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曹劌論戰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案_第1頁
20 曹劌論戰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案_第2頁
20 曹劌論戰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案_第3頁
20 曹劌論戰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案_第4頁
20 曹劌論戰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曹劌論戰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案第六單元

單元教學大綱

教學導航

【教學目標】

1.能自主了解作者及相關的文化、文學常識。

2.能積極主動積累文言常用詞語,理解常見實詞、虛詞的詞義和常見句式。

3.能夠主動熟讀并背誦課文,品味精彩語段。

4.通過研讀文本,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及藝術特色,并從中汲取智慧。

5.正確理解并學習經典古文的寫作方法。

6.注意培養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并得出自己的見解。

【重點難點】

1.了解作品、作者及相關文學常識。

2.掌握文言文常用的實詞和虛詞的意義和用法,能正確翻譯疑難的句子。

3.疏通文意,理清文章思路及主題。

4.品析重點人物形象及文言文的寫作特色。

【教學指導】

1.培養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自主性閱讀文言文的能力,能夠熟練朗讀并背誦課文。

2.能自主整理文言詞語和句式,結合學過的文言知識,總結出同類語言現象的規律,逐步達到理性的認識和理解。

3.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及藝術特色,從中汲取民族智慧。

4.在合作探究的基礎上讓學生對這些經典傳統作品進行個性化解讀,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體驗,從而提高自己的認識及評價能力。

【課時安排】

《曹劌論戰》……………1課時

《鄒忌諷齊王納諫》……………………2課時

《出師表》………………3課時

《詩詞曲五首》…………2課時

20曹劌論戰

教學導航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文常用的實詞和虛詞,掌握其意義和用法,能正確翻譯疑難的句子。

2.學習本文對比、襯托的寫作手法,了解剪裁得當的敘事特點和簡潔精練的筆法。

3.理解文章大意,培養正確、流暢地朗讀文言文的能力。

4.引導學生賞析鮮明的人物形象,即曹劌和魯莊公。

5.學習曹劌“位卑未敢忘憂國"的優秀品質。

【重點難點】

1.能熟練地翻譯課文,并理清行文思路,背誦課文。

2.賞析鮮明的人物形象。

3.理解曹劌關于戰爭問題的論述。

4.體會本文對比、襯托的寫作手法,了解剪裁得當的敘事特點和簡潔精練的筆法。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古今中外,軍事家縱橫捭闔、層出不窮,從創作《孫子兵法》的孫武到編著《孫臏兵法》的孫臏;從“幸甚至哉,歌以詠志”的曹操到“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諸葛亮;從“不世出”的拿破侖到“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毛澤東……這些名字,我們耳熟能詳。可今天,我們要走近一名普通而又不平凡的老百姓,他不是國君,卻創造了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的長勺之戰;他不是軍中大將,卻有著主動請纓、親臨沙場、展現智慧的風范。他無愧于“平民軍事家”的稱號,他就是曹劌。

【作品簡介】

學生課前收集整理相關資料,課上展示交流。

【背景介紹】

這次戰爭發生的時間是春秋初期,交戰雙方是強大的齊國和弱小的魯國。交戰地點是魯國的長勺,所以史稱長勺之戰。發生戰爭的原因是齊襄公時,政令無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糾分別逃到莒國和魯國避難。后來齊襄公被公孫無知所殺,住在莒國的公子小白搶先回到齊國奪得王位,稱為齊桓公。后來魯國也送公子糾回齊國爭奪王位,結果被齊桓公打敗,齊桓公逼魯莊公殺掉公子糾。魯莊公十年(前684年),齊桓公又借口魯國曾經幫助公子糾與他爭奪齊國君位,再次舉兵攻魯,兩軍戰于魯國長勺,結果弱小的魯國戰勝了入侵的強大的齊國。

【新課講授】

(一)整體感知

1.教師示范朗讀,學生聽讀,把握字音和節奏。

2.小組競讀。可以四人一組,一人一段,一人評。

教師根據朗讀實況糾正語調及正音。如:

①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應讀出“反對"的語氣。

②小惠未遍,民弗從也。——應讀出“否定”的語氣。

③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應讀出“肯定"的語氣。

④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應讀出“解說”的語氣。

⑤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應讀出“解說"的語氣。

⑥要注意“間”“帛"孚”“勺"轍”“靡"等的讀音。

⑦虛詞停頓要鮮明。

⑧要再現故事的氛圍。

3.師生互譯,疏通文意。

(1)學生個體自譯。對照注釋,疏通文意,質疑問難,向注釋、工具書、同學或老師解難。

(2)同桌互譯。同桌互評互補,互助互進,培養伙伴合作關系,形成共學優勢。老師做點撥調控。

(3)學生根據注釋對照自己的理解找差距。然后把疑難問題提出來,全班的同學和老師一起解決。

(4)文言字詞歸類。

4.學生齊讀課文,然后用一句話概括本文寫了什么。

明確:本文記述曹劌向魯莊公獻策,在長勺之戰中,使弱小的魯國擊敗了強大的齊國,并論述了戰前的準備和取勝的原因,反映了曹劌的政治遠見和卓越的軍事才能。

(二)問題探究

1.學生自主朗讀第1段,探究如下問題。

(1)“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中的“遠謀"二字是此文的關鍵,貫穿全文。從曹劌的這句話里可見他具有什么樣的品質?

明確:從曹劌的對答中反映曹劌關心國家大事和深謀遠慮的品質。

(2)為什么說“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戰"的主要條件?

明確:因為民心是決定戰爭勝負的主要因素。這就突出表現了曹劌重視人民力量的政治遠見。

本段末句“戰則請從”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確:不僅寫出了曹劌重視戰前的政治準備,而且注意實際作戰中的戰略戰術。文章也以此作為過渡,轉入下文寫他臨陣參戰指揮。

教師小結:第1段寫的是曹劌“請見”,論戰前準備,顯示了曹劌熱愛國家、深謀遠慮的品質以及魯莊公“勇于納諫”的胸懷。

2.學生齊聲朗讀第2段,探究如下問題。

(1)這次戰爭是由誰指揮的?根據何在?

明確:由魯莊公指揮,曹劌協助。這從“公與之乘"可以看出。

(2)反攻的時機選在什么時候?曹劌是怎樣幫助莊公選擇時機的呢?

明確:在“彼竭我盈”之時。戰斗剛開始,不待齊軍疲倦,莊公就急于出戰,曹劌阻止了他;當魯軍剛獲勝,莊公又急于去追擊,曹劌又阻止了莊公的過急行動。曹劌懂得攻擊和追擊都必須把握有利的時機,要根據雙方的士氣和實力的變化作出正確判斷。曹劌的兩個“可矣"使得戰爭出現“齊師敗績”和“遂逐齊師"的大好形勢。

教師小結:第2段敘述的是曹劌指揮作戰的情況,作戰的過程寫得非常簡略,突出寫了曹劌“謀”的部分,為下文“論戰"打下伏筆。曹劌臨陣從容,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時機,所以才擊敗敵人,獲得戰爭勝利。

3.學生聽老師朗讀第,3段,探究如下問題。

魯國獲勝后,“公問其故”,曹劌的解釋分哪幾層意思?

明確:有兩層意思:一層說明為什么要選擇“齊人三鼓"的時機進行攻擊。“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彼竭我盈"四個字高度概括了進攻時的最佳戰機。另一層解釋他“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看到敵人“轍亂”“旗靡"才追擊的原因是“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可見曹劌考慮問題周到,行動謹慎,觀察仔細,善于抓住時機,故而奪取了戰爭勝利。

教師小結:第3段寫曹劌論述戰勝齊國的原因。

本文最主要的人物有哪些?請簡要分析主要人物的形象。

明確:①曹劌:課文集中體現了曹劌作為一名軍事家的“遠謀"。曹劌“請見”,表現了他的愛國熱情;曹劌問戰,表現了他的政治遠見;曹劌參戰,表現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曹劌論戰,表現了他過人的謀略。②魯莊公:課文集中表現了魯莊公的“鄙"。魯莊公把戰爭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靈的保佑上,說明他在政治上的無能;他急于求成,急于攻擊,說明他在軍事上的無知。但他不是一個昏君,魯莊公備戰見曹劌,三問三答,實事求是,虛心聽取意見;魯莊公作戰用曹劌,親自參與打仗,表現了他禮賢下士,任人唯賢;魯莊公戰后問曹劌,不因勝而自喜,表現了他為求真知而不恥下問。

5.本文運用對比襯托的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確:運用對比襯托的手法,使曹劌的形象鮮明生動。以曹劌與“鄉人”的對比,突出曹劌的政治熱忱。從曹劌與魯莊公的對比中,突出他的深謀遠慮。

文章哪些地方詳寫?哪些地方略寫?為什么?

明確:課題的中心是“論戰”,著眼于曹劌的“遠謀”來寫。曹劌論戰前的政治準備和作戰中的戰術以及總結勝利原因詳寫。從這些言論中表現了他政治上的遠見卓識和軍事上的卓越才能,因此詳寫。而對于戰爭起因、雙方實力、戰斗場面和戰后處理一概不寫。而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