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浙教版必修2生物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六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7題,共14分)1、腫瘤標志物是由惡性腫瘤細胞異常產生的物質,或是宿主對腫瘤的刺激反應而產生的物質,能反映腫瘤發生、發展,監測腫瘤對治療的反應。一種名為HSATⅡ的非編碼RNA(即不編碼蛋白質的RNA)為胰腺癌的腫瘤標志物,用于胰腺癌的早期診斷。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HSATⅡ是基因轉錄的產物B.胰腺癌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變成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C.胰腺癌晚期癌細胞易擴散是由于細胞膜上糖蛋白減少D.HSATⅡ能作為標志物是因為其特異的堿基排列順序2、某植物高莖(A)對矮莖(a)為顯性,花的顏色紅色(B)對黃色(b)為顯性。某實驗小組用高莖紅花和矮莖紅花作親本進行雜交,F1表現型及比例為:高莖紅花:矮莖紅花:高莖黃花:矮莖黃花=3:3:1:1。讓F1中高莖紅花植株相互受粉,F2的表現型比例是()A.24:8:3:1B.25:5:5:1C.15:5:3:1D.9:3:3:13、某種群基因庫中有一對等位基因A和a,且A和a的基因頻率都是50%。一段時間后,若a的基因頻率變為95%,則下列判斷錯誤的是()A.該種群所處的環境可能發生了一定的變化B.此時該種群中A的基因頻率為5%C.種群基因頻率發生了改變,產生了新物種D.由基因a控制的性狀更適應變化后的環境4、南瓜所結果實中白色(A)對黃色(a)為顯性,盤狀(B)對球狀(b)為顯性,兩對基因獨立遺傳。若讓基因型為AaBb的白色盤狀南瓜與“某南瓜”雜交,子代中白色盤狀、白色球狀、黃色盤狀、黃色球狀四種表現型之比為3:3:1:1,則“某南瓜”的基因型為()A.AaBbB.AabbC.aaBbD.aabb5、萌發的某種子中的酶有兩個來源:一是由干種子中的酶活化而來,二是種子萌發時重新合成。研究發現,當種子萌發時,新的RNA在種子吸水后12h才會開始合成,而蛋白質的合成則在種子吸水后15-20min便可以開始。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種子萌發過程中有機物的含量和種類均減少B.干種子中沒有自由水,但含有一定量的結合水C.種子萌發時消耗的能量的根本來源是母體的光合作用D.種子吸水后20min-12h,其細胞中不進行基因的轉錄,也不存在翻譯過程6、如圖表示某生物細胞減數分裂過程中的一對同源染色體及其上的等位基因;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圖中有染色體2條,染色單體4條,DNA分子4個B.該對同源染色體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發生了交換C.該對同源染色體在減數分裂I中會形成四分體D.A與a的分離只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并和b發生自由組合7、圖中A、B、C表示環境條件差異較大、存在地理隔離的三個地區,A地區某種群部分個體遷移至B、C地區(t1、t2表示不同時期);經長期進化逐漸形成兩個新物種乙;丙。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留居在A地區甲種群的基因頻率也可能會發生改變B.乙、丙兩物種的形成經歷了從地理隔離到生殖隔離的過程C.乙、丙新物種的形成是兩地不同自然環境選擇的結果D.乙、丙新物種的形成是甲、乙、丙物種間協同進化的結果評卷人得分二、多選題(共8題,共16分)8、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對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進行了修改,下列哪項是修改內容()A.進化的基本單位是種群,而不是生物個體B.自然選擇是通過生物存在過度繁殖而導致生存斗爭來實現的C.基因頻率的改變是生物進化的實質D.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過程中的基本環節9、miRNA是一段可以和mRNA結合的小分子RNA,其作用原理如圖所示,①②③④代表生理過程。下列有關敘述中,錯誤的是()
A.①②③④過程中,均存在堿基的互補配對B.①③過程中,均需要用到解旋酶和RNA聚合酶C.②過程時,核糖體向左移動,讀取mRNA上的密碼子D.miRNA與mRNA的結合阻止了mRNA的翻譯10、促生長的A基因(該基因正常表達時小鼠生長情況正常)和無此功能的a基因是常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DNA甲基化修飾通常會抑制基因表達。下圖是兩只小鼠產生配子過程中甲基化修飾對基因傳遞的影響。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圖中雄鼠的A基因和雌鼠的a基因遺傳信息均已發生改變B.雄配子A基因甲基化被去除,但不能說明甲基化不能遺傳C.圖中的雌、雄鼠的基因型均為Aa,且均能正常生長D.圖中小鼠的雜交子代的表型比例約為3:111、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自交,若后代性狀分離比為9:3:3:1,則應滿足的條件有()A.A.a基因與b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B.A對a、B對b基因必須完全顯性C.該個體產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種,比例為1:1:1:1,自交時4種類型的雌雄配子的結合是隨機的D.AaBb自交產生的后代生存機會相等12、減數分裂起始源于程序化DNA雙鏈斷裂(double-strandbreaks,DSB)的形成,DSB正常產生是確保減數分裂一系列重要事件順利進行的前提。在水稻rdr6-mei突變體中,減數分裂DSB的形成明顯減少,導致一部分同源染色體不能正常聯會;小RNA測序以及轉錄組分析發現,在水稻rdr6-mei突變體中小RNA含量發生改變,導致基因的表達調控出現異常,從而影響減數分裂DSB的形成。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細胞內小RNA含量的改變不會影響減數分裂DSB的形成B.研究DSB形成的機理有助于從分子水平認識正常減數分裂發生機制C.減數分裂能正常進行需要DNA正常復制和DSB正常形成D.水稻rdr6-mei突變體中部分同源染色體行為異常可以在減數分裂Ⅰ前期觀察到13、已知A與a、B與b、C與c3對基因分別控制3對相對性狀且自由組合,基因型分別為AaBbCc、AabbCc的兩個體進行雜交。下列關于雜交后代的敘述錯誤的是()A.表現型有8種,AaBbCc個體的比銅為1/16B.表現型有4種,aaBbcc個體的比例為1/16C.表現型有8種,Aabbcc個體的比例為1/8D.表現型有8種,aaBbCc個體的比例為1/1614、某基因(14N)含有3000個堿基,腺嘌呤占35%。若該DNA分子用15N同位素標記過的游離脫氧核苷酸為原料復制3次,再將全部復制產物置于試管內離心,進行密度分層,得到的結果如圖1所示;然后加入解旋酶再離心,得到的結果如圖2所示。則下列有關分析完全正確的是()
A.X層全部是含14N的基因B.W層中含15N標記的胞嘧啶3150個C.W層與Z層的核苷酸數之比為8∶1D.X層中含有的氫鍵數是Y層的1/315、將全部DNA分子的雙鏈經32P標記的雄性動物細胞(染色體數為2N)置于含31P的培養基中培養。經過連續兩次細胞分裂后產生4個子細胞,檢測子細胞中的情況。下列推斷正確的是()A.若進行有絲分裂,則含32P染色體的子細胞比例一定為1/2B.若產生的4個子細胞中的染色體都含32P,則一定進行有絲分裂C.若進行減數分裂,則含32P染色體的子細胞比例一定為1D.若產生的4個子細胞中的染色體不都含32P,則一定進行有絲分裂評卷人得分三、填空題(共9題,共18分)16、孟德爾把F1顯現出來的性狀,叫做_____,未顯現出來的性狀叫做_____。在雜種后代中,同時出現_____和_____的現象叫做_____。17、傳統的育種方法是_____,缺點是_____長,而且_____是有限的。18、純種黃色圓粒和純種綠色皺粒豌豆的遺傳因子組成分別是YYRR和_____,它們產生的F1遺傳因子組成是_____,表現為_____。19、適應具有__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__性。在降雪晚而少的冬季,雷鳥因羽毛換成白色反而易被捕食者發現,這種現象在生物學上稱為____________,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實驗材料:摩爾根研究生物遺傳與染色體關系的實驗材料是________,其適合作為遺傳學研究材料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21、生物與生物之間的協同進化。
①某種蘭花具有細長的花距,某種蛾類具有_____________的吸管似的口器。
②羚羊的奔跑速度加快,獵豹的奔跑速度_____________。22、一個種群中__________個體所含有的___________基因,叫作這個種群的基因庫。23、請回答下列問題:
(1)組成DNA分子的基本結構單位是______________。
(2)DNA分子的堿基配對有一定規律;堿基之間的這種配對關系叫做______________原則。
(3)基因突變包括堿基對的替換;增添和___________。
24、遺傳病的檢測與預防最主要的手段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評卷人得分四、判斷題(共2題,共6分)25、若一女性患者的父親和兒子都患病,則一定是伴X隱性遺傳病。()A.正確B.錯誤26、雜合子(Aa)自交后代一定會出現3∶1的性狀分離比。()A.正確B.錯誤評卷人得分五、實驗題(共4題,共12分)27、果蠅的體色由位于常染色體上的兩對基因(分別用A/a和B/b表示)控制;一個野生型的純合黃體品系中偶然出現了一只黑體果蠅(雄性)和一只黑檀體果蠅(雌性),已知這兩只突變個體與純合黃體品系間都只有一個基因存在差異。現用這兩只突變個體雜交,子代的表現型及比例為灰體∶黑體∶黑檀體∶黃體=1∶1∶1∶1,回答下列問題:
(1)兩只突變個體的基因型分別為________。
(2)根據上述雜交結果能否得出“這兩對基因一定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結論?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你設計雜交實驗來探究這兩對基因是否符合自由組合定律。(不考慮突變和交叉互換)
實驗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預期結果及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某種自花傳粉的植物的花色由兩對等位基因(A與a、B與b)控制。已知花色有三種表現型;紫花;粉花和白花。當A基因存在時,植株花細胞中含有的白色前體物質能夠轉化為粉色色素,當B基因存在時,細胞能進一步將粉色色素轉化為紫色色素。無色素存在時,植株表現為白花。下表為某探究小組所做的雜交實驗結果,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組別。
親本。
F1的表現型及比例。
紫花。
粉花。
白花。
粉花。
白花。
甲。
紫花×紫花。
9/16
3/16
4/16
乙。
紫花×白花。
3/4
1/4
0
丙。
粉花×粉花。
0
3/4
1/4
(1)乙組紫花和白花親本的基因型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
(2)讓乙組的F1中的所有紫花植株進行自花傳粉,其子代植株中粉花植株的比例為__________。
(3)某實驗田現有一株未知基因型的白花植株及純合紫花植株;純合粉花植株及純合白花植株。欲通過一代雜交實驗判斷該白花植株的基因型。請寫出實驗思路、預期結果及相應的結論(假設一次雜交的后代數量足夠多)。
實驗思路:利用該白花植株與__________________雜交;觀察子代的表現型。
實驗結果和結論:
①若雜交后代________________;則該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為aaBB;
②若雜交后代既有紫花植株又有粉花植株,則該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
③若雜交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則該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29、為了適應全球氣候逐漸變暖的大趨勢;研究水稻耐高溫的調控機制,對水稻遺傳改良具有重要意義。
(1)研究獲得一株耐高溫突變體甲,高溫下該突變體表皮蠟質含量較高。讓甲與野生型(WT)雜交,F1自交后代中耐高溫植株約占1/4,說明耐高溫為________性狀,且最可能由____________對基因控制。
(2)已知耐高溫突變體乙的隱性突變基因位于水稻3號染色體上;請設計實驗探究甲;乙兩種突變體是否為同一基因突變導致,簡要寫出實驗設計方案(不考慮互換):
實驗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預期實驗結果:
①若___________;說明兩突變基因為同一基因;
②若_________;說明兩突變基因是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
③若____________;說明兩突變基因是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
(3)為進一步確定突變位點;研究者進行了系列實驗,如下圖所示。
①圖1中F1在______期,3號染色體發生互換,產生F2中相應的植株,然后用F2植株進行__________,可獲得純合重組植株R1—R5。
②對R1—R5進行分子標記及耐高溫性檢測,結果如圖2、圖3所示。分析可知,耐高溫突變基因位于________(分子標記)之間。將該區段DNA進行測序;發現TT2基因序列的第165堿基對由C/G變為A/T,導致蛋白質結構改變;功能喪失。
(4)基因OsWR2的表達能促進水稻表皮蠟質的合成。為了驗證“高溫脅迫下維持較高的蠟質含量是水稻耐高溫的必要條件",研究小組以突變體甲為對照組,實驗組為_______,將兩種水稻置于_______,一段時間后,檢測水稻蠟質含量及耐高溫性。實驗結果顯示______。30、煙草植物有24條染色體;染色體缺失某一片段不影響減數分裂過程,但會引起含缺失染色體的一種配子(不確定是雄配子還是雌配子)致死?,F有含如圖所示染色體的某株煙草(甲),其中A;a基因分別控制煙草的心形葉和戟形葉。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A、B、C基因在5號染色體上呈____________排列。只考慮煙草的葉形,該株煙草自交后代的性狀表現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現有各種基因型及表現型的個體(染色體未缺失片段)可供選擇;為了確定染色體片段缺失致死的配子是雄配子還是雌配子,請利用題干所述的染色體片段缺失的煙草植株甲與提供的具有各種基因型及表現型的個體設計雜交實驗加以證明,用0代表缺失的基因,并預測實驗結果:
實驗設計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果預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B、b基因控制煙草的株高,D、d基因控制焦油的含量。現有基因型為BbDd的個體(不含缺失染色體),若想確定D、d基因是否位于5號染色體上,可讓基因型BbDd的植株自交,若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說明D、d基因不位于5號染色體上;若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說明D、d基因位于5號染色體上(不考慮交叉互換,兩空均只描述表現型種類及比例)。評卷人得分六、綜合題(共2題,共20分)31、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
(1)達爾文基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事實得出了_________________的推論1;結合推論1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實,作出了推論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在推論的基礎上得出推論3:_____________逐代積累,具有這些________的個體越來越多,形成具有新的________特征的生物新類型。由此可見,群體中出現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是適應形成的必要條件。
(2)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使人們認識到生物是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________________的,使生物學第一次擺脫了神學的束縛,走上了科學的軌道。揭示了生物界的______________性是由于所有的生物都有_________??茖W地解釋了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進化的結果。但是,達爾文對于遺傳和變異的認識還局限于_______水平,不能科學地解釋遺傳和變異的本質。32、家蠶是二倍體生物;雄蠶的性染色體為zz,雌蠶的性染色體為zw。研究發現雄蠶比雌蠶食桑量低,產絲率高。為了達到只養雄蠶的目的,科研人員做了下列研究。
(1)為了更早地進行雌雄篩選,科研人員利用位于常染色體上控制卵色的一對基因(A、a)采用下圖所示方法培育出限性黑卵雌蠶。圖中變異家蠶的變異類型為_____,變異家蠶的減數分裂中能夠產生_____種配子。用培育出的限性黑卵雌蠶與白卵雄蠶交配,后代_____卵發育成雄蠶。
(2)為了省去人工篩選的麻煩,科研人員培育出了一只特殊的雄蠶(甲)。甲的z染色體上帶有隱性胚胎致死基因b、d或它們的等位基因,b、d均有隱性純合致死效應。利用甲與普通雌蠶進行雜交,雜交后代雌蠶在胚胎期死亡,可達到自動保留雄蠶的目的。①甲的基因型為_____;
②在實際雜交中后代雌:雄≈1.4:98.6,推測少量雌蠶能成活的可能原因是_____
③為能代代保留具有甲的特殊基因型的個體,科學家將B基因轉接到w染色體上構建與之對應的雌性個體(乙),其基因型為_____,甲乙交配產生的后代一半出現胚胎期死亡,成活個體可保持原種特性。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7題,共14分)1、B【分析】【分析】
1;有的細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細胞中遺傳物質發生變化,就變成不受機體控制的、連續進行分裂的惡性增殖細胞,這種細胞就是癌細胞;
2;癌細胞的產生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生突變;
3;癌細胞可以無限增殖;表面糖蛋白減少,易擴散。
【詳解】
A;HSATⅡ為不編碼蛋白質的RNA;RNA是基因轉錄的產物,A正確;
B;細胞癌變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生突變;B錯誤;
C;細胞膜上的糖蛋白減少導致細胞的黏著性降低;癌細胞容易擴散,C正確;
D;HSATⅡ為不編碼蛋白質的RNA;HSATⅡ能作為標志物是其特異性的堿基序列可以被檢測到,D正確。
故選B。2、A【分析】【分析】
分析F1:高莖:矮莖=(3+1):(3+1)=1:1,說明親本基因型為Aa×aa,紅花:黃花=(3+3):(1+1)=3:1,說明親本基因型為Bb×Bb,綜上分析,親本基因型為AaBb×aaBb。
【詳解】
根據上述分析可知,親本基因型為AaBb×aaBb,F1中高莖紅花植株基因型及比例為AaBB:AaBb=1:2,產生雌雄配子的種類和比例均為AB:Ab:aB:ab=(1/3×1/2+2/3×1/4):(2/3×1/4):(1/3×1/2+2/3×1/4):(2/3×1/4)=2:1:2:1,F1中高莖紅花植株相互受粉,后代中aabb所占比例為1/6×1/6=1/36,A-bb所占比例為(1/6×1/6)+(1/6×1/6)+(1/6×1/6)=3/36,aaB-所占比例為(2/6×2/6)+(1/6×2/6)+(2/6×1/6)=8/36,所以A-B-所占比例為1-1/36-3/36-8/36=24/36,故F2的表現型比例是24:8:3:1;綜上分析,A正確,BCD錯誤。
故選A。3、C【分析】【分析】
現代進化理論的基本內容是:
進化是以種群為基本單位;進化的實質是種群的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導致物種形成。
【詳解】
A、基因頻率改變,說明生物發生進化,可能環境發生變化,A正確;
B、一對等位基因頻率的和為1,a的基因頻率為95%,所以A的基因頻率為5%,B正確;
C、種群基因頻率發生改變,說明生物進化,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種,C錯誤;
D、通過自然選擇,a的基因頻率提高,說明a基因控制的性狀更適應環境,D正確。
故選C。4、B【分析】【分析】
從題文看出,白色盤狀、白色球狀、黃色盤狀、黃色球狀的比值為3:3:1:1,采用逐對分析法:白色和黃色這一對相對性狀,子代中白色:黃色=3:1,說明親本都是雜合子,基因型均為Aa;盤狀和球狀這一對相對性狀,子代中盤狀:球狀=1:1,屬于測交類型,親本的基因型為Bb×bb。
【詳解】
(1)白色和黃色這一對相對性狀:子代中白色比黃色為3:1;說明親本都是雜合子,基因型均為Aa;
(2)盤狀和球狀這一對相對性狀:子代中盤狀比球狀為1:1,屬于測交類型,親本的基因型為Bb×bb,則親本為AaBb和Aabb,故“某南瓜”的基因型為Aabb。B正確。
故選B。5、C【分析】【分析】
1;細胞中水的存在形式包括自由水和結合水;自由水和結合水的比值與新陳代謝的旺盛程度有關,新陳代謝越旺盛,該比值越高,否則越低。2、基因控制蛋白質的合成包括轉錄和翻譯兩個步驟,其中轉錄是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合成RNA,翻譯是以mRNA為模板合成蛋白質,該過程需要mRNA作為模板,需tRNA轉運氨基酸,還需要酶、能量和原料(氨基酸)。3、根據題干信息“一是由干燥種子種的酶活化而來”“新RNA在吸水后12h開始合成”可知有些酶、RNA可以在干種子中長期保存。
【詳解】
A;種子萌發時;有機物分解,獲得的有機物的種類增加,A錯誤;
B;干燥的種子有自由水和結合水;只不過自由水的含量比鮮種子低,B錯誤;
C;種子萌發時消耗的有機物根本上來源于母體的光合作用;C正確;
D;根據題干信息可知:當種子萌發時;新的RNA在種子吸水后12h才會開始合成,而蛋白質的合成則在種子吸水后15~20min便可以開始??梢姺N子吸水后20min~12h,其細胞中不進行基因的轉錄,但存在翻譯過程,D錯誤。
故選C。6、D【分析】【分析】
1、圖中所示為一對同源染色體,4條染色單體,4個DNA分子。
2;圖中所示的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發生了交叉互換。
【詳解】
A、圖中有染色體2條,每條染色體上兩個染色單體,染色單體4條,每條染色單體上一個DNA分子,DNA分子4個,A正確;
B、根據圖中染色體顏色及基因位置可知,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發生了交叉互換,即1的染色單體與2的染色單體之間發生了交叉互換,B正確;
C、同源染色體在減數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經聯會,形成四分體,C正確;
D、由于發生過交叉互換,A與a的分離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和減數第二次分裂,D錯誤。
故選D。7、D【分析】【分析】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基本觀點: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本環節,通過它們的綜合作用,種群產生分化,最終導致新物種的形成。其中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定向的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詳解】
A;留居在A地區的甲種群的基因頻率因為自然選擇、基因突變等也可能會發生改變;A正確;
B;乙、丙兩物種的形成經歷了從地理隔離到生殖隔離的過程;B正確;
C;由題可知;乙、丙兩地環境不同,因此新物種的形成是兩地不同自然環境選擇的結果,C正確;
D;乙、丙新物種的形成是自然選擇的結果;D錯誤。
故選D。二、多選題(共8題,共16分)8、A:C:D【分析】【分析】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基本觀點: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定向的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詳解】
A;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是以個體為單位進行研究的;現代生物進化理論是以種群為單位進行研究的,A正確;
B;自然選擇是因為生物存在過度繁殖而導致生存斗爭來實現的是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內容;B錯誤;
C;現代生物進化理論提出基因頻率的改變是生物進化的實質;C正確;
D;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過程中的基本環節;D正確。
故選ACD。
【點睛】9、B:C【分析】【分析】
基因表達是指將來自基因的遺傳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產物的過程?;虮磉_產物通常是蛋白質;所有已知的生命,都利用基因表達來合成生命的大分子。轉錄過程由RNA聚合酶進行,以DNA為模板,產物為RNA。RNA聚合酶沿著一段DNA移動,留下新合成的RNA鏈。翻譯是以mRNA為模板合成蛋白質的過程,場所在核糖體。
【詳解】
A;①②③④分別表示轉錄、翻譯、轉錄、形成互補雙鏈RNA;這些過程中,均存在堿基的互補配對,A正確;
B;①③為轉錄過程;轉錄所需的酶是RNA聚合酶,不需要解旋酶,B錯誤;
C;②為翻譯過程;翻譯時,核糖體沿mRNA移動,讀取mRNA上的密碼子,翻譯的方向是從短肽鏈向長肽鏈移動,即圖中向右移動,C錯誤;
D;miRNA與mRNA的結合形成互補雙鏈RNA;可阻止mRNA的翻譯,D正確。
故選BC。10、A:C:D【分析】【分析】
據圖可知;雄鼠產生的雄配子中A基因去甲基化,a基因沒有甲基化,雌鼠產生的雌配子中無論含有A還是a基因的都會發生甲基化。
【詳解】
A;DNA甲基化修飾通常會抑制基因表達;但是不改變基因的遺傳信息,A錯誤;
B;據圖可知;雄鼠產生的雄配子中A基因去甲基化,a基因沒有甲基化,雌鼠產生的雌配子中無論含有A還是a基因的都會發生甲基化,說明可以遺傳,B正確;
C;根據題意促進生長的是A基因;發生甲基化之后會被抑制,雄鼠的A基因發生甲基化,因此不能正常生長,C錯誤;
D;促生長的A和無此功能的a是常染色體上的兩種基因。DNA甲基化修飾通常會抑制基因表達;圖中雌雄配子隨機結合產生的子代基因型是:AA(甲基化)、Aa(甲基化)、A(甲基化)a、aa(甲基化),前兩種基因型表現為能正常生長,后兩種基因型不能正常生長,因此表型比例為1:1,D錯誤。
故選ACD。11、A:B:C:D【分析】【分析】
1;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1)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互不干擾的。(2)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2、正常情況下,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自交;后代的表現型比例為9:3:3:1,說明遵循自由組合定律。
【詳解】
A.a基因與B、b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在減數分裂過程中,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A正確;
B、A對a、B對b基因必須完全顯性后代性狀分離比為9:3:3:1的保證;B正確;
C、該個體產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種,比例為1:1:1:1,AaBb自交時4種類型的雌雄配子的結合是隨機的;C正確;
D、AaBb自交產生的后代生存機會相等是后代性狀分離比為9:3:3:1的保證;D正確。
故選ABCD。12、B:C:D【分析】【分析】
減數分裂正常進行需要DNA正常復制和DNA雙鏈正常斷裂;同源染色體聯會發生在減數分裂Ⅰ前期。
【詳解】
A;分析題意可知;小RNA含量發生改變會導致基因的表達調控出現異常,從而影響減數分裂DSB的形成,故細胞內小RNA含量的改變會影響減數分裂DSB的形成,A錯誤;
B;減數分裂起始源于DSB的形成;研究DSB形成的機理有助于從分子水平認識正常減數分裂發生機制,B正確;
C;分裂前DNA分子必須先進行復制;題干信息說明DSB正常產生是確保減數分裂一系列重要事件順利進行的前提,故減數分裂能正常進行需要DNA正常復制和DSB正常形成,C正確;
D、在水稻rdr6-mei突變體中,減數分裂DSB的形成明顯減少,導致一部分同源染色體不能正常聯會,聯會發生在減數分裂Ⅰ前期,所以水稻rdr6-mei突變體中部分同源染色體行為異??梢栽跍p數分裂I前期觀察到;D正確。
故選BCD。13、A:B:C【分析】【分析】
親本的基因型為:AaBbCc×AabbCc;求后代的基因型及表現型的分離比,用分離的思路:Aa×Aa→1AA:2Aa:1aa;
Bb×bb→1Bb:1bb;
Cc×Cc→1CC:2Cc:1cc。
【詳解】
后代表現型為2×2×2=8種,AaBbCc個體的比例為1/2×1/2×1/2=1/8,Aabbcc個體的比例為1/2×1/2×1/4=1/16;aaBbCc個體的比例為1/4×1/2×1/2=1/16;綜上所述,ABC符合題意。
故選ABC。14、B:D【分析】根據題干信息分析,某基因(14N)含有3000個堿基,腺嘌呤占35%,即A=3000×35%=1050個,根據堿基互補配對原則,T=A=1050個,則C=G=3000÷2-1050=450個。將該DNA分子用15N同位素標記過的游離脫氧核苷酸為原料復制3次得到23=8個DNA分子(16條鏈),根據DNA半保留復制特點,其中有兩個DNA分子一條鏈含14N、另一條鏈含15N(X層),其余6個DNA分子均只含15N(Y層);8個DNA分子共有16條鏈,加入解旋酶再離心,Z層有兩條鏈,只含14N;W層有14條鏈,只含15N。
【詳解】
A、根據以上分析已知,X層全部是一條鏈含14N、另一條鏈含15N的基因;A錯誤;
B、根據以上分析已知,Z層有兩條鏈,只含14N;W層有14條鏈,只含15N,則W層相當于含有7個完整的DNA分子,因此其含有15N標記胞嘧啶數=7×450個=3150個;B正確;
C;W層有14條鏈;Z層有2條鏈,因此W層與Z層的核苷酸數之比為7:1,C錯誤;
D;X層中含有2個DNA分子;Y層中含有6個DNA分子,因此X層中含有的氫鍵數是Y層的1/3倍,D正確。
故選BD。15、C:D【分析】【分析】
DNA復制為半保留復制,將全部DNA分子的雙鏈經32P標記的雄性動物細胞(染色體數為2N)置于含31P的培養基中培養。經過連續兩次細胞分裂后產生4個子細胞;若為有絲分裂,則DNA復制兩次,若為減數分裂,則DNA復制一次。
【詳解】
A、若進行有絲分裂,由于DNA為半保留復制,所以第一次有絲分裂后,子細胞中每條染色體的DNA都有一條鏈有標記,一條鏈沒有標記;進行第二次DNA復制后,每條染色體的兩條染色單體上,只有一條單體有標記,另一條染色單體沒有標記,當細胞處于第二次分裂后期時,染色單體隨機分開,具有32P標記的染色體也隨機進入2個細胞,所以經過連續兩次細胞分裂后產生的4個子細胞中,含32P染色體的子細胞為2個或3個或4個;A錯誤;
BC、若產生的4個子細胞中的染色體都含32P;說明DNA只復制了一次,則細胞進行的是減數分裂,B錯誤;C正確;
D、由AB項分析可知,若產生的4個子細胞中的染色體不都含32P;則一定進行的是有絲分裂,D正確。
故選CD。三、填空題(共9題,共18分)16、略
【解析】①.顯性性狀②.隱形性狀③.顯性性狀④.隱形性狀⑤.性狀分離17、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雜交育種周期可選擇范圍18、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yyrrYyRr黃色圓粒19、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普遍性相對性適應的相對性遺傳的穩定性與環境不斷變化之間的矛盾20、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果蠅易飼養,繁殖快21、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細長加快22、略
【解析】①.全部②.全部23、略
【分析】【詳解】
(1)DNA是由脫氧核苷酸聚合而成;組成DNA分子的基本結構單位是脫氧核苷酸。
(2)DNA分子的堿基配對有一定規律;A一定與T配對;G一定與C配對,堿基中的這種關系叫做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3)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基因突變包括堿基對的替換;增添和缺失。
(4)種群是生活在一定區域的同種生物全部個體;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5)能夠在自然狀態下相互交配并且產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稱為一個物種;生殖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6)誘變育種的原理是基因突變,誘變育種是利用物理因素或化學因素來處理生物,使生物發生基因突變?!窘馕觥竣?脫氧核苷酸②.堿基互補配對③.缺失④.種群⑤.生殖隔離⑥.基因突變24、略
【分析】【詳解】
遺傳病的檢測與預防最主要的手段是遺傳咨詢和產前診斷。【解析】遺傳咨詢產前診斷四、判斷題(共2題,共6分)25、B【分析】略26、B【分析】略五、實驗題(共4題,共12分)27、略
【分析】【分析】
由題干信息可知;兩只突變個體與純合黃體品系間都只有一個基因存在差異,由于一個基因突變而產生了新的性狀,則該突變可能為顯性突變,說明原個體為隱性個體,兩只突變個體雜交,子代又出現新的灰體性狀個體,則灰體可能是由兩種顯性突變基因共同作用產生。
【詳解】
(1)兩只突變個體與純合黃體品系間都只有一個基因存在差異,由于一個基因突變而產生了新的性狀,則該突變可能為顯性突變,說明原個體為隱性個體,兩只突變個體的基因型為aaBb、Aabb。
(2)兩只突變個體(基因型為aaBb、Aabb)雜交,無論兩對基因是否位于一對染色體上,每個個體產生的配子類型均為兩種(aaBb產生ab和aB兩種配子,Aabb產生Ab和ab兩種配子);子代的表現型和比例是相同的,所有不能對兩對基因的位置關系作出判斷。
(3)兩只突變個體(基因型為aaBb、Aabb)雜交,子一代的基因型和表現型為AaBb(灰體)、aaBb(黑體或黑檀體),Aabb(黑檀體或黑體),aabb(黃體),想證明兩位基因是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還是兩對同源染色體上,所選雜交親本之一必須滿足的條件是:兩種不同的位置關系下能產生出不同類型的配子,只有AaBb(灰體)符合要求;而無論是灰體間相互交配;灰體與黃體之間雜交,都會因基因位置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結果。
方案一:子一代中的灰體雌雄果蠅交配;統計雜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方案一預期結果及結論:若子二代果蠅出現灰體∶黑體∶黑檀體∶黃體=9∶3∶3∶1,符合自由組合定律;若子二代果蠅出現灰體∶黑體∶黑檀體=2∶1∶1,不符合自由組合定律(或未出現灰體∶黑體∶黑檀體∶黃體=9∶3∶3∶1,不符合自由組合定律)。
方案二:子一代中的灰體果蠅與異性黃體果蠅交配;統計雜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方案二預期結果及結論:若子二代果蠅出現灰體∶黑體∶黑檀體∶黃體=1∶1∶1∶1,符合自由組合定律;若子二代果蠅出現黑體∶黑檀體=1∶1,不符合自由組合定律(或未出現灰體∶黑體∶黑檀體∶黃體=1∶1∶1∶1,不符合自由組合定律)。
【點睛】
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根據兩只突變個體與純合黃體品系間都只有一個基因存在差異,從而判斷出基因型與表現型的對于關系,能根據題干信息,設計合理的實驗驗證相關的結論。本題的難點是(3),要求考生理解題意,學會設計遺傳實驗步驟,能分析實驗結果得出結論?!窘馕觥浚?)aaBb、Aabb(2)不能無論兩對基因是否位于一對染色體上,都會得到相同的結果(3)方案一:子一代中的灰體雌雄果蠅交配;統計雜交后代的表現型及比例。(2分)
方案二:子一代中的灰體果蠅與異性黃體果蠅交配;統計雜交后代的表現型及比例方案一預期結果及結論:若子二代果蠅出現灰體∶黑體∶黑檀體∶黃體=9∶3∶3∶1,則符合自由組合定律,若子二代果蠅出現灰體∶黑體∶黑檀體=2∶1∶1則不符合自由組合定律(或未出現灰體∶黑體∶黑檀體∶黃體=9∶3∶3∶1)
方案二預期結果及結論:若子二代果蠅出現灰體∶黑體∶黑檀體∶黃體=1∶1∶1∶1則符合自由組合定律;若子二代出現黑體∶黑檀體=1∶1則不符合自由組合定律(或未出現灰體∶黑體∶黑檀體∶黃體=1∶1∶1∶1)(2分)28、略
【分析】【分析】
根據題意分析可知,A-bb表現粉花、A-B-表現紫花,aa--表現白花,甲組中紫花和紫花雜交的后代紫花:粉花:白花=9:3:4,說明親本紫花的基因型為AaBb。
【詳解】
(1)根據上述分析可知,乙組中紫花(A-B-)×白花(aa--)→紫花(A-B-):粉花=3:1,沒有出現白花aa--,可知親本紫花基因型為AABb,白花基因型為aaBb。
(2)乙組F1中的紫花基因型為1/3AaBB、2/3AaBb;讓其自花傳粉,后代中粉花植株所占比例為2/3×3/4×1/4=1/8。
(3)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為aaBB、aaBb和aabb,純合紫花的基因型為AABB,純合粉花的基因型為AAbb,純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為aaBB和aabb。由于純合紫花無論和哪個基因型雜交,后代均為紫花,純合白花和白花雜交后代都為白花,所以欲判斷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可利用該白花植株與純合粉花植株雜交,觀察子代的表現型。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為aaBB,則與純合粉花(AAbb)的植株雜交,后代基因型均為AaBb,均表現為紫花。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為aabb,則與純合粉花(AAbb)的植株雜交,后代基因型均為Aabb,均表現為粉花。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為aaBb,則與純合粉花(AAbb)的植株雜交,后代基因型為AaBb、Aabb;表現為紫花和粉花。
所以實驗結果和結論為:
①若雜交后代全開紫花;則該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為aaBB;
②若雜交后代既有紫花植株又有粉花植株,則該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
③若雜交后代全為粉色,則該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
【點睛】
本題考查了基因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的應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與觀點,通過比較、分析與綜合等方法對某些生物學問題進行解釋、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斷或得出正確的結論的能力;能用數學方式準確地描述生物學方面的內容、以及數據處理能力?!窘馕觥緼ABb、aaBb1/8純合粉花植株全開紫花aaBb全為粉色29、略
【分析】【分析】
讓甲與野生型(WT)雜交、F1自交后代中耐高溫植株約占1/4,符合基因分離定律,說明這對相對性狀是由一對基因控制的,并且耐高溫為隱性性狀;為探究甲、乙兩種突變體是否為同一基因突變導致,可使純合突變體甲與純合突變體乙進行雜交后,F1再自交,觀察其F1和F2的表現型及比例(不考慮互換)。
【詳解】
(1)讓甲與野生型(WT)雜交、F1自交后代中耐高溫植株約占1/4;符合基因分離定律,說明這對相對性狀是由1對基因控制的,并且耐高溫為隱性性狀。
(2)為探究甲;乙兩種突變體是否為同一基因突變導致:
實驗方案:使純合突變體甲與純合突變體乙進行雜交后,F1再自交,觀察其F1和F2的表現型及比例(不考慮互換)。
預期實驗結果:
①若兩突變基因為同一基因突變所致,純合突變體甲與純合突變體乙進行雜交,子代全是突變體,即F1和F2都耐高溫;
②若兩突變基因是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兩對基因均位于3號染色體上),假設突變體甲基因型為aaBB,突變體乙基因型為AAbb,則甲乙雜交F1為AaBb,由于兩對基因在一對同源染色體上,所以F1產生的配子為Ab和aB,則F1自交產生的F2為AaBb:AAbb:aaBB=2:1:1;表現型為不耐高溫:耐高溫=1:1;
③若兩突變基因是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即符合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假設突變體甲基因型為aaBB,突變體乙基因型為AAbb,則甲乙雜交F1為AaBb,表現型為耐高溫,F1自交,F2表現為A_B_:(A_bb+aaB_+aabb)=9:7,即F2不耐高溫:耐高溫=9:7。
(3)①由圖1可知,F1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或四分體時期),3號染色體的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發生了互換,產生F2中相應的植株;然后用F2植株進行自交,可獲得純合重組植株R1—R5。
②對R1—R5進行分子標記及耐高溫性檢測,如圖2、圖3,植株R3和R4之間的差別是caps3-caps4,但是R3耐高溫,R4不耐高溫;所以在分子標記caps3-caps4之間發生了基因突變。
(4)實驗設計應該遵循對照原則,為了驗證“高溫脅迫下維持較高的蠟質含量是水稻耐高溫的必要條件”,則對照組為突變體甲,實驗組為基因OsWR2敲除的突變體甲,以檢測兩組植株是否耐高溫。設計思路:對照組為突變體甲,實驗組為基因OsWR2敲除的突變體甲;將兩種水稻置于高溫環境中,一段時間后,檢測水稻表皮蠟質含量及高溫耐性。實驗結果顯示:實驗組水稻植株蠟質含量低于對照組,且不耐高溫?!窘馕觥?1)隱性1
(2)讓甲與乙進行雜交后,再自交,觀察后代的表現型及比例
F1和F2都耐高溫F1不耐高溫,F2中不耐高溫:耐高溫=1:1F1不耐高溫,F2中不耐高溫:耐高溫=9:7
(3)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自交caps3-caps4
(4)基因OsWR2敲除的突變體甲高溫環境實驗組水稻植株蠟質含量低于對照組,且不耐高溫30、略
【分析】【分析】
由圖可知;5號染色體的一條染色體發生了片段缺失,含缺失染色體的一種配子(不確定是雄配子還是雌配子)致死,若是含缺失染色體的雌配子致死,則該個體產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餐飲業智能點餐系統開發
- 論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議論文(12篇)
- 零售行業安全信息員的職責定位
- 那年花開八年級作文700字(15篇)
- 部編版小學一年級美術教學計劃
- 狼的誘惑結局大改寫(14篇)
- 關于創新的作文六年級另辟蹊徑,勇于創新13篇范文
- 護理個案觀察分析框架
- KTV公主部音響設備調試流程
- 寫給父母的一封信感恩的心聲(9篇)
- 2022年甘肅省天水市中考生物真題含答案2
- 2024年湖北三新供電服務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徒手整形 培訓課件
- 市場營銷學電子教案
- 《內蒙古乳制品出口貿易發展現狀、問題及完善對策研究》10000字
- 研究生開題報告評審表
- 《網絡安全與個人信息保護》主題班會課件
- 建筑集團公司商務管理手冊(投標、合同、采購)分冊
- 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磁鐵的磁力》課件
- 幼兒園課件小小銀行家
- 美的空調制造工藝手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