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魯人新版選修3地理下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1頁
2024年魯人新版選修3地理下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2頁
2024年魯人新版選修3地理下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3頁
2024年魯人新版選修3地理下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4頁
2024年魯人新版選修3地理下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4年魯人新版選修3地理下冊階段測試試卷160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9題,共18分)1、旅游地的信息不包括A.旅游資源的特色B.旅游地的時空可達性C.旅游地居民的出游愿望D.旅游服務設施和條件2、讀“無錫居民對部分旅游目的地感知機會與可達機會關系圖”;無錫居民對普陀山;武夷山、貢嘎山這三座山的感知機會差異產生的主要原因是。

A.三座山游覽價值的差異B.三座山接待能力的差異C.三座山宣傳力度的差異D.三座山與無錫間距離差異3、按旅游資源的本質屬性分類,下列旅游資源中與眾不同的是A.清真寺B.黃山云海C.埃及金字塔D.傣族潑水節4、日常活動空間大體可分為居住;工作、休閑三類;每一類活動空間的規模都與當時的社會經濟規模相關。下圖表示從農業時代、工業時代,向后工業時代演化過程中,居住空間、工作空間、休閑空間的變化模式。你認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休閑空間可能出現的變化是。

A.規模逐漸變小B.種類日趨單一化C.逐漸與工作空間融合D.逐漸與居住空間分離5、合理的旅游規劃能夠()

①促進旅游業的健康發展②增強旅游景區的吸引力③提高旅游景區的經濟效益④徹底避免旅游活動中的環境問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有關經濟距離的敘述,正確的是()A.經濟距離越大,對旅客的吸引力越大B.經濟距離增大,能提高旅游者的出游能力C.經濟距離即為旅游者從出發地到旅游地的空間距離D.經濟距離隨著居住地到旅游地之間空間距離的增大而增加7、有人提出赴西藏旅游宜采取“漸進—階梯式”模式,其目的是為了A.抵御惡劣的氣候環境B.適應海拔高度的變化C.適應當地的交通條件D.躲避山洪爆發等災害8、三峽某地區擬全年(以300天計)開放一面積為55公頃的風景區;該風景區以門票收入為唯來源。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經營該風景區需符合下列兩個條件:每天平均每公頃游客超過120人年純利潤至少應達到年維護成本(1500萬)的20%。下表為該風景區門票定價與游客人數關系表經營者應選擇的門票定價方案是()

。定價方案。

門票價格(元/人)

游客人數(萬人次/年)

A

10

300

B

15

200

C

20

100

D

25

50

A.AB.BC.CD.D9、做合格的現代游客的正確說法是A.外出旅游就是為了娛樂,不管其他B.旅游者的合理行為對于保護區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具有雙重意義C.旅游區的建設和保護是旅游管理部門的責任,與游客無關D.游客的正常活動,不會影響旅游環境和旅游資源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共6題,共12分)10、旅游規劃是通過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來合理發展旅游業,以滿足旅游者食、住、行、游、購、娛等多種需求。11、中國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據世界旅游組織預測,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_____的旅游目的地國和第_____大客源輸出國。12、【旅游地理】文化旅游是以文化資源為體驗對象的旅游活動。近年來;隨著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及與旅游名城西安聯系的加強,延安已成為重要的熱點旅游地。圖是陜北文化旅游資源分布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陜北發展文化旅游有利的資源條件有________。

(2)在陜北文化旅游資源中,延安最具特色的是_______。近幾年來,延安迅速成為熱點旅游地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

(3)今后延安在開發特色文化旅游資源的過程中,應注意的主要問題有____。13、【旅游地理】文化旅游是以文化資源為體驗對象的旅游活動。近年來;隨著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及與旅游名城西安聯系的加強,延安已成為重要的熱點旅游地。圖是陜北文化旅游資源分布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陜北發展文化旅游有利的資源條件有________。

(2)在陜北文化旅游資源中,延安最具特色的是_______。近幾年來,延安迅速成為熱點旅游地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

(3)今后延安在開發特色文化旅游資源的過程中,應注意的主要問題有____。14、旅游規劃是通過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來合理發展旅游業,以滿足旅游者食、住、行、游、購、娛等多種需求。15、旅游業的發展對區域社會和文化也會帶來消極影響;如導致區域經濟_______以及導致。

消費品和地產價格______。評卷人得分三、綜合題(共8題,共16分)16、[地理一選修3:旅游地理]

烏斯懷亞是世界上距離南極洲最近的港口城市,人口規模小。市內店鋪多為飯店、餐館、酒吧和旅店,收費較高。下圖示意烏斯懷亞的位置。

推測烏斯懷亞店鋪的主要服務對象并分析其發展旅游的不利條件。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挪威位于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西北部,是一個風光旖旎的國家,特別是那充滿詩情畫意的峽灣海岸,富有神話色彩的萬島世界和北極圈內的極晝、極夜、極光奇景,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游客前往游覽。每年5~9月去挪威旅游的游客較多。(1)簡述5~9月去挪威旅游的游客較多的自然原因。

(2)指出挪威對中國南方游客吸引力最大的季節,并說明理由。18、(選修3——旅游地理)

西安為13朝古都,歷史名城,旅游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2017年10月28日,2017西安國際馬拉松賽在西安鳴槍開跑,共有2萬名跑友參與。賽道途經鐘樓、西大街、西北大學、小寨、大雁塔、大唐芙蓉園、大明宮遺址公園等西安著名景點、高校及商圈。投資260億奧體中心也即將建成,為西安未來舉辦更多的國際體育賽事提供場館支持。下圖為西安國際馬拉松賽路線圖。

分析經常性的國際比賽在西安舉辦對促進西安旅游業健康發展的作用。19、【地理——選修3:旅游地理】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區域內,以旅游業為優勢產業,通過對區域內經濟社會資源尤其是旅游資源、相關產業、生態環境、公共服務、體制機制、政策法規、文明素質等進行全方位、系統化的優化提升,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融合發展、社會共建共享,以旅游業帶動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一種新的區域協調發展理念和模式。地處武陵山區的重慶市武隆區,山高溝深、地少土瘠。1993年,武隆縣委做出了“大力發展旅游”的戰略決策,把旅游業作為全縣支柱產業加以培育。以1994年5月1日芙蓉洞正式對外開放為標志,武隆旅游業從無到有,并迅速發展。近幾年,武隆圍繞高山生態持之以恒推動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打造大景區聯動產業,建設美麗鄉村回引人才,吸聚資本下鄉,全區四分之一人口吃上旅游飯,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結合材料,說明武隆發展全域旅游對新型城市化和新農村建設的影響。20、下圖為海南島景觀分布圖;海南島是著名的旅游勝地,島上常住人口密集,大部分消費品需依靠島外補給,國際交通依賴航空,游客多需提前預訂行程。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某國際旅游團在海南島進行一日游;在線路一和線路二中,選擇了線路一,分析該線路的優勢。

(2)依據資料;概述海南島旅游活動的主要內容。

(3)泰國普吉島與我國海南島一樣;都以熱帶海濱風光著稱。讀圖23,分析與海南島相比,普吉島發展熱帶海濱旅游的自然條件優勢。

(4)依據材料;簡述制約海南島旅游開發的不利條件。

(5)說明發展旅游對海南島經濟發展的積極意義。21、(地理-選修3:旅游地理)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紅色旅游”主要是以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和戰爭時期建樹豐功偉績所形成的紀念地、標志物為載體,以其所承載的革命歷史、革命事跡和革命精神為內涵,組織接待旅游者開展緬懷學習、參觀游覽的主題性旅游活動。下圖為一紅色旅游線路圖。

列舉三個圖中的“紅色旅游”景點,并說明“紅色旅游”的地理意義。22、(旅游地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沂蒙山區旅游資源豐富,類型多樣,既有“天然氧吧”之稱的蒙山國家森林公園、地下大峽谷、地下溶洞等獨特自然資源,又有孟良崮戰役紀念館、沂蒙紅色革命歷史博物館、八路軍115師司令部舊址等人文旅游資源。當地桃樹種植歷史悠久,種植面積、產量和影響力均居全國前列。2013年至今,年均產量超200萬噸,約占全國桃果總產量30%,是沂蒙山區優勢產業之一。近年來,當地政府積極推動桃業與旅游業的融合發展模式,以此來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指出當地能夠打造的旅游品牌并說明桃業與旅游業融合所產生的積極影響。23、(旅游地理)

2020年1月18日,福海縣第十四屆冬捕節在烏倫古湖景區開幕。此時,烏倫古湖冰面最厚能達1米,積雪厚達30厘米,故而被形象地稱為“踏雪尋魚”。下圖為第十四屆福海冬捕節掠影。

請你為在阿勒泰旅游的廣東游客設計一天的行程,說出設計原則和具體安排。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9題,共18分)1、C【分析】【詳解】

旅游地信息主要包括旅游資源的特色,旅游地的時空可達性,旅游服務設施和條件,大致的旅行費用,但不包括旅游地居民的出游愿望,題目要求選擇不包括的,所以選擇C。2、D【分析】從圖中可看無錫距普陀山最近,感知機會比例最高,距貢嘎山最遠,感知機會比例最低,可知感知機會差異的原因是與無錫間的距離差異,D正確。3、B【分析】【分析】

本題考查旅游資源的屬性劃分。解答此題首先應該明確旅游資源的屬性劃分標準;然后對選項中的旅游資源進行判斷歸類。

【詳解】

旅游資源按其本質屬性分為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清真寺、金字塔是建筑類,潑水節是少數民族的節日,都屬于人文景觀,而黃山云海屬于自然景觀。故選B。4、D【分析】從圖中看農業時代休閑空間位于居住空間和工作空間內部,到工業時代和后工業時代,休閑空間種類增加,且從工作空間、居住空間中分離,D正確。5、A【分析】【分析】

【詳解】

本題考查旅游規劃。其內容包括促進旅游業的健康發展、增強旅游景區的吸引力、提高旅游景區的經濟效益,但不能徹底避免環境問題。①②③正確。選擇A項。6、D【分析】【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經濟距離相關知識;屬于基礎知識考查。

【詳解】

經濟距離是指以運費;時間、便利程度(或舒適程度)來表示的兩地之間的距離;主要受交通運輸技術進步和設施改善的影響而變化。經濟距離越大,花費的時間、費用越高,舒適程度越低,對游客的吸引力越低,會降低旅游者的出游能力,AB項錯誤;經濟距離是一種虛擬距離,C項錯誤。居住地與旅游地之間空間距離的增大相當于游客要花費的時間和運費要增加,經濟距離會變大,D項正確。故選D。

【點睛】

經濟距離綜合考慮路程長短、路況優劣、花費多少,它不單單是空間距離上的概念。7、B【分析】【分析】

【詳解】

本題考查青藏高原的特性。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氣稀薄,所以采用“漸進—階梯式”模式,其目的是為了適應海拔高度的變化,適應高原反應,B正確。該模式不能抵御惡劣的氣候環境,A錯誤。該模式與當地的交通條件;躲避山洪爆發等災害無關,CD錯誤。故選B。

【點睛】8、C【分析】【分析】

【詳解】

每天平均每公頃游客不超過120人,該區域共有55公頃,全年開放300天,則游客數最多應在198萬左右,故A、B方案游客人數超出要求,排除AB。年純利潤至少應達到年維護成本(1500萬)的20%,即最低年收入應為維護成本1500萬加上年純利潤300萬,共1800萬元,D方案年收入太低,不能使其自行正常運轉,C方案游客人數和經濟指標都較合適,故C正確,D錯誤。所以本題選C。9、B【分析】【分析】

【詳解】

做合格游客要約束自己不當的行為,關注并保護自然和人文環境,促進旅游區的可持續發展,A錯,B對。旅游區的建設和保護是要做到管理部門和游客都要參與其中,才能讓旅游資源永續長存,C錯;每個人或多或少會對周圍的生態環境有影響,游客的正常活動,也會影響旅游環境和旅游資源,D錯。所以選B。二、填空題(共6題,共12分)10、略

【分析】【分析】

本題考查旅游規劃的概念;是基礎性識記知識。

【詳解】

旅游規劃的主要內容有兩方面,一是針對資源現狀進行旅游資源的開發,二是進行景點的建設,包括基礎設施、服務配套等多種設施建設,最終目的都是要滿足旅游者的食、住、行、游、購、娛等多種需求。【解析】旅游資源開發景點建設11、略

【分析】【分析】

本題考查對我國旅游資源的概況的了解;屬于基礎性知識。

【詳解】

目前,中國已經成為最受國際旅游者關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根據世界旅游組織的預測,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國家。隨著經濟發展,外出旅游者越來越多,到2020年我國將成為世界第四大旅游客源國。【解析】大四12、略

【分析】【分析】

考查旅游資源的評價;旅游資源開發條件評價;旅游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及旅游環境保護。

【詳解】

(1)根據圖例分析:圖例中顯示陜北地區擁有紅色革命文化;民間藝術文化,地方建筑文化,歷史朝代文化,宗教文化,所以旅游資源的類型多;根據圖中旅游資源的分布分析:陜北旅游資源的數量多,類型豐富;密度較大、搭配協調、形成了一定規模的旅游資源具有較高的旅游價值。

(2)根據圖例:延安有紅色革命文化;是革命老區。有鐵路和高速公路經過延安,有機場,所以交通便利;根據材料敘述,距離旅游名城西安的距離近,聯系緊密,受其輻射作用強。

(3)旅游業發展過程中應注意:生態破壞;環境污染;文物古跡損毀等。【解析】①.類型多;數量多;地域組合好;游覽價值高(任答三點)②.紅色革命文化③.文化旅游資源豐富;交通快捷;受旅游名城西安的輻射作用強④.生態破壞;環境污染;文物古跡損毀13、略

【分析】【分析】

考查旅游資源的評價;旅游資源開發條件評價;旅游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及旅游環境保護。

【詳解】

(1)根據圖例分析:圖例中顯示陜北地區擁有紅色革命文化;民間藝術文化,地方建筑文化,歷史朝代文化,宗教文化,所以旅游資源的類型多;根據圖中旅游資源的分布分析:陜北旅游資源的數量多,類型豐富;密度較大、搭配協調、形成了一定規模的旅游資源具有較高的旅游價值。

(2)根據圖例:延安有紅色革命文化;是革命老區。有鐵路和高速公路經過延安,有機場,所以交通便利;根據材料敘述,距離旅游名城西安的距離近,聯系緊密,受其輻射作用強。

(3)旅游業發展過程中應注意:生態破壞;環境污染;文物古跡損毀等。【解析】①.類型多;數量多;地域組合好;游覽價值高(任答三點)②.紅色革命文化③.文化旅游資源豐富;交通快捷;受旅游名城西安的輻射作用強④.生態破壞;環境污染;文物古跡損毀14、略

【分析】【分析】

本題考查旅游規劃的概念;是基礎性識記知識。

【詳解】

旅游規劃的主要內容有兩方面,一是針對資源現狀進行旅游資源的開發,二是進行景點的建設,包括基礎設施、服務配套等多種設施建設,最終目的都是要滿足旅游者的食、住、行、游、購、娛等多種需求。【解析】旅游資源開發景點建設15、略

【分析】【分析】

本題考查旅游業發展的消極影響。理解旅游在促進經濟發展方面的消極影響;根據題目解答。

【詳解】

旅游業容易受到地區經濟發展、旅游地社會環境、自然災害等因素的影響,本身具有很大的不穩定,將會影響區域經濟的穩定性;同時,大量游客涌入旅游地,會導致地方消費品價格的上漲,刺激房地產價格的上升等,對社會經濟增長和經濟結構產生負面影響。【解析】不穩定上漲三、綜合題(共8題,共16分)16、略

【分析】【分析】

本題以烏斯懷亞的位置為材料;考查旅游開發等知識。考查內容較為基礎,需要加強對課本相關知識的理解與記憶。

【詳解】

烏斯懷亞是世界上距離南極洲最近的港口城市,人口規模小,到該城市的外來人口主要是科考人員或游客,故其主要服務對象主要是科考人員或游客。由于人口較少,城市規模較小,市內店鋪多為飯店、餐館、酒吧和旅店,基礎設施相對短缺,接待能力不足;距離南極洲近,冬半年氣溫低且夜長較長,適宜游玩的時間較短;緯度高,氣溫低,生態環境脆弱,環境承載力低;距離主要客源市場距離過遠,市內店鋪收費較高,旅游花費高。【解析】主要服務對象:科考人員或游客。不利條件:人口較少,基礎設施相對短缺,接待能力不足;冬半年氣溫低且夜長較長,適宜游玩的時間較短;生態環境脆弱,環境承載力低;距離主要客源市場距離過遠;旅游花費高。17、略

【分析】【分析】

試題考查旅游資源的開發。

【詳解】

(1)由材料“挪威位于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西北部”可知;挪威緯度高,氣溫低,5~9月為夏季,氣溫較適宜,自然景觀豐富多樣,夏季晝長夜短。

(2)由材料“北極圈內的極晝、極夜、極光奇景”可知,挪威對中國南方游客吸引力最大的季節為冬季。我國南方為亞熱帶和熱帶季風氣候,冬季沒有降雪,該國緯度高,冬季極光、滑雪、滑冰等旅游資源對其吸引力大。冬季有春節假期,旅游時間較為充足。【解析】(1)挪威緯度位置高;夏半年白晝時間比較長,氣溫較適宜,自然景觀豐富多樣。

(2)季節:冬季。理由:該國緯度高,冬季旅游資源(觀看極光,體驗滑雪、滑冰等)豐富、獨特,對中國南方游客吸引力大;中國的農歷新年在冬季,游客有較充足的旅游時間。18、略

【分析】【分析】

本題以西安為背景;涉及旅游資源開發相關知識,考查區域認知與綜合思維。

【詳解】

經常性的國際比賽會吸引更多的人來到西安;增加西安的游客數量,有利于促進西安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同時通過賽事宣傳可以提高西安的知名度,也讓更多的人了解到西安豐富的旅游資源,深厚的文化底蘊,讓游客在觀看賽事之余,也可體驗到西安豐富的旅游資源,同時也有利于提高民眾的參與度,激發他們對家鄉的文化傳承及保護的熱情,有利于當地旅游資源的開發與保護。

【點睛】【解析】完善西安的旅游基礎設施;促進了旅游服務水平的提高;滿足旅游者來西安旅游的體驗需求;提高了西安及各旅游景點的知名度:激發西安人對歷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傳承和古城保護的熱情,促進對旅游資源的保護和開發19、略

【分析】【分析】

本題以武隆的旅游業發展為背景設置試題;涉及全域旅游對新型城市化和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意義,考查學生綜合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

【詳解】

材料顯示,發展全域旅游要求全方位、系統化優化提升區域內經濟社會資源尤其是旅游資源、相關產業、生態環境、公共服務、體制機制、政策法規、文明素質等。因此,發展全域旅游能加快城鎮化建設,有效改善城鎮和農村基礎設施;發展全域旅游能聚集人氣商機,帶動現代生態農業和農副產業加工、商貿物流、交通運輸、餐飲酒店等相關行業聯動發展,為城鎮化提供有力的產業支撐;發展鄉村旅游、觀光農業、休閑農業,使農民實現就地、就近就業,就地市民化;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建設美麗鄉村,實現城市文明和農村文明的直接相融,促進農民在家就能開闊視野、提升文明素質,加快從傳統生活方式向現代生活方式轉變。所以,發展全域旅游是推進我國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的有效載體。【解析】有效改善城鎮和農村基礎設施,加快城鎮化建設;帶動相關行業發展,為城鎮化提供有力的產業支撐;使農民實現就地、就近就業,就地市民化;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建設美麗鄉村,實現城市文明和農村文明的直接相融,加快從傳統生活方式向現代生活方式轉變。20、略

【分析】試題考查旅游線路的規劃;旅游資源開發的條件、旅游業對區域經濟的影響。

(1)從圖中看線路一是環線;線路不重復,線路二要兩次回到A地,線路一交通用時少,游覽時間相對較多;線路一景點有海濱浴場;瀑布、寺廟、博物館,既有自然景觀又有人文景觀,旅游資源類型多樣,組合好。線路二只有海濱浴場。

(2)從圖中可看出;該海島有海濱浴場;瀑布、寺廟、博物館、自然保護區、世界遺產等景點;海濱浴場可游泳、沖浪、潛水;也可觀賞瀑布景觀等;在自然保護區內進行科學考察;參觀寺廟或博物館等。

(3)自然優勢可從氣候方面來分析;普吉島緯度較低,冬季氣溫更高;臺風較少。

(4)由材料“島上常住人口密集;大部分消費品需依靠島外補給”可知,海南島旅游環境容量較小;由材料“國際交通依賴航空,游客多需提前預訂行程”可知海南島對外交通方式單一。

(5)旅游對經濟的影響可從國際和國內兩方面來分析;國際旅游;增加外匯收入,國內旅游回籠貨幣,穩定市場,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點睛】

旅游地點和旅游線路的確定。

(1)查找;收集旅游資料與信息:圖書、報刊、廣播、電視、國際互聯網、旅行社、與親戚朋友交談是獲取旅游資料與信息的渠道。

(2)選擇旅游線路:出發點是用最少的時間;花最少的費用,獲取最豐富的旅游體驗,達到最滿意的效果。

①旅游線路的設計原則:突出特色;講究韻律——保持興奮度;“冷熱”兼顧——“以熱帶冷”;發展創新——適應需求;安全可靠。

②選擇線路要注意的問題:突出主題;盡可能使景區串聯;避免形成重復;合理安排時間和活動內容;根據經濟條件選擇交通方式和食宿條件。

結合旅游資源信息,選擇合理的旅游路線。【解析】(1)線路閉合(或環線;線路不重復),交通用時少,游覽時間相對較多,旅游資源類型多樣(或既有自然景觀又有人文景觀;組合好)。

(2)海濱浴場游泳;沖浪,潛水,海釣(;自然保護區科學考察;參觀寺廟或博物館;觀賞瀑布景觀等。

(3)緯度較低;冬季氣溫更高;臺風較少。

(4)旅游環境容量有限;對外交通方式單一(海運;航空)。

(5)國際旅游,增加外匯收入,國內旅游回籠貨幣,穩定市場,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促進區域經濟發展。21、略

【分析】【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旅游資源類型以及旅游業對區域發展的意義等相關知識。難度一般;旅游對區域發展的意義較為簡單,結合課本所學地理知識回答即可,圖示地區“紅色旅游景點”的列舉,需要結合歷史知識,也需要走出校門,加強游覽與生活體驗積累。

【詳解】

根據圖中紅色旅游景點的分布位置;結合歷史知識描述即可。如有北京天安門廣場;毛主席紀念堂、北京香山雙清別墅、盧溝橋文化旅游區、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石家莊華北軍區烈士陵園、平山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保唐縣白求恩柯棣華紀念館等。其地理意義可從社會意義、經濟意義等方面進行說明。作為一類特殊的旅游活動,“紅色旅游”可將革命老區的自然景觀和歷史文化景觀結合,發展旅游業,增加了當地的就業機會和居民收入;其次,旅游業“一業帶百業”,可以通過發展旅游,帶動交通、通訊等相關產業的發展,也可以促進當地基礎設施的完善;最后,通過發展“紅色旅游”,可以加強與外界加強信息交流,吸引資金和人才,從而促進旅游景區的進一步發展。

【點睛】

現代旅游對區域發展的意義:①拉動經濟發展(發展國際旅游,能夠增加國家外匯收入;發展國內旅游是回籠貨幣、穩定市場的重要途徑;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促進區域經濟發展);②促進社會文化繁榮(促進國民素質和生活質量的提高;提高大量就業機會;促進文化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