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蒙古自治區XXXX旗XXX滑石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提交單位:XXXXXXX生態移民示范區國土資源局編寫單位:XXXX國土資源勘測規劃院2010年8月30日內蒙古自治區XXXX旗XXX滑石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提交單位:XXXXXXX生態移民示范區國土資源局勘查單位:XXXX國土資源勘測規劃院法人代表:張☆☆總工程師:王☆☆技術負責:王☆☆報告編寫:王☆☆何☆☆編寫時間:二0一0年八月三十日目錄第一章緒論………5第一節目的和任務………………5第二節位置和交通………………5第三節自然地理與經濟概況……7第四節以往工作評述……………8第五節本次工作情況……………9第二章區域地質………………9第一節區域地質、構造特征……9第二節區域礦產地質特征………16第三章礦區地質………………18第一節地層………18第二節構造………20第三節巖漿活動…………………20第四節變質作用…………………20第五節地貌、水文地質特征……21第六節礦產分布…………………21第四章礦床及其工業評價………22第一節礦床特征…………………22一、礦床(層)特征二、礦石質量三、礦石加工技術性能四、礦床成因及其控礦因素第二節開采技術條件……………30一、水文地質二、工程地質及其它開采技術條件第三節資源量估算…………………35一、估算資源量用的工業指標。二、資源量估算方法的選擇及其依據。三、資源量估算主要參數的確定和礦體(層)的圈定原則。四、資源量類別和塊段的劃分原則。五、.資源量估算結果。第四節礦床技術經濟概略評價……46第五章普查工作方法概述及質量評述……………46第一節普查工作方法選用依據、布置原則及其有效性。…………………46第二節地形地質圖的比例尺、范圍、面積、填圖方法及其質量情況………………48第三節各類探礦工程的質量情況及其地質效果。…………………48第四節各類試樣的采取、加工、測試方法及其質量狀況………48第六章結論………49第一節普查區內工作程度、工作成果…………49第二節普查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50第三節今后地質工作建議………50附圖1、內蒙古XXXX旗XXX滑石床礦區域地質圖2、內蒙古XXXX旗XXX滑石床礦區地形地質圖3、內蒙古XXXX旗XXX滑石礦床Ⅰ、Ⅱ、Ⅲ礦體平面圖4、內蒙古XXXX旗XXX滑石礦床Ⅰ、Ⅱ、Ⅲ礦體采樣平面圖5、內蒙古XXXX旗XXX滑石礦床Ⅰ礦體縱向投影圖6、內蒙古XXXX旗XXX滑石礦床KT1勘探線剖面圖7、內蒙古XXXX旗XXX滑石礦床KT2勘探線剖面圖8、內蒙古XXXX旗XXX滑石礦床KT3勘探線剖面圖9、內蒙古XXXX旗XXX滑石礦床KT4勘探線剖面圖10、內蒙古XXXX旗XXX滑石礦床TCⅠ—Ⅰ′探槽素描圖11、內蒙古XXXX旗XXX滑石礦床TCⅡ—Ⅱ′探槽素描圖12、內蒙古XXXX旗XXX滑石礦床TCⅢ—Ⅲ′探槽素描圖13、內蒙古XXXX旗XXX滑石礦床TCⅣ—Ⅳ′探槽素描圖14、內蒙古XXXX旗XXX滑石礦床TCⅤ—Ⅴ′探槽素描圖15、內蒙古XXXX旗XXX滑石礦床TCⅥ—Ⅵ′探槽素描圖附表一、地質勘探工程測量成果表1、控制點坐標成果表2、勘探線剖面端點坐標成果表3、探槽坐標成果表二、資源量估算計算表第一章緒論第一節目的和任務本次普查以找礦為目,大致查明普查區內滑石礦資源情況,并對普查區是否進一步開展礦產資源勘查做出評價,具體任務是:1.大致查明普查區地層層序和巖體分布。2.大致查明普查區構造形態。3.大致查明普查區內礦(化)體的分布范圍、礦(化)體數量、規模、形態、產狀、夾石分布及影響、破壞礦體的因素。4.研究普查區成礦地質條件和找礦規律。5.估算普查區礦產資源量(333+334)。第二節位置和交通普查區位于XXXX旗境內賀蘭山(南段)西麓至騰格里沙漠東緣,行政區劃屬于XXXX旗XXXXX鎮管轄。地理坐標見表1。內蒙古XXXX旗XXX滑石床普查區地理坐標表1拐點編號 東經 北緯 X Y1 105030′48″ 37057′49″ 4203674.90 545131.752 105030′32″ 37058′32″ 4205003.66 544722.963 105031′59″ 37058′53″ 4205664.17 546853.024 105031′43″ 37058′07″ 4204249.60 546454.54面積為:2.37Km2。普查區交通較為方便,由普查區到XXXX旗旗政府所在地XXXX鎮約120Km,到XXX生態移民示范區35Km,沿路途有居民,補給比較方便。見位置與交通圖1。阿拉善左旗黑疙瘩滑石礦范圍示意圖圖2第三節自然地理與經濟概況普查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XXXX旗境內賀蘭山(南段)西麓至騰格里沙漠東緣,銀川平原與阿拉善高原之間。地形起伏不大,海拔高程1522m—1385m,相對高差50m--100m,最高點位于毛土坑山,海拔高程1522.63m。地貌屬于中低山區,地表基巖裸露,覆蓋較少,植被不發育,溝谷較發育,多為山間沖溝,無常年水系經流。本區屬溫帶干旱大陸性氣候,特點是氣候干燥,降水稀少,風大沙多,日照充分,蒸發強烈,冬季嚴寒,夏季炎熱,晝夜溫差大。年最高溫度420C—43.10C,最低溫度-390C,最冷月份為12月到翌年2月份,年平均溫度8℃左右,。7月份較熱,平均溫度26.50C,。冷凍期自9月份至次年5月份。年平均降水量211.84毫米,年均蒸發量2008.2毫米。降雨期多集中在6—8月份。季風明顯,以春季風多且大,盛行偏西風和西北風,夏季多為偏東風。年均風速3.4m/s,年最大風速24m/s,地震烈度為7度。普查區為退牧區,區內水源缺乏,周邊居民稀少,通訊相對方便,無電力,經濟發展比較落后,礦產開采條件一般,生產資料和生活用品需要到普查區外的孿井灘生態移民示范區、寧夏中衛市和旗府所在地巴彥浩特鎮采集。第四節以往工作評述普查區以往地質勘查程度較低,主要工作有1976年寧夏計委地質局區域地質調查隊開展的1:20萬區域地質調查,該區域地質調查沒有關于滑石礦(化)點及相關方面的成果。第五節本次普查情況本次普查工作以礦產地質調查為目的,從2010年6月15日開始~2010年7月8日止,歷時23天。其主要任務是:在認真分析研究本區以往地質資料基礎上,利用地質路線調查大致查明本區地層,構造,巖漿巖與滑石礦化帶的關系;并通過1:2千地質填圖,結合槽探工程控制,樣品測試手段,大致查明礦體的分布,規模,品位及質量變化情況,同時對礦床進行概略經濟評價,估算(333)類礦產資源量,預測(334)類礦產資源量,圈定出進一步工作范圍,為以后詳查工作提供地質依據。第二章區域地質第一節區域地質、構造特征XXX滑石礦位于阿拉善左旗境內賀蘭山(南段)西麓至騰格里沙漠東緣,大地構造位置處于祁呂賀山字型構造體系脊柱——賀蘭褶皺帶西南部,清水河——天景山旋回褶皺帶和窯山——煙洞山旋回褶皺帶西北部及衛寧北山東西向構造東段之多構造體系復合交織部位。一、地層:區域內地層出露有古生界:寒武系、奧陶系、泥盆系、石炭系;中生界:侏羅系、白堊系及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其中以寒武系分布最廣,其次為奧陶系、泥盆系;石炭系、侏羅系、白堊系出露出積較小。現由老至新分述如下:(一)寒武系(∈)區域內寒武系出露面積最大,主要分布在區域東南部的下刀石圈、中部馬夫峽子和北部的新井一帶。有未命名中寒武統(∈22)及對比為香山群劃分為中統香山群的第二亞群(∈22xnb)、第三亞群(∈22xnc)和第四亞群(∈22xnd)。1、中寒武統香山群(∈12xn)據對比,區內僅出現二、三、四亞群。(1)第二亞群(∈12xnb)在區域上出露面積較小,主要巖性為中厚層變質長石石英砂巖,千枚巖,板巖,灰巖,泥灰巖,硅質板巖。(2)第三亞群(∈12xnc)區域內寒武系唯本亞群出露最廣,主要分布在馬夫峽子——新井一帶,主要巖性為中細粒長石石英砂巖,綠泥絹云板巖,千枚巖,薄層灰巖和鮞狀灰巖透鏡體,頂部為硅質灰巖,硅質白云巖和硅質巖。(3)第四亞群(∈12xnd)分布于毛土坑——香姆脫勒一帶,主要巖性為中厚層狀含泥質不等粒長石石英砂巖夾少量綠泥絹云板巖及千枚巖。2、中寒武統(∈22)分布于本區毛土坑山以北至區外古城子——元山子一帶,未見與香山群直接接觸關系,僅見侏羅系,下奧陶統等,整合覆于其上。主要巖性為硅質灰巖、白云質灰巖,條帶狀結晶灰巖、變鮞狀灰巖、硅質巖、白云巖,灰質礫巖,千枚狀板巖。(二)奧陶系(O)區域內奧陶系出露面積次于寒武系,主要分布于毛土坑山——香姆脫勒一帶。僅見下奧陶統米缽山組(O1m)。主要巖性為:中厚層狀中細粒長石石英砂巖。石英砂巖,水云母泥板巖,板巖,泥灰巖透鏡體,底部為礫狀灰巖,硅質礫巖及石英巖。(三)泥盆系(D)分布在區內東南部的菊花臺——黑梁一帶,見上泥盆統中寧組(D3z)。1、第一巖性段(D3z1)主要巖性為礫巖、砂礫巖、石英砂巖、長石石英砂巖、粉砂巖。2、第二巖性段(D3z2)主要巖性為中細粒長石石英砂巖、石英砂巖、鈣質粉砂巖夾泥質巖透鏡體。3、第一巖性段(D3z3)主要巖性為礫巖、厚——中厚層鈣質中細粒長石石英砂巖、鈣質粉砂巖、頁巖、灰巖。(四)石炭系(C)分布野貓子山和新井村一帶,見中石炭統石磨溝組(C2S)、單梁山組(C2d)和上石炭統太原組(C2t)。1、中石炭統石磨溝組(C2S)主要巖性為礫巖,石英巖狀砂巖,細一粗粒石英砂巖,粉砂巖,頁巖,含結核并夾生物灰巖。2、中石炭統單梁山組(C2d)(1)、單梁山組下巖段(C2d1)主要巖性為厚——中厚層中——細粒、粗粒石英砂巖,夾頁巖及無煙煤層。(2)、單梁山組中巖段(C2d2)主要巖性為中厚——薄層細粒石英砂巖,頁巖及砂質頁巖。(3)單梁山組上巖段(C2d3)主要巖性為雜色含云母砂質頁巖,粉砂巖,含泥質中細粒石英砂巖,生物灰質白云巖透鏡體。3、上石炭統太原組(C2t)主要巖性為石英砂巖,頁巖及煤層。(五)侏羅系(J)主要分布于紅柳溝——新井一帶,依基礎性和生物資料可將本層地層分為兩部分:1、中——下侏羅統(J1—2)分布于新井及毛土坑北主要巖性為灰綠、黃綠、灰礫巖,砂巖、泥巖煤層。2、上侏羅統(J3)分布于新井煤礦以北,井溝,紅柳溝南部,主要巖性為褐紅色礫巖夾砂礫巖和少量的砂巖。(六)白堊系(K)分布于區域內東北部狼井溝——小金溝一帶,僅見下白堊統廟山湖組(K1m)。巖性為灰褐紅色礫巖、砂礫巖、砂巖、泥巖、砂質粘土、灰巖。(七)第三系區域內分布較廣,主要分布區域中部和南部,第三系見中新統紅柳溝組(N1h)主要巖性為礫巖,長石石英砂巖,砂質粘土。(八)第四系區域內第四系頗發育,全區均勻分布。主要為上更新統(Q3)沖洪積層和風積層沖洪積層(Q31apl):由洪積礫石層夾粘質砂土,細沙組成。二、侵入巖區域內侵入巖極不發育,僅見一些基性、中性巖脈呈脈狀產出,但熱液活動普遍。(一)輝綠巖(βll)分布于新井西北,中寒武世,早奧陶世地層中,呈脈狀順層貫入或斜交層理侵入,但規模很小,一般脈寬1—3米長數十米。巖石多呈灰綠或暗綠色脈狀產出,主要礦物具有明顯的變余輝綠結構。主要礦物由雜亂排列的細長板柱狀的拉長石(An53±)和完填其間的柱粒狀輝石礦物組成,副礦物為鈦鐵礦,細長柱狀磷灰石等。巖石普遍受到強裂的綠泥石化,絹云母化,碳酸鹽化,納黝簾石化作用,使巖原來的基本礦物成份和結構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故實為蝕變輝綠巖。(二)閃長玢巖(δμ)呈脈狀分布在馬夫峽子紅柳溝以北地區。侵入于中寒武統香山群第三亞群(∈12xnc)淺變質砂和千枚狀板巖中。巖脈寬 可達30米、長約150米。脈石為暗灰色,灰黃色具變余斑狀結構。主要有長板狀,斜長石斑晶和其半晶質的基質部分組成。斑晶的長石(An36)呈長板狀自形晶,有些尚能見到微弱的環帶狀構造。斑晶中的暗色礦物完全變成了綠泥石和炭酸鹽礦物,基質中的中長石為他形晶,少數呈半自形晶,暗色礦物均為綠泥石,碳酸鹽所取代,故屬實變閃長玢巖。三、構造區域所處大地構造單元,位于祁呂賀蘭山字型構體系的脊柱——賀蘭褶皺構造的西南部,隴西系旋卷構造清水河——天景山旋回褶皺帶和窯山——煙洞山旋回褶皺帶之西北部,衛寧北山東西向構造之東段。經勵了多次構造變動,地質構造極其復雜,褶皺斷裂構造非常發育。本區是一個多構造體系復合交織地區。區域構造包括近東西向構造帶、南北向構造帶、北西向構造帶三個不同的構造體系。其中東西向構造帶為本區域內最主要的構造體系,占據整個南部地區及東南角。該構造帶是從海西運動晚期開始逐漸發展而成。其它構造體系主要分布在本區中部和北部偏東,其中南北向構造雛形于侏羅紀,成熟于燕山期。北西向構造始于加里東期經燕山期和喜馬拉雅期成熟。所見構造復合現象有穿插、歸并和包容三種。在漫長的地質年代中,本地區不斷經受東西向擠壓和南北向壓扭作用,在上述構造體系的范圍內又形成了一引起有成生關系的,低一級或再次級構造。已確定的幾個諸如:紅柳溝弧型構造,毛土坑山子型構造等。第二節區域礦產地質特征一、概述本區域礦產豐富,礦種較多包括黑色金屬、有色金屬、貴金屬,非有金屬及固體可燃性礦產,但以鐵、銅、煤等礦產地點為多數。成礦時期:沉積礦產,早奧陶世、晚泥盆世,石炭紀,早侏羅世,漸新世,中新世甚至分四紀都有成礦。而熱液礦產以海西期為主。二、固體可燃礦產:煤、油頁巖區域內可燃性礦產有煤和油頁巖。煤礦產于中上石巖統和下侏羅統。油頁巖產于中石炭統單梁山組(C2d)和上石巖位太原組下段(C3t1)。三、黑色金屬鐵、錳1、鐵礦區域內鐵礦分布較廣,但未見形成大礦,多為礦點、礦化點和小型礦。其成因為內產和外生兩大類。內產鐵礦成礦時間均為海西期,而外生鐵礦可分為石炭紀沉積,時代不明沉積含鐵砂礫巖和第四紀沉積含量鐵砂礫巖。內生鐵礦按其礦體賦存條件又可分為順層間裂隙或沿斷裂帶分布之熱液型,脈狀及網脈狀熱液型和脈狀熱液型。內生鐵礦以海西期順層間裂隙或沿斷裂帶分布之熱液型為最重要,品位較高,儲量較大,往往形成一些起小型礦床。外生鐵礦中時代不明沉積含鐵砂礫巖石型雖具一定規模,但si02含量過高,選冶困難,其它類型的鐵礦一般不具工業價值。2、錳礦:區域內發現兩處錳礦化點,即新井西錳礦點和炭井子溝錳礦化點。兩處在成因上同為熱液脈狀較錳礦,都不具工業價值,但可作為找尋錳礦的重要素。四、有色含屬、銅、鉛、多金屬及貴金屬、金有色金屬、銅、鉛多金角度貴金屬金的分布均已超出內蒙古自治區境內,這里不再詳述。五、非金屬礦產區域內非金屬礦產種類較多,有重晶石、石灰巖,粘土、型砂、建筑石料、石膏、硼和芒硝等。以上礦產除重晶礦為熱液成因外其它均屬沉積礦產。第三章礦區地質第一節地層礦區地層分布由老至新,分別為寒武系中統(∈22),奧陶系下統米缽山組(O1m)以及第四系地層。寒武系下統(∈22)地層其巖性為硅質灰巖、白云質灰巖,條帶狀結晶灰巖、變鮞狀灰巖、硅質巖、白云巖,灰質礫巖,千枚狀板巖。奧陶系下統米缽山綠(O1m)地層,其巖性為中厚層狀中細粒長石石英砂巖,石英砂巖,水云母泥質板巖,板巖,泥灰巖透鏡體,底部部分地區為礫狀灰巖,硅質礫巖,石英巖。第四系全新統(Q4leol)風積層,半固定草叢砂丘,細砂及粉砂。第四條上更新統(Q32eol)風積粉砂蒸土礦區地表出露主要巖層由南向北,依沉為:(1)淺紫色層狀長石、石英砂巖、并考有薄層的硅化灰巖。(2)淺灰白色白質硅化灰裝。(3)滑石礦體(4)銀灰色千枚狀絹云母板裝(5)淺黃色層狀中一細粒長石石英砂巖(6)灰綠色綠泥板巖夾少許灰綠色長石石英砂巖。第二節構造礦區處在新井背斜的西翼及毛土坑東西向大斷層的西端區內的構造跡向主要表現為受近東西向定向水平擠壓和的作用較大,上覆靜水壓力較小,各巖層由于產狀不同,塑性不同,構造變化也不同,形成了區內近南北向的破碎蝕變礦化帶,且具有一定的規模,主要產生白云質灰巖中,及其接觸帶上而在淺灰色千枚狀板巖中,卻形成了軸間近南北問的褶曲,而區內的礦區體主要產在該區內白云硅化灰巖中及其接觸破碎蝕變帶中。第三節巖漿活動礦區內巖漿活動不甚發育,未發現巖體。第四節變質作用礦區含礦巖系經受中—低級區域變質作用。礦化熱液蝕變主要發生在EW向褶皺帶內。蝕變作用有滑石化、透閃石化、硅化等。生成蝕變巖石有透閃蝕變巖、蛇紋石化透閃蝕變巖、滑石化透閃蝕變巖及滑石巖等。蝕變巖呈似層。蝕變巖呈似層狀、透鏡狀、沿EW向呈帶狀分布,形成長約2km,寬300~400m的蝕變帶,滑石礦床就賦存在這個蝕變帶中。第五節地貌、水文地質特征礦區位于新井盆地西邊,屬西北干旱草原氣候帶。一、區內地形較為低平,相對高差大約在30m——50m之間,山脊出露為早古生代長石、石英砂巖,灰巖,坡積物為風化殘積碎屑,低洼處為第四系,黃砂土及不固定草叢砂丘,區內沖刷溝系不發育,也不深,平均深度1m—2m。二、礦區為早古生代堅硬巖石組成的低中山,低山水文地質區。巖層裂隙較為發育,利于地下水儲存,地下水沿裂隙循環,但氣候干燥,降雨稀少,年平均降水量211.84毫米,年均蒸發量2008.2毫米。春冬兩季風沙較大,區內無地表流水,屬典型的內陸干旱氣候區,地表水的儲藏十分貧乏。三、區內地表水雖然貧乏,但是雨季有短暫洪流由地表經流形式流入溝底,可形成洪流,注入采礦坑和礦硐、洪水季節很容易造成淹沒性的采礦坑漏水,必須采取適當的排水設施。第六節礦產分布本區礦產主要為滑石礦,均分布產在寒武中統(∈22)白云質硅化灰炭中和蝕變破碎帶中,明顯的受巖性地層控制。礦體呈層狀,似層狀,產出形態較為規整,產狀較為穩定。第四章礦床及其工業評價第一節礦床特征一.礦床(層)特征礦區由Ⅰ、Ⅱ、Ⅲ礦體組成。Ⅰ礦體為推斷礦體;Ⅱ、Ⅲ礦體為預測礦體。Ⅰ礦體呈層狀賦存于未定名的中寒武統(∈22)中,礦體圍巖以白云質灰巖為頂板,以白云質硅質不等晶灰巖為底板,圍巖與礦層連續沉積。礦石為以硅鈣質為主的滑石,局部夾含白云質灰巖和不等晶灰巖透鏡體。礦體分布在礦區東西向褶皺帶向斜構造內側,圍巖巖石一般為褐灰色,中厚層狀,最大厚度34.7m。Ⅰ礦體南西出露地表,中部和北東部被第四系覆蓋,其覆蓋厚度一般為1.8m~3.6m不等。礦體表面風化強烈,根據槽探對礦體與第四系接觸部位的揭露及控制,礦體風化層厚1.5m~2.0m。Ⅰ礦體:分布在礦區西南部,礦體呈層狀,受地層和東西向褶皺構造控制。礦體走向320°,傾向NW,傾角75°~80°,礦體走向長364m,礦層厚度11m~20m,推深45.5m——91.0m,厚度變化系數為30.97%,厚度穩定。礦體中殘留的夾石均較少,在礦體中呈透鏡狀及不規則狀等,與原巖產狀一致。夾石規模不等,一般長不到十米,厚0.3米至0.7米,延深幾米至十幾米。夾石與礦體界限清楚。Ⅰ礦體估算(333)資源量98.2萬噸。Ⅱ礦(化)體:分布在礦區西南部,緊按Ⅰ號礦體,在Ⅰ號礦體北端西側。地表第四系覆蓋較厚,探槽揭露呈層狀,受地層和東西向褶皺構造控制,走向340°,傾向NW,傾65°~80°。Ⅲ礦(化)體:分布在礦區西南部,在Ⅰ號礦體北端,地表第四系覆蓋較厚,探槽揭露呈層狀,受地層和東西向褶皺構造控制,走向310°,傾向NW,傾53°~76°。Ⅱ、Ⅲ礦(化)體有益組分達不到工業要求,未參加本次儲量估算。Ⅰ礦體、Ⅱ、Ⅲ礦(化)體在平面上呈平行雁狀分布,礦體間距80~100m。該滑石礦床規模屬小型。二.礦石質量1.礦石礦物成分及結構構造礦石呈白色、灰白色鱗片狀結構、片狀構造,礦石有益組分為滑石,礦石礦物含量37.23%,其次為透閃石、綠泥石、石英、白云石等碳酸鹽礦物。滑石:呈片狀集合體,片大小0.05~2mm,見定向排列,含量33.78%~37.23%。石英:呈粒狀、隱晶狀,粒徑0.01~0.05mm不等,不規則分布于滑石集合體之間,含量35~40%。白云石等碳酸鹽礦物:呈細小粒狀或不規則狀,粒徑0.01mm左右,零星分布或石英一起混雜于滑石之間。含量20%。有機質:呈云霧狀或吸附狀,粒徑0.01mm左右,含量一般小于5%。2.礦石化學成分礦石化學成分主要為SiO2、MgO、Al2O3、Fe2O3、CaO。通過72件礦石樣品的統計分析,并對單工程樣品長度加權平均品位計算,剖面面積加權平均計算以及礦石體積加權計算,得到礦區礦石平均化學成分(%):SiO234.81,MgO15.77,Fe2O30.84,CaO24.28,Al2O31.04,酸不溶物55.79,灼失量18.74礦石主要化學成分沿走向和傾向變化特征如下:1.各勘探線礦石主要化學成分沿走向變化特征,見表2。礦體主要化學成分沿走向變化特征一覽表表3化學成分 位置 勘探線加權平均平位(﹪) 走向變化系數(﹪) Ⅰ Ⅱ Ⅲ Ⅳ Sio2 地表 34.81 35.42 33.97 34.76 2.50Mgo 地表 15.63 15.78 15.77 15.83 2.47Cao 地表 24.28 23.86 23.57 24.39 13.19Fe2o3 地表 0.84 0.79 0.92 0.83 30.612.各勘探線礦石主要化學成分沿傾向變化特征,見表3礦體主要化學成分沿傾向變化特征一覽表表3化學成分 位置 勘探線加權平均平位(﹪) Ⅰ礦體 Ⅰ Ⅱ Ⅲ Ⅳ Sio2 地表 34.90 36.78 40.19 32.54 14.25Mgo 地表 17.42 17.36 16.58 13.11 5.53Cao 地表 24.41 24.05 23.58 29.06 93.65Fe2o3 地表 0.88 0.78 0.77 0.67 108.43礦石主要化學成分變化如下:1、SiO2:礦石中SiO2含量19.84~47.30%,加權平均為34.81%。其中SiO2含量≥35%的占總樣數的53.52%;含量24~35%的占總樣數的42.25%;含量在19.84~24%的占總樣數的4.23%。SiO2走向上的變化系數為2.36%,傾向上的變化系數為9.46~27.94%,總體變化系數19.38%,SiO2含量在礦體走向、傾向上含量穩定。礦石中SiO2含量近地表,特別是接近礦體頂板的地段的礦體,SiO2含量較高。2、MgO:礦石MgO含量12.20~18.66%,加權平均為15.77%。其中MgO含量≥18%的占總樣數的11.36%;含量15~18%的占總樣數的63.64%;含量在12~15%的占總樣數的13.64%。MgO走向上的變化系數為1.42%,傾向上的變化系數為4.21~12.18%,總體變化系數9.10%,MgO含量在礦體走向、傾向上含量穩定。礦石中近地表MgO含量較低,是由于地表礦體長期風化剝蝕,礦石中MgO的淋濾所至,并形成1.5m左右的風化層,深部礦體中礦石的MgO含量較地表礦石的MgO含量高。礦石中MgO含量與礦石中SiO2含量或CaO含量呈負相關。3、CaO:礦石中CaO含量17.79~39.56%,加權平均為24.58%。其中CaO含量≥30%的占總樣數的5.63%;含量20~30%的占總樣數的83.09%;含量在10~20%的占總樣數的11.27%。CaO走向上的變化系數為11.97%,傾向上的變化系數為62.62~191.85%,總體變化系數130.32%,CaO含量在礦體走向穩定、傾向上含量不穩定。4、Fe2O3:礦石中Fe2O3含量0.015~0.56%,加權平均為0.09%。其中Fe2O3含量≥0.9%的占總樣數的29.58%;含量0.7~0.9%的占總樣數的42.25%;含量在0.5~0.7%的占總樣數的30.99%。Fe2O3走向上的變化系數為31.80%,傾向上的變化系數為78.81~322.57%,總體變化系數189.01%,Fe2O3含量在礦體走向穩定、傾向上含量不穩定。綜上所述,本礦區礦石中有益組分MgO加權平均為15.77%,略低于工業指標的要求,傾向上的總體變化系數9.10%,質量穩定。有害組分:CaO加權平均為24.28%,Fe2O3加權平均為0.84%,高于工業指標的要求。3.Ⅰ礦體平均化學成分,見表4。礦體平均化學成分%表4礦體號 SiO2 AI2O3 MgO CaO Fe2O3 燒失量 白度Ⅰ 34.81 1.04 15.77 24.28 0.84 18.74 683.礦石自然類型根據礦石結構、構造及礦物含量,將礦石分為塊狀滑石和片狀滑石,塊狀滑石:白色至灰白色,鱗片變晶結構,致密塊狀構造,滑石礦物平均含量37.95%,多為Ⅱ級品;片狀滑石:灰白至淺綠色,鱗片變晶結構,多數片理發育,滑石礦物含量大于24.07%,礦石松軟,多為Ⅲ級品。三礦石加工技術性能本礦區滑石礦屬富鎂質碳酸鹽巖系熱液交代型礦床,其圍巖和夾石主要為白云質灰巖、不等晶灰巖和透閃蝕變巖系列。礦石類型以塊滑石為主。生產過程最常采用的選礦方法是手選。即在1網目篩上用手工揀選出長徑大于2cm~3cm的夾石。該礦經手選回收率在89%以上。滑石礦做為應用廣泛的一種工業原料,一般需加工成一定粒徑的滑石粉方可應用。由于滑石硬度低,易于粉碎,故其加工性能優越。為了獲得更高的經濟價值,將滑石礦加工成微細粒級滑石粉再行銷售是提高礦產品附加值的一個重要途徑。四、礦床成因及其控礦因素黑疙瘩滑石礦產于寒武紀古老的區域變質巖系含鎂質碳酸鹽巖地層中。礦床成礦作用集中在向斜構造內側,礦體呈層狀,圍巖為白云質灰巖、硅質灰巖,礦體產狀與圍巖一致。礦床的成礦時代為古生代加里東期。因此,黑疙瘩滑石礦床成因屬區域中低溫變質熱液交代礦床,并嚴格受地層和向斜構造控制。第二節開采技術條件一、水文地質1.地表水礦區極度干旱缺水,蒸發強烈,除季節性稀少降雨外,無其它地表水。2.含、隔水層礦區含水層為中寒武統(∈22)基巖裂隙及碳酸鹽巖巖溶裂隙及第三系碎屑巖,隔水層為下奧陶統米缽山組板巖。3.地質構造對水文地質條件的影響礦區位于新井向斜南西翼,區內褶皺構造和斷裂構造發育。斷裂構造局部控制地下水的賦存條件。(1)褶皺構造礦區褶皺構造有:隱伏背斜。平行分布于礦區南部和北部、軸部近東西向展布,長約4km,寬1km,對地下水無明顯控制作用。(2)斷裂構造①北西向斷裂F1位于礦區南西側,長500余m,近北西向延伸,傾向西,傾角80°~85°。斷裂帶內巖石破碎,擠壓透鏡體和擠壓片理發育,隔水作用明顯。②北西壓斷裂F2:該組斷裂,為近東西壓性斷裂之次生構造,其規模較小,長100~300m。北西向斷裂有F2,擠壓片理發育,隔水性能良好。4.地下水動態區內地下水唯一補給是大氣降水,受地貌、巖性、構造條件限制,一般僅在斷層破碎帶部位形成脈狀含水區。大氣降水除部分滲入地下外,其余多形成地表逕流沿途補給臺地及殘丘基巖裂隙,進入山前平原,成為松散巖類孔隙水補給源。礦區內地下水的補、逕、排運移與地形一致,大部分順地層走向或斷層走向呈近東西方向運動對溝谷潛水形成補給作用,礦區地下水交替相對緩慢,大氣降水對地下水補給量較小。5.礦床充水因素(1)大氣降水本區大氣降水較少,多年平均降水量不足500mm,但仍是地下水的主要補給來源。且通過地表變形裂縫滲入地下。成為礦床充水的主要因素。(2)地表水體如前所述,因礦區極度干旱,蒸發強烈,除季節性稀少降雨外,無其它地表水體。(3)含水巖層:基巖裂隙及碳酸鹽巖巖溶裂隙和第三系碎屑巖與砂礫石含水層,將成為充水的主要因素。(4)斷裂構造北西向斷裂導水性強,賦存地下水,對巖溶發育影響明顯,是礦床充水主要因素之一。本礦區水文地質條件簡單。資源容易開發利用。二、工程地質及其它開采技術條件(一)、工程地質1、礦區工程地質巖組礦體圍巖主要有中寒武統香山群第三亞群(∈12xn)和中統(∈22)及第四系(Q)組成。(1)、中寒武統香山群第三亞群(∈12xn):下部為中細粒長石石英砂巖,綠泥絹云板巖,千枚巖,薄層灰巖和鮞狀灰巖透鏡體,自然抗壓強度1~2MPa,上部為硅質灰巖,硅質白云巖和硅質巖。飽和單軸抗壓強度20~55MPa;此組巖體存在軟弱夾層,工程地質性質較差,由其組成的邊坡易產生順層滑坡、崩塌和錯位等工程地質問題。(2)、中統(∈22):以條帶狀結晶灰巖,白云巖變鮞狀灰巖、灰質礫巖,千枚狀板巖為主。飽和單軸抗壓強度45~100MPa,裂隙較為發育,易發生巖石崩落、崩塌等工程地質問題。(3)第四系(Q):分布于全礦區,主要為風積沙、粉質粘土,工程性質一般。2、構造區內有的斷層、褶皺及次一級的節理裂隙,其充填物一般為軟質巖石或泥質,工程性質較差。由于這些構造的存在破壞了上述各巖組的整體性,從而降低了各巖組的穩固性,使得開采邊坡將可能沿著這些構造部位產生滑移。礦區巖土層工程力學性質較差,區內發育的斷層、褶皺及次一級的節理裂隙,降低了各巖組的穩固性,礦區的自然及人工邊坡有可能產生滑坡及崩塌,工程地質條件屬中等類型。(二)環境地質1、自然環境地質(1)、地震:據中國三百萬分之一地震裂度圖,本區地震抗震設防裂度小于6度。(2)、暴雨:本區日最大暴雨量可達150mm,可能造成礦坑的淹沒。3、地質災害:礦區不存在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2、人為地質環境(1)、滑坡:在開采過程中可能會產生滑坡、崩落、錯位等工程地質問題。應引起足夠的重視。(2)、污染:礦區目前采用的是機械挖掘的開采方式,不會對地下水及地表水質產生不利影響,環境地質條件屬簡單類型。綜上所述,礦區水文地質條件簡單,工程地質條件中等,環境地質條件簡單,故礦區開采技術條件為Ⅲ-3類型。(三)、礦山開采方式礦體呈厚層狀,形態簡單,產狀穩定.礦區地處低山區,地表水不發育,含水層,含水性,透水性均較差,水文地質條件簡單,礦區工程地質條件簡單,礦石儲量級別低,礦體埋藏淺,且部分礦體直接出露地表的賦存特點,礦區采選對周圍環境影響不大,礦床開采條件簡單.,該礦床采用露天方式進行開采。第三節資源量估算一、估算資源量用的工業指標。1、估算范圍本次(333+334)資源量估算范圍為黑疙瘩滑石礦礦區Ⅰ號礦體,Ⅰ礦體范圍由6個拐點圈定,面積0.0084(Km2),拐點坐標見表5。Ⅱ、Ⅲ礦(化)體范圍也分別由6個拐點圈定,Ⅱ礦(化)體面積為0.0029(Km2),Ⅲ礦(化)體面積為,Ⅱ、Ⅲ礦(化)體拐點坐標見表5續。黑疙瘩滑石礦礦區資源量估算范圍拐點坐標及面積表5礦體編號 拐點編號 X Y 面積(Km2)Ⅰ 1 .31 4203928.99 0.0084 2 .28 4204074.01 3 .01 4204078.54 4 .17 4204181.63 5 .04 4204197.39 6 .69 4204245.26 黑疙瘩滑石礦礦床Ⅱ、Ⅲ礦(化)體范圍拐點坐標及面積表5續礦體編號 拐點編號 X Y 面積(Km2)Ⅱ 1 .70 4204090.30 0.0029 2 8.91 4204145.17 3 .33 4204149.83 4 .62 4204149.83 5 .84 4204247.95 6 .81 4204323.64 Ⅲ 1 .09 4204369.63 0.0048 2 .15 4204466.28 3 .93 4204472.77 4 .96 4204575.92 5 .00 4204581.98 6 .99 4204645.44 Ⅰ礦體推深為45.5m~91.0m,開采深度為5m至-100m。2、工業指標黑疙瘩滑石礦床資源量估算依據地質資料是本次普查工作地質報告,即《內蒙古阿拉善左旗黑疙瘩滑石礦普查報告》,該報告采用指標為DZ/T0207-2002《玻璃硅質原料飾面石材石膏溫石棉硅灰石滑石石墨礦產地質勘查規范》的工業指標。其等級與技術指標見表2:礦石質量表6 三級滑石含量(%) 37.95%白度(度) 68(二)開采技術指標1、可采厚度:一般為10m~20m,三級品以上者為18m。2、夾石剔除厚度為1m。二、資源量估算方法的選擇及其依據。(一)、估算方法的選擇及其依據1、依據(1)礦體特征及其分布規律礦體呈層狀,Ⅰ礦體長364m,傾斜延伸一般45.5~91.0m,平均真厚度一般11~20m,傾角一般75°~80°。礦體在礦帶內呈平行產出,平面上呈雁行式平行展布。(2)、勘查網度及工程分布勘查按100×150m的基本網度將地表探礦工程系統布置在一系列平行的剖面線上。(二)估算方法的選擇根據上述依據,選用地質塊段法進行資源儲量估算。礦區發現和控制的Ⅰ號礦體,采用平行斷面法估算。三、資源量估算主要參數的確定和礦體(層)的圈定原則。(一)、主要參數的確定和礦體圈定原則1、主要參數的確定(1)厚度的確定厚度指真厚度,用以確定工業礦體的邊界和剔除夾石的圈定。單位為m。①、探槽中礦體(夾石)厚度以樣品長度(或工程控制長度)換算,其換算公式為:a=b?sinαa—礦體(夾石)真厚度b—工程控制的礦體(夾石)厚度α—[180°—礦體(夾石)傾角-槽底傾角]②、有實際開采厚度資料的利用實際厚度。(2)面積的確定礦體面積,在儲量計算剖面圖上用MAPGIS地理信息制圖軟件系統按劃分的塊段范圍自動量取。單位為m2。(3)視密度本查報告中體重參數確定采用小體重平均值2.6t/m3為估算參數。(4)品位根據探采對比,礦區礦石品位與本報告中計算的品位基本相符,故資源儲量估算直接采用本報告中的品位計算值。包括滑石含量和白度兩項指標。滑石含量是用化學成份的分析數據進行換算求得。①化學成分和礦物成分的計算礦石中所含礦物主要是滑石,次是白云石、石英、方解石和少量透閃石、蛇紋石等,其中滑石不被酸溶解,因此滑石含量采用下述公式計算:滑石含量(ωB/%)=[TMgO―SMgO―(TCaO―SCaO)×1.8]÷31.88%式中:TMgO——樣品中氧化鎂總量(%);SMgO——樣品中酸溶性氧化鎂含量(%);TCaO——樣品中氧化鈣總量(%);SCaO——樣品中酸溶性氧化鈣含量(%);1.8——透閃石中氧化鎂換算因數;31.88%——滑石氧化鎂理論值。②平均品位的計算平均品位計算目的在于說明礦體在單工程、剖面、塊段、礦體之礦石總的質量特征。分別按品級、類別(儲量級別)進行計算。計算項目包括滑石含量和白度兩項。普查時由于各礦體的品位變化不大,對全礦段76件普通化學樣分析結果進行滑石含量的統計計算,其變化系數為18.66%;對76件普通化學樣白度測定結果進行的統計計算,其變化系數為14.71%,說明該礦區礦石化學成分變化屬于均勻型。其品位變化與礦體厚度無一定相關關系,故平均品位采用算術平均法進行計算。工程礦體平均品位的計算是用工程礦體樣品品位之和除以工程礦體樣品個數;塊段礦床平均品位的計算是用塊段礦體樣品品位之和除以塊段礦體樣品個數;礦體平均品位的計算是用礦體樣品品位之和除以礦體樣品個數求得。2、礦體的圈定原則(1)單工程礦體邊界的圈定單工程內根據樣品分析結果,按邊界品位(滑石含量≥30%,白度≥50%)圈定礦體邊界。(2)礦體沿走向邊界的圈定根據控制網度之相鄰剖面礦體對應連接進行圈定。相鄰兩條剖面,礦體可以對應連接,其中一條剖面上礦體厚度小于最低可采厚度又為單槽見礦時,則礦體呈錐形尖滅;若為兩探槽或多于兩探槽見礦時,則礦體呈楔形尖滅,尖滅一點或一線,位于剖面上,不再內插工業礦體邊界。相鄰兩條剖面,其中一條剖面不見礦,則礦體為錐形尖滅,尖滅點位于兩條剖面間距的1/2處,不再內插工業礦體邊界。3、礦體內夾石的剔除普查時普通化學取樣按“不同類型的礦石或礦化夾石大于0.25m者單獨取樣,否則合并取樣;無礦化夾石或脈巖不取樣”的規定進行,因此礦體內夾石除厚度大于或等于1m的夾層外,小于1m的夾石有兩種情況:其一是蝕變礦化夾石,其二是未取樣分析的無礦化夾石。因此,小于1m的夾石在塊段計算礦石體積時均按夾石率扣除。夾石率按線統計法計算,即工程控制之夾石長度除以工程控制之礦體總長度求得。4、礦石品級圈定(1)品級的劃分礦石品級的劃分按工業指標規定進行。(2)礦石品級的圈定礦石品級在礦體中分布一般規律性差,變化性大,不易分別圈定,故不進行品級的圈定,但按剖面、塊段、礦體分別計算礦石品級率,用樣品長度進行統計計算。四、資源量類別和塊段的劃分原則1、類別的確定(1)勘查工作對儲量級別的劃分勘查基本網度以100×100m求(333+334)儲量。對單礦體而言,在傾斜延深方向難以嚴格保證工程間距為100m,實際上工程間距有時小于200m而有時又大于100m,而礦帶內單礦體一般規模較大,形態簡單,分布穩定,其厚度和礦石質量在走向方向及傾斜延深方向上都變化不大,因此在進行儲量級別劃分時,網度符合100×100求(333+334)儲量。(2)資源/儲量類別的確定資源/儲量類別的確定依據主要為勘查工程控制程度、可行性評價階段和經濟意義等三個方面。本區Ⅰ號礦體長度364m,礦床規模屬小型。主礦體呈層狀。礦體產狀比較穩定,礦體形態及內部結構為較規則—中等;主礦體厚度變化較穩定;礦區滑石品位變化不大,礦石質量穩定;后期構造對礦體的破壞程度輕微~中等。綜合上述勘查類型劃分的主要因素,根據DZ/T0207—2002《玻璃硅質原料飾面石材石膏溫石棉硅灰石滑石石墨礦產地質勘查規范》,礦區礦床勘查類型應化為第Ⅱ勘查型,探求控制的資源/儲量勘查工程間距為100—150m,普查報告中的333儲量區其勘查控制程度僅相當于“推斷的”階段。2、塊段的劃分本普查報告中塊段的劃分方法,即在勘探線資源/儲量估算剖面上首先根據工業礦體邊界和控制程度不同,劃分出不同類型資源/儲量的面積范圍,再以勘探線作為劃分塊段的邊界,即由相鄰兩條勘探線之間不同類別控制塊段的兩相鄰勘探線構成:如自東向西為:(333)—1、(333—2、(333)—3、(333)—4、(333)—5和(334)—1、(334—2、(334)—3、(334)—4、(334)—5共10塊段構成。根據上述原則,對Ⅰ礦體各類別資源/儲量計算共劃分10個塊段。五、資源量估算儲量計算結果。1、塊段礦體體積的計算根據塊段礦體的形狀,分別選用相應的公式進行體積計算:(1)、1塊段和5塊段礦體形狀近似楔形體,礦體體積采用楔形公式(1)計算:V=×S1…………(1)式中:V—塊段礦體體積S—剖面礦體面積L—塊段礦體長度(2)、2塊段和4塊段礦體形狀近似截錐體,兩相鄰剖面面積之差大于40%,采用公式(2)計算:V=L………………(2)式中:V—塊段礦體體積S1、S2—兩相鄰剖面礦體面積L—塊段礦體長度(3)、3塊段礦體形狀呈梯形體,兩相鄰剖面面積之差小于40%,,采用公式(3)計算:V=(S1+S2)……………(3)式中:V—塊段礦體體積S1、S2—兩相鄰剖面礦體面積L—塊段礦體長度2、礦石量的計算(1)塊段礦體礦石量的計算:塊段礦體礦石量=塊段礦體礦石體積×視密度(2)礦體礦石量的計算:礦體礦石量=塊段礦體礦石量之和3、資源儲量估算結果本次普查估算黑疙瘩滑石礦333資源儲量,資源/儲量估算結果見表7。礦區資源量估算結果表(單位:T)表7礦體編號 塊段編號 塊段體積(V) 資源量(333)TⅠ (333)—1 4743.50 12333.00 (333)—2 77846.50 202401.00 (333)—3 14175.00 368550.00 (333)—4 97460.00 253396.00 (333)—5 5625.00 14624.00合計 327425.00 851305.00礦區資源量估算結果表(單位:T)表7續礦體編號 塊段編號 塊段體積(V) 資源量(334)TⅠ (334)—1 1364.00 3545.00 (334)—2 1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畜牧設備國際貿易與物流考核試卷
- 冷藏車運輸與冷鏈物流行業競爭格局分析考核試卷
- 無機鹽在牙膏生產中的使用考核試卷
- 海水養殖飼料營養價值評價考核試卷
- 白酒與傳統醫藥文化的結合考核試卷
- 畜牧業信息化管理與大數據應用考核試卷
- 燈具附件的精密加工與質量控制考核試卷
- 規范煤礦監管執法
- 新媒體營銷電子教案 第3章 新媒體營銷時代的用戶與消費者分析
- 醫院安全運營決策管理控制
- 熱力管網安全風險評估-全面剖析
- 人道主義補償協議書
- 2025年北京市順義區高考英語一模試卷
- 《人工智能安全導論》 課件 第四章 后門攻擊與防御
- 2025年世界地球日知識答題活動考試題庫300題(含答案)
- 2025屆浙江省溫州市高三下學期二模物理試題(含答案)
- 軍隊保密知識
- 麻醉睡眠治療科普
- 2025-2031年中國花卉行業競爭格局分析及投資戰略咨詢報告
- 2025年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體育活動設計與實施賽項參考試題(附答案)
- 小學三年級心理健康教育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