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性環氧灌注式半柔性路面技術規程》(征求意見稿)_第1頁
《水性環氧灌注式半柔性路面技術規程》(征求意見稿)_第2頁
《水性環氧灌注式半柔性路面技術規程》(征求意見稿)_第3頁
《水性環氧灌注式半柔性路面技術規程》(征求意見稿)_第4頁
《水性環氧灌注式半柔性路面技術規程》(征求意見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XX.XXX.XX

CCSXXT/CCAATB

中國民用機場協會團體標準

T/CCAATB××××—××××

運輸機場水性環氧灌注式半柔性道面

設計與施工技術指南

Guidelinesfordesignandconstructionofwaterborneepoxypouredsemi-flexiblepavement

fortransportairports

××××-××-××發布××××-××-××實施

中國民用機場協會發布

1

運輸機場水性環氧灌注式半柔性道面設計與施工技術指南

1范圍

為規范水性環氧灌注式半柔性道面的材料、設計、施工、質量控制與驗收,提高水性環

氧灌注式半柔性道面工程質量,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適用于運輸機場(包括軍民合用機場民用部分)的新建、改擴建工程與養護工程

的水性環氧灌注式半柔性道面,滿足機場道面不停航施工和日常修補施工的要求。通用機場

可參照本指南執行。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

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175-2007通用硅酸鹽水泥

GB/T1728-2020漆膜、膩子膜干燥時間測定法

GB/T16777-2008建筑防水涂料試驗方法

GB/T2015-2017白色硅酸鹽水泥

GB/T1596-2017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T38990-2020道路用水性環氧樹脂乳化瀝青混合料

MH5001-2021民用機場飛行區技術標準

MH/T5010-2017民用機場瀝青道面設計規范

MH/T5011-2019民用機場瀝青道面施工技術規范

JT/T798-2019路用廢胎膠粉橡膠瀝青

JTG/T3350-03-2020排水瀝青路面設計與施工技術規范

JT/T533-2020瀝青路面用纖維

JTGE20-2011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程

JT/T712-2008路面防滑涂料

JT/T1238-2019半柔性混合料用水泥基灌漿材料

JTG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試驗規程

CJJ169-2012城鎮道路路面設計規范

3術語、定義和縮略語

1

T/CCAATB××××—××××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水性環氧材料waterborneepoxymaterial

水性環氧材料包括水性環氧樹脂和水性環氧固化劑。水性環氧樹脂是環氧樹脂以微粒或

液滴的形式分散在以水為連續相的穩定分散體系,當遇到水性環氧固化劑即發生化學交聯反

應形成空間網狀結構聚合物材料。

3.2

水性環氧灌漿料waterborneepoxygroutingmaterial

由水性環氧材料、水、乳化瀝青、水泥、粉煤灰、礦粉、砂、外加劑等按照一定比例配

制形成的一種具有良好流動性的漿體,用于灌注的材料。

3.3

基體瀝青混合料matrixasphaltmixture

由瀝青、粗細集料、礦粉等按照一定比例拌制、碾壓而成大孔隙瀝青混合料,用于灌入灌漿

料,其空隙率一般為18%~30%。

3.4

連通空隙率connectedairvoids

基體瀝青混合料中相互連通并與外部空氣連通的空隙,其體積與全部混合料體積的百分比。

3.5

灌注式半柔性道面材料semi-flexiblepavementmaterial

在基體瀝青混合料中灌入(水性環氧)灌漿料而形成的道面材料。

3.6

灌注率perfusionratio

灌入基體瀝青混合料中(水性環氧)灌漿料的體積占基體瀝青混合料連通空隙體積的百

分比。

3.7縮略語

下列縮略語適用于本文件:

SFP:灌注式半柔性道面(Semi-FlexiblePavement)

SFAC:灌注式半柔性道面基體瀝青混凝土(Semi-FlexibleAsphaltConcrete)

4總體要求

4.1水性環氧灌注式半柔性道面適用于機場飛行區抗車轍性能要求較高的道面。

4.2水性環氧灌注式半柔性道面的結構組合設計應符合以下規定:

1按現行《民用機場瀝青道面設計規范》(MH/T5010)的相關規定執行。

2水性環氧灌注式半柔性道面應用于養護工程道面結構層時,應結合既有道面病害程度

和養護需求,有針對性的開展設計。

2

4.3水性環氧灌注式半柔性道面可用于三層瀝青面層結構的上、中面層或雙層瀝青面層結構的

上、下面層,水性環氧灌注式半柔性道面材料用于上面層時宜選用SFAC-13或SFAC-16,用于

中、下面層時宜選用SFAC-20或SFAC-25。

4.4水性環氧灌注式半柔性道面材料單層最小厚度應不小于基體瀝青混合料的公稱最大粒徑

的2倍,SFAC-13與SFAC-16最大厚度不宜超過60mm,SFAC-20與SFAC-25最大厚度不宜

超過110mm,當超過厚度要求時,應進行必要的驗證。

4.5水性環氧灌注式半柔性道面下承層應設置黏層或碎石封層。下承層為密級配瀝青混凝土時

可設置黏層,其他情況應設置碎石封層。鋪筑兩層水性環氧灌注式半柔性道面層時,面層之間設

置碎石封層。黏層和碎石封層的設置應符合現行《民用機場瀝青道面設計規范》(MH/T5010)

的相關規定。

4.6水性環氧灌注式半柔性道面養護時應與其他瀝青道面分類銑刨,回收的水性環氧灌注式半

柔性道面混合料應單獨處理。

5材料

5.1一般規定

5.1.1水性環氧灌注式半柔性道面所用材料應綜合考慮機場交通載荷等級、氣候條件、結構

功能要求以及當地材料特點等因素。

5.1.2對進場的各種材料應進行取樣和質量檢驗,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

5.2基體瀝青混合料

5.2.1瀝青宜采用改性瀝青,基體瀝青混合料所用的改性瀝青一般包括SBS改性瀝青、橡膠

瀝青、高黏度改性瀝青,其技術指標應符合現行《民用機場瀝青道面設計規范》(MH/T

5010)、《民用機場瀝青道面施工技術規范》(MH/T5011)的相關要求。

5.2.2粗集料應采用軋制碎石,粗集料潔凈、粗糙無風化,其規格和技術指標應符合現行

《民用機場瀝青道面設計規范》(MH/T5010)、《民用機場瀝青道面施工技術規范》

(MH/T5011)的相關要求。

5.2.3細集料應采用石灰巖等堿性石料生產的機制砂,細集料應潔凈、無風化、無雜質,其

規格和技術指標應符合現行《民用機場瀝青道面設計規范》(MH/T5010)、《民用機場

瀝青道面施工技術規范》(MH/T5011)的相關規定。

5.2.4填料應采用石灰巖磨細的礦粉,其規格和技術指標應符合現行《民用機場瀝青道面設

計規范》(MH/T5010)、《民用機場瀝青道面施工技術規范》(MH/T5011)的相關規

定。

3

T/CCAATB××××—××××

5.2.5纖維可選用木質素纖維、礦物纖維或聚合物纖維等,其技術指標應符合現行《民用機

場瀝青道面設計規范》(MH/T5010)、《民用機場瀝青道面施工技術規范》(MH/T

5011)的相關規定。

5.3水性環氧灌漿料

5.3.1水性環氧材料應符合表1的規定。

表1水性環氧材料技術要求

材料性能單位技術要求試驗方法

粘稠液體,均

外觀—目視

勻無離析

固含量%≥50GB/T1725

水性環氧樹脂

環氧值mol/100g0.48~0.54GB/T1677

pH值—5.5~8.5GB/T8538

粘稠液體,均

外觀—目視

水性環氧固化劑勻無離析

固含量%≥50GB/T1725

5.3.2水性環氧灌漿料用改性乳化瀝青技術指標應符合表2的要求。

表2水性環氧灌漿料用改性乳化瀝青技術要求

試驗項目單位技術要求試驗方法

粒子電荷—正電荷JTGE20-2011T0653

篩上剩余量(0.6mm)%≤0.1JTGE20-2011T0652

賽波特黏度(25℃)s12~60JTGE20-2011T0623

黏度a

恩格拉黏度E25—3~30JTGE20-2011T0622

儲存穩1d%≤1

JTGE20-2011T0655

定性5d%≤5

蒸發殘留物含量%≥50JTGE20-2011T0651

與粗集料的黏附性,裹附面積b%≥2/3JTGE20-2011T0654

針入度(25℃,100g,5s)0.1mm40~120JTGE20-2011T0604

蒸發殘

軟化點℃≥50JTGE20-2011T0606

留物性

延度(5℃)cm≥20JTGE20-2011T0605

溶解度(三氯乙烯)%≥97.5JTGE20-2011T0607

a乳化瀝青的賽波特黏度和恩格拉黏度兩者任選一種,推薦選用賽波特黏度。

b黏附性試驗應選用工程實際使用的粗集料,否則予以證明。

5.3.3水泥宜選用硅酸鹽水泥和普通硅酸鹽水泥,強度等級不低于42.5級,其技術要求應符

合現行《通用硅酸鹽水泥》(GB175)的相關規定。

5.3.4粉煤灰宜選用Ⅱ級及以上粉煤灰,其技術要求應符合現行《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

粉煤灰》(GB/T1596)的相關規定。

5.3.5礦粉宜采用石料磨細生產,其技術要求應符合表3的規定。

4

表3水性環氧灌漿料用礦粉技術要求

表觀密度t/m3≥2.45JTGE42-2005T0352

小于0.6mm%100

粒度范圍小于0.15mm%90~100JTGE42-2005T0351

小于0.075mm%70~100

塑性指數—≤4JTGE42-2005T0354

5.3.6外加劑包括減水劑、早強劑及膨脹劑等,減水劑與早強劑應符合現行《混凝土外加

劑》(GB8076)的相關規定,膨脹劑應符合現行《混凝土膨脹劑》(GB23439)的相關

規定。

5.3.7砂宜選用潔凈的河沙,顆粒級配應符合表4的規定,其他技術指標應符合現行《建設用

砂》(GB/T14684)的相關規定。

表4水性環氧灌漿料用砂顆粒級配要求

mm%

1.18100

0.6≥95JTGE42-2005T0327

0.075≤2

5.3.8水性環氧灌漿料用水應符合現行《混凝土用水標準》(JGJ63)的相關規定。

6配合比設計

6.1基體瀝青混合料

6.1.1基體瀝青混合料設計前應對大孔隙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和使用情況調查研究,結

合當地已有的工程經驗,選用符合要求的材料,進行配合比設計。

6.1.2基體瀝青混合料的級配設計范圍應根據瀝青道面所處區域、瀝青道面結構組合、厚

度、層位以及當地氣候條件等因素,按表5選擇。

表5基體瀝青混合料礦料級配范圍

mm%

31.526.5191613.24.752.360.60.30.150.075

SFAC-13———10090~10010~305~224~153~123~81~6

SFAC-16——10090~10080~909~285~224~153~123~81~6

SFAC-20—10090~10060~9030~607~245~204~153~123~81~6

SFAC-2510090~10070~9050~8025~557~225~204~153~123~81~6

5

T/CCAATB××××—××××

6.1.3基體瀝青混合料可采用馬歇爾設計方法進行配合比設計,其技術要求應符合表6。

表6基體瀝青混合料技術要求

馬歇爾試件尺寸mmΦ101.6×63.5JTGE20T0702

擊實次數(雙面)次50JTGE20T0702

%18~3018~25JTGE20T0708

空隙率

%16~2816~23JTGE20T0707真空密封法

連通空隙率%≥16.0本指南附錄A

馬歇爾穩定度kN≥3.5JTGE20T0709

謝倫堡瀝青析漏試

%≤0.3JTGE20T0732

驗的結合料損失

肯塔堡飛散試驗的

%≤20JTGE20T0733

混合料損失

注:基體瀝青混合料空隙率測定可選真空密封法或體積法,體積法檢測結果離散性較大,

有條件宜采用真空密封法,條件不允許時可采用體積法替代。

6.1.4基體瀝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設計應按照現行《民用機場瀝青道面施工技術規范》

(MH/T5011)相關要求執行,通過目標配合比設計、生產配合比設計、生產配合比驗證

三個階段確定瀝青混合料的材料品種、配合比與礦料級配、最佳瀝青用量。

6.2水性環氧灌漿料

6.2.1水性環氧灌漿料應符合表7的要求。

表7水性環氧灌漿料技術要求

外觀—無離析、分層目測

初始9~14

流動度sJTG3420-2020T0508

30min≤18

凝結時間初凝min不小于灌漿料施工JTG3420-2020T0592

所需的時間

干縮率7d%≤0.2JTG3420-2020T0511

自由泌水率3h%≤3JTG3420-2020T0518

抗壓7dMPa≥15

強度JTG3420-2020T0506

抗折7dMPa≥2

6.2.2水性環氧灌漿料試配應符合以下規定:

1水性環氧灌漿料的水膠比宜為0.45~0.55。摻加粉煤灰時,用量按其占水泥質量的摻

6

量內摻計算,摻量宜為10%~20%;摻加礦粉和砂時,用量按其占水泥質量的摻量外摻計算,

礦粉摻量宜為10%~20%,砂摻量宜為10%~30%。

2水性環氧灌漿料乳化瀝青摻量(折算為純瀝青)宜為2%~8%,水性環氧固化劑摻量

(折算為純環氧聚合物)宜為2%~10%。

3水性環氧灌漿料試配時應選取3個不同的水膠比,其中1個水膠比宜為范圍中值,其

余2個水膠比應按中值分別增加與減少0.05。水性環氧灌漿料拌和應按照本指南附錄B進

行。

4減水劑的用量應以使3個水膠比的流動度滿足表7的要求確定。3個水膠比的配合比

應按表7規定的其他技術指標進行檢測。應選定符合表7規定、水膠比最大的配合比作為灌

漿料的施工配合比。

5根據需要可摻加早強劑、膨脹劑等,用量應根據施工需求確定,同時摻加后水性環氧

灌漿材料的各性能指標應仍符合表7的規定。

6.3水性環氧灌注式半柔性路面材料

6.3.1水性環氧灌注式半柔性道面材料應按照本指南附錄C制作試件,其技術要求應符合表8的

規定。

表8水性環氧灌注式半柔性道面材料的技術要求

灌注率%≥85本指南附錄D

馬歇爾穩定度kN≥15JTGE20T0709

殘留穩定度%≥90JTGE20T0709

凍融劈裂殘留強度比%≥80JTGE20T0729

動穩定度(60℃,0.7MPa)次/mm≥10000JTGE20T0719

:灌注率測試需要水性環氧灌注式半柔性道面材料養護1d,其他指標需要養護7d。

7施工

7.1一般規定

7.1.1水性環氧灌注式半柔性道面不得在下列情況下施工:

1現場雨雪天氣或道面潮濕。

2現場氣溫低于10℃時。

7.1.2水性環氧灌注式半柔性道面施工過程應按圖1執行。

灑(撒)布

下承層檢鋪筑基體瀝灌注水性環

黏層或碎石養護開放交通

測、處理氧灌漿料

封層青混合料

圖1水性環氧灌注式半柔性道面施工流程

7.1.3水性環氧灌注式半柔性道面施工前應對下承層進行全面檢測,其質量應滿足設計要

7

T/CCAATB××××—××××

求。若下承層存在輪轍、裂縫、沉陷等病害,則應在施工前進行修補;若下承層整體結

構強度不足,則應在施工前進行結構性補強。

7.1.4基體瀝青混合料施工前應將下承層清掃干凈,并灑(撒)布黏層或碎石封層,其施工

工藝應符合現行《民用機場瀝青道面施工技術規范》(MH/T5011)的相關規定。

7.1.5基體瀝青混合料施工除應符合本指南外,尚應符合現行《民用機場瀝青道面施工技術

規范》(MH/T5011)的相關規定。

7.1.6在舊道面改擴建或者養護工程中采用水性環氧灌注式半柔性道面技術時,舊道面銑

刨時應控制銑刨深度,銑刨后的道面應進行徹底清掃,同時保證銑刨面與其相鄰舊道面

交界面應清掃干凈,并涂刷黏層油。

7.2施工準備

7.2.1施工前應配備相應的施工設備和機具,并保證各類施工設備和機具處于正常運轉狀

態。應對黏層灑布車或碎石封層車計量系統進行標定。

7.2.2施工前集料應潔凈干燥,水性環氧材料、乳化瀝青應均勻、無結塊離析現象。

7.2.3施工前應做好交通組織、安全施工等準備工作。

7.3試驗段鋪筑

7.3.1新建水性環氧灌注式半柔性道面正式施工前應鋪筑試驗段,試驗段的面積宜為500~

1000m2。養護工程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論證以確定是否需要進行試驗段施工。

7.3.2通過試驗段應確定以下內容:

1檢驗施工、試驗人員配置及施工組織方案。

2檢驗各種施工機械的類型、數量及組合方式是否匹配。

3確定黏層或碎石封層的施工設備、施工工藝、施工效果。

4確定基體瀝青混合料拌和設備的工藝流程、參數和質量控制方案。

5驗證基體瀝青混合料生產配合比,確定生產用標準配合比和最佳瀝青用量。

6確定基體瀝青混合料運輸、攤鋪、碾壓工藝流程和質量控制方案,并確定松鋪系

數、攤鋪速度、碾壓速度及遍數等工藝參數。

7確定水性環氧灌漿料的拌和、運輸、灌注、表面處理的工藝流程和工藝參數。

8確定水性環氧灌注式半柔性道面的養護方式與開放交通條件。

7.4基體瀝青混合料施工

7.4.1基體瀝青混合料拌和時需要嚴格控制瀝青用量與拌合溫度,條件允許時宜通過瀝青

8

黏溫曲線確定拌和溫度和碾壓溫度。當缺少黏溫曲線時,拌和溫度可參照《民用機場瀝

青道面施工技術規范》(MH/T5011)的相關規定。

7.4.2瀝青混合料運輸時應采用棉被或氈布進行保溫,料車到達現場應測量瀝青混合料溫

度,當溫度低于設計攤鋪溫度時,瀝青混合料應棄用。

7.4.3基體瀝青混合料的拌和宜隨拌隨用,存儲時間不應超過3h。

7.4.4基體瀝青混合料的攤鋪應緩慢、均勻、連續不間斷,速度宜控制在2~3m/min,轉彎

區域道面攤鋪速度可降低至1~2m/min。

7.4.5基體瀝青混合料的碾壓宜選用11~13t的雙鋼輪壓路機靜壓,基體瀝青混合料碾壓時壓

路機行駛速度應保持均勻穩定。初壓速度宜控制在2~3km/h,復壓速度宜控制在3~5km/h,

終壓速度宜控制在3~6km/h。壓路機不得在未碾壓成型的混合料和剛碾壓成型的基體瀝青

混合料上轉向、掉頭、加水或停留。

7.4.6基體瀝青道面成型后,宜在完全封閉交通的情況下冷卻至50℃以下。

7.4.7灌漿施工前,應嚴禁重車通行,通行車輛不得緊急制動或急轉,同時應采取措施防止

基體瀝青道面污染。

7.5水性環氧灌漿料施工

7.5.1水性環氧灌漿材料應在基體瀝青混合料道面溫度降低至50℃以下且處于干燥狀態時

施工。

7.5.2灌漿料施工前應采取措施對附近的構造物進行保護,并采取措施防止灌漿料流失。

7.5.3灌漿施工前如遇到降雨,應對基體瀝青混合料進行防雨覆蓋,并在降雨結束后采取適

宜的措施排干空隙中的雨水。

7.5.4灌漿料施工前應計算灌漿材料用量,灌漿料用量應按式7.1計算。

(7.1)

式中:Q—灌漿Q料=的S使×用量×(t)H;××1+a×

S—灌注面積(m2);

VVc—施工路段基體瀝青混合料的連通空隙率(%);

H—灌注路面厚度(mm);

Pr—灌注率(%);

α—灌漿料損失率,一般為10%;

3

ρg—灌漿料的密度(t/m),按(JTG3420)T0590測定。

7.5.5水性環氧灌漿材料拌制可采用砂漿攪拌機或高速制漿機。砂漿攪拌機出料量不宜低

于0.5m3,高速制漿機出料量不宜低于0.4m3。攪拌轉速應不小于1200r/min。

9

T/CCAATB××××—××××

7.5.6水性環氧灌漿料拌和工藝流程應按圖2執行。對于砂漿攪拌機,應先加入固體混合料

拌和不小于120s,再加入液體混合料拌和不少于240s;對于高速制漿機,應先加入固體混

合料拌和不小于30s,再加入液體混合料拌和不少于90s。

圖2水性環氧灌漿材料拌和工藝流程圖

7.5.7水性環氧灌漿施工應按下列順序。

1水性環氧灌漿材料灌漿前應對灌漿材料流動度進行檢測,滿足表7方可進行灌注。

2水性環氧灌漿材料灌注時應盡可能將灌漿料靠近基體瀝青混合料表面直接傾倒。

3采用橡膠刮板輔助將灌漿料反復在基體瀝青混合料表面攤開。

4基體瀝青混合料灌注完成后應充滿灌漿料,并不產生氣泡。

5灌注過程應連續穩定,從加水拌制至灌注施工完成的時間間隔應在15min以內。

6對于坡度的路段,宜從低處向高處灌注。

7.5.8水性環氧灌漿材料灌漿結束后,應及時采用橡膠刮板將道面表面殘余灌漿材料清理干

凈。

7.5.9灌漿材料從初凝到終凝時間段內,應采用粗毛刷垂直車輛行駛方向進行掃刷,提高路

面的抗滑性能。

7.5.10若灌漿材料終凝前出現降雨,應及時采取防雨措施。

7.6養護及開放交通

7.6.1水性環氧灌注式半柔性道面施工完畢后應及時進行養護,可直接自然養護。當溫度

過低或有可能冰凍時,應采取適當措施保護。

7.6.2每日施工完畢,道面標志線應及時恢復。

7.6.3每日施工完畢,施工區域應清掃干凈,所有機械設備、工器具等全部退場停放到業主

10

指定安全位置,道面上不得有任何外來物。

7.6.4水性環氧灌注式半柔性道面應在與灌漿材料同條件養護的試件抗壓強度達到

10MPa后方可開放交通。

8施工質量控制與檢查驗收

8.1施工前材料與設備檢查

8.1.1在工程開始前,應按照相關規定對原材料進行進場檢查,并對材料數量、供應計劃、材

料場堆放以及儲存條件進行檢查。施工過程中材料來源或規格發生變化時,應及時對材

料進行復檢。

8.1.2除水性環氧灌漿材料原材料外,施工前基體瀝青混合料用原材料質量檢查應符合

《民用機場瀝青道面施工技術規范》(MH/T5011)的相關規定。

8.1.3水性環氧灌漿材料原材料進場前檢查項目和頻率、質量要求可參照表9執行。

表9水性環氧灌漿材料原材料檢查項目與頻率

外觀隨時均勻無離析目測

固含量GB/T1725

布氏旋轉黏度(23℃)每批次檢測1JTGE20T0635

水性環氧

凝膠時間(23℃)次,當1批次JT/T712

材料符合設計要求

干燥時間超過10t時每GB/T1728

拉伸強度10t檢測一次GB/T16777

斷裂伸長率GB/T16777

粒子電荷JTGE20T0653

篩上剩余量(0.6mm)JTGE20T0652

賽波特黏度(25℃)JTGE20T0623

恩格拉黏度E25每批次檢測1JTGE20T0622

改性乳化儲存穩定性(1d/5d)次,當1批次JTGE20T0655

符合設計要求

瀝青蒸發殘留物含量超過50t時每JTGE20T0651

針入度(25℃,50t檢測一次

蒸發殘JTGE20T0604

100g,5s)

留物性

軟化點JTGE20T0606

延度(5℃)JTGE20T0605

強度每批次檢測1GB/T17671

安定性次,當1批次GB/T1346

水泥細度超過200t時符合設計要求GB/T1345

凝結時間每200t檢測GB/T1346

水泥白度(白水泥)一次GB/T5950

細度每批次檢測1

GB/T1345

(45μm方孔篩篩余量)次,當1批次

粉煤灰燒失量超過200t時符合設計要求GB/T176

11

T/CCAATB××××—××××

SO3含量每200t檢測GB/T176

需水量一次GB/T1596

每批次檢測1

次,當1批次

級配JTGE42T0327

超過50t時每

50t檢測一次

砂含泥量每批次檢測1符合設計要求JTGE42T0335

硫化物及硫酸含量(折算次,當1批次

GB/T14684

為SO3)超過200t時

有機物含量每200t檢測GB/T14684

云母含量一次GB/T14684

細度每批次檢測1GB/T1345

凝結時間次,當1批次GB/T1346

膨脹劑符合設計要求

水中7d的限制膨脹率超過50t時每GB/T23439

7d抗壓強度50t檢測一次GB/T17671

8.1.4施工前應對各種施工機械和設備進行調試,對機械設備的配套情況、技術性能、計量

系統等進行檢查和標定。

8.2施工過程的質量控制

8.2.1水性環氧灌注式半柔性道面施工中應對各種原材料進行抽樣檢測,抽檢項目、頻率、

質量要求以及試驗方法應按表10執行,保證其質量符合本指南規定的技術要求。

表10施工過程中材料穩定性檢驗項目與頻率

針入度JTGE20T0604

軟化點符合設計要JTGE20T0606

石油瀝青每臺班1次

延度求JTGE20T0605

含蠟量

針入度JTGE20T0604

軟化點JTGE20T0606

每臺班1次符合設計要

延度JTGE20T0661

改性瀝青求

彈性恢復JTGE20T0605

離析程度(成品瀝青)每2個臺班1次JTGE20T0662

外觀隨時無離析分層目測

水性環氧布氏旋轉黏度JTGE20T0635

符合設計要

材料固含量每臺班1次GB/T1725

干燥時間GB/T1728

JTGE20T0651

蒸發殘留物含量

改性乳化符合設計要

蒸發殘針入度每臺班1次

瀝青求JTGE20T0604

留物性

軟化點JTGE20T0606

延度(5℃)JTGE20T0605

注:“隨時”為經常檢查的項目,檢查頻次可根據施工情況確定。

12

8.2.2基體瀝青混合料鋪筑過程應隨時對施工質量進行評定,其質量要求應符合表11規定外,

同時應符合現行《民用機場瀝青道面施工技術規范》(MH/T5011)的相關規定。

表11基體瀝青混合材料施工過程中質量控制

JTG3450T0924

壓實度1個點/800m2試驗室標準密度的98%

JTG3450T0922

空隙率1個點/800m2設計值±3%,合格率不小于95%JTGE20T0708

8.2.3水性環氧灌漿料施工過程中質量控制應符合表12的規定。

表12水性環氧灌漿材料施工過程中質量控制

外觀隨時無明顯離析、泌水、分層現象目測

連續生產20m3檢

流動度

查1次JTG3420T0508

連續生產20m3檢

凝結時間

查1次符合本指南規定JTG3420T0592

自由泌水率每日檢查次

1JTG3420T0518

抗壓強度

每日檢查1次

(7d)

抗折強度JTG3420T0506

每日檢查1次

(7d)

8.2.5水性環氧灌注式半柔性路面施工過程中質量控制應符合表13的規定。

表13水性環氧灌注式半柔性道面施工過程中質量控制

表面平整密實,不得有明顯

外觀隨時輪跡、裂縫、推擠、油包等缺目測

陷,且無明顯離析

總量控制每2000m2設計值總量控制

灌注率每2000m2檢查1

單點鉆芯設計值-5.0%本指南附錄D

點,單點評定

上面層每2000m2檢查1不大于3mmJTG3450T0932

平整度

中、下面層點,單點評定不大于5mmJTG3450T0933

8.3工程施工總結驗收

8.3.1水性環氧灌注式半柔性道面的工程施工總結驗收應符合表14的規定,同時應符合

13

T/CCAATB××××—××××

《民用機場瀝青道面施工技術規范》(MH/T5011)的相關規定。

表14水性環氧灌注式半柔性道面檢查與驗收

代表值每5000m2檢查1組設計值-5%

注本指南

率極值附錄D

每5000m2檢查1組設計值-10%

(最小值)

14

T/CCAATB××××—××××

附錄A(規范性附錄)瀝青混合料連通空隙率試驗方法

A.1適用范圍

本方法適用于通過水中稱重的方法,測定基體瀝青混合料的連通空隙率。

A.2儀具與材料技術要求

1金屬網籃,網孔5mm,直徑與高度均為20cm。

2浸水天平,量程5kg以上,精度小于0.5g。

3溢流水箱,使用潔凈水,水箱應有溢流裝置,保持試件和網籃浸入水中后水箱內水位

恒定。

4試件懸吊裝置,天平下放懸吊網籃及試件的裝置,吊線應使用不吸水的細尼龍線。

5游標卡尺,最大量程不小于300mm,精度小于0.02mm。

6電風扇。

A.3方法與步驟

1將基體瀝青混合料試件表面的浮粒去除,稱取干燥試件空氣中的質量mw,精確至0.5g。

2用游標卡尺測量試件的直徑與厚度,精確至0.1mm。測量直徑時選取上下兩個斷面測定

結果的平均值,測量厚度取4次十字對稱測定的平均值,計算試件的體積V。

3保持溢流水箱水溫在25℃±0.5℃。掛上網籃,浸入溢流水箱中,調節水位,將天平

調平并復零,把試件置于網籃中,浸水中約3~5min,待天平穩定后,測定其水中質量mw。

過程中可使用攪拌棒輕輕敲擊試件,將空隙中殘存的空氣排出。

4對于非干燥試件,可先稱取水中質量mw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