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單元 從國共合作到國共對立【培優訓練·真題卷】_第1頁
第5單元 從國共合作到國共對立【培優訓練·真題卷】_第2頁
第5單元 從國共合作到國共對立【培優訓練·真題卷】_第3頁
第5單元 從國共合作到國共對立【培優訓練·真題卷】_第4頁
第5單元 從國共合作到國共對立【培優訓練·真題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單元從國共合作到國共對立

(培優訓練·真題精選卷)

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

一、選擇題

1.(2023·四川攀枝花·中考真題)1926年9月20日中央局報告中指出:“(此役)能迅速的蕩平吳軍,得力

于兩湖農民援助之力非常之多,尤其是湖南農會的參戰更勇烈。”材料涉及的歷史事件是()

A.北伐戰爭B.南昌起義

C.秋收起義D.長沙會戰

2.(2023·內蒙古呼和浩特·統考中考真題)20世紀20年代,爆發了國共兩黨共同推動的國民大革命,北伐

戰爭的勝利推進,給中華民族和中國社會帶來了新希望。此時隨北伐一起傳遍全國的口號是()

A.驅除韃虜,恢復中華B.外爭主權,內除國賊

C.打倒列強,除軍閥D.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3.(2021·西藏·統考中考真題)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的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實際上確立了聯

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促成國共第一次合作的會議有()

A.中國共產黨二大,中國國民黨一大B.中國共產黨三大,中國國民黨一大

C.中國共產黨二大,中國國民黨二大D.中國共產黨三大,中國國民黨二大

4.(2023·山東濰坊·統考中考真題)孫中山認識到,民國雖成立十多年,但軍閥之專橫、列強之侵蝕日益加

厲。為改變這一狀況,他()

A.開始實業救國B.參加護國戰爭C.發起護法運動D.推動國共合作

5.(2023·黑龍江牡丹江·統考中考真題)小茗同學觀看紀錄片《激蕩年代:誓師北伐》,從中了解到孫中山

曾經創辦一所學校,培養出大批軍事和政治人才。這所學校是()

A.京師同文館B.福州船政學堂C.京師大學堂D.黃埔軍校

6.(2023·廣東·統考中考真題)據《中國共產黨歷史》一書載,1926年12月北伐軍中擔任政治工作的共產

黨員有1500人左右。在他們的宣傳下,士兵加深了對“打倒軍閥”的認識,因此作戰非常勇敢。由此可知,

這()

A.確立了黨對軍隊的領導B.豐富了工農武裝割據理論

C.推動了國民革命的發展D.打擊了國民黨的分裂活動

7.(2023·四川眉山·統考中考真題)下圖是中國近現代某次戰爭形勢圖。該戰爭()

第1頁共10頁.

A.大力宣傳了新思想新文化B.沉重打擊了列強和軍閥

C.口號是“打土豪,分田地”D.解決了中國的民族危機

8.(2022·山東濰坊·統考中考真題)“這種半獨立的封建國家,執政的軍閥每每與國際帝國主義互相勾結,

壓迫人民。”這表明當時中國革命的主要任務是()

A.創立民國平均地權B.打倒列強除軍閥

C.組織領導工人運動D.建立蘇維埃政權

9.(2022·浙江溫州·中考真題)如下表毛澤東的主要履歷折射出

毛澤東主要履歷(1924~1926)

1924年2月,任國民黨執行部委員、組織部秘書

1925年10月,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

1926年11月,創辦國民黨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

A.辛亥革命推動思想解放B.五四運動拯救民族危亡

C.國共合作領導國民革命D.紅軍長征完成戰略轉移

10.(2023·江蘇蘇州·統考中考真題)下表反映了1923-1926年江蘇地區中共黨組織的發展情況。這從一個

方面說明()

時間組織情況黨員人數

1923年下半年僅有2個中共小組(后發展為2個獨立支部)約20人

1925年12月中共南京地方委員會,下轄4個支部共53人

中共南京地委、徐州特支、無錫獨支、蘇州特支、南通

1926年初100人左右

獨支、丹陽特支、江陰支部等組織

1926年底全省已有18個市、縣建立了中共組織共525名

(數據來自《中共江蘇地方簡史(1921-2021)》)

第2頁共10頁.

A.國民革命推動了地方黨組織的發展B.北伐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

C.社會安定促進了人民政治覺悟提高D.中共開始獨立領導武裝斗爭

11.(2023·吉林長春·統考中考真題)1927年,為了吸取國民大革命失敗的教訓,獨立掌握革命武裝,中國

共產黨()

A.促成國共合作B.領導學生運動

C.發動南昌起義D.召開遵義會議

12.(2023·北京·統考中考真題)下側示意圖標題應是()

A.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B.國共兩黨的第一次合作

C.從國共合作到國共對立D.反“圍剿”斗爭取得勝利

13.(2023·山東聊城·統考中考真題)“井岡山,兩件寶:歷史紅,山林好。”說井岡山“歷史紅”主要是因為,

在這里()

A.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原則

B.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

C.制定了黨的民主革命綱領

D.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

14.(2023·山東青島·統考中考真題)在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后,中國共產黨人在遠離國民黨反動派政治中

心的偏僻地區,立住了腳,找到了自己賴以生存、發展、壯大的土壤。“立住了腳”是指()

A.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B.井岡山會師C.創建中國工農紅軍D.進行戰略轉

15.(2023·山東東營·統考中考真題)1929年12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在福建省上杭

縣古田召開,會議確立了()

A.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B.堅持官兵一致的原則

C.開展游擊戰爭的基本原則D.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原則

16.(2023·廣東深圳·統考中考真題)1933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機關報《紅色中華》上開辟“紅

第3頁共10頁.

板”專欄,表彰革命精神模范

1933.1-1934.9“紅板”專欄表彰概說

序號標題模范類型和表彰對象

1緊急戰爭動員中的“紅板名單”節省經濟模范、勞動模范;個人

2節省運動的中央無線電隊節省經濟模范;集體

3幫助戰費被服廠工人同志捐出工資節省經濟模范;集體和個人

4大家起來革命競賽幫助戰爭節省經濟模范;集體

……

上表說明()

A.體現共產黨注重價值引領B.擴大農村革命根據地范圍

C.表達共產黨對知識分子的尊重D.有利于贏得北伐戰爭的最終勝利

17.(2023·甘肅蘭州·統考中考真題)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中寫道:“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保

存下來的武裝革命者,在經歷了1927年的失敗之后,于第二年春天匯聚于羅霄山脈的中段,開始了革命在

農村的發展。”據此推斷,1928年革命者們“匯聚于”()

A.南昌B.長沙C.井岡山D.會寧

18.(2023·湖北·統考中考真題)1927年,毛澤東放棄攻打中心城市長沙的計劃,決定改向敵人統治力量薄

弱的山區進軍,毛澤東認為,農村有強大的革命力量,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既是軍事上的需要,也是

進行長期革命斗爭的需要。由此可見,毛澤東()

A.脫離了中國實際B.忽視了農民力量

C.找到了革命新路D.建立了人民政權

19.(2023·山東煙臺·統考中考真題)中國社會主義運動在它起步時,就擯棄了第二國際社會民主主義“選票

里面出政權”的議會道路的理念,堅持了“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十月革命道路。最能佐證該觀點的史實是

()

A.五四運動B.南昌起義C.八七會議D.秋收起義

20.(2022·廣東深圳·中考真題)1930年,中國共產黨召開了擴大的六屆三中全會,會議提出停止組織城市

武裝暴動和進攻大城市,鞏固和發展當前蘇維埃統治區域和紅軍武裝,對黨最有利的地方建立蘇維埃政權。

這說明該會議()

A.延續了城市武裝暴動行為B.提出建設黨的革命軍隊

C.否定了黨的武裝革命主張D.肯定工農武裝割據思想

21.(2023·四川內江·統考中考真題)1933年9月,蔣介石調集50萬兵力,對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大規模“圍

剿”,由于博古、李德等在軍事上的錯誤,紅軍遭到嚴重削弱、蘇區大部喪失。其結果是紅軍()

第4頁共10頁.

A.被迫開始了長征B.展開了北伐戰爭

C.改編成為八路軍D.千里躍進大別山

22.(2023·河南·統考中考真題)“縱橫十幾省,跨越滔滔急流,征服皚皚雪山,穿越茫茫草地,突破層層封

鎖,粉碎上百萬敵軍的圍追堵截,勝利前進至陜甘寧地區。”材料描述的是()

A.國民革命軍北伐B.秋收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

C.中國工農紅軍長征D.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

23.(2023·山東濱州·統考中考真題)讀《中國工農紅軍長征路線示意圖》可知()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路線示意圖

A.中央紅軍被迫放棄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進行長征

B.長征前,紅四方面軍的主要活動區域在江西

C.紅二方面軍途經安順場、瀘定橋、毛兒蓋到會寧

D.遵義會議后,中央紅軍的行軍路線變得機動靈活

24.(2023·四川達州·統考中考真題)“長征是歷史紀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

播種機。”在長征中,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是()

A.強渡烏江B.四渡赤水河C.巧渡金沙江D.飛奪瀘定橋

25.(2022·四川攀枝花·統考中考真題)有學者評價“長征是將革命劃分為‘公元前’和'公元后’的一條分界線”。

之所以稱之為“分界線”是因為長征:()

A.建立了中華蘇維埃政權B.找到了正確革命道路

C.開啟了新民主主義革命D.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26.(2022·湖南婁底·統考中考真題)一些文學與藝術作品反映了歷史事件,與下列圖片相關的詩句是()

第5頁共10頁.

A.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B.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C.頭上高山,風卷紅旗過大關。D.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27.(2023·山東濰坊·統考中考真題)如圖是學生摘抄的一次重要會議的內容。這次會議標志著中國共產黨

()

1.毛澤東同志選為常委。

2.洛甫同志起草決議進行討論。

3.常委中再進行適當的分工。

4.取消“三人團”,朱德、周恩來為軍事指揮者。

A.開始創建革命軍隊B.由幼年走向了成熟

C.確立了建黨建軍原則D.實現了革命重心轉移

28.(2023·四川雅安·統考中考真題)紅色歌曲是革命實踐的藝術再現。下圖《會師歌》歌頌的是()

A.遵義會議召開B.紅軍到達吳起鎮

C.長征勝利結束D.抗戰取得勝利

29.(2023·江蘇鎮江·統考中考真題)英雄的紅軍將士在短短一年內同敵人進行了600余次戰役戰斗,跨越

近百條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險峰,穿越了被稱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紅軍將士用鮮血與生命詮釋了

()

A.五四精神B.紅船精神C.井岡山精神D.長征精神

30.(2023·湖北武漢·統考中考真題)據統計,紅軍長征時三大主力部隊行軍里程加起來超過8萬里。他們

在極度疲憊和極寒的情況下,在“前有圍堵后有追兵”的困境中,進入雪山草地,翻越73座海拔4000米以上

的雪山,3次穿越被稱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這主要體現紅軍()

A.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B.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C.恪守群眾路線,緊緊依靠人民大眾D.強調一切繳獲要歸公,顧全大局

第6頁共10頁.

二、綜合題

31.(2022·浙江舟山·中考真題)信仰鑄忠魂,人民寫春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李大釗在1918年﹣1924年的活動軌跡(部分)

①1918年,發表《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宣傳俄國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

義。

②1919年,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對馬克思主義作了較系統和較完整的介紹。

③1920年,在北京大學組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組織進步青年學習馬克思主義。

④1924年,出席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參與大會宣言的起草。

——梳理自中國國家博物館《文物中的紅色基因》

材料二社會進化的歷史由誰來寫的呢?李大釗說,歷史的主人是民眾,“民彝者可以創造歷史”。

——宋德宣《李大釗由民主主義者向共產主義者轉變新探》

(1)依據活動軌跡①②③,指出李大釗在思想領域的歷史貢獻。

(2)活動軌跡④反映了哪一統一戰線的建立?之后,中國共產黨是如何依靠這一統一戰線推動國民革命運動

發展的?

(3)運用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相關史實論證李大釗的觀點。(史論結合、邏輯嚴密)

第7頁共10頁.

32.(2023·山東濟寧·統考中考真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研究問題、制定政策、推進工作,刻舟求劍不行,

閉門造車不行,異想天開更不行,必須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研究。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尋找中國民主革命道路

史料1:1926年11月底,隨著北伐的勝利進軍,湖南有54個縣建立了農民協會組織,會員達107萬

人,到1927年1月,會員增加到200萬人。1926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特別會議,陳獨秀在

會上指責湖南工農運動“過火”“動搖北伐軍心”“妨礙統一戰線”。

史料2:1927年1月4日至2月5日,毛澤東到湖南的湘潭、湘鄉、衡山、醴陵和長沙等縣考察農民

運動。他召集農民和農運工作者開各種類型的調查會,寫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在報告中,他熱烈

贊頌農民群眾打翻鄉村封建勢力的偉大功績,尖銳地批駁黨內外責難農民運動的各種謬論,闡明農民斗爭

同革命成敗的密切關系。他強調:必須把農民組織起來,“推翻地主武裝,建立農民武裝”。這些認識為毛澤

東后來的抉擇提供了幫助。

史料3:

——以上材料據《中國共產黨歷史》《中國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整理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湖南農民協會會員迅速增加的時代背景。

(2)根據材料,指出與陳獨秀相比毛澤東對農民運動的認識有何不同。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1927年毛澤

東的調查研究幫助其找到的革命道路。

33.(2021·江蘇南通·統考中考真題)工農武裝割據和革命根據地的建立,開辟了中國革命新道路。請回答:

第8頁共10頁.

(1)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認識到獨立掌握革命武裝力量的重要性。請列舉中國共產黨創建工農紅軍過

程中的重大事件。

紅軍中的黨組織,由軍委而團委、營委,連設連支部,各班自成一小組。這個組織,很能適用于斗

爭……官長士兵的穿吃一樣,待遇平等。

——楊克敏《關于湘贛邊蘇區情況的綜合報告》(1929年2月)

在四軍各團營兵士內,是非常團結,彼此相依為命的……每個士兵都知道對工農的幫助的重要,到達

某一地方每個士兵能自動向群眾宣傳,與之發生親密的關系。

——陳毅《關于朱毛軍的歷史及其狀況的報告》(1929年9月)

(2)根據上述材料,分析中國工農紅軍能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原因。

(3)下面兩圖屬于長征題材的油畫作品。請你品讀下列兩幅美術經典,談談從中受到的革命傳統教育。

《理想大于天》《送別》

第9頁共10頁.

1.A7.B13.D19.C25.D

2.C8.B14.A20.D26.B

3.B9.C15.D21.A27.B

4.D10.A16.A22.C28.C

5.D11.C17.C23.D29.D

6.C12.C18.C24.B30.A

31.(1)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對中國青年的思想產生了深刻影響。

(2)革命統一戰線;幫助國民黨傳創辦黃埔軍校,培養了大批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