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綠色經濟發展的金融支持研究_第1頁
海南省綠色經濟發展的金融支持研究_第2頁
海南省綠色經濟發展的金融支持研究_第3頁
海南省綠色經濟發展的金融支持研究_第4頁
海南省綠色經濟發展的金融支持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海南省綠色經濟發展的金融支持研究目錄一、緒論 摘要:在2022年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了“推動綠色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性。綠色經濟在新時代已然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內容。在此背景下,進行海南省綠色經濟發展的金融支持研究,對推動海南省經濟發展、資源保護等方面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本文通過構建海南省綠色經濟發展評價指標體系,運用熵值法精確測度海南省的綠色經濟發展指數。隨后,基于這一指數,選取多個變量,依據金融支持會綠色經濟發展產生正向影響的觀點建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研究結果顯示,海南省金融發展規模的不斷擴大促進綠色經濟的發展水平。基于實證結果,本文對海南省綠色經濟發展的金融支持提出建議。關鍵詞:綠色經濟;金融支持;多元線性回歸模型一、緒論(一)研究背景及意義1.研究背景2021年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是解決我國資源環境生態問題的基本之策。由此可見國家對發展綠色經濟的高度重視。發展綠色經濟是實現生態環境水平提高、高效利用各項資源的必經之路。海南的生態優勢得天獨厚,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海南以生態立省”,并指出綠水青山、碧海藍天是海南的寶貴財富,需倍加珍惜。這些年,海南積極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雙碳”工作和“兩山”轉化向縱深推進,海南經濟社會逐步實現全方位綠色低碳轉型。近年來,海南省在以旅游業為主的現代服務業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具有熱帶特色的現代農業,并不斷推進新型工業化,產業結構逐步向綠色發展轉型。海南以“綠色”作答時代考卷:截至2023年10月,海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27.3萬輛,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居國內首位;清潔能源裝機比重超全國平均水平,博鰲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第三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全部場館用電實現100%“綠電”保障;設立滿“兩周歲”的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正著力打造國家公園的海南樣本;一批標志性工程的滾動實施,釋放出綠色產業新機遇;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為公眾提供著越來越多的優質生態產品,綠色經濟發展的好處顯而易見。除了上述舉措,海南省還通過境外發行藍色債券和可持續發展債券的方式,為環保項目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海南省人民政府于2022年10月成功在香港發行了規模為50億元的離岸人民幣境外地方政府債券。此次債券共發行12億元的兩年期藍色債券、26億元的三年期可持續發展債券和12億元的五年期可持續發展債券。所籌集的資金將主要用于支持海洋環境保護項目、推動綠色經濟的發展以及民生保障項目的重點領域。金融業的發展水平是評估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狀況的重要參考指標。隨著“雙碳”目標的深入實施,海南在推動金融支持綠色經濟發展方面顯得尤為重要。本文研究目的在于闡述綠色經濟發展中的相關概念及理論,厘清綠色經濟及金融支持兩者之間的關系,并對海南省綠色經濟水平進行測度分析,研究海南省綠色經濟發展的金融支持實證研究,在金融視角下尋求提升綠色經濟的對策及理論支撐。2.研究意義本研究的意義在于:第一,厘清金融在綠色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對于推動綠色經濟的增長具有理論價值。第二,目前國內學術界對金融與綠色經濟的研究逐步增多,但其較大部分是對綠色經濟的發展方向的研究,大多從國家層面的視角出發,而省級視角下的綠色經濟和金融研究則聚集在長江三角洲和京津冀等經濟和工業發達的地區,對于海南省的綠色經濟與金融方面的研究很少。本文借鑒以往的研究,以綠色經濟發展的金融支持為主題,以海南省為研究對象,從綠色經濟以及金融支持兩個方面的理論進行研究,并選取一定數據指標對金融與綠色經濟及二者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研究,為海南省發展綠色經濟做出理論支持。第三,推動可持續發展理念,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同發展,希望既能促進經濟增長,又能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第四,引導金融支持經濟發展,指導金融機構增加對環保項目的投資和融資,促進綠色產業創新發展。第五,促進金融創新,發揮金融對環保項目的影響力,嘗試使用新的金融工具,如綠色債券、碳交易等,為綠色經濟的發展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第六,為政策制定提供指導,深入研究綠色經濟和金融關系,有助于政策制定者理清思路,明確政策目標,提高政策的制定質量和執行效果。總之,研究綠色經濟和金融支持的關系不僅理論意義非常重要,對促進可持續發展、引導金融支持經濟發展、促進金融創新和指導政策制定等現實方面也有著重要的作用。在經濟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有必要認真思考一下金融對于綠色經濟發展的支持作用,探索一條適合海南發展的強省之路。(二)研究思路和方法1.研究思路本文分為五個章節進行詳細論述:第一章緒論。本部分主要圍繞論文的研究背景及意義、研究思路和方法、創新點和不足進行闡述。第二章理論基礎與研究現狀。對理論基礎與研究現狀進行闡述,界定綠色經濟和金融支持的相關概念,并對外部性理論、綠色發展理論、金融資源配置理論、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理論進行一定的描述。第三章海南省綠色經濟發展及金融狀況。對海南省綠色經濟發展及金融狀況進行闡述。第一節對海南省綠色經濟概況進行闡述,包括指標構建、測度方法、指數測度、海南省綠色經濟發展指數分析等。第二節對海南省金融發展概況進行闡述,包括金融業整體發展水平、金融體系和金融產品概況等。第四章海南省綠色經濟發展的金融支持實證分析。研究金融支持對海南省綠色經濟發展的作用。第一節進行指標的選取及各變量統計特征描述。第二節進行模型的選擇和設定。第三節進行時間序列多元線性回歸。第四節對實證結果進行分析。第五章海南省綠色經濟發展的金融支持對策和建議。針對海南省的實際情況,對海南省綠色經濟發展的金融支持提出具體的對策和建議。2.研究方法文獻研究法:通過知網網站搜集整理了與本文研究內容相關領域的優秀期刊文獻,對文獻資料進行全面客觀地研究。通過對綠色經濟相關主題的各類文獻研究,梳理當前文獻對于綠色經濟方面的概念及理論。通過對綠色經濟發展的金融支持主題的各類研究,參考其他文獻所用方法來對河北省綠色經濟發展金融支持進行實證分析。實證分析法:利用Excel對數據進行歸納整理和基本的數據清洗,采用指數法進行測度分析,即通過建立三級指標來構建海南省綠色經濟發展指標評價體系。再通過高頻統計法選取了各類文獻中同時通過熵值法對綠色經濟發展水平指數進行測度,使用Eviews軟件,用時間序列多元線性回歸模型進行量化分析,并結合實際理論進行解讀,說明綠色經濟發展的金融支持效果。(三)創新點和不足1.創新點本文的創新之處在于:第一,研究視角方面,經過文獻梳理發現以綠色經濟為主題的研究日益豐富,但是大部分研究視角都在國家層面,不然便是關注于東部發達地區,而對海南省則鮮有涉及。本文從綠色經濟發展的金融支持視角出發,對海南省綠色經濟指標進行測度,并對相關金融指標之間關系進行實證分析。第二,研究意義方面,本文用理論分析與實證分析相結合的方式對問題進行分析,剖析海南省綠色經濟現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有效對策,希望促進海南省綠色經濟發展,對海南省產業結構發展助力。2.不足綠色經濟的思想內容十分豐富,本文也只提及一部分,且由于能力有限,對一些理論闡述的不太充分。實證分析部分采用了時間序列模型,所用數據時間跨度越長,對數據的分析越精準,一般是30年為宜。但由于海南省2000年以前的統計年鑒難以尋找,文獻資料有限,且囿于當時的時代局限性,測量技術和手段薄弱,很多指標數據缺失,所以只采用了2000-2022年共23年間的數據,因而數據分析可能會不太精準。二、理論基礎與研究現狀(一)概念界定1.綠色經濟綠色經濟的概念,最早見于《綠色經濟藍圖》一書,其核心理念在于尋求自然資源、生態環境與人類福祉之間的和諧平衡。環境經濟學家普遍認為,環境承載力是經濟發展的基石,而綠色經濟的核心在于生態化、協調性、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實現。進入21世紀,人類社會依舊面臨著生態環境與能源問題的挑戰,對于綠色經濟的研究成為環境經濟學家關注的焦點。要發展綠色經濟,既要關注經濟增長,又不可忽視資源環境保護。社會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使得綠色經濟的內涵在不同時期呈現出不同的側重點。廣義的綠色經濟強調經濟、生態和社會三者的協調發展,注重提升民眾的幸福感;而狹義的綠色經濟則更聚焦于經濟活動的綠色化轉型。所以本文將綠色經濟定義為:綠色經濟是以市場為主導,以傳統產業為基礎的新型經濟發展方式。它目標是使社會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通過將居民消費與企業生產相結合,使其達到最大的綠色經濟效益。這種經濟形式不僅促進了生態與經濟的協調發展,更為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與路徑。2.金融支持金融支持的是指由金融機構或政府提供的資金、保險、貸款等形式的經濟援助,以幫助企業、組織或個人實現其經濟目標。它通常是在項目篩選、論證和評估階段,金融機構根據項目的可行性、風險評估等因素,初步表示對該項目提供融資的意向。金融支持可以涵蓋信貸支持、債券融資支持、股權融資支持、外匯支持、優化融資服務、提供多元化綜合化的金融服務等多個方面。金融支持通常是為了促進經濟增長、刺激消費、推動創新和擴大就業等方面提供支持。政府可能通過稅收減免、低利貸款等金融支持措施來促進經濟發展和增加就業機會。金融支持可以提高創業的成功率、推動經濟增長、促進社會繁榮。(二)相關理論基礎1.外部性理論外部性是指一個經濟主體的行為對其所在經濟環境產生的影響,可分為正面與負面兩類效應。正外部性即那些能為社會及他人帶來收益的正面影響,對個人或社會具有積極效應;而負外部性則是指那些導致社會成本上升或他人收益減少的負面影響,對個人或社會具有消極效應。環境污染便是負外部性的一種典型表現。針對環境污染這一負外部性問題,庇古提出了通過向污染者征稅的方式,旨在將負外部性內部化,從而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這一思路對于推動綠色經濟發展、治理環境污染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此外,金融支持在解決外部性問題上也發揮著關鍵作用,它有助于使排污企業的外部環保成本內部化,引起生產者對環境問題的關注,并促使他們改進生產技術,減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因此,通過合理的經濟手段與金融支持,可以有效地應對負外部性問題,推動經濟的綠色可持續發展。2.綠色發展理論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包含綠色發展理念在內的五大新發展理念,這一理念與傳統發展觀念存在顯著差異。綠色發展以追求發展質量為核心,致力于實現可持續發展,而非僅聚焦于經濟增長的速度。由于生態環境承載力的限制以及資源的稀缺性,我們必須將綠色理念深度融入發展規劃之中,確保環保與社會發展的和諧統一,這恰恰是綠色發展理論的核心要義。綠色發展理論強調,國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應實現“增”與“減”的雙向并進。具體而言,一方面,應加大對綠色項目的扶持力度,將更多資金投入環保和資源節約型項目中,以推動綠色技術創新、綠色產業繁榮和綠色金融配置的發展,為綠色經濟增長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需遵循生態環境規律,將經濟發展中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降至最低程度,從而提升發展效率和質量。3.金融資源配置理論金融資源配置,其核心使命在于利用金融工具將資金從資金持有者高效轉移至需求者手中。崔滿紅教授于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提出了金融資源配置理論,這一理論為解釋現代金融現象提供了基礎框架。崔教授指出,一個經濟體系的穩定運行離不開勞動力、技術、土地資源等要素的和諧共生,而金融資源在其中扮演著協調者的關鍵角色,促進了這些要素在各領域的流動與整合。在理想狀態下,資源配置應免受政府干預和政策制定的外部影響,完全依賴市場力量,確保勞動力、技術等各要素得到高效配置。鑒于金融具有配置資源的功能,因此綠色經濟發展迫切需要財政和金融的協同參與,引導金融資源和社會資本流向綠色項目,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此外,構建綠色金融體系,既可以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還能促進各地區的經濟結構調整,實現可持續發展。這一理論為我們提供了不同的視角,以更全面理解金融支持與綠色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并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4.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理論環境庫茲涅茨曲線這一理論揭示了經濟發展與環境污染之間的復雜關系。在經濟發展的初期階段,多數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支柱主要集中在第一產業,其對環境的污染程度相對較低。然而,隨著經濟的持續增長,產業結構發生變化,逐漸從第一產業為主導轉向第二產業為主導,同時伴隨“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產業的迅速發展,對環境造成顯著污染,使環境質量逐漸下降。隨后,隨著經濟的進一步增長,人口和資源又逐步向第三產業轉移,環保技術得到了顯著提升,環境質量也得以改善,人民的環保意識逐漸增強。在這樣的背景下,以保護環境為核心的經濟發展模式應運而生,成為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對我們理解經濟與環境問題之間的關系提供了有力工具。對于欠發達地區而言,在追求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往往伴隨著嚴重的能源資源消耗和生態環境問題,這些地區正處于曲線上升的部分。為了應對這一問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大力發展綠色經濟成為關鍵。通過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有望推動這些地區跨越曲線的拐點,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和諧共生。(三)研究現狀1.關于綠色經濟研究在國外學者中,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英國著名環境經濟學家Pearce(1989)便在其著作《綠色經濟藍圖》中率先提出了綠色經濟的理念。然而,Pearce的這部著作主要側重于從環境的視角來解讀環境保護與改良的重要性。進入21世紀后,環境經濟學家Serban

Scrieciu(2011)進一步指出,綠色經濟在引導可持續發展的政策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因為它直接觸及了問題的核心:即如何通過符合當地及全球生態基礎條件,并具備長期動力的方式,來合理組織和發展經濟。ScholasticaAkalibey,AlbertAhenkan(2023)等從總體上考察了綠色經濟的驅動因素,他們認為綠色經濟的三大驅動因素包括:氣候變化影響和環境退化成本所揭示的污染預防,資源利用效率低下和全球變化需求所表現的環境管理,以未來主義驅動為特征的可持續發展、關注人類星球利益、摒棄環境不友好的發展模式。BiljanaStojanIlic(2023)則認為旨在支持可持續增長,同時降低對環境和生態資源威脅的經濟被稱為“綠色經濟”。而在本國學者中,唐嘯(2014)提出了三個階段的劃分。首先是以“生態系統”為目標的綠色經濟階段,隨后演進為以“經濟—生態系統”為目標的第二個階段,最終進入以“經濟—生態—社會系統”為目標的第三個階段,這一變遷過程體現了綠色經濟理念的不斷深化與拓展。齊利紅(2014)則從發展模式的角度出發,將綠色經濟定義為一種能夠平衡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模式。強調通過技術創新、產業結構調整以及政策調控等手段,可以有效解決經濟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生態環境問題。這種發展模式不僅滿足了經濟發展的需求,維護了社會經濟秩序的正常運轉,而且有效保護了生態環境,從而促進了人類社會長遠可持續發展,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賈洪文,石芯月(2020)在總結國內外綠色經濟發展理論與評價指標的基礎上,針對甘肅省的具體情況,構建了包含省域生態環境綜合效益、經濟發展效益以及社會發展協調平衡效益在內的綠色經濟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孫全勝(2024)表示綠色經濟的發展是系統工程,需要各系統的協調,降低發展成本;政府在綠色經濟中扮演調節者和引導者的角色,可以通過法規制定、環境標準設定、提供財政支持和激勵措施等手段促進綠色經濟的發展。2.關于綠色經濟發展金融支持的研究在國外學者中,MaxwellChukwudiUdeagha,NicholasNgepah(2023)認為應投入更多資源研究如何有效利用金融管理相關風險,建議金磚國家優先發展綠色金融產品,擴大銀行和金融機構提供綠色信貸工具的能力以促進金磚國家的綠色經濟發展。UmarNuman等(2023)利用2006-2020年13個復雜經濟體的面板數據,實證分析了金融對環境的影響,采用了一系列計量經濟學方法,包括Driscoll-Kraay標準誤差和其他穩健性檢驗模型,探討了生態足跡、經濟復雜性指數、綠色金融、技術創新和政治風險之間的關系。根據實證結果,其建議各國政府應采取行動,通過投資綠色金融項目、促進經濟多樣性和技術成熟以及創造穩定的政治環境來保護環境。HussainMohiudDinQadri,HassnianAli等(2024)利用Scopus數據庫收集數據,通過文獻計量分析,直觀地探討了新興綠色經濟體的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的研究趨勢、熱點和前沿。突出金融研究的演變性質及其對促進綠色經濟實踐的影響。MuhammadUmar,AdnanSafi等(2024)采用矩量和自舉分位數回歸分析法進行研究,其研究強調了金融和數字化轉型在指導經合組織國家實現綠色經濟可持續增長和保護環境方面的重要性。在本國學者中,張思敏(2019)深入研究了綠色經濟發展中的財稅金融支持問題,認為我國需結合實際情況,制定適合國情的綠色經濟發展戰略,并強化財稅金融的支持力度,以此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穩定發展。鄭茜楠(2020)認為,綠色經濟的良性發展很難通過市場自身的調節來達到,需要政府作為“看不見的手”,在財稅、金融等方面給予一定的支持,唯有將政府和市場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為綠色經濟提供更好的外部條件和內部推動力。陳志鑫(2020)從綠色經濟發展的角度出發,著重探討了加強財政金融支持的策略。湯新星,陸飛(2020)通過對金融支持綠色經濟發展的影響因素的分析,提出相關的扶持對策,以期推動綠色經濟健康發展,為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三、海南省綠色經濟發展及金融狀況(一)海南省綠色經濟概況1.指標構建本文主要參考李松林(2023)、汪凌等(2023)、蘇順通等(2024)、陳天齊等(2023)、王俊濤(2023)的研究,深入挖掘新時代綠色經濟的本質內涵,結合中國綠色經濟發展實踐,從經濟增長、資源承載、環境保護、社會發展四個維度對綠色經濟發展水平進行科學評價。并在查閱國內學者關于綠色經濟發展水平的文獻的基礎上,使用高頻統計法,對文獻中使用頻率較高的指標進行整理,仔細篩選出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第三產業占GDP比重、GDP增長率、人均可支配收入、單位GDP能耗等指標,對數據缺失較多且無法補全的指標予以剔除,最終確定了20個比較科學可行的三級指標,具體指標體系概括如下表3-1所示。表3-1海南省綠色經濟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一級指標二級指標三級指標單位指標性質符號綠色經濟指數經濟增長指數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元正向V1第三產業占GDP比重%正向V2GDP增長率%正向V3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正向V4資源承載指數單位GDP能耗噸標準煤/萬元負向V5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萬噸正向V6人均耕地面積畝/人正向V7人均水資源量立方米/人正向V8森林覆蓋率%正向V9環境保護指數建成區綠化覆蓋率%正向V10工業廢氣中二氧化硫排放量噸負向V11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以上標準天數占比%正向V12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正向V13節能環保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正向V14社會發展指數城市單位人口擁有公共交通標準車輛數標臺/萬人正向V15城市燃氣普及率%正向V16城市用水普及率%正向V17平均每萬人擁有醫生數人正向V18教育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正向V19城鎮失業率%負向V20上述數據均來源于《海南省統計年鑒》《中國城鄉建設統計年鑒》和海南省人民政府網、中經數據等。個別缺失數據用均值插補法補齊。樣本期為2000-2022年,共23年。2.測度方法德國物理學家克勞修斯于1865年首次提出了“熵”這個概念,它最早用于熱力學領域,是為了研究“能量退化”的性質。近年來,隨著統計物理和信息論等理論的發展,人們對熵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刻。它實際上反映了系統內部的“無序程度”或“混亂狀態”,為我們提供了理解系統內部復雜性的新視角。在信息論領域,熵的應用得到了進一步拓展。它被用于量化隨機變量的不確定性,并作為衡量概率分布信息含量的關鍵指標。這種對信息含量的度量,使得我們能夠更準確地把握數據的內在規律和特征。熵值法通過計算信息熵來確定各指標的權重,有效避免了主觀隨機性帶來的偏差。這種方法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更加科學、客觀的數據分析手段。本文充分利用了熵值法的優勢,從時間維度對選定的20項指標進行了深入分析。通過對這些指標的綜合評價,旨在全面、客觀地揭示海南省綠色發展水平的現狀及其變化趨勢。這樣的分析不僅有助于我們深入了解海南省綠色發展的實際情況,也為相關政策制定提供了有力支持。3.指數測度根據表3-1所構建的評價指標體系,本文采用熵值法對海南省綠色經濟發展水平進行測度。由于本文選取了海南省2000-2022年共為期23年的20項指標數據,所以共有460個樣本。設xij為第i年的第j個指標的數值(i=1,…,m;j=1,…,n)第一步,標準化。對460個樣本依據指標性質分類,然后按如下公式進行標準化處理:正向指標:y負向指標:y第二步,平移。由于第一步標準化會使某些數據變成0,而下一步要取對數,底數不能為0,以免出現ln0的情況。為了保持原始數據的內在規律,所以要加上盡量小的一個數。所以給全部數據都加上0.001。第三步,計算綜合值pijp第四步,計算熵值eje第五步,計算信息熵冗余度gjg第六步,計算權重wjw第七步,利用線性加權法計算海南省綠色經濟發展指數。按如下公式計算指數:v采用值法、線性賦加法等方法,對海南省2020-2022年的綠色經濟發展指標進行測算,結果如表3-2所示。表3-2海南省綠色經濟發展指數 yeargreen20000.27583520010.24812220020.2619532003020762020050.21136520060.24686520070.25239120080.28508320090.39398620100.40508120110.50552620120.49788420130.54601820140.51548520150.52789620160.61649420170.62178320180.68339420190.71490620200.71963820210.75150420220.7570564.海南省綠色經濟發展指數分析從整體來看,從2000-2022年海南省綠色經濟發展指數呈現增長趨勢,從2000年的0.276上升到了2022年0.757,增長率約為174%,接近了兩倍,這表明在2000-2022年期間,海南省地區綠色經濟發展速度不斷加快,發展質量不斷提升。這不僅得益于海南省發展定位的精確,也得益于政府在能源、環保等領域的政策引導和投資扶持,例如使用清潔能源,鼓勵能源多樣化消費,降低污染物排放。科技創新是綠色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可以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和環境保護的效果。(二)海南省金融發展概況1.金融業整體發展水平海南省金融業已成為了海南省的重要支柱產業,但總體規模較弱。2022年底,海南省金融機構存款余額為1.23萬億元,這個數字相對于全國仍有較大差距。長期以來,海南省的經濟規模不大,產業結構也比較單一,與之相對應的金融機構規模小,其金融形態以銀行和保險公司為主,同時財務公司和資產管理公司等非銀金融機構較活躍。多數跨機構類型的綜合金融業務在海南難以展開??偟膩碚f,海南省金融業整體發展水平相對較低,在推進經濟轉型升級、擴大對外合作以及增強金融業對實體經濟的支持方面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海南省應該加強金融機構的業態多樣性和金融市場建設,同時發展金融科技,提高金融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2.金融體系和金融產品概況海南省的主要金融機構有:(1)銀行:海南省的銀行機構主要包括國有、股份制和城商銀行等。此外,海南省還有農村信用社、農商銀行等服務于“三農”領域的金融機構。(2)證券:海南省的證券機構主要有中信證券、東北證券、長江證券、國金證券、華泰證券等。(3)保險:海南省的保險機構主要有中國人民財產保險分公司、中國平安財產保險分公司、中國人壽保險分公司、中國太平洋保險分公司等。(4)非銀行金融機構:海南省還有一些非銀行金融機構,比如擔保公司、融資租賃公司以及小額貸款公司等。這些機構雖然不屬于傳統的金融機構,但它們的出現對小微企業以及個人提供了多種融資渠道??梢姡D鲜〉慕鹑跈C構結構單一,以銀行業、保險業和證券業為主,金融中介如基金公司、信托公司等數量很少,而且金融機構的網點分布也很不均衡。金融市場化程度不高,資本市場還不夠發達。主要融資渠道為間接融資,導致企業的財務杠桿偏高,融資資本成本較大。海南省主要的金融產品有:(1)貸款產品:海南省的貸款產品按照用途分類主要分為消費貸款和經營貸款,消費貸款主要包括居民住宅抵押貸款、汽車貸款、教育貸款、農用貸款等,經營貸款主要包括企業經營貸款和個人經營貸款。在這些產品中,居民住宅抵押貸款和汽車貸款規模占比較大,因為許多居民需要購買房屋和車輛。(2)存款產品:存款產品有風險較低,收益率相對穩定的特點。海南省目前最受歡迎的銀行理財產品就是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在住戶存款中,定期及其他存款占比更多,因為定期的利率要比活期更高一些。而在非金融企業存款中,則是活期存款占比更多,因為企業往往需要更多的流動資金。(3)保險產品:海南省的保險產品主要分為財產保險、車輛保險、工程保險、責任保險、農業保險、健康保險等多個系列。其中人壽保險是主流的一類保險,其次是機動車輛保險。(4)基金產品:海南省的基金產品相對來說較少。但由于資本市場和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基金產品的發展前景還是值得期待的??傊?,海南省的金融產品種類少且結構單一。主要金融產品集中在貸款、理財、保險等傳統領域,缺乏金融創新力。海南金融創新能力與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差距較大。四、海南省綠色經濟發展的金融支持實證分析(一)指標的選取及各變量統計特征描述1.指標選取的原則在選取變量指標時,我們應當遵循一系列的原則,以確保所選指標的科學實用。由于海南省相對于中國其他經濟發達省份發展起步較晚,所以部分數據較難獲取。因此本文依照科學性、代表性、可得性的三個原則,綜合考慮海南省實際情況,力求選取科學且合適的變量。2.變量的選取關于金融發展規模指標,本文選取金融相關率FIR作為衡量標準。金融相關率以金融資產與GDP之比來表示,而金融資產涵蓋了廣義貨幣(M2,代表貨幣性金融資產)、股票市價總值及債券期末余額(含國家債券、金融債券與企業債券的期末總額)。考慮到計算的復雜性,本文中的金融資產以海南統計年鑒中第三產業的金融業統計指標為參考,反映經濟的貨幣化程度。具體地,金融發展規模通過金融業GDP與海南省GDP總額之比來體現,并設定該指標為X1。至于金融發展效率指標,本文采用金融機構貸款余額與金融機構存款余額之比來衡量。這一指標能夠反映金融機構資金運用的效率,對于評估金融體系的健康程度具有重要意義,并設定金融發展效率指標為X2。在綠色環保投入方面,本文選擇節能環保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作為衡量指標。這一指標能夠直觀地反映政府在綠色環保方面的投入力度,對于評估綠色發展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并設定綠色環保投入指標為X3。表4-1變量選取變量類型具體指標指標說明解釋變量綠色發展指數(green)通過熵值法測算得出被解釋變量金融發展規模(X1)衡量金融資產規模相對于國民財富的擴展程度金融發展效率(X2)衡量金融存款轉為貸款的能力綠色環保投入(X3)衡量綠色環保投入方面的支持程度3.各項變量統計特征描述在實證分析之前,先對各變量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如下表4-2所示:表4-2描述性統計MeanMedianMaximumMinimumStd.Dev.Observationsgreen0.4520.4980.7570.1550.20123X14.5284.5457.7401.4402.41823X279.16179.40597.77558.84611.53923X32.5142.3503.8081.9020.53923通過對表4-2的觀察,可以看出被解釋變量海南省綠色經濟發展指數的平均水平是0.498,最高值是0.757,最低值是0.155,標準偏差是0.201,這表明海南省綠色經濟發展水平處于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從金融發展規模、金融發展效率和綠色環保投入三個變量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兩個方面來看,它們之間的差距在1-5倍之間,其平均值和中位數都相差無幾,而且標準差都不是很大,這意味著這些變量的波動性很小,沒有極端值。(二)模型的選擇和設定時間序列數據,是指按照時間順序排列的同一單位(包括個人、地區、部門、企業等廣義概念)的同一統計指標序列數據。這些數據在序列中保持相同的口徑,因此具有高度的可比性。在本文中,我們選擇了時間序列多元線性回歸模型作為分析工具。該模型的基本思想在于,通過利用歷史數據構建一個線性模型,進而利用此模型對未來數據進行預測。設定模型為:Y=其中,Y表示因變量,X1,X2,X3表示自變量,β0為常數項,β1,β2,β(三)時間序列多元線性回歸1.構建相關系數矩陣表4-3相關系數greenX1X2X3green1X10.9395961X20.6316950.5569761X30.559060.5224170.2542721根據上表可知,解釋變量X1、X2、X3與被解釋變量green的相關系數均大于50%,存在正向的相關性。解釋變量X1與被解釋變量green的相關系數大于90%,存在顯著正相關。2.平穩性檢驗為了防止“偽回歸”的出現,在時間序列數據的建模過程中,首先要對各個變量做平穩性、協整性檢驗,然后再對其進行擬合。本文采用ADF單位根檢驗的方法進行平穩性檢驗。只要ADF檢驗中Intercept、Trendandintercept和None中有一個的結果的P值是小于0.1的都算通過了平穩性檢驗。表4-4原序列P值InterceptTrendandinterceptNone結果green0.97740.09950.9879平穩X10.78860.97970.8046非平穩X20.50910.59610.7309非平穩X30.02500.02740.6452平穩由此可見,只有被解釋變量green和解釋變量X3的原序列是平穩的,其余解釋變量X1、X2的原序列均不平穩,所以下面接著對X1、X2一階差分后的序列進行平穩性檢驗。表4-5一階單整序列P值InterceptTrendandinterceptNone結果X10.09220.22630.0206平穩X20.03010.11520.0021平穩由此可見,X1、X2一階差分后的序列都是平穩的,即X1、X2都是一階單整序列。3.協整檢驗協整關系可以解釋為變量之間的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協整檢驗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偽回歸現象的出現。根據檢驗對象的不同,將其劃分為兩類:一類是對回歸系數的檢驗,一類是對殘差的檢驗。協整檢驗方法有Engel-Granger兩步法(適用于雙變量)和Johansen協整檢驗法(適用于多變量)??紤]到原序列并非全部平穩,需要進行協整檢驗。且在這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中,解釋變量X1、X2兩個變量的單整階數高于解釋變量green的單整階數,滿足協整檢驗的條件。本文采用Johansen協整檢驗法進行檢驗。表4-6協整檢驗HypothesizedTrace0.05No.ofCE(s)StatisticCriticalValueProb.**None*

89.56490

69.81889

0.0006Atmost1*

50.01478

47.85613

0.0309Atmost2

22.02196

29.79707

0.2973Atmost3

8.572375

15.49471

0.4064Atmost4

2.280695

3.841466

0.1310研究結果顯示,在95%的置信度下,當原假設為“沒有協整關系”時,TraceStatistic=

89.56490>

69.81889,并且伴隨概率小于5%,因此拒絕原假設;當原假設為“至多有一個”時,TraceStatistic=

50.01478>

47.85613,并且伴隨概率小于5%,因此拒絕原假設;當原假設為“至多有兩個”、“至多有三個”、“至多有四個”時,TraceStatistic均小于臨界值,并且伴隨概率均大于5%,因此接受原假設。綜上所述,在所考察的范圍內確實存在協整關系。4.多重共線性檢驗多重共線性,是指多元線性回歸模型中解釋變量間存在的線性相關現象。這種共線性往往源于多個變量具有共同的趨勢,或者模型的解釋變量的滯后值也做解釋變量。盡管多重共線性通常與時間序列數據相關,但也有可能出現在截面數據中。多重共線性的存在會使得OLS估計量變得不確定或失效,進而可能導致回歸系數的估計值不夠精確、穩定性受損。此外,多重共線性還會增大回歸系數估計量的方差,甚至可能導致我們錯誤地剔除那些對被解釋變量具有顯著影響的解釋變量。因此,在構建和分析多元線性回歸模型時,必須注意識別和處理多重共線性問題。下面采用方差膨脹因子檢驗方法(VIF檢驗方法)進行檢驗。當計算出VIF后,若0<VIF<10,說明不存在多重共線性;若10≤VIF<100,說明存在較強的多重共線性;若VIF≥100,說明存在嚴重多重共線性。表4-7共線性檢驗VariableCenteredVIFCNAX13.840221X21.604076X31.379580由此可以看出,X1、X2、X3三個變量的VIF值均小于10,說明不存在多重共線性。5.異方差檢驗異方差是指在解釋變量的不同觀測值下,隨機誤差項出現不同的方差。這種現象通常源自于截面數據,或是由于測量誤差以及受到模型中遺漏的某些因素的影響。異方差的存在會導致回歸系數估計量的方差被高估或低估,進而無法保證回歸系數估計值的有效性。此外,異方差性還會使得相關的統計檢驗失效,以及影響預測的準確性。因此,在建立和分析回歸模型時,必須謹慎考慮并妥善處理異方差的問題。對于基于時間序列數據的模型用ARCH方法檢驗異方差。表4-8異方差HeteroskedasticityTest:ARCHF-statistic0.084753

Prob.F(1,20)0.7740Obs*R-squared0.092835

Prob.Chi-Square(1)0.7606Eviews給出的檢驗結果Obs*R-squared即為(n?p)R在本模型中,取滯后階數為1,給定顯著性水平α=0.05,查χn?pR26.自相關檢驗自相關,亦稱序列相關,主要描述的是總體回歸模型中隨機誤差項與其滯后項之間的相關性。若隨機誤差項序列的協方差均不為零,則表明模型存在自相關問題。這種自相關可能源于模型數學形式的不恰當、慣性影響,或是模型中遺漏了具有自相關性的關鍵解釋變量。自相關不僅可能導致回歸系數估計量的方差低估,還會使得t統計量的絕對值增大,從而錯誤地保留那些不重要的解釋變量在模型中。此外,自相關還可能造成隨機誤差項方差的低估,進而使得預測結果失效。因此,在構建和評估回歸模型時,必須充分考慮并妥善處理自相關問題。表4-9自相關Breusch-GodfreySerialCorrelationLMTest:F-statistic1.474442

Prob.F(1,17)0.2412Obs*R-squared1.835626

Prob.Chi-Square(1)0.1755從表4-9中可以看出P值=0.1755>0.05,所以接受原假設,不存在一階自相關。7.回歸結果表4-10回歸結果VariableCoefficientStd.Errort-StatisticProb.

C-0.1663950.121824-1.3658590.1879X10.0660690.0079268.3361290.0000X20.0028280.0014641.9310060.0685X30.0380040.0305441.2442440.2285R-squared0.907409

Meandependentvar0.452191AdjustedR-squared0.892789

S.D.dependentvar0.200764S.E.ofregression0.065736

Akaikeinfocriterion-2.449558Sumsquaredresid0.082104

Schwarzcriterion-2.252080Loglikelihood32.16991

Hannan-Quinncriter.-2.399893F-statistic62.06782

Durbin-Watsonstat0.561680Prob(F-statistic)0.000000報告結果:Dt統計量(-1.3659)(8.3361)(1.9310)(1.2442)R2回歸方程的顯著性檢驗(F檢驗):原假設:H在H0成立條件下,F檢驗的統計量服從自由度為(k,n-k-1)的F分布。若F>Fα(k,n?k?1),則否定原假設,說明方程Fα(3,19)62.0678>8.66由此可見,回歸方程確實存在顯著線性關系。回歸系數估計值的顯著性檢驗(t檢驗):在H0成立條件下,t檢驗的統計量服從自由度為f=n-k-1的t分布。若ti>tα2(n?k?1),則tttt由此可見,核心解釋變量X1對green確實有顯著影響,而其余變量的影響則不太顯著。(四)實證結果分析1.金融支持促進綠色經濟發展本文研究了金融支持對海南省綠色經濟發展的影響。結果表明,海南省的金融發展規模、金融發展效率對海南省綠色經濟發展水平有正向影響。金融發展規模的影響是顯著的,但是金融發展效率的影響并不顯著。并且金融發展規模的影響系數較小,說明海南省金融發展對綠色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有限。原因在于海南省金融規模較小,金融機構結構單一,金融市場化程度不高,缺乏金融創新能力,金融業態不豐富。金融支持對綠色經濟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首先,金融為綠色經濟提供資金支持。綠色經濟涉及的項目和技術,往往需要大量的初始投資和持續的資金支持。金融機構可以通過提供貸款、投資、保險等金融產品,為這些項目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促進綠色項目的落地和發展。其次,金融引導資源配置優化。金融機構在評估投資項目時,會考慮項目的環境影響和持續性。通過優化資源配置,金融機構可以引導資金流向更環保、更可持續的項目,從而推動產業結構的綠色轉型和升級。再次,金融推動綠色技術創新與應用。綠色技術的提升是促進綠色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金融機構通過提供風險投資、創新信貸等多種金融工具,為綠色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提供有力的支撐,促進綠色技術的創新與產業化。另外,金融還可以降低綠色項目的融資成本。通過發行綠色債券和綠色基金等多種金融產品,使社會資金能夠更多地投入到綠色投資中來。最后,金融助力政策實施。政府可以通過稅收優惠和財政補貼等方式來鼓勵各類企業參與到綠色項目中來。綜上所述,金融在綠色經濟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傊?,海南省需要加強金融領域的改革和創新,以滿足綠色產業的融資需求,同時也需要政府的力量來引導金融機構更多地支持綠色經濟的發展。2.綠色環保投入促進綠色經濟發展實證結果表明,綠色環保投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綠色經濟的發展。但綠色環保投入的影響不太顯著。且綠色環保投入的影響系數較小,側面說明海南省綠色環保投入較少。海南省綠色環保投入相對較少的原因涉及多個方面。首先,海南省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環境質量優良,污染治理包袱較小。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海南可以忽視綠色環保投入,因為持續的環保投入對于維護生態環境質量至關重要。其次,海南省在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可能面臨一定的財政壓力,導致環保投入相對不足。當然,隨著海南省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經濟發展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政府正在逐步加大對環保領域的投入,以推動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此外,環保投入不足也可能與環保政策執行力度、環保意識不強和技術創新等因素有關。一些中小企業可能對國家環保政策理解不夠深入,環保意識較弱,缺乏技術創新和環保投入的動力。總的來說,海南省綠色環保投入相對較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政府、企業和公眾共同努力,加強綠色環保投入,提高環保意識,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綠色經濟發展。五、海南省綠色經濟發展的金融支持對策和建議(一)構建多層次融資渠道,增強綠色經濟發展動力海南省綠色經濟的蓬勃發展,離不開金融業的積極推動。然而,當前海南省金融體系結構尚顯單一,金融市場化程度有待提升。因此,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提升金融服務效率,對綠色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金融業在助力綠色經濟時,應著重于資金融通,優化金融資源配置,以更高效、更精準的方式服務于綠色經濟的發展需求。當然,融資渠道的建設也是尤為關鍵。當前眾多中小型企業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鑒于此,海南省需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廣闊、更靈活的融資渠道。此外,私募股權融資、私募債權融資、資產證券化等渠道也應得到充分利用,實現社會資金的高效融通。然而,原有股權交易所與產權交易所存在投融資工具單一、地域局限、與資本市場割裂等問題,導致其融資、投資、孵化功能受限。因此,海南需進一步開放市場,吸引國內外機構參與,引入創新基金、可轉債、自貿港私募債等多元化投融資工具,打通與國內外資本市場的連接。同時,積極孵化優質企業,將其輸送到更高層次的資本市場,充分發揮金融要素市場的功能,為海南省綠色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二)形成金融產業集聚,不斷豐富區域金融業態在我國金融業增加值中,銀行業增加值通常占主導地位,這源于我國金融結構是以間接融資為主的特性。在海南省的金融業中,銀行扮演著特別重要的角色,其資產占金融業總資產的比例最高。這一現象說明了其他金融業務的發展還不夠完善。因此,每當銀行業遭遇周期或是突發的波動,金融業增加值通常會隨之發生變化。借鑒國內其他地區的發展經驗,我們可以看出金融產業集聚是提高金融業增加值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這些都是金融產業集聚的典范,眾多金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