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健康監測系統運行維護與管理標準》_第1頁
《結構健康監測系統運行維護與管理標準》_第2頁
《結構健康監測系統運行維護與管理標準》_第3頁
《結構健康監測系統運行維護與管理標準》_第4頁
《結構健康監測系統運行維護與管理標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T/CECS***-2019

中國工程建設協會標準

結構健康監測系統運行維護與管理標準

Standardforoperationalmaintenanceandmanagementofstructural

healthmonitoringsystems

(征求意見稿)

2019北京

1

1總則

1.01為保障結構健康監測系統硬件和軟件設備安全、穩定、可靠、持續和高效運行,以及規范采集子站

和監控中心的操作與管理行為,制定本標準。

1.02本標準適用于結構健康監測系統在運行期間的日常管理、定期檢查與維護、異常處置。

1.03結構健康監測系統宜與監測對象的維護和管理工作統籌考慮,做到技術先進、經濟合理、方便可

行、統一集成。

1.04結構健康監測系統運行維護與管理除應符合本標準的規定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

6

2術語和符號

2.1術語

2.1.1結構健康監測structuralhealthmonitoring

利用現場的、無損的、實時的方式采集環境與結構信息,分析結構反應的各種特征,獲取結構因環

境因素、損傷或退化而造成的改變。

2.1.2結構健康監測系統硬件hardwareofstructuralmonitoringsystem

用于環境與結構信息感知、采集、傳輸、存儲和顯示的所有實體部件和設備的統稱。

2.1.3結構健康監測系統軟件softwareofstructuralmonitoringsystem

用于環境與結構信息感知、采集、傳輸、存儲和顯示以及結構反應分析、結構改變獲取、環境與結

構信息顯示的計算機指令集合。

2.1.4采集子站dataacquisitionstation

將不同被監測物理參量的數據采集、數據傳輸、電源等設備集中安放的裝置。

2.1.5監控中心monitoringcenter

安裝結構健康監測系統的管理計算機、系統軟件和相關外圍設備的集中場所。

2.1.6數據采集設備dataacquisitionequipment

將從傳感器等模擬和數字被測單元中自動采集非電量或電量信號進行存儲和預處理的儀器或裝置。

2.1.7異常處置exceptionhandling

對結構健康監測系統的報警和故障狀況所采取的處理措施。

2.2符號

符號定義位置(節)

精度等級5.1.1

max最大測量誤差5.1.1

Amax最大測量量程5.1.1

L線性度5.1.1

Lmax傳感器實際的輸入輸出特性曲線對理想輸入輸出特性曲線的最大偏差量5.1.1

YFS傳感器滿量程輸出值5.1.1

H遲滯誤差5.1.1

Hmax各標定點上正反行程輸出平均值之間的最大偏差5.1.1

R重復性誤差5.1.1

R同一激勵量對應多次循環的同向行程響應量的絕對誤差5.1.1

正反行程各標定點響應量的標準偏差(標準差)5.1.1

K置信因子5.1.1

Yi測量值5.1.1

Y測量值的算術平均值5.1.1

n測量次數5.1.1

S靈敏度5.1.1

y輸出量變化5.1.1

x輸入量變化5.1.1

7

F分辨率5.1.1

xmax全量程范圍內能引起輸出量階躍變化的最小激勵變化量的最大值5.1.1

8

3基本規定

3.1基本內容

3.1.1結構健康監測系統運行維護與管理宜包括日常管理、定期檢查與維護和異常處置。

3.1.2結構健康監測系統日常管理對象應包括監測系統、采集子站和監控中心。

3.1.3結構健康監測系統定期檢查與維護對象應包括傳感器、數據采集設備、數據傳輸設備、數據存儲

設備和數據顯示設備。

3.1.4結構健康監測系統異常處置應包括響應機制和應急措施。

3.1.5結構健康監測系統日常管理的內容宜包括運行環境管理、工作狀態檢查和運行安全管理。

3.1.6結構健康監測系統定期檢查與維護的內容宜包括工作狀態檢查、保養與維護和保護裝置的維護。

3.2一般要求

3.2.1結構健康監測系統運行維護與管理應由專業技術人員進行。

3.2.2結構健康監測系統日常管理宜每周進行一次,對于采集子站的日程管理宜兩個月進行一次現場巡

檢,結構健康監測系統定期檢查與維護應每六個月進行一次,結構健康監測系統異常處置應在異常發生

的24小時內進行。宜每六個月向上一級管理部門或負責人上報結構健康監測系統運行維護與管理紙質總

結報告并存檔。

3.2.3結構健康監測系統硬件更換應保證更換后硬件的主要技術指標不低于被更換硬件的主要技術指

標,結構健康監測系統軟件升級應保證升級后軟件的性能高于升級前軟件的性能。應做好結構健康監測

系統硬件更換和軟件升級前后監測數據的銜接。

3.2.4結構健康監測系統日常管理、定期檢查與維護和異常處置應分別填寫完整的日常管理記錄表、定

期檢查與維護記錄表和異常處置記錄表(日常管理記錄表見附錄A、定期檢查與維護記錄表見附錄B、異

常處置記錄表見附錄C)并存檔,記錄表中正常和異常的判斷應按照設計文件和本標準的要求執行。

9

4日常管理

4.1監測系統

4.1.1運行環境管理

1傳感器的運行環境應滿足設計文件和產品技術文件的要求。

2采集子站和監控中心的運行環境應滿足設計文件和本標準的要求。

4.1.2工作狀態檢查

1日常工作狀態檢查以查看監測系統的運行日志為主,檢查內容宜包括:

1)監測系統實時狀態及所有與數據相關的后臺進程是否正常。

2)監測系統日志記錄是否正常。

3)存儲空間的使用情況,當剩余存儲空間小于設計文件的規定或總存儲量的20%時,應向上級匯

報并采取措施保證數據的正常備份。

4)數據庫日志是否正常、完備。

2管理人員應按維護計劃、規定路線對監測系統進行日常運行維護,并應記錄維護的事件內容、人

員、時間、操作后指標參數變化及調整信息等。

4.1.3運行安全管理

1應對使用監測系統的人員或網絡設備用戶進行身份鑒別。

2未經批準,不得更改、更新、增刪監測系統的硬件和軟件。

3不得隨意變更修改監測系統配置。

4未經批準,不得關閉監測系統。

5應采取必要措施提升監測系統的網絡安全,避免信息在網絡傳輸過程中被竊取。

4.2采集子站

4.2.1運行環境管理

1站內溫度不應低于-10oC,不應高于50oC,溫度變化率應小于15oC/h,不應有凝露。

2站內相對濕度不應低于20%,不應高于80%。

3站內含塵濃度控制范圍應滿足設備正常運行要求,在靜態測試條件下每升空氣中大于或等于

0.50μm的塵粒數應少于18000粒/m3。

4站內儀器之間靜電電位不應大于1kV,周邊不宜安裝強電設備及開關;站內無線電干擾場強不應

大于126dB,磁場干擾環境場強不應大于800A/m,周邊1m以內不應安裝會產生電磁干擾的設備。

5采集子站應固定于穩定平面內,三個方向的振動加速度均不應大于50mm/s2。

6站內不得有蟲鼠等危害設備正常運行的生物。

7采集子站頂部的防水層和底部的防潮層完好,站內不得有明水。

8設置避雷裝置的采集子站,避雷裝置應正常和有效。

9站內交流電電壓應在200V~240V,頻率應在49Hz~51Hz之間。

4.2.2工作狀態檢查

1)顯示燈正常,讀數儀有讀數。

2)外觀無損壞、明顯變形及腐蝕,站內外不應有明水。

3)接入線應與接口連接可靠且無松動。

4)不宜有明顯落塵。

2性能檢查

1)讀數儀的讀數應正常讀數范圍內。

2)顯示屏上各項數據應能正常顯示。

10

3)工作時采集子站工作時噪聲不得高于65dB,加裝兩個風扇以上的產品,其噪聲要求應在產品

標準中規定。

4)檢查系統的運行日志及警告文件,各項運行應正常。

5)配置的穩壓器和過電防護設備應正常和有效。

6)采集子站實時狀態及所有與數據相關的后臺進程應正常。

4.2.3運行安全管理

1安全防護管理

1)應控制、鑒別和記錄接觸采集子站的人員。

2)應對使用采集子站系統的人員或網絡設備用戶進行身份鑒別。

3)應實行操作系統和數據庫系統特權用戶的權限分離,依據安全策略控制用戶對資源的訪問,正

常的業務操作和數據維護只能通過應用系統訪問數據庫。

4)未經批準,不得在采集子站上安裝、更新、拷貝以及刪去任何文件,若需安裝、更新或拷貝,

應首先進行病毒檢測等例行操作。

5)不得隨意變更修改系統配置,如需變更修改應經申請批準。

6)未經批準,不得關閉采集子站,若需關機重啟,開關機時間間隔應大于8s。

2運行管理

1)應每周由網絡設備進行日常檢查,處理日志中的提示、警告和錯誤等信息,并詳細登記處理的

內容,無法處理的問題或重大隱患,需及時向上級匯報并建立檔案。

2)日常檢查應由網絡設備登陸采集子站操作系統,查看采集子站運行狀況及運行日志,主要包

括:連接電池的使用情況;檢查采集子站實時狀態及所有與數據相關的后臺進程是否正常;日志記錄是

否正常,警告文件有無異常;檢查存儲空間的使用情況,重點關注使用量增長較快的表空間情況,如果

存儲空間不足一定比例,應向上級匯報并提出清理不用的文件或擴充存儲空間的申請;檢查數據備份是

否正常;檢查數據庫日志是否正常和完備。

3)定期兩個月進行現場巡檢,應派專業人員進入現場,進行集子站的運行環境檢查、外觀檢查和

性能檢查,申請并處理采集子站內外部落塵以及現場發現的問題或隱患,詳細登記處理內容,無法處理

的問題或重大隱患,需及時向上級匯報并建立檔案。

4)應建立并嚴格執行采集子站管理活動中常用的安全管理制度,應將安全管理制度發布給相關人

員并進行必要的培訓工作。

5)應建立采集子站運行管理工作日志,并及時更新運行管理過程中的各項記錄,包括事件內容、

人員、時間和操作后指標參數值以及調整信息等。

6)應建立并嚴格執行采集子站運行管理工作匯報及反饋機制,定期向上一級匯報運行管理狀況。

4.3監控中心

4.3.1運行環境管理

1監控中心宜有溫度、濕度調節裝置,監控中心的溫度宜控制在15~30℃,溫度變化率應小于15℃/h,

且不應有凝露;相對濕度宜控制在30%~80%。

2應保持監控中心的清潔,人員和設備進出站房應有防塵措施。

3在監測設備停機時,監控中心地板表面垂直及水平向的振動加速度值應不大于50mm/s2。

4監控中心內應無強電場干擾,在頻率范圍為0.15~1000MHz時應不大于126dB。

5監控中心建筑上的孔洞應密封,管線及門窗處宜有防止生物侵害的措施。

6監控中心內照度應不低于300Lx。在應急照明情況下,照度應不低于50Lx。

7在監測設備停機時,監控中心主操作員位置處測量的噪聲值應小于65dB。

8監控中心的地面、墻體、屋頂和門窗處均無積水、滲水以及水浸蝕現象。

9監控中心建筑的防雷設施應完好、接地應可靠,數據采集及存儲設備的有防雷器應無損壞跡象。

4.3.2工作狀態檢查

11

1對監控中心出現的設備掉電、計算機故障、系統通訊中斷等異常情況,應及時進行處理,并建立

事件單。

2應定期對監控中心設備的運行情況進行檢查,間隔周期不宜大于1個月。檢查內容應包括:

1)運行環境應符合本標準第4.3.1條的規定。

2)各設備工作狀態指示正常。

3)計算機及各類設備的系統時鐘誤差應不大于10ms。

4)計算機設備的磁盤空間剩余量應不小于設計規定值或總容量的20%。

5)計算機的CPU負荷率、內存使用率不宜超過80%,應用程序或服務運行良好。

6)配線架應無破損、銹蝕、變形,標簽應清晰可辨。

3設備定期維護每季至少進行一次。維護內容應包括:

1)對監控中心主機進行外部除塵,除塵時應使用干燥、清潔的軟布和中性清潔劑。

2)當設備供電異常時,應增加穩壓設備。

3)當設備散熱異常時,應進行維修或增加散熱設備。

4)對傳輸介質、線纜及接口異常,應更換老化、損壞的線路及接口。

4.3.3運行安全管理

1監控中心宜設專人管理,非管理人員不得隨意進出。

2監控中心服務器不應下載、安裝與健康監測系統無關的應用、多媒體和游戲等軟件。

3軟件備份、升級、參數設置更改以及新軟件安裝宜由專業技術人員負責完成。

4數據庫中數據和日志文件的保留周期應符合健康監測系統要求。當監測系統無要求時,保留周期

不應少于3年。

5未經許可,不得復制、傳播監控中心的各類軟件和數據文件。

12

5定期檢查與維護

5.1傳感器

5.1.1工作狀態檢查

1外觀檢查

傳感器外觀檢查宜六個月一次,必須由專業技術人員主要負責。針對發現不正常的狀況,應進行必

要的維護保養;如發現較大問題,必須及時報告。外觀檢查應包括:傳感器安裝位置是否符合監測要

求,位置是否由于外力作用發生錯位;傳感器內、外部有無影響傳感器正常使用功能的污垢和異物;傳

感器外殼是否密封、無裂縫;傳感器安裝是否固定無松動;傳感器信號傳輸線路是否老化,絕緣保護層

是否開裂破損;若有保護裝置,應檢查保護裝置是否損壞。

2性能檢查

1)傳感器性能檢查應包括物理性能檢查和工作性能檢查。

2)傳感器物理性能檢查應包括:檢查傳感器內部元件、電路是否有損傷、嚴重老化現象;對傳感

器線路和通道各接口進行檢查,觀察是否有污漬,接口如果有污漬應清理干凈;檢查傳感器或傳感設備

電源高低壓參數,保證傳感器或設備正常安全運行。

3)傳感器工作性能檢查應包括傳感器的精度、線性度、遲滯、重復性和靈敏度等檢查。

4)傳感器精度檢查中,最大測量誤差與最大測量量程的百分比不應超出傳感器技術參數規定值。

宜在傳感器的測量范圍內,用一個標準儀表進行測量結果對比,并進行讀數修正和數據處理,以確定該

傳感器的實際精度。

5)傳感器線性度檢查中,實際輸入輸出特性曲線對于理想線性輸入輸出特性曲線的偏離程度不應

超出傳感器技術參數規定值。在傳感器的滿量程范圍內,宜由最小二乘法或端基法求取輸入輸出信號的

擬合直線,并計算實際的特性曲線與擬合直線之間的最大非線性絕對誤差,誤差與滿量程輸出值的百分

比作為實測的線性度。

6)傳感器遲滯性檢查中,正(輸入量由小到大)反(輸入量由大到小)行程特性曲線的偏離程度

不應超出傳感器技術參數的規定值。宜根據試驗,計算正反行程輸出值間的最大差值與傳感器滿量程輸

出值的百分比,得到傳感器的實測遲滯誤差。

7)傳感器重復性檢查中,重復性誤差不應超出傳感器技術參數規定值。宜通過多次測量(3次以

上)在同一激勵量下,計算多次循環所對應的同向行程的最大偏差與滿量程輸出值的百分比,作為實測

重復性誤差。

8)傳感器靈敏度檢查中,靈敏度誤差不應超出傳感器技術參數規定值。宜通過傳感器實際穩定輸

出對應的標稱靈敏度之差對該標稱靈敏度的百分比計算靈敏度誤差。

9)定期檢查維護傳感器,并填寫檢查維護記錄表。

5.1.2保養與維護

1對于普通環境下工作的傳感器,工作環境溫度宜在10℃~35℃,且不應低于0oC或高于40oC;相

對濕度宜在20%~60%范圍內,且不應低于20%或高于60%;環境磁場場強不應大于30A/m;無顯著振動

或沖擊;無強酸強堿腐蝕等。

2對于特殊環境下(酸性、堿性、高輻射、高溫和強磁場等)工作的傳感器提供保護措施。

3對于高溫環境下工作的傳感器(非溫度傳感器類),必須采用耐高溫傳感器;另外,必須加有隔

熱、水冷或氣冷等裝置。

4在粉塵和潮濕環境下工作的傳感器,外殼必須有良好的密封性,防潮防粉塵。

5在腐蝕性較高的環境下,如潮濕、酸性環境,傳感器外表面應進行過噴塑或不銹鋼外罩,且必須

選擇抗腐蝕性能好且密閉性好的傳感器。

6在電磁場環境下,應對傳感器的屏蔽性進行嚴格檢查,保證其具有良好的抗電磁干擾能力。

7保護措施必須根據現場情況采取相應的防風、防雨雪、防雷、防塵、防曬和防強烈振動等措施。

13

8根據季節變化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防止雨水、高溫和冰凍等對傳感器的損壞。

9應周期性清理傳感器內部灰塵,擦拭傳感器外殼(禁止使用強腐蝕物或強化學物質,可用干凈的

紗布沾上中性洗滌劑擦拭)。

10傳感器保養維護過程中,應保證適宜的工作環境,排除安全故障。

11對敏感元件細小的傳感器檢查維護,探頭部位極其脆弱的,清潔過程中應保證不造成使用功能損

害。

5.1.3保護裝置的維護

1特殊環境下的傳感器裝有保護裝置時,應定期(具體檢查周期視使用環境而定)對保護裝置進行

檢查維護,檢查保護裝置是否破損、銹蝕和變形等。

2傳感器保護裝置必須具有相對應的防水、防高溫、防腐蝕、抗壓、抗震和抗沖擊等的能力。

5.2數據采集設備

5.2.1工作狀態檢查

1外觀檢查

1)數據采集設備在野外運行環境時,應檢查數據采集設備是否受陽光直射、是否做好防水防潮措

施、是否設置保護裝置。

2)應檢查保護裝置外觀是否有潮濕、腐蝕、人為破壞等情況,并檢查保護裝置是否牢固。

3)數據采集設備在室內運行環境應檢查室內環境是否保持清潔,應根據數據采集設備正常使用要

求保持室內的溫度和濕度在允許范圍內,環境溫度宜控制在15℃~28℃,濕度宜控制在20%RH

~80%RH,檢查并杜絕室內運行環境有食物、紙屑和灰塵等,檢查并避免室內運行環境有蟲鼠等。

2性能檢查

1)應檢查數據采集設備能否正常開機,檢查僅有內置電源時能否開機和工作時間長短,確定數據

采集設備內置電源是否工作正常;檢查使用外接電源時能否開機,確定外接電源是否工作正常。

2)應檢查數據采集設備能否采集到被測傳感器或儀器等測量結果,測量值是否穩定、是否有讀

數。

3)應檢查數據采集設備的通訊是否正常,檢查通訊軟件的通訊格式設置;檢查通訊硬件是否正

常,包括連接線、輸入/輸出端口是否連接可靠;檢查連接線長度是否超標,連接線長度不宜超過10m。

5.2.2保養與維護

1運行操作管理

1)在對數據采集設備進行操作時,應先斷電再進行相應的操作,嚴禁帶電操作,防止數據采集設

備受損。

2)在對數據采集設備進行拆卸和重新安裝操作時,應對數據采集設備安裝位置和通道進行記錄,

重新安裝時應確保與記錄情況保持一致,防止安裝錯誤,并應對拆卸和重新安裝操作情況留存詳細記錄

備查,宜輔以影像記錄。

2運行維護管理

1)數據采集設備應定期被送回生產廠家或法定計量機構進行檢驗和率定,周期宜為一年。

2)數據采集設備應根據采集界面可視化、測量值存儲格式、遠程傳輸模塊、系統集成等需求進行

數據采集設備的軟件系統升級。

3)數據采集設備超出設備出廠使用壽命年限、存在人為或自然災害引起無法修復的故障、無法滿

足前端傳感器數據采集、無法滿足系統集成功能需求時,應對數據采集設備進行設備替換或設備升級替

換。

4)對于內置電池的數據采集設備,應按照數據采集設備操作使用手冊進行充電與正常使用,避免

誤操作而造成的電池使用壽命縮短,設備長期不使用時應將電池放空后儲藏,并應每隔半年對設備進行

一次完全充放電。

14

5)應用沾了肥皂和水的軟抹布對數據采集設備的機殼和面板作定期的清潔,野外運行環境的數據

采集設備應增加定期清潔次數,室內運行環境的數據采集設備可適當減少定期清潔次數。

6)在對數據采集設備進行定期清潔過程中應注意:不應使用任何類型的溶劑,不應將任何類型的

碎屑沾到數據采集設備上,應防止水等液體進入數據采集設備面板或各插座端子內。

5.2.3保護裝置的維護

1應定期清潔保護裝置,保護裝置不牢固或無法滿足對數據采集設備進行保護的作用時,應對保護

裝置進行替換。

5.3數據傳輸設備

5.3.1工作狀態檢查

1外觀檢查

1)數據傳輸設備的檢查應包括數據傳輸終端設備,數據傳輸互聯設備和數據傳輸介質設備的檢

查,外觀應無破損,清潔干燥,且網絡應保持連接正常。

2)數據傳輸互聯設備與數據傳輸終端設備的連接設備應無破損,并連接正常。

3)數據傳輸終端設備、互聯設備和傳輸介質的標簽應清晰耐磨。

4)數據傳輸設備的保護裝置應無破損、銹蝕和變形。

2性能檢查

1)數據傳輸設備所運行的環境溫度、相對濕度應滿足設備正常使用要求,工作環境溫度宜在

10~35℃范圍,不應低于10oC或高于35oC,相對濕度宜在20%~80%范圍內,不應低于20%或高于80%。

2)數據傳輸設備所運行的空氣含塵濃度,在靜態條件下測試,直徑大于等于0.5μm的塵粒濃度

≤18000粒/升。

3)數據傳輸設備環境無線電干擾場強不應大于130dB,環境磁場場強不應大于30A/m。

4)數據傳輸終端設備的網絡連接正常,網絡故障及告警信息應及時處理。

5)數據傳輸互聯設備應能執行各項業務功能,傳輸響應時間應滿足設計要求。

6)數據傳輸介質設備應能執行各項業務功能,并保持穩定。

7)當出現數據傳輸異常情況,應進行數據通訊測試,確定原因,并對異常設備進行維護或者更

換。

5.3.2保養與維護

1運行操作管理

1)應對登陸操作系統的用戶進行身份標識和鑒別。

2)嚴格按照數據傳輸設備使用說明進行運行操作,確保設備安全和有效運行。

2運行維護管理

1)應指定專門的部門或人員對數據傳輸設備的運行環境溫度、濕度和含塵度進行采集,并及時準

確填寫定期檢測日志。

2)對數據傳輸設備等進行管理和維護后,應及時準確填寫定期檢查日志,并記錄設備維護情況。

3)應指定人員對數據傳輸設備異常原因進行分析和處理,準確填寫數據傳輸異常情況登記表,并

建立檔案;并應通知專業人員進行數據通訊測試,確定原因,并對異常設備進行維護或者更換,并應做

好數據傳輸異常的時間、處理過程、處理結果和異常原因分析等的詳細記錄,準確填寫數據傳輸異常情

況登記表,并建立檔案。

5.3.3保護裝置的維護

1)數據傳輸設備的保護裝置應滿足相應的防水和抗壓要求,對于不滿足防水和抗壓要求的保護裝

置應及時維護或者更換。

2)對破損、銹蝕和變形等缺損的數據傳輸設備保護裝置應及時維護或者更換。

5.4數據存儲設備

15

5.4.1工作狀態檢查

1外觀檢查

1)數據存儲設備及其附屬設備應按照本標準第3.2條規定定期進行外觀檢查。

2)數據存儲設備及其附屬設備的外觀檢查應包括檢查設備表面是否破損、機身是否清潔、金屬部

件是否發生銹蝕、設備有無積水、設備運行過程中是否存在過熱或燒損融化現象、設備運行是否有異響

和異常振動。

3)外觀檢查還應包括檢查存儲設備輸入和輸出端接口是否出現接線松動或脫落等導致接觸不良的

情況。

4)數據存儲設備及其附屬設備的外觀檢查應按照表附錄B.4進行記錄。

2性能檢查

1)數據存儲設備及其附屬設備應按照本標準第3.2條規定定期進行工作性能檢查。

2)存儲設備宜通過定期查詢歷史監測數據是否完整,有無數據存儲丟包狀況,以此判斷存儲設備

是否具備正常工作性能。

3)當采用磁盤陣列作為數據存儲設備時,應檢查存儲設備的磁盤陣列是否正常,包括存儲指示燈

有無警告、控制器指示燈有無警告、控制器電池有無故障、磁盤柜電源狀態有無異常、網口是否正常發

光、存儲連接是否有冗余。

4)對配備有不間斷電源的數據存儲設備,應檢查不間斷電源的工作情況,檢查項目應包括不間斷

電源指示燈是否正常、是否能夠正常啟動。此外,還應檢查市電及停電時不間斷電源主機輸入和輸出電

壓、輸出頻率以及零-地電壓是否符合產品使用標準。市電正常供電情況下,應檢查電量是否充足。停電

且不間斷電源電量少于10%時,數據存儲設備應及時關機,以免損壞數據存儲設備。

5)數據存儲設備及其附屬設備的工作狀態檢查應按照表附錄B.4進行記錄。

5.4.2保養與維護

1數據存儲設備及其附屬設備的保養與維護周期應符合本標準第3.2條的相關要求

2保養與維護周期內應定期對數據存儲設備進行定期除塵、除濕,其中相對濕度應控制在

30%~80%。還應對電源線、數據線接口污漬進行清理。

3保養與維護周期內應定期對存儲設備的防塵過濾網進行清理,保持數據存儲設備通風散熱良好。

4保養與維護周期內應定期對存儲設備剩余磁盤空間進行檢查,應確保磁盤剩余空間不小于總容量

的20%。

5對于配有溫控設備的數據存儲設備,溫控設備宜每隔4個月更換1次空調器風扇啟動電容,確保

夏天時溫控設備正常工作。

6數據存儲設備出現人為或自然災害引起無法修復的故障、無法滿足監測數據實時存儲需求時,應

對設備進行升級或替換。

7對配備有不間斷電源的存儲設備,應按照產品使用說明定期對不間斷電源進行充放電。

8數據存儲設備及其附屬設備的保養與維護應按照表附錄B.4進行填寫記錄。

5.5數據顯示設備

5.5.1數據顯示設備宜包括位于監控中心的展示大屏和監測系統顯示設備,以及位于采集子站的工控機

顯示設備。

5.5.2工作狀態檢查

1外觀檢查

1)顯示設備的外殼是否存在裂縫、孔洞等破壞。

2)顯示屏表面是否存在劃痕、裂縫等破壞。

3)顯示設備的各功能按鍵是否存在破損、掉落等破壞。

4)顯示設備的連接插口及插頭是否存在堵塞、彎曲、掉落等病害。

16

5)顯示設備的供電線路、視頻傳輸線路等連接線是否存在老化、破損等病害。

6)用于固定顯示設備的支架及螺栓是否存在銹蝕、松動等破壞。

2性能檢查

1)顯示設備工作時是否存在圖像顯示失真以及色彩、明暗顯示異常等問題。

2)應定期進行不同畫面的調取等操作查看顯示屏是否能正常顯示。

3)應定期使用功能鍵對設備進行調試,檢驗顯示設備的功能鍵是否能正常工作等。

4)新安裝或更換的顯示器,應先檢查設備顯卡和驅動程序是否安裝完整,再進行設備調試;對于

不常用的顯示屏,宜每月開機一次,檢驗設備是否可以正常工作。

5.5.3保養與維護

1設備保養

1)顯示設備的擺放位置應遠離高壓線等強磁場,應避免陽光直射。

2)設備所處環境應進行溫度濕度控制,監控中心的顯示設備應進行室內溫度濕度調節。

3)結構附近的設備應放在陰涼通風干燥位置,避免高溫高濕的工作環境。

4)顯示設備所處環境應保持干凈、清潔,監控中心應每周進行一次環境除塵。

5)結構附近的顯示設備存放位置應每月進行一次環境除塵。

6)顯示屏表面以及相關線路應當進行定期除塵,可采用酒精等中性液體擦拭或采用吸塵器吸出。

2設備維護

1)顯示設備宜定期關機休息,避免連續長期工作。

2)對于發現的劃痕、破洞、按鍵掉落等局部破損應當及時予以維修。

3)發現顯示設備顯示不正常時,應及時關閉設備,并通知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檢查。

4)各個類型顯示器內部線路或部件的更換必須由專業技術人員進行。

5)移動顯示設備前應先檢查電源是否關閉,插頭是否拔除。

6)發現顯示設備有冒煙等異常現象時,須立即關閉電源,并盡快安排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檢查。

5.5.4保護裝置的維護

1)顯示設備的防護外殼應定期檢查,保證有效的阻隔作用;避雷設備應每半年檢驗連接線路是否

有脫開等破損,保證線路通暢;輻射防護裝置應每半年檢查裝置是否破損,安裝是否牢固,破損的保護

裝置應進行相應維護。

2)在進行顯示設備的日常檢查與維護作業中,若發現保護裝置的病害,應進行相應維護,對人員

和設備可能造成的安全隱患應及時進行維護并記錄。

5.6系統軟件

5.6.1工作狀態檢查

1外觀檢查

1)監測系統軟件圖標應正常。

2)雙擊后應能正常打開程序并運行。

3)程序界面不應出現亂碼、花屏等現象。

2性能檢查

1)系統控制檢查:應對傳感器系統和數據采集系統的運行進行控制和管理。

2)數據處理檢查:應對所有來自數據采集系統的監測數據進行選擇、處理、分析和顯示,并生成

管理系統數據庫。

3)結構健康評價檢查:應分析和解釋監測數據,并將其與定期的歷史檢測、監測數據和設定的標

準數據進行對比,并顯示和存檔(存儲)所有分析結果。

5.6.2保養與維護

1保養

1)不應隨意刪除或修改軟件,應防止誤刪或錯刪等情況。

17

2)應定期對系統進行備份,并對重要數據加強備份保護。

2維護

1)病毒檢測:計算機出現故障時,應首先查殺計算機內存和硬盤病毒。

2)軟件匹配性檢查:應檢查應用軟件與計算機系統內其他軟件是否匹配,并刪除或修改可能導致

兼容性問題的軟件。

5.6.3保護裝置的維護

1)硬加密保護技術:應妥善保管“加密狗”和”加密卡”,避免遺失和損壞。

2)軟加密保護技術:應對注冊碼和密碼妥善保管,不應隨意泄露給其他人員。

18

6異常處置

6.0.1系統異常處置應根據系統報警和系統故障這兩種異常情況分別制定響應機制和應急措施,處置過

程中的時間、現象、措施、結果和人員均應詳細記錄并妥善保存。

6.0.2系統異常響應機制應包括下列內容:

1制定異常事件報告管理制度,規定異常事件的現場處理、事件報告和后期恢復的管理職責。

2根據系統的設計要求或異常事件對監測對象產生的影響程度,對異常事件進行分類和分級。

3對不同的異常事件制定相應的響應方式,包括報告程序、報告對象和報告方式。

6.0.3系統異常應急措施應包括下列內容:

1在統一的框架下制定不同異常事件的應急預案,框架包括:應急預案啟動條件、應急處理流程、

系統恢復流程、事后教育和培訓等內容。

2定期對系統相關人員進行應急預案培訓和演練。

3定期審查應急預案,并根據實際情況對預案進行不斷優化和完善。

6.0.4系統管理人員交接班時如有異常發生或正在處理異常時,本班人員應協同處置至異常解決或告一

段落后再進行交接。

19

附錄A日常管理記錄表

附錄A.1監測系統日常管理記錄表

項目名稱

起:____年__月__日__時__分

巡檢周期一周起止時間操作者

止:____年__月__日__時__分

日常管理項目正常狀態判斷內容結論異常情況說明

機器運行,有風扇轉動聲音,顯示器有畫

PC機或服務器是否運行□正常□異常

監測軟件是否流暢沒有出現卡頓、停滯問題,運行流暢□正常□異常

監測軟件界面是否正常顯示完全,沒有錯誤提示□正常□異常

傳感器數據是否全部顯示所有傳感器均有數據顯示□正常□異常

CPU負荷率、內存使用情CPU負荷率70%以下,內存使用情況70%

□正常□異常

況、應用程序進程以下,沒有無關應用程序進程

監測系統計算機上是否安

沒有安裝無關軟件□正常□異常

裝有其他無關軟件

顯示屏幕是否正常顯示顯示屏幕正常顯示□正常□異常

監控畫面顯示是否正常監控畫面正常顯示正常異常

監控畫面是否減少監控畫面沒有減少□正常□異常

外觀是否有破損外觀沒有破損□正常□異常

附錄A.2采集子站日常管理記錄表

項目名稱

起:____年__月__日__時__分

巡檢周期兩個月起止時間操作者

止:____年__月__日__時__分

項次日常管理項目正常狀態判斷內容結論異常情況說明

溫度是否在允許范圍內-10~50℃□正常□異常

濕度是否在允許范圍內30%~80%□正常□異常

是否有垃圾或大量塵土無垃圾或大量塵土□正常□異常

設備處是否有明顯振動采集設備無明顯振動異響□正常□異常

子站是否有明顯振動子站整體無明顯振動□正常□異常

附近是否有電磁場干擾附近無通訊發射塔架、照明線路或其他電

□正常□異常

是否有生物侵害隱患無老鼠、白蟻等小動物進出痕跡□正常□異常

是否有水患無水浸蝕、積水或滲水□正常□異常

建筑有防雷接地、設備安裝有防雷器,且

防雷設施運行是否正常□正常□異常

運行正常

電源和過壓防護設備是否

空氣開關橘紅色按鈕按下,運行正常□正常□異常

正常

無可燃、易燃易爆及與采集子站設備無關

有無火災隱患□正常□異常

物品

機房室內門鎖安全是否有

門鎖完好□正常□異常

20

UPS是否工作正常指示燈正常,無漏液、燒糊燒焦痕跡□正常□異常

各設備工作狀態指示是否

指示燈正常□正常□異常

正常

附錄A.3監控中心日常管理記錄表

項目名稱

起:____年__月__日__時__分

巡檢周期一周起止時間操作者

止:____年__月__日__時__分

日常管理項目正常狀態判斷內容結論異常情況說明

溫度是否在允許范圍內15~30℃□正常□異常

濕度是否在允許范圍內30%~80%□正常□異常

是否有垃圾或大量塵土無垃圾或大量塵土□正常□異常

設備處是否有明顯振動采集或存儲設備無明顯振動異響□正常□異常

附近無通訊發射塔架、照明線路或其他電

附近是否有電磁場干擾□正常□異常

是否有生物侵害隱患無老鼠、白蟻等小動物進出痕跡□正常□異常

照明是否正常照明設備能正常發光□正常□異常

監控中心的地面、墻體、屋頂和窗戶等均

是否有水患□正常□異常

無積水或滲水以及水浸蝕現象

建筑有防雷接地、設備安裝有防雷器,且

防雷設施運行是否正常□正常□異常

運行正常

電源和過壓防護設備是否

空氣開關橘紅色按鈕按下,運行正常□正常□異常

正常

無可燃、易燃易爆及與監控中心設備無關

有無火災隱患□正常□異常

物品

UPS是否工作正常指示燈正常,無漏液、燒糊燒焦痕跡□正常□異常

各設備工作狀態指示是否

指示燈正常□正常□異常

正常

計算機與采集設備時鐘是

各設備系統時鐘誤差不大于1ms□正常□異常

否同步

21

附錄B定期檢查與維護記錄表

附錄B.1傳感器定期檢查與維護記錄表

項目名稱

起:____年__月__日__時__分

巡檢周期六個月操作者起止時間

止:____年__月__日__時__分

定期檢查項目結論傳感器編號存在問題及維護情況

傳感器清潔情況□正常□異常

傳感器銹蝕情況□正常□異常

傳感器內部積水情況□正常□異常

安裝是否牢固□正常□異常

安裝位置是否變動或偏移□正常□異常

保護裝置銹蝕破損情況□正常□異常

傳感器是否破損□正常□異常

保護裝置密封情況□正常□異常

傳感器工作環境是否發生

□正常□異常

較大改變

傳感器精度、線性度、遲

滯、重復性和靈敏度是否□正常□異常

滿足要求

附錄B.2數據采集設備定期檢查與維護記錄表

項目名稱

起:____年__月__日__時__分

巡檢周期六個月操作者起止時間

止:____年__月__日__時__分

定期檢查項目結論設備名稱與編號存在問題及維護情況

溫度控制情況□正常□異常

濕度控制情況□正常□異常

清潔情況□正常□異常

銹蝕情況□正常□異常

積水情況□正常□異常

蟲鼠情況□正常□異常

是否有異響□正常□異常

過熱或燒損融化現象□正常□異常

是否有風從設備吹出□正常□異常

物理外觀(物理撞擊)□正常□異常

開機情況□正常□異常

采集情況□正常□異常

通訊情況□正常□異常

UPS是否工作(能否正常

啟動,指示燈是否正常,

□正常□異常

市電時電量是否充足,充

放電是否滿足要求)

22

附錄B.3數據傳輸設備定期檢查與維護記錄表

項目名稱

起:____年__月__日__時__分

巡檢周期六個月操作者起止時間

止:____年__月__日__時__分

定期檢查項目結論線纜或設備詳情存在問題及維護情況

線纜是否損傷□正常□異常

線纜是否老化□正常□異常

線纜有無異常升溫□正常□異常

線纜有無異味現象□正常□異常

傳感器與線連接松動情況□正常□異常

采集設備與線連接松動情

□正常□異常

線捆綁是否松動□正常□異常

配線架是否破損、銹蝕、

□正常□異常

變形

線纜兩端標簽是否清晰□正常□異常

網線是否松動□正常□異常

網絡日志是否異常□正常□異常

數據傳輸設備是否漏電□正常□異常

數據傳輸設備保護裝置是

□正常□異常

否破損、銹蝕、變形

附錄B.4數據存儲設備定期檢查與維護記錄表

項目名稱

起:____年__月__日__時__分

巡檢周期六個月操作者起止時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