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建筑形態學概論IntroductiontoArchitecturalMorphology2006-051
“形狀”(shape):totaleffectproducedbytheoutlinesofsomething.“形式”(form):generalarrangementorstructure;wayinwhichpartsareput
togethertomakeawholeoragroup;styleormannerofpresentation.
“形態”(form):形狀和神態,《辭海》。事物的形態包括形式和結構兩層含義。
2
“形態學”(morphology):最初是生物學的一門分支學科,專門研究植物和動物的形式與結構,微生物亦包含其中。后形成一個獨立的學科,即關于形式的本質的科學,它與幾何學、力學、運動學和材料學相關,體現了科學的理性。“建筑形態學”(architecturalmorphology):是一門從建筑本體角度出發研究建筑形式要素、結構及整體形態的科學,特別要研究建筑形式的發生、發展及演變的內在動因和規律。3建筑形態學概論(總提綱)第一部分:基礎理論第二部分:建筑形態的結構體系第三部分:建筑的形態結構第四部分:形態的認知與設計4
第一部分:基礎理論
5
第一部分:基礎理論
6
第一部分:基礎理論
形態的本質探求形態的本質必先探究形態的成因。在自然界之中存在著生物形態和非生物形態兩種形態,生物形態的形成靠生命力的增長,非生物形態的形成是化學反應和物理組合的結果。前后兩者都可以概括為“形態的形成是內力運動變化的結果”。生物的生長要克服環境的阻撓與外界做斗爭,而并非完全自由地發展。非生物的形態在外力的作用下,其內部也要產生一定的內應力。由于這種內應力的運動變化,又造就出各種新形態。所以內力是形態變化的依據,而外力通過內力起作用,外力是形態變化的條件。因此,形態的本質是內力的運動變化在外形上的表現,形態也就是形態要素及其運動變化的結果。
7
第一部分:基礎理論
8
第一部分:基礎理論
形態發生學(Morphogenesis)形態發生學是關于創造形態或消滅形態過程的理論。形態發生學主要關注生物結構形成、發育、生成,并可用數學方法證明,最初是均勻的一定類型的動態系統,經過一種漸進的變化,會導致空間不均勻性的出現,擴散是形態發生的重要因素。形態發生學是一關于在生物和非生物界中特定的相對穩定的形態發生、演變的理論,是自組織理論的一個重要方面。目前,形態發生學在諸多科學領域尤其在系統進化理論中占有著重要的地位。
9
第一部分:基礎理論
10
第一部分:基礎理論
2)形態的分類意念形態現實形態a.非生物形態人為形態自然形態b.生物形態無機形態有機形態植物形態動物形態形態人為形態無機形態—歐基里德幾何形態有機形態—微分幾何形態意象形態純粹形態——點、線、面、體“具象”形態“抽象”形態仿植物形態仿動物形態11
第一部分:基礎理論
3)自然形態的啟示非生物形態生物形態12第一部分:基礎理論13第一部分:基礎理論14第一部分:基礎理論15第一部分:基礎理論16第一部分:基礎理論17第一部分:基礎理論18第一部分:基礎理論19第一部分:基礎理論20第一部分:基礎理論21第一部分:基礎理論22第一部分:基礎理論23第一部分:基礎理論24第一部分:基礎理論25第一部分:基礎理論26第一部分:基礎理論27第一部分:基礎理論28第一部分:基礎理論29第一部分:基礎理論30第一部分:基礎理論31第一部分:基礎理論32第一部分:基礎理論33第一部分:基礎理論34第一部分:基礎理論35第一部分:基礎理論36第一部分:基礎理論37第一部分:基礎理論38第一部分:基礎理論39第一部分:基礎理論40第一部分:基礎理論41第一部分:基礎理論42第一部分:基礎理論43第一部分:基礎理論44第一部分:基礎理論45
第一部分:基礎理論
對設計的啟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相關因素促成的結果與環境相適應特征形式是內容的外在表現自調節特征可生長特征自循環特征
討論:(建筑)設計領域中的仿生學啟示46
第一部分:基礎理論
4748作品的結構
[美]M·H·艾布拉姆斯的四維結構創作的結構世界作品藝術家欣常者——《鏡與燈》
朱輝軍的三維結構
主體客體形式中介
——《電影形態學》
49505152535455
第一部分:基礎理論--建筑形態學的范疇56
第一部分:基礎理論--建筑形態學的范疇紐約普拉特學院形態學工作室.當代設計科學還有一個名稱,叫“形態學(Morphology)”,它使更寬泛的形式科學的一部分。形式科學研究在各種狀況和條件下的形式,從廣義上說,是研究在理論上可能存在的形式。當代設計科學在建筑上的發展包括自形成結構、張力結構、可變性結構、多面體建筑等方面。21世紀中國要實現建筑的“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應該重視“設計科學”。賴德霖,富勒,設計科學及其他,世界建筑98(01)p59-6357
第一部分:基礎理論--建筑形態學的范疇2、建筑形態學研究的對象形式(局部的形式和整體的外在表現)結構(局部構成整體的內在組織關系)3、建筑形態學研究的意義認識論方面的意義:認識建筑形態產生、演變和發展的規律,樹立全面的建筑觀。方法論方面的意義:建立科學、理性的設計方法
4、建筑形態學研究的角度結構研究形式研究歷史研究比較研究類型研究建構研究
58
第一部分:基礎理論--建筑形態學的范疇59第一部分:基礎理論--建筑形態學的范疇1)結構主義語言符號學符號:是以形象表達思想和概念的物質存在。這里的形象包括人們所能感受到的形、聲、色、味、嗅等多種方式。[瑞士]索緒爾(FerdinanddeSausrue,1857-1913)——結構主義語言學符號學正式提出符號學(Semiology)的概念,代表作《普通語言學教程》。貢獻:(1)語言符號系統的語言(Language)與言語(Parole)的區別(2)語言符號的句段關系(SyntagmaRelations)和聯想關系(AssociativeRelations)(3)符號的組成要素:能指(Signifier)與所指(Signified)[美]皮爾斯他將符號劃分為三個層次:(1)符號自身(2)符號——即能指和所指(3)符號的解釋60
第一部分:基礎理論--建筑形態學的范疇[美]查爾斯·莫里斯(CharlesMorris)他提出符號學的三個組成部分——符構學、符義學和符用學。第一層次(符號自身)——符構學(符號的組成)第二層次(符號的能指與所指)——符義學(符號的意義)第三層次(符號的解釋)——符用學(符號起源、應用、效應)[美]喬姆斯基(NoamChomsky)
代表作《句法結構》他從語言學出發把事物的結構分成:深層結構和表層結構
轉換
深層結構表層結構
在同一深層結構的前提下可以轉換出不同的表層結構。這為符號學理論從認識論意義上升到方法論意義,即從本體論轉變為創作論奠定了基礎。61
第一部分:基礎理論--建筑形態學的范疇建筑的能指和所指能指:空間、形體、表面(形式)所指:建筑的概念(內容)建筑的能指和所指之間的關系,即形式和內容的關系。建筑符號的含義按皮爾斯的符號分類法,建筑的符號可以分為以下三類:(1)建筑的圖像符號指建筑的形式和內容間存在著形似關系。(2)建筑的指示符號指建筑形式與內容間存在著一種實質性的因果關系。(3)建筑的象征符號
指建筑形式與內容間建立起來的任意性關系。建筑的符義建筑有兩層含義:(1)功能和構造表達的含義(2)情感的含義現代主義建筑注重第一層含義,后現代建筑注重第二層含義。
62
第一部分:基礎理論--建筑形態學的范疇2)結構主義結構主義產生于以索緒爾為代表的結構主義語言符號學基礎之上,并推廣到其它人文學科領域。代表人物:列維·斯特勞斯、???、巴爾特、阿爾杜塞和德里達,主要集中在上世紀60年代法國巴黎。結構主義者認為:結構是一個包容著各種關系的總體,這些關系由可以變化的元素構成。元素的改變需依賴于整體結構,但可以保持自身的意義。元素的互換,不改變整體結構,而元素之間的關系的更改則會使結構系統發生變化,任何領域中問題的解決關鍵在于它們內部的組織關系,這種關系可用數學模式來描述。“結構”的概念是結構主義的核心內容。“結構”(Structure)源于拉丁文“Structur”。對結構概念的最具代表性描述來自皮亞杰(JeanPiaget)——瑞士結構主義學家,他在《結構主義》一書提出了結構的三個特征:(1)整體性:即內在連貫性,結構是一整套內在規律支持的整體。(2)轉換性:結構內各成分可依據一定規律替換和增加新的內容而不改變結構本身。(3)自我調節性:結構受內在規律的制約而不受任何外部因素影響。
63
第一部分:基礎理論--建筑形態學的范疇結構主義的主要觀點:(1)關系重于結構內的獨立成分,構成事物的成份本身不具有獨立的意義,只能通過結構的關系發現其意義。(2)深層結構比表層結構具有更重要的意義。(3)強調共時性研究重于歷史性研究。結構主義與形態學相結合結構主義(作為理論基礎)揭示建筑內在的規律和次序。形態學(作為科學的手段)用數學、生物學的方法來描述和解決建造建筑的問題。結構主義與形態學相結合,是人文科學的理論思想和自然科學的手段的相互融合。建筑的形態畢竟是通過形式、材料和力等直觀要素表現出來的。64
第一部分:基礎理論--建筑形態學的范疇65
第一部分:基礎理論--建筑形態學的范疇66
第一部分:基礎理論--建筑形態學的范疇67
第一部分:基礎理論--建筑形態學的范疇68
第一部分:基礎理論--建筑形態學的范疇69第二部分:建筑形態的結構體系1.建筑的結構化表現2.建筑形態的形成架構3.基本要素4.深層結構(概念結構)
5.制約因素6.表層結構(形態結構)轉換7.形式產生
70
第二部分:建筑形態的結構體系1.建筑形態的結構化表現結構主義的借鑒將建筑視為一個系統的整體,整體的結構通過對其組成元素的分解,及對元素間相互關系的考察而得到:整體由元素以一定關系構成,是一種結構化的整體。(1)整體和元素具有相互性,它們具有從屬關系,又依據一定的規則相互轉化,即在下一級結構中上級元素又成為研究的整體。(2)在具體研究中元素具有選擇性,因為整體中總是一些重要的元素(要素)及其相互關系代表或決定著整體結構的本質。(3)應對結構主義在對歷時性方面研究的忽視給與補充。
71
第二部分:建筑形態的結構體系2.建筑形態的形成架構諾姆·喬姆斯基(NoamChomsky)結構理論的借鑒
深層結構(概念的、抽象的)——轉換規則——表層結構(直觀的、具體的)美國結構主義語言學家喬姆斯基把語言的結構分成深層結構和表層結構,他提出深層結構是由基本成份所產生的結構,它往往不能直接被感知,需要借助演繹推理而獲得,是穩定的結構;表層結構則是具體的形式結構,是可以被直接感知的,并易于受環境的影響而變化,在一定條件下深層結構可以通過轉換規則轉化為表層結構。建筑形態架構
基本要素決定深層結構(概念結構)轉換表層結構(形態結構)制約因素產生形式72
第二部分:建筑形態的結構體系3.基本要素——建筑的本質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筆記本生產合同履約金協議
- 監理輔助設施施工方案
- 山東pc板溫室施工方案
- 鐵道概論授課石德勇課件
- 中醫經絡養生知識課件
- 設備采購合同協議標準范本
- 中專護理倫理課件
- 倉儲配送服務合同范本
- 肇慶市實驗中學高三生物三四五高效課堂教學設計: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一
- 上海震旦職業學院《出鏡記者現場報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文化旅游融合發展詳述
- 模板安裝三檢記錄表
- 益陽萬達廣場項目總承包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 腫瘤免疫治療相關不良反應處理PPT演示課件
- 充電站工程監理細則
- 水利工程建設文明工地創建措施
- 液壓閥門測試機安全操作規程
- 電力行業公共信用綜合評價標準(試行)
- 繼發性高血壓的診斷思路與流程
- 上海市汽車維修結算工時定額(試行)
- 裝配式建筑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