毛國華是有清風亮節的毛尚書之后,又將縣尉方武比作“風流水石間”的處士方干。同游者既都是清流雅望之士,詩人自然覺得十分難得:“一笑相逢那易得”,由不得他不興致勃勃起來。詩人興來必要賦詩,又自以為“數詩狂語不須刪”,“狂語”對自己因寫詩而受到攻擊的自嘲與不滿,“不須刪”則顯得姿態超然。其二:①一二聯“路轉山腰足未移,水清石瘦便能奇。白云自占東西嶺,明月誰分上下池”描寫寺景。道路轉過半山腰腳步還沒移,已看見水清澈石枯瘦一片奇麗。白云兀自籠蓋了東山西嶺,上下各一輪明月分不清天上池底。眾人駐足觀賞,故曰“足未移”,而腳下之路卻逶迤盤陀,早已繞過了西菩山腰,因說“路轉山腰”。詩人于俯仰之間,已經發現了西菩寺內、外的奇景:“水清石瘦便能奇”“白云自占東西嶺”“明月誰分上下池”,生動地展現了西菩寺的無限奇妙風光,表達了對自然風景的喜愛。②三四聯“黑黍黃粱初熟后,朱柑綠橘半甜時。人生此樂須天付,莫遣兒曹取次知”,詩人在游目庭院、田野時,看見了累累秋實:初熟的小米、高粱,半熟的柑和桔,就重研丹青,為它們分別抹上了黑、黃、朱、綠四種較實物更為濃艷而鮮明的色彩,繪成了一幅色澤斑斕的秋色圖。詩人的游覽之樂于此時便達到了極點,尾聯便直說其樂:人生這種登山臨水、探奇訪勝之樂,是要由老天爺賜給的,可千萬別讓小兒輩們隨隨便便得知個中消息。詩人似乎已全然忘卻了胸中深藏的許多煩惱了,實則非也。“天付”已暗兜“天教”,分明有慨;而“莫遣”句,詩人以玩笑之語顯得任性、達觀,亦暗寓詩人可能隨時受到非議、攻擊的感慨。(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音樂是有力量的?!冻啾谫x》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運用側面描寫與夸張的修辭手法充分體現了簫聲凄切婉轉。(2)唐代魏征曾有“古木鳴寒鳥,空山啼夜猿”的名句,寫盡景色之荒涼凄楚。用“猿”和“鳥”共同描寫景物、營造氛圍的寫法在詩歌中較為常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韓愈《師說》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出士大夫面對有一技之長者的傲慢心態,隨后又表達了對二者智慧上差異的意外之情。【答案】

①.舞幽壑之潛蛟

②.泣孤舟之嫠婦

③.風急天高猿嘯哀

④.渚清沙白鳥飛回(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猿鳥共孤嶼,煙波連數州)

⑤.巫醫樂師百工之人

⑥.君子不齒【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錯字:壑、嫠、渚、孤嶼。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2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只要我們放棄了以人為中心的世界觀,而秉持以數據為中心的世界觀,人類的健康和幸??磥硪簿筒辉倌敲粗匾?。都已經出現“遠遠更為優秀的數據處理模型”了,何必再糾結于“這么過時的數據處理機器”呢?我們正努力打造出萬物互聯網,希望能讓我們健康、快樂,擁有強大的力量。然而,一旦萬物互聯網開始運作,人類就有可能從設計者降級成芯片,再降成數據,最后在數據的洪流中溶解分散,如同滾滾洪流中的一塊泥土。①數據主義對人類造成的威脅,②正如人類對其他動物所造成的威脅。③歷史在進程中,④人類創造了一個全球性的網絡,⑤盡管面對任何事物,⑥都以它在這個網絡中有何功能來給予評價。⑦幾千年來,這讓人類充斥了傲慢與偏見。人類在這個網絡中執行著最重要的功能,也就很容易認為自己是這個網絡所有成就的主要功臣,并認為自己就是造物的巔峰。至于其他所有動物,因為它們執行的只是網絡中的次要的功能,于是其生命和體驗都遭到低估;只要動物不再能發揮任何功能,就躲不開慘遭滅絕的命運。然而,一旦人類對網絡也不再能發揮重要功能,就會發現自己到頭來也不是造物的巔峰。我們自己設定的標準,會讓我們也走上猛犸象和白鰭豚的滅絕之路。到時回首過去,人類也只會成為宇宙數據流里的一片小小漣漪。18.文中第二段畫波浪線部分有三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19.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其構成和表達效果?!敬鸢浮?8.序號②修改為:正如人類對其他動物所造成的威脅一樣序號③修改為:在歷史進程中序號⑤修改為:無論面對任何事物19.①構成:本體是“人類”,喻體是“滾滾洪流中的一塊泥土”。②表達效果:生動形象地描繪了人類處境,增強感染力,帶來情感沖擊,有警示人們重視自身價值、謹慎對待數據主義發展的作用?!窘馕觥俊?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文語病有三處:序號②成分殘缺,“正如”后缺少比況助詞?“一樣”,在“威脅”后加上“一樣”,修改為:正如人類對其他動物所造成的威脅一樣;序號③語序不當,將“歷史”和“在”調換位置,修改為:在歷史進程中;序號⑤關聯詞搭配不當,把“盡管”換成“無論”,修改為:無論面對任何事物。【1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常見的修辭手法的能力。①構成:“人類就有可能從設計者降級成芯片,再降成數據,最后在數據的洪流中溶解分散,如同滾滾洪流中的一塊泥土”中,將“人類”這一主體作為被比喻的對象,也就是本體。而用來打比方、作形象化描述的事物是“滾滾洪流中的一塊泥土”,它就是喻體。通過“如同”這一典型的比喻詞將本體和喻體連接起來,從而構成了比喻的修辭手法。②表達效果:生動形象地描繪了人類在萬物互聯網開始運作,且秉持以數據為中心的世界觀發展下的可怕處境。這種形象化的表達增強了文字內容的感染力,讓讀者能深切感受到那種危機感,進而帶來強烈的情感沖擊。更重要的是,其有著深刻的警示作用,提醒人們要重視人類自身的價值,不能盲目地去追求以數據為中心的發展,要謹慎對待數據主義不斷發展可能給人類帶來的威脅。(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3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北宋元豐六年的那個初冬,見到月夜登門的蘇軾時,謫遷黃州暫寓承天寺的張懷民一定無法想象,自己在近千年后還能當上互聯網“頂流”。蘇軾在《記承天寺夜游》中的一句“懷民亦未寢”,甲(

)。對古詩文及其作者的“玩梗”和“二創”,今天的人們或許早已見怪不怪。從騎摩托、打籃球無所不能的“大忙人”杜甫,到“我寄愁心與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式的拼配集句,再到“巴山楚水凄涼地,Responsibility”式的“中西合璧”,網友們樂此不疲,用

A

的想象拼貼出層出不窮的網絡名梗。乙()?一方面,自孩提時代就開始

B

,使得那些經典名篇早已成為了烙印在每個中國人心中的文化基因,也成為了談笑間足以不言自明的集體語境。另一方面,深植于古詩文中的文人審美與志趣,在書本和課堂中往往以嚴肅面目示人,這與被解構后產生的詼諧幽默

C

,讓網友的“二創”更有成就感。張懷民走紅的原因,當然也不外乎這兩點——文人墨客的夜游雅興被娛樂式解讀,加之學生時代要求的全文背誦讓“睡不醒的懷民”得到了病毒式傳播。20.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21.下列句子中的“就”與文中加點的“就”,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大點兒就大點兒吧,這種花色看上去挺新穎的,買下算了。B.晨曦初露之時,他就已經整裝待發,踏上了前往山區支教的征途。C.這塊大石頭兩個人抬都沒抬起來,他一個人就把它背走了。D.當然,就工作經驗來說,他比我們在座各位的要豐富得多。22.請在文中括號內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甲:乙:【答案】20.A.天馬行空/獨具匠心/別出心裁B.耳濡目染C.大相徑庭/迥然不同/截然不同21.B22.甲:引得網友“造梗”無數/引發網友“二創”熱潮乙:玩梗何以青睞古詩文【解析】【2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A.此處修飾“想象”,形容網友們的想象豐富且不受常規限制,故可填“天馬行空獨具匠心/別出心裁”。天馬行空:比喻思想行為無拘無束。亦形容文筆超逸流暢。獨具匠心:多指技術或藝術方面有創造性。別出心裁:表示與眾不同的新觀念或辦法。用來形容詩文、美術、建筑等的構思設想獨具一格,與眾不同。B.結合后文“使得那些經典名篇早已成為了烙印在每個中國人心中的文化基因,也成為了談笑間足以不言自明的集體語境”可知,此處語境是說因為人們從小就開始接觸古詩文,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受到古詩文的熏陶,所以那些經典名篇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心中的文化基因,此處是形容在長期的接觸過程中逐漸受到影響,故可填“耳濡目染”。耳濡目染:指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吹?,無形之中受到影響。C.古詩文中的文人審美與志趣在傳統的書本和課堂中呈現出嚴肅的一面,而網友的“二創”則是詼諧幽默的,二者之間這種嚴肅與詼諧的差異很大,故可填“大相徑庭/迥然不同/截然不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