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章植被與土壤的地理分布規律節植被與土壤的地帶性(廣域性)分布規律節植被與土壤的區域性(地方性)分布規律2021/6/271掌握全球植被土壤的地帶性分布規律。了解區域不同植被與土壤類型相互作用,以及植被與土壤組合的發展和演變規律。教學重點2021/6/272
植被與土壤分布規律是指植被與土壤類型隨自然環境條件和社會經濟因素的空間差異而變化的特性。第一節植被與土壤的地帶性(廣域性)分布規律2021/6/273通常把在全球陸地上大體呈連續分布,并與大生物氣候帶相適應的植被與土壤分布規律叫做植被與土壤廣域性分布規律。按照發生學理論,植被與土壤分布規律受緯度、經度及高度等影響。2021/6/274一、植被與土壤的水平分布規律
1.植被與土壤的緯度地帶性分布規律植被與土壤分布的緯度地帶性主要是指植被與土壤高級類別或地帶性植被與土類大致沿緯線延伸,按緯度逐漸變化的規律。2021/6/275世界植被與土壤緯度地帶性分布的主要形式有環繞全球延續于各大陸的世界性植被與土壤地帶和未能橫貫整個大陸,而只呈帶段性展布的區域性植被與土壤地帶。世界性植被與土壤地帶,在高緯和低緯地區表現明顯,如寒帶苔原植被下的冰沼土、寒溫帶針葉林下的灰化土和熱帶雨林下的磚紅壤,不僅斷斷續續橫跨整個大陸,而且大致與緯線平行。區域性植被與土壤地帶則在中緯地區表現得最為典型,因干濕差異,又有沿海型和內陸型之分。
2021/6/276圖10-1世界植被與土壤地理分布圖2021/6/277沿海型植被與土壤緯度地帶的特點是:走向與緯線有些偏離,多分布在中緯大陸邊緣,植被與土壤地帶譜由森林植被與森林土壤系列組成,如我國東部從北而南依次出現:針葉林下的漂灰土—針闊混交林下的暗棕壤—落葉闊葉林下的棕壤—落葉闊葉與常綠闊葉混交林下的黃棕壤—常綠闊葉林下的紅、黃壤—熱帶季雨林下的赤紅壤—熱帶雨林下的磚紅壤。內陸型植被與土壤緯度地帶的特點是:位于大陸內部,植被與土壤地帶譜主要由草原植被與土壤系列和荒漠植被與土壤系列所組成,如歐亞大陸內部由北而南植被與土壤依次為:森林草原與灰色森林土—草原化草甸與黑土—草原與黑鈣土—干草原與栗鈣土—荒漠化草原與棕鈣土—荒漠植被與荒漠土。2021/6/278圖10-2歐亞大陸植被與土壤空間分布格局圖
2021/6/279植被與土壤水平地帶的界線大都與大山地分水嶺、大河谷等地理界線相一致。這樣的地理界線通常最大程度地引起氣候、生物、人文景觀和土壤地帶的分異。長城作為一條界線,除了最東部需要向北推移2—4緯度外,恰好是中溫帶和暖溫帶的分界,即我國冬作物分布的北界;在沿海地段是針闊葉混交林下的暗棕壤與落葉闊葉林下的棕壤的分界,往內陸地段,是草原植被與鈣積土(黑鈣土、栗鈣土、棕鈣土)與旱生型森林下的褐土分界。2021/6/2710秦嶺-淮河界線,是暖溫帶和北亞熱帶的分界,也是我國水旱二季農作的北界。該線以北是暖溫帶落葉闊葉林下的棕壤和褐土,以南是常綠闊葉與落葉闊葉混交林下的黃棕壤。南嶺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下的紅壤和熱帶季雨林下的磚紅壤性紅壤的分界。天山是溫帶荒漠植被下的灰棕漠土和暖溫帶荒漠植被下的棕漠土的分界。
2021/6/27112、植被與土壤經度地帶性主要是指地帶性植被與土壤大致沿經線延伸,而按經度由沿海向內陸逐漸變化的規律。例如,在地處歐亞大陸東部的中國溫帶地區,從沿海至內陸分布的植被與土壤依次為針闊混交林與暗棕壤-草甸植被與黑土-草原植被與黑鈣土-干草原植被與栗鈣土-荒漠化草原植被與棕鈣土-草原化荒漠與灰漠土-荒漠與灰棕漠土。在暖溫帶范圍內由東向西,則為:落葉闊葉林與棕壤—旱生型森林與褐土—暖溫帶草原與黑壚土、暖溫帶荒漠化草原與灰鈣土—暖溫帶荒漠植被與棕漠土。2021/6/2712圖9-3中國植被與土壤水平地帶分布模式圖
圖10-3中國植被與土壤水平地帶分布模式圖2021/6/2713從植被與土壤水平地帶的寬度看,緯度地帶為南北寬約4—8緯度,經度地帶為東西寬約6—12經度。2021/6/2714
中國熱帶與亞熱帶帶幅寬廣,自南而北依次分布有熱帶雨林下的磚紅壤;濕潤季雨林下的磚紅壤性紅壤(赤紅壤);常綠闊葉林下的紅壤、黃壤;常綠與落葉闊葉混交林下的黃棕壤帶。長江以北沿海型緯度地帶譜的帶幅變窄,方向偏轉,落葉闊葉林下的棕壤地帶均呈東北-西南向分布;在東北地區偏轉更為明顯,由東而西依次為針闊混交林下的暗棕壤、草甸下的黑土、溫帶草原下的黑鈣土、干草原下的栗鈣土帶。3、中國植被與土壤水平地帶性分布規律2021/6/2715
植被與土壤的垂直分布規律是指植被與土壤隨地形高度的升降依次地、有規律地相應于生物氣候的變化而變化的規律。把植被與土壤隨地形高低自基帶向上(或向下)依次更替的現象,叫做植被與土壤分布的垂直地帶性。植被與土壤垂直帶譜中,位于山地基部、與當地的地帶性植被與土壤相一致的植被與土壤帶,稱為基帶。除基帶外,垂直帶譜中的主要植被與土壤帶稱建譜帶。二、植被與土壤的垂直分布規律2021/6/2716
垂直地帶性不能簡單地視為水平地帶性的立體化,垂直帶并不完全與水平帶等同。在亞熱帶山地垂直帶譜中,濕度的提高促進了土壤中鹽基成分的強烈淋失,從而形成了與水平帶上黃棕壤不同的鹽基飽和度很低、酸性強的山地黃壤。在山地垂直帶譜中基帶以上的土壤名稱前都應冠以“山地”二字。2021/6/2717
植被與土壤垂直帶的結構,隨山體所在的地理位置、山體高度、山體坡向和山體形態的不同而呈有規律的變化。
1.地理位置不同,亦即基帶植被與土壤不同,植被與土壤垂直帶譜的組成亦不同。在相似的經度上,從低緯到高緯,植被與土壤垂直帶譜有由繁變簡、同類植被與土壤的分布高度有由高降低的趨勢。在相似的緯度上,從濕潤地區經半濕潤、半干旱地區到干旱地區,山地植被與土壤垂直帶譜趨于復雜,而同類植被與土壤的分布高度則逐漸升高。2.在相同或相似的地理位置,山體越高,相對高差越大,植被與土壤垂直帶譜越完整,包含的植被與土壤類型也愈多。3.山地坡向不同,植被與土壤垂直帶譜組成及同類植被與土壤分布高度也有差別(秦嶺)。2021/6/2718
圖10-4秦嶺南北坡植被與土壤垂直帶譜比較2021/6/2719
在我國青藏高原還有一種特有的植被與土壤垂直分布現象,從基帶土壤向下(由高原面向谷底)隨生物氣候變化,土壤依次變化,稱為植被與土壤負向垂直地帶性,以區別于前述的植被與土壤垂直帶性(又稱植被與土壤正向垂直帶性)。這里“負”和“正”的意義是相對的,按所選基帶而定。高原谷地中的植被與土壤是在河流下切加深的過程中在谷坡上發展起來的,因此,河谷地段最下部的植被與土壤帶是不穩定的,而廣大高原面上的土壤是較穩定的,選其作為垂直帶的起點(基帶),符合發生學原則。植被與土壤下垂譜中往往出現較為干旱的植被與土壤類型,這與下沉氣流具有焚風效應有關,如云貴高原的金沙江谷地中出現的稀樹草原下的燥紅土等。但若季風能隨谷地進入高原,則就有比較濕潤的生物氣候下形成的植被與土壤類型,如常綠闊葉林下的黃壤、落葉闊葉林下的棕壤等。2021/6/2720(三)植被與土壤的垂直——水平復合分布規律
土壤的垂直——水平復合分布規律是指在垂直地帶基礎上表現的水平分布規律,再在水平地帶基礎上出現的垂直分布規律。如青藏高原。2021/6/2721二、植被與土壤的區域性(地方性)分布規律
植被與土壤分布規律除了受氣候和生物因素制約外,還受地方性因素如地形、母巖和母質、水文條件、時間和人為活動等的影響,使植被與土壤發生相應的變異,地帶性植被與土壤及非地帶性植被與土壤在短距離內呈鑲嵌分布,并在植被與土壤地帶內呈現不同的植被與土壤類型組合和分布模式,一般稱之為植被與土壤的區域性或地方性分布規律。2021/6/2722(一)植被與土壤的中域性分布規律土壤的中域性分布,是指在中地形條件及其相應的其他地方性因素變異的影響下,地帶性植被與土類(亞類)和非地帶性植被與土類(亞類)按確定的方向有規律依次更替的現象,通常又稱植被與土壤組合。指那些未能發生垂直帶分異的起伏<500米的丘陵地形中的分布規律,涉及的空間尺度較大。土壤中域分布常表現為枝形、扇形與盆形等組合形態。2021/6/2723圖10-4昆崳山至濱海平原植被與土壤分布斷面圖2021/6/2724(二)植被與土壤的微域性分布規律植被與土壤分布的微域性,是指在小地形或人為耕種利用差異的影響下,在短距離內植被與土壤的中、低級分類單元依次更替、重復出現的現象,通常又稱為土壤復區。與中域性分布相比,其涉及空間尺度較小(地形高差一般小于10米,土壤隨地形變異的空間距離約數十、數百米為一個重復)。耕作土壤的微域分布常表現為同心圓式、階梯式、棋盤式和框(垛)式等分布模式。2021/6/2725思考題:1.試闡明植被土壤分布的地帶性規律。2.以所在地區為例,闡明土壤的中域和微域分布規律。3.將世界地帶性土壤分布圖與世界氣候圖、世界植被圖進行對照,闡明世界各自然帶植被與土壤分布情況及各大洲土壤分布大勢。2021/6/2726同心圓式植被土壤分布模式2021/6/2727階梯式分布模式2021/6/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正版授權】 ISO/IEC 18670:2025 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SoftWare Hash IDentifier (SWHID) Specification V1.2
- 2025年音樂理論考試卷及答案
- 2025年體育教育專業考試卷及答案
- 2025年公共管理與城市發展研究生入學考試試卷及答案
- 2025年電氣工程師考試卷及答案
- 2025年環境法與政策知識考試試卷及答案
- 癌癥防治題庫及答案
- 旅游合同和旅游協議書
- 2025年電子游戲、游藝廳娛樂服務合作協議書
- 2025年臥式加工中心合作協議書
- GB/T 32662-2016廢橡膠廢塑料裂解油化成套生產裝備
- GB/T 24675.2-2009保護性耕作機械深松機
- GB/T 224-2008鋼的脫碳層深度測定法
- GB/T 18400.4-2010加工中心檢驗條件第4部分:線性和回轉軸線的定位精度和重復定位精度檢驗
- 危險化學品MSDS(硫酸鈉(非危化品))
- 無人機結構與系統-第1章-無人機結構與飛行原理課件
- 2023年STD溫鹽深剖面儀行業分析報告及未來五至十年行業發展報告
- 護理管理中的組織溝通課件
- 公安機關人民警察基本級執法資格考試題庫及答案
- 泌尿系結石課件
- DB34-T 4016-2021 健康體檢機構 建設和管理規范-高清現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