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外研版2024選修5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1頁
2025年外研版2024選修5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2頁
2025年外研版2024選修5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3頁
2025年外研版2024選修5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4頁
2025年外研版2024選修5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外研版2024選修5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5題,共10分)1、關于宗法制的行用范圍,傳統看法認為宗法制只行于大夫、士階層,近來學者又多認為天子、諸侯亦行宗法制。以李學勤為代表的一部分學者進而認為,庶人亦不能被拒于宗法制門外,宗法制在當時的社會各階層(奴婢除外)普遍存在。據此可知宗法制的行用范圍A.因眾說紛紜而無法確定B.需要進行考古挖掘才能印證C.傳統看法接近歷史真相D.拓展研究視角可能得出真相2、1889年,埃菲爾鐵塔建成后,許多人批評它丑陋、無用和破壞巴黎景觀,但后來人們普遍認為埃菲爾鐵塔是純粹的技術能力與建筑藝術相結合的典范。據此可知A.后期社會評價比早期觀點客觀公正B.歷史評價會隨著時代變化發生改變C.技術發展決定了全社會的審美趣味D.體現了現實主義和理性主義的特征3、津巴布韋獨立的時間是A.1965年B.1970年C.1980年D.1991年4、2021年,四川三星堆遺址新出土了一批包括青銅禮器、儀仗用具等在內的精美文物。有專家指出,這批文物“有很多是來自中原地區夏商王朝風格的遺物”。這些考古新發現A.可以說明分封制加強了對四川的統治B.充分證明中原禮制影響范圍十分廣泛C.表明古蜀地區華夏認同觀念已經形成D.有助于揭示中華文明發展進程的特點5、如圖是1975年出土于陜西省岐山縣董家村西周銅器窖藏的五祀衛鼎。鼎腹內壁鑄銘文207字;記錄了西周中期的一件土地訴訟案件。此青銅器的銘文。

A.需被文獻記載印證才能確定其證史價值B.能為后人研究當時的社會狀況提供較為可信的史料C.作為實物史料不可能包含記錄者主觀認識D.作為歷史敘述都是對當時歷史事實的準確客觀呈現評卷人得分二、材料分析題(共5題,共10分)6、(探索歷史的奧秘)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津巴布韋遺址位于首都哈拉雷以南300多公里的馬斯溫戈鎮附近;是津巴布韋首都以南,非洲最大和最重要的古代文化遺址,是聯合國公布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大津巴布韋在班圖語中意為“石頭城”。在公元13—15世紀,曾是南部非洲古王國的都城,遺址于1877年被發現,占地達一萬多畝。在津巴布韋的維多利亞博物館里,陳列著早年土著人的繪畫和從“大津巴布韋遺址”中出土的文物,其中有中東的陶瓷;阿拉伯的玻璃等。在遺址旁還保留著古代的梯田、水渠、水井,遺址地基上還找到了古代鑄造錢幣的泥模。

——摘編自王青青《津巴布韋:大津巴布韋遺址》材料二大津巴布韋遺址之建筑群。

完成下列要求:

(1)據材料一與所學知識;指出大津巴布韋遺址所反映的歷史狀況。

(2)綜合上述材料與所學知識,概括大津巴布韋遺址建筑的特點。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近幾十年三星堆等大量考古發現表明;蜀地曾有一個特色鮮明的古代文明。這個早期文明是一個以原始宗教維系的神權國家;是一個由多元文化有機融匯而成古蜀文明。古代蜀人相對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有一種樸素而充滿生機活力的認識。他們信人神相通,人可以通過宗教活動升天成仙,并創造出許多祭器和禮器,表達出豐富完整的信仰觀念和崇拜習俗。秦漢之后,從出土大量漢畫像磚、搖錢樹等文物中,也可以看出四川地區盛行一種以升入天國、極樂長生為主題的崇拜習俗。東漢后期四川興起的“五斗米教”,正是在這些思想支配下產生的,并成為道教起源的重要基礎。

——摘編自趙殿增《略論古蜀文明的形態特征》(1)根據材料;指出古蜀文明的特征,并結合三星堆的考古發現舉例說明。

(2)根據材料,分析古蜀文明與中華文明的關系。8、(探索歷史的奧秘)

三星堆遺址的驚人發現證實了青銅時代古蜀文明的輝煌;同時也給研究者不斷探尋歷史的真相提出了新的課題。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二號坑內首先投放的是海貝;玉石禮器、青銅善面、鳳鳥、小型青銅雜件和青銅樹枝、樹干等。其后再投入大型的青銅容器和青銅立人像、頭像、人面、樹座等;最后投放象牙。頭像和面像部分損毀并經過火燒,尤其是人面像,大部分被打壞或燒壞。象牙及骨器之類也明顯地有被燒焦的痕跡,有的玉石器被燒裂。結合文獻記載,我們推測,當時的祭祀應有“燔燎”祭天、“瘞埋”祭地、“庪懸”祭山等形式,二號坑正是一次重大綜合祭祀活動的遺存。

——摘自《廣漢三星堆遺址二號祭祀坑發掘簡報》材料二一號祭祀坑開口于三星堆遺址第五;六層以下。從地層的疊壓打破關系分析;此坑年代的下限不會晚于三星堆遺址第三期后段。陶器中的廣肩平底罐和頸部施凹弦紋的壺,是三星堆遺址第三期出現的典型器物;尖底盞、器座是第三期偏晚出現的新器物。故可進一步推測此坑的時代為三星堆遺址第三期后段。器物的形制、花紋和鑄造工藝與安徽阜南月兒河段打撈出的商代前期(晚于鄭州二里崗上層,與殷墟文化第一期相當)的龍虎尊一致,據此,我們推測一號祭祀坑的相對年代相當于殷墟文化第一期。

——摘自《文物》1987年第10期完成下列要求:(1)據材料一;概括二號坑出土遺物的主要特點。考古人員推測二號坑應是祭祀坑,請結合材料一說明理由。

(2)據材料二,考古人員推斷一號祭祀坑年代的基本依據有哪些?綜合上述材料,指出在探尋歷史奧秘的過程中應有的研究方式。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三星堆出土的大型青銅立人像。

材料二三星堆青銅立人像的著裝示意圖。

(1)材料一展示出三星堆青銅器的什么特點?

(2)據材料二分析青銅立人像的著裝情況怎樣?

(3)綜合以上材料分析青銅立人像的形象,說明了什么?10、探索歷史的奧秘。

材料。

統一度量衡是秦朝的重要措施;而《史記·秦始皇本紀》對此只有“一法度衡石丈尺”之語。秦始皇陵等處出土的秦權銘文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令丞相隗狀;王綰“法度量則不壹(一致)嫌疑者,皆明壹之”。湖北省云夢縣睡虎地出土的秦簡記載:“縣及工室聽官為正(校準)衡石毋過歲壹?!薄昂馐徽?,十六兩以上,貲(罰沒)官嗇夫一甲,不盈十六兩到八兩,貲一盾?!?/p>

——摘編自《睡虎地秦墓竹簡》等。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秦始皇統一度量衡的具體措施。

(2)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在歷史研究中出土文物對已有文獻資料的作用。評卷人得分三、論述題(共1題,共2分)1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關于世界現代史的開端;在上世紀80年代末以來,在我國學術界主要有兩種見解。一種認為:20世紀初,即1900年起是世界現代史的開端;另一種認為: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是世界現代史的開端。

一一摘編自齊濤《世界通史教程現代卷》

結合材料與所學知識,就材料中關于“世界現代史開端”的觀點談談你的看法并簡要論述。(要求:可以選取材料中任意一個觀點闡述,也可以另立觀點闡述,觀點必須明確,簡述須有史實依據,邏輯清楚)評卷人得分四、簡答題(共1題,共5分)12、時代與史家。

社會文化,時有更新:史家智識,遂以變遷。試以司馬遷、司馬光、梁啟超為例,敘述中國史家治史理念的變化趨勢及其社會原因。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5題,共10分)1、D【分析】【詳解】

根據材料可知,傳統觀點和李學勤為代表的部分學者在宗法制適用范圍方面存在差異,后者拓寬了研究視角,由此可知,選項D正確;選項A陷入歷史虛無主義,排除;選項B不符合歷史研究的思路,并不是所有存在爭論的歷史議題都需要考古驗證,排除;材料并未給出結論,選項C排除。2、B【分析】【分析】

【詳解】

依據材料可知;埃菲爾鐵塔從最初建成后人們對它的“批評”到后來“普遍認為埃菲爾鐵塔是純粹的技術能力與建筑藝術相結合的典范”說明,隨著時代的發展;時間的推移,人們對歷史事物的評價會發生變化。故答案為B項。A項,材料只能反映出后期的認識和前期認識的區別,體現不出誰是客觀公正的,排除;C項,“技術發展決定了全社會的審美趣味”表述絕對,排除;D項,材料不能體現“理性主義的時代特征”,排除。

【點睛】

推斷(理)型選擇題解答時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過必要的推理來確定符合題意的正確答案。推理時要掌握正確的指導思想,如歷史規律、邏輯關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時要注意歸納歷史現象、總結歷史規律并掌握運用。3、C【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津巴布韋共和國是非洲南部的內陸國家,1980年4月18日獨立建國,故C項正確;ABD錯誤。4、D【分析】【詳解】

根據材料可知,2021年,四川三星堆遺址新出土的精美文物,“有很多是來自中原地區夏商王朝風格的遺物”,這表明古蜀文明和中原地區夏商王朝有非常密切的關系,古蜀文明接受了夏商王朝的強烈影響。三星堆考古新發現再次證實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形成,為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發展進程提供了更多考古實物證據,有助于揭示中華文明發展進程的特點,故D項正確;材料與分封制無關,故A項錯誤;材料只強調中原禮制對古蜀文明的影響,所以不能充分證明中原禮制影響范圍十分廣泛,故B項錯誤;材料只涉及青銅禮器、儀仗用具等在內的一批精美文物有中原地區夏商王朝的風格,這不能說明古蜀地區華夏認同觀念已經形成,故C項錯誤。5、B【分析】【詳解】

五祀衛鼎是出土文物,史料劃分上屬于一手史料,因此其內壁銘文能為后人研究當時的社會狀況提供較為可信的史料,B正確;文獻記載的史料價值不如出土文物,排除A;銘文帶有主觀色彩,排除C;青銅器本身不屬于歷史敘述,排除D。二、材料分析題(共5題,共10分)6、略

【分析】【詳解】

(1)狀況:根據材料“曾是南部非洲古王國的都城;陳列著早年土著人的繪畫和從“大津巴布韋遺址”中出土的文物,其中有中東的陶瓷;阿拉伯的玻璃等。在遺址旁還保留著古代的梯田、誰去、水井,遺址地基上還找到了古代鑄造錢幣的泥模?!苯Y合所學知識可知大津巴布韋遺址所反映的歷史狀況是曾經作為首都、既為政治統治服務,也為宗教服務、具有較高的經濟技術水平、對外貿易較為發達、統治范圍較廣、會熔煉黃金和制造鐵器和貧富差別等。

(2)根據材料“大津巴布韋在班圖語中意為“石頭城””結合圖示信息和所學可知大津巴布韋遺址建筑的特點主要有建筑都用花崗石砌成、圣堂外墻和圓錐形塔的建筑水平高超、但衛城較為粗糙、不施灰漿、拼縫技術高超等?!窘馕觥浚?)狀況:作為首都;既是政治中心,也是經濟中心;既為政治統治服務,也為宗教服務;具有較高的經濟技術水平;對外貿易較為發達;統治范圍較廣;會熔煉黃金和制造鐵器;貧富差別。

(2)特點:建筑都用花崗石砌成(僅答石頭,不得分);圣堂外墻和圓錐形塔的建筑水平高超,但衛城較為粗糙;不施灰漿;拼縫技術高超。7、略

【分析】【詳解】

(1)特征:根據材料“這個早期文明是一個以原始宗教維系的神權國家;是一個由多元文化有機融匯而成古蜀文明”可知;古蜀文明神權與王權結合(神權國家),文化多元融合。說明:根據材料“他們信人神相通,人可以通過宗教活動升天成仙,并創造出許多祭器和禮器,表達出豐富完整的信仰觀念和崇拜習俗”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大立人像象征著古代至高無上的蜀王與大巫師,由此可以看出古蜀國是一個神權國家;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從出土的數以千計的海貝和銅貝,表明當時三星堆一帶可能與中原地區、東南沿海以及西南地區有交往,由此可以看出古文明由多元文化融匯而成。

(2)關系:根據材料“東漢后期四川興起的‘五斗米教’,正是在這些思想支配下產生的,并成為道教起源的重要基礎”可知,古代蜀人人神相通的觀念,是古代道教的源頭之一,古蜀文明是中華文明的來源之一?!窘馕觥浚?)特征:神權與王權結合(神權國家);文化多元融合。

說明: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大立人像象征著古代至高無上的蜀王與大巫師;由此可以看出古蜀國是一個神權國家;從出土的數以千計的海貝和銅貝,表明當時三星堆一帶可能與中原地區;東南沿海以及西南地區有交往,由此可以看出古文明由多元文化融匯而成。

(2)關系:古代蜀人人神相通的觀念,是古代道教的源頭之一,古蜀文明是中華文明的來源之一。8、略

【分析】【詳解】

(1)一問;可根據材料一“首先投放的是海貝其后再投入大型的青銅容器最后投放象牙”從物品種類;投放方式及存在狀態進行概括,二問根據材料“像和面像部分損毀并經過火燒...象牙及骨器之類也明顯地有被燒焦的痕跡,有的玉石器被燒裂”從焚燒的物品及次序進行分析得出結論。

(2)一問可根據材料二“開口于三星堆遺址第五、六層以下。從地層的疊壓打破關系分析是三星堆遺址第三期出現的典型器物尖底盞、器座是第三期偏晚出現的新器物器物的形制、花紋和鑄造工藝”從地層分布、器物樣式進行比較分析;二問結合所學可知,考古發掘出土文物作為第一手史料,具有明顯的可信推理價值。【解析】(1)特點:遺物種類豐富;投放有一定順序;有人為破壞;火燒的痕跡。理由:器物疊放層次有序;不像是一時匆忙窖藏;出土的青銅器、玉石禮器等器物是典型的祭祀用品;遺物反映出“燔燎”祭天的祭祀形式。

(2)依據:根據地層分布;器物樣式比較。方式:以考古發現為依據,進行合理的推測。9、略

【分析】第(1)問;根據材料圖片的信息及所學,可以得出該青銅器器形高大;造型生動、結構復雜的特點。

第(2)問;人像的著裝情況可根據材料中人像的信息分析得出。要認真觀察圖片中的細微之處。

第(3)問,形象要從五官、體形、衣著等方面入手。其所反映說明的內容要聯系當時的時代背景,及社會地位。從而得出答案。【解析】(1)特點:器形高大;造型生動、結構復雜。

(2)穿了三重衣服:外為單袖齊膝左衽長襟衣;中著雙袖右衽雞心領,里面還有一件窄長雞心領短衣。

(3)形象:人像頭戴獸面形高冠,濃眉大眼,方頤大耳,身著三層衣服,兩臂平抬,兩手呈握物獻祭狀;這說明青銅立人具有相當高的地位(其它如:側面反映了服飾文化的豐富多彩或展現了我國青銅時代的輝煌成就等內容均可)。10、略

【分析】【詳解】

(1)根據材料“秦始皇令丞相隗狀;王綰“法度量則.縣及工室聽官為正(校準)衡石..衡石不正;十六兩以上,貲(罰沒)官嗇夫一甲,不盈十六兩到八兩,貲一盾”可知秦朝統一度量衡采用中央由丞相負責,主管官員負責督查校準,并制定相應的處罰等措施。

(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歷史研究中出土文物為第一手史料對文獻記載有更好印證、補充、訂正的作用,有利于正確認識歷史真相。【解析】(1)中央由丞相負責統一度量衡;主管官員負責督查;按期校準;限定誤差并制定相應的處罰標準(5分)

(2)印證、補充、訂正文獻資料,有助于認識歷史真相。(3分)三、論述題(共1題,共2分)11、略

【分析】關于世界世界現代史開端問題;可以采用不同的史觀分析。首先要給出明確的分界線。如果用整體史觀,要突出第二次工業革命使得世界市場與世界經濟最終形成。如果采用采用革命史觀,要突出十月革命的意義,即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是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社會主義社會制度的起點,是人類歷史由資本主義社會制度到社會主義社會制度的偉大轉折點,因而也是世界現代史的開端或上限。

點睛:史觀又叫歷史研究范式,是高中歷史學習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在采用不同史觀分析歷史問題時,前提是要對不同史觀的適用性由精準把握。由于史觀不同,得出的結論也不同,例如本題。當然,對同一問題,也可以采用不同史觀。【解析】觀點一1900年起是世界現代史的開端.

20世紀初;世界歷史進入了新時代。隨著第二次產業革命(科技革命)的展開,人類社會由蒸汽時代進入電氣時代,社會生產力迅速提高,自由資本主義發展到壟斷資本主義階段,世界市場與世界經濟最終形成,世界進入各國競相實現現代化的歷程。據于此,20世紀初發生的上述“那些條件”,是歷史變動──時代轉折的“最終原因”。因而,20世紀初是世界現代史的開端和上限。

觀點二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是世界現代史的開端。

十月革命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勝利了的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也是為建立社會主義社會和向共產主義社會前進的歷史里程碑。既然《世界古代中世紀史》主要是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的歷史,《世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