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科粵版化學九年級下冊全冊教案(2025年春季新教材)
第六單元金屬和金屬材料本單元內容概述本單元學習的主要內容是:金屬的物理性質(比較金屬物理性質的共性與差異性)和化學性質(比較金屬化學性質的共性與差異性);反應的規律性(如置換反應、金屬活動性順序);金屬資源與利用(如鐵的冶煉);金屬腐蝕與保護(如鐵釘的銹蝕條件、廢舊金屬的回收利用)等。本單元素養目標1.了解金屬的物理性質的共性和差異性,認識到金屬的多樣性,了解在實際中的應用中人們會根據金屬物理性能的優良程度,綜合考慮多種因素來利用金屬。2.認識合金的特性,了解常見合金的主要成分,認識到化學對人類社會生產和科學進步的重要作用。3.進一步認識常見金屬與氧氣、酸、某些金屬化合物溶液的反應;能利用金屬活動性順序對有關反應能否發生進行簡單的判斷,會設計實驗證明金屬的活動性順序。4.了解認識一類物質性質的思路與方法。5.認識幾種金屬礦物,了解從金屬礦物中冶煉金屬的方法。6.認識金屬生銹的條件,了解金屬資源的保護措施和意義。6.1金屬的物理特性本節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以許多日常生活用品是用金屬材料制成的切入,說明金屬材料包括純金屬和合金兩類,并重點介紹金屬的物理性質。然后由學生根據金屬的性質比較金屬物理性質的共性和差異性,經過討論得出結論:金屬的物理性質存在差異,使得它們具有不同的用途。第二部分介紹合金,通過學生實驗探究比較合金與純金屬在性質方面的差異,由此認識到合金具有許多特殊的優良性能,得出合金的用途更為廣泛的結論。為拓展學生視野,課本還特意介紹了很有前途的新型合金:鈦合金和鉬合金?!舅仞B目標】1.了解金屬的物理性質,認識同類物質既有共性又有差異性。2.知道物質性質與用途的關系。3.認識合金及其特性,知道幾種常見的重要合金。4.學會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5.進一步培養學生對生活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6.樹立事物是普遍聯系的觀點,逐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質的觀念?!窘虒W重點】1.金屬物理性質的共性和差異性2.合金的特性?!窘虒W難點】認識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但不是唯一決定因素。【教學準備】教學設備(投影儀,教學課件);銅片、鋁片、黃銅片、硬鋁片、塑料片、熱水、燒杯、標色測溫貼。一、導入新課1867年冬天,俄國彼得堡海軍倉庫的大批錫磚一夜之間不翼而飛,留下了泥土一樣的灰色粉末。1912年,英國斯科特探險隊的船只,在去南極的途中,天氣十分寒冷,可是用于取暖的煤油卻漏光了,以致探險隊員全部凍死在南極冰原。原來裝煤油的鐵桶是用錫焊接的,而錫卻莫名其妙地化為了灰塵。怎么回事?錫在溫度低于-18℃時,體積就會驟然膨脹,原子間空隙加大。如果溫度下降到-33℃,這種變化就像傳染病一樣迅速蔓延。這種現象人們稱為“錫疫”,使整塊的錫很快變成粉末。聽了上面兩個小故事,你能猜出事故發生的原因嗎?在日常生活中,你碰到過類似因為不恰當使用金屬而導致的尷尬事嗎?從今天開始,我們學習第六單元《金屬和金屬材料》。二、推進新課知識點1金屬物理性質的共性與差異性[問題引入]現在,你最想知道哪些關于金屬的知識?[展示圖片]課件展示課本P2圖6.1-1和補充圖片。[布置任務]用紅筆圈出你知道名稱的金屬,用藍筆圈出你用過其制品的金屬。[提出問題]這些金屬制品用途能反映出它們有哪些物理性質?聯系生活,請你談一談。[學生活動]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2-3的文字和表格,并組織學生分組討論金屬的物理性質,并判斷哪些是金屬物理性質的共性,哪些是金屬物理性質的差異性。[教師總結]金屬的物理性質:共性的定義:同類物質所共有的普遍性質,稱為這類物質的共性。差異性的定義:同類物質所表現出的各自不同的性質,稱為這類物質的差異性。金屬的共性:具有金屬光澤、導電性、導熱性和延展性等。金屬的差異性:顏色、密度、熔點、硬度等。[補充講解]金屬的物理性質的差異性主要體現在①顏色不同,如大多數金屬呈銀白色,但銅呈紅色,金呈黃色;②狀態不同,如常溫下大多數金屬是固體,但汞是液體;以及③金屬的導電性、導熱性、密度、熔點、硬度等物理性質差別較大。[拓展活動]在日常生活中,你經常用到哪些金屬材料?你能設計出更別致的用途嗎?請每組推薦一位同學,走上講臺,為我們做一次精彩的演說!知識點2物理性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物質的用途[布置任務]閱讀課本P2“問題探討”,談談你們的想法。[學生發言]金、鉑常用來打造首飾,是因為金、鉑有美麗而持久的光澤;銅常用來制電線,是因為銅導電性良好;鋁、鐵常用來做炊具,是因為鋁、鐵導熱性良好。[教師評價]同學們回答的非常好。學習了金屬的物理性質,我們能知道金屬的用途是由金屬的性質決定的,那么我們在生產和生活中選擇一種金屬材料,除了考慮金屬的物理性質,是否還需要考慮某些影響因素呢?[交流討論]展示課本P3表6-1,組織學生根據上述信息和生活體驗,分析下述問題:問題1.為什么普通電線一般用銅絲制作、高壓線用鋁絲制作,而不用導電性能更好的銀絲?學生回答:銀的導電性雖好但價格高,資源短缺,銅和鋁的產量比銀的高、價格比銀的低,且銅的導電性比鋁的好,所以電線一般用銅絲制作,高壓線用鋁絲制作是因為鋁的密度較小,可以避免鐵架承受過大的壓力和高壓線承受過大的拉力。問題2.如果用鋁絲代替鎢絲制作燈泡里的燈絲,結果會怎樣?學生回答:鎢的熔點為3410℃,鋁的熔點為660℃,如果用鋁絲制作燈絲,通電一段時間后,鋁絲就熔斷了,所以不能用鋁絲代替鎢絲制作電燈泡里的燈絲。[過渡]經過了上面的討論,現在你們知道在生產和生活中選擇一種金屬材料,除了考慮金屬的物理性質,還需要考慮某些影響因素呢?(引導學生總結出物質的性質和用途之間的關系)[學生發言]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決定因素,還需要考慮價格、資源、是否美觀、使用是否方便等多種因素。[教師講解]在各種金屬材料中,人類應用最廣泛的是鐵、鋁和銅。人們根據不同金屬物理性能優良程度的差異,并綜合其儲量多少、價格高低、生產加工的難易等多種因素,制造出形形色色、各種用途的金屬制品,造福人類社會。[投影]考慮物質的用途時,首先要考慮物質的性質,還需要考慮其他因素。[拓展講解]金屬之最:知識點3神奇的合金特性[過渡]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金屬材料都是純金屬嗎?(引入合金概念)。[課件展示]教師課件展示課本P4圖6.1-2,及補充圖片。[教師講解]這些圖片中的物品都是由合金制成的。用來制作炊具、餐具的是不銹鋼(由鐵和鉻、鎳等熔合而成);常用來制造門窗框架的是硬鋁(由鋁和銅、鎂、硅等熔合而成);用來焊接金屬制品的是焊錫(無鉛焊錫,由錫和銅等熔合而成;有鉛焊錫,由錫和鉛等熔合而成),制樂器用到了黃銅(由銅和鋅等熔合而成)。合金是指由一種金屬與其他金屬或非金屬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大多數合金是混合物。[提出問題]根絕合金的定義,我們能知道合金具有哪些特征?[交流總結]合金的特征:①合金中至少含有一種金屬;②合金中的金屬元素以單質形式存在;③合金具有金屬特性;④合金屬于混合物。[設問]合金與純金屬有什么不同呢?下面我們通過探究實驗來認識一下金屬的一些物理性質和合金的特性。[學生實驗]教師分發實驗用品(銅片、鋁片、黃銅片、硬鋁片),組織學生分組進行課本P4【實驗6-1】(教師注意巡視指導,引導學生正確觀察現象、分析解釋并得出結論)。實驗步驟:分別取銅片和鋁片、銅片和黃銅片、鋁片和硬鋁片互相刻畫,比較硬度大小。[實驗匯報]組織學生分組匯報各組實驗現象及分析得出的結論,并補充到實驗記錄表中。實驗記錄:分組銅片和鋁片銅片和黃銅片鋁片和硬鋁片現象鋁片表面有明顯劃痕銅片表面有明顯劃痕鋁片表面有明顯劃痕硬度比較銅片>鋁片銅片<黃銅片鋁片<硬鋁片結論不同金屬的硬度有差異,而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組成它的純金屬大[學生實驗]教師分發實驗用品(塑料片、銅片、黃銅片、鋁片、熱水、燒杯、標色測溫貼),組織學生分組進行課本P4【實驗6-2】。實驗步驟:用250mL的燒杯裝適量溫度約為75℃的熱水,在每個材料片的頂端粘貼40℃變色測溫貼,將幾個材料片同時放入熱水中(注意金屬片不要相互接觸)。比較不同材料頂端測溫貼變色所需的時間。[實驗匯報]組織學生分組匯報各組實驗現象及分析得出的結論,并補充到實驗記錄表中。實驗記錄:材料塑料片銅片黃銅片鋁片測溫貼變色所需時間最長最短較長較短結論一般來說,金屬的導熱性大于非金屬;不同金屬的導熱性也不相同,銅的導熱性比鋁更好;合金的導熱性一般比組成它的純金屬差。[課件展示]課件展示幾種合金及其組分金屬的熔點。[討論交流]指導學生討論并比較合金及其組分金屬的熔點高低。[結論]合金的熔點比其組分的熔點低。[思考討論]根據以上系列實驗,可以推測與組成合金的金屬相比,合金具有什么特性呢?[學生總結]合金的特性:①合金的硬度通常比其組分金屬的大;②合金的熔點通常比其組分金屬的低;③合金的熱導性通常比其組分金屬的差;④其他有些合金具有高強度、強磁性、耐腐蝕性。[教師講解]合金具有許多特殊的優良性能,同時人們可以通過改變形成條件和調整組分等方法制成多種多樣的合金,滿足不同的生產、生活需要,因此合金往往具有更廣泛的用途。生活中用到的大多數金屬制品都是由合金材料制作而成的。[提出問題]合金材料一定比純金屬材料好嗎?請你解釋汽車使用這些材料的原因。[學生閱讀]課本P5表6-2,了解幾種常見合金的組分、特性和重要用途。[教師講解]隨著人類社會生產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新型合金不斷問世,它們具有更加優良的性能。鈦合金就是其中的一類。中國空間站的建造就用到了鈦合金(如圖6.1-4)。2022年中國科學家成功研發出高性能的鉬合金材料,它具有抗輻射、高熔點、高熱導率等特點,在室溫及高溫下均具有優異的強韌性,或可用于制造太空核反應堆。三、典例剖析例金屬材料在生活、生產中應用十分廣泛。(1)圖A是金屬的一個應用實例,利用了金屬的________。(2)圖B是兩塊金屬片相互刻劃后,在純銅片上有明顯的劃痕。該實驗探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生活中常用的硬幣都是合金制成的,其中一元硬幣為鋼芯鍍鎳合金,五角硬幣為銅鋅合金和銅芯鍍銅合金。請說出用來鑄造硬幣的合金需要具有哪些性質。(答出三點)【解析】(1)圖A是金屬的一個應用實例,利用了金屬的物理性質的導熱性。(2)圖B是兩塊金屬片相互刻劃后,在純銅片上有明顯的劃痕.該實驗探究的目的是:比較合金和純金屬的硬度。(3)用來鑄造硬幣的合金必須具備硬度和耐磨性好、抗腐蝕性好、熔點高、色澤美觀等優點。【答案】(1)導熱性(2)比較合金和純金屬的硬度(3)硬度和耐磨性好、抗腐蝕性好、熔點高、色澤美觀。四、課堂小結[提問]學完本課之后,請你回顧一下,學習到了哪些知識呢?[小結]學完本節你應該知道:1.金屬具有不同程度的金屬光澤、導電性、導熱性、延展性等物理共性。2.金屬的密度、熔點、沸點、硬度等各有差異。3.合金是一種金屬與其他金屬或非金屬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大多數合金是混合物。一般來說,與組成它們的金屬相比,合金的硬度增大、熔點降低。4.金屬或合金材料的物理性質存在差異,使得它們具有不同的用途。五、布置作業完成“課后作業”練習,并預習后續內容。6.1金屬的物理性質1.金屬的物理性質共性:具有金屬光澤、導電性、導熱性和延展性等。差異性:①顏色不同,如大多數金屬呈銀白色,但銅呈紅色,金呈黃色;②狀態不同,如常溫下大多數金屬是固體,但汞是液體;以及③金屬的導電性、導熱性、密度、熔點、硬度等物理性質差別較大。2.物理性質與用途1.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而物質的用途又反映出物質的性質。2.物質的性質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物質的用途。金屬的用途要考慮不同金屬物理性能優良程度的差異,并綜合其儲量多少、價格高低、生產加工的難易等多種因素。3.合金(1)定義:合金是指由一種金屬與其他金屬或非金屬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大多數合金是混合物。(2)特征:①合金中至少含有一種金屬;②合金中的金屬元素以單質形式存在;③合金具有金屬特性;④合金屬于混合物。(3)特性:①合金的硬度通常比其組分金屬的大;②合金的熔點通常比其組分金屬的低;③合金的熱導性通常比其組分金屬的差;④其他有些合金具有高強度、強磁性、耐腐蝕性。4.合金具有許多特殊的優良性能,同時人們可以通過改變形成條件和調整組分等方法制成多種多樣的合金,滿足不同的生產、生活需要、。日常使用的金屬材料,大多數為合金。本節課以學生為主體探究解決金屬材料,采擷短小、精致的歷史故事,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由于本節的知識難度不算太大,所以引導學生積極進行探究,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便成了本課題教學的難點。在設計教學過程中,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對難點進行突破:1.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提出問題。2.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活動探究的機會。3.結合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4.注意拓展學生的視野。5.為學生發揮豐富的想像力提供一定的空間。
第六單元金屬和金屬材料6.2金屬的化學性質學生在學習本節之前已經學習了《維持生命的物質——氧氣、水》,認識了了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物質,而金屬在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都被廣泛應用,所以本節的學習可以看作是對前面知識的一種完善。在物質的分類中金屬是非常重要的一類;金屬制品的使用和保護與其化學性質密切相關;金屬單質能轉化為各種金屬化合物;在金屬的化學反應中涉及到多種不同類別的物質,所以本節的學習將有助于學生理解物質的分類和轉化,同時對物質的化學性質以及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起鞏固深化作用。第1課時金屬的化學性質【素養目標】1.通過學習金屬與氧氣、稀酸、金屬化合物的反應認識金屬化學性質的共性和差異性。2.能正確描述金屬相關反應的現象。3.通過比較不同金屬與不同物質反應的難易程度,初步理解并比較金屬活潑性。4.能用金屬和酸反應解釋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5.在實驗操作中,獲得對科學探究的體驗,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嚴謹的科學態度,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教學重點】金屬與氧氣、稀酸、某些金屬氧化物反應的現象描述。【教學難點】通過實驗探究,比較金屬化學性質的共性和差異性。【教學準備】教學設備(投影儀,教學課件)、試管、試管架、稀鹽酸、稀硫酸、鋁絲、鐵絲、銅絲。一、導入新課不法商販用銅鋅合金冒充黃金欺騙消費者,你能用簡單的方法去拆穿他們的騙局嗎?[學生回答:用測密度(兩者的密度不同)、測熔點(熔點不同)等等。]這些方法都是一些物理方法,且實施起來不易操作,學完本課,你將會學會用化學方法鑒別黃金的真偽。二、推進新課知識點1金屬與氧氣的反應[課件展示]展示歷史上金屬利用和發展史相關圖片資料。人類利用金屬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人類利用金屬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冶煉和利用銅及銅合金的國家。我國人民從商代開始使用青銅器,春秋時期會冶煉鐵,戰國時期會煉鋼,直到一百多年前人類才開始使用鋁。現在大量使用鋁合金等金屬材料。至今人類仍然在不斷開發新的金屬材料。[內容回顧]回憶一下我們曾經學過的金屬與氧氣,描述鎂、鐵、銅與氧氣的反應現象,并寫出化學方程式。[交流匯總]請同學們將對應的現象與化學方程式匯總到黑板上的表格里,并相互進行補充?,F象化學方程式鎂常溫下打磨過的鎂條露置在空氣中,表面逐漸變暗2Mg+O2==2MgO點燃時鎂條在空氣中劇烈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熱,生成白色固2Mg+O2點燃2MgO鐵空氣中鐵在空氣中不燃燒--氧氣中鐵在純氧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熱,生成黑色固體3Fe+2O2點燃Fe3O4銅在空氣中加熱,表面生成黑色固體2Cu+O2加熱2CuO金在空氣中加強熱,無現象--[教師提問]所有的金屬都可以與氧氣發生反應嗎?用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明。[學生回答]黃金飾品不變色,說明金不與氧氣反應。(古代用金銀做為貨幣,說明金銀一般不與氧氣發生反應。)[追問]“真金不怕火煉”說明了什么?為什么暖氣片上要刷銀粉?銀粉是銀嗎?[交流回答]“真金不怕火煉”說明即使在很高的溫度下,金也不與氧氣發生反應。暖氣片上涂的銀粉成分是鋁,并不是銀,鋁在空氣中與氧氣反應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薄膜,可阻止內部的鋁或其他金屬進一步氧化。[教師總結]許多金屬都能與氧氣發生反應。[學生活動]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分析以上金屬與氧氣發生化學反應的條件和現象,比較幾種金屬與氧氣反應的難易程度,并根據越活潑的金屬與氧氣發生反應的難易程度越低比較幾種金屬的活潑性強弱。[學生總結]金屬活潑性:鎂>鐵>銅>金。[閱讀活動]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9“問題探討”內容,并討論對應問題。[學生討論]問題1.為什么“南海一號”所載物品之中,金首飾仍然光彩奪目,銀錠上的字跡仍依稀可辨,而銅鏡卻長滿了銅綠?學生回答:這與它們的化學性質有關,這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銅>銀>金,金屬活動性越強,越易與其他物質反應而生銹。問題2.從古至今,為什么金、銀一直被人們用來制作比較貴重的首飾或者錢幣?學生回答:金、銀在自然界的儲量少,比較稀缺,因此價格昂貴;金、銀的化學性質很穩定,作首飾或錢幣能保持金屬光澤。知識點2金屬與稀鹽酸和稀硫酸反應[過渡]我們學過鋅和稀硫酸反應,鎂和鹽酸反應,那么其他的金屬可以和稀硫酸反應嗎?[學生猜想]猜想一:金屬都可以與稀鹽酸和稀硫酸反應;猜想二:有的金屬可以與稀鹽酸和稀硫酸反應,有的不能;猜想三:其他金屬都不能與稀鹽酸和稀硫酸反應。[演示實驗]教師演示課本P11【實驗6-4】探究鋁、鐵、銅和稀鹽酸的反應,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并進行正確描述。[布置任務]將演示實驗中的現象正確填寫在課本對應位置,并寫出相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實驗操作實驗現象化學方程式鋁片浸入稀鹽酸中反應劇烈,鋁片表面產生大量氣泡,溶液仍為無色2Al+6HCl==2AlCl3+3H2↑鐵片浸入稀鹽酸中反應緩慢,鐵片表面有氣泡產生,溶液由無色逐漸變為淺綠色Fe+2HCl==FeCl2+H2↑銅片浸入稀鹽酸中無明顯現象--[討論分析]根據以上現象判斷鋁、鐵、銅這三種金屬中,哪些能與稀酸反應,那些不能與稀酸反應?[得出結論]鋁、鐵能與稀酸反應產生氫氣,銅不能與稀酸反應。金屬的活潑性:鋁、鐵>銅。[提出問題]此實驗中,我們是根據什么來判斷金屬的活潑性呢?[學生回答]根據現象回答:鋁、鐵都可以與鹽酸反應,銅不和鹽酸反應來判斷的。[教師總結]根據物質能否與氧氣和稀酸反應以及反應的難易程度,能初步判斷金屬的活潑性強弱。不同金屬的化學反應能力不一樣,根據金屬能否與稀酸反應產生氫氣,可將金屬分為較活潑金屬和不活潑金屬。[提出問題]學習了以上內容,你能用那些化學方法鑒別真假黃金呢?[思考交流]方法一:取樣品,放在酒精燈火焰上灼燒,變成黑色的是假黃金,不變色的是真金。方法二:把樣品浸泡在稀鹽酸或稀硫酸中,若有氣泡產生,則是假黃金,若無現象則是真金。三、典例剖析例金屬在生產、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1)鋁在空氣中具有很好的抗腐蝕性能,原因是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2)俗語說“真金不怕火煉”,其化學含義是_________。(3)春節期間,小明媽媽從市場買了一匹金黃色的“金馬”回來做裝飾品,小明懷疑它是鋅銅合金而不是黃金,為了辨別真偽,下列幾種方案中,能區分黃金與假黃金的是_________.A.在空氣中灼燒B.觀察顏色C.放在鹽酸中D.放入水中(4)如圖,兩只U形管中分別加入純凈、等物質的量的鋁粉和鐵粉,同時將兩端注射器內的液體(等質量、濃度為20%的稀硫酸)快速注入U形管中。Ⅰ.寫出鐵粉與稀硫酸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Ⅱ.反應結束并冷卻至室溫,發現左端氣球膨脹程度明顯大于右端,若僅有一只U形管內的硫酸有剩余,則是______(填“左”或“右”)端的U形管。【解析】(1)鋁的化學性質較活潑,在空氣中易與氧氣反應生成致密的保護膜氧化鋁,增強抗腐蝕性。(2)真金不怕火煉,說明金的化學性質很穩定,在高溫的條件下不會與氧氣等物質反應。(3)A.在空氣中灼燒黃金無顏色變化,而銅與氧氣會生成氧化銅,所以假黃金能變黑,故能區分。B.因為黃金與假黃金顏色基本相同,故不能區分。C.放在鹽酸中黃金不反應,而假黃金中的鋅能與鹽酸反應生成氫氣,故能區分。D.放在水中,均無現象,故不能區分。(4)Ⅰ鐵粉與稀硫酸發生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Ⅱ兩金屬都能和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由于題目中指出:“發現左端氣球膨脹程度明顯大于右端”說明左端產生的氫氣多,根據質量守恒定律,說明左邊消耗的稀硫酸多,所以若僅有一只U形管內的硫酸有剩余,則是右邊?!敬鸢浮浚?)4Al+3O2==2Al2O3(2)金的化學性質穩定(3)AC(4)Fe+H2SO4==H2↑+FeSO4右四、課堂小結[提問]學完本課你有哪些收獲?1.許多金屬都能與氧氣反應,生成氧化物;金在高溫下也不與氧氣反應。2.根據與氧氣反應的難易程度,可以初步比較金屬的活動性強弱。3.較活潑金屬可以和鹽酸或稀硫酸反應。4.根據金屬能否與稀酸反應可初步比較金屬的活動性強弱。5.金屬的化學性質的差異,使金屬具有不同的用途。五、布置作業“課后作業”練習,并預習后續內容。6.2金屬的化學性質第1課時金屬的化學性質知識點1金屬與氧氣反應1.許多金屬都能與氧氣反應,生成氧化物;金在高溫下也不與氧氣反應。2.金屬可與氧氣的反應難易、劇烈程度不同。3.根據與氧氣反應的難易程度,可以初步比較金屬的活動性強弱,金屬活潑性:Mg>Fe>Cu>Au。知識點2金屬與稀鹽酸和稀硫酸反應1.較活潑金屬可以和鹽酸或稀硫酸反應。4.根據金屬能否與稀酸反應可初步比較金屬的活動性強弱。金屬活潑性:Al>Fe>Cu。在本課教學設計中,從生活中的現象入手引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情景,復習純金屬和合金的物理性質,然后再復習曾經學過的金屬的化學性質,達到溫故知新的效果。利用學過的知識,將學過的知識和生活中的現象聯系起來,總結規律,知識得到提升。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第六單元金屬和金屬材料6.2金屬的化學性質第2課時金屬活動性順序置換反應【素養目標】1.初步認識常見金屬與鹽溶液的置換反應,能用置換反應解釋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2.能用金屬活動性順序對有關的置換反應進行簡單地判斷,并能利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3.通過探究金屬和化合物溶液的反應,判斷金屬活動性順序。4.學會認識一類物質性質的思路與方法。5.在實驗操作中,獲得科學方法的體驗,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嚴謹的科學態度,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教學重點】1.金屬和化合物溶液反應。2.探究金屬活動性順序。【教學難點】應用金屬活動性順序對有關的置換反應進行簡單地判斷?!窘虒W準備】教學設備(投影儀,教學課件)、鋁絲、鐵絲、銅絲、硫酸銅溶液、硫酸鋁溶液,試管,膠頭滴管等。一、導入新課配制農藥波爾多液時不能用鐵桶作容器,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二、推進新課知識點1金屬與某些金屬化合物溶液的反應[問題引入]除了上節課學習的用金屬和氧氣、酸的反應鑒別真假黃金的方法,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能鑒別呢?答案是肯定的,活動性強的金屬能把活動性弱的金屬從它們的化合物中置換出來,利用這一原理也可以鑒別真假黃金。下面我們通過一系列實驗活動來探究鋁、銅、銀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學生實驗]教師分發實驗用品(鋁絲、鐵絲、銅絲、硫酸銅溶液、硫酸鋁溶液,試管,膠頭滴管等),指導學生分組進行課本P12【實驗6-5】(教師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并正確描述實驗現象)。實驗步驟:1.把一根用砂紙打磨過的光亮鋁絲浸入硫酸銅溶液中,過一會兒取出,觀察現象。2.把一根潔凈的鐵絲浸入硫酸銅溶液中,過一會兒取出,觀察現象。3.把另一根潔凈的銅絲浸入硫酸鋁溶液中,過一會兒取出,觀察現象。[布置任務]根據觀察結果,將實驗現象填寫課本對應位置,并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實驗現象結論活動性比較鋁和硫酸銅鋁絲表面有紅色物質生成,溶液由藍色逐漸變為無色發生反應:2Al+3CuSO4==Al2(SO4)3+3CuAl>Cu鐵和硫酸銅鐵絲表面有紅色物質生成,溶液由藍色逐漸變為淺綠色發生反應:Fe+CuSO4==FeSO4+CuFe>Cu銅和硫酸鋁無明顯現象不發生反應Al>Cu[形成結論]鋁和鐵都能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得到單質銅,而銅卻不能與硫酸鋁溶液反應得到單質鋁。[反思評價]為什么鋁和鐵都能與硫酸銅溶液反應,而銅卻不能與硫酸鋁溶液反應呢?[教師講解]不同金屬的化學反應能力不一樣,有的金屬能將其他金屬從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換出來。[提出問題]通過上述實驗現象及結論,能否判斷鋁、銅、銀的金屬活動性順序?[分析解釋]實驗1說明鋁的活動性強于銅。實驗2說明鐵的活動性強于銅。實驗3說明銅的活動性弱于鋁。綜合以上分析,得出較活潑金屬能把不如它活潑的金屬從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換出來;銅、鐵、鋁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為:鋁、鐵>銅。知識點2認識金屬活動性順序[教師講解]經過了許多類似上述實驗的探究過程,人們進行了認真的去偽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歸納和總結出了常見金屬在溶液中的活動性順序:[提出問題]根據剛才的實驗,結合金屬活動順序表,你能獲得哪些信息?[交流總結]金屬活動性順序在工農業生產和科學研究中有重要應用,它可以作為你以下一些判斷的依據:1.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位置越靠前的金屬,其活動性越強。2.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排在氫之前的金屬能與稀鹽酸、稀硫酸反應產生氫氣。3.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排在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換出來。[教師補充]金屬活動順序的應用:①比較金屬活動性強弱;②判斷近乎能否與稀酸反應;③判斷金屬能否與金屬化合物溶液反應。知識點3置換反應[過渡]下面,是我們本節課學習時所見到的一些化學反應。[課件展示]Fe+2HCl==FeCl2+H2↑2Al+6HCl==2AlCl3+3H2↑Fe+CuSO4==FeSO4+Cu2Al+3CuSO4==Al2(SO4)3+3Cu單質化合物化合物單質[追問]請大家從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物質類別如單質、化合物的角度分析,這些反應有什么特點?它與我們學過的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的特點是否相同?[學生回答]這些反應的特點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其特點不同于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教師評價]回答得很好。化學上,我們把由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與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叫作置換反應。[布置任務]進一步觀察以上反應,總結置換反應的特點。[教師總結]特點:①形式上:單質+化合物→單質+化合物。一般形式可表示為:A+BC→B+AC。是化學反應基本類型之一。②“置換”實際上就是位置交換,“一換一”,反應前后一定有單質出現;反應中一定有化合價的改變。知識點4認識一類物質性質的思路和方法[提出問題]在我們學習金屬的性質部分內容是時,主要用到了哪些方法?[學生回答]用到了探究實驗、證據推理、對比、歸納等學習方法。[教師講解]在認識一類物質的性質時,常常需要對這類物質進行多方面的探究實驗,再根據大量的實驗事實進行證據推理,找出這類物質的共性和差異性。在此基礎上,還可以針對同一類物質在某種性質上的差異作進一步分析,嘗試歸納概括出某種遞變規律,進而更好地掌握該類物質的性質。三、典例剖析例結合常見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和下列反應,回答問題。A.Fe+CuSO4==FeSO4+CuB.Mg+MnSO4==MgSO4+MnC.Mn+FeSO4==MnSO4+Fe(1)金屬銅(Cu)比Fe的活動性_________。(2)Fe、Cu、Mg、Mn四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_________。(3)由上面的化學方程式總結出金屬與可溶性金屬化合物溶液發生置換反應生成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由金屬活動性順序表可知,金屬銅(Cu)比(Fe)的活動性弱。(2)Fe和CuSO4溶液反應,說明鐵的活動性比銅強;Mg和MnSO4溶液反應,說明鎂的活動性比錳強;Mn和FeSO4溶液反應,說明錳的活動性比鐵強;由以上分析可知則Mn、Fe、Mg、Cu四種金屬活動性由強至弱的順序為Mg、Mn、Fe、Cu。(3)由上面的化學方程式總結出金屬與可溶性鹽發生置換反應生成新金屬化合物和新金屬?!敬鸢浮浚?)弱(2)Mg、Mn、Fe、Cu(3)新金屬化合物和新金屬四、課堂小結[提問]學完本課題后,你有哪些收獲?[小結]金屬的化學性質1.金屬能與氧氣反應2.金屬能與稀鹽酸或稀硫酸反應3.金屬與某些金屬化合物溶液反應4.由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與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叫作置換反應5.金屬活動順序表金屬活動性順序從左到右依次減弱,排在氫前面的金屬能夠與稀鹽酸、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排在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換出來(鉀、鈣、鈉除外)。五、布置作業“課后作業”練習,并預習下節的內容。第2課時金屬活動性順序置換反應知識點1金屬與某些金屬化合物溶液的反應金屬能與某些金屬化合物溶液的反應知識點2認識金屬活動性順序1.常見金屬在溶液中的活動性順序: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位置越靠前的金屬,其活動性越強;排在氫之前的金屬能與稀鹽酸、稀硫酸反應產生氫氣;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排在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換出來。2.金屬活動順序的應用:①比較金屬活動性強弱;②判斷近乎能否與稀酸反應;③判斷金屬能否與金屬化合物溶液反應。知識點3置換反應1.定義:由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與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叫作置換反應2.特點:①一般形式可表示為:A+BC→B+AC。是化學反應基本類型之一。②“一換一”,一定有化合價的改變。知識點4認識一類物質性質的思路和方法對比、歸納一類物質的共性與差異性。本節課復習舊知識,引入新知識。通過對金屬與金屬化合物溶液的反應的探究,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及分析問題的能力。體會實驗探究的一般過程,體驗探究學習的樂趣,在實驗探究活動中、在交流和表達中提高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由于教材的內容組織符合物質的認知規律,對物質的認識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課堂教學設計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突出活動中重點知識的掌握及難點突破,以學生活動為主體,教師及時講解、點評、總結,使教學過程更加合理,有效。
第六單元金屬與金屬材料6.3金屬礦物與金屬冶煉本節由常見金屬資源的來源以及資料“金屬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表引入,簡單介紹了地球上及我國的金屬資源現狀。人類對地球上金屬礦物資源的利用主要是用來冶煉金屬,而其中冶煉量最大的是鐵。因此,課本很自然地轉入到對鐵的冶煉的討論中。“鐵的冶煉”是本節教學的重點。課本除簡要地介紹了我國冶煉鐵的歷史外,主要是通過實驗,說明從鐵礦石中將鐵還原出來的化學反應原理,并結合煉鐵的實際情況,學習化學方程式計算中有關雜質問題的計算。這樣,把化學原理、計算和生產實際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使學習活動成為有機的整體,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舅仞B目標】1.認識一些常見的金屬礦物。2.了解煉鐵的化學原理。3.了解工業煉鐵的原料、過程及產物4.學會根據化學方程式對含有雜質的反應物或生成物進行有關計算。5.通過收集材料、查閱資料、討論交流等具體探究性活動,從而獲得良好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6.通過煉鐵的教學,使學生體會到化學在生產中的作用,樹立合理利用化學物質的觀念,樹立環保意識。認識到化學原理對實際生產的指導作用?!窘虒W重點】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的實驗裝置、現象和操作。【教學難點】煉鐵高爐中的有關化學反應,關于混合物的化學方程式計算?!窘虒W準備】教學設備(投影儀,教學課件),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視頻。一、導入新課地球上的金屬資源廣泛地存在于地殼和浩瀚的海洋中,除了少數很不活潑的金屬如金、鉑、銀等能以單質形式存在,絕大多數都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于礦物中的。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金屬在自然界中以礦物形式存在。通過金屬冶煉(主要是運用化學方法),人們可將礦物中的金屬化合物轉化為金屬單質。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金屬冶煉的原理以及實際生產過程吧。二、推進新課知識點1了解幾種金屬礦物[提出問題]剛剛我們講過,絕大多數金屬在自然界中的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這是為什么呢?[學生回答]金屬在地殼中的存在形態與金屬的活動性密切相關,很不活潑的金屬能以單質形態存在,活潑的金屬因其易與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只能以化合物形態存在。[課件展示]教師展示自然界中幾種礦石圖片(含課本P17圖6.3-2),及有關礦石的成分、產地、產量等背景資料。[提出問題]以上礦石都是純凈物嗎?[學生回答]不是。[交流討論]如果你是煉鐵廠的廠長,你會選擇上述哪種鐵礦石?煉鐵時應如何選取鐵礦石?[教師講解]煉鐵一般選用赤鐵礦和磁鐵礦,主要是赤鐵礦,因為赤鐵礦和磁鐵礦中含鐵量高,且赤鐵礦密度小、質地疏松,較易完全反應;一般不選用黃鐵礦,因為黃鐵礦中含有較多的六元素,在冶煉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污染氣體,會增加大氣污染風險和環保治理成本。[思考交流]閱讀課本P16“問題探討”內容,思考并交流對應問題。問題1.為什么銅、鐵、鋁大量冶煉的年代差距如此之大?回答:因為銅的化學性質不活潑,易于冶煉;鐵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冶煉技術相對復雜;鋁的化學性質非?;顫?,難以尋找到合適的物質將其從礦物中還原出來,冶煉技術要求更高。問題2.為什么到目前為止,鐵仍是世界上產量最大、應用最廣的金屬?回答:鐵在地殼中含量豐富,其蘊藏量在金屬中居第二位,冶煉過程較為簡單,因此鐵是目前世界上產量最大的金屬。鐵具有優良的物理性能,生產加工較容易、價格較低、廢料易回收,故鐵是世界上應用最廣的金屬。知識點2鋼鐵的冶煉(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實驗)[過渡]我們學過的具有還原性的物質有哪些?[學生回答]有碳、氫氣、一氧化碳。[布置任務]請寫出分別用碳、氫氣、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結果展示]2Fe2O3+3C高溫4Fe+3CO2;Fe2O3+3H2高溫2Fe+3H2O;Fe2O3+3CO高溫2Fe+3CO2[提出問題]應該選擇哪種還原劑進行鐵的冶煉?[教師講解]工業上鋼鐵的冶煉使用CO做還原劑,因為CO是氣體,能增大反應物間的接觸面積,是反應進行得更快、更充分,且CO較易獲得,大量獲取成本較低。[課件展示]課件展示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的實驗裝置,并播放《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實驗視頻。(教師講解實驗過程、原理及注意事項,并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實驗裝置:[實驗記錄]實驗步驟:實驗現象玻璃管中的現象:紅褐色的粉末逐漸變為黑色。試管中的現象: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玻璃管出口處現象:尾氣燃燒,并產生藍色火焰。[討論]在實驗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安全事項?[學生總結](1)先通CO,再加熱,目的是將玻璃管中的空氣排盡。(2)實驗完畢后,先停止加熱,繼續通CO至冷卻,目的是防止石灰水倒吸、防止生成的鐵在較高溫度下被氧化。(3)用酒精燈點燃尾氣的作用是: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氣。[布置任務]寫出在實驗過程中發生的幾個化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結果展示]知識點3了解工業煉鐵[過渡]上述實驗是實驗室模擬鐵的冶煉過程,工業上鐵的冶煉原理雖與上述實驗相同,但其規模、條件、裝置與此差異很大。[講師講解]把鐵礦石冶煉成鐵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工業上煉鐵時,把鐵礦石和焦炭、石灰石一起從上方投入高爐,在高溫下,利用焦炭與氧氣反應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鐵從鐵礦石里還原出來。[課件展示]展示煉鐵高爐結構(課本P18圖6.3-4)。[提出問題]工業煉鐵和實驗室煉鐵有什么不同?[討論交流](1)產物不同。工業煉鐵得到的是生鐵,實驗室得到的是純鐵。(2)設備不同。工業煉鐵設備是高爐,實驗室用硬質玻璃管。(3)溫度不同。高爐內溫度高,硬質玻璃管內溫度較低。(4)對環境影響不同。高爐煉鐵對環境影響大,實驗室對環境影響小。(5)操作難易程度不同。高爐煉鐵工藝復雜,實驗室操作簡單。[教師講解](1)煉鐵時,分別把焦炭、鐵礦石和石灰石等原料,按一定數量比送到爐頂的自動裝料設備,然后投入高爐里(加料后,開爐第一次先將下層的焦炭點燃),并鼓入熱空氣,焦炭就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C+O2燃燒CO2),并放出大量熱。二氧化碳從爐底上升,與燒紅的焦炭相遇,被還原成一氧化碳(CO2+C高溫2CO)。一氧化碳繼續上升,遇到熾熱的鐵礦石,就把鐵逐步還原出來。由于鐵礦石里除了鐵的氧化物外,還含有不能被利用的礦物(如SiO2)。因此,煉鐵時還要加入石灰石(CaCO3),使其轉化為爐渣而被除去。實際上,高爐煉得的鐵中含有2%~4.3%的碳,以及少量硫和磷等,因而是鐵的合金——生鐵。它硬而脆,不利于加工。所以,人們還要把生鐵放在煉鋼爐里,吹進氧氣冶煉,使其含碳量降至0.03%~2%,并除去硫、磷等雜質,所得產品稱為鋼。(2)生鐵的出口比爐渣的出口低,這因為生鐵(鐵水)的密度大于爐渣的密度。(3)煉鐵高爐氣中的主要成分是CO、CO2、N2等。[學生閱讀]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18表6-4后,并思考生鐵和鋼有什么不同。[學生回答]生鐵和鋼的區別[拓展內容]冶煉金屬的常用化學方法:知識點4有關含雜質物質的化學方程式計算[過渡]在煉鐵的實際生產過程中,所用的原料或產物一般都含有雜質,故在計算用料和產量時就不可能不考慮雜質問題。[教師講解]有關含雜質物質的化學方程式計算原理:(1)化學方程式表示的是純凈物之間發生的化學反應,各化學式所表示的量也是純凈物之間的質量關系;(2)在實際生產中,原料和產品往往都不是純凈物,因此在計算時必須先將含雜質的物質的質量換算成純凈物質的質量,再進行計算。[學生閱讀]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19例題3。(教師注意講解計算過程,并指導學生理解和記憶)[交流討論]請根據剛才閱讀的內容和我們學習的計算原理,總結有關含雜質物質的化學方程式計算的一般步驟。[學生總結]計算步驟:(1)將含雜質物質的質量換算成純凈物的質量;(2)將純凈物的質量代入化學方程式計算;(3)將計算得到的純凈物的質量換算成含雜質物質的質量。[習題展示]某煉鐵廠每天生產1000t含Fe96%的生鐵理論上需消耗含Fe2O370%的赤鐵礦石多少噸?[布置任務]請同學按照總結的計算過程正確解答以上練習題。(教師注意巡視、指導學生進行計算)。[結果展示]解:Fe質量為1000t×96%=960t設鐵礦石質量為x,則氧化鐵質量為70%·x。Fe2O3+3CO高溫2Fe+3CO216011270%×x960t答:需消耗含氧化鐵70%的赤鐵礦1959.2噸。(教師注意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糾正和檢查)三、典例剖析例實驗室里用如圖所示裝置還原氧化鐵,關于該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玻璃管中發生的反應屬于置換反應B.該實驗說明了一氧化碳既可以燃燒又有還原性C.實驗觀察到的現象為紅褐色固體變黑,澄清石灰水變渾濁D.實驗時,先通入純凈的一氧化碳,再點燃酒精噴燈給玻璃管加熱【解析】A.在玻璃管中發生的反應是一氧化碳與氧化鐵在加熱時反應生成了二氧化碳和鐵,在該反應中反應物是兩種化合物,不屬于置換反應.故A說法錯誤。B.在該實驗中,一氧化碳將氧化鐵還原成鐵,又能被點燃,說明了一氧化碳既有可燃性又有還原性,故B說法正確。C.在加熱條件下,一氧化碳與氧化鐵反應生成了鐵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了碳酸鈣沉淀和水。所以反應的現象是:紅褐色固體變黑,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故C說法正確。D.由于一氧化碳與空氣的混合氣體在點燃時易發生爆炸,所以實驗開始時的操作是:先通入純凈的一氧化碳,再點燃酒精燈給玻璃管加熱,故D說法正確?!敬鸢浮緼四、課堂小結[提問]學完本課后,你了解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小結]1.多數金屬以化合物形態存在于礦物中。2.煉鐵的原料:鐵礦石、焦炭、石灰石、空氣2.煉鐵的原理:Fe2O3+3CO高溫2Fe+3CO2。3.煉鐵的設備:高爐4.有關含雜質物質的化學方程式計算的一般步驟。(1)將含雜質物質的質量換算成純凈物的質量;(2)將純凈物的質量代入化學方程式計算;(3)將計算得到的純凈物的質量換算成含雜質物質的質量。五、布置作業“課后作業”練習,并預習下節的內容。6.3金屬礦物與金屬冶煉知識點1了解幾種金屬礦物知識點2鋼鐵的冶煉(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實驗)知識點3了解工業煉鐵1.煉鐵的原料:鐵礦石、焦炭、石灰石、空氣2.煉鐵的原理:Fe2O3+3CO高溫2Fe+3CO2。3.煉鐵的設備:高爐知識點4有關含雜質物質的化學方程式計算一般步驟:(1)將含雜質物質的質量換算成純凈物的質量;(2)將純凈物的質量代入化學方程式計算;(3)將計算得到的純凈物的質量換算成含雜質物質的質量。本課的知識內容學生較為陌生,但教師用豐富的素材引導學生感知熟悉學習的對象,從生活經驗出發,引出課題,易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用科學家的身份來研究金屬礦物的種類,從而感受到“身邊處處有化學”。在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閱讀課本、查閱資料的能力,展示學生課前調查和收集樣品的信息,能較好地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有利于培養“合作”意識。而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的實驗采用動畫演示,既明白清晰,又節約時間,同時可避免儀器、材料短缺而不能做實驗,環節緊湊。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體現了學生“從生活走向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的理念。更可貴的是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發揮了主體作用,自主實驗、自主探究、自主評價,無疑使學生自信心更強,學習興趣更濃。
第六單元金屬和金屬材料6.4金屬的腐蝕“金屬的腐蝕”,重點是探究鐵的銹蝕以及金屬資源的保護措施相關內容。該活動與探究過程包括提出問題、形成假設、設計并實施實驗、分析解釋現象、形成結論、反思評價等多個步驟,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有較大的價值。關于金屬資源的保護,教材中以圖示的方法展示了金屬廢棄物的回收合理用,以及金屬資源保護的重要性。教材中簡要地介紹了加強廢舊金屬的回收和再利用,有計劃、合理地開采資源等保護金屬資源的措施。【素養目標】1.了解金屬銹蝕的條件以及防止金屬銹蝕的簡單方法。2.通過對鐵生銹條件的探究,了解控制變量法在化學實驗中的作用,并讓學生初步學會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3.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讓學生認識到金屬資源是有限的,產生金屬資源的危機意識,理解保護金屬資源的重要性。4.學會保護和節約金屬資源的基本措施。5.讓學生學會節約金屬資源,樹立環保意識。【教學重點】探究鐵銹蝕的原因?!窘虒W難點】運用控制變量法進行實驗探究。【教學準備】教學工具(多媒體設備、教學課件)、3枚鐵釘、3支試管、鐵架臺、迅速冷卻的沸水、棉花、橡膠塞、生石灰或其他干燥劑。一、導入新課小亮買了一輛漂亮的自行車,淋了幾次雨后,自行車就變得銹跡斑斑了,為什么自行車淋雨后會生銹?如何防止鐵制品銹蝕呢?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金屬礦物與金屬冶煉。自然界的金屬資源是取之不盡的嗎?人類不僅要重視金屬礦產的開發和利用,冶煉出多種多樣的金屬和合金,還應當十分珍惜和保護金屬資源。二、推進新課活動探究鋼鐵生銹的原因[資料展示]金屬資源的利用對于人類社會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世界上每年開采和消耗的金屬礦物數以億噸計??上У氖?,每年因銹蝕而報廢的金屬設備和材料的量高達當年金屬產量的20%以上,其中最容易銹蝕的是產量最多的鋼鐵材料和設備。[思考]1.金屬腐蝕可給我們帶來哪些危害?2.金屬資源短缺對人類社會的發展意味著什么?[過渡]金屬腐蝕和金屬資源短缺是人類面對的嚴峻的挑戰。保護金屬資源也就成了目前我們所面臨的重大問題。導致鋼鐵生銹有哪些因素呢?[提出問題]鋼鐵銹蝕的因素有哪些?[形成假設]鐵在空氣中容易氧化,據此推斷:鐵的生銹必然跟氧氣有關。另外,在潮濕環境或在海水浸泡下,鐵銹蝕的現象更加嚴重,由此推斷:鐵的生銹還可能與水分、鹽分有關。[教師講解]當在實驗中可能有多個條件會影響鋼鐵生銹,而我們要研究其中的一個條件的影響時,就要控制其他條件保持不變這里運用了控制變量法。[學生閱讀]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22學生探究實驗“設計并實施實驗”部分。[布置任務]請同學們基于控制變量法的理論,將課本上的實驗設計部分補充完整。實驗Ⅰ實驗Ⅱ實驗Ⅲ實驗條件存在氧氣和水只存在水只存在氧氣實驗步驟在一團濕棉花團上放鐵釘將鐵釘浸入迅速冷卻的沸水內,塞緊膠塞。試管內放干燥劑,在一團干棉花團上放鐵釘,塞緊膠塞。實驗圖示[學生實驗]請同學們按照實驗設計內容進行實驗操作。(教師進行操作指導)[樣品展示]教師提前準備實驗進行一天后、三天后、一周后獲得的鐵釘樣品,對學生進行展示并引導學生對不同鐵釘的腐蝕程度進行對比。實驗記錄:片刻后無明顯現象無明顯現象無明顯現象一天后無明顯現象無明顯現象無明顯現象三天后無明顯現象無明顯現象無明顯現象一周后表面開始生銹無明顯現象無明顯現象[分析解釋]試管Ⅰ實驗說明與水和空氣接觸,鐵易生銹;試管Ⅱ實驗說明只與水接觸,不與空氣接觸,鐵不易生銹;試管(4)實驗說明只與空氣接觸,沒有與水接觸,則鐵不易生銹。[形成結論]鐵生銹的實質:就是鐵與空氣中氧氣和水等物質相互作用,發生的一系列復雜的化學反應的結果。[講師講解]鐵在氧氣和水等物質存在的條件下,發生復雜的化學反應,生成鐵銹,其主要成分是氧化鐵。鐵銹的成分比較復雜,它是一種疏松多孔的物質,水分子和氧分子能穿過它的空隙,不斷向里層滲透,繼續與鐵反應,直至鐵全部銹蝕。當鐵接觸易與它發生反應的化學物質(如酸溶液等)時,就更容易銹蝕了。[反思拓展]根據以上結論,你認為鐵銹蝕與濕度大小有何關系?請根據所學知識設計實驗驗證你的猜想吧。[講師講解]鐵制品的銹蝕是需要具備一定條件的。如果破壞鐵制品銹蝕的條件,使它們不再具備銹蝕的基礎,就能防止鐵制品銹蝕。依據鐵制品生銹的條件,防止鐵生銹的基本思路是破壞鐵制品銹蝕的條件。[課件展示][討論]自行車的構件如支架、鏈條、鋼圈等,分別采取了什么防銹措施?[學生討論并回答]刷漆、涂油脂、鍍其他金屬等。[過渡]上面我們討論了鐵制品的腐蝕和防護。對于金屬資源,除了采取防止金屬腐蝕的措施外,還可以通過什么途徑來使金屬資源得到保護呢?知識點認識保護金屬資源的重要性[啟發]廢品收購站為什么要收購廢鐵、廢銅和易拉罐等金屬?[討論]廢棄金屬的回收有什么意義?[教師講解]據估算,回收一個鋁制飲料罐比制造一個新飲料罐要便宜20%,1t廢鋼鐵回爐冶煉可煉成近1t鋼,跟用鐵礦石冶煉比,能節約11t煤和鐵礦石,減少污染空氣的懸浮微粒11kg,可見回收利用廢金屬,具有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目前世界上已有50%以上的鐵和90%以上的金屬得到了回收和利用。一方面是因為自然界可提供給人類的金屬資源是有限的,且不可再生;另一方面是因為金屬資源會因為銹蝕而被消耗掉一部分;此外廢舊金屬的隨意丟棄不僅會造成資源的浪費,還會造成環境污染,因此我們要保護和節約金屬資源。廢棄金屬的回收再利用是保護金屬資源的重要措施。[設問]你還知道保護金屬資源的其他途徑嗎?[學生閱讀]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24“金屬資源保護”內容,組織學生討論并總結保護和節約金屬資源的基本措施。[交流總結]保護和節約金屬資源的有效途徑:(1)從資源的采掘與開發方面①有計劃、合理地開采資源;②開發研究金屬代用品,如具有特殊性能的塑料;③加強廢舊金屬的回收和再利用;(2)從保護金屬材料和制品方面———防止金屬銹蝕①基本原理:破壞鐵制品銹蝕的條件,使鐵制品與空氣(氧氣)或水隔絕。[教師講解]金屬資源不可再生,我國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金屬資源呈日益短缺之勢,故保護金屬資源人人有責。希望大家能從身邊做起,從自己做起,也希望大家能好好學習,且能在將來利用你的智慧找出更多的金屬代用品,從而使我們的未來不再為金屬資源的匱乏而發愁。[實踐活動]學校走廊的鐵欄桿生銹了,需要進行除銹翻新。請你為此設計一個具體方案,要求說明方案的根據、除銹翻新方法、需用材料、施工步驟、注意事項等。[方案設計](由學生討論確定方案)三、典例剖析例化學是一把雙刃劍,有利也弊。您瞧!如圖是某“暖寶寶”外包裝的圖片。該“暖寶寶”中發熱劑的主要成分有鐵粉、活性炭、氯化鈉、水等,其發熱原理就是利用鐵生銹時會放熱。(1)發熱劑需接觸到空氣才會發熱,原因是鐵要與_______、_______等物質共同作用才會生銹;(2)推測發熱劑成分中氯化鈉的作用_______。(3)廚房中的切菜刀也是鐵制品,寫出防止其生銹的一種方_______。【解析】(1)發熱劑需接觸到空氣才會發熱,原因是鐵要與水、氧氣等物質共同作用才會生銹。(2)發熱劑成分中氯化鈉的作用是加快鐵粉的生銹速率。(3)菜刀用完后擦干,或擦干后涂一層植物油,都能夠防止菜刀生銹。【答案】(1)水氧氣(2)加快鐵粉的生銹速率(3)用完后擦干四、課堂小結[提問]學完本課你有哪些收獲?[小結]學完本課你應該知道:一、鋼鐵銹蝕的原因1.鐵與空氣中氧氣和水等物質相互作用。2.在有鹽和酸性條件下會加快生銹速率。3.影響鋼鐵銹蝕的其他因素:鋼鐵的純度、環境的溫度、濕度和酸堿性二、防銹1.防銹原理:隔絕氧氣或水2.防止鐵制品生銹的常見做法:(1)“穿外衣”——在鐵制品表面覆蓋保護層。(例如:噴涂油漆、涂防銹油、燒涂搪瓷等。)鍍上其他金屬作為保護層。(例如:鍍錫、鍍鉻等……)(2)“增強體質”——制成合金:不銹鋼、不銹鐵。(3)保持鐵制品的干燥和潔凈。三、保護和節約金屬資源的有效途徑:(1)從資源的采掘與開發方面①有計劃、合理地開采資源;②開發研究金屬代用品,如具有特殊性能的塑料;③加強廢舊金屬的回收和再利用;(2)從保護金屬材料和制品方面———防止金屬銹蝕基本原理:破壞鐵制品銹蝕的條件,使鐵制品與空氣(氧氣)或水隔絕。五、布置作業完成“課后作業”練習,并預習下節的內容。6.4金屬的腐蝕活動探究鐵制品銹蝕的原因1.鐵生銹的實質:就是鐵與空氣中氧氣和水等物質相互作用,發生的一系列復雜的化學反應的結果。2.影響鋼鐵銹蝕的其他因素:鋼鐵的純度、環境的溫度、濕度和酸堿性。3.防止鋼鐵生銹的基本思路是破壞鐵制品銹蝕的條件。知識點金屬資源的保護1.防銹原理:隔絕氧氣或水2.防止鐵制品生銹的常見做法:(1)“穿外衣”——在鐵制品表面覆蓋保護層。(例如:噴涂油漆、涂防銹油、燒涂搪瓷等。)鍍上其他金屬作為保護層。(例如:鍍錫、鍍鉻等……)(2)“增強體質”——制成合金:不銹鋼、不銹鐵。(3)保持鐵制品的干燥和潔凈。3、保護和節約金屬資源的有效途徑:(1)從資源的采掘與開發方面①有計劃、合理地開采資源;②開發研究金屬代用品,如具有特殊性能的塑料;③加強廢舊金屬的回收和再利用;(2)從保護金屬材料和制品方面———防止金屬銹蝕基本原理:破壞鐵制品銹蝕的條件,使鐵制品與空氣(氧氣)或水隔絕。本課由一個簡單的設問和一個具體的數字,將學生的思維帶入了金屬資源的保護中。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金屬資源的保護的重要性。學完本課題,讓學生有時間再整理本課題內容,使知識形成脈絡。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讓學生用辯證的觀點看待金屬資源:提高學生的資源意識。同時利用金屬資源的回收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使學生積極投入到金屬回收的活動中去。從防銹方法的確定,引導學生形成基本的運用知識的思路:了解反應的條件—促進或破壞反應的條件—達到某一目的。但由于本節課實驗時間有限,導致一些學生不能真正理解,對某些知識存在疑惑,還有學生自己做的鐵生銹的探究實驗,由于缺乏正確的引導,材料的選擇,時間的把握等方面存在不同的差異,導致實驗現象和結果不同,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認識,今后的教學中要著重注意這些。
第七單元溶液本單元內容概述本單元主要內容:1.物質的溶解;2.物質溶解的量;3.溶液濃稀的表示;4.海洋資源的綜合利用與制鹽。第一節“物質的溶解”涉及對溶解相關概念的學習與溶解現象的認識,溶液、溶劑、溶質的定義,常見溶劑、溶質的種類以及溶解過程中涉及到的吸熱、放熱現象都是本節的學習內容。第二節“物質溶解的量”主要涉及對對溶液定性及定量的表示,包括是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定義、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相互轉化條件、固體物質的溶解度的概念、溶解能力的表征、對溶解度曲線的理解與運用,另外對比介紹了氣體物質的溶解度。第三節“溶液濃稀的表示”只要內容是溶液濃度的表示(溶質的質量分數)、有關配制一定質量分數溶液的計算和實驗操作,以及有關溶液稀釋的計算。第四節跨學科實踐活動,以實踐活動的形式,滲透介紹了海洋資源的豐富和保護措施,同時設計用海水制鹽的工藝、結晶的概念、除去粗鹽中雜質的原理集實驗操作以及海水的淡化方法,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掌握物質分離的一般思路與方法的應用。本單元教學目標1.認識溶液和溶解現象,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劑,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見的溶劑。2.理解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及相互轉化方法3.掌握溶解度的涵義,認識并學會應用溶解度曲線。。4.能進行溶質質量分數的簡單計算。5.初步學會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6.了解結晶現象。7.了解溶液在生產、生活中的重要意義。7.1物質的溶解本節包含三部分內容。第一部分通過觀察活動,使學生在宏觀上認識溶液的特征,并從微觀上理解溶液是溶質粒子分散到溶劑中形成的均一體系,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建立一個有關溶液的較為科學的概念,進而認識溶質、溶劑及其辯證關系。通過教師結合課本材料與生活經驗介紹生活中常見的溶液,幫助同學認識和判斷溶液的組成。第二部分介紹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通過實驗探究物質在溶解過程中的吸熱或放熱現象,幫助學生認識固體物質溶解時會吸收或放出熱量,導致溶液溫度的升降不同,從多方面認識溶液,增加學生學習化學的激情和興趣。本節內容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但使學生從微觀角度理解溶液的形成有一定的難度,使學生理解乳化現象也有一定難度,故在教學中可用動畫模擬講解,并注意與生活經驗相聯系,使學生體會化學在生活和生產中的作用。第1課時溶解【素養目標】(1)認識溶解現象,明確溶液、溶質和溶劑的概念。(2)能掌握溶液的特征,學會判斷溶液中的溶劑和溶質。(3)了解影響溶解快慢的因素。(4)了解溶液在工農業生產和實驗室中的應用。(5)學習科學研究和科學實驗的方法,觀察,記錄。分析實驗現象。(6)學習采用對比的方法認識對相同問題的不同解決方法。(7)培養化學學科的學習興趣,提升科學探究思維?!窘虒W重點】溶液的概念及溶液、溶質、溶劑三者的關系?!窘虒W難點】溶液的特征及溶劑與溶質的判斷。【教學準備】多媒體設備、教學課件;試管、燒杯、玻璃棒;水、硫酸銅、蔗糖;氯化鈉、硫酸亞鐵、氯化銅、高錳酸鉀、氯化鐵的溶液。一、導入新課溶液對于我們來說并不陌生,小學自然課中學過溶液,前面幾章學習過程中也用到過一些溶液,如稀硫酸、稀鹽酸、氫氧化鈉溶液、澄清石灰水、硫酸銅溶液等。在大家印象中,是不是物質與水混合就能形成溶液?哪是不是所有的物質與水混合都能形成溶液?什么是溶液?溶液是怎樣形成的?今天我們來學習新的內容“溶液”。二、推進新課知識點1溶解[演示實驗]教師演示課本P32【實驗7-1】,講解實驗原理并指導學生認識溶解現象。實驗過程:在4支試管中分別加入少量高錳酸鉀、酒精、泥沙、食用油,然后再加入約5mL水。充分振蕩試管后,觀察現象。編號①②③④實驗操作現象高錳酸鉀固體消失,形成透明、均一的紫紅色液體酒精消失,形成透明、均一的無色液體泥沙不消失,形成渾濁的液體,靜置后,泥沙沉降,和水分層食用油不消失,形成渾濁的液體,靜置后食用油浮在水面上,和水分層[學生活動]分析實驗①、②中現象的共同點。[分析解釋]高錳酸鉀和酒精與水混合后逐漸溶解分散,好像“消失”了一樣,最后形成一種透明、均勻而穩定的混合物。高錳酸鉀和酒精可以在水中“溶解”稱為“可溶物質”。泥沙和食用油在水中難溶解,稱為“不溶物質”。[實驗結論]高錳酸鉀和酒精是可溶物質,泥沙和食用油是不容物質。[教師講解]溶解的定義:一種物質均勻地分散到另一種物質中的現象,叫作溶解。[提出問題]仔細觀察形成的4種混合物,根絕溶解的定義能把上面四個混合物分類,①和②分為一類,③和④分為一類,請大家想一想分類的依據是什么呢?(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從混合物是否均一、穩定的方面思考。)[交流討論]高錳酸鉀和酒精分散到水中形成的物質看起來各部分完全相同;泥沙和食用油雨水形成的混合物不均勻,且靜置后快速形成了分層。[學生活動](1)將高錳酸鉀與水的混合物分成兩份,比較他們有什么不同;(2)將泥沙和食用油與水的混合物靜置一段時間,觀察是否有沉淀出現。[觀察現象]兩份高錳酸鉀形成的混合物顏色、透明度,看起來完全一樣且均勻,沒有出現沉淀或分層;泥沙性形成的混合物出現沉淀,食用油形成的混合物出現分層。[設問]高錳酸鉀和酒精溶解在水中真的“消失”了嗎?[教師講解]前面我們學過物質是由微觀粒子構成的,高錳酸鉀由高錳酸根離子和鉀離子構成,將高錳酸鉀溶解在水中時,在水分子的作用下,高錳酸鉀解離成高錳酸根離子和鉀離子擴散到水中,形成高錳酸鉀溶液。酒精學名叫乙醇,由乙醇分子構成,當它溶解在水中時,以分子的形式分散在水分子間隔中。[教師總結]由一種或一種以上的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中所形成的均一且穩定的混合物,叫作溶液。如高錳酸鉀分散到水中形成高錳酸鉀溶液。[拓展內容]像高錳酸鉀分散到水中形成的,這樣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就是溶液。像泥沙和水混合形成的,懸浮著很多不溶于水的固體小顆粒、呈現渾濁狀態的混合物,叫作懸濁液,靜置一段時間就會出現沉淀;像食用油和水形成的,分散著不溶于水的小液滴的混合物,叫作乳濁液,靜置一段時間會出現明顯的分層。[交流討論]根據以上學習內容,總結溶液的特征。[成果匯報]溶液的基本特征:溶液具有均一性、穩定性,屬于混合物。[教師講解]溶液的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其各部分的組成和性質都相同,如溶液各部分的濃度、密度、顏色等完全一樣。溶液的穩定性指只要水分不蒸發,溫度、壓強不變化,溶液長期放置,溶質和溶劑不會分離。溶液屬于混合物指溶液至少由兩種物質組成,分為溶劑和溶質。[提出問題]在形成溶液的過程中,水具有什么作用?[學生回答]能溶解其他物質。[總結]能溶解其他物質的物質叫作溶劑。例如:高錳酸鉀溶液中的水。[提出問題]在形成溶液的過程中,高錳酸鉀發生了什么變化?[學生回答]高錳酸鉀被分散到水中。[總結]被溶解的物質叫作溶劑。如高錳酸鉀溶液中的高錳酸鉀。[學生討論]在蔗糖溶液和硫酸銅溶液中,溶質是什么?溶劑是什么?[交流結果]在蔗糖溶液中,溶質是蔗糖,溶劑是水;在硫酸銅溶液中,溶質是硫酸銅,溶劑是水。[設問]你還能否再舉出一些溶液?并指出其溶質、溶劑。[學生發言]1.糖水中溶質是糖,溶劑是水。2.白酒中酒精是溶質,水是溶劑。[教師指出]除了水可以作溶劑外,汽油、酒精等也可作溶劑。例如碘酒,溶質是碘,溶劑是酒精。[布置任務]經過上述學習,我們來儀器總結一下溶液的組成。[結果匯報]溶液由溶劑和溶質組成。[補充講解]一種溶液中的溶質可以是一種或多種;溶質可以是固體(如氯化鈉)、液體(如酒精)或氣體(如氯化氫)。一種溶液中的溶劑只有一種,可以是固體、液體或氣體;水是最重要的溶劑,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見溶劑。溶液中的質量關系:溶液質量=溶質質量+溶液質量。[討論交流]組織學生分組討論以下問題。問題1.在【實驗7-1】的溶液中,溶質分別是什么?溶劑分別是什么?回答:高錳酸鉀溶液中,高錳酸鉀是溶質,水是溶劑;酒精溶液中,酒精是溶質,水是溶劑。問題2.你怎么理解溶液具有均一、穩定的特點?透明溶液一定是無色的嗎?回答:均一指溶液形成以后,其各部分的組成和性質都相同,如溶液各部分的濃度、密度、顏色等完全一樣;穩定指只要水分不蒸發,溫度、壓強不變化,溶液長期放置,溶質和溶劑不會分離。透明溶液不一定是無色的,如高錳酸鉀溶液是紫紅色且透明的溶液。問題3.請嘗試從微觀粒子的角度分析氯化鈉固體也能在水中“消失”的原因。回答:將氯化鈉加入水中,氯化鈉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解離成鈉離子和氯離子,擴散到水中,形成溶液。[教師講解]在工農業生產和實驗室中經常使用各種水溶液,如鹽酸、稀硫酸、氨水等。醫療上的許多藥品是水溶液,如生理鹽水、葡萄糖注射液等。家庭生活中常見的酒、食醋、糖水、鹽水等也都是水溶液。[設問]經過以上討論,我們知道溶液由溶劑和溶質組成,那么我們如何區分溶液中的溶質和溶劑呢?[學生閱讀]組織學生閱讀課本P33最下面的一段文字,總結區分溶劑和溶質的方法。[學生發言]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判斷:方法一:根據溶液名稱判斷,一般溶質在前,溶劑在后,如蔗糖水中蔗糖是溶質,水是溶劑;沒有指明溶劑的溶液通常是指水溶液。方法二:根據物質狀態判斷[提出問題]大家能否舉出溶質是氣體的例子?[學生回答]汽水。[設問]你還知道哪些物質可作為溶劑?[學生閱讀]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34“知識視窗:常見溶劑”。[演示實驗]教師播放“蔗糖溶解實驗”視頻,注意引導學生觀察溶解時蔗糖顆粒大小的變化。實驗操作:向均裝有10g蔗糖的兩只燒杯中分別加入10mL開水(100℃)和溫水(25℃)利用手機攝像頭和迷你顯微鏡觀察蔗糖在開水和溫水中顆粒大小的變化,比較蔗糖的溶解速率。實驗現象:開水中蔗糖顆粒逐漸變小約200s后蔗糖顆粒消失不見,溫水中蔗糖顆粒變小的速度較慢約200s后還能觀察到變小的蔗糖顆粒。實驗結論:溫度對溶質的溶解速率有影響,溫度越高,溶解速率越快。[交流討論]結合生活經驗,討論還有哪些影響蔗糖溶解速率的其他因素。[總結匯報]影響蔗糖溶解速率的因素:(1)溫度:溫度越高溶解越快。(2)溶質顆粒大小:顆粒小,溶解快;顆粒大,溶解慢。(3)攪拌:攪拌比不攪拌溶解更快。[設問]上述實驗中,如果燒杯的大小不一、水的量或所取的晶體量不同,還能得出上述結論嗎?[討論交流]“設計條件的公平性”。[課堂練習]課本P37“習題”T1-3、6。三、典例剖析例為了探究溶質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響因素,某學習小組設計了如下實驗: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對比實驗①和②,可探究水的溫度對溶質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響B.對比實驗②和③,可探究水的溫度對溶質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響C.對比實驗②和③,可探究固體溶質的形態對溶質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響D.對比實驗①和③,可探究固體溶質的形態對溶質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響【解析】A.實驗①和②中都是將0.5g塊狀的硫酸銅放入100mL水中,變量是溫度,一個是冷水,一個是熱水,所以符合對照實驗,探究了水的溫度對溶質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響,故A正確。B.對比實驗②和③有兩個變量:實驗②是塊狀硫酸銅,實驗③是粉末狀硫酸銅;實驗②是100mL熱水,實驗③是50mL熱水,所以不符合對照實驗的設計方法,并且溫度都是相同的熱水,故B錯。C.由于實驗②是塊狀硫酸銅,實驗③是粉末狀硫酸銅;實驗②是100mL熱水,實驗③是50mL熱水,有兩個變量,所以不符合對照實驗的設計方法,無法探究固體溶質的形態對溶質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響,故C錯。D.實驗①和③有三個變量:硫酸銅的形態不同、水的體積不同、水的溫度不同,所以不符合對照實驗的設計方法,無法探究固體溶質的形態對溶質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響,故D錯。【答案】A四、課堂小結[提問]經過這一節課的學習,你得到了什么知識?[小結]1.可溶物與不溶物的概念2.溶液、溶質、溶劑的概念。3.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穩定,混合物。4.溶液的質量關系:溶液質量=溶質質量+溶劑質量。5.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判斷。6.溶液的應用7.溶解速度與溫度高低、溶質顆粒大小以及是否攪拌等因素有關。五、布置作業課本P197習題第1、2、5題。7.1物質的溶解第1課時溶解一、可溶物質與難容物質二、溶液1.溶液:一種或一種以上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中所形成的均一而穩定的混合物。2.溶液由溶質和溶劑組成,溶液質量=溶質質量+溶劑質量。三、影響溶質溶解快慢的因素:溫度高低、溶質顆粒大小以及是否攪拌。本節課的主題是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認識溶液、溶質、溶劑三者的關系。在教學中,高錳酸鉀、酒精、蔗糖哪里去了?最后形成了什么?通過問題討論歸納總結出溶液的概念、溶液的組成和特征,重點強調溶液均一性、穩定性這兩個特征,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教師通過設置一定的問題情景,增補實驗,觀察、討論、交流體會知識的產生與形成過程。這樣的設計不但知識與技能目標得到了落實,而且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也得到了較好的體現。
第2課時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素養目標】(1)知道溶解過程伴有熱現象。(2)探究幾種物質溶解時溶液的溫度變化。(4)學習科學探究和科學實驗的方法,練習觀察、記錄、分析實驗現象。(5)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動手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6)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7)學習采用對比的方法認識對相同問題的不同解決方法。(8)發展學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創新的科學品質。【教學重點】物質溶解時溶液的溫度變化【教學難點】物質在水中溶解時吸收或放出的熱量不同。【教學準備】教學課件、燒杯、玻璃棒、廣口瓶、單孔橡膠塞、玻璃導管、膠皮管、U形管、玻璃片,水、試管、燒杯、玻璃棒、溫度計、NaCl固體、NH4NO3固體、NaOH固體等。一、導入新課在我們的日常生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年大理石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趨勢與投資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國有銀行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競爭格局與投資發展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國內生物源殺蟲劑行業深度分析及競爭格局與發展前景預測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功率器件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投資前景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分子生物學耗材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發展趨勢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
- 2025年市政工程考試科目間關聯性分析及試題及答案
-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非人壽和和財產及意外傷害保險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經濟法概論考試難度分析與試題及答案
- 2025年終極工程項目管理試題及答案
- 2025年經濟法考試基礎知識試題及答案
- 《系統工程》復習題及答案
- 小區安全排查
- 中國典籍英譯概述課件
- 【MOOC】航空發動機結構分析與設計-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紅旅賽道未來規劃
- 第七屆江蘇技能狀元大賽無人機應用技術項目技術文件
- 帶電作業施工方案
- 宏定義與跨平臺開發
- 大學生防艾健康教育學習通超星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
- 腰椎病護理措施
- 甲狀腺的科普宣教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