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春走向高考】高三人教版歷史一輪復習練習: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階段性測試題10_第1頁
【2021年春走向高考】高三人教版歷史一輪復習練習: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階段性測試題10_第2頁
【2021年春走向高考】高三人教版歷史一輪復習練習: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階段性測試題10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階段性測試題十(選修一評估測試)本卷共6小題,每小題15分,滿分90分,時間60分鐘。1.(15分)(2021·福建四地六校聯(lián)考)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其一:你們這些財物山積、豐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應當抑制你們貪欲的心情,壓制它,使它平衡。其二:我手執(zhí)一個有力的盾牌,站在兩個階級的前面,不許它們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著優(yōu)勢。其三:我制定法律,無分貴賤,一視同仁。依據正義,人人各得其所。——梭倫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國不必法古。故湯、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禮而亡,反古者不行非,而巡禮者不足多。——商鞅請回答:(1)依據材料一和所學學問,分析梭倫改革的動身點是什么?(4分)(2)依據材料二,指出商鞅為什么能取得最高統(tǒng)治者支持?(3分)(3)梭倫改革和商鞅變法的性質分別是什么?兩場改革對社會進展的主要作用分別是什么?(8分)[答案](1)動身點:緩和貴族與平民沖突,維護奴隸制統(tǒng)治;振興雅典城邦。(4分)(2)商鞅:闡述法家理論;列舉歷朝興亡史實。(3分)(3)性質:梭倫改革是奴隸主階級的改革運動;商鞅變法是地主階級的改革運動。(4分)作用:梭倫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礎;商鞅變法推動了封建制的確立。(4分)[解析]本題考查梭倫改革、商鞅變法。(1)問應在分析材料信息的基礎上歸納動身點:調整“兩個階級”(奴隸主階級和平民)之間的沖突,維護奴隸主貴族的統(tǒng)治。(2)要求考生多角度思考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并加以總結。材料二商鞅指出“湯、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禮而亡”,列舉歷代變法而王、守舊則亡的史實;“治世不一道,便國不必法古”,闡述法家的變法理論。(3)梭倫改革和商鞅變法的性質即變法體現(xiàn)的階級屬性。其次小問考查教材學問的再認再現(xiàn)力氣,結合所學學問,分析兩場改革對社會進展的主要作用。2.(15分)(2021·邯鄲摸底)公元954年至公元959年,后周世宗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顯德元年)己未,(世宗命令趙匡胤)一概簡閱,選武藝超絕者,署為殿前諸班。老弱贏小者去之,諸軍士伍,無不精當。由是兵甲之盛,近代無比。……戊戌,詔宰臣李榖監(jiān)筑河堤。役丁夫六萬,三十日而罷。(顯德二年)正月乙未頒詔應逃戶莊田,并許人請射承佃,供納稅租。……是歲,諸道供到帳籍,廢寺院凡三萬三百三十六,僧尼系(編入)籍者六萬一千二百人。……詔禁天下銅器,始設立監(jiān)鑄錢。除朝廷法物、軍器、官物及鏡,并寺觀內鐘磬、鈸、相輪、火珠、鈴鐸外,其馀銅器,一切禁斷。(顯德五年)乙丑,楚州防備使張順賜死,坐(定罪)在任隱落榷稅錢五十萬、官絲綿二千兩也。(顯德六年)二月庚辰,發(fā)徐、宿、宋、單等州丁夫數(shù)萬浚汴河。……又疏導蔡河,以通陳、潁水運之路。——摘編自薛居正《舊五代史》(1)依據材料,概括周世宗改革的措施。(9分)(2)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分析周世宗改革的歷史影響。(6分)[答案](1)鼓舞墾荒;裁汰僧尼;統(tǒng)一鑄錢;整頓軍隊;嚴峻?吏治;興修水利,疏浚河道。(9分)(2)減輕了農夫的負擔,緩和了社會沖突,促進了農業(yè)生產的恢復和進展;增加了后周的經濟軍事實力,為北宋局部統(tǒng)一奠定了基礎。(6分)[解析]第(1)問,主要考查周世宗改革的措施。聯(lián)系材料“……正月乙未頒詔應逃戶莊田,并許人請射承佃,供納稅租。……廢寺院凡三萬三百三十六,僧尼系(編入)籍者六萬一千二百人。……詔禁天下銅器,始設立監(jiān)鑄錢。……楚州防備使張順賜死……又疏導蔡河,以通陳、潁水運之路。”歸納總結。第(2)問,要結合第(1)問的內容,聯(lián)系所學的學問分析回答。3.(15分)(2021·唐山模擬)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太祖、太宗平一海內,懲累朝藩鎮(zhèn)跋扈,盡收天下勁兵……兵無常帥,帥無常師,內外相維,上下相制,等級相軋……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無犬吠之驚,此制兵得其道也。——摘自《文獻通考》材料二本朝鑒五代藩鎮(zhèn)之敝,遂盡奪藩鎮(zhèn)之權。兵也收了,財也收了,賞罰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虜騎所過,莫不潰散。——摘自《朱子語類》(1)依據材料,概述兩則材料對宋初改革的不同評價。你認為影響對同一歷史大事產生不同評價的因素有哪些?(8分)(2)有人說,這一時期通過改革形成了“政治新格局”,你是如何理解的。全面評價該格局帶來的影響。(7分)[答案](1)材料一認為宋初的改革使社會安定,戰(zhàn)禍安靜;材料二認為它造成地方兵弱財困,最終導致“靖康之役”潰敗,北宋滅亡。因素:評價者的立場不同、史學素養(yǎng)不同、占有的史料不同等。(8分)(2)“政治新格局”是指確立了“強干弱枝”(重文輕武)的政治格局。評價:有利于社會穩(wěn)定、經濟進展和文化富強;但也導致北宋政權長期積貧積弱。(7分)[解析](1)“不同評價”,從材料一中“逾百年而無犬吠之驚,此制兵得其道也”可分析出是對宋初的改革的確定,改革有利于社會的穩(wěn)定;材料二中“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虜騎所過,莫不潰散”可分析出是對宋初改革的否定,改革造成了北宋的“積貧積弱”;“因素”從評價者的立場、史學素養(yǎng)、所使用的史料等方面去分析。(2)“改革形成了政治新格局”是指改革帶來的新局面,即“強干弱枝”,“影響”從樂觀、消極兩個方面進行分析。4.(2021·赤峰質檢)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太后攝政(公元982年~1009年)后由于與宋(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戰(zhàn)事多,每次戰(zhàn)斗都俘獲大批人口,但這時蕭太后對新制服的各族人戶,不再編為官戶奴隸而是依其原來的生活習俗設置新的部族,使其成為平民。把原來屬于奴隸身份的“頭下戶”,轉變成具有農奴性質的“二稅戶”,實行封建式的征收地租的剝削形式,使奴隸成為向朝廷納稅的編民。據不完全統(tǒng)計,蕭太后攝政的二十七年里,減免賦稅、賑濟災民、流民、貧民的詔令達三十次之多。接受移民、招募以及許民“請業(yè)荒地”等多種方法,招徠閑散勞動力,借以擴大耕地面積,恢復當?shù)匾驊?zhàn)斗而遭到破壞的農業(yè)經濟。按規(guī)定,凡墾荒者在確定年限內可免除賦稅,免賦年限最長達十年。“貧民”則另給以耕牛、谷種,還派出有閱歷的農師傳授耕植學問。蕭太后還“詔疏舊渠”,興修水利。她還親自“觀稼”,遣使勸農,如命唐古(耶律唐古)“勸督耕稼以給西軍,田于臚朐河側,勸督耕稼以給西軍,田于臚朐河側,是歲大熟。明年,移屯鎮(zhèn)州,凡十四稔,積累數(shù)十萬斛,斗米數(shù)錢”。——摘編自張宏、劉延麗《淺析遼朝蕭太后的治國方略》(1)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蕭太后的改革措施。(9分)(2)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簡要分析蕭太后的改革對當時遼國產生的影響。(6分)[答案](1)改奴為民,收取封建地租;輕徭薄賦,進展生產;鼓舞移民,開墾荒地;興修水利,遣使勸農。(9分,答出三點即可)(2)調動各族人民進展農業(yè)生產的樂觀性,推動了遼朝農業(yè)生產的進展;改奴為民,接受封建式的經濟政策,推動了遼國封建化;為遼國在與宋的戰(zhàn)斗中供應了物質基礎,使遼國國力日益增加。(6分)[解析]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對材料有效信息的綜合分析歸納。(1)“措施”直接從材料中“但這時蕭太后對新制服的各族人戶,不再編為官戶奴隸而是依其原來的生活習俗設置新的部族,使其成為平民”“實行封建式的征收地租的剝削形式”“減免賦稅、賑濟災民、流民、貧民的詔令”“接受移民、招募以及許民‘請業(yè)荒地’等多種方法,招徠閑散勞動力,恢復當?shù)匾驊?zhàn)斗而遭到破壞的農業(yè)經濟”“蕭太后還‘詔疏舊渠’,興修水利”“遣使勸農”進行分析歸納。(2)“影響”主要從本國經濟的進展和宋遼戰(zhàn)斗中所起來作用兩個方面進行分析。5.(2021·廣西四市聯(lián)考)以下是馬丁·路德和加爾文在政治、經濟等方面的主要觀點。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領域馬丁·路德卡爾文個人與社會在“因信稱義”基礎上,認為一切職業(yè)都是有價值的,符合上帝道義的強調在生活中效法基督,學會忍耐、克己、勤勞、無止境的追求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精神,來榮耀上帝經濟方面傾向于田園牧歌式的生活,他最推崇的是農業(yè)、手工業(yè),最終才是商業(yè)在財寶觀念上,認為合理合法地賺取更多的財寶,是上帝恩寵的外在證據政治方面認為信仰和政治是兩個不同的領域,世俗領域不得介入和干涉信仰領域要求建立信仰和政治相互獨立的權力和法律體系,但對于不義的世俗權力,主見以上帝的義去直接對抗(1)有學者認為,馬丁·路德是一個宗教“煽動家……就其實踐來說,更多的是一個摧毀者”。請結合材料和所學學問,說明這一觀點。(6分)(2)對比馬丁·路德,加爾文則更多的是一個新教“構建者”。結合材料,扼要概括加爾文在構建新教中體現(xiàn)出的“資本主義精神”。(9分)[答案](1)公布《九十五條論綱》,批判教皇出售贖罪券的錯誤行為;(2分)宣揚“因信稱義”、主見政教分別等;(2分)否定了天主教的傳統(tǒng)觀念和權威。(2分)(2)忍耐、勤勞、艱苦創(chuàng)業(yè)品質;合理合法地追趕財寶;建立法律法治秩序,宗教信仰服務于現(xiàn)實政治等。(9分,每點3分)[解析]解答本題在解讀材料信息的基礎上進行分析概括。第(1)問,表格信息:馬丁·路德主見“因信稱義”;傾向于田園牧歌生活;認為信仰和政治是兩個不同領域,世俗領域不得干涉信仰領域。他發(fā)布《九十五條論綱》,批判天主教會的腐敗,揭開宗教改革序幕,否定了天主教的傳統(tǒng)觀念和權威。所以說,它是一個“……摧毀者”。第(2)問,依據材料概括加爾文改革中體現(xiàn)的“資本主義精神”:忍耐、勤勞、艱苦創(chuàng)業(yè);合理合法地追趕財寶;要求建立信仰和政治相互獨立的權力和法律體系。6.(15分)(2021·淮安檢測)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日本勝我,亦非其將相兵士能勝我也。其國遍設各學,才藝足用,實能勝我也。今日下之治之不舉,由教學之不修也。欲任天下之事,一開中國之新世界,莫亟于訓練。——1898年康有為《請開學校折》材料二今此次設立學堂之意,乃欲培植格外之才,以備他日特達之用,則其教法亦當不同。……其言中學者,薈萃經子史之精要,及與時務相關者編成之,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其言西學者,譯西人學堂所用之書,加以潤色,即勒為定本。除學堂同學每人給一格外,仍請旨頒行各省學堂,悉遵教授,庶可以一趨向而廣民智。——1898年5月22日康有為、梁啟超《代總理衙門奏擬京師高校堂章程》材料三著軍機大臣、總理各國事務王大臣會同妥速議奏,全部翰林院編檢、各部院司員、大門侍衛(wèi)、候補候選道府州縣以下官、大員子弟、八旗世職、各省武職后裔,其愿入學堂者,均準入學肄業(yè),以期人才輩出,共濟時艱。——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發(fā)布《定國是詔》請回答:(1)指出材料一中康有為的觀點。結合所學,分析其觀點的國內政治背景。(6分)(2)據材料二,指出康、梁主見開辦京師高校堂的“教法”及目的。(4分)(3)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指出戊戌變法期間除辦京師高校堂以外的訓練措施。(3分)(4)綜合上述材料,體現(xiàn)了維新派一種怎樣的追求?(2分)[答案](1)觀點:日本戰(zhàn)勝中國主要由于訓練先進;中國必需大力進展訓練。(3分)背景:甲午戰(zhàn)斗中國戰(zhàn)敗,民族危機深重;維新變法運動。(3分)(2)教法:中學與西學相結合。(2分)目的:培育人才;開啟民智。(2分)(3)措施:改革科舉制度;廢除八股;各地設中學校堂;選派留同學;鼓舞私人辦學;鼓舞官員及其子弟入學堂學習。(任答三點,3分)(4)追求:訓練救國(強國),振興訓練。(2分)[解析]本題考查戊戌變法中的訓練主見及目的。(1)觀點:依據材料一中的“日本勝我,亦非其將相兵士能勝我也。其國遍設各學,才藝足用,實能勝我也”、“欲任天下之事,開中國之新世界,莫亟于訓練”可知其主要觀點是日本戰(zhàn)勝中國主要由于訓練先進;中國必需大力進展訓練。背景:依據材料所述的時間和出處1898年康有為《請開學校折》可以推知是甲午戰(zhàn)斗中國戰(zhàn)敗,民族危機深重;維新變法運動的興起。(2)教法:依據材料二中的“其言中學者,薈萃經子史之精要,及與時務相關者編成之,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其言西學者,譯西人學堂所用之書,加以潤色,既勒為定本”可知是將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