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古詩《蜂》教案7篇_第1頁
2024年古詩《蜂》教案7篇_第2頁
2024年古詩《蜂》教案7篇_第3頁
2024年古詩《蜂》教案7篇_第4頁
2024年古詩《蜂》教案7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古詩《蜂》教案優質7篇

教案有助于教師有計劃地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教案有助于教師有條理地組織課程內容,確

保教學的連貫性和有效性,下面是我為您分享的古詩《蜂》教案優質7篇,感謝您的參閱。

古詩《蜂》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掌握1個多音字.

2、能正確、流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3、在反復吟誦中感受詩歌不同的旋律與優美的意境。

教學重難點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掌握1個多音字。

2、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風景如畫,每一方山水,都是一幅迷人的山水畫。同學們,你們知道

素有“人間天堂”之稱的是哪個地方嗎?(杭州)說到杭州,我們不由地就會想到Tb美景,那就

是西湖。今天,我們就一起去詩人楊萬里筆下的西湖游玩吧!

二、初讀引領,蟋□古詩

詩人在早晨送別友人林子方時,寫下了這首詩,接下來就請大家讀一讀這首詩。

1、自由讀,讀準字音。

(課件出示漢字:曉慈畢竟映)

2、指名讀,讀順詩句。

3、指導讀,讀出節奏。

三、品讀賞析,感悟古詩

1、再認真地讀幾遍,想想詩中寫了西湖里的什么,用自己的話試著和同桌交流。

2、集體交流:詩中寫了什么?

(1)出示第1、2句:"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p>

用自己的話說說意思。理解"畢竟""四時"的意思。學生質疑。

(2)出示第3、4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用自己的話說說意思.看重體會"無窮碧"和"別樣紅",并描述一下景象。

3、回歸整體,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四、讀說結合,升華情感

1、出示朱自清《荷塘月色》選段,引導學生根據詩意,結合圖畫,抓住映日荷花的特點說

一段贊美荷花的話。

2、詩人看到這樣的美景,情不自禁地贊嘆一<出示第1、2句)。

3、這首詩的題目是《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全詩寫的’是西湖的景色,詩中有送別的意思

嗎?詩人為什么要這樣寫?

4、想象一下,詩人面對這無邊的美景,會向友人林子方說點什么?

小組交流,指名說.全班把詩"送"給友人林子方——(學生配樂朗誦)。

5、背誦古詩。

五、指導寫字

1、觀察田字格中的字:湖蓮窮荷

2、學生口頭為這些字找拼音和詞語朋友。

3、說說寫這幾個字要注意什么。

4、教師范寫生字。

5、學生在田字格中描紅、臨寫,教師相機指導。

六、課外拓展,豐富積累

介紹楊萬里有關荷花的其他詩作。

七、梳理板書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小組比賽背誦《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2、填句:接天蓮葉無窮碧,。

3、揭示詩題"絕句",簡要介紹詩人杜甫。

二、自讀古詩,初步搬口

1、自由朗讀,畫出生字新詞。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不認識的生字詞。

3、匯報生字詞解決情況,教師相機強調。

"行"是多音字,在詩中讀"hang",還有另夕一個讀音是"xing",組詞"行走"。

4、同桌互認生字新詞。

5、指名讀詩,齊讀,注意糾正讀錯的字音。

三、圖文對照,理解詩意

1、范讀,要求學生邊聽邊觀察插圖,思考:畫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樹、黃鵬、白鷺、積雪、

船)

2、思考:詩人是站在哪里看到這些景物的?(理解"窗含""門泊"兩個詞語的意思)

3、學生質疑,師生共同釋疑。(先讓學生說說還有哪些不理解的詞語,根據學生的提問,師

生一起答疑)

4、看圖讀古詩,想象詩人欣賞大自然美景時的心情。(讓學生帶著感情再讀古詩)

5、梳理詩句,說說詩意。

(出示課文插圖,小組討論,說說詩意。)

四、活動激趣,記誦靛

1、找對應的詞語。老師讀一個詞語,要求學生找出與它相對應的詞語。

(如:兩個------行,黃鵬一白鷺,翠柳一青天,窗——門,西嶺一東吳,千秋雪

----萬里船。)

2、師說生讀.(老師描述詩句的內容,學生讀相對應的詩句)

3、詞語連詩。(老師出示詩中的任意一個詞語,學生背出相對應的詩句)

4、情境背詩。(讓學生扮演詩人,指著畫面上的景物吟詩)

5、集體背誦。

五、指導寫字

1、出示要求會寫的字:"絕""含""嶺""吳"。引導學生交流記字方法,并練習組詞。

2、啟發學生說說自己的記憶方法。

3、重點指導"絕"與"嶺”的寫法。

4、老師范寫.

(指導學生把字寫美觀,提示容易寫錯的地方)

5、學生先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書寫,老師巡視。

六、拓展延伸

搜集描寫春天的古詩,試著背一背。

六、布置作業

七、教學反思:

古詩《蜂》教案篇2

一、激情導語

師:同學們,有這樣一句歌詞:相見時難別亦難這離別的歌詞聽來讓人心傷,所以有人說離

別是歌,離別是畫,也有人說離別是淚水,更有人說離別是詩.你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

倫送我情。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一句句送別的佳句,一縷縷離別的愁緒,一絲

絲濃濃的深情,如潤物無聲的春雨滴落在我們的心中,讓我們也一起走入古詩二首中,去品味離

別的傷感吧!

請看第一首《別董大》

(出示第一首詩《別董大》)

二、學習第一首詩《別堇大》

1、指生讀詩(2名)

2、從哪個字能看出這是一首送別詩?(別)

師:誰送誰呢?(高適送董大)

3、介紹兩個人物

師:誰能間單介紹兩個人物?(生介紹)

4、品讀前兩句的詩意

師:現在我們知道了是高適送自己的好友董大,那么當時的景色如何呢?詩中是怎樣描繪的?

(板書景)

生讀前兩句(千里黃云白日嘿,北風吹燕雪紛紛。)

生讀:千里黃云白日嚎,北風吹燕雪紛紛。(3名學生讀)

師:詩中都出現了哪幾種景物?(板書景黃云白云北風雁雪)(師在詩中用彩筆畫出來)

師:這幾種景物構成一副怎樣的畫面?誰能給大家描述一下?

生說前兩句的解釋

師:聽著大家的描述,我的眼前似乎也真的看到了北風呼嘯,黃沙千里,遮天蔽日,太陽西

落,到處是昏昏暗暗的,大雪紛紛揚揚地飄落,唯有燕陣凌空,出沒在寒云之中。在這樣的環境

里,你有什么樣的感受?(板書凄涼)(凄涼寒冷)

指導朗讀,讀出凄涼的味道,語氣應低沉。

5、品讀后兩句詩

師:在這凄涼而雄壯的景象中此時的董大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呢?

師:對愁,這是怎樣的愁呢?僅僅是眼前的分別嗎?再讀讀,你又從哪句詩中發現了什么?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生解釋:①前路即將去的地方。

②知己了解自己的人,志同道合的人。

師:董大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他會發愁自己在人生路難找知己呢?

生:(介紹董大,師補充)

(資料介紹:董大名為董庭蘭,是著名的琴師,盛唐時期,盛行胡樂,能欣賞七弦琴這類古

樂的人不多。崔玨有詩道:七條弦上五音寒,此藝知音自古難,惟有河南居次律,始終憐得董庭

蘭。)

在這凄涼的景中,面對前途的渺茫,人生的困惑,怎一個愁字了得!高適呢,看著這位身懷

絕技又無人賞識的音樂家,看著好友滿腹的愁緒,心中感慨萬千,不由得勸慰著:

生齊讀: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師:什么意思?

生:此去你不要擔心你遇不到知己,天下誰不知道你董庭蘭呀!

師:這是詩人對董大的(勸慰,激勵)(板書)

師:如果此刻你面對這位前途迷茫的董大,你會對他說什么?

(生說其他生齊讀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師順勢指導朗讀)

師:別董大,別去的是什么?(別去的是滿腹的愁緒,是愁)留下的是什么?(自信與友情)

師:讓我們再次有感情的朗讀這首詩!

生:(有感情朗讀《別董大》)

師:試人以自己的豪情抹去了好友的愁緒,以激勵的語言幫好友去掉陰霾,撥云見日,一掃

眼前的凄涼景象,讓我們真的感到了友情的力量。

二、學習〈〈送元二使安西〉〉

出示〈(送元二使安西〉〉

1指名讀詩(2名)

2.有了上首詩的基礎,你從這首詩的題目中了解到了什么?

3.品讀詩意,比較不同之處

4.師:這也是一首送別詩,這首詩中都描寫了哪些景物?描寫的景物與前一首詩有什么不同?

(季節)(強調在景物上)是從哪些景物中看出來的?

生:有(輕塵、朝雨、客舍、柳色)

師:遇輕塵什么意思?(雨后塵土被沾濕)

師:這些景物又構成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生:春天的早晨渭城下了一場小雨,環繞客舍四周剛剛放葉的柳樹經春雨的洗過,益發顯得

青翠嫩綠

師:此時的景色又給人一種怎樣的感覺?

生:(生機盎然、充滿生機、充滿希望)

師板書(生機盎然)

△指導讀前兩句、讀出春天的生機希望、(輕松、偷悅的語氣)

師:在這樣盎然生機的早晨,詩人的心中早以裝著一個別字、你知道嗎?

(提示柳)古人看到柳既生離別之情,還有折柳送情,還《折楊柳》曲調、在《涼州詞》中

早已學過了、所以詩人描寫柳這也是描寫離別的。

師:在著生機盎然的春日中、王維是從什么方式來送別好友的呢?

生:從(飲酒)來送行的.

師:可是詩中并沒有對兩人如何頻頻舉杯、殷情話別進行詳細描寫、但我們卻能從詩中的一

個字中看到了詩人頻頻舉杯相讓的情景,那一個字?

生:更。

師:怎么個更法?(一杯有一杯,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

師:讓我們齊讀最后兩句。

生:(讓我們齊讀最后兩句.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師:從著句詩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樣的感情?

1、不舍(依依惜別的深情)。

2、擔憂(解釋陽關和玉門關相對,處于大漠地,荒涼)。

(板書擔憂)此一別,不知前途如何,春風不度玉門關

指導讀后兩句,(依依惜別的深情,無限的顧慮)

師:是啊,此去不知前途如何,元二的心中也同樣充滿著憂慮與迷茫。(讓我們去祝福元二

吧。一路走好)

讓我們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注意語氣)

(要有感情齊讀)

師:兩首詩都是送別詩.我們來比較一下。在寫法上有什么相同之處.(借景抒情)

在表達情感上又有什么不同。(情勸慰,激勵情是不舍與擔憂)

師:不論所處的情景如何,表達方式怎樣。但朋友的請是真誠的,是無價的。讓我們再次有

感情的朗讀這首詩。

(分兩組,每組一首。)

三、總結:(你們的年輕再次感染了我)

師:同學們,你們即將面臨畢業,也要面臨人生中的一個小小離別,像詩人為瞪

把老朋友的真情珍藏于心。用你的熱情去接待新的朋友用你的激情去擁抱生活展望明天,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共同努力,去創造我們美好的未來吧!!!

古詩《蜂》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王維、李白、岑參、韓愈,有感情的朗讀并背誦四首詩。

2.結合旁批注釋理解詩歌大意。

3.體會每首詩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體會詩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教學難點:背誦四首詩歌

教學方法:

知(知作者)、誦(誦古詩)、解(解詩意)、悟(悟情感)、背(背古詩)、練(做練習)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課型:自讀課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古詩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的一顆明珠,一首古詩就是T昌絢麗多彩的畫,一曲婉轉

動聽的歌。也是初中生語文學習的一項重要內容。今天我們就來欣賞幾首古詩。

二、展示學習目標:

1.了解作者王維、李白、岑參、韓愈,有感情的朗讀并背誦四首詩。

2.結合旁批注釋理解詩歌大意。

3.體會每首詩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授新課:

(一)知:知作者完成下列有關作家的填空:

1、王維(701年-761年)字,號摩詰居士,時期的著名、。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

早年信道,后期因社會打擊徹底禪化,夕用"詩佛"。存詩400余首,代表詩作有《相思》、

《山居

秋暝》等。王維參禪悟理,學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與孟浩然合稱11王孟二蘇軾

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2、李白,中國偉大的詩人,被后人尊稱為,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終身不得志,在其

詩中表達出追求自由和對未來積極向上的精神。

3、岑參(約715~770)邊塞詩人。原籍南陽(今屬河南),遷居江陵(今屬湖北)。出

身仕宦家庭。早歲孤貧,遍讀經史。

20歲至長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天寶三載(744)中進士。八載、十三載

兩次出塞任職。回朝后,任右補闕、起居舍人等職。大歷間官至嘉州刺吏,世稱岑嘉州。后罷官,

客死成都旅舍。

4、韓愈(768年一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漢

族,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

"昌黎先生".杰出的

(二)學習《竹里館》

1、讀:讀古詩

老師配樂范讀,學生學讀,指名讀

2、解:解詩意

參照課文旁批,理解詩意

譯詩:月夜,獨坐幽靜的竹林里。

我彈著琴還不時地吹著口哨。

竹林很深,沒有人知道,

只有那天晚上的月亮將我相照。

3、悟:悟情感

思考:1、詩人獨自生活在這里,他每天都做什么事?他的.生活是怎樣的?他是個什么人?

作者寫了哪些景,營造了一種什么樣的氛圍?傳達出詩人怎樣的的心境?

明確:這是一首寫隱者的閑適生活情趣的詩,描繪了詩人月下獨坐、彈琴長嘯的悠閑生活。

這首小詩總共四句.拆開來看,既無動人的景語,也無動人的情語;既找不到哪個字是詩眼,也

很難說哪一句是警策。且詩的用字造語、寫景(幽篁、深林、明月),寫人(獨坐、彈琴、長嘯)

都極平淡無奇。然而它的妙處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筆調,描繪出清新誘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

小結:本詩寫詩人與竹林相伴的情景,形成了高雅的意境,傳達出詩人寧靜、淡泊的心境。

4、背:背古詩

一分鐘快速背詩,看誰背的又快又準確。(抽查)

(三)學習《春夜洛城聞笛》

解題:題目告訴了我們什么?時間、地點、事情。

學習方法同《竹里館》

譯詩:陣陣悠揚的笛聲,是從誰家中飄出的?

隨著春風飄揚,傳遍洛陽全城.

就在今夜,聽到令人哀傷的《折楊柳》。

有誰的思鄉之情不會油然而生呢?

思考: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明確:詩歌抒發了詩人客居洛陽時被夜晚的笛聲引發的思鄉之情。

一分鐘速背古詩,看誰背的又快又準確。(抽查)

(四)學習《逢入京使》

學習方法同《竹里館》

譯詩:回頭東望故園千里,路途遙遠迷漫;

滿面龍鐘兩袖淋漓,涕淚依然不干.

途中與君馬上邂逅,修書卻無紙筆;

唯有托你捎個口信,給我的家人報個平安。

思考:詩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明確:詩歌描寫詩人遠涉邊塞,路遇回京使者,托帶平安口信,慰藉家人的場面,表達了詩

人的思鄉之情。

名句賞析:怎么理解”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明確:這最后一句詩,處理得很簡單,收束得很干凈利落,但簡凈之中寄寓著詩人的一片深

情,寄至味于淡薄,頗有韻味。岑參此行是抱著“功名只向馬上取"的雄心的,此時,心情是復

雜的。他一方面有對帝京、故園相思眷戀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現了詩人渴望建功立業的豪邁胸襟,

柔情與豪情交織相融,感人至深.

速背本詩。選擇抽查.

(五)學習《晚春》

學習方法同(竹里館)

譯詩:花草樹木知道春天即將歸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腳步,競相爭妍斗艷。

就連那沒有美麗顏色的楊花和榆英也不甘寂寞,隨風起舞,化作漫天飛雪。

思考:詩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明確:作者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通過描寫花草樹木知道春天即將歸去,各自競相展顏,挽

留春天,就連沒有任何姿色的楊花、榆英也不甘示弱,化作片片飛舞的雪花,加入留春的行列,

表達了詩人惜春的感情,同時也提醒人們抓住時機,乘勢而為,創造美好的未來.

速背本詩,抽查。

四:當堂反饋

1、《竹里館》里表現詩人安閑自得的生活的詩句是:

2、《竹里館》里寫夜靜人寂、明月相伴,表現詩人淡泊情懷的詩句是:

3、《竹里館》里寫月夜竹林的幽靜,以_______來反襯。

4、《晚春》里運用擬人、比喻手法表達了要珍惜光陰、不失時機的人生態度的句子是:

5、《春夜洛城聞笛》里表達詩人對家鄉和親人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6、《春夜洛城聞笛》詩中能揭示主旨的詩句是它表達了詩人聽到

《折柳曲》后的思想感情。

?逢入京使》里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表現思念親人之情詩句是:

7、《逢入京使》里表現詩人既渴望建功立業又對帝京、故園相思眷戀之情的句子是:

課后反思:這是一節課外古詩誦讀指導課,課堂容量比較大,既然是指導課,就只對詩歌的

情感和詩意做一個指導,學生因為事先已經背會,所以在背詩時沒有怎么耽誤時間,但是學生在

對詩歌情感的理解上還存在障礙,這里費時有點多,不過總體感覺這節課書聲朗朗,達到了誦讀

的目的。

古詩《蜂》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學會朗誦古詩,理解古詩的意境。

2、通過各種不同方法的學習,激發幼兒學習古詩的興趣。

活動動備:

三角形、圓形、長條形各一個,一幅古詩的畫面,古詩字卡。

活動過程:

1、猜拼圖

出示一個三角形提問:"小朋友這是什么?"

出示一個圓形提問:這是什么呢?

老師把它們拼成一幅圖猜一猜象什么?(用三角形、圓形、長條形拼成一個人在釣魚的圖片)

老師看了這幅圖就想起了唐代大師柳宗元寫的,一首《江雪》你們想聽嗎?

2、老師有表情的朗誦古詩《江雪》

3、這首古詩還有一幅美麗的畫呢,我們一起來看。

(1)你看見了什么?這幅畫上是什么季節?冬天會怎么樣?山上都是雪,43怎樣了?(干

山鳥飛絕)

(2)路上也沒有行人,天氣寒冷人們怎樣了?(萬徑人蹤滅)

(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誰呢?他穿著什么?帶著什么呢?(孤舟蓑笠翁)

(4)他在干什么?(獨釣寒江雪)

4、我們一起來看這首古詩(出示古詩的大紙)

(1)小朋友,請你找一找在這首古詩中你認識哪個字寶寶?

(2)幼兒跟老師朗誦古詩2-3遍。(不同的方法朗誦)

(3)老師把這首古詩編成了一幅節奏圖:這是幾拍子的節奏?幼兒練習打二拍子的節奏。

看節奏一邊拍手一邊朗誦古詩.

(4)我們聽著音樂來唱一唱這首古詩。

5、幼兒操作:桌子上的小籃子里也有這首古詩的字寶寶,請小朋友每人拿一份按古詩的順

序排一排,排好了去給后面的老師檢杳,你排的對不對,然后朗誦給老師聽,你會得到一顆五角

星。

古詩《蜂》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解釋詩句中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感受古詩美的意境,使學生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熏陶.

教學難點:正確感知詩的大意。

一、回憶引入

1、同學們回憶一下,以前學過哪些古詩?(讓學生能有感情地背誦)你們是怎樣學習古詩

的?今天我們學習兩首古詩.

2、簡介作者

于謙(1398-1457),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號節庵。明代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

與抗清英雄張蒼水、抗金英雄岳飛并稱西湖三杰。明成祖永樂進士,官至兵部尚書.

王冕(1287--1359),字元章,一字元肅,元代詩人、畫家。

王冕經常以梅花自比早年曾經借梅花自喻不接受官職,晚年還以梅花顯示自己的清白本色,

說:?野梅開花尚古色。?(《歸來》)

他的別號很多,有煮石山農、會稽山農、梅花屋主、江南古客、江南野人、山陰野人、竹冠

草人、梅叟、梅翁等。又因他的書齋叫"竹荒",時人又稱他為王竹齋或竹齋先生。他既是詩壇名

家,又是丹青高手。他所畫的《墨梅圖》,神韻秀逸,令后人嘆賞不已.

二、初讀感知

1、教師范讀,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2、借助拼音,學生自讀課文。

3、檢查

三、精讀感知《石灰吟》

1、指導學生畫出不理解的字詞。

2、逐字逐句理解。可聯系上下文理解。

①吟:古典詩歌的一種名稱。吟誦。

②錘:敲打。擊:撞擊.

③若:好像。等閑:平常事。

3、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大意是:石頭是經過多次的敲打撞擊,才從大山上采下來。烈火焚燒自己,卻也只把它當作

平常事。即使身體粉碎變成了石灰,也不畏懼,還是要把潔白干凈的石灰留在人世間.

4、看圖想像意境,體會感情。

這里詩人以石灰自喻,表示寧為玉碎,不斷瓦全的志氣。

5、指導朗讀.

詩人借石頭表明自己堅貞、高潔的志向,應用贊美、高亢的語調朗讀。

四、總結學法,自學《墨梅》

1、總結《石灰吟》的學習方法。

①理解字詞。②說說詩意。③看圖想像。④朗讀體會。

2、學生四人為一個小組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注意先讓學生獨立學習,然后遇到不懂的再互相幫助,老阿以以合作比較好的一組為模

范,滲透地進行全班指導.

3、師生討論。

①理解字詞:

吾:我。洗硯池:書畫家洗毛筆硯臺的水池。

池頭:池邊。樹:這里指梅樹。

夸:夸贊。清氣:清香之氣。乾坤:天地。

②指名說說詩意。

我家洗硯池邊有一棵梅樹,朵朵開放的梅花都顯現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讓人來夸贊梅花的

顏色好看,只要讓梅花的清香之氣彌漫在天地之間。

③看圖想像:作者畫的梅花有什么特點?他在梅花身上寄寓了怎樣的情操?

④朗讀體會。

有自豪、高亢的語調反映出詩人的堅貞、純潔。

教師范讀,自由練讀,集體朗讀。

五、作業超市:

1、指導學生寫字

錘焚這兩個字要結合偏傍進行指導。

乾坤這兩個字較為難寫,注意左右的配合。

2、試著選一首詩有感情地背給同桌聽。

3、完成字詞練習.

古詩《蜂》教案篇6

古詩在中華文明燦爛的歷史長卷中是絕妙的華章,也是人類文化瑰寶。(望廬山瀑布)是一

首七言絕句詩,詩人李白運用夸張的創作手法,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這首詩用字十分精

彩,"生"字描寫了煙云冉冉上升;"掛"字化動為靜,贊頌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飛"字生

動寫出瀑布噴涌的景象:"落"字則描畫出巨流傾調的氣勢。"疑是銀河落九天”是此詩的精髓

之句,比喻奇特、夸張。教師在活動中可通過課件、視頻等手段,讓幼兒感知"銀河"與"瀑布"

的壯美之處,充分理解"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人間”的新奇比喻,進一步感受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

的熱愛之情。

1、了解古詩大意,理解"銀河從天上泄落到人間”的比響,體會詩文意境的美好。

2、能用語言表達自己對古詩的理解并有感情地朗通古詩.

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麗,展開想象,體會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廬山瀑布視頻,古詩《(望聲山瀑布》,銀河與瀑布的圖片,教師自備幾首古詩的簡單圖片,

《幼兒素質發展課程多媒體教學資源包》課件9,"幼兒學習資料”——《我愛你中國》

1、播放廬山瀑布祈瀕,引導幼兒認識瀑布,感受廬山的美。

提問你覺得布像什么?來到這么美的地方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小結廬山是我國的名山,

是一個風景秀麗、令人向往的地方.

2、教師完整朗通古詩《望廬山瀑布》,引導幼兒欣賞、理解詩意。

(1)指導幼兒表達自己對古詩的感受和理解.提問:古詩的名字叫什么?你聽懂了什么?

好像看到了哪些景象?

(2)結合課件,引導幼兒理解古詩含義,重點理解關鍵詞語:"生看"、"掛"、"飛流

直下"。

(3)播放銀河與瀑布的課件,引導幼兒感受銀河的壯美,理解"疑是銀河落九天"一句的

精能。

3、幼兒嘗試隨著音樂欣賞圖片并朗通古詩。

(1)教師結合圖片朗通古詩,幼聲跟念。(請幼兒說說詩人李白當時的心情。)

(2)請幼兒閱讀《我愛你中國》第32頁,指讀古詩《望聲山瀑布》。

(3)請幼兒配樂朗誦古詩。

4、清幼J廝游戲"詩畫配對",感受中國古詩的魅力。

分別出示《靜夜思》、《古朗月行》等幾幅古詩的畫面,讓幼兒觀察,教師朗通古詩,請幼

兒進行配對

望廬山瀑布唐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可落九天。

古詩《蜂》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樂意欣賞古詩《游子吟》。

2、感受古詩中所表達的母子情意。

3、大概理解《游子吟》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