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陸基圓池養殖技術規范第1部分:建場基本要求》
團體標準編制說明
(征求意見稿)
一、工作簡況
(一)立項必要性和依據
近年來,由于受飲用水源及一級保護區等大水域“養魚網箱退出”以及“限
制地改塘”對水產養殖空間的影響,內陸水產養殖面積大幅下降,多樣化的養殖
方式受到空前制約。2019年與2009年相比,廣西水庫養殖面積下降了17%,內陸
水域網箱養殖面積下降了約90%,河溝養殖面積下降了14%,大水域圍欄養殖面積
下降了62%。僅內陸網箱及圍欄養殖面積的縮減,廣西每年壓縮淡水養殖產能達
21萬噸。
如果不充分利用現有水(域)和“非紅線耕地”資源持續開展多形式的水產
養殖,水產品產量和人均“吃魚水平”以及城鄉居民的生活質量將會下降,日常
生活對谷類產品需求增加,從不同維度催生或加大糧食安全風險。
陸基圓池養殖是充分利用非“紅線耕地”和豐富的地表、地下水資源優勢開
發的陸基“圓筒形半封閉設施”水產集約高效養殖新方式。其占地少,水資源利
用率高,養殖規模可塑性強,適養場所多;具有智能化程度高、單位水體產量高,
以及溶氧、光照、水流和病害預防可控性較強等特點。
迄今,廣西各地已建成陸基圓池2.5萬多個,計劃(新)增建陸基圓池5000
多個。農業農村部2021年8月20日《關于開展2021年農業農村部重大引領性
技術集成示范工作的通知》將“陸基高位圓池循環水養殖技術”選定為重大引領
性技術。由于目前國內還沒有統一的陸基圓池養殖建場標準(或技術規范),已
建圓池(場)有的布局不合理、必要的配套設施不完善;有的缺少合理的“進水”
和“排水”處理系統;有的無智能化管理必須的基本工作通道,養殖過程能耗較
高,管理過程難度較大,導致部分場(池)不能正常可持續養殖,“設施”浪費
較嚴重。
(二)國內外相關標準情況
起草組查閱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
—1—
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規定》、
《水產種苗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和《漁業水質標準》(GB11607-1989)、《淡
水養殖產地環境條件》(NY/T5361)等強制性國家(行業)標準,與本標準并
不沖突。同時,迄今國內尚未制訂與本標準主要內容相關的標準。經查,迄今國
內尚未制訂與陸基圓池養殖場建場主要內容相關的標準。因此有必要制定本標
準,以便規范陸基圓池養殖建場技術。
本標準的內容與現行的法律、法規及強制性標準無沖突,標準的編寫符合
GB/T1.1—2020的要求。
(三)工作基礎
2021年1-5月開展,廣西壯族自治區水產技術推廣站對編制開展了前期
工作調研,通過檢索1985~2021年期間萬方數據系統有關數據、中國學術期刊
全文數據庫、中國專利數據庫、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
據庫》、中國科技成果數據庫、廣西科技成果數據庫、國家科技成果網、國家知
識產權局和因特網,以及查閱相關文獻,查閱全國公開發表或內部交流的學術期
刊和相關文獻資料與“圓形”水池建設及水產動物養殖相關的中文期刊文獻資料。
走訪開展陸基圓池生產工作的玉林市、河池市、南寧市、貴港市、梧州市等市縣
水產技術人員和養殖業主,通過對所獲資料的匯總和分析,參考池塘工程化、工
廠化、集裝箱等設施漁業技術資料等資料。起草小組多次到全區20多個陸基圓
池養殖示范基地進行調查研究和實地考察,重點考察已建場圓池布局的科學性和
合理性,以及進水、排水、氣(氧)控、溫控、投飼、水質監測、養殖尾水處理
和循環利用、智能化管理系統的完整性和合理性,所得數據經整理、統計和分析
后編入本標準。
本標準編制組成員于2020年起先后承擔實施了“陸基圓池加州鱸魚養殖技
術”、“陸基圓池智能化循環養殖技術集成創新與示范推廣(桂科AB21220019)”、
“陸基高位圓池循環水養殖技術”等項目,開展了陸基圓池養殖場地、養殖尾水
處理、養殖設施、養殖技術管理等研究工作。2021年至今在廣西、貴州、云南
等地指導建設規模化陸基圓池示范基地50多家,建設圓池5000個,養殖水體
30萬m3,年產量9000噸,年產值2.9億元。經過多年的養殖、改進、總結、再
實踐的過程,集成了整套陸基圓池建場技術并向生產推廣。發表了《陸基高位圓
—2—
池養殖大口黑鱸試驗》、《丘陵坡地陸基圓池大口黑鱸循環水養殖技術》、《大
口黑鱸丘陵坡地陸基圓池循環水養殖技術》、《陸基圓池循環水條件下養殖密度
對大口黑鱸生長及養殖效能的影響》、《不同投飼率對陸基圓池養殖大口黑鱸生
長及養殖效能的影響》、《廣西陸基圓池養殖模式分析與發展對策》、《廣西陸
基圓池智能化循環水養殖模式發展現狀及建議》等7篇中文論文,獲得授權實用
新型專利:一種用于陸基圓池養殖的推水增氧裝置(CN219182489U)、一種陸基
圓池多層次羅氏沼蝦養殖系統(CN217826396U),一種陸基圓池魚菜共生循環
水養殖系統(CN217012361U)等。基于國內外已有研究和前期研究基礎,根據研
究目標、承擔單位具備的實驗條件和目前實驗技術的發展狀況,充分對陸基圓池
建場關鍵技術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和總結,起草了《陸基圓池養殖技術規范第1
部分:建場基本要求》標準的草案,以期更全面為不同省份建設陸基圓池建場提
供技術支持,有助于實現用地合規、合理、節能和發揮不同類型“非紅線耕地”
及水資源潛能;實現建成的圓養殖系統布局合理、使用便利,能看、能用、好用。
對養殖產品的升級、提高市場占有率和養殖經濟效益,實現水產養殖業的“穩增
長”和“提質增效”,以及促進廣西乃至全國漁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
義。
(四)進度安排
從下達計劃到完成送審稿預計需要時間3個月。
(1)征求意見稿形成階段。計劃下達后,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
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1個月形成《陸基圓池養
殖技術規范第1部分:建場基本要求》標準草案征求意見稿。
(2)征求意見階段。1個月征求意見稿,廣泛征集科研、教學、推廣等單
位關于標準制定工作的意見。
(3)送審稿形成階段。對相關反饋意見進行分析研究和處理,1個月完成
標準征求意見稿的修改完善,提出標準草案送審稿。
(五)主要起草單位
本標準主要起草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水產技術推廣站、廣西大學、廣西
壯族自治區水產科學研究院、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廣西職業技術學院、來賓
市興賓區鑫興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南寧市金漁水產有限公司、廣西盛博漁業有
—3—
限公司。
(六)編寫人員及分工
本標準制定計劃下達后,承擔單位成立起草小組,組織有關人員制定實施
方案,落實責任分工。起草小組組長由介百飛擔任,負責全面工作,包括制定計
劃、組織調查研究、收集資料、標準起草編寫和修改、征求意見稿的發送和反饋
意見收集,以及工作總結、材料報送等;其它成員負責本標準的修改、協助調查
研究、收集資料、技術驗證等工作。具體分工如表1。
表1起草小組成員名單及分工
姓名性別職稱工作單位責任分工
介百飛男高級農藝師廣西壯族自治區水產技術推廣站主持編寫
程光平男教授廣西大學標準起草
江林源男正高級農藝師廣西壯族自治區水產科學研究院協助起草
李堅明男研究員廣西壯族自治區水產技術推廣站技術指導
賀會利女助理研究員廣西壯族自治區獸醫研究所技術論證
麻艷群女副教授廣西大學資料收集整理
趙紅梅女副教授廣西職業技術學院資料收集整理
榮仕嶼男高級工程師廣西壯族自治區水產技術推廣站資料收集整理
羅璇女助理工程師廣西壯族自治區水產技術推廣站技術驗證
劉靜敏女助理工程師廣西壯族自治區水產技術推廣站技術驗證
李黃川男助理工程師廣西壯族自治區水產技術推廣站技術驗證
黃愷男助理工程師廣西壯族自治區水產技術推廣站技術驗證
楊學明男研究員廣西壯族自治區水產科學研究院資料收集整理
楊瓊女高級工程師廣西壯族自治區水產科學研究院資料收集整理
覃漢振男高級工程師河池市水產技術推廣站技術驗證
陳柏娟女講師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技術驗證
—4—
曾家家女工程師玉林市水產技術推廣站技術驗證
蔣小珍女講師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技術驗證
陳斌男工程師賀州市水產畜牧站技術驗證
陳乃瑞男工程師陸川縣水產養殖技術推廣站試驗數據收集
鄭艷波男講師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技術驗證
范吉輝男講師廣西職業技術學院技術驗證
覃延茂男高級工程師來賓市水產技術推廣站技術驗證
李寶光男工程師來賓市水產技術推廣站技術驗證
植淇業男工程師憑祥市憑祥鎮鄉村振興服務中心技術驗證
伍勇男工程師北流市水產技術推廣站試驗數據收集
梁志平男無南寧市金漁水產有限公司技術驗證
梁世海男無廣西桂八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技術驗證
梁克男無廣西盛博漁業有限公司技術驗證
二、標準的制定原則和確定標準的主要內容
(一)標準的編制原則
本標準嚴格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
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編寫,并以《中國標準編寫模板TCS2020》為模板,
確保標準的規范性。
1.實用性原則
本標準在充分收集相關資料和文獻、調研分析廣西區內陸基圓池養殖場建設
和養殖管理現狀,以及在現有國家、行業相關陸基圓池建設技術要求的基礎上,
結合廣西的研究基礎與實踐經驗總結起草,符合當前廣西全區陸基圓池養殖及管
理需求,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2.協調性原則
本標準編寫過程中注意了與陸基圓池養殖場建用地、用水相關法律法規的協
—5—
調問題,在內容上與現行法律法規、標準協調一致。
3.規范性原則
嚴格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
構和起草規則》的要求和規定編寫本標準的內容,保證標準的編寫質量。
4.前瞻性原則
本標準在兼顧當前廣西區內陸基圓池養殖場建設現實情況的同時,還考慮到
了未來綠色、零排放、全循環水養殖的需要,在標準中體現了特色性、前瞻性和
先進性條款,作為對全區乃致全國陸基圓池養殖場建場技術的指導。
(二)標準的主要內容及依據
本標準在參考國內外有關陸基圓池養殖生產技術的基礎上,分別從水源處
理、增氧、水質調控、尾水處理、投飼、捕撈、日常管理等方面不間斷地開展試
驗研究及調查訪問,經過多年的養殖、改進、總結、再實踐的過程,集成了整
套陸基圓池建場技術并向生產推廣。并根據陸基圓池養殖企業應用效果等總結形
成本標準技術指標,試驗示范結果為本標準的可靠性提供了有力證據。本標準主
要內容包括陸基圓池養殖的術語和定義、陸基圓池養殖場選址基本要求、陸基圓
池養殖系統的基本組成及平面布局要求、圓池主體基本組成和建設要求、進排水
系統及建設要求、氣控(氧控)系統及建設要求、供電系統及建設要求、自動投
飼系統及建設要求、尾水處理系統及建設要求、溫控系統及建設要求、水循環系
統及建設要求、水消毒系統及建設要求、水交換系統及建設要求、主要水質因子
監測(控)系統及建設要求。
1.標準的適用范圍
本標準適用于廣西區內陸基圓池養殖場建設及其生產等活動。
2.規范性引用文件
本標準嚴格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
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有關規定,對標準進行了編寫。并參考了選取我國已
實施的NY/T5361《無公害農產品淡水養殖產地環境條件》、NY5051《無公害
食品淡水養殖用水水質》,SC/T9101《淡水池塘養殖水排放要求》的相關指
標進行規范。
3.術語和定義
—6—
其中,術語和定義包括陸基養殖圓池、陸基圓池養殖,主要依據目前廣西乃
至全國以建設陸基圓池特點和陸基圓池實際情況。
4.陸基“圓池”養殖場選址基本要求
陸基圓池建場選址依據陸基圓池養殖所需的環境和配套水電路條件進行確
定。所選場地必須是設施漁業用地或者可以審批為設施漁業用地,且同時要符合
當地產業發展和土地利用等相關規劃;所選場地水源(地表水、地下水)必需充
足,水體清澈、無毒,水質符合DB11607的規定;如進行陸基圓池淡水養殖,
場址環境應符合NY/T5361的要求,海水養殖場址,環境應符合NY/T5362的要
求;電力充足,能滿足節能、安全、合理和便利操作基本要求;交通能滿足養殖
生產過程魚類及其他物資運輸(送)基本要求;其他條件符合NY5051的要求。
5.陸基圓池養殖系統的基本組成及平面布局
陸基圓池養殖系統的基本組份主要根據目前以建設陸基養殖場正常運行所
具備的基本組份,通過也包括需要已建成養殖過程中需要解決的養殖問題需要配
備組份。陸基圓池養殖系統主要包括陸基圓池主體;進水渠(管)、進水過濾池
及過濾設施;排水渠(管);尾水處理池及尾水處理設施;循環用水凈化消毒池
和抽提設施;地下水水井、抽水房和抽水設施;供電(配電)房和供電設施;供
氣(氧)房和供氣設施;生活用房;飼料房;藥品房;實驗室;工作室。陸基圓
池養殖主體是養殖水產動物的生長生產空間,進排水是確保過程中用水和排換水
的保障。養殖處理設施確保養殖用水達標或者循環利用。
陸基圓池養殖場各功能區域科學合理是確保養殖過程正常運行。主要依據是
根據吸收借鑒池塘、工廠化水產養殖場建設規劃和陸基圓池養殖場實際情況進行
確定。工作生活區與養殖區有區隔,分區明顯,可以提高疫病防控能力,操作方
便。因此工作生活區與養殖區有區隔,分區明顯;配電室、飼料房、藥品房與養
殖區相鄰。養殖池間足夠的空間可以確保日常投飼管理和成魚銷售有序開展。因
此各“排”圓池間留足物料運輸(送)、管理人員養殖活動通道,每池至少有一
個面能與卡車運輸通道相接,并且四周能滿足工作人員暢順巡行。尾水處理池位
于養殖圓池排水口末端,并且池底低于養殖圓池排水口1米以上。
6.“圓池”主體基本組成和建設要求
池體圓形,直徑4m~20m,池底鍋底型,“圓錐形鍋底”上沿與“鍋底”間
—7—
的比降5%~10%(斜度5%~10%)。池墻為磚砌體(磚混結構)、混凝土砌體、
金屬(塑料板)支架+帆布桶、金屬管(塑料管)支架+帆布桶等。各類型池墻應
能承受注滿池水時的側向和縱向壓力,以及養殖過程“防漏水”要求;池墻(邊)
高:1.2m~2.0m,其中“埋深”0.6m~1.4m。
陸基圓池主體的主要技術參數是總結以建設陸基圓池養殖過程中,排污和水
質調控的情況,并通過優化試驗驗證。池體圓形,直徑6m~12m;池底圓錐形,
圓錐體上沿與錐底(頂)間的比降5%~10%(斜度5%~10%)可以達到陸基圓池
最佳的固液分離效果;池墻為磚混結構、或混凝土砌體、或PVC板、或金屬板或
金屬架+帆布桶等;圓錐形池底澆鑄10-15cm厚水泥沙漿,可以確保養殖池耐用
好用,便于集污排污;池墻(邊)高:1.4m~2.2m,其中“埋深”0.8m~1.6m,
便于工人操作,降低日常管理勞動強度。
7.進排水系統及建設要求
進水處理設施及建設標準主要根據試驗驗證,養殖用水通過沉淀池、過濾池
和消毒池的引水管道,可以有效養殖除去水體中的懸浮物、有害病原微生物,確
保進入養殖池體的養殖用水符合漁業養殖用水標準;進水管道大小與整個養殖池
養殖水體量匹配,可以確保養殖期間的用水需求。進水形式包括“水面進水”和
“中下層進水”。“水面進水式”管口裝設高度及方向應能在進水的同時實現增
氧和推水功能;中下層進水口離池墻底端30cm~50cm,能在進水“推流”的同
時減輕對池底沉積物的擾動。每池(同形式,或同向)進水口4個以上,沿池內
壁按切線方向同向裝設。
8.氣控(氧控)系統及建設要求
陸基圓池氣控系數建設標準,主要依據在陸基圓池基地監測不同養殖期間,
養殖圓池氧氣含量和養殖水產動物生產性狀。空氣風控增氧裝機功率全場各池水
養殖期間的溶氧持續達到并保持6mg/L以上的要求,純氧增氧裝機(罐)功率
(容量)能滿足全場各池水養殖期間的溶氧持續達到13mg/L以上,才能確保養
殖水產動物處于最佳生產狀態。在離池墻底端20cm~30cm處沿池周布納米管;
“管、盤復合”供氣,在離池墻底端20cm~30cm處沿池周布納米管+池中分散布
盤,可以保障整個池體溶氧均勻,也避免將池底沉積物打撒。
9.供電系統及建設要求
—8—
供電系統包括抽(提)水、供氣、光照(照明)、電熱、投飼、空調、水質
因子監控及“中央”控制系統電源及電路(線路)等。要求電線(纜)線徑及控
制器功率適度、線路布局合理、使用方便、安全穩定,不同系統實現節能、省電。
“中控”及“局部”裝機容量(功率)、線徑及線路布局能滿足局部及全場電器
化、自動化及智能化用電管理要求。
10.自動投飼系統及建設要求
投飼方式分“單池”自動投飼機投飼、移動式輸(運)送投飼系統投飼、中
控空壓輸送式投飼及人工投飼。自動投飼系統包括飼料運輸(送)設備、載料設
備、投飼(餌)機、“裝飼”設備及(投飼)自動控制設備,要求(場內)飼料
運輸(送)設備裝載量適度、運行(移動)環境多樣、分料(裝飼料)簡捷、快
速、準確;中控空壓輸送式投飼系統要求投飼機機箱容量大、輸料系統送料順暢,
分料精準;相關“控制器”靈敏度高,投飼頻率、投飼量、投飼時長控制自如,
精確。
11.尾水處理系統及建設要求
尾水系統包括沉淀池、曝氣池、機械(物理)過濾設備(微濾機)、“浮葉
+挺水”植物凈化池、藻類凈化池、蛋白質分解池及臭氧消毒池等。沉淀、曝氣
池應分兩級以上,且有一定的面積和容積,能消納全場日常生產的尾水出水量,
能為“懸物質”提供“靜置沉降”時間和空間。機械(物理)濾池(微濾機等)
濾水量應能滿足全場日常排出“尾水”的過濾,濾網網目應有一定“級差”,不
同“級差網”過水能力強,濾水效果好。“浮葉+挺水”植物混合凈化池應引入
生存力及“吸污力”強的植物種類。臭氧消毒池臭氧發生器及其消毒接觸裝置配
套完善、合理(以“固定混合器”為好),能實現臭氧化氣體與水體強烈混合,
氣液接觸充分。
12.溫控系統及建設
溫控形式包括風控,電、熱控,自然光控。水體調溫用鍋爐管道加熱和風能
和熱泵機組或冷水機組(冷水機組,由空壓機、蒸發器、冷凝器、換向閥、進出
水管道等組成)加熱為主,電加熱(棒、管形式)加熱為輔,使水體溫度達到養
殖對象不同生長階段的“適溫”要求。
13.水循環系統及建設
—9—
基本工藝流程包括懸浮物去除、溶解性有機物降解、生物接觸氧化、殺菌消
毒、增氧、循環利用。懸浮物去除須裝設蛋白分離器、砂濾器、微濾機、斜管(斜
板)沉淀器等;生物接觸氧化須裝設浸沒式濾床、生物流化床、滴式過濾器;殺
菌消毒須裝設紫外線殺菌器、臭氧消毒裝置;增氧須裝設空氣(風機)增氧和純
氧增氧;養殖池“排出水”經多形式(末級)凈化“達標”(符合SC/T9101
要求)后進入儲水池經抽提循環利用。
14.水消毒系統及建設
水消毒系統分非循環和循環兩種形式,非循環式于末級進水口建消毒池,采
用“進水系統末端消毒”;循環式于末級凈化池建消毒池,采用“尾水處理系統
末端消毒”。
15.水交換系統及建設
建“等量進、排式”(微流)換水控制系統(從出水沉降及“上清水”排出
視角)或“速排、緩灌式”換水控制系統(從出水量、出水速度及“尾水”處理
能力視角)。水交換系統應能滿足圓池養殖過程定量、定時換水及溫差調控要求。
16.主要水質因子監測(控)系統及建設
配置自動(或人工)監測養殖用水主要水質指標的基本儀器設備,并具備基
本水質監測分析技術(能)。水質主要監測項目包括溶氧、水溫、透明度(混濁
度)、氨態氮、硝態氮、亞硝態氮、總氮、總磷及浮游生物種群組成、密度和生
物量等。
(三)新舊標準對比
無
三、主要試驗(或驗證)的分析、綜合報告,技術經濟論證,預
期的經濟效果
(一)主要試驗或驗證的分析
本標準的各項技術指標及內容是主持起草單位與聯合起草單位專家經過多
年聯合攻關,通過技術開發、以及技術集成與示范的聯合創新科研模式,在陸基
圓池養殖圓池、增氧、供電、水質調控、尾水處理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
針對陸基圓池養殖場在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在廣西、云南、貴州等地示范基地
分別從陸基養殖圓池參數、供水供氣、增氧、水質調控、尾水處理等方面不間斷
—10—
地開展試驗研究及調查訪問,經過多年的養殖、改進、總結、再實踐的過程,集
成了整套陸基圓池建場技術并向生產推廣。
(二)綜述報告
本標準的技術方法由廣西壯族自治區水產技術推廣站、廣西大學、廣西壯
族自治區水產科學研究院、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廣西職業技術學院、來賓市
興賓區鑫興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南寧市金漁水產有限公司、廣西盛博漁業有限
公司等多個科研單位專家及企業經過多年聯合攻關,經過廣西、云南、貴州等試
驗基地進行了試驗驗證,驗證結果表明該標準確定的方法準確,適宜推廣。
(三)技術經濟論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樹立大食物觀,從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發,
掌握人民群眾食物結構變化趨勢,在確保糧食供給的同時,保障肉類、蔬菜、水
果、水產品等各類食物有效供給,缺了哪樣也不行。食物觀實施質量興農戰略,
實現農業由總量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是黨中央、國務院科學把握我國社會主要
矛盾轉化和農業發展階段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發展陸基圓池養殖,充分利用水
源充足的丘陵山地開展設施養魚,拓展養殖空間,是持續提升食物供給能力、破
除資源環境硬約束的重要途徑。開展陸基圓池建場技術研究,在標準的引導下,
加強陸基圓池養殖品種技術研發推廣、打造一批優質水產品養殖基地,豐富人民
群眾的菜籃子。本標準遵循標準起草程序,匯集了大量的調查研究成果和相關
資料信息,并結合編寫組擁有的研究成果和技術,對有關的技術指標進行了試驗
驗證。因此起草單位制定陸基圓池養殖技術規范第1部分:建場基本要求,為
陸基圓池新場建設提供技術支撐,將有效避免盲目建設造成的損失,提升陸基
圓池養殖行業水平。有效的推進我國漁業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對香漁業產業
的節支增收,提升我國漁業的市場競爭力,實現漁業增收和漁業增效均具有十分
重要現實意義。
(四)預期的經濟效果
本標準的技術內容能正確地反映了國內陸基圓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計算機二級VB考試的實戰演練與試題及答案概覽
- 企業風險防范試題及答案解析
- 行政法學考試真題及答案匯編
- 多元化2025年VB考試試題及答案
- 班級事務分工與協作計劃
- 【金華】2025年浙江金華市永康市部分事業單位招聘工作人員99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及考點剖析附帶答案詳解
- 數據安全中的加密技術試題及答案
- 人才繼任計劃的制定與落實
- 提升倉庫服務質量的思考計劃
- 秋季實踐教學與實習安排計劃
- 醫療器械配送方案
- 2023年定西地區水利系統事業單位招聘筆試題庫及答案
- GB/T 14352.2-2010鎢礦石、鉬礦石化學分析方法第2部分:鉬量測定
- GB/T 10069.3-2008旋轉電機噪聲測定方法及限值第3部分:噪聲限值
- GB 252-2015普通柴油
- 《活著》作品簡介名著導讀PPT
- 硅酸鈣板、含鋯型硅酸鋁纖維棉、高鋁型硅酸鋁纖維棉技術規格
- 2018年可行性研究報告投資估算及財務分析全套計算表格共14個附表excle帶公式只更改標紅部分即可帶說明
- 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重點事項清單(20項要點)
- 《人機工程學》第5章人的作業能力與疲勞課件
- 彩鋼產品合格證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