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4年滬教新版選修3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775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9題,共18分)1、為抗議蘇聯入侵阿富汗,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集體宣布不參加1980年的莫斯科奧運會。四年之后,蘇聯宣布抵制洛杉磯奧運會。這反映了當時A.美蘇冷戰的重點轉向體育領域B.蘇聯體育發達不需參加奧運會C.美蘇雖對抗但避免直接軍事沖突D.美國交替采用對抗與緩和的政策2、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中最根本的因素是A.1929年大危機的影響B.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C.英法的綏靖政策和蘇聯的“中立自保”D.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擴張3、當代世界,能源之爭日趨激烈,尤其是被稱為“工業血液”的石油資源。因此,“石油與國際爭端密切相關”。下列事件與此觀點相符的是A.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B.印巴爭奪克什米爾之戰C.美國發起并主導的海灣戰爭D.巴以對“耶路撒冷”的爭奪4、1941年3月,美國通過法案規定:總統有權為他認為對美國國防至關重要的國家生產和采購任何防務用品,并可以向這樣的國家以銷售、轉讓、交換、租借等方式處置國防用品。這一法案說明美國A.正式宣布對德國的作戰B.著手援助困境中的蘇聯C.倡導建立反法西斯同盟D.改變了傳統的中立政策5、1957年10月,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有評論認為美國在空間技術領域的競爭中又敗給了蘇聯。人們將美國現行教育制度視為這一切的“罪魁禍首”。1958年,美國頒布《國防教育法》,要求最大限度地發展男女青年的智慧和技術,并撥專款給各州中小學配備科學實驗設備。材料表明A.冷戰推動教育改革B.國會是美國的權力中心C.蘇聯科技領先美國D.美蘇積極開展軍備競賽6、1969年任聯邦德國總理的維利·勃蘭特回憶說,建立柏林墻“這一天的經驗對我以后歲月中的政治考慮具有決定性的影響。我深切感受到核時代堅持對抗的嚴重危險性,被稱之為我的‘東方政策’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形成的”。維利·勃蘭特的“東方政策”A.使兩極格局下的對抗更激烈B.進一步緩和了法德關系C.加速了資本主義陣營的瓦解D.有利于德國實現統一7、工業革命改變了英國的社會狀況。經濟持續增長,中等階級要求變革,他們覺得自己的政治地位與經濟地位不相稱,希望在“有產”的同時也要“有權”。為此英國A.進行1832年議會改革B.實行責任內閣制C.實行資產階級代議制D.頒布了《權利法案》8、據統計,從1949年至1957年間,全國城市人口由5765萬增加到9949萬,增加了72.58%;農村人口則由4840萬增加至5470萬,僅增加了13.03%。這一時期城市人口大幅度增加,主要是因為A.農民進城以實現國民經濟的平衡發展B.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現實要求C.新中國成立后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D.-五計劃集中發展重T業的需要9、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自1978年以來,中國企業有三次創業的高潮點,分別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這三個創業高潮點的動因分別是A.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確立、中國加入世貿組織B.擴大企業自主權、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確立、中國加入世貿組織C.開放14個沿海港口城市、開發開放上海浦東、建立自由貿易區D.建立4個經濟特區、鄧小平南方談話、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確立評卷人得分二、材料分析題(共8題,共16分)10、(歷史選修3: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
材料1951年9月;美國主導的《舊金山和約》允許日本在自身能力范圍內以“勞務方式”履行戰爭賠償。
朝鮮戰爭后;由于出口低迷和進口增加,日本的國際收支狀況趨于惡化。
鑒于東南亞國家在賠償原則上不妥協的立場;日本不得不超越勞務賠償的范圍。1954年,日本與緬甸達成協定,日本在10年內向緬提供2億美元的生產資料和勞務作為賠償。在美國斡旋下,日本與菲律賓1956年達成協議,日本在20年間分別以貨物;資本和技術服務的形式賠付菲方5.5億美元,向菲提供2.5億美元的經濟貸款。
根據賠償計劃;日本在國內購買船舶;機械等商品交給受賠國,同時又從受賠國進口了大量的木材、鐵礦石等原材料。顯而易見,日本對東南亞的戰爭賠償,已不再是單純的國際法意義上的戰爭賠償。日本在談判交涉中,“斤斤計較地討價還價,對受賠國沒有絲毫感情上的歉意”,有人尖銳批評戰爭賠償是日本“工商界執行的一種自我服務計劃”。
——摘編自陳從陽《“經濟外交”與50年代日本對東南亞的戰爭賠償》(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戰后日本對東南亞國家戰爭賠償的歷史背景。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為什么說日本對東南亞國家的戰爭賠償“已不再是單純的國際法意義上的戰爭賠償”?11、選修3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
材料反法西斯戰爭結來70年來;中美關系大致經歷四次轉型,在相當大程度上反映了時代變遷軌跡與兩國自身發展進程。第一次是從二戰結束到朝鮮戰爭,中美關系經歷了從盟友到敵人的轉變,雙方關系陷入全面對抗;第二次是從尼克松訪華到中美建交,中美關系從敵人轉向準盟友;第三次是從東歐劇交;蘇聯解體到美對華政策將人權與最惠國待遇脫的,中美關系從準盟友轉向非敵非友,合作與競爭并存;第四次是2008年金融危機和北京奧運會后,中美關系步入迄今最全面深刻、又最復雜微炒的轉型期,中美高層冷靜、堅定、沉著地增信釋疑,推進合作,管控分歧,在努力實現中美關系向更高層次轉型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
——摘編自王在邦《中美關系劃時代轉型的觀察與思考》(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美關系轉型的共同特點。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美關系轉型的歷史影響。12、材料一:20世紀60年代,美國民謠歌手彼得·西格爾的一首民謠《那些鮮花都去哪兒了》在四處飄蕩:“花兒都到哪里去了?都被女孩摘走了,女孩都到哪里去了?都被男孩娶走了。男孩都到哪里去了?變成士兵打仗去了。墳墓都到哪里去了?都被花兒覆蓋了”在大規模的反戰運動中,以青年學生為主力的抗議力量逐漸壯大,為了阻止戰爭機器的繼續開動,黑人民權運動、嬉皮士、搖滾樂、女權運動的參與者也紛紛匯入了反叛的洪流,掀起了一浪高過一浪的文化反戰運動。材料二:全國各界人士都以大規模游行示威的抗議運動或通過各種輿論宣傳媒體表達對政府的不滿和對戰爭的深惡痛絕。在全國性的反戰浪潮下,約翰遜總統在1968年3月因民眾的反對和黨內反對派的斗爭而最終退出競選。作為一個發動戰爭的不得人心的總統,約翰遜離開白宮。繼任的尼克松總統則向民眾保證“新任領導將結束戰爭”。材料三:美國于1965年8月向日內瓦18國裁軍委員會提出一項防止核武器擴散條約草案。同年9月,蘇聯也向聯大提出一項條約草案。1966年秋天,蘇美兩國開始秘密談判,并于1967年8月24日向18國裁軍委員會提出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聯合草案,1968年3月11日美蘇又提出聯合修正案。1968年6月12日,聯大核準該條約草案。1970年3月5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正式生效。1996年9月10日聯合國大會以158票贊成、3票反對、5票棄權的壓倒多數票通過了《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該條約是一項旨在促進全面防止核武器擴散、促進核裁軍進程從而增進國際和平與安全的條約。(1)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分析二戰后反戰運動高漲的原因?
(2)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二戰后有利于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1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990年8月2日;伊拉克軍隊入侵并迅速占領科威特全境,隨即宣布將科威特并入其版圖。美國強烈反對伊拉克的侵略行為,并得到其盟國以及海灣和中東地區多數國家的支持。同時,安理會也通過了一系列譴責和制裁伊拉克的決議,并授權聯合國成員國使用一切必要手段,維護;執行有關決議,恢復海灣地區的和平與安全。1991年1月17日,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開始實施“沙漠風暴”行動,海灣戰爭爆發。2月26日,陷于困境的伊拉克宣布從科威特撤軍。4月10日,伊拉克接受安理會通過的,687號決議,包括:在國際監督下銷毀其所有生化武器和遠程導彈,接受1963年的邊界,并進行戰爭賠款。次日,安理會宣布海灣戰爭正式停火。
——摘編自余偉民主編《世界當代史》(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海灣戰爭爆發的背景。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海灣戰爭的影響。14、【歷史選修3: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材料1925-1926年,德國關稅提高了29%,法國提高了38%01930年,美國國會通過了《霍利1925-1926年,德國關稅提高了29%,法國提高了38%01930年,美國國會通過了《霍利————摘編白方連慶主編《國際關系史》(現代卷)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20世紀二三十年代,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貿易政策的特點。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貿易政策的影響。斯穆特關稅法》,將75種農產品和925種工業品提高關稅,全部關稅的平均水平從33%提高到40%。對此,法國對進口美國小汽車增稅60%,英國于1930年制定《緊急關稅法》,對棉紗和棉織品增稅50%。德國又推行新稅法,對許多進口商品征收100%的關稅。1933年6月,64個國家的代表在倫敦召開世界經濟會議,由于與會的主要國家采取轉嫁危機的利己主義立場,這次會議無果而終。15、【歷史選修3: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材料1973年7月,46個非洲和太平洋國家提出集團對集團的談判原則,派出統一代表與歐洲共同體進行談判,經過18個月的談判,歐洲共同體被迫不斷作出讓步。1975年2月,歐洲經濟共同體與非洲、加勒比海沿岸和太平洋地區的一些發展中國家在多哥首都洛美簽訂貿易與經濟協定。主要內容為:非、加、太46個國家的工業產品和絕大部分農產品可以免稅和不限量進入歐洲共同體市場,而歐洲共同體成員國向46國出口時不要求互惠,只享受最惠國待遇。制定“穩定出口收入制度”,當46國34種初級產品因出口價格下跌而遭受損失時,由歐洲共同體給予補償。歐洲共同體5年內向46國提供35億歐洲計算單位(合46.5億美元)的經濟援助。多哥總統稱,協定的簽字是“工業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關系史上空前的事件”,歐洲共同體執委會主席認為該協定是“20世紀下半葉國際經濟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點”,強調歐洲共同體愿意同發展中國家建立以經濟相互依存為基礎的長期關系。1973年7月,46個非洲和太平洋國家提出集團對集團的談判原則,派出統一代表與歐洲共同體進行談判,經過18個月的談判,歐洲共同體被迫不斷作出讓步。1975年2月,歐洲經濟共同體與非洲、加勒比海沿岸和太平洋地區的一些發展中國家在多哥首都洛美簽訂貿易與經濟協定。主要內容為:非、加、太46個國家的工業產品和絕大部分農產品可以免稅和不限量進入歐洲共同體市場,而歐洲共同體成員國向46國出口時不要求互惠,只享受最惠國待遇。制定“穩定出口收入制度”,當46國34種初級產品因出口價格下跌而遭受損失時,由歐洲共同體給予補償。歐洲共同體5年內向46國提供35億歐洲計算單位(合46.5億美元)的經濟援助。多哥總統稱,協定的簽字是“工業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關系史上空前的事件”,歐洲共同體執委會主席認為該協定是“20世紀下半葉國際經濟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點”,強調歐洲共同體愿意同發展中國家建立以經濟相互依存為基礎的長期關系。——摘編自李植梅、高明振《當代世界史》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洛美協定簽訂的歷史背景。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評洛美協定的歷史影響。16、(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
材料一德國的賠償問題是巴黎和會后懸而未決的國際問題之一。協約國各成員國連恢復自身經濟的各項計劃也想依賴德國的賠償。美國雖是戰勝國之一;其領土未遭戰火破壞,德國的賠償也沒有美國的份額,但美國對賠償問題卻十分關心。美國支持英法向德國索取賠償,但反對向德國勒索高額賠償,不贊成法國控制賠償委員會,隨意對德國進行制裁。
——摘編自劉陵;洪育沂主編《國際關系史簡編》
材料二為解決因德國的賠款問題而引發的魯爾危機;1924年4月,以美國銀行家道威斯為主席的專家委員會提出了解決德國賠償問題的方案,史稱《道威斯計劃》。該計劃的主要內容如下:一;由美英等國給予德國貸款,以幫助它平衡預算,穩定貨幣。二、德國必須恢復經濟統一,任何外國組織均不得妨礙德國經濟的發展。五、德國必須以其最大能力按期支付賠償。今后如遇德.國不履行賠償義務時,關于制裁德國的決定,應由賠償委員會一致通過等等。
——摘編自劉陵;洪育沂主編《國際關系史簡編》
(1)據材料一;概括說明美國插手德國賠償問題的主要原因。
(2)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協約國對德政策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簡析《道威斯計劃》實施所產生的影響。17、(歷史-選修3: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
材料1918年1月5日;英國首相勞合·喬治表示,英國作戰目的之一就是“我們必須通過建立某種國際組織來設法限制軍備的負擔和減少戰爭的危險”。美國總統威爾遜則在3天后闡明的美國作戰目的“十四點”原則中特別強調最后一點——“為了大小國家都能相互保證政治獨立和領土完整,必須成立一個具有特定盟約的普遍性的國際聯盟”。到戰爭結束時,不僅所有交戰國都把“十四點”作為媾和的基礎,而且英;法、美等國都已研究并制定了組織國際聯盟的方案,并由英美代表組成起草盟約委員會。1919年1月25日,巴黎和會全體會議通過了最高委員會提出的關于建立國際聯盟的建議。法國要求在國聯建立一支國際部隊,設立國際總參謀部指揮這支部隊,監督各國兵力并在必要時采取軍事行動。日本要求把種族平等列入盟約。但法、日等國的要求并未全部得到滿足。
——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現代史(上卷)》
(1)根據材料并結合歷學知識;指出巴黎和會通過建立國際聯盟的原因。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法、日等國的要求在國聯盟約中并未全部得到滿足的原因。評卷人得分三、論述題(共2題,共4分)18、閱讀如下圖示。
史料展示了經濟全球化歷程的兩種發展狀況,結合所學,任選一種發展狀況進行論證。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歷史上重要的條約或會議。
。時間。
會議或條約。
簡介。
1648年。
《威斯特伐利亞和約》
結束了歐洲三十年戰爭;確定了國際關系中應遵守國家主權;國家領土與國家獨立等原則;形成了歷史上第一個具有現代意義的國際關系體系—威斯特伐利亞體系。
1919年。
《凡爾賽和約》
共15部分;包括440個條款和一項議定書,第一部分為國際聯盟盟約。條約圍繞戰后處置德國問題,協調了列強在歐洲;近東和非洲的資本主義世界秩序。
1945年4月。
《聯合國憲章》
共分19章111條。憲章規定;聯合國及其成員國應遵循各國主權平等;各國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在國際關系中不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脅以及聯合國不得干涉各國內政等原則。
1968年7月。
《不擴散核武器條約》
宗旨是防止核擴散;推動核裁軍和促進和平利用核能的國際合作。截至2002年4月,《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締約國共有187個。
2019年5月。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聚焦“亞洲文明交流互鑒與命運共同體”主題;共商文明發展;合作大計,達成廣泛共識并發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2019北京共識》
——據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等材料列舉了人類歷史上一些重要的會議和條約,其中蘊含著全球治理的諸多啟示。從材料中提煉一個啟示,并結合所學的世界近現代史知識予以說明。(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言之成理。)評卷人得分四、簡答題(共2題,共18分)20、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
材料遠東國際法庭法官既為由日本投降書上簽字受降各國所派遣;法官們的席次當然應該以受降簽字國的先后為序,即以美;中、英、蘇、澳、加、法、荷為序。但庭長不喜歡這個安排。由于他想使與他親近的英、美法官坐他的兩側,便提議應按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五強為中心安排,即以美、英、蘇、中、法為序。但是有人指出:按照聯合國憲章,安全理事會五個常任理事國是以中、法、蘇、英、美(按照國名英文字母先后)為序的。這樣,中國和法國法官將坐在他的兩旁。于是庭長又提議:可以用一般按國名英文字母先后為序的辦法。但馬上發展,居中的將是中、加等國的法官,英、美法官離庭長更遠了。
1946年5月2日正式開庭的前一天;庭長宣布,經過盟軍最高統帥同意,坐席安排是,庭長右側為美;中、法等國法官,左側為英、蘇等國法官。這樣,英、美兩國法官居中。中國法官表示:“這個安排是荒謬的,它既非按照受降簽字的次序,又非按照聯合國安理會五強排列的次序,亦非按照一般國際會議以國名字母先后排列的次序,用意何在,殊屬費解。”說畢便憤然離開。
第二天;遠東國際法庭正式開庭。開庭前庭長宣布,最高統帥已經同意,法官行列和坐席的順序以受降簽字國的順序為準。
——摘編自梅汝璈《遠東國際軍事法庭》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建立的背景;說明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庭長先后提出的法官座次安排的理由。
(2)說明中國法官抗爭的原因,并加以簡要評價。21、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
材料我想;如果您真的關心世界人民的幸福的話,那么您就會正確地理解我的意思:人人都需要和平,無論是還沒有喪失理智的資本家,還是不僅能夠珍惜自己個人的生命而且更能珍惜人民生命的共產黨人,都是如此,我們共產黨人從問世之日起,一般來說是反對國家間的任何戰爭和捍衛和平事業的,我們始終把戰爭視為災難,而不是把它當成兒戲,當成達到某種目的的手段,更不是把它當做目的本身。我們的目的是明確的,而達到目的的手段就是勞動。戰爭是我們的敵人,對各國人民來說是災難。
如果您真的關心和平和本國人民的幸福;那么這也只能算是您作為總統應盡的義務,而我作為部長會議生席也應對自己的人民表示關懷。此外,維護全球和平應是我們其同美心的事業,如果在現代條件下爆發戰爭,那么這就不僅僅是美蘇之間的戰爭,因為美;蘇之間其實并不互相謀求什么,但戰爭將是全球性的,殘酷的、毀滅性的。
——1962年10月26日赫魯曉夫致肯尼迪的信(摘錄)(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赫魯曉夫致信肯尼迪的背景。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蘇聯對現代條件下的戰爭所持的態度及其積極影響。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9題,共18分)1、C【分析】【分析】
【詳解】
根據材料中美蘇雙方抵制對方興辦的國際奧運會,說明美蘇以避免軍事沖突的方式進行對抗,故C項符合題意。A項表述過于片面,美蘇冷戰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多個領域,故排除。B項屬于常識性錯誤,故排除。D項,材料未體現美國的軍事對抗,故排除。2、B【分析】【詳解】
資本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是導致二戰爆發的最根本原因,故選B;1929年大危機激化了帝國主義國家間的矛盾,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買下了禍根,但不是最根本原因,排除A;英法的綏靖政策和蘇聯的“中立自保”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進程,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是帝國主義戰爭的根源,德、意、日法西斯對外侵略擴張的目的就是打破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束縛和限制,以打破不平衡局勢,D不是根本原因,排除。3、C【分析】【詳解】
美國為了保證它在海灣的石油利益和戰略地位,維護西方的經濟命脈,顯示它在世界上的領導作用,發起并主導的海灣戰爭,故選C;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是為了爭奪殖民地,排除A;BD與石油資源無關,排除。4、D【分析】【詳解】
依據材料結合所學可知,這一法案指的是二戰時期美國頒布的“租借法案”,這一法案的通過是把美國引向國際合作和直接參加反法西斯戰爭的決定性的一步,有利的支援了反法西斯戰爭,標志著美國的對外政策由中立轉向干涉,因此D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1941年12月8日,即日本偷襲珍珠港的第二天,美國正式對德宣戰;B選項錯誤;結合所學可知,“租借法案”一開始并不適用于蘇聯;C選項錯誤,1942年元旦,中美英蘇等26個國家在華盛頓舉行會議,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最終形成,與這一法案沒有直接關系。故正確答案為D選項。5、A【分析】【詳解】
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在冷戰背景下,美蘇兩國各方面競爭激烈,已延伸到教育領域,A項正確;美國權力中心是總統,排除B項;僅僅依據蘇聯在火箭和空間技術領域一度領先美國,無法得出蘇聯科技領先美國的總體結論,排除C項;材料信息并未涉及軍備競賽,排除D項。故選A項。6、D【分析】【詳解】
依據題干中“我深切感受到核時代堅持對抗的嚴重危險性,被稱之為我的東方政策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形成的”可得出維利·勃蘭特的“東方政策”是認識到兩極對抗的危險性的基礎上形成的,可以起到緩解對抗,而“使兩極格局下的對抗更激烈”的表述不合題意,故A項排除;依據已學可知維利·勃蘭特的“東方政策”涉及的是德國,與法國及加速資本主義陣營瓦解均無關,故BC項排除;依據已學知識可知維利·勃蘭特的“東方政策”旨在消除兩極格局造成德國分裂的危害,從而有利于德國實現統一,故D項正確。7、A【分析】【分析】
【詳解】
從材料“工業革命改變了英國的社會狀況”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隨著工業革命的深入,新興工業資產階級力量壯大,通過1832年議會改革法案,確保了工業資產階級的利益,故A項正確;CD項是1689年,與材料中的時間不符合,排除;B項是1721年,與材料中的時間不符,排除。8、D【分析】農村人口大量前往城市主要為一五計劃優先發展重工業提供勞動力,故D項正確;農民的遷移與實現國民經濟的平衡發展關系不大,故A項錯誤;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資本主義工商業不復存在,故B項錯誤;城市人口增加不能夠得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結論,故C項錯誤。9、B【分析】1984年我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啟動,以擴大企業自主權為關鍵推動了國有企業的快速發展;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開確定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不僅解放了人民的思想而且成為加快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重要動力;2001年中國成功加入世貿組織,為中國經濟的發展搭建了更好的平臺,由此可知,B符合題意;A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在1978年,排除;開發開放上海浦東是在1990年,排除C;四個經濟特區的建立是在1980年,排除D。二、材料分析題(共8題,共16分)10、略
【分析】【詳解】
(1)根據材料“美國主導的《舊金山和約》允許日本在自身能力范圍內以‘勞務方式’履行戰爭賠償”“朝鮮戰爭后;由于出口低迷和進口增加,日本的國際收支狀況趨于惡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從二戰對東南亞的影響;美國支持、冷戰形勢、戰后日本經濟狀況等方面來分析出答案。
(2)根據材料“以‘勞務方式’履行戰爭賠償”“經濟貸款”“日本在國內購買船舶、機械等商品交給受賠國,同時又從受賠國進口了大量的木材、鐵礦石等原材料”“對受賠國沒有絲毫感情上的歉意”并結合所學可以從賠償方式、目的、過程和結果等方面來分析出答案。【解析】(1)背景:太平洋戰爭給東南亞地區人民造成深重的災難;美國占領日本;主導提出勞務賠償方式;50年代遠東地區冷戰加劇;戰后日本經濟蕭條,急需恢復發展經濟。
(2)原因:從賠償方式看,主要采用勞務賠償(工業品輸出)和經濟貸款等方式,而不是懲戒性的罪責賠償;從目的看,主要為日本經濟發展、對外經濟擴張服務;從過程看,主要表現為雙邊的協商談判和經濟合作,也受到美國霸權政策的影響;從結果看,日本擴大了海外市場,逐漸重返國際社會,但日本并沒有正確認識和反省侵略罪行。11、略
【分析】本題考查中美關系轉型的共同特點和歷史影響;主要考查學生根據材料信息聯系所學有關內容解決問題的能力。
(1)中美關系轉型的共同特點;根據材料中的“中美關系大致經歷四次轉型,在相當大程度上反映了時代變遷軌跡與兩國自身發展進程”“中美高層冷靜;堅定、沉著地增信釋疑,推進合作,管控分歧,在努力實現中美關系向更高層次轉型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等信息,可以分析概括得出取決于中美力量對比的變化、深受外部環境的推動和制約、經歷長期復雜的調適過程、高層的戰略謀劃與膽識是決定性的推動因素等特點。
(2)中美關系轉型的歷史影響;可以聯系所學有關內容,從對中美雙方;亞太地區和世界和平、推動多極化趨勢、有利于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建立等方面來回答。
點睛:本大題的兩小題在解答時均要求“結合所學知識”,基本上屬于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型材料解析題。此類試題在解答時往往材料主題只是一根引線,需要回答的內容從材料中難以歸納得出,主要是根據教材相關內容回答。這一類試題必須明確材料的指向,弄清材料主題指向教材的哪一部分內容,再看題目所問,然后根據教材相關內容回答。【解析】(1)特點:轉型方向和進程取決于中美力量對比的變化;轉型進程和方向深受外部環境的推動和制約;轉型進程經歷長期復雜的調適過程;高層的戰略謀劃與膽識是決定性的推動因素。
(2)影響:有利于中美雙邊關系的發展;有利于亞太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發展與繁榮穩定;有利于國際關系多極化趨勢的加強;有利于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建立12、略
【分析】【詳解】
(1)根據材料“男孩都到哪里去了?變成士兵打仗去了。墳墓都到哪里去了?都被花兒覆蓋了”可知兩次世界大戰的浩劫,各國人民渴望和平;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核武器毀滅性的破壞力威脅人類文明;美蘇冷戰的威脅;局部戰爭的存在;世界各國民眾維護世界和平意識增強。
(2)本小問的因素,結合所學知識,從可以推動世界和平的因素的角度進行分析,注意聯系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即世界人民反戰和平運動的不斷發展;亞、非、拉美等國家發起了不結盟運動;非政府組織作為反戰和平運動的新興力量在世界范圍興起;中國崛起,并為維護世界和平做出重大貢獻。【解析】(1)原因:兩次世界大戰的浩劫,各國人民渴望和平;核武器毀滅性的破壞力威脅人類文明;美蘇冷戰的威脅;局部戰爭的存在;眾多文化名人的推;世界各國民眾維護世界和平意識增強。
(2)因素:世界人民反戰和平運動的不斷發展;亞、非、拉美等國家發起了不結盟運動;非政府組織作為反戰和平運動的新興力量在世界范圍內興起;中國崛起,并為維護世界和平做出重大貢獻;《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的簽訂。13、略
【分析】【詳解】
(1)背景:據材料“1990年8月2日;伊拉克軍隊入侵并迅速占領科威特全境,隨即宣布將科威特并入其版圖”并結合所學可知,兩級格局即將瓦解;伊拉克入侵并吞并科威特;據材料“美國強烈反對伊拉克的侵略行為,并得到其盟國以及海灣和中東地區多數國家的支持”可知,美國干預中東事務;據材料“安理會也通過了一系列譴責和制裁伊拉克的決議,并授權聯合國成員國使用一切必要手段,維護;執行有關決議,恢復海灣地區的和平與安全”可知,安理會的決議為美國干預提供了合法性。
(2)影響: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從削弱了蘇聯的影響力、加快了兩極格局的終結、有利于美國主導冷戰后的世界、增加了中東地區的不穩定因素等方面回答。【解析】(1)背景:兩級格局即將瓦解;伊拉克入侵并吞并科威特;美國干預中東事務;安理會的決議為美國干預提供了合法性。
(2)影響:削弱了蘇聯的影響力;加快了兩極格局的終結;有利于美國主導冷戰后的世界;增加了中東地區的不穩定因素。14、略
【分析】【詳解】
(1)根據材料中“德國關稅提高了29%;法國提高了38%”“美國從33%提高到40%”“法國對進口美國小汽車增稅60%,英國增稅50%”并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二三十年代,各個國家紛紛提高關稅稅率,實行貿易保護政策,各國實行關稅壁壘;根據材料中“64個國家的代表在倫敦召開世界經濟會議,由于與會的主要國家采取轉嫁危機的利己主義立場,這次會議無果而終”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此時世界貿易體系(二戰后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尚未確立,世界經濟缺乏貿易協調機制,這是明顯的單邊主義特點。
(2)材料中信息反映了西方國家采取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這會動搖自第一次工業革命來的自由貿易體系;各國紛紛提高關稅,修筑貿易壁壘,加深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惡化了世界貿易和經濟形勢;加重了世界的政治危機和戰爭風險。【解析】(1)不斷提高關稅稅率;實行貿易保護主義;實行報復性關稅政策;缺乏國際協調,具有單邊主義特點等。
(2)動搖了自由貿易體系的堅持;加深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惡化了世界貿易和經濟形勢;加重了世界的政治危機和戰爭風險等。15、略
【分析】【詳解】
(1)根據材料“1973年7月”并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從第三世界的興起;經濟危機、冷戰格局、世界多極化趨勢等方面來分析出答案。
(2)根據材料“非、加、太46個國家的工業產品和絕大部分農產品可以免稅和不限量進入歐洲共同體市場,而歐洲共同體成員國向46國出口時不要求互惠”“制定‘穩定出口收入制度’由歐洲共同體給予補償經濟援助”并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從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來分析出答案。【解析】(1)第三世界的崛起;歐洲爆發戰后最嚴重的經濟危機;蘇美對亞;非、拉美地區的擴張和對歐洲霸權的爭奪日益加劇;世界多極化趨勢出現。
(2)單方面的貿易優惠,有利于改善發展中國家的貿易地位;穩定出口收入的補貼措施和經濟援助,有利于改變發展中國家經濟的單一結構;是兩歐國家順應國際政治經濟變化,逐步向第三世界靠攏,加強彼此關系的舉措,有利于提高其國際政治和經濟地位。但洛美協定沒有從根本上鏟除歐洲經濟共同體同非洲、加勒比海沿岸和太平洋地區的一些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經濟不平等關系。16、略
【分析】試題分析:(1)結合所學知識;美國在一戰期間同交戰雙方都有過經濟往來,同意德國支付適度賠償,有助于美國收回戰時貸款;另外一戰中美國大發戰爭財,野心也隨之膨脹,戰后尋求通過控制德國,插手歐洲事務。
(2)根據材料二信息“由美英等國給予德國貸款;以幫助它平衡預算,穩定貨幣”“德國必須恢復經濟統一”“德國必須以其最大能力按期支付賠償”說明協約國對德政策的變化。再結合所學知識,《道威斯計劃》實施所產生的影響:打擊了法國在歐洲的擴張野心;有利于美國大量資本流入德國,加強了它對歐洲的影響;有利于歐洲“均勢”;促進德國經濟的復興,為其重新成為歐洲大國創造了物質條件。
考點: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下的世界。【解析】(1)原因:同意德國支付適度賠償;有助于美國收回戰時貸款;尋求通過控制德國,插手歐洲事務。(6分)
(2)變化:從單純索要賠款;主張嚴厲懲罰德國到提供貸款支持德國經濟復興;并獲得賠款相結合。(3分)
影響:打擊了法國在歐洲的擴張野心;有利于美國大量資本流入德國,加強了它對歐洲的影響;有利于歐洲“均勢”;促進德國經濟的復興,為其重新成為歐洲大國創造了物質條件。(6分,任答三點即可。)17、略
【分析】本題考查巴黎和會通過建立國際聯盟的原因;以及法;日等國的要求在國聯盟約中并未全部得到滿足的原因,主要考查學生聯系所學有關內容解決問題的能力。
(1)巴黎和會通過建立國際聯盟的原因;可以聯系所學有關內容,并結合材料中的“到戰爭結束時,不僅所有交戰國都把‘十四點’作為媾和的基礎,而且英;法、美等國都已研究并制定了組織國際聯盟的方案,并由英美代表組成起草盟約委員會”等信息來回答。
(2)法;日等國的要求在國聯盟約中并未全部得到滿足的原因;應當聯系所學巴黎和會召開的背景,從各主要戰勝國間存在矛盾、起草盟約委員會主要由英美把控、法日等國力量較為薄弱等方面來回答。
點睛:本大題基本上屬于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型材料解析題。此類試題在解答時往往材料主題只是一根引線,需要回答的內容從材料中難以歸納得出,主要是根據教材相關內容回答。這一類試題必須明確材料的指向,弄清材料主題指向教材的哪一部分內容,再看題目所問,然后根據教材相關內容回答。【解析】(1)原因:飽受戰爭之苦的各國人民褐望和平;建立一個新的國際體系防止戰爭成為國際共識;英美建立國際聯盟的主張得到國際認同。
(2)原因:各主要戰勝國間存在矛盾:起草盟約委員會主要由英美把控;法,日等國力量較為薄弱。三、論述題(共2題,共4分)18、略
【分析】【分析】
【詳解】
材料中“經濟全球化歷程的三次浪潮和挫折”體現出經濟全球化的兩種發展狀況分別是經濟全球化的三次高潮和經濟全球化的三次挫折。首先,提出觀點是經濟全球化的三次高潮。然后論證,根據材料中“第一次浪潮發生在16世紀”可知新航路的開辟是推動第一次經濟全球化高潮的主要因素。根據材料中“第二波浪潮發生在1815—1913年期間”,而這一時間段剛好是兩次工業革命時期,因而19世紀初至20世紀初,第一、二次工業革命成為全球化發展的強大動力,經濟全球化出現第二次高潮。材料中提到“第三波浪潮出現在二戰后特別是冷戰初期”,而這一時間段則正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因而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了第三波全球化浪潮。最后得出結論:世界大戰、經濟危機、“冷戰”對峙等影響經濟全球化,使之出現波動。【解析】觀點:經濟全球化經歷了三次挫折。
論證:17—18世紀;殖民戰爭頻繁,從三次英荷戰爭到英法戰爭,國際貿易受挫,全球化一度陷入停頓。1914—1945年,爆發兩次世界大戰,19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離心泵維護管理》課件
- 大班繪畫活動:虎年大吉
- 高中語文教師外出學習心得體會模版
- 微笑文案與情緒管理
- 新產品發布會發言稿模版
- 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總結模版
- 《高空作業安全規程》課件
- 危重新生兒救治練習試題及答案(一)
- 司機練習試題及答案
- 《防錯管理》課件
- 自然辯證法論述題146題帶答案(可打印版)
- DB11T 1341-2016 城市地下交通聯系隧道施工技術規程
- 小學生火星天問一號祝融車分享
- 第八屆全國醫藥行業特有職業技能競賽(醫藥商品購銷員)考試題庫(含答案)
- 2024-2025學年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測試卷(統編版2024新教材)
- 短語結構類型(七年級下)
- 廠區保潔服務投標方案【2024版】技術方案
- 中國近現代史考點歸納
- 高考志愿填報指導高考志愿填報指南
- 制作的最好的GRR分析表
- 淄博市2024屆高三二模歷史試題卷(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