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江蘇省連云港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卷注意事項考生在答題前請認真閱讀本注意事項及各題答題要求1.本試卷共8頁,包含選擇題(第1題~第13題,共13題)、非選擇題(第14題~第17題,共4題)共兩部分。本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為75分鐘。考試結束后,請將答題卡交回。2.答題前,請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試證號用書寫黑色字跡的0.5毫米簽字筆填寫在答題卡上。3.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涂滿;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作答非選擇題必須用書寫黑色字跡的0.5毫米簽字筆寫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無效。4.如有作圖需要,可用2B鉛筆作答,并請加黑加粗,描寫清楚。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1.近年來,四川三星堆遺址出土了大量青銅器,其形制、工藝與殷墟、二里頭發現的青銅器相近。青銅器表面分鑄合體而成的立鳥、羊頭等裝飾,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地發現的商代青銅器上也較為常見。這些發現可以佐證()A.古蜀文化存在封閉性B.中華文明的多元一體特征C.青銅器使用領域廣泛D.中原王朝統治范圍的擴大【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新石器時代(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四川三星堆遺址出土了大量青銅器,其形制、工藝與殷墟、二里頭發現的青銅器相近,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地發現的商代青銅器上也較為常見,這說明中華文明的多元一體特征,B項正確;四川三星堆遺址出土了大量青銅器,其形制、工藝與殷墟、二里頭發現的青銅器相近,說明古蜀文化可能存在與外界交流,并不是封閉的,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青銅器的使用領域,排除C項;青銅器在中原以外地區出現,并不代表當時中原統治范圍到達該地區,說明兩地可能存在一定的交流,排除D項。故選B項。2.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立即下令修建孔廟,并以皇帝的身份到孔廟祭拜孔子,又給予孔子后人土地和財產,讓他們繼續孔廟的香火。這反映了他()A.復興儒學的決心 B.重視宗族的力量C.追求正統的意識 D.統一北方的愿景【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北魏(中國)。根據材料“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立即下令修建孔廟,并以皇帝的身份到孔廟祭拜孔子,又給予孔子后人土地和財產,讓他們繼續孔廟的香火”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魏是少數民族政權,孝文帝遷都洛陽后采取這些尊崇孔子的行為。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漢族文化中儒家思想影響深遠,孔子被視為儒家文化的象征,擁有正統地位。孝文帝這樣做是為了表明自己政權的正統性,追求被廣大漢族民眾認可的正統意識,通過尊崇孔子及其后人來使自己的政權在文化上更具合法性,C項正確;雖然儒學與孔子相關,但這些舉措更多的是從政治正統性角度出發,而不是單純為了復興儒學學術等內涵,因為沒有更多關于他對儒學思想、教育等全面復興的舉措體現,排除A項;孔子后人與孝文帝并沒有宗族關系,他祭拜孔子及照顧其后人,并不是重視宗族力量的表現,排除B項;材料中的舉措與統一北方的愿景沒有直接關系,沒有體現出對軍事、政治統一北方方面的促進作用,排除D項。故選C項。3.據沈括《夢溪筆談》載,唐天寶十三年(754年),以先王之樂為雅樂,前世新聲為清樂,合胡部者為宴(燕)樂。此外,在唐代的樂舞中,舒緩閑雅的中原漢族舞蹈風格很少,更多的是胡樂中雄壯鏗鏘的音樂風格。這折射出唐朝()A.異域文化占據主導B.中外文化交流活躍C.民族政策開放包容D.市民生活豐富多彩【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中國)。據題干“在唐代的樂舞中,舒緩閑雅的中原漢族舞蹈風格很少,更多的是胡樂中雄壯鏗鏘的音樂風格”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朝經濟發展,國力強盛,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因此在樂曲表演上胡樂中雄壯鏗鏘的音樂風格經常出現,C項正確;異域文化占據主導并非材料強調的主旨,排除A項;材料描述的是與胡人在音樂方面的交往,而非中外文化交流活躍,排除B項;材料信息未涉及到市民生活場景,無法得出市民生活豐富多彩,排除D項。故選C項。4.宋代,典賣田宅時須訂立合同契,須經官“輸錢印契”,此合同契才成為“赤契”。此后,“貧富無定勢,田宅無定主”成為普遍現象。這反映了宋代()A.適當放松對社會的控制B.限制了土地買賣的數量C.開始重視交易稅的征收D.強化了地方政府的權力【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根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中國)。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宋代以前政府對于土地買賣、百姓遷移等有諸多限制,宋代時期土地買賣、典當基本不受官府干預,僅簽訂契約即可,反映政府適當放松了對社會的控制,A項正確;宋朝并不限制土地買賣的數量,排除B項;開始重視交易稅的征收與材料主旨無關,排除C項;材料主要涉及土地買賣問題,并未提及地方政府權力變化,排除D項。故選A項。5.據《濟州臧氏種蜀黍記》載,乾隆年間,“畝得煙葉五百斤,斤得錢十五文。”至道光年間,“濟州種煙草……大約膏腴盡為煙所占,而五谷反皆瘠土。人之鶩利,其忘本一至此乎!”這說明()A.傳統自然經濟正在解體B.工商皆本思想逐漸成為潮流C.政府主導外來作物推廣D.市場價值影響人們經濟活動【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清朝(中國)。根據材料“畝得煙葉五百斤,斤得錢十五文。”至道光年間,“濟州種煙草……大約膏腴盡為煙所占,而五谷反皆瘠土”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由于煙草畝產量高,獲利多,所以人們紛紛種植煙草,甚至把膏腴之地都用來種煙,這表明市場價值影響了人們的經濟活動,D項正確;材料中只是提到了濟州地區種植煙草的情況,沒有涉及到耕織分離等自然經濟解體的典型特征,排除A項;材料中沒有體現工商皆本思想成為潮流的相關內容,主要強調的是人們因為煙草的利益而改變種植結構,排除B項;材料沒有提及政府主導煙草種植的推廣,主要是說人們因為煙草的市場價值而選擇種植煙草,排除C項。故選D項。6.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后,慈禧太后不僅對曾國藩、左宗棠等所奏之“一切規畫,輒深嘉許,言聽計從”,并特命曾國藩推薦地方大吏人選,“凡有需材之任,無不以其一言為進退”。慈禧太后的做法()A.順應了國家權力結構的變化B.穩定了地方的政治局面C.體現了近代政治制度的轉型D.動搖了清朝統治的根基【答案】A【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晚清(中國)。根據材料可知,經過太平天國運動,慈禧對于漢族官僚更加信任,這有利于漢族官僚地位的上升,同時也順應了太平天國運動所引發的清朝政治和權力機構的變化,A項正確;材料信息并未涉及地方的政治局面是否得到穩固,排除B項;材料中慈禧的做法并不能體現清朝在向近代社會進行轉型,排除C項;太平天國運動動搖了清朝統治的根基,排除D項,故選A項。7.如圖漫畫刊登于1912年《通俗畫報》上,畫中一位男士因為服裝樣式不中不西,被罵為“中西人”,被視為“社會百怪”之一。這反映出()A.剪發易服成為社會風尚B.傳統倫理思想根深蒂固C.新式傳媒塑造輿論氛圍D.轉型時期社會心態復雜【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12年(中國)。根據材料可知,畫中一位男士因為服裝樣式不中不西,被視為“社會百怪”之一,這體現了新舊并存的社會現象,反映出轉型時期社會心態復雜,D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剪發等相關內容,A項結論無法得出,排除A項;畫中男士也穿著部分西式服飾,反映了部分思想解放,與“傳統倫理思想根深蒂固”相矛盾,排除B項;畫報不屬于新式傳媒,C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項。故選D項。8.1923年,中共三大通過的《關于青年運動的決議案》中明確要求“社會主義青年團應開始從事于農民運動的宣傳及調查”。同年8月召開的團二大通過了首件《農民運動議決案》,對農民運動的工作路線、原則、辦法等均做了系統論述。這些決議()A.標志著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B.有利于喚醒農民的革命意識C.表明農民是國民革命的主力D.推動了農村革命根據地發展【答案】B【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同年8月召開的團二大通過了首件《農民運動議決案》,對農民運動的工作路線、原則、辦法等均做了系統論述。”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共三大的《關于青年運動的決議案》要求社會主義青年團從事農民運動的宣傳及調查,團二大的《農民運動議決案》對農民運動的工作路線、原則、辦法等做了系統論述,這些決議有利于對農民進行宣傳,從而喚醒農民的革命意識,B項正確;革命統一戰線建立的標志是1924年國民黨一大的召開,而不是這些關于青年運動和農民運動的決議,排除A項;在國民革命初期,工人階級是革命的主力,當時農民運動還處于起步宣傳和組織階段,說農民是國民革命的主力不符合當時史實,排除C項;農村革命根據地是1927年國民革命失敗后開始發展起來的,1923年這些決議與農村革命根據地發展沒有直接關聯,排除D項。故選B項。9.1942年,延安縣開展了改造“二流子”運動。其中一名“二流子”,過去不種糧,不種菜,婆姨、孩子啼饑叫寒,他無動于衷。后來他不僅自己變化,還幫助村里改造了另外兩名“二流子”。后來,還當選鄉上生產主任,成為縣上的勞動英雄。這一運動()A.與土地革命運動相輔相成B.體現了工農革命政權性質C.擴大了根據地勞動生產力D.滿足了抗戰時期物質需求【答案】C【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他無動于衷。后來他不僅自己變化,還幫助村里改造了另外兩名‘二流子’。后來,還當選鄉上生產主任,成為縣上的勞動英雄。”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改造“二流子”運動使得原本不參加生產勞動的人轉變為參加生產勞動的人,還幫助改造其他人,并且當選生產主任等。這一運動增加了參加生產勞動的人數,從而擴大了根據地的勞動生產力,C項正確;土地革命運動主要在1927年-1937年的國共十年對峙時期,排除A項;此時的政權是抗日政權,不是工農革命政權性質,排除B項;“滿足了”夸大了材料中運動的作用,排除D項。故選C項。10.1950年1月,川西北臨時軍政委員會擬定了征糧工作宣傳提綱,內容包括“繼續支援人民解放軍,整編起義和投誠的部隊,建立人民的武裝”“協助人民政府安置較大數量的公教人員”“拿來支援解放戰爭徹底消滅反動派”。該宣傳提綱意在()A.號召人民鞏固新生政權B.促進西部教育事業發展C.滿足工業化建設的需要D.加快推翻南京國民政府【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50年(中國)。根據材料“繼續支援人民解放軍,整編起義和投誠的部隊,建立人民的武裝”“協助人民政府安置較大數量的公教人員”“拿來支援解放戰爭徹底消滅反動派”可知,川西北臨時軍政委員會擬定的征糧工作宣傳提綱號召人們要繼續支援解放軍,以此來徹底的消滅反動派,可見這是為了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A項正確;材料所述宣傳綱領意在號召人民鞏固新生政權,而不是促進西部教育事業的發展,排除B項;1953年開始進行工業化建設,排除C項;1949年南京國民政府覆滅,排除D項。故選A項。11.在古埃及藝術經典中,國王抓打、殺戮“敵人”的圖像被廣泛地應用于各個時期的、各種藝術品和建筑物表面的裝飾上。這里的“敵人”不僅指人,也涉及自然世界的猛禽。這些圖像反映了()A.封建社會的權威崇拜B.埃及法老統治的血腥殘暴C.文化藝術的交流傳承D.神圣王權的政治文化內涵【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埃及)。據題干“國王抓打、殺戮‘敵人’的圖像被廣泛地應用于各個時期的、各種藝術品和建筑物表面的裝飾上”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抓打圖在古埃及王權觀念中具有重要意義,這被歸類為“暴力”行為的儀式化圖像,豐富了國王權力的文化內涵,王權不僅限于具體的國家行政管理權,還指向自然界,不斷強化古埃及的神圣王權觀念?,D項正確;?埃及古王國時期并不是封建社會,而是奴隸社會,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埃及法老統治的血腥殘暴,只是強調神化王權色彩,排除B項;抓打圖并未涉及到與其他文化藝術的交流傳承,排除C項。故選D項。12.1137年,路易七世娶了阿基坦公國女公爵阿莉埃諾為后,順理成章地把阿基坦的領土歸人王室領地。此后,他還對圖盧茲伯國進行遠征,要求圖盧茲伯爵對阿基坦女公爵繼續履行臣服禮。路易七世的這些行動()A.維護了封君封臣制度B.利于王權的不斷加強C.穩定了法國社會秩序D.基于民族國家的形成【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137年(法國)。據題干“1137年,路易七世娶了阿基坦公國女公爵阿莉埃諾為后,順理成章地把阿基坦的領土歸人王室領地”,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時期,國家的版圖常常因為國王的婚姻或繼承關系發生改變,路易七世把阿基坦的領土歸人王室領地,有利于增強法國國王的力量,強化王權,B項正確;維護了封君封臣制度與此題無關,材料并未強調國王與各級封建領主的關系,排除A項;僅靠國王的聯姻活動無法得出穩定社會秩序,排除C項;16—19世紀,西方國家從專制王權國家發展為民族國家,因此這一時期民族國家尚未形成,排除D項。故選B項。13.如表為19世紀末德國歷史學家G.維貝對1544—1660年歐洲貴金屬存量變化的研究成果。這一研究成果可用來解釋()年度白銀數量(kg)白銀指數黃金數量(kg)黃金指數英國食品價格指數英國工業品價格指數1544919000010081500010010010016002140000023211920001462441871660312700003401580000193316257A.價格革命 B.商業革命C.三角貿易 D.英國崛起【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世界)。從表格中可以看到,1544-1660年歐洲白銀和黃金的存量不斷增加,與此同時,英國的食品價格指數和工業品價格指數也不斷上漲,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價格革命是16世紀由于美洲金銀大量流入歐洲而引起的歐洲金銀貶值、物價上漲,與價格革命中金銀流入導致物價上漲的特征相符合,A項正確;商業革命主要是指新航路開辟后貿易規模擴大、商品種類增多、商業經營方式變化、貿易中心轉移等方面的變革,表格中的數據主要體現的是貴金屬存量與物價的關系,與商業革命的這些特征聯系不大,排除B項;三角貿易雖然也涉及貴金屬的流動,但表格數據并未直接指向三角貿易的相關特征,如黑奴貿易、歐洲、非洲、美洲之間的貿易循環等內容,排除C項;表格主要是關于歐洲貴金屬存量與物價的關系,雖然最后有英國的物價指數,但這些數據更多地是在反映價格革命的情況,而不是直接解釋英國崛起的原因,排除D項。故選A項。14.18世紀后半期,以“科學、藝術和工藝分類詞典”為副標題的《百科全書》陸續出版。該書作者們(包括盧梭、伏爾泰等)堅信,所有一切都應平等地受到批判,人類可以通過更多地了解宇宙來改善世界。據此可知,編纂、出版《百科全書》旨在()A.普及科學知識 B.豐富人文主義C.論證天賦人權 D.追求社會正義【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法國)。根據材料“該書作者們(包括盧梭、伏爾泰等)堅信,所有一切都應平等地受到批判,人類可以通過更多地了解宇宙來改善世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百科全書》倡導對所有事物平等批判,目的是通過更多了解宇宙(知識)來改善世界,這種改善世界的目標體現了對社會正義的追求,希望通過批判不合理現象,建立更合理、公平的社會,D項正確;從材料中“所有一切都應平等地受到批判,人類可以通過更多地了解宇宙來改善世界”來看,普及科學知識不是其主要目的,更多的是帶有批判精神等內涵,排除A項;人文主義在文藝復興時期已經興起,啟蒙運動是對人文主義的進一步發展,《百科全書》強調對一切進行批判以改善世界,其目的并非簡單的豐富人文主義概念,排除B項;材料中沒有直接涉及天賦人權的相關內容,沒有提及人的自然權利等與天賦人權相關的表述,排除C項。故選D項。15.觀察如圖所示的“基本政治結構”。它主要指向()注:實線單向箭頭代表政治權力授予;虛線雙向箭頭代表互相之間存在政治影響,但彼此并無政治權力授予。A.《大憲章》 B.《權利法案》C.《德意志帝國憲法》 D.《人權宣言》【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德國)。據圖示信息并結合注解可知,1871年,德意志帝國成立,實行君主立憲制,政府首腦由皇帝任命,在國際關系上皇帝為帝國的代表,以帝國的名義宣戰與媾和,議會由民眾選舉產生,以上信息指向1871年頒布的《德意志帝國憲法》,C項正確;《大憲章》是13世紀英國頒布的,確立了王權有限的原則,與圖示結構圖不符,排除A項;《權利法案》是1689年英國頒布的,此時國王不掌握軍權,排除B項;《人權宣言》是法國頒布的,明確提出了人權、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權和保護私有財產等原則的法律文件,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5分。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兩朝統治者非常重視邊疆地區官員的選任,認為邊官是邊疆有效治理的關鍵所在。明朝嘉靖年間創設了邊俸制度,通過縮短官員任職期滿的考核年限等手段,鼓勵內地官員赴任北方、西南邊遠地區。但許多官員只是圖晉升速度快,赴任后不盡邊疆治理之本分,導致“吏治日壞”。清朝在國家疆域的統一和雍正推行“改土歸流”過程中,設立了大量行政建制,造成了邊疆地區官員的短缺。為解決上述矛盾,清朝邊缺制度應運而生。清王朝將邊疆官員選拔的權力下放給地方督撫,由督撫揀選“深諳邊情、老于邊事”的能才賢吏組成邊疆地區的職官隊伍,實現了“量地選才、因缺授官”。同時,清王朝又根據各邊情靈活設置官員歷俸期限,乾隆期間規定“定邊缺、夷疆、海疆久任之制,升用有須滿八年或六年者,則為地擇人,不拘牽常例也”。清朝經由“邊俸”制度發展而來的“邊缺”制度,以其靈活性和適宜性的官員選任保障了邊疆地區的總體穩定和有效治理。——摘編自張興年、丁超《從“邊俸”到“邊缺”:清朝邊官選任的制度學透視》等材料二——戴龍輝《清代邊缺制度的時空演進與邊疆治理研究》(1)據材料一、概括清朝邊缺制度的主要特征,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設立的原因。(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與明朝邊俸分布區域相比,清朝邊缺設置區域的變化。(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清朝邊缺制度實施的積極作用。【答案】(1)特征:靈活性和適宜性;因地制宜和因時制宜?;通過大權集中、小權分散的方式處理中央與地方的關系;適度放寬選任條件;縮短計俸年限;清朝的邊缺制度通過“邊俸”制度發展而來的。原因:“邊缺”制度設計充分考慮了邊疆地區特殊需求,使得官員的選任更加靈活和適宜;清朝對邊疆地區的重視?;應對邊疆地區的特殊環境?;清朝對邊疆治理不斷深化的需要。(2)變化:清朝逐漸在沿海、沿邊、苗疆等民族聚居區地設立了不同類型邊缺,包括海疆缺、沿邊缺、苗疆缺等,分布廣泛。(3)作用:清朝的邊缺制度在維護國家統一、促進多民族融合、確保邊疆穩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有助于解決清初邊疆地區官員短缺的問題;加強了中央集權;提高了國家治理邊疆的能力。【解析】【小問1】本題是材料題之概括分析題。時空是清朝(中國)。第一小問概括清朝邊缺制度的主要特征,據材料一“清王朝將邊疆官員選拔的權力下放給地方督撫”可得出“通過大權集中、小權分散的方式處理中央與地方的關系”;據材料一“清王朝又根據各邊情靈活設置官員歷俸期限”可得出“縮短計俸年限”;據材料一“升用有須滿八年或六年者,則為地擇人,不拘牽常例也”可得出“適度放寬選任條件”;據材料一“清朝經由“邊俸”制度發展而來的“邊缺”制度”可得出“清朝的邊缺制度通過“邊俸”制度發展而來的”;據材料一“以其靈活性和適宜性的官員選任保障了邊疆地區的總體穩定和有效治理”可得出“靈活性和適宜性”。第二小問分析其設立的原因,據材料一“明清兩朝統治者非常重視邊疆地區官員的選任”可得出“清朝對邊疆地區的重視?”;據材料一“認為邊官是邊疆有效治理的關鍵所在”可得出“清朝對邊疆治理不斷深化的需要”;據材料一“清王朝又根據各邊情靈活設置官員歷俸期限”可得出“‘邊缺’制度設計充分考慮了邊疆地區的特殊需求,使得官員的選任更加靈活和適宜”;據材料一“由督撫揀選‘深諳邊情、老于邊事’的能才賢吏組成邊疆地區的職官隊伍”可得出“應對邊疆地區的特殊環境”。【小問2】本題是材料題之概括分析題。時空是清朝(中國)。根據圖示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與明代相比,清朝在沿海、沿邊、苗疆等民族聚居區地設立了不同類型的邊缺,出現了“海疆缺、沿邊缺、苗疆缺”等邊缺,?這些邊缺的分布廣泛,從局部到全面、從簡單到復雜的演變過程。【小問3】本題是材料題之概括分析題。時空是清朝(中國)。據材料一“認為邊官是邊疆有效治理的關鍵所在”并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清朝的邊缺制度在維護國家統一、確保邊疆穩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據材料一“清王朝將邊疆官員選拔的權力下放給地方督撫”可得出“有助于解決清初邊疆地區官員短缺的問題”;據材料一“以其靈活性和適宜性的官員選任保障了邊疆地區的總體穩定和有效治理”可得出“加強了中央集”、“提高了國家治理邊疆的能力”。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作為洋務運動的領袖人物,張之洞的經濟思想在《勸學篇》和經濟活動中有充分體現。受西方侵略者“船堅炮利”的影響,張之洞非常重視工業建設,認為“工者,農、商之樞紐也。”“大抵農、工、商三事互相表里,……若三者交病,不可為國矣。”他籌建了眾多官辦新式企業,除設立槍炮廠、鐵廠、礦務局等軍事工業、重工業外,還興辦了造紙廠、機器織布局等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工廠,如湖北自設織布局以來,每年漢口一口進口的洋布較往年少14萬匹。在建造鐵路過程中,張之洞大舉外債,為了不至于路權落入列強之手,他向比利時小國借款,同時規定,“除首段動工參購洋料外,其余悉用土鐵,以杜外耗。”張之洞對“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理論模式的實踐,對近代中國經濟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摘編自馮天瑜、何曉明《張之洞評傳》等(1)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張之洞的經濟思想。(2)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評張之洞的經濟思想及其實踐。【答案】(1)主要內容: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思想;認為工業發展是農業、商業發展的樞紐;強調農、工、商業三者協調發展、相互聯系;將“自強”和“求富”結合起來,重工業和輕工業并舉;將利用外資與維護主權相結合。(2)評:推動了洋務運動的發展;促進了近代工業化進程;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侵略,維護了國家的主權;在一定程度上沖擊傳統意識,其應對時局、積極改革的精神值得借鑒。但他根植于封建主義,企圖以西方先進機器工業維護封建統治,這使得洋務運動最終破產。【解析】【小問1】本題是材料分析題之概括分析題。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張之洞對‘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理論模式的實踐,對近代中國經濟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受西方侵略者‘船堅炮利’的影響,張之洞非常重視工業建設,認為‘工者,農、商之樞紐也。’”并結合所學可知,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認為工業發展是農業、商業發展的樞紐;根據材料“大抵農、工、商三事互相表里,……若三者交病,不可為國矣”可知,強調農、工、商業三者協調發展、相互聯系;根據材料“他籌建了眾多官辦新式企業,除設立槍炮廠、鐵廠、礦務局等軍事工業、重工業外,還興辦了造紙廠、機器織布局等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工廠,如湖北自設織布局以來,每年漢口一口進口的洋布較往年少14萬匹”可知,將“自強”和“求富”結合起來,重工業和輕工業并舉;根據材料“在建造鐵路過程中,張之洞大舉外債,為了不至于路權落入列強之手,他向比利時小國借款,同時規定,‘除首段動工參購洋料外,其余悉用土鐵,以杜外耗。’”可知,將利用外資與維護主權相結合。【小問2】本題是材料分析題之概括分析題。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受西方侵略者‘船堅炮利’的影響,張之洞非常重視工業建設,認為‘工者,農、商之樞紐也。’‘大抵農、工、商三事互相表里,……若三者交病,不可為國矣。’他籌建了眾多官辦新式企業,除設立槍炮廠、鐵廠、礦務局等軍事工業、重工業外,還興辦了造紙廠、機器織布局等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工廠”可知,推動了洋務運動的發展;促進了近代工業化進程;根據材料“如湖北自設織布局以來,每年漢口一口進口的洋布較往年少14萬匹”“除首段動工參購洋料外,其余悉用土鐵,以杜外耗”可知,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侵略,維護了國家的主權;在一定程度上沖擊傳統意識,其應對時局、積極改革的精神值得借鑒;根據材料“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可知,但他根植于封建主義,企圖以西方先進機器工業維護封建統治,這使得洋務運動最終破產。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指出:“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精神,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價值觀念。”在百年奮斗的偉大實踐中鑄就的一系列偉大精神,如偉大的建黨精神、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南泥灣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改革開放精神、特區精神、勞模精神、脫貧攻堅精神等等,凝聚起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的磅礴偉力。其中,科學家精神也是人精神譜系重要組成部分。新中國成立以來,李四光、袁隆平、黃大年等奮斗在科技戰線上的眾多科學家,秉持胸懷祖國、勇攀高峰、追求真理、淡泊名利、集智攻關、甘為人梯的科學家精神,為實現我國科技的自立自強、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摘編自遲安然《人精神譜系的生成邏輯、內在特征及價值意蘊》等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請以“時代·精神”為主題,從人精神譜系中選取一例(科學家精神除外),寫一篇面向當代中國青年的宣講詞。(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表述成文)【答案】選取:井岡山精神觀點:秋收起義受挫后,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余部走向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形成了井岡山精神。宣講詞:井岡山精神的核心內涵是:堅定執著追理想,實事求是闖新路,艱苦奮斗攻難關,依靠群眾求勝利。井岡山精神,是在極艱難條件下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而形成的偉大精神,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里程碑。毛澤東1930年1月寫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闡明了對中國革命與紅軍前途,描繪了中國革命“星火燎原”的光輝前景,堅定了革命理想信念。秋收起義后,鑒于敵強我弱的現實,毛澤東堅持從實際出發,開創出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從革命實踐上否定了“城市中心論”,體現了實事求是闖新路。國民黨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進行軍事進攻和經濟封鎖,井岡山根據地的干部、黨員帶頭厲行節約,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在井岡山開展土地革命,贏得了人民群眾的衷心愛戴,因此紅軍能夠攻克一道道難關,取得一個個勝利,體現出依靠群眾求勝利。井岡山精神是黨的光榮傳統,是一種能夠穿越時空、具有磅礴偉力和永恒教育價值的標志性紅色精神資源,必須與時俱進地不斷發揚光大,讓井岡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解析】本題是材料題之評論解說題,時空是近現代中國。首先,根據材料“在百年奮斗的偉大實踐中鑄就的一系列偉大精神,如偉大的建黨精神、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南泥灣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改革開放精神、特區精神、勞模精神、脫貧攻堅精神等等,凝聚起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的磅礴偉力。”,選擇井岡山精神,結合所學可知,秋收起義受挫后,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余部走向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形成了井岡山精神。其次,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井岡山精神形成的過程、內涵。井岡山精神的核心內涵是:堅定執著追理想,實事求是闖新路,艱苦奮斗攻難關,依靠群眾求勝利。分別從在極艱難條件下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而形成的偉大精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里程碑;革命實踐上否定了“城市中心論”;發揚艱苦奮斗精神;依靠群眾求勝利等方面說明。最后,說明井岡山精神是黨的光榮傳統,必須與時俱進地不斷發揚光大,讓井岡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注意史實正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5世紀以來,西歐各國積極爭奪對海洋的控制權,隨之而來的各種糾紛也成為困擾各國統治者的難題。在這一背景之下各國學者紛紛參與到國際海洋秩序的相關問題討論之中。1609年,荷蘭學者格勞秀斯在《論海洋自由》中認為“不論是國家還是個人,都不能在海洋自身上建立任何私有權”,“貿易自由是基于國家的原始權利,它有著自然和永久的原因”。作為回應,英國學者塞爾登在《海洋封閉論》中提出,海洋能夠被占有,英國周圍的海洋屬于英國,“也就是說,由任何特定的國家、王公或個人分配和設定,以這樣一種方式將其他人排除在外,或至少在某種程度上被禁止自由使用和享有”。這些討論無疑影響了西歐國家政策的選擇。雖然格勞秀斯的觀點在貿易權爭奪中很有用,但隨著英國人開始在北美獲得領土和在大西洋的海上統治地位,英國王室遂將“塞爾登的教義作為長達一個多世紀的英國官方原則的公認基礎”。1651年,英國通過了《航海條例》,以排除其他歐洲國家尤其是荷蘭在貿易上的競爭,這是當時重商主義思想下的產物。但在19世紀中期,英國卻逐漸廢除了所有航海貿易的限制。——摘編自柴彬、常仕欣《17世紀英國與荷蘭的國際海洋秩序觀之爭》(1)據材料,比較格勞秀斯和塞爾登主張異同。(2)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7—19世紀英國政府對格勞秀斯和塞爾登主張的態度,并分析影響其態度不斷變化的主要因素。【答案】(1)同:都是針對海洋權益相關問題提出主張;都對西歐國家的政策選擇產生了影響。異:格勞秀斯強調海洋自由,海洋不具備私有權,塞爾登認為海洋可被特定國家占有;格勞秀斯強調海洋與貿易自由的聯系,塞爾登側重于海洋歸屬問題(2)態度:17世紀英國采用塞爾登的主張,排斥格勞秀斯的海洋自由和貿易自由的觀點;19世紀中期英國開始傾向于格勞秀斯的海洋自由和貿易自由的主張。因素:英國綜合國力的變化;工業革命的影響;國際競爭形勢變化;經濟政策的變動。【解析】【小問1】本題是對比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的歐洲。第一小問同,根據材料“在這一背景之下各國學者紛紛參與到國際海洋秩序的相關問題討論之中”可知,都是針對海洋權益相關問題提出的主張;根據材料“這些討論無疑影響了西歐國家政策的選擇。”可知,都對西歐國家的政策選擇產生了影響。第二小問異,根據材料“不論是國家還是個人,都不能在海洋自身上建立任何私有權”與“ 也就是說,由任何特定的國家、王公或個人分配和設定,以這樣一種方式將其他人排除在外,或至少在某種程度上被禁止自由使用和享有”可知,格勞秀斯強調海洋自由,海洋不具備私有權,塞爾登認為海洋可被特定國家占有;根據材料“貿易自由是基于國家的原始權利,它有著自然和永久的原因”與“海洋能夠被占有,英國周圍的海洋屬于英國”可知,格勞秀斯強調海洋與貿易自由的聯系,塞爾登側重于海洋歸屬問題。【小問2】本題是特點類與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的歐洲。第一小問態度,根據材料“塞爾登的教義作為長達一個多世紀的英國官方原則的公認基礎”可知,17世紀英國采用塞爾登的主張,排斥格勞秀斯的海洋自由和貿易自由的觀點;根據材料“但在19世紀中期,英國卻逐漸廢除了所有航海貿易的限制。”可知,19世紀中期英國開始傾向于格勞秀斯的海洋自由和貿易自由的主張。第二小問因素,根據材料“1651年,英國通過了《航海條例》,以排除其他歐洲國家尤其是荷蘭在貿易上的競爭”可知,國際競爭形勢變化;根據材料“這是當時重商主義思想下的產物”可知,經濟政策的變動;根據材料“ 但在19世紀中期,英國卻逐漸廢除了所有航海貿易的限制。”可知,工業革命的影響;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英國綜合國力的變化。
江蘇省連云港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卷注意事項考生在答題前請認真閱讀本注意事項及各題答題要求1.本試卷共8頁,包含選擇題(第1題~第13題,共13題)、非選擇題(第14題~第17題,共4題)共兩部分。本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為75分鐘。考試結束后,請將答題卡交回。2.答題前,請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試證號用書寫黑色字跡的0.5毫米簽字筆填寫在答題卡上。3.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涂滿;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作答非選擇題必須用書寫黑色字跡的0.5毫米簽字筆寫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無效。4.如有作圖需要,可用2B鉛筆作答,并請加黑加粗,描寫清楚。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1.近年來,四川三星堆遺址出土了大量青銅器,其形制、工藝與殷墟、二里頭發現的青銅器相近。青銅器表面分鑄合體而成的立鳥、羊頭等裝飾,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地發現的商代青銅器上也較為常見。這些發現可以佐證()A.古蜀文化存在封閉性B.中華文明的多元一體特征C.青銅器使用領域廣泛D.中原王朝統治范圍的擴大【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新石器時代(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四川三星堆遺址出土了大量青銅器,其形制、工藝與殷墟、二里頭發現的青銅器相近,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地發現的商代青銅器上也較為常見,這說明中華文明的多元一體特征,B項正確;四川三星堆遺址出土了大量青銅器,其形制、工藝與殷墟、二里頭發現的青銅器相近,說明古蜀文化可能存在與外界交流,并不是封閉的,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青銅器的使用領域,排除C項;青銅器在中原以外地區出現,并不代表當時中原統治范圍到達該地區,說明兩地可能存在一定的交流,排除D項。故選B項。2.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立即下令修建孔廟,并以皇帝的身份到孔廟祭拜孔子,又給予孔子后人土地和財產,讓他們繼續孔廟的香火。這反映了他()A.復興儒學的決心 B.重視宗族的力量C.追求正統的意識 D.統一北方的愿景【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北魏(中國)。根據材料“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立即下令修建孔廟,并以皇帝的身份到孔廟祭拜孔子,又給予孔子后人土地和財產,讓他們繼續孔廟的香火”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魏是少數民族政權,孝文帝遷都洛陽后采取這些尊崇孔子的行為。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漢族文化中儒家思想影響深遠,孔子被視為儒家文化的象征,擁有正統地位。孝文帝這樣做是為了表明自己政權的正統性,追求被廣大漢族民眾認可的正統意識,通過尊崇孔子及其后人來使自己的政權在文化上更具合法性,C項正確;雖然儒學與孔子相關,但這些舉措更多的是從政治正統性角度出發,而不是單純為了復興儒學學術等內涵,因為沒有更多關于他對儒學思想、教育等全面復興的舉措體現,排除A項;孔子后人與孝文帝并沒有宗族關系,他祭拜孔子及照顧其后人,并不是重視宗族力量的表現,排除B項;材料中的舉措與統一北方的愿景沒有直接關系,沒有體現出對軍事、政治統一北方方面的促進作用,排除D項。故選C項。3.據沈括《夢溪筆談》載,唐天寶十三年(754年),以先王之樂為雅樂,前世新聲為清樂,合胡部者為宴(燕)樂。此外,在唐代的樂舞中,舒緩閑雅的中原漢族舞蹈風格很少,更多的是胡樂中雄壯鏗鏘的音樂風格。這折射出唐朝()A.異域文化占據主導B.中外文化交流活躍C.民族政策開放包容D.市民生活豐富多彩【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中國)。據題干“在唐代的樂舞中,舒緩閑雅的中原漢族舞蹈風格很少,更多的是胡樂中雄壯鏗鏘的音樂風格”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朝經濟發展,國力強盛,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因此在樂曲表演上胡樂中雄壯鏗鏘的音樂風格經常出現,C項正確;異域文化占據主導并非材料強調的主旨,排除A項;材料描述的是與胡人在音樂方面的交往,而非中外文化交流活躍,排除B項;材料信息未涉及到市民生活場景,無法得出市民生活豐富多彩,排除D項。故選C項。4.宋代,典賣田宅時須訂立合同契,須經官“輸錢印契”,此合同契才成為“赤契”。此后,“貧富無定勢,田宅無定主”成為普遍現象。這反映了宋代()A.適當放松對社會的控制B.限制了土地買賣的數量C.開始重視交易稅的征收D.強化了地方政府的權力【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根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中國)。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宋代以前政府對于土地買賣、百姓遷移等有諸多限制,宋代時期土地買賣、典當基本不受官府干預,僅簽訂契約即可,反映政府適當放松了對社會的控制,A項正確;宋朝并不限制土地買賣的數量,排除B項;開始重視交易稅的征收與材料主旨無關,排除C項;材料主要涉及土地買賣問題,并未提及地方政府權力變化,排除D項。故選A項。5.據《濟州臧氏種蜀黍記》載,乾隆年間,“畝得煙葉五百斤,斤得錢十五文。”至道光年間,“濟州種煙草……大約膏腴盡為煙所占,而五谷反皆瘠土。人之鶩利,其忘本一至此乎!”這說明()A.傳統自然經濟正在解體B.工商皆本思想逐漸成為潮流C.政府主導外來作物推廣D.市場價值影響人們經濟活動【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清朝(中國)。根據材料“畝得煙葉五百斤,斤得錢十五文。”至道光年間,“濟州種煙草……大約膏腴盡為煙所占,而五谷反皆瘠土”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由于煙草畝產量高,獲利多,所以人們紛紛種植煙草,甚至把膏腴之地都用來種煙,這表明市場價值影響了人們的經濟活動,D項正確;材料中只是提到了濟州地區種植煙草的情況,沒有涉及到耕織分離等自然經濟解體的典型特征,排除A項;材料中沒有體現工商皆本思想成為潮流的相關內容,主要強調的是人們因為煙草的利益而改變種植結構,排除B項;材料沒有提及政府主導煙草種植的推廣,主要是說人們因為煙草的市場價值而選擇種植煙草,排除C項。故選D項。6.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后,慈禧太后不僅對曾國藩、左宗棠等所奏之“一切規畫,輒深嘉許,言聽計從”,并特命曾國藩推薦地方大吏人選,“凡有需材之任,無不以其一言為進退”。慈禧太后的做法()A.順應了國家權力結構的變化B.穩定了地方的政治局面C.體現了近代政治制度的轉型D.動搖了清朝統治的根基【答案】A【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晚清(中國)。根據材料可知,經過太平天國運動,慈禧對于漢族官僚更加信任,這有利于漢族官僚地位的上升,同時也順應了太平天國運動所引發的清朝政治和權力機構的變化,A項正確;材料信息并未涉及地方的政治局面是否得到穩固,排除B項;材料中慈禧的做法并不能體現清朝在向近代社會進行轉型,排除C項;太平天國運動動搖了清朝統治的根基,排除D項,故選A項。7.如圖漫畫刊登于1912年《通俗畫報》上,畫中一位男士因為服裝樣式不中不西,被罵為“中西人”,被視為“社會百怪”之一。這反映出()A.剪發易服成為社會風尚B.傳統倫理思想根深蒂固C.新式傳媒塑造輿論氛圍D.轉型時期社會心態復雜【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12年(中國)。根據材料可知,畫中一位男士因為服裝樣式不中不西,被視為“社會百怪”之一,這體現了新舊并存的社會現象,反映出轉型時期社會心態復雜,D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剪發等相關內容,A項結論無法得出,排除A項;畫中男士也穿著部分西式服飾,反映了部分思想解放,與“傳統倫理思想根深蒂固”相矛盾,排除B項;畫報不屬于新式傳媒,C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項。故選D項。8.1923年,中共三大通過的《關于青年運動的決議案》中明確要求“社會主義青年團應開始從事于農民運動的宣傳及調查”。同年8月召開的團二大通過了首件《農民運動議決案》,對農民運動的工作路線、原則、辦法等均做了系統論述。這些決議()A.標志著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B.有利于喚醒農民的革命意識C.表明農民是國民革命的主力D.推動了農村革命根據地發展【答案】B【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同年8月召開的團二大通過了首件《農民運動議決案》,對農民運動的工作路線、原則、辦法等均做了系統論述。”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共三大的《關于青年運動的決議案》要求社會主義青年團從事農民運動的宣傳及調查,團二大的《農民運動議決案》對農民運動的工作路線、原則、辦法等做了系統論述,這些決議有利于對農民進行宣傳,從而喚醒農民的革命意識,B項正確;革命統一戰線建立的標志是1924年國民黨一大的召開,而不是這些關于青年運動和農民運動的決議,排除A項;在國民革命初期,工人階級是革命的主力,當時農民運動還處于起步宣傳和組織階段,說農民是國民革命的主力不符合當時史實,排除C項;農村革命根據地是1927年國民革命失敗后開始發展起來的,1923年這些決議與農村革命根據地發展沒有直接關聯,排除D項。故選B項。9.1942年,延安縣開展了改造“二流子”運動。其中一名“二流子”,過去不種糧,不種菜,婆姨、孩子啼饑叫寒,他無動于衷。后來他不僅自己變化,還幫助村里改造了另外兩名“二流子”。后來,還當選鄉上生產主任,成為縣上的勞動英雄。這一運動()A.與土地革命運動相輔相成B.體現了工農革命政權性質C.擴大了根據地勞動生產力D.滿足了抗戰時期物質需求【答案】C【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他無動于衷。后來他不僅自己變化,還幫助村里改造了另外兩名‘二流子’。后來,還當選鄉上生產主任,成為縣上的勞動英雄。”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改造“二流子”運動使得原本不參加生產勞動的人轉變為參加生產勞動的人,還幫助改造其他人,并且當選生產主任等。這一運動增加了參加生產勞動的人數,從而擴大了根據地的勞動生產力,C項正確;土地革命運動主要在1927年-1937年的國共十年對峙時期,排除A項;此時的政權是抗日政權,不是工農革命政權性質,排除B項;“滿足了”夸大了材料中運動的作用,排除D項。故選C項。10.1950年1月,川西北臨時軍政委員會擬定了征糧工作宣傳提綱,內容包括“繼續支援人民解放軍,整編起義和投誠的部隊,建立人民的武裝”“協助人民政府安置較大數量的公教人員”“拿來支援解放戰爭徹底消滅反動派”。該宣傳提綱意在()A.號召人民鞏固新生政權B.促進西部教育事業發展C.滿足工業化建設的需要D.加快推翻南京國民政府【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50年(中國)。根據材料“繼續支援人民解放軍,整編起義和投誠的部隊,建立人民的武裝”“協助人民政府安置較大數量的公教人員”“拿來支援解放戰爭徹底消滅反動派”可知,川西北臨時軍政委員會擬定的征糧工作宣傳提綱號召人們要繼續支援解放軍,以此來徹底的消滅反動派,可見這是為了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A項正確;材料所述宣傳綱領意在號召人民鞏固新生政權,而不是促進西部教育事業的發展,排除B項;1953年開始進行工業化建設,排除C項;1949年南京國民政府覆滅,排除D項。故選A項。11.在古埃及藝術經典中,國王抓打、殺戮“敵人”的圖像被廣泛地應用于各個時期的、各種藝術品和建筑物表面的裝飾上。這里的“敵人”不僅指人,也涉及自然世界的猛禽。這些圖像反映了()A.封建社會的權威崇拜B.埃及法老統治的血腥殘暴C.文化藝術的交流傳承D.神圣王權的政治文化內涵【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埃及)。據題干“國王抓打、殺戮‘敵人’的圖像被廣泛地應用于各個時期的、各種藝術品和建筑物表面的裝飾上”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抓打圖在古埃及王權觀念中具有重要意義,這被歸類為“暴力”行為的儀式化圖像,豐富了國王權力的文化內涵,王權不僅限于具體的國家行政管理權,還指向自然界,不斷強化古埃及的神圣王權觀念?,D項正確;?埃及古王國時期并不是封建社會,而是奴隸社會,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埃及法老統治的血腥殘暴,只是強調神化王權色彩,排除B項;抓打圖并未涉及到與其他文化藝術的交流傳承,排除C項。故選D項。12.1137年,路易七世娶了阿基坦公國女公爵阿莉埃諾為后,順理成章地把阿基坦的領土歸人王室領地。此后,他還對圖盧茲伯國進行遠征,要求圖盧茲伯爵對阿基坦女公爵繼續履行臣服禮。路易七世的這些行動()A.維護了封君封臣制度B.利于王權的不斷加強C.穩定了法國社會秩序D.基于民族國家的形成【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137年(法國)。據題干“1137年,路易七世娶了阿基坦公國女公爵阿莉埃諾為后,順理成章地把阿基坦的領土歸人王室領地”,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時期,國家的版圖常常因為國王的婚姻或繼承關系發生改變,路易七世把阿基坦的領土歸人王室領地,有利于增強法國國王的力量,強化王權,B項正確;維護了封君封臣制度與此題無關,材料并未強調國王與各級封建領主的關系,排除A項;僅靠國王的聯姻活動無法得出穩定社會秩序,排除C項;16—19世紀,西方國家從專制王權國家發展為民族國家,因此這一時期民族國家尚未形成,排除D項。故選B項。13.如表為19世紀末德國歷史學家G.維貝對1544—1660年歐洲貴金屬存量變化的研究成果。這一研究成果可用來解釋()年度白銀數量(kg)白銀指數黃金數量(kg)黃金指數英國食品價格指數英國工業品價格指數1544919000010081500010010010016002140000023211920001462441871660312700003401580000193316257A.價格革命 B.商業革命C.三角貿易 D.英國崛起【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世界)。從表格中可以看到,1544-1660年歐洲白銀和黃金的存量不斷增加,與此同時,英國的食品價格指數和工業品價格指數也不斷上漲,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價格革命是16世紀由于美洲金銀大量流入歐洲而引起的歐洲金銀貶值、物價上漲,與價格革命中金銀流入導致物價上漲的特征相符合,A項正確;商業革命主要是指新航路開辟后貿易規模擴大、商品種類增多、商業經營方式變化、貿易中心轉移等方面的變革,表格中的數據主要體現的是貴金屬存量與物價的關系,與商業革命的這些特征聯系不大,排除B項;三角貿易雖然也涉及貴金屬的流動,但表格數據并未直接指向三角貿易的相關特征,如黑奴貿易、歐洲、非洲、美洲之間的貿易循環等內容,排除C項;表格主要是關于歐洲貴金屬存量與物價的關系,雖然最后有英國的物價指數,但這些數據更多地是在反映價格革命的情況,而不是直接解釋英國崛起的原因,排除D項。故選A項。14.18世紀后半期,以“科學、藝術和工藝分類詞典”為副標題的《百科全書》陸續出版。該書作者們(包括盧梭、伏爾泰等)堅信,所有一切都應平等地受到批判,人類可以通過更多地了解宇宙來改善世界。據此可知,編纂、出版《百科全書》旨在()A.普及科學知識 B.豐富人文主義C.論證天賦人權 D.追求社會正義【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法國)。根據材料“該書作者們(包括盧梭、伏爾泰等)堅信,所有一切都應平等地受到批判,人類可以通過更多地了解宇宙來改善世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百科全書》倡導對所有事物平等批判,目的是通過更多了解宇宙(知識)來改善世界,這種改善世界的目標體現了對社會正義的追求,希望通過批判不合理現象,建立更合理、公平的社會,D項正確;從材料中“所有一切都應平等地受到批判,人類可以通過更多地了解宇宙來改善世界”來看,普及科學知識不是其主要目的,更多的是帶有批判精神等內涵,排除A項;人文主義在文藝復興時期已經興起,啟蒙運動是對人文主義的進一步發展,《百科全書》強調對一切進行批判以改善世界,其目的并非簡單的豐富人文主義概念,排除B項;材料中沒有直接涉及天賦人權的相關內容,沒有提及人的自然權利等與天賦人權相關的表述,排除C項。故選D項。15.觀察如圖所示的“基本政治結構”。它主要指向()注:實線單向箭頭代表政治權力授予;虛線雙向箭頭代表互相之間存在政治影響,但彼此并無政治權力授予。A.《大憲章》 B.《權利法案》C.《德意志帝國憲法》 D.《人權宣言》【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德國)。據圖示信息并結合注解可知,1871年,德意志帝國成立,實行君主立憲制,政府首腦由皇帝任命,在國際關系上皇帝為帝國的代表,以帝國的名義宣戰與媾和,議會由民眾選舉產生,以上信息指向1871年頒布的《德意志帝國憲法》,C項正確;《大憲章》是13世紀英國頒布的,確立了王權有限的原則,與圖示結構圖不符,排除A項;《權利法案》是1689年英國頒布的,此時國王不掌握軍權,排除B項;《人權宣言》是法國頒布的,明確提出了人權、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權和保護私有財產等原則的法律文件,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5分。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兩朝統治者非常重視邊疆地區官員的選任,認為邊官是邊疆有效治理的關鍵所在。明朝嘉靖年間創設了邊俸制度,通過縮短官員任職期滿的考核年限等手段,鼓勵內地官員赴任北方、西南邊遠地區。但許多官員只是圖晉升速度快,赴任后不盡邊疆治理之本分,導致“吏治日壞”。清朝在國家疆域的統一和雍正推行“改土歸流”過程中,設立了大量行政建制,造成了邊疆地區官員的短缺。為解決上述矛盾,清朝邊缺制度應運而生。清王朝將邊疆官員選拔的權力下放給地方督撫,由督撫揀選“深諳邊情、老于邊事”的能才賢吏組成邊疆地區的職官隊伍,實現了“量地選才、因缺授官”。同時,清王朝又根據各邊情靈活設置官員歷俸期限,乾隆期間規定“定邊缺、夷疆、海疆久任之制,升用有須滿八年或六年者,則為地擇人,不拘牽常例也”。清朝經由“邊俸”制度發展而來的“邊缺”制度,以其靈活性和適宜性的官員選任保障了邊疆地區的總體穩定和有效治理。——摘編自張興年、丁超《從“邊俸”到“邊缺”:清朝邊官選任的制度學透視》等材料二——戴龍輝《清代邊缺制度的時空演進與邊疆治理研究》(1)據材料一、概括清朝邊缺制度的主要特征,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設立的原因。(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與明朝邊俸分布區域相比,清朝邊缺設置區域的變化。(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清朝邊缺制度實施的積極作用。【答案】(1)特征:靈活性和適宜性;因地制宜和因時制宜?;通過大權集中、小權分散的方式處理中央與地方的關系;適度放寬選任條件;縮短計俸年限;清朝的邊缺制度通過“邊俸”制度發展而來的。原因:“邊缺”制度設計充分考慮了邊疆地區特殊需求,使得官員的選任更加靈活和適宜;清朝對邊疆地區的重視?;應對邊疆地區的特殊環境?;清朝對邊疆治理不斷深化的需要。(2)變化:清朝逐漸在沿海、沿邊、苗疆等民族聚居區地設立了不同類型邊缺,包括海疆缺、沿邊缺、苗疆缺等,分布廣泛。(3)作用:清朝的邊缺制度在維護國家統一、促進多民族融合、確保邊疆穩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有助于解決清初邊疆地區官員短缺的問題;加強了中央集權;提高了國家治理邊疆的能力。【解析】【小問1】本題是材料題之概括分析題。時空是清朝(中國)。第一小問概括清朝邊缺制度的主要特征,據材料一“清王朝將邊疆官員選拔的權力下放給地方督撫”可得出“通過大權集中、小權分散的方式處理中央與地方的關系”;據材料一“清王朝又根據各邊情靈活設置官員歷俸期限”可得出“縮短計俸年限”;據材料一“升用有須滿八年或六年者,則為地擇人,不拘牽常例也”可得出“適度放寬選任條件”;據材料一“清朝經由“邊俸”制度發展而來的“邊缺”制度”可得出“清朝的邊缺制度通過“邊俸”制度發展而來的”;據材料一“以其靈活性和適宜性的官員選任保障了邊疆地區的總體穩定和有效治理”可得出“靈活性和適宜性”。第二小問分析其設立的原因,據材料一“明清兩朝統治者非常重視邊疆地區官員的選任”可得出“清朝對邊疆地區的重視?”;據材料一“認為邊官是邊疆有效治理的關鍵所在”可得出“清朝對邊疆治理不斷深化的需要”;據材料一“清王朝又根據各邊情靈活設置官員歷俸期限”可得出“‘邊缺’制度設計充分考慮了邊疆地區的特殊需求,使得官員的選任更加靈活和適宜”;據材料一“由督撫揀選‘深諳邊情、老于邊事’的能才賢吏組成邊疆地區的職官隊伍”可得出“應對邊疆地區的特殊環境”。【小問2】本題是材料題之概括分析題。時空是清朝(中國)。根據圖示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與明代相比,清朝在沿海、沿邊、苗疆等民族聚居區地設立了不同類型的邊缺,出現了“海疆缺、沿邊缺、苗疆缺”等邊缺,?這些邊缺的分布廣泛,從局部到全面、從簡單到復雜的演變過程。【小問3】本題是材料題之概括分析題。時空是清朝(中國)。據材料一“認為邊官是邊疆有效治理的關鍵所在”并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清朝的邊缺制度在維護國家統一、確保邊疆穩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據材料一“清王朝將邊疆官員選拔的權力下放給地方督撫”可得出“有助于解決清初邊疆地區官員短缺的問題”;據材料一“以其靈活性和適宜性的官員選任保障了邊疆地區的總體穩定和有效治理”可得出“加強了中央集”、“提高了國家治理邊疆的能力”。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作為洋務運動的領袖人物,張之洞的經濟思想在《勸學篇》和經濟活動中有充分體現。受西方侵略者“船堅炮利”的影響,張之洞非常重視工業建設,認為“工者,農、商之樞紐也。”“大抵農、工、商三事互相表里,……若三者交病,不可為國矣。”他籌建了眾多官辦新式企業,除設立槍炮廠、鐵廠、礦務局等軍事工業、重工業外,還興辦了造紙廠、機器織布局等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工廠,如湖北自設織布局以來,每年漢口一口進口的洋布較往年少14萬匹。在建造鐵路過程中,張之洞大舉外債,為了不至于路權落入列強之手,他向比利時小國借款,同時規定,“除首段動工參購洋料外,其余悉用土鐵,以杜外耗。”張之洞對“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理論模式的實踐,對近代中國經濟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摘編自馮天瑜、何曉明《張之洞評傳》等(1)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張之洞的經濟思想。(2)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評張之洞的經濟思想及其實踐。【答案】(1)主要內容: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思想;認為工業發展是農業、商業發展的樞紐;強調農、工、商業三者協調發展、相互聯系;將“自強”和“求富”結合起來,重工業和輕工業并舉;將利用外資與維護主權相結合。(2)評:推動了洋務運動的發展;促進了近代工業化進程;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侵略,維護了國家的主權;在一定程度上沖擊傳統意識,其應對時局、積極改革的精神值得借鑒。但他根植于封建主義,企圖以西方先進機器工業維護封建統治,這使得洋務運動最終破產。【解析】【小問1】本題是材料分析題之概括分析題。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張之洞對‘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理論模式的實踐,對近代中國經濟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受西方侵略者‘船堅炮利’的影響,張之洞非常重視工業建設,認為‘工者,農、商之樞紐也。’”并結合所學可知,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認為工業發展是農業、商業發展的樞紐;根據材料“大抵農、工、商三事互相表里,……若三者交病,不可為國矣”可知,強調農、工、商業三者協調發展、相互聯系;根據材料“他籌建了眾多官辦新式企業,除設立槍炮廠、鐵廠、礦務局等軍事工業、重工業外,還興辦了造紙廠、機器織布局等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工廠,如湖北自設織布局以來,每年漢口一口進口的洋布較往年少14萬匹”可知,將“自強”和“求富”結合起來,重工業和輕工業并舉;根據材料“在建造鐵路過程中,張之洞大舉外債,為了不至于路權落入列強之手,他向比利時小國借款,同時規定,‘除首段動工參購洋料外,其余悉用土鐵,以杜外耗。’”可知,將利用外資與維護主權相結合。【小問2】本題是材料分析題之概括分析題。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受西方侵略者‘船堅炮利’的影響,張之洞非常重視工業建設,認為‘工者,農、商之樞紐也。’‘大抵農、工、商三事互相表里,……若三者交病,不可為國矣。’他籌建了眾多官辦新式企業,除設立槍炮廠、鐵廠、礦務局等軍事工業、重工業外,還興辦了造紙廠、機器織布局等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工廠”可知,推動了洋務運動的發展;促進了近代工業化進程;根據材料“如湖北自設織布局以來,每年漢口一口進口的洋布較往年少14萬匹”“除首段動工參購洋料外,其余悉用土鐵,以杜外耗”可知,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侵略,維護了國家的主權;在一定程度上沖擊傳統意識,其應對時局、積極改革的精神值得借鑒;根據材料“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可知,但他根植于封建主義,企圖以西方先進機器工業維護封建統治,這使得洋務運動最終破產。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指出:“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精神,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價值觀念。”在百年奮斗的偉大實踐中鑄就的一系列偉大精神,如偉大的建黨精神、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南泥灣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改革開放精神、特區精神、勞模精神、脫貧攻堅精神等等,凝聚起推進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單招職業技能考試題庫含答案
- 2025年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單招綜合素質考試題庫完美版
- 2025年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參考答案
- 2025年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單招職業適應性考試題庫匯編
- 2024年農藝師考試模擬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單招職業傾向性測試題庫完美版
- 把握2024年農藝師考試的重要心理因素 控制試題及答案
- 證實知識的2024花藝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單招職業適應性考試題庫學生專用
- 2025至2030年手提紙袋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5年AR眼鏡行業市場規模及主要企業市占率分析報告
- 日常小學生防性侵安全教育課件
- 浙江首考2025年1月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歷史 含解析
- 市政城市環境管理
- 2025辦公樓租賃合同書范本
- 2025年高考英語二輪復習測試04 從句綜合+語法填空(測試)(原卷版)
- 春季肝膽排毒課件
- 16J914-1 公用建筑衛生間
- 教學課件:《新時代新征程》
- 混凝土縫之宅
- TSG11-2020 鍋爐安全技術規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