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9屆中考語文言文閱讀專題練習
(名師精選試題+實戰練習,建議下載練習)
專題一常考篇目
一、孔子語錄
題組訓練1
1.下列句子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B)
A.與朋友交而不信乎欲借大義于天下
B.飯疏食飲水皆出酒食
C.切問而近思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
D.信不習乎信一鄉秀才觀之
(解析:A真誠,誠實/通伴'B.食物;C.當前的/附近的;D.老師傳授的知
識/傳給。)
2.【A+層級】下列句子加點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C)
A.學而時習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其不善者而改之其真不知馬也
C.可以為師矣可以一戰
D.于我如浮云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解析:A.代詞,代指學過的知識/位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B.代
詞,他們的/語氣助詞,表猜測,大概;C.介詞,憑借;D.介詞,對,對于/
介詞,到。)
3.下列對文章理解有誤的一項是(A)
A.“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傳不習乎?”是談學習方法的。“人不知而不
慍,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博學而篤志”是談修身做人的。
B.”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贊美了顏回貧賤不能移的品質,顏回為了自己的理想,即使生活清苦困
頓也自得其樂。
C."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講珍惜寶貴的時光,勉勵自己和學生要珍惜時
間發憤進取。
D.“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告訴我們志向的確立和堅守是非常重
要的。
(解析:A項中的“博學而篤志”是談學習方法的。)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只是)讀書而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
疑惑不解。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我十五歲就有志于做學問,三十歲能獨立做事情,四十歲能通達事理,
不為外物所迷惑。
題組訓練2
1.下列句子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B)
A.吾目三省吾身謝太傅寒雪目內集
B.匹夫不可奪事也博學而篤存
C.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樂亦在其中矣
D.學而時習之元方時年七歲
(解析:A每天/天;B.志向;C以……為樂/快樂;D.按時/當時。)
2.【A+層級】下列句子加點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
A.思而不學則殆人不知而不慍
B.為人謀而不忠乎可以為師矣
C.不義而富縣貴年縣九十
D.七十而叢心所欲擇其善者而叢之
(解析:A.連詞,表轉折:B.替作為;C.并且/將近;D.順從,聽從/學習。)
3.下列對文章理解有誤的一項是(C)
A.曾參“吾日三省吾身”體現了文人非常重視個人的品德修養。
B.“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深刻地闡述了“學,“思”的辯證關系。
C.孔子認為君子一定能夠做到別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卻不生氣。
D.“溫故而知新”強調了溫習舊知識的重要性。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別人都忍受不了那窮困的憂愁,顏回卻依然自得其樂。
(2升尊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廣泛地學習而且能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問并且能多考慮當前的事
情。
二口技
林嗣環
題組訓練1
1.下列句子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
A.京中有善口技者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
B.手有百指填通豫南
C.眾妙畢備錄畢,走送之
D.凡所廢有,無所不有河曲智叟亡以廛
(解析:A擅長;B.手指/直;C.全,都/完;D.應該/答應,回答。)
2.【A+層級】下列句子加點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
A.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但當涉獵
B.于廳事之東北角撤屏視之
C.滿坐寂港然徒步則汗出法背
D.其夫吃語其如土石何
(解析:A.只;B.結構助詞,的/代詞;C…….的樣子/但是;D代詞,他的/
用在“如……何"前面加強反問語氣。)
3.下列對文章理解有誤的一項是(C)
A.本文描寫了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現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藝。
B.本文既可以當作場景描寫的記敘文來讀,也可以作為摹寫口技特色的說
明文來讀。
C.聽眾的反應襯托了口技表演之“善'屬于正面描寫。
D.文章結尾處道具的重現,強調其表演工具的簡單,突出其技藝在“口,
點明題意。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全場賓客沒有(一個)不伸長脖子,偏著頭凝神地聽著,微微發笑,默默
地贊嘆,認為(表演得)妙極了,
⑵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
(即使)一個人有上百張嘴,一張嘴有上百條舌頭,也不能說出其中的一
個地方來。
題組訓練2
1.下列句子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D)
A.百千犬吠其岸勢犬牙差互
B.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其一犬坐于前
C.中間力拉崩倒之聲又何間焉
D.群響畢絕哀轉久絕
(解析:A.狗/像狗一樣;B.通座慟詞,坐;C.夾雜/參與;D消失。)
2.[A+層級]下列句子加點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
A.于廳事之東北角舜發于吠畝之中
B.婦拍而嗚之人不知而不慍
C.于廳事之東北角悵恨久之
D.凡所應有凡三往
解析:A.在;B.連詞,表順承/連詞,表轉折;C.結構助詞,的/湊足音節,
無實義;D.凡是,表概括/總共。)
3.下列對文章理解有誤的一項是(C)
A「善”字統領全文,全文內容都是圍繞“善”來展開的。
B.“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說明表演場地狹小、道具簡單,襯托出了
表演者技藝的高超。
C.文章僅僅從藝人的高超表演和道具的簡單兩方面寫出了表演的精彩。
D.本文首尾呼應,結構緊湊,也表達了對表演者的贊美。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⑴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客人們(聽到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漸漸把身子坐正了些。
⑵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在這時客人們沒有一個不嚇得變了臉色離開座位,揚起衣袖,露出手臂,
兩腿發抖,幾乎想要先跑的。
三、桃花源記
陶淵明
題組訓練1
1.下列句子加點詞意思不同的一項是(B)
A.來岸數百步來岸高山
B.漁人甚異之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C.復前行,欲窮其林余人各復延至其家
D.并怡然自樂心曠神怡
[解析:A.在兩旁;B.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對……感到驚奇(奇怪)/不同;C.
繼續,又;D.愉快。]
2.【A+層級】下列句子加點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
A.欲窮其林其人視端容寂
B.聞?,欣然規往猶魚?有水也
C.不復出耨萬鐘于我何加早
D.萬不知有漢乃重修岳陽樓
(解析:A.指示代詞,那;B.代詞,代指這件事/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
句子的獨立性,無實義;C.兼詞,“于之"從這里/助詞,表疑問語氣;D.
副詞,竟然/連詞,于是。)
3.下列對文章理解有誤的一項是(C)
A.本文第一段著眼于“異”字,為下文描寫更令人驚異的桃花源做了鋪墊。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點,無論是寫桃花源中人們的生活環境還是
寫人物的交談,都有一些生動的細節,使人如臨其境,如見其人。
C.文中真實地描繪了桃花源中人們的生活場景,生動地展現了一個人人勞
作、生活安定、民風淳樸的現實社會。
D.這篇文章記敘層次清晰,一環套一環,一氣呵成,結構非常嚴謹。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⑴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呈現在他眼前的是)平坦寬廣的土地,整齊的房屋,還有肥沃的田地,
美好的池塘和桑樹、竹林之類。
(2)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他們)問(漁人)現在是什么朝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
魏朝和晉朝了。
題組訓練2
1.下列句子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B)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尊屬予作文以記之
B.漁人甚異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
C?尋病終尋向所志
D.未果,尋病終暮而果大亡其財
(解析:A.類/通“囑”;B.對……感到奇怪;C.不久/尋找;D.實現/果然,果真。)
2.【A+層級】下列句子加點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B)
A.武陵人捕魚為業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B.香如外人事無大小,香以咨之
C.聞之,欣然規往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D.遂迷,不復得路遂與外人間隔
(解析:A.作為/被;B.全,都;C.代詞,代這件事/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
的獨立性;D.終于/于是,就。)
3.下列對文章理解有誤的一項是(C)
A.“咸來問訊”表現出桃花源人對外面的世界很好奇。
B.成語“世外桃源”出自本文,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C.村人為漁人費了這么多周折才找到他們而“嘆惋”,為自己住在與人世隔
絕的地方而“嘆惋”。
D.文章通過漁人在桃花源的所見所聞,展示了桃花源的生活風貌,勾勒出
了一個理想社會的雛形。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⑴黃發垂髻,并怡然自樂。
老人和孩子fl]個個都安閑快樂。
(2)此人——為具言所聞。
漁人把自己聽到的事一詳細地告訴了他們。
四、陋室銘
劉禹錫
題組訓練1
1.下列句子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B)
A.有仙則名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
B.無絲竹之的耳行拂亂其所為
C.苔痕上階綠受上賞
D.可以調素琴吳廣素爰人
解析:A.出名/名詞作動詞,取名,命名;B.擾亂;C.方位名詞作動詞,長
到……上/上等的;D.不加裝飾的/向來,一向。)
2.【A+層級】下列句子加點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C)
A.無絲竹之亂耳小大之獄
B.斯星陋室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C.斯是陋室微斯人,吾誰與歸
D.可以調素琴皆以美于徐公
(解析:A.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結構助詞,的;B.動詞,表判
斷/代詞,這,那;C.這;D.用來/認為。)
3.下列對文章理解有誤的一項是(C)
A.”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一句,以名人的高雅居室襯托自己居室的高
雅。
B.文章以反問句式結尾突出主旨,強調陋室不陋。
C.文章運用比興手法引出陋室。“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比興陋室之德,“有
仙則名”“有龍則靈”則比興陋室。
D.寫陋室之陋是為了襯托室中主人之賢,而寫室中主人之賢,正好說明陋
室不陋。這是一種相反相成的關系。以下寫室之內外之景、室中人、室
中事,句句扣住陋'字,而又不離“德”字。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⑴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雙耳,沒有(繁雜的)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
⑵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說:“(雖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品德高尚)有什么簡陋的呢?”
五、爰蓮說
周敦頤
題組訓練1
1.下列句子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①)
A.晉陶淵明貍爰菊矜、寡、孤、理、廢、疾者皆有所養
B.香遠至清自以為大有所蔬
C.陶后醉有聞娟然如拭,鮮妍明媚
D.同予者何人予觀夫巴陵勝狀
(解析:A.唯獨,只/老而無子的人;B.更加/好處;C.少/鮮艷;D.人稱代詞,
我。)
2.【A+層級】下列句子加點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B)
A.水陸草木之花宋何罪之有
B.目李唐來屠目后斷其股
C.濯清漣而不妖丁壯者引弦而戰
D.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且焉置土石
(解析:A.結構助詞,的/賓語前置的標志;B.介詞,從;C.連詞,表轉折/表
修飾;D.助詞,無實義/疑問代詞,哪里。)
3.下列對文章理解有誤的一項是(A)
A.文章以“晉陶淵明獨爰菊。自李唐來,世人甚爰牡丹”為陪筆,引入下題,
襯托自己對蓮花的喜愛,借景抒情;“借花自以為寫照二
B.文章品評菊花、牡丹、蓮花,意在慨嘆真隱者少,有德者寡,而貪愛富
貴者居多。以“君子”喻蓮,表明了作者志在君子的道德情感。
C.文章用“噫”字引領三個排比句,在排比句中,句式同中見異,變化有致,
感情起伏,其中反問句“同予者何人”情感色彩最為強烈。
D.文章結尾沒有按照之前的菊、牡丹、蓮的順序來寫,而是將牡丹放在蓮
后,是對追名逐利者進行暗諷,意味深長,耐人尋味。
(解析:A項中“借景抒1T應為“托物信志工)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蓮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長枝節。
⑵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我認為:菊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是花中的君子。
⑶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對于菊花的喜愛,(從)陶淵明以后很少聽到過。對于蓮花的喜愛,像我一
樣的還有什么人呢?對于牡丹的喜爰,應當有很多人。
六、三峽
酈道元
題組訓練1
1.下列句子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B)
A.回清倒影清榮峻茂
B.雖乘奔御風猛浪若奔
C.略無闞處城闞輔三秦
D.秦湍綠潭可以調素琴
(解析:A.清波/水清;B均指飛奔的馬;C通“缺7宮墻;D.白色的/不加裝飾
的。)
2.【A+層級】下列句子加點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B)
A.目三峽七百里中目非亭午夜分
B.里乘奔御風小大之獄,里不能察
c.春冬z時予獨愛蓮N出淤泥而不染
D.不以疾也屬予作文以記之
(解析:A.在/如果;B.即使;C.結構助詞,的/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
性,可不譯;D.如此,這么/來。)
3.下列對文章理解有誤的一項是(B)
A.文章先寫山,后寫水,重點寫水,而水以夏季為盛,故先寫“夏水二
B.第①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突出山的高峻,第②段則只用正面
描寫突出江流的洶涌。
C.“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與李白的“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有異曲同工之妙。
D.結尾引用漁歌,既突出三峽山高嶺長的地形特點,又渲染三峽秋天凄涼
的環境特點。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在三峽七百里當中,兩岸都是相連的高山,沒有中斷的地方。
(2)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如果不是在正午和半夜的時候,(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
題組訓練2
1.下列句子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C)
A.屬弓|凄異下車弓|之
B.哀轉久繼天下獨步
C.不見曦月見余,大喜曰
D.易引凄異屬予作文以記之
(解析:A.連續/拉;B停止,消失極;C.看見;D.連接/同“囑”。)
2.【A+層級】下列句子加點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D)
A.目非亭午夜分有朋目遠方來
B.戒王命急宣或以錢巾乞之
C.良多趣味有艮田美池桑竹之屬
D.飛漱其間擇其善者而從之
(解析:A.如果/從;B.有時/有的人;C.確實/良好;D代詞。)
3.下列對文章理解有誤的一項是(D)
A.作者在文中依次寫出了夏季的三峽呈現奔放美,春冬的三峽顯示出清幽
美,而秋季的三峽卻展示著凄婉美。
B.第三段寫三峽春冬景色時,既描寫了“綠潭”“倒影”的靜景,也描寫了“素
湍”“回清”的動景,動靜結合,相得益彰。
C.第四段中寫“高猿長嘯”突出了秋天三峽的凄冷。
D.文章第四段中作者引用漁歌歌謠,是運用了正面描寫的手法進一步突出
三峽山高水長的特點,同時渲染了三峽秋天蕭瑟凄清的氣氛。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即使騎著駿馬、駕著疾風,也沒有這么快。
⑵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在春、冬兩個季節,白色的急流,碧綠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著各種
景物的影子。
七、記承天寺夜游
蘇軾
題組訓練
1.下列句子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D)
A.欣然起行必能使行B轉口睦
B.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尋病終
C.庭下如積水室明室谷傳響
D.月色入戶木蘭當戶織
(解析:A.出行/隊伍;B.尋找/不久;C.形容水的澄澈/空曠的;D.門窗。)
2.【A+層級】下列句子加點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D)
A.相與步于中庭告知于帝
B.欣然起行雖然,受地于先王
C.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篷迷,不復得路
D.蓋竹柏影也蓋以誘敵
(解析:A.在/向;B…….的樣子/這樣;C.于是,就/終于;口原來是。)
3.下列對文章理解有誤的一項是(C)
A.“欣然起行”一句寫出了作者賞月的興奮喜悅之情。
B.作者把自己列為“閑人"表達了雖在政治上有遠大抱負卻郁郁不得志的
悲涼心境。
C.“念無與為樂者”的“樂”與《醉翁亭記》中的“樂”在思想內容上有著相同
的意味。
D.本文運用了敘事、寫景、抒情多種表達方式。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張懷民也還沒有睡覺,(我們就)一起在庭院里散步。
(2)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橫,蓋竹柏影也。
庭院的地面,像積水那樣清澈透明,水中有像藻、存似的水草交織縱橫,原來那
是竹子和柏樹枝葉(在月光下)的影子。
八、與朱元思書
吳均
題組訓練
1.下列句子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D)
A.天下獨絕猿則百叫無絕
B.千丈見底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C.負勢競上橫柯上蔽
D.有時見目隱天蔽目
(解析:A極/斷絕;B.看見/認清;C.向上/在上面;D.太陽)
2.【A+層級】下列句子加點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C)
A.鶯飛戾天考諸葛孔明者,臥龍也
B.一百訐里雜然相評
C.猛浪琴奔孰薦孤
D.急湍曷箭其家昌智其子
(解析:A.……的人/表判斷;B.表示約數/贊同;C像;D.超過/很。)
3.下列對文章理解有誤的一項是(D)
A.本文是吳均寫給友人的一封信。信中生動描繪了秀美的自然風光,抒發
了作者厭棄塵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B.本文用駢文寫成,文字千錘百煉,生動曉暢,句式整齊而有變化,讀來
很有韻味。
C.本文構思精巧,開頭以“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對富春江風光進行高度的
概括和贊嘆,作為“文眼'統領全篇。
D.“菅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這句話寫的是作者的
所見所感,從而烘托了山水景物的魅力。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⑴風煙俱凈,天山共色。
沒有一絲風,煙霧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一樣的顏色。
⑵鶯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那些極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就會平息熱衷于功名利祿
的心;那些治理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連忘返。
九、馬說
韓愈
題組訓練1
1.下列句子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C)
A.千里馬第有且欲與串馬等不可得
B.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才美不外見風吹草低見牛羊
D.第之不以其道執第而臨之
(解析:A.副詞,經常,常常/形容詞,普通的,平常的;B.吃/通啕“,喂;
C.顯現;D.名詞作動詞,用鞭子打/名詞,鞭子。)
2.【A+層級】下列句子加點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C)
A.耳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年縣九十
B.其真無馬邪策之不以厚道
C.鳴之而不能通其意環而攻之而不勝
D.祇辱于奴隸人之手學而時習之
(解析:A.況且〃各近;B.表反問的語氣詞,難道,真的/代詞,代指“千里馬的”;
C.連詞,表轉折,但是;D.結構助詞,的/代詞,代指“學過的知識二)
3.下列對文章理解有誤的一項是(D)
A.文章第①段先以“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正面提出問題,然后筆鋒一
轉,從反面展開議論。
B.第②③段主要寫千里馬被埋沒的遭遇和它才美不得“外見”的原因,作者
對無知的“食馬者”發出了強烈的譴責。
C.文章借伯樂和千里馬的傳說,將人才比為千里馬,將愚妄淺薄、不識人
才的統治者比作食馬者。
D.在作者看來,世上缺乏的是人才和發現人才的人,在兩者中主要是缺乏
發現人才的人。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它日行千里的本領來喂養它。
(2)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本領,(由于)吃不飽,力氣不足,它日行千里的卓越
才能就表現不出來。
題組訓練2
1.下列句子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B)
A.才美不外見初極狹,才通人
B.期策而臨之將軍身披堅期銳
C.一食或盡粟一石一簞食
D.食不飽,力不足東坡現右足
解析:A才能僅;B.拿;C.吃/食物;D.足夠/腳。)
2.【A+層級】下列句子加點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D)
A.策之不以其道以中有足樂者
B.而伯樂不常有學面時習之
C.其真無馬邪策之不以其道
D.一食或盡粟一石或王命急宣
(解析:A.按照/因為;B.連詞,表轉折/連詞,表順承;C難道/代詞,它的;
D.有時。)
3.下列對文章理解有誤的一項是(B)
A.作者借這篇文章主張封建統治者應當善于識別人才,尊之以高位,養之
以厚祿,任之以重權,使他們能充分施展才干。
B.貫穿全文的中心句是“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二
C.作者借“千里馬”不遇“伯樂”的遭遇,寄托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思
想感情。
D.文末“嗚呼”一詞蘊含著作者懷才不遇的憤懣和對統治者埋沒、摧殘人才
的痛恨之情。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況且想和普通的馬一樣都達不到,又怎么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⑵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唉!真的沒有(千里)馬嗎?大概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啊!
十、送東陽馬生序(節選)
宋濂
題組訓練1
下列句子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C)
A.手自筆錄,計目以還目星隱曜
B.色愈恭,禮愈至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同舍生皆被綺繡將軍身被堅執銳
D.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奉命于危難之間
(解析:A.約定的日子汰陽;B周到倒;C.同“披”,穿;D.供給,供養/恭敬
地接受。)
2.【A+層級】下列句子加點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D)
A.無從至書以觀以衾擁覆
B.當余之從師也無鮮肥滋味z享
C.炸然若神人不知口體之奉不薦人也
D.則又請焉則素湍綠潭
(解析:A.連詞,表目的,用來/介詞,用;B.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
立性/結構助詞,的;C.好像/比得上;D.就。)
3.下列對文章理解有誤的一項是(B)
A.“余幼時即嗜學”中的,嗜學”是文章的中心詞,全文圍繞它層層展開。
B.宋濂寫自己求學的艱苦是想用自己的例子來訓斥馬生學習不用功。
C.選文運用夾敘夾議的方式,通過現身說法,勉勵后輩努力學習,讀來情
感懇切,語重心長。
D.作者在求學過程中遇到了無書、無師的困難,他自己創造條件克服了這
些困難,獲得了知識。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余則編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
我卻穿著破棉襖,舊衣衫,生活在他們當中,毫無羨慕的意思。
(2)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因為內心有足以快樂的事(指讀書),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廄組訓練2
1.下列句子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D)
A.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B.不敢出一言以復復前行
C.久而乃和政通人和
D.至舍余人各復延至其家
(解析:A.擔心/禍患;B.回答/再,又;C.暖和/和樂;D.到。)
2.【A+層級】下列句子加點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D)
A.或遇其叱咄或異二者之為
B.余因得遍觀群書因屏人日
C.足膚皴裂而不知久而乃和
D.故余雖愚故漁者歌日
(解析:A有時域許;B.因此/于是;C連詞,表轉折/連詞,表順承;D.所以。)
3.下列對文章理解有誤的一項是(B)
A.“略無慕艷意”“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表現了作者在艱苦環境中一心
向學的精神。
B.描寫富家子弟穿戴的華麗,是為了突出自己窮酸生活的遺憾。
C.作者以,勤且艱”的求學經歷,勉勵馬生勤奮學習。
D.文章告訴我們:精神上的富足,能戰勝物質上的貧困。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⑴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
(我)曾經跑到百里以外,捧著經書向同鄉有道德學問的前輩請教。
(2)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
我站在他旁邊侍奉著,提出疑難,詢問道理,彎下身子,側著耳朵向他
請教。
十一、小石潭記
柳宗元
題組訓練1
1.下列句子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①)
A.其岸勢術力差互百干術吠
B.滿里賓客無不伸頸其一犬坐于前
C.潭中魚可百許頭明滅可見
D.乃記之而去去國懷鄉,憂讒畏譏
(解析:A.像狗一樣/狗;B座位/坐;C.大約何以;D.離開。)
2.【A+層級】下列句子加點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C)
A.如鳴痂I環,心樂之何陋之有
B.全石以為底不以己悲
C.似與游者相樂念無與為樂者
D.潭西南面望學而不思則罔
(解析:A.代詞,代指前文的“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瓊環”/賓語前置的標志,
可不譯;B.與“為”連用,以……為,把……當作/因為,由于;C…….的人;
D.連詞,表修飾/表轉折,)
3.下列對文章理解有誤的一項是(D)
A.作者把地處幽僻的小石潭作為描寫對象,意在借荒遠之景,寓貶謫之怨,
傾抑郁之情。
B.作者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用如鳴痂I環的水聲、參差披拂的枝蔓、空游
無依的魚兒、斗折蛇行的小溪、竹樹環合的四周,把小石潭描繪成一幅
優美的圖畫。
C.首段文字,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聞水聲,再由水聲尋到小潭,采用
了移步換景的寫法。
D.本文語言凝練。寫卷石的形態各異,僅用了哦”“嶼”?幅”“巖”四字刻畫;
寫小溪的曲折蜿蜒,也只用了“斗折蛇行',四字描述;寫環境的清新和心
緒的煩躁,僅用了“過清”二字加以揭示。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青蔥的樹,翠綠的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2)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么依靠也沒有。
題組訓練2
1.下列句子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D)
A.乃記之而去何陋己有
B.以其境過清其真不知馬也
C.全石以為底皆以美于徐公
D.怡然不動屋舍儼然
(解析:A.代詞,指小石澧的景物/賓語前置的標志,無實義;B.代詞,指小
石渤句首語氣詞,表推測,大概;C.把/認為;D.……的樣子。)
2.【A+層級】下列句子加點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D)
A.潭中魚可百訐頭遂訐先帝以驅馳
B.全石以為底自以為不如
C.叢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惠未褊,民弗叢也
D.皆薦空游無所依關山渡若若飛
(解析:A.大約/答應;B把……作為/認為;C.沿著/順從;D.像。)
3.下列對文章理解有誤的一項是(C)
A.“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一句,通過描寫潭上青蔥的樹木和翠
綠的藤蔓,突出小石潭周圍環境的幽美,與下文“四面竹樹環合”相呼應。
B.文章對潭中游魚的描寫動靜結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從靜態上
描寫,而“俶爾遠逝,往來翕忽”呈現的則是游魚的動態美。
C.作者以發現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中氣氛——小潭源流——交代同
游之人為[I質序來安排材料,移步換景,景隨情遷,前后照應,結構緊湊。
D.同是描繪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記》抒發了作者被貶失意后
的凄苦孤寂之情,而《與朱元思書》則流露出作者愛慕自然、避世退隱
之意。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聞水聲,如鳴痂I環,心樂之。
聽到水聲,像玉佩、玉環相碰發出的清脆聲音,俄的)心情(因此)高興
起來。
(2)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
十二、岳陽樓記
范仲淹
題組訓練1
1.下列句子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D)
A.前人之述爸矣眾妙畢等
B.南極瀟湘初極狹
C.溥暮冥冥不宜妄自菲薄
D.而或長煙一空上下一白
(解析:A.詳盡/具備,具有;B.盡,這里有遠通的意思/非常;C.迫近/輕視,
看不起;D.全。)
2.【A+層級】下列句子加點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B)
A.感極而悲者矣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B.而或長煙一空一食或盡粟一石
C.然則何時而樂耶有亭翼緣臨于泉上者
D.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屬予作文以記之
(解析:A.連詞,表順承/連詞,表轉折;B.有時;C.指示代詞,這樣/……的
樣子;D.結構助詞,的/代詞,代指這件事。)
3.下列對文章理解有誤的一項是(C)
A.作者先寫岳陽樓的雄偉景觀,再借景抒發不同的覽物之情,卒章顯志,
點明主旨。
B.“微斯人,吾誰與歸”既是慰勉滕子京,也體現了作者欲與古仁人同道的
曠達胸襟。
C.選文中的“樂”與《醉翁亭記》中的“樂”相同,都是追求與民同樂的理想
境界。
D.選文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由景抒情,由情入議。句式駢散結合,
行文富于變化。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它連接著遠方的山脈,吞吐著長江的水流,水波浩蕩..無邊無際;或早或
晚(一天里)陰晴多變化,景物的變化無窮無盡。
(2)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到了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天色湖光
相接,一片碧綠,廣闊無際。
題組訓練2
1.下列句子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B)
A.政通人和廿二日天稍和
B.屬予作文以記之乃記之而去
C.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余因得遍現全書
D.濁浪排空而或長煙一空
(解析:A.和樂/暖和;B.記錄;C.景觀/看;D.天空/消散)
2.【A+層級】下列句子加點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D)
A.屬予作文以記之不以物喜
B.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c.前人之述備矣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D.感極而悲者矣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解析:A.連詞,表目的,來/介詞,因為;B在/因為;C結構助詞,的/定語
后置的標志,無實義;D.連詞,表順承。)
3.下列對文章理解有誤的一項是(C)
A.選文第②段中“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是洞庭湖千變萬化的特點。
B.選文第②段中的“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在結構上所起的作用是引起下文。
C.選文第②③段除寫景之外,還分別抒發了遷客騷人登樓時“喜”和“悲”的
情感。
D.選文寫“暗景”用語雄渾濃郁,狀"明景”用詞清麗明快。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沙鷗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兒時而浮游時而潛游。
⑵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在朝廷做官則替百姓擔憂,退處偏遠的江湖則替君王擔憂。
十三、醉翁亭記
歐陽修
題組訓練1
1.下列句子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D)
A.太守自謂也太守謂誰
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陰
C.野芳發而幽香朝發白帝,暮到江陵
D.游人去而禽鳥樂也太丘舍去
(解析:A.動詞,稱呼,命名/為,是;B.秀麗宸盛、繁茂;C.開放/從……出
發;D.離開。)
2.【A+層級】下列句子加點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C)
A.日出而林霏開環而攻之而不勝
B.醉能同其樂其真無馬耶
C.山間?四時也戴朱纓寶飾?帽
D.醒能述以文者徒以有先生也
(解析:A.連詞,表順承/連詞,表轉折,但是,卻;B.代詞,代指百姓/表反
問的語氣詞,難道;C.結構助詞,的;D.介詞,用/因為。)
3.下列對文章理解有誤的一項是(C)
A.作者以富有靈性的筆觸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瑯珊山變幻無窮的美麗景色,
賞山樂水的歡暢與愜意躍然紙上。
B.文章寫“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眾賓歸”均圍繞“樂”字展開,
既寫出太守與民同樂,又表現了當時滁州的政治清明。
C.游記著力寫太守與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間的情狀,意在表現作者因仕途不
得意而沉迷山水的消極的人生態度。
D.文章駢散結合,句式整齊又富有變化,尤其是也和而'字的靈活運用,
使得語言具有回環往復的音韻美。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理予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葉繁茂,形成一片濃郁的綠
蔭。
題組訓練2
1.下列句子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D)
A.太守自謂也太守謂誰
B.玄歸而巖穴暝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C.山間之朝暮也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D.而樂亦無窮也子子孫孫無交匱也
解析:A.命名/是;B.聚攏/回家;C.中間/參與;D.窮盡。)
2.【A+層級】下列句子加點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B)
A.太守與客來飲于此皆以美于徐公
B.雜然而前陳者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C.醉能同其樂基如土石何
D.射者中,弈者勝陳勝者,陽城人也
(解析:A.在/表示比較;B.……的樣子;C.代詞,指大家/用在“如……何”前
面,加強反問語氣;D…的人/用于判斷句,用在主語后,引出判斷。)
3.下列對文章理解有誤的一項是(C)
A.第①段介紹了醉翁亭所在,由面到點,先“環滁I再,西南"望“瑯珊”,
聞“水聲"用聽覺置換視覺。一“回”一“轉”,方見亭子。
B.第②段依次抓住春夏秋冬的“香”“繁”“潔”“水”四個典型情景來寫四季變換
之美,情狀俱到,精確而熨帖。
C.第③段太守頹然與眾賓喧嘩相映襯,既照應首段太守"飲少輒醉'又暗
含眾人不知太守快樂之意,凸顯了作者被貶滁州后的愁苦和憤懣。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是點睛之筆,“醉翁”之"醉]不僅
因太守酒量淺,更有沉醉于山水美、滁人和、吏政清等多種含義。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于山水之間啊。
(2)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游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
十四、出師表
諸葛亮
題組訓練1
1.下列句子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D)
A.宜付有司論其行賞與臣論此事
B.親賢臣,遠小人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C.是以先帝簡拔以遇陛下京城氏之孀妻有謖男
D.不宜偏私牡丹之愛,且乎眾矣
(解析:A.判定/談論;B.疏遠/長遠;C給予/遺留;D.應該。)
2.【A+層級】下列句子加點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C)
A.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雜然面前陳者
B.以塞忠諫之路也以其境過清
C.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戰于長勺
D.宜付有司論其行賞其真不知無馬也
(解析:A.連詞,表轉折/連詞,表修飾;B.以致/因為;C在;D代詞,指“他
們的”/表猜測的語氣詞,大概。)
3.下列對文章理解有誤的一項是(B)
A.在執法方面,諸葛亮主張懲罰“作奸犯科者"獎賞"為忠善者”。
B.選文以議論為主而輔之以敘事、描寫、說明,帶有濃厚的抒情色彩。
C.選文提及先帝“痛恨于桓、靈"意在勸勉后主親賢遠佞,使漢室興隆。
D.作者在文末敘寫個人經歷,是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的忠
心。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⑴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
(陛下)實在應該廣開言路聽取群臣的意見,來發揚先帝遺留下來的美德,
振奮志士的氣節。
(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不應當隨便輕視自己,說話不恰當,以致堵塞了大臣向陛下直諫的道路
啊!
題組訓練2
1.下列句子加點詞意思不同的一項是(B)
A.順表涕零把酒順風
B.三吸臣于草廬之中顧野有麥場
C.恐托付不雙不敢,則治臣之罪
D.司全性命于亂世故不為句得也
(解析:A.對著;B.拜訪/回頭看;C.成效;D.茍且。)
2.下列句子加點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
A.此殆天所以資將軍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B.先帝不以臣卑鄙咨臣以當世之事
c.試用于昔日嘆息痛恨于桓、靈
D.若無興德?言何陋?有
(解析:A用來……的;B.因為/用;C.在/對;D.結構助詞,的/賓語前置的標
志。)
3.(2017.廣東)下列對文章理解有誤的一項是(C)
A.《出師表》是諸葛亮北伐前寫的奏章,勸勉劉禪廣開言路,賞罰分明,
親賢遠佞,表現了他對蜀漢的忠誠。
B.諸葛亮追述三顧茅廬的往事,既表達了對先帝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也
希望后主能夠效法先帝,知人善任。
C.“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五月渡瀘”“北定中原”“庶竭弩
鈍,,“興復漢室,和“還于舊都,,等。
D.選文結尾,作者先表明伐魏興漢的決心,然后交代出師后的朝政事宜,
諄諄告誡后主要善納雅言。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先帝不因為我低微鄙陋,降低身份,屈尊就卑,多次到草廬來拜訪我。
(2)庶竭弩鈍,攘除奸兇。
愿意竭盡自己平庸的才能,鏟除奸詐兇惡的人。
十五、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孟子》
題組訓練
1.下列句子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
A.人怛過國怛亡
B.行拂舌LM所為入則無法家辨士
C.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舉大計亦死
D.百里奚舉于市愿為市鞍馬
(解析:A.常常;B.違背端佐;C.選拔/發動;D.集市/買。)
2.【A+層級】下列句子加點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D)
A.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潭西南面望
B.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既克,公問其故
C.管夷吾舉于士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D.傅說舉于版筑之間在乎山水之間也
(解析:A.連詞,表并列/連詞,表修飾;B.因此,所以/原因,緣故;C.從/
比;D.結構助詞,的。)
3.下列對文章理解有誤的一項是(B)
A.第①段列舉古代賢士的事例,說明有成就的人必先經歷苦難的磨煉。
B.第②段先提出中心論點,再論述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內憂外患就將滅亡。
C.從選文可以看出,“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是造就人才的主觀因素。
D.選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靈活,既增添了氣勢,也給人以美感。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⑴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用這些來激勵他的心志,使他的性情堅忍,增加他原來所沒有的才干。
⑵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如果一個國家)國內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主的賢士,國外(如
果)沒有勢力、地位相等的國家和外來的憂患,這個國家就時時有滅亡的危
險。
十六、魚我所欲也
《孟子》
題組訓練1
1.下列句子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D)
A.萬鐘于我何加焉而III不加增
B.所識充乏者得我與復前行,欲交其林
C.今為妻妾之奉為之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D.非獨賢者有是心也是進亦憂,退亦憂
(解析:A.益處/增加;B.貧窮/窮盡,走完;C.侍奉/供給,供養;D.這樣。)
2.【A+層級】下列句子加點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D)
A.人皆有之山水之間
B.舍身而取義環而攻之而不勝
C.所惡有甚于死者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D.是亦不可以0乎然胡不0乎
(解析:A.代詞,代指前面的“是心,/結構助詞,的;B.連詞,表承接/連詞,
表修飾;C.比/在;D停止。)
3.下列對文章理解有誤的一項是(A)
A.作者將魚與熊掌進行對比,提出了他的主張:當二者不能兩全時,應舍
生取義。
B.作者運用了比喻論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和道理論證證明自己的觀點。
C.縱使路途再漫長,屈原也要上下求索,終遭奸臣毀謗,為了證明自己的
清白,懷著悲憤投入汨羅江,用自己的行動實踐了孟子“舍生取義”這一主
張。
D.孟子通過舉例,告誡那些接受優厚俸祿的人也應該講求“禮義”,觀點明
確。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如果)兩樣不能同時得到,(我就)舍棄生命而求得大義。
⑵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
因此,人們所追求的有超過生命的,人們所厭惡的有超過死亡的。
十七、曹劌論戰
《左傳》
題組訓練1
1.下列句子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C)
A.忠之屬也屬予作文以記之
B.必以情覽物之情
C.小惠未褊大王加惠,以大易小
D.齊師伐我伐竹取道,下見小潭
(解析:A.類/通囑"B.實情/感情;C.恩惠;D.iS攻/砍伐。)
2.【A+層級】下列句子加點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D)
A.登軾叫望之學也不思則罔
B.戰于長勺皆以美于徐公
C.何以戰無從致書以觀
D.”入見乃丹書帛曰:陳勝王
(解析:A.連詞,表順承/連詞,表轉折;B.介詞,在/比;C.介詞,憑、靠/
介詞,來;D.于是,就。)
3.下列對文章理解有誤的一項是(A)
A.本文記敘了戰爭的全過程,重點是寫曹劌戰前對作戰條件的準備和戰后
對取勝原因的分析,顯示出他遠大的政治抱負和在軍事指揮上的杰出才
能。
B.”肉食者鄙,未能遠謀”是曹射請見”的原因,這里面既有對當權者的蔑
視,又顯示出他的自信。
C.魯莊公身為魯國國君,在迎戰“齊師”時,他寄希望于貴族的擁護和神靈
的保佑,他急躁冒進,他“既克’卻"問其故',處處顯露出、鄙
D.全文緊緊扣住“論戰”來寫,對曹劌的言論寫得詳備,而戰爭經過寫得簡
略,這充分表現了《左傳》善于剪裁、言簡意賅的特點。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居高位、享厚祿的人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汽包鍋爐蒸發設備安全性-管內流型及傳熱區段(鍋爐原理)
- 鍋爐熱平衡分析-鍋爐熱平衡的意義(鍋爐原理)
- 2024-2025學年江蘇省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高三高考信息卷(一)物理試題
- 流動鍋爐及其水動力特性分析-直流鍋爐(鍋爐設備運行)
- 2025屆遼寧省鐵嶺市六校高三第六次模擬考試物理試卷含解析
- HRSV-hCoV-229E-IN-1-生命科學試劑-MCE
- Forimtamig-RG-6324-生命科學試劑-MCE
-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區山西大學附屬中學2025年高三下學期第六次質量調研考試物理試題
- 金屬發展史試題及答案
- 計算機二級考試動向探討試題及答案
- 國家發展改革委低空經濟司
- 單位體檢協議書模板合同
- 課題申報書:醫學院校研究生“導學思政”創新實踐路徑研究
- 2025年游泳教練資格認證考試理論試題集(初級)
- 委托律師簽署協議書
- 圖文工廠轉讓協議書
- 貨物貿易的居間合同
- 2025-2030中國療養院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前景趨勢與投資研究報告
- 2025年國企山東濟南公共交通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高二入團考試試題及答案
- 福建省漳州市醫院招聘工作人員真題2024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