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濟寧市高二語文上學期期末考試卷附答案解析_第1頁
2024-2025學年濟寧市高二語文上學期期末考試卷附答案解析_第2頁
2024-2025學年濟寧市高二語文上學期期末考試卷附答案解析_第3頁
2024-2025學年濟寧市高二語文上學期期末考試卷附答案解析_第4頁
2024-2025學年濟寧市高二語文上學期期末考試卷附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學年濟寧市高二語文上學期期末考試卷試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2025.01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暫時撇開社會的原因不論,僅就文化本身的淵源來說,盛唐文化的繁榮發展乃是南北文化交流和中外文化交流的結果。而李白恰恰處在這兩種交流的高潮之中,再加上他本人特殊的教養和經歷,終于使他和盛唐文化一起登上高峰。南北朝時期,南方和北方的學風、文風乃至書法的風格,都呈現出顯然不同的狀態。南方喜莊老、尚清談,注重抽象名理的論辯。北方流行漢儒的經學,注重人的行為準則。南方文風華靡,北方文風質樸。到唐朝,詩人們經過近百年的摸索,特別是在“四杰”和陳子昂的努力下,這兩種文風開始較好地融合起來。南朝的“文”融入北朝的“質”,北朝的“質”充實南朝的“文”,為創造中國詩歌最健美的典型做好了準備。而李白適逢其會,成為這種新詩歌的最優秀的代表。南北文風之所以能在李白那里融匯為一股新的詩潮,與他個人的教養和經歷也有關系。他早年生活在蜀中,蜀中文化給他以最早的啟迪。李白出蜀之后,南游洞庭,東游金陵、揚州,后來回到江夏一帶,定居于安陸。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形成荊楚文化,《楚辭》《老子》以及受《老子》影響的《莊子》構成荊楚文化的特點。臨其地,習其文,那種崇尚自然,耽于幻想,充滿浪漫情調的文化必定給年輕的李白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致李白集中莊、騷影響的例證不勝枚舉。此后,他北游洛陽、太原,東游齊魯,寓家任城,與孔巢父等居徂徠山,號“竹溪六逸”。這些活動不僅使他擴大了視野,而且得以親自體驗北方文化的貞剛之氣。天寶元年到天寶三載,李白在長安有機會接觸盛唐時代最優秀的文化,離開長安以后又一直過著漫游的生活,廣泛地領略南北各地的自然風光,了解各地的習俗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這使他的創作得以在大一統的唐帝國廣闊的文化背景上展開,并取得局于一隅的詩人絕不可能取得的成就。南北文風在李白身上得以融合,這不僅是通過對前代詩人的學習達到的,更重要的是從豐富的生活經歷中實地感受之后,自然而然融合到一起的,因此才能達到那么完美的地步。盛唐又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高潮期。經濟之繁榮、國威之強盛,在中國封建社會是空前的,在當時的世界上也是領先的。在統一、繁榮與強盛的基礎上,盛唐文化不僅兼容南北,而且貫通中外,具有博大閎放、燦爛輝煌的氣象,保持著永恒的魅力。唐朝境內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動,遍及廣州、揚州、洛陽等主要城市,而以國都長安最為集中和繁盛。當時的長安是世界上最大的國際都市,在八世紀前半葉人口已達百萬。來自外國的使臣絡繹不絕。盛唐文化以中國本土文化為主體,廣泛地吸取了域外文化而蔚為大觀,那種兼容并蓄的偉大氣魄,那種無拘無束的自由精神,對盛唐詩人在心理上和氣質上所造成的影響,給詩歌創作帶來的活力,的確是不可低估的。因循守舊、模擬保守的習慣勢力,在盛唐沒有立足之地。新的事物、新的氣象、新的追求,帶動著詩歌以一種開天辟地般的氣勢去創造、去攀登、去打開一個又一個新的局面。終于,盛唐詩歌達到了中國這個古老的詩國的高峰。而李白又是適逢其會,走在這個新潮流的最前列。

李白特殊的身世使他更易于接受這種時代潮流的影響。他出生于中亞碎葉,五歲才到四川,幼年受到西域文化的洗禮。這使他容易擺脫傳統的束縛而易于受異端濡染。入蜀以后,李白受的是多方面的教育:“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上安州裴長史書》)、“十五好劍術”(《與韓荊州書》)、“十五游神仙”(《感興》其五)、“十五觀奇書”(《贈張相鎬》)。他所謂奇書未必包括域外著述,但并非傳統的儒家經典是可以肯定的。胡懷琛先生曾據范傳正《李公新墓碑》所載“草答番書”一事,證明李白識外國文。證據雖然不足,但是也不是不可能的。李白在岷山之陽和東巖子一起巢居數年,“養奇禽千計,呼皆就掌取食,了無驚猜”。與蜀中友人吳指南同游于楚,指南死于洞庭之上,李白“雪泣持刃,躬申洗削,裹骨,徒步,負之而趨”(《上安州裴長史書》)。他所自詡的這些行為也有異于儒生。后來他到過揚州、洛陽、長安,有機會親自接觸外來文化,在長安還和日本人阿倍仲麻呂結成好友。把李白放到中外文化交流的這個背景上去看,他能夠成為盛唐文化的偉大代表是一點也不奇怪的。(摘編自袁行霈《李白詩歌與盛唐文化》材料二:執著熱切的兼濟意識、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昂揚奮發的進取精神構成了唐詩的主體審美色調,這樣的詩歌彰顯出廣大詩人昂揚奮發的生命斗志、剛強勁健的情感內涵、狂放不羈的精神個性以及自由獨立的文化人格。考察這種精神的內核,則是由時代的雄強、人性的解放共同建構的積極入世、張揚個性、表現自我的強烈生命主體意識。這種精神體現在詩歌創作中,必然呈現出蒼茫壯闊、剛健雄渾的境界,從而形成唐詩最具人性色彩的陽剛之美。盛唐詩人的生命精神具有更為“任性自由”“奔放率意”“勃然生機”等特質,給人以美感的享受,令人感受到生命的震撼美,李白無疑是經典代表。李白詩歌所展現出來的生命之美是由李白天生俊逸的生命人格決定的,又與當時大唐雄強隆盛的時代精神密不可分,時代呼喚天才,李白應時而生。(摘編自劉偉《盛唐李白之生命美學解讀》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僅就文化本身的淵源來說,盛唐文化的繁榮發展既是南北文化交流的結果,又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結果。B.南北文風之所以能在李白那里融匯為一股新的詩潮,是因為他個人的教養和豐富的人生經歷。C.盛唐時經濟之繁榮、國威之強盛,在中國封建社會是空前的,為當時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豐厚的土壤。D.以兼濟意識、進取精神等為主體審美色調的唐詩,彰顯出強烈的生命主體意識,具有人性色彩的陽剛之美。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到唐代,南北文風能夠開始較好地融合起來,離不開先前的詩人們近百年的摸索,尤其是“初唐四杰”和陳子昂的努力。B.李白游歷大江南北,領略到多地的自然風光、習俗風尚和地方文化,有了豐富的經歷和感受,南北文風在他身上得以融合。C.因循守舊、模擬保守的習慣勢力在新事物、新氣象、新追求面前敗下陣來,終于,盛唐詩歌達到了這個古老的詩國的高峰。D.李白出生于中亞碎葉,幼年受到西域文化的洗禮,后來到過揚州、洛陽、長安,有機會親自接觸外來文化,能夠識得外國文。3.下列詩句不能夠支持材料二“這種精神”的一項是(3分)A.“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登太白峰》)B.“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C.“明敕星馳封寶劍,辭君一夜取樓蘭。”(《從軍行》)D.“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無題·颯颯東風細雨來》)4.材料一第五段多處引用李白的詩句,簡要分析其論證效果。(4分)5.材料二中“時代呼喚天才,李白應時而生”如何理解?請結合材料一簡要分析。(6分)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海邊的風(節選)張

煒對于這個海濱村莊來講,第二年是個可怕的年頭。可是第一年不知道第二年的事情,村莊的人全都興高采烈的,突然像著了魔一般忙碌,極度興奮,一個個變得有點莫名其妙。雖然居住的地方離大海不算遠,可是在整整一年多的時間里人們把大海忘記了。于是鍋里沒有魚,碗里沒有蝦,小貓饞壞了。只有一個老頭子遠離村莊,一個人住在海邊。他的窩棚離開漲大潮留下的水印只有幾米遠。大海灘上,一個尖頂兒小窩棚顯得多么孤寂。離開窩棚一點,有一條小破船,船根老有一攤雜物。老頭子弓著腰才能從窩棚里鉆出來,直起腰,就顯出瘦干干的高個子。他惱怒地向一邊吆喝什么,沒有回應,也就坐下來。好像他在吆喝自己的老伴或者孩子。其實他什么也沒有,是真正的光棍一條。村莊里最熱鬧的時候,有人來勸他說:“回村吧,回村吧。”他脫下褲子小便,不搭理對方。后來又不斷有人來,他還是那樣,村里人后來嘆息道:“一輩子就那樣了,誰能給他改過來?”也許過去老頭子并不寂寞。海邊上從來就是熱鬧地方,那些趕海的,拔草藥的,都要在他的小窩棚里落落腳。人們老遠就喊:“老筋頭!老筋頭!你這個老混賬……”所有人都罵他,并且從他的小鍋里搶東西吃。他的小鍋子總煮著美妙的海鮮:蟹、魚、蜆子。他從不放鹽,只取海水煮,結果別有一種鮮味誘惑村里人。除了深冬之外,幾乎沒有人見過老筋頭穿鞋子。他赤腳,短褲,露出一個黑紅干硬的身體。這身體大概沒有一絲平常人所說的那種肌肉,而是由一股股筋交織而成的。筋是牛筋。那時候總有人在海邊上伴他過夜,點一堆火,喝幾盅酒,半夜半夜地拉鬼怪故事。那可真是個有意思的年頭。船被風吹干了。它小得遠看像一個瓢殼,腥氣卻能飛出幾里遠。一群群蒼蠅圍上它哼著歌,有時又攏成一個松松的球在上面滾動。鹽末干結在船舷上,十分好看。它沒有桅。它算個船,也算個不錯的玩物。有時老筋頭呆在船上,一個瞌睡打過去,就任它漂走了。它在這藍藍的大海上自由自在地來往。它在海上晃啊晃,其實是老年人的搖籃。大海無邊無上自由自在地來往,沒有怕過什么。大風惡浪也遭遇過,不過總算沒有拆散它。從海上駕船而去,走到哪里的可能性都有。因為海上沒有路,是一片真正的廣場。老筋頭終究沒有拋棄這道海岸,大概是留戀著熟土與舊友。他特別想念那個小東西——“細長物”,一個奇奇怪怪的有意思的孩子。他常常站在窩棚口惱怒地呼喊,有一多半是喊這個孩子的。孩子的體形真像老筋頭,又細又長。不同的是他小小年紀體滑膚細,抱在懷里溫熱柔軟。小家伙有個特點讓海邊上所有人都驚訝得很:平展在沙土上,身體可以比站立著多出小半尺。他躺在那兒,整個身體像條軟軟的鰻魚。老筋頭每見他倒下了就坐到近前去,伸開粗壯的巨掌按在孩子的后背上,說一聲“長啊——”,順勢往下一理,細長物的身體也就伸長了一截,兩腳在沙土上劃出幾寸深深的印痕。老筋頭說:“你是個蹊蹺玩藝兒。”細長物聽了,將脖子擰過來,瞇著眼看看老人,說:“哼。”

細長物給老筋頭帶來無限歡樂。老頭子將一些沒頭沒尾的故事講給他聽,雙方都幸福愉快。有時細長物領來了一幫莫名其妙的朋友,那是一群男男女女、破破爛爛的孩子,渾身骯臟,口齒也不清,一律用衣袖揩鼻涕。有一次這幫孩子中還夾雜了一個矮小的老婆婆。不管是什么朋友,老筋頭都一樣喜愛。吃飯的時候,大家分著魚湯,一會兒喝得渾身冒汗。在可怕的冬天里,村里人全躲進他們的小窩。這時的海邊是冷清的。細長物來了,老筋頭忍不住興奮又與他講起了小船,講了它與車的區別。接下去,孩子問了海的那一邊、海的最深處都有些什么,他回答不出。他曾經駕著自己的小船遠航過,那時候像跟誰比賽似的讓小船盡情奔跑,親眼見過一些島嶼、各種顏色的海水。但大海永遠是這樣的。那天老筋頭與細長物燒了一條大魚,并且喝了很少一點酒。細長物吃飯不用筷子,伸手去捏潔白的魚肉。老筋頭瞅瞅孩子烏黑的手指,說:“孩子的手,有什么干凈呀不干凈的。”他給細長物灌了一口酒,眼瞅著這張臉紅了。他端量著孩子,覺得這一對細細的長長的眉毛借著酒力又長出了一段,美妙無比。他說:“你如果是我的兒子就好了。我該當有你這么一個兒子,細溜溜的,像條長蟲。”細長物只顧用手捏魚,嘴里咕噥一句:“嚇人!”關于船和車的愉快對話,至今他還記在心里。在這個滾熱的夏天里,老筋頭再沒有心思去整治那條船。他除了躺在陰濕的小窩棚里,就是扎到海水里玩一會兒。他有一副缺子兒的象棋,從海里出來后就自己跟自己下一盤。下完棋就一陣惆悵,不知干點什么才好。他想自己是真正變老了,因為老人有時像小孩子一樣耐不住孤單。他早年強健的時候可不是這樣,那時膽子特別大,什么都不怕,還怕孤單嗎?他回憶這一生里度過的一些孤寂日子,發現都是些黃金一般閃亮的時光。這些時光,他將留給自己最興奮最愉快的時刻里再去訴說。讓人煩惱的還是這個夏天。這個夏天的奇怪之處,就是人們突然都忘記了大海。(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小說開篇通過描述村莊人們在第一年的極度興奮與忙碌,與文中提到的可怕年頭形成對比,為故事鋪設了神秘的背景。B.老筋頭獨居在海邊小窩棚中,時而沒有緣由惱怒地吆喝,說明長期的孤獨生活已使他對生活沒有絲毫懷戀,精神失常。C.多數時間,老筋頭赤腳、穿短褲,露著黑紅干硬的身體,交待了他長期在海邊生活形成的習慣和年輕時海上作業的艱辛。D.一副缺子兒的象棋,自己跟自己下,以往的孤寂的日子現在都成了黃金一般閃亮的時光,表明老人內心感到更加孤獨寂寞。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開頭和結尾提到人們“忘記了大海”“把大海忘記了”,內容上凸顯了環境惡化、人們失去了生存依賴,結構上使首尾圓合。B.船的腥味“能飛出幾里遠”,“蒼蠅圍上它哼著歌”,這些細節生動傳神,既暗示了當年漁業興旺,又寫出了那時的愉快心情。C.人們勸老筋頭回去時他不搭理,人們罵他“老混帳”,他能容忍細長物用手捏魚肉,作者借這些描寫揭示了人物固有的劣根性。D.小說情節簡單,節奏舒緩,語言質樸而富有張力,通過對老筋頭形象的刻畫,折射出時代變遷給人們生活和精神上帶來的影響。

8.請簡要分析小說中“老筋頭”這一人物形象的特點。(4分)9.小說以“海邊的風”為題有何寓意?請結合文本進行探究。(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趙普字則平,幽州薊人。周世宗用兵淮上,太祖拔滁州,宰相范質奏普為軍事判官。宣祖臥疾滁州,普朝夕奉藥餌,宣祖由是待以宗分。太祖嘗與語,奇之。時獲盜百馀,當棄市,普疑有無辜者,啟太祖訊鞫之,獲全活者眾。太祖北征至陳橋,被酒臥帳中,眾軍推戴,普與太宗排闥入告。太祖欠伸徐起,而眾軍擐甲露刃,喧擁麾下。及受禪,以佐命功,授右諫議大夫,充樞密直學士。開寶二年冬,普嘗病,車駕幸中書。三年春,又幸其第撫問之,賜賚加等。六年,帝又幸其第。時錢王俶遣使致書于普,及海物十瓶,置于廡下。會車駕至,倉卒不及屏,帝顧問何物,普以實對。上曰:“海物必佳。”即命啟之,皆瓜子金也。普惶恐頓首謝曰:“臣未發書,實不知。”帝嘆曰:“受之無妨,彼謂國家事皆由汝書生爾!”普為政頗專,廷臣多忌之。時官禁私販秦、隴大木,普嘗遣親吏詣市屋材,聯巨筏至京師治第,吏因之竊貨大木,冒稱普市貨鬻都下。權三司使趙玭廉得之以聞。太祖大怒,促令追班,將下制逐普,賴王溥奏解之。初,太祖側微,普從之游,既有天下,普屢以微時所不足者言之。太祖豁達,謂普曰:“若塵埃中可識天子、宰相,則人皆物色之矣。”自是不復言。普少習吏事,寡學術,及為相,太祖常勸以讀書。晚年手不釋卷,每歸私第,闔戶啟篋取書,讀之竟日。及次日臨政,處決如流。既薨,家人發篋視之,則《論語》二十篇也。(節選自《宋史·列傳》卷十五)材料二:夫普則誠所謂鄙夫者耳。唐亡以后,鄙夫以成奸之習氣,熏灼天下而不可浣。普以幕客之雄,沉溺尤至,而機械愈深,雖見疑于英察之主,而終受王封,與馮道等。向非太宗亟進儒臣以蕩滌其痼疾,宋且與五季同其速亡。周世宗之英斷豈出太宗下哉然一傳而遽斬者鄙夫充位為之也。故曰:“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不可與友以事君,則君不可使之事己,所固然矣。(節選自王夫之《宋論》卷三)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紙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周世宗之英A斷B豈出太宗C下哉D然E一傳而遽斬者F鄙夫充位G為之也。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奇,認為……不尋常,意動用法,與《師說》“不恥相師”的“恥”用法相同。B.幸,特指皇帝到某處去,與《阿房宮賦》“而望幸焉”的“幸”意思不相同。C.微,指地位低下,卑微,與《岳陽樓記》“微斯人”的“微”字意思不相同。D.“宋且與五季同其速亡”與《鴻門宴》“臣死且不避”的“且”用法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宋太祖攻克滁州時,趙普被保奏為軍事判官;宣祖得病期間,趙普朝夕侍奉服藥,照顧有加,深得認可。從此宣祖把他當作自己人來看待。

B.趙普事后周期間,曾懷疑被抓獲并將處死的強盜中有無辜的,就建議太祖允許自己審問他們,結果很多人得以保全性命。其才干已經展露。C.在趙普等人的輔佐籌劃下,宋太祖北征到陳橋驛時,被眾將士推舉擁戴,成功發動陳橋兵變。等到太祖接受禪讓時,趙普因功被提拔重用。D.趙普年輕時熟悉為官之道,沒有什么學問,后在太祖的勸說下,發憤讀書,手不釋卷,尤愛學習《論語》。由此,再處理政務就順手多了。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會車駕至,倉卒不及屏,帝顧問何物,普以實對。(4分)

(2)吏因之竊貨大木,冒稱普市貨鬻都下。(4分)

14.王夫之認為趙普“誠所謂鄙夫者耳”,材料一有哪些事實可以支持王夫之的觀點?請簡要概括。(5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15—16題。避地云山全父弟詩寄梅花(其一)(宋)陽枋入秋烽火無虛日,問谷尋巖陪隱逸。水冷山深梅已花,忙中不覺年華易。梅花落(唐)楊炯窗外一株梅,寒花五出開。影隨朝日遠,香逐便風來。泣對銅鉤障①,愁看玉鏡臺。行人斷消息,春恨幾裴回②。[注]①障:屏風,帷障。②裴回:同“徘徊”,往返回旋。15.下列對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陽詩寫入秋后戰事頻繁,沒有一天停息,到處尋山問谷,探尋超俗隱逸之士。B.“水冷山深”生動地營造出一種清冷幽僻的氛圍,以此反襯梅花脫俗的美麗。C.楊詩通過對“影”和“香”的描繪,從視覺和味覺展現了梅花凌寒盛開的魅力。D.楊詩一氣呵成,前兩聯繪形狀物,后兩聯以閨中少婦人作喻,生動形象,含蓄雋永。16.同是寫梅,兩首詩表達的情味卻迥然不同,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論語·學而》中,孔子眼中的“好學”,不僅希望學生不講求飲食住行的舒適,更希望學生“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冬在同學面前總是自我夸耀,很多同學都看不慣他這種行為,班長借用《<老子>四章》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對他進行委婉的批評。(3)夜晚,在江邊望著奔騰不息的潮水,以及天邊升起的明月,王翔突然想到,這不就是古詩中寫的“_____▲_____,_____▲____”嘛!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小題。布袋木偶戲,又稱掌中戲,也叫掌中木偶,是閩南地區極具代表性的傳統傀儡戲表演形式之一。2006年,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神秘的布袋木偶戲,吸收了各種戲曲的精華,行當角色分工細致,木偶雕刻形神兼備,其服裝多沿襲明清服飾風格,道具有桌椅、文案、扇子等;武器有刀槍、劍錘、判官筆、雌雄劍,可謂

A

。對于觀眾而言,布袋木偶戲就像是神奇的小魔術,舞臺上人物活靈活現,

B

。布袋木偶戲被贊譽為“一口敘述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兵”,是我國最古老的民間戲曲表演之一。在閩南地區,百姓們在生辰、祠堂祭祖,以及新屋落成等重大時刻,常聘請木偶戲班來增添喜慶氣氛。然而,進入新時代,(

),舉步維艱。傳統與流行,木偶戲將何去何從?①布袋木偶戲傳承人莊晏紅深知,②只有將木偶戲融入流行元素,③就能使傳統文化更有生命力。④所以,她不斷地創新與發展,⑤尋找木偶戲“老藝新生”。如今的莊晏紅,已經成為廈門閩南文化的一張名片。她曾多次出訪美國、德國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完美的演出,在世界的舞臺上大放異彩。藝脈相承,永無止境,布袋木偶戲在閩南擁有延續的魅力。臺上的人,把人生演繹成故事;臺下的人,(

)。一場震撼心弦的布袋木偶戲,不知道會勾起多少閩南人對童年的記憶。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2分)

19.文中第四段標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作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4分)20.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使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其結構特點和表達效果。(5分)

21.請在文中兩處括號內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4分)

22.下列句子中的“多少”與文中加點的“多少”,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一入秋,天氣多少有些涼意了。

B.畢竟有那么多年的情誼,多少幫助他一些。

C.多少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才換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D.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曾望月抒懷,哀嘆生命的短暫。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近日,紀錄片《他鄉的童年》第二季收官,引發廣泛討論。紀錄片為觀眾呈現了國外多種教育模式,不僅是對全球教育現狀的觀察,也是直指人心的叩問。其中,家長們為了孩子的教育,不惜滿世界搬家,試圖尋找一片“凈土”,讓孩子遠離“內卷”的漩渦,引發人們思考:這種做法有必要嗎?這么做真的能奏效嗎?何種教育方式是最好的?

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參考答案

一、現代文閱讀(35分)1.B(文中第三段說“南北文風之所以能在李白那里融匯為一股新的詩潮,與他個人的教養和經歷也有關系”,選項說的太絕對)2.D(材料一最后一段說“胡懷琛先生曾據范傳正《李公新墓碑》所載“草答番書”一事,證明李白識外國文。證據雖然不足,但是也不是不可能的”,選項把可能性說成了確定性)3.D(A項詩句展現的是狂放不羈的精神個性,B項和C項展現出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昂揚奮發的進取精神,都屬于“這種精神”的內核。D項是深鎖幽閨、渴望愛情的女主人公相思無望的痛苦呼喊,不屬于文中所說盛唐主體審美色調和主流特征)4.(1)有力論證了李白深受多樣教育和異域文化的影響,使論點更具說服力;(2)以更具體的材料揭示了李白成為盛唐文化的偉大代表的原因。(4分。每答出一點給2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5.(1)盛唐文化的繁榮發展乃是南北文化交流和中外文化交流的結果;(2)李白游歷南北,又受西域文化和外來文化的影響,接受多元化教育;(3)盛唐詩歌達到古老詩歌的高峰,李白適逢其會,走在新潮流的最前列。(6分。每答出一點給2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6.B(“他對生活沒有絲毫懷戀,精神失常”理解不當。后文有“大概是留戀著熟土和舊友”“有一個多半是喊這個孩子的”的交待,老人并未精神失常,恰恰說明他對過去歲月的懷戀,養成了吆喝的習慣)7.C(“揭示了人物固有的劣根性”表述不當。前面的敘寫,主要表現了老筋頭對海邊生活的依戀和他質樸、隨和、包容的性格特點)8.①孤獨而堅韌:老筋頭獨居海邊,遠離喧囂和繁華,他面對大海的挑戰從未退縮,表現出頑強的生命力和適應力。②善良而熱情:他常常招待趕海和拔草藥的人到他的小窩棚里落腳,并分享自己的美食和故事。同時,他也非常喜愛細長物這個孩子,并熱情招待他的朋友。③懷舊而堅守:老筋頭常常懷念過去那些熱鬧的日子,他對大海極具深情,對過去極度留戀。(4分。每答出一點給2分,答出兩點即可滿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9.①營造環境。老筋頭長期生活在海風吹拂的大海邊,整天風里來浪里去;正是在海風的吹拂下,老筋頭與大海結下了深厚的情緣,感受著快樂和孤獨,②塑造人物。自然的風吹起狂濤巨浪,老筋頭在大風大浪中自由來往,養成了頑強堅忍的性格;社會的風潮推動著時代變遷,雖然海邊變得寂寞清冷,熱鬧不再,但老筋頭依然執著地堅守。③揭示主題。“海邊的風”又是一種永恒的存在,盡管海邊暫時變得寂寞,海邊的人忍受著孤獨,人們忘記了大海,但過了“這個夏天”人們一定會記起大海,重新擁抱大海。(6分。每答出一點給2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二、古詩文閱讀(37分)10.BDF(周世宗之英斷,豈出太宗下哉?然一傳而遽斬者,鄙夫充位為之也)11.D(用法不相同。文中“且”相當于“將”“將要”,副詞;“臣死且不避”中的“且”表示讓步關系,相當于“尚且”“還”,連詞)12.B(是趙普建議太祖去審問他們,而不是趙普自己審問)13.(1)適逢皇帝來到,倉促之間來不及隱藏,皇帝詢問是什么東西,趙普照實回答。(4分。“車駕”“倉卒”“屏”各一分,句意通順1分)(2)官吏趁著這個機會偷偷販賣木材,假稱趙普買來到都城出賣。

(4分。“因”,兩個“貨”、“市”、“鬻”各一分)

14.①私自接受十瓶黃金的賄賂。②借造府第之名縱使手下私販木材。③經常提及太祖不得意時所犯過的錯誤。④處理政務相當專斷。(5分。每答出一點給1分,4點全答者出給5分)15.D(后兩聯不是比喻,而是直接寫閨中少婦)16.(1)陽詩的梅花,開放在清幽寧靜的深山,與詩人遠離塵囂、隱居山中的情感相吻合;借助梅花凌寒開放的高潔,表現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追求,以及對時間流逝的淡然。(2)楊詩的梅花,開放在閨婦的庭院中,凌寒綻放的梅花,引發了少婦對遠人的思念;由梅花觸發遠人之思,表達了孤獨、寂寞之情。(共6分,每點3分。意思對即可)17.(1)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

(2)自伐者無功

自矜者不長

(3)示例一: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示例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示例三: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18分)18.①五花八門

②栩栩如生(2分。每空1分,意思對即可)19.②修改為:只有將流行元素融入木偶戲;③修改為:才能使傳統文化更有生命力;⑤修改為:尋找木偶戲“老藝新生”的契機。(4分。每答出一點給2分,改對其中任意兩處即可)20.構成:上下兩句字數相等,結構一致,“一口”對“雙手”,“敘述”對“對舞”,“千古事”對“百萬兵”。表達效果:語言凝練,句式整齊,富有節奏感,形象地展現了布袋木偶戲這一傳統藝術形式視聽結合的特點,生動地呈現了它出神入化、千變萬化的表演形式。(5分。構成2分,表達效果3分,意思對即可)21.布袋木偶戲受到流行文化的沖擊;把故事當作人生。(4分。每句2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