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建設商業性信用信息服務體系的成功經驗及其在我國的適用性_第1頁
國外建設商業性信用信息服務體系的成功經驗及其在我國的適用性_第2頁
國外建設商業性信用信息服務體系的成功經驗及其在我國的適用性_第3頁
國外建設商業性信用信息服務體系的成功經驗及其在我國的適用性_第4頁
國外建設商業性信用信息服務體系的成功經驗及其在我國的適用性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國外建設商業性信用信息服務體系的成功經驗及其在我國的適用性摘要:信用缺失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瓶頸,商業信用信息服務體系的建設是市場經濟建設需要解決的緊迫問題。我國缺乏現信用體系的基礎,在征信體系的建設過程中借鑒外國經驗是必要的。關鍵詞:信用信息;征信體系;信用評級;體系立法分類號:F831我國征信體系的現狀自中國人民銀行建立了企業和個人信商用信息基礎數據庫(以下簡稱企業和個人征信系統)以來,我國征信體系建設迄今已取得了重要成果。2002年,人民銀行建立的銀行信貸登記咨詢系統實現了全國聯網運行,2006年升級為企業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1]2006年1月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實現了全國正式聯網運行,截至2006年6月底,數據庫收錄的自然人數已達到4.95億,其中信貸記錄人數4800萬人,涉及個人貸款余額2.48萬億元。全國統一的企業和個人征信系統主要功能是收集、記錄企業和個人的信用記錄,向商業銀行提供企業和個人信用報告等基礎征信產品,幫助商業銀行掌握企業、個人的信用狀況,選擇優質客戶,進行準確的信貸決策和防范信用風險,同時也為擁有良好信用記錄的企業和個人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隨著人民銀行企業和個人征信系統建設的不斷完善,國內很多商業銀行已將查詢企業和個人征信系統納入信貸業務審核流程,商業銀行全國各分支機構已開啟近6萬個個人查詢用戶終端,日均查詢量15萬筆。可以說,企業和個人征信系統已經對商業銀行改進信貸行為產生了巨大的作用。另外,我國第三方信用評級市場已經開始復蘇,各種信用評級產品逐步應用到商業銀行信貸業務中對我國商業銀行信貸行為產生了重要影響。2構建征信體系的現實意義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初期階段,信用缺失問題叢生,信用體系建設己嚴重滯后于經濟的發展,因此加快征信體系建設對于我國具有更加重要的現實意義。2.1有利于規范政府行為,強化政府服務意識,提高政府服務效率在征信體系建設中,政府承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方面,政府是征信體系建設的推動者,另一方面,政府又是征信體系中信息的提供者和使用者。因此,征信體系將政府信用納入管理范圍,促進各級政府依法行政并恪守信用,不僅可以有力地推動各級政府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和行政的規范化、制度化,而且還可以規范政府各部門的行為,建設服務型政府,做出積極的貢獻。同時,也對強化政府信用服務意識,改進工作作風,規范行政行為,提高執政水平具有直接的推動作用。2.2有利于疏通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增強宏觀調控效果為了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問題和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問題,推動消費貸款業務發展,人民銀行曾多次向銀行機構下達窗口指導意見,督促其加大信貸投入力度,但效果均不太明顯。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各家銀行都建立嚴格的貸款審批條件和貸款終身負責制,信貸人員由于對貸戶各方面的資信情況不太了解,借貸雙方信息嚴重不對稱,導致信貸人員為規避停職、下崗的責任風險,寧可不放貸款。[2]所有這些,都極大地影響了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有效傳導。開展征信體系建設,實現客戶的信用信息共享,使貸款人充分了解借款人的所有負債情況,可以降低銀行逆向選擇的風險,增大銀行對經濟的信貸投入力度,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增強宏觀調控效果,推動經濟快速發展。2.3有利于營造良好的金融環境,化解金融風險,實現金融穩定,最終促進經濟的發展金融是經濟生活中最重要、最活躍的部分,同時也是最敏感、最脆弱的環節。銀行信用風險的管理和控制長期以來一直是令人關注又困惑的焦點。在市場經濟從計劃經濟脫胎、生長,發展的過程中,銀行始終處于業務拓展和貸款風險的矛盾之中。特別是在市場經濟和金融市場日益發展、商業貸款面日益擴大,借款企業成分日益多元化的條件下。更是如此。目前我國銀行部門不良貸款比重偏高,逃廢債現象嚴重,企業多頭借款,整體負債水平偏高。征信體系建設滯后造成銀行信息不共享,是近年來我國銀行資產質量差風險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快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征信體系,可以有效降低銀行的逆向選擇風險和道德風險,防范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系統穩定,進而促進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2.4有利于提高企業的信用意識,增加企業的誠信度,維護信用市場的秩序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征信體系建設通過對企業各種信貸、經營、交易信息的采集、加工、披露,形成一種“守信獎勵,失信懲戒”的機制,加大企業失信成本,使企業從自身長遠利益出發,自覺規范自身市場行為,維護信用市場秩序。征信體系的建立,也有利于提高企業的信用風險意識,促進企業建立健全內部信用管理制度,提高企業的誠信度。2.5有利于提高全社會的誠信意識發展征信體系,建立個人信用記錄,以制度的約束促使個人養成按時履約的習慣,促進個人重視自己的誠信行為,有助于提高全社會的誠信意識。3國外商業信用信息服務體系的兩種典型模式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基本內涵在各發達國家沒有根本區別,但各國國情和立法傳統等方面的差異決定了社會信用體系的建立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以美國為代表的模式,一種是以歐洲大陸國家為代表的模式。3.1美國的信用管理模式3.1.1建立完善的相關法律體系二戰后,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美國信用交易的規模不斷擴大,伴隨著信用交易的增長,征信數據和服務方式方面不可避免地產生了一些問題,諸如公平授信、正確報告消費者信用狀況和誠實放貸等問題。于是,在20世紀60年代末至80年代期間,美國在原有信用管理法律、法規的基礎上,進一步制定與信用管理相關的法律,經過不斷完善,目前已形成了比較完善的框架體系。美國基本信用管理的相關法律框架是以《公平信用報告法》簡稱FcRA為核心的一系列法律。其他相關法律包括:《平等信用機會法》(EqualcreditOpportunityAct)、《公平債務催收作業法》(FairDebtcollectionPracticeAct)、《公平信用結賬法》(FairCreditBillingAct)、《誠實租賃法》(TmtllinLendingAct)、《信用卡發行法》(creditcardIssuanceAct)、《電子資金轉賬法》(ElectronicFundTransferAct)、《格雷姆一里齊一比利雷法》(Gram—Leach—BlileyAct)等。上述法案構成了美國國家信用管理體系正常運轉的法律環境,而且幾乎每一項法律都隨著經濟發展狀況的變化進行了若干次修改。在美國生效的信用管理相關的基本法律中,直接規范的目標都集中在規范授信、平等授信、保護個人隱私等方面,商業銀行、金融機構、房產、消費者資信調查、商賬追收等受到了直接和明確的法律規范與約束,完善的法律體系保證了交易的公平進行和市場秩序的健康運轉。3.1.2信用中介服務機構在信用體系中發揮重要作用完善的信用制度必須有健全的信用服務機構作為組織保障。美國有許多專門從事征信、信用評級、商賬追收、信用管理等業務的信用中介服務機構,一般說來,這些信用中介機構屬私人部門所有,每一家信用中介機構都是以一種業務為服務核心,同時提供咨詢和增值信息服務。在個人資信服務領域,全國有100多家信用局(CreditBureau)為消費者服務,但這些信用局中的絕大多數或者附屬于Equifax、Experian/7rRw和7rhnsunion等三家全國最為重要的信用報告機構,或者與這三家公司保持業務上的聯系。這三家公司都建有覆蓋全國范圍的數據庫,包含超過1.7億消費者的信用記錄。信用局每年提供5億份以上的信用報告,典型的信用報告一般包括4部分內容:個人信息、信用歷史、查詢情況(放款人、保險人等其他機構的查詢情況)和公共記錄(來自法院的破產情況等)。在企業征信領域,鄧白氏(Dun&Bradstreet)是全世界最大、歷史最悠久和最有影響的公司,在很多國家建立了辦事處或附屬機構。鄧白氏建有自己的數據庫,該數據庫涵蓋了超過全球5700萬家企業的信息;在資信評級行業,目前美國主要有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Moody)、標準普爾公司(standardandPoor’s)、菲奇公司(fitll)和達夫公司(Duff&Phelps),它們基本上主宰了美國的資信評級市場。穆迪和標準普爾兩家公司在資信評級業的歷史最為悠久、實力最為雄厚,在國際上的聲譽也最好。美國的信用體系之所以在全球最為發達,而且并未因信用交易額的擴大帶來更多的信用風險,發達的信用中介服務機構發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3.1.3市場主體具有較強的信用意識在美國,信用交易十分普遍,缺乏信用記錄或信用歷史很差的企業很難在業界生存和發展,而信用記錄差的個人在信用消費、求職等方面會受到很大制約。因此,不論是企業還是普通的消費者,都有很強的信用意識。[3]美國的企業中普遍建立了信用管理制度,在較大的企業都有專門的信用管理部門,為有效防范風險,企業一般不愿與沒有資信記錄的客戶打交道。由于信用交易與個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美國的消費者都十分重視自身的信用狀況,并會定期向信息局查詢自己的信用報告,盡可能避免在信用局的報告中出現自己的負面信息。3.1.4注重對信用行業的管理由于美國有比較完善的信用法律體系,征信數據的取得和使用等都有明顯的法律規定,因此政府在對信用行業管理中所起的作用比較有限,但美國的有關政府部門和法院仍然起到信用監督和執法的作用,其中聯邦貿易委員會(FederalTradecommission)是對信用管理行業的主要監管部門,司法部、財政部、貨幣監理局和聯邦儲備系統等在監管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另外,美國信用管理協會、信用報告協會、美國收賬協會等民間機構在信用行業的自律管理等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加拿大等國在信用制度建設方面同美國的做法比較接近。這些國家的信用中介機構也是由私人部門所有,都有一部直接規制信用行業的基本法。3.2歐洲大陸國家的信用管理模式法國、德國、比利時等一些歐洲國家的社會信用體系同美國的信用體系存在一定差別。3.2.1信用信息服務機構是中央銀行的一個部門,而不是由私人部門設立在法國,法國中央銀行的信用局以每月為間隔向銀行采集它們向公司客戶發放超過50萬法郎貸款的信息。在比利時,信用信息辦公室根據一個記錄有關分期付款協議、租賃和公司借款中的不履約信息的皇家條令建立起來,并作為比利時中央銀行的一個部門。3.2.2銀行需要依法向信用信息局提供相關信用信息在比利時、德國、法國這些國家,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建立的信用風險辦公室或信用信息局提供所要求的信息是一種強制行為。比如在德國,銀行和金融服務機構被要求向德國聯邦銀行(GermanFederalBank)的中央報告辦公室報告負債總額達到或超過300萬德國馬克的借款者的詳細資料。3.2.3中央銀行承擔主要的監管職能以比利時、德國和法國為代表的一些歐洲國家,由于信用信息局被作為中央銀行的一部分,因而對信用信息局的監管通常主要由中央銀行承擔,有關信息的搜集與使用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也由中央銀行提供并執行。國外經驗4.1樹立信用信息服務的理念方便快捷低成本,預測消費者的未來需求和進行響應,提供多種服務形式,穆迪的服務還包括以網上訂閱、傳真、電子郵件等形式向服務對象提供評級報告和其它研究成果。穆迪公司的企業信用服務模式是通過充分交流、采用多極評估的方法,為企業客戶提供最好的評級服務。科法斯集團擁有全球超過4100萬家公司信息的信用評級系統,科法斯集團為企業提供了多種形式的信用服務模式,典型的有“按次收費”服務和會員訂購服務,能夠滿足企業不同的信用信息需求。4.2國外企業注重商業信用信息服務的全球化,旨在為全球企業提供數據服務保證信息服務質量。鄧白氏全球數據庫之所以能成為全球同類中綜合性最高的數據庫,全有賴于鄧白氏專有的DUNSRightTM流程對原始數據的收集、編輯及核實。DUNSRightTM的流程操作以質量保證為基礎,由全球信息收集、企業匹配、鄧氏編碼、企業家族鏈接、預測指數等5項質量關鍵要素有序構成,流程中多達2000次的自動核對及人工審核確保數據符合高質量標準。4.3資深服務團隊保障以及龐大的數據庫資源專業資深的咨詢服務團隊華夏鄧白氏中國的母公司——鄧白氏與華夏信用的發展歷程,幾乎分別涵蓋了整個美國和中國商業資信服務行業的發展歷史,培養了大量資深專業人才,從而造就了華夏鄧白氏中國實力雄厚、經驗豐富的專業咨詢、調查、研究和服務團隊,確保我們為本地乃至全球客戶提供最值得信賴的專業風險管理、銷售及市場拓展、以及市場研究解決方案。龐大的全球數據庫資源作為鄧白氏全球網絡成員,我們享有全球最大的商業數據庫——鄧白氏全球數據庫資源。鄧白氏全球數據庫擁有超過1.95億條企業信息,覆蓋全球多達214個國家和地區,95種語言或方言,181種貨幣的商業信息。為確保信息的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和全球數據的一致性,鄧白氏全球數據庫中的信息更新每日高達150萬次。目前為止,全球“財富1000強”企業中超過75%的企業借助鄧白氏的商業信息、工具、以及商業洞察力,為其銷售及市場拓展業績的增長提供有力支持。5加強我國商業信用信息服務體系建設的若干建議5.1加快征信體系的立法建設與征信體系建設的需要相比,我國在該領域的立法建設相當滯后,建議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如學習美國,盡早制訂一部《公平信用報告法》作為信用征集領域的“基本法”。《公平信用報告法》規范的主體是“信用報告機構”和“信用報告的使用者”,最重要的任務是限制資信報告的傳播及使用范圍,明確資信調查機構的經營方式和信用信息報告使用者的權利與義務。除了《公開信用報告法》之外,我國還應制訂《信用信息公開法》、《商業秘密法》、《隱私權法》等。同時,我國還必須對相關法律法規作出修改。首先,要對《中國人民銀行法》、《商業銀行法》等有關部分作出修改,明確商業性金融機構數據開放的范圍;其次,要修改現行的《儲蓄存款管理條例》,修改“商業銀行有義務保護信用卡持有人和消費信貸貸款人的資信狀況”等條款,并對“為客戶保密”等原則作出解釋。可以看出,在新的歷史時期,相關的金融、信用法規必須“與時俱進”,以適應信用制度與征信體系發展的需要。5.2構建基礎信用信息共享機制,基礎信用信息是征信機構開展增值服務的基礎政府部門的基礎數據開放和共享程度低,商業信用信息服務體系必然是無源之水。因此,必須首先構建基礎信用信息共享機制。從長遠來看,構建基礎信用信息共享機制不僅指政府部門向征信機構開放其基礎數據,而是還要實現征信機構對數據征集、現場核實、統計處理、分析加工、電子存儲和商業傳播等的全過程合法化(沒有法律障礙)。從目前來看,則應盡快出臺《征信管理條例》、《征信數據界定辦法》、《信用信息公開法》、《個人隱私權法》、《商業秘密法》等相關法律法規。5.3規范信用服務機構的信用信息征集工作信用信息征集工作不規范,源頭在政府。[4]會“減少并保護政府秘密委員會”認為,只有減少了政府秘密的數量,才能有效保護真正的政府秘密。因此,政府有關部門應加大有償開放政府基礎數據的力度,支持數據庫增值服務。征信機構應在法律法規的有效保護下,充分利用工商注冊、稅收、統計、法院、商務活動等方面的政府信息,同時加強公用事業、行業組織、企業和消費者個人信息的征集使用工作。信用信息征集過程中,必須提高信息的準確性。由于我國很多企業向工商、稅務、銀行提供的信息往往互相不能印證,一個企業2套賬、3套賬、4套賬司空見慣,所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