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第九單元第36講二戰后蘇聯的經濟改革創新學案與作業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頁
202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第九單元第36講二戰后蘇聯的經濟改革創新學案與作業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頁
202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第九單元第36講二戰后蘇聯的經濟改革創新學案與作業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頁
202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第九單元第36講二戰后蘇聯的經濟改革創新學案與作業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頁
202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第九單元第36講二戰后蘇聯的經濟改革創新學案與作業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第36講二戰后蘇聯的經濟改革[課標要求]概述從赫魯曉夫改革到戈爾巴喬夫改革的基本歷程,相識社會主義改革的困難性、艱難性和曲折性。[考綱明示]從赫魯曉夫改革到戈爾巴喬夫改革。主干梳理認知拓展二戰后蘇聯的經濟改革互動探究分層突破史料精研微解重難微解蘇聯改革的不足一赫魯曉夫農業改革的一項重要措施?!?954-1960年,先后開墾4000多萬公頃荒地。這期間,全國的糧食產量增長了50%以上,其中1/3就是由這些新開墾的土地供應的。①但由于經營和管理不善,加上粗放耕作,到20世紀60年頭初,墾荒區供應的糧食呈現下降趨勢。到1964年,蘇聯便不得不從國外進口糧食?!妒澜绗F代史資料選輯》二勃列日涅夫時期,蘇聯幾乎②每兩位科學家中就有一位在探討坦克、火炮和導彈……由于軍備競賽和改革停滯……人民的生活水平長期得不到較大的提高。三有人曾形象地說:“戈爾巴喬夫改革的手術刀不是揮向黨身上的腫瘤,而是揮向黨的頸項。”[史料解讀]史料一前三句反映出赫魯曉夫農業改革的成效,后兩句則反映出其改革的不足;史料二反映出勃列日涅夫時期的軍備競賽嚴峻影響了蘇聯人民的生活水平;史料三說明戈爾巴喬夫改革的嚴峻后果,從中我們可以分析出三人改革的一些缺陷。[精研探究]上述史料反映出二戰后蘇聯改革有何不足之處?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史料一中①表明由于經營管理落后,耕作方式簡潔粗放,糧食產量呈下降趨勢,沒有徹底解決糧食問題。史料二中②表明勃列日涅夫改革將重點放在軍事工業上,導致蘇聯人民生活水平落后。史料三說明戈爾巴喬夫改革不是去除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的弊端,而是走上了否定共產黨領導、否定社會主義的道路,造成了一系列嚴峻后果。歸納總結二戰后蘇聯改革的不足之處赫魯曉夫對斯大林的全盤否定,造成人們思想混亂,增加了改革的阻力;勃列日涅夫宣布蘇聯已經建成“發達社會主義”社會的做法,忽視了對經濟困難的充分相識,阻礙了改革的進程;戈爾巴喬夫轉向政治體制改革太快,導致國內局勢漸漸失控;經濟改革的宏觀決策缺乏詳細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中阻力重重。要點突破深化拓展要點二戰后蘇聯三次改革的異同及蘇聯改革的啟示1.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戈爾巴喬夫改革的比較2.從蘇聯改革中我們得到的啟示(1)蘇聯社會主義改革的受挫,說明社會主義建設不能違反客觀發展規律,必需堅持從實際動身、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途,走符合本國國情的道路。(2)社會主義制度須要在發展中自我完善,社會主義改革勢在必行。(3)社會主義改革是一場嶄新、困難、艱苦的歷史任務,不行能一帆風順。(4)改革應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使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發展。同時,努力建設政治文明,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例]20世紀70年頭,蘇聯成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國和糧食進口國。1985年,美國里根政府實行“逆向石油沖擊”戰略,向世界市場注入大量石油,導致世界油價下跌了129%,蘇聯損失慘重。這表明()A.蘇聯忽視國民經濟結構的調整代價沉重B.石油成為與美國進行軍備競賽的財政基礎C.石油危機成為導致蘇聯解體的根本緣由D.糧食問題嚴峻動搖了蘇聯的社會經濟基礎答案A解析依據材料“蘇聯成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國和糧食進口國”并結合所學學問可知,蘇聯自斯大林模式形成以來,工農業發展極不均衡,以致1985年美國實行“逆向石油沖擊”戰略時,蘇聯因油價下跌損失慘重,故A項正確。B、C兩項夸大了石油的作用,解除;D項與材料無關,解除。高考研析把握考向1.(2024·全國卷Ⅱ,35)表蘇聯1970年安排完成狀況(單位:噸)上表可以說明當時蘇聯()A.經濟發展的問題積重難返B.經濟政策保持了連續性C.經濟改革的重點轉向農業D.社會生活需求發生變更答案A解析依據材料信息可知,到1970年,蘇聯的實際鋼產量和煤產量都比安排要低,而肉和蔬菜與瓜類等生活必需品的產量遠遠低于安排任務,說明蘇聯高度集中的安排經濟體制阻礙了經濟的發展,A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經濟發展指標而非經濟政策,解除B項;赫魯曉夫改革時期將重點放在農業,而勃列日涅夫改革將重點放在工業上,解除C項;蘇聯人民群眾對美妙生活的需求沒有變更,解除D項。2.(2024·全國卷Ⅲ,34)1953年,蘇共中心確定,變更集體農莊勞動酬勞發放方法,由以前每年發放一次物質酬勞改為按季度或者按月發放,同時在一些集體農莊試行工資制度,農夫可以像工人一樣每月領取工資。這一措施旨在()A.調動農夫生產主動性B.變更安排經濟管理體制C.消退城鄉之間的差別D.推動農夫走集體化道路答案A解析據材料信息可知,蘇聯將集體農莊的勞動酬勞由每年發放一次物質酬勞改為按季度或者按月發放,并在一些集體農莊試行工資制度,結合時間“1953年”可知,赫魯曉夫改革的這一措施旨在調動農夫的生產主動性,變更斯大林時期農業集體化造成的蘇聯農業落后的狀況,故A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對安排經濟管理體制的變更,故B項錯誤;該措施有利于促進農業發展,但不能消退城鄉之間的差距,故C項錯誤;20世紀30年頭,蘇聯已經實現了農業集體化,與材料時間不符,故D項錯誤。1.1956年,一位鄉村女老師寫信給赫魯曉夫:“我們的人民還沒有過上好日子,盡管十月革命后已經有39年,斗爭結束也有11年了……改善我們人民的物質生活是完全必要的……瞧瞧集體農莊的莊園,各個集體農莊莊員的庭院吧——一無全部?!贬槍Υ爽F象,當時的蘇聯政府()A.加強了對農業部門的管理B.推行固定的糧食稅C.擴大了集體農莊的自主權D.采納市場手段調整農業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可知,20世紀50年頭蘇聯集體農莊沒落,農夫生活水平低下。為此,赫魯曉夫擴大了集體農莊的自主權,故C項正確。赫魯曉夫時期蘇聯政府放寬了對農業部門的管理,故A項錯誤;“固定的糧食稅”是新經濟政策的內容,而新經濟政策此前已被取消,故B項錯誤;戈爾巴喬夫時期,采納市場手段調整農業,故D項錯誤。2.戈爾巴喬夫執政期間,實行國有資產分散化和國營企業私有化,走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混合經濟”的路子,其實質是()A.放棄了蘇聯的傳統做法B.社會主義改革勝利嘗試C.背離了社會主義的方向D.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學說答案C解析戈爾巴喬夫實行國有資產分散化和國營企業私有化,實質上變更了蘇聯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也就是背離了社會主義的方向,故C項正確,A、B兩項錯誤。D項不是實質,解除。3.(2024·山東濟南一中周周清)1957年,赫魯曉夫把全國劃分為105個經濟行政區,把中心部所轄企業下放給經濟行政區和地方管理;1961年,又把全國分為17個大經濟區,設立國民經濟工作協調和安排委員會干脆領導;1963年,把105個經濟行政區合并為47個,設立蘇聯部長會議最高國民經濟委員會統一領導。由此可見,赫魯曉夫的經濟改革()A.體制改革步伐過大操之過急B.政府部門機構重疊職責不清C.安排管理體制得到肯定減弱D.缺乏明確思路導致前后沖突答案D解析從赫魯曉夫的政策上來看,前期的政策與后期的政策沖突,而且常常變更,說明他對改革沒有明確的方向和思路,故選D項。材料沒有體現出改革步伐過大的問題,反而是改革不夠堅決和徹底,A項錯誤;B項材料未體現,解除;C項沒有明確材料的含義,解除。課時作業一、選擇題1.(2024·江蘇海門一模)赫魯曉夫繼承了一份可怕的遺產:“越來越貧困的、事實上半崩潰的農村,技術上落后的工業,最尖銳的住房短缺,居民生活的低水平”。為此,他的農業改革措施是()A.用經濟管理代替原來的行政吩咐B.組織個體農夫,開展農業集體化運動C.以收購制取代農產品義務交售制D.建立家庭農場,承認市場的調整作用答案C解析用經濟管理代替原來的行政吩咐是戈爾巴喬夫改革的內容,故A項錯誤;組織個體農夫,開展農業集體化運動是斯大林執政時期的做法,故B項錯誤;以收購制取代農產品義務交售制是赫魯曉夫農業改革措施,故C項正確;承認市場的調整作用是戈爾巴喬夫改革的內容,故D項錯誤。2.(2024·河北滄州聯考)下圖為1954-1963年蘇聯玉米種植面積和玉米產量統計圖。對此理解正確的是,赫魯曉夫農業改革()A.突破了安排經濟體制B.利用了自然環境因素C.缺乏實事求是的精神D.是新經濟體制的體現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蘇聯玉米種植面積和玉米產量統計圖”可知,玉米種植面積達到最大時,玉米的產量下降,結合所學可知,赫魯曉夫不結合當時蘇聯實際狀況,不顧蘇聯氣候條件,盲目擴大耕地面積,造成水土流失等環境問題,故選C項,解除B項。赫魯曉夫改革并未從根本上突破安排經濟體制,解除A、D兩項。3.(2024·天津新華中學期末)1971年,蘇聯政府在關于五年安排的報告中說:“商品貨幣關系在我國具有新的、社會主義的內容。當然,我們要批駁主見用市場調整作用取代國家集中安排的主導作用的各種錯誤觀點?!鄙鲜稣f法()A.全盤否定了原有安排經濟體制B.主見建立市場經濟體制C.相識到原有經濟體制存在弊端D.試圖變更全部制形式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商品貨幣關系在我國具有新的、社會主義的內容”可知,蘇聯政府相識到斯大林模式存在著弊端,C項正確。依據材料“我們要批駁主見用市場調整作用取代國家集中安排的主導作用的各種錯誤觀點”可知,蘇聯政府堅持安排的主導作用,故A、B兩項錯誤;D項結論從材料中無法得出,解除。4.(2024·安徽定遠中學周測)1976-1980年間,蘇聯的谷物年均產量較1961-1965年增加57%,工業總產值平均年增長率為4.4%;1981年,蘇聯的小麥、甜菜、土豆、牛奶等產量已居世界第一位。這一時期,蘇聯的改革()A.從根本上突破了斯大林模式B.激活了集體農莊C.肯定程度上調動了生產者主動性D.調整了全部制結構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1976-1980年間”“蘇聯的谷物年均產量較1961-1965年增加57%,工業總產值平均年增長率為4.4%;1981年,蘇聯的小麥、甜菜、土豆、牛奶等產量已居世界第一位”并結合所學學問可知,勃列日涅夫改革肯定程度上調動了生產者的主動性,促進了工農業的發展,故C項正確。勃列日涅夫改革照舊是對斯大林模式的局部修正,解除A項;B項只是部分緣由,不能說明工業增長,解除;勃列日涅夫改革沒有變更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故D項錯誤。5.(2024·江西臨川一中適應考)1978年,蘇聯向西方出口石油增加了5%,但其外匯收入卻增加了2.5倍,達到了140億美元。蘇聯用于購買國外技術和糧食的財政硬通貨中60%以上是石油收入。這一現象()A.體現出勃列日涅夫改革成效顯著B.助長了蘇聯低效僵化體制的發展C.說明蘇聯的工業正快速健康發展D.使蘇聯在美蘇爭霸中處于優勢答案B解析材料體現了蘇聯石油出口收入在外匯收入中比重較大,經濟結構存在肯定問題,故A、C兩項錯誤;依據所學可知,蘇聯片面發展重工業,結合材料中石油出口占財政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可知,B項正確;材料不能反映美蘇爭霸問題,故D項錯誤。6.(2024·江蘇泰州期末)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任之初,始終在思索改革從何改起。經過一個多月的思索,他頒布了《關于消退酗酒的措施》。但是,禁酒運動卻遭到質疑和反對,到1988年便壽終正寢了。這從本質上說明他()A.著力改善民生B.重點發展農業C.改革方向未明D.放棄安排經濟答案C解析戈爾巴喬夫從整頓社會風氣起先改革,且其發起的禁酒運動很快便壽終正寢,這從側面反映出戈爾巴喬夫沒有明確改革方向,故C項正確。禁酒運動是一種社會風氣整頓,不是改善民生的措施,解除A項;從材料中看不出重點發展農業和放棄安排經濟,解除B、D兩項。二、非選擇題7.(2024·江蘇模擬)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曾經取得了較大的成就,也有很多失敗的教訓。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蘇聯從1940年到1952年,農業總產量增加10%,1953年的糧食總產量為8250萬噸,低于1913年8600萬噸的水平。1958年蘇聯谷物產量達13470萬噸,比1953年增加了5220萬噸,畜牧業也有較大發展。但蘇聯農業在1963年又陷入嚴峻逆境,糧食和副食供應日趨驚慌,不得不大量從國外購進糧食。材料二勃列日涅夫上臺后,撤消國民經濟委員會,重建各工業、建筑業部門,又回到原來條條領導方式。1965年9月起先推行以改進安排工作和加強對企業經濟刺激為主要內容的新體制。在農業方面,勃列日涅夫制定并加強了一些發展農業生產的措施,如增加農業投資,留意采納經濟核算制,實行有保障的勞動酬勞制,激勵個人副業生產,重視農業生產專業化,加強農業科研等等。但農業仍舊是粗放型,現代化水平很低,抗災實力差,產量難以顯著提高。農業仍舊是國民經濟中的落后部門。——摘編自張澤森、田錫文《20世紀的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完成下列要求:(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學問,概述20世紀40年頭到60年頭初期蘇聯農業發展的階段特征,并分別說明其主要成因。(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學問,分析蘇聯農業在勃列日涅夫執政時期照舊落后的緣由。(3)依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學問,總結蘇聯農業改革的歷史教訓。答案(1)1940-1953年,發展緩慢。成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明顯。20世紀50年頭中期到60年頭初有所發展。成因:赫魯曉夫改革有所成效。1963年又陷入逆境。成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