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鈦合金鍛坯 缺陷檢測 相控陣超聲水浸檢測方法》_第1頁
《鈦合金鍛坯 缺陷檢測 相控陣超聲水浸檢測方法》_第2頁
《鈦合金鍛坯 缺陷檢測 相控陣超聲水浸檢測方法》_第3頁
《鈦合金鍛坯 缺陷檢測 相控陣超聲水浸檢測方法》_第4頁
《鈦合金鍛坯 缺陷檢測 相控陣超聲水浸檢測方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示例1:

ICSXX.XXX.XX

CCSXXXX

團體標準

T/CSTMLX980701312—2023

鈦合金鍛坯缺陷檢測相控陣超聲

水浸檢測

Phasedarrayultrasonictestingfordefectdetectionoftitaniumalloy

forgingblanks

(征求意見稿)

202X-XX-XX發布202X-XX-XX實施

中關村材料試驗技術聯盟發布

T/CSTMLX980701312—2023

鈦合金鍛坯缺陷檢測相控陣超聲水浸檢測

1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采用水浸超聲脈沖反射技術檢測鈦合金鍛坯的最低要求。

本文件適用于厚度10mm~400mm的鈦合金鍛坯的相控陣超聲檢驗,其它牌號和規格的產品也可參

照使用。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

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

本文件。

AMS-STD-2154變形金屬超聲檢測方法

AMS2631G鈦及鈦合金棒、坯和板的超聲波檢驗

ASTME127標準鋁合金塊的制造及超聲波檢驗的標準操作規程

GJB1580A變形金屬超聲檢測

GB/T5193鈦及鈦合金加工產品超聲檢驗方法

GB/T12604.1無損檢測術語超聲檢測

3術語和定義

GB/T12604.1確立的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3.1分區檢測Partitiondetection

分區檢測,每個分區對應檢測部分的一定深度和一個專用探頭,每個探頭由超聲儀器的一個獨立通道控

制。

3.2對比試塊Referenceblock

代表產品的一部分,用于確定檢測方法,檢查并校準用于檢測的儀器系統

3.3有效聲束寬度Effectivebeamwidth

在某一特定模式下進行檢測的深度處測量得到的最窄聲束寬度

3.4-6dB聲束寬度-6dBsoundbeamwidth

信號強度衰減系數為2時的聲束直徑(即:從80%到40%)

3.5-3dB聲束寬度-3dBsoundbeamwidth

信號強度衰減系數為1.4時的聲束直徑(即:從80%到56%)

3.6距離振幅修正(DAC)Distanceamplitudecorrection

根據深度進行電子增益調節以補償超聲響應到相同的顯示的功能

3.7線陣探頭Lineararrayprobe

由一組并列齊排成線陣列的晶片組成。它能夠使聲束沿一個方位面(有效軸)發射和聚焦

3.8虛擬探頭Virtualprobe

一組陣列晶片,同時激發晶片或者相隔一定的相位組成一個更大的晶片

4試驗條件

2

T/CSTMLX980701312—2023

4.1檢驗場所應無強電磁干擾,并保持清潔。避免灰塵及外來雜物污染而破壞檢驗條件。

4.2檢測人員應按相關要求或標準進行技術資格的培訓和鑒定并獲取1級及以上無損檢測人員資格,簽發及

解釋檢測報告人員應達到2級及以上無損檢測人員資格。

5儀器設備

5.1探傷儀器

5.1.1當連接合適的探頭時,超聲檢測儀器應能夠產生檢測頻率范圍至少為2.25~15MHz的超聲波。超聲檢

測儀器在投入使用前、經過修理或更換零件/部件后,或每間隔1年,無論哪一種情況先發生,均應校驗儀

器性能特性。最低要求見表1,根據檢測時采用的頻率范圍選擇表1中一種或幾種檢測頻率進行校驗。

表1儀器使用性能的最低要求

超聲檢測頻率MHz

儀器特性

142.25510154

垂直極限滿刻度

垂直線性上限,滿刻度%≥95

垂直線性下限,滿刻度%≤10

水平極限滿刻度

水平線性范圍,滿刻度%≥85

靈敏度,滿刻度%1001503100310031003

信噪比10:1110:1110:1110:1110:11

入射面分辨力(鋁中),mm38217.5312.537.5353,5

背面分辨力(鋁中),mm197.53532.532.53,5

±2dB/20dB

1:埋深76.2mm的Φ0.8mm平底孔

2:埋深38mm的Φ1.2mm平底孔

3:埋深76.2mm的Φ0.4mm平底孔,允許使用其它試塊代替

4:僅當使用1MHz和15MHz的頻率時,其要求才適用。

5:15MHz探頭測試分辨力時,孔底反射波與表面反射波相交處和基線距離應在滿刻度40%以內。

5.1.2針對分區檢測,儀器應為多通道,且所有通道整合在一起,每個通道的增益、電子閘門和DAC應能獨

立控制。電子監控閘門應能記錄測量信號的最大振幅。

5.1.3相控陣儀器通道數應不小于128個,單次可激發的單元數不小于128個。相控陣儀器DAC的動態范圍

至少為0~40dB,精度±0.25dB。

5.2探頭

5.2.1相控陣探頭:

a)陣列中虛擬探頭的頻率范圍為5MHz~15MHz。

b)陣列中虛擬探頭在掃查和步進時應滿足最小有效聲束寬度的要求。

c)一個虛擬探頭中無效晶片不應超過一個。陣列中不允許有兩個相鄰的無效晶片。

d)陣列中所有虛擬探頭的振幅相應在平均振幅的1dB以內。

5.2.2探頭應有唯一標識,使用過程中應每年一次或懷疑損壞時檢查其使用性能。

5.3超聲數據采集系統

5.3.1超聲數據采集系統應包含以下內容:

3

T/CSTMLX980701312—2023

a)C掃描圖像。

b)模擬/數字轉化器,針對每一個脈沖,測量的閘門內模擬輸出的最大振幅應數字化,最小分辨率為8

字節,且范圍為滿刻度的0%~100%。

c)記錄超聲數據的存儲裝置。

d)C掃描圖像分析軟件,可以顯示每一個選擇的像素的位置和振幅,選擇感興趣的區域(ROI),計算

并顯示選擇的感興趣區域的信號的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

e)位置與位置相關的同步脈沖的編碼,針對分區檢測,系統應能夠以同步方式采集機械位置的模擬信

號。超聲脈沖應由軸向或周向位置編碼器觸發。

5.4水槽檢測系統

5.4.1鍛坯水浸檢測設備應包含一個探頭支架,至少有5個機械軸(X、Y、Z、A、B),機械軸X和Y為

水平運動軸,其中一個平行于鍛坯長度方向,另一個平行于鍛坯寬度方向。機械軸Z為垂直運動軸,Z軸應

配備能使探頭沿相互垂直的方向進行電動角度調節的A軸和B軸。需要時,應配備鍛坯自動上料裝置和升

降平臺,升降平臺可實現鍛坯傾斜緩慢入水以消除鍛坯表面氣泡。需要時,鍛坯檢測系統應具備鍛坯表面跟

蹤功能,保證探頭聲束與鍛坯表面的垂直入射和恒定的水距。

5.4.2系統應能控制所有參與采集的軸。

5.4.3水槽應有足夠的尺寸,以使被檢鍛坯完全浸入水中,探頭和鍛坯的水距足夠,滿足探頭架所必需的移

動軌跡。

5.4.4探頭操縱裝置應能在兩個互相垂直的平面內以不超過±0.5°的誤差提供探頭角度調節。橋架應有足夠的

強度以便對操縱裝置提供剛性的支持,并能平滑準確地將探頭定位于所需的位置上。機械裝置的定位精度和

最小掃查間距,應滿足實際檢測的需要。掃查或定位時的距離偏差應不超過±2.5mm/m。

5.4.5應根據設備具體情況編制設備機械特性的檢查方法和驗收準則,至少每年檢查一次。

6對比試塊

6.1對比試塊應采用與被檢件聲學性能和表面狀態相同或相近的材料制作,兩者之間的聲傳輸特性差應在

12dB以內。通過比較對比試塊的底波幅度值與被檢件等厚度部位的底波幅度值的分貝差來確定聲傳輸修正

值。如果聲傳輸特性在2dB以內,則檢測不要求增益補償。如果大于2dB,但小于12dB,應提高儀器靈敏

度以補償聲傳輸特性差。如果大于12dB,應使用更能代表受檢產品的新的對比試塊。

6.2具有平面入射聲束面的圓柱體與方形試塊,加工了平底孔的平面試塊可以用于鍛坯的檢測。

6.3對比試塊應有永久性的標識。

6.4應定期檢查對比試塊外觀有無影響使用的表面損傷,對比試塊未使用時應存放在合適的環境中以防止損

壞。

6.5按照ASTME127標準中對平底孔的要求制作試塊。

7耦合劑

7.1應采用清潔的自來水或去離子水作為耦合劑,水中不允許有可見的空氣氣泡和其它會干擾超聲檢測的外

來物質。需要時,可在水中加入適量的潤濕劑和防蝕劑,但應確認添加的物質不會對被檢件或設備造成損害。

8表面質量

8.1被檢棒材和鍛坯表面不允許存在影響超聲檢測的松動的氧化皮、折疊、毛刺、油污等。若個別部位不能

清除,應在被檢件上作出標記,供評定時參考,必要時在檢測記錄和報告中注明。被檢件的表面粗糙度Ra

4

T/CSTMLX980701312—2023

值應不大于3.2μm,由于表面粗糙度本身并不能反映所有的表面特征,因此有時可能需要進一步改善表面狀

態或提出更高的表面粗糙度要求,以滿足水浸探傷要求。

9試驗步驟

9.1本標準規定檢測方法為采用線陣探頭對鍛坯進行水浸縱波反射技術檢測。

9.2鍛坯檢測時,超聲波聲束應由鍛坯厚度方向入射。可以采用超聲相控陣水浸分區檢測,上、下表面盲區

≤2.5mm,邊部盲區≤5mm。檢測水距可選擇制造商推薦的最佳水距,無推薦水距時,可選擇60mm~100mm,

但應保證界面的二次反射信號不進入采集閘門而影響正常檢測。

9.3檢測和評價時的水距應與靈敏度校驗期間一致,不應超過±2.5mm。

9.4檢測期間應使用距離振幅修正,建立DAC時,應使用校準期間檢測深度范圍內的平底孔的聲響應記錄。

9.5為了考慮重疊,鍛坯分區檢測的電子閘門,應沿被檢分區的起點和終點兩端的平底孔處向外各延伸

10mm,鍛坯分區1的起點為上盲區位置,最深的分區的終點為下盲區位置。

9.6對于縱波模式,DAC和閘門應與界面波同步。

9.7評價門檻

9.7.1評價門檻應根據使用的有效聲束直徑進行調節。

9.7.2標準的評價門檻應設定為驗收極限的-6dB。

9.7.3背景噪聲水平不允許使用標準評價門檻時,評價門檻可設定為驗收極限的XdB(其中X為-6dB到-2dB

之間)。

9.8掃查間距應至多為使用的有效聲束直徑的70%。

9.9使用的脈沖重復頻率應基于聲束直徑和表面速度,并且不超過可能引起幻像波顯示的極限。

9.10推薦掃查速度不大于500mm/s。實際的速度應基于聲束直徑和重復頻率。

9.11為了確保檢測結果的有效性,在每批產品開始檢測和結束檢測后、或連續檢測時每間隔12小時,儀器

設置或儀器模塊發生任何變化均應進行靈敏度校準檢查。使用合適的對比試塊對設備進行調整,在每個區域

內的校驗目標均得到清晰的已知的回波,其振幅等于或超過滿刻度的80%。對于分區檢測,通過使用電子距

離振幅修正(DAC)來完成振幅校驗。記錄每次校驗時的靈敏度dB值(或平底孔波高百分比)及詳細時間。

每個平底孔的校準振幅的偏差應在最初設定值的±10%之內。若靈敏度增加超過10%,僅要求對在此期間發

現的指示進行重新評估。若靈敏度降低超過10%,則需要對上一次校準后至該次校準之間檢測的所有產品,

按照修正后的靈敏度重新進行檢測。

10試驗結果的評定

10.1鍛坯應經縱波超聲檢驗,驗收質量等級應符合表2的規定。

表2超聲檢驗驗收質量等級

單個不連

長條形不連續性指示

續性指示多個不連續性指示2)

3)

鍛坯厚度1)噪聲4)

等級

mm當量平底當量平底當量平底dB

間距長度

孔直徑孔直徑孔直徑

mmmm

mmmmmm

≤150AA1.20.8250.812.7-9

>150~200A2.01.2251.225-9

>200~400B3.22.0252.025/

5

T/CSTMLX980701312—2023

注:1)單個不連續性指示其幅度超過所要求等級的當量平底孔指示幅度,應屬不符合要求。

2)多個不連續性指示其中任何兩個指示的中心間距小于25mm而指示幅度超過所要求等級的當

量平底孔幅度,應屬不符合要求。

3)任何長條形不連續性指示其幅度和長度超過所要求等級的當量平底孔指示幅度和所規定的長

度,應屬不符合要求。

4)噪聲指所要求等級的單個不連續性指示當量平底孔的-9dB。>(150~200)mm的鍛坯局部區

域(其檢驗面積的5%)噪聲可為(-7~-8)dB。

5)對于直探頭縱波檢查,背反射損失超過正常值50%,應屬不符合要求。

10.2當能確認某顯示信號為外界干擾造成時,其顯示信號可不作為判定驗收與否的依據。

10.3超聲檢測過程中發現的不連續,除非另有規定,應按同聲程比較法進行評定,使用金屬聲程等于或接近

于產品不連續埋深的對比試塊,或使用適用的DAC曲線。如果需要,應使用聲能傳輸修正技術。

10.4經過超聲檢測,產品上指示未超過驗收標準規定的驗收極限或未發現不連續信號,則可判定為本檢測工

序的合格品。

11檢測記錄或報告

11.1檢測記錄至少應包括下列主要內容:

a)合金牌號、錠號、批號、規格、節號等;

b)本標準編號及級別

c)檢測儀器型號、探頭頻率、探頭晶片尺寸、聚焦法則等;

d)耦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